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對我縣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問題的思考

對我縣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問題的思考

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是發展市場農業,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必然之路。進入新世紀,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全完善以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面對新形勢,如何使農業更好地適應市場農業發展的新要求,如何引導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走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路子,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途徑。本文就結合我縣實際對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做了初步的思考。

對我縣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問題的思考

一、我縣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現狀

改革開放二十年,特別是“xx”以來,隨着農村“再造”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順利實施,為我縣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發展特色日益突出,產業經濟體系初步形成。分析我縣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現狀,主要有以下特點:

1、產業“龍頭”初步建立。建“龍頭”是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所在。近年來,縣是圍繞大宗農產品生產,積極上項目、辦企業、建市場,先後建成了以麪粉加工、綿白糖、脱水菜、皮棉、蕃茄醬生產等為主的一系列涉農加工企業和以縣農貿市場、中東團結坪、雙城14號基地等為主的一批農產品銷售市場。至XX年,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70多户,銷售市場發展到14個。其中年產值達百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9户,農產品加工運銷企業發展到4户,交易額達百萬以上銷售市場1個。帶動農產品生產基地29.6萬畝,連接農户4.62萬户,“龍頭”企業年實現產值29309萬元,利税2268萬元,農產品交易額達到1.19億元。

2、基地建設初具規模。按照生產專業化,佈局區域化,經營一體化,服務社會化,管理企業化的產業化發展模式,縣上不斷加大產業基地建設力度,至XX年,圍繞省上確定的21個農業產業化基地項目,建成了以優質中藥材、專用小麥、鮮果、牧草、肉羊、無公害蔬菜、制種等為重點的產業基地386個,基地面積達到18.01萬畝,基地牲畜飼養量達到46.08萬頭只,帶動農户累計達到8.04萬户。

3、主導產業發展壯大。按照積極培育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做大作強主導產業的發展思路,縣上因地制異,圍繞企業“龍頭”和市場需求,着力做好結構調整這篇大文章。通過幾年的市場抉擇,逐步發展形成了以棉花、醬用西紅柿、肉羊等為重點的主導產業。目前,棉花、西紅柿種植面積分別穩定在了20萬畝以上和1.5萬畝左右,兩種作物佔總播種面積的比重達到56.7%,總產值達到19479.5萬元,佔到委員會業總產值的43.6%;肉羊飼養量達到65.2萬隻,佔畜禽飼養總量的36.5%,羊肉產量達到3439.4噸,佔肉類總產量的比重達到34.6%,養羊產值達到5019萬元,佔畜牧業總產值的41.5%。

4、流通網絡構架基本形成。近年來,全縣各級高度重視農產品流通工作,縣上成立了農產品流通辦公室,鄉、村兩級也相繼成立了農產品流通組織,並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搞活農產品流通工作的措施辦法。各級組織通過引導組建專業運銷協會,積極支持鼓勵能人大户參與農產品流通,形成了全縣上下抓流通的良好局面,至XX年底,全縣建成以黑瓜籽、孜然等為主的運銷協會48個,形成百萬元以上的農產品運銷企業8户,發展個體流通大户1360户,組建各類產業產銷協會131個,年經銷各類農產品達32萬噸,佔農產品商品量的80%以上。

5、發展市場農業的意識得到增強。近年來,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全完善,使各級政府、企業乃至廣大農户的市場意識不斷增強,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市場需求發展生產的自覺性普遍提高。政府通過不斷深化以“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完善、自立發展”為主的企業改革,使全縣90%的“龍頭”企業變為民有民營,企業生存發展的自主權大大增強。“龍頭”企業通過強化內部管理,積極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運行機制,採取制定最低保護價收購政策簽訂農業訂單等形式,加強與基地、農户的緊密協作;廣大農户按照市場需求和“龍頭”企業及政府信息引導,安排生產計劃,發展市場農業。XX年,全縣訂單農作物品種達到9種,簽約訂單達到10.32萬份,訂單種植面積達到36萬畝,佔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90%,使全縣大宗農產品基本實現了合同種植。

二、發展產業化經營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龍頭”企業帶動力不強。目前,已建成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雖然涵蓋了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但規模相對都較小,產值上億元的企業沒有一家,產值上千萬的也只有6家,大部分企業規模小,基礎薄弱,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弱,對農業生產沒有產生真正的促進作用。就拿西域陽光食品、棉花加工企業來説,自身同樣受設備、資金、技術等方面因素的制約,企業生產產品成本大,效益低,缺乏經受市場衝擊的、和擴大再生產的能力,企業命運隨市場波動而波動,致使農民在種植計劃安排上無所適從,企業與農户之間難以形成穩定的協作關係。

2、“利益共同體”沒有真正形成。長期以來,“龍頭”企業的生存發展都是以犧牲農業利益為代價的。在發展市場農業的今天,大部分“龍頭”企業仍不能擺脱這種思維定式,沒有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發展與廣大農户的緊密合作,不論市場行情好壞,吃虧的都是農户。就棉花企業來講,皮棉價格好的時候,企業對棉農的收購價格基本保持穩定,而價格上漲帶來的利潤則被企業獲得,農户卻得不到二次利潤的回報;當皮棉價格不好時,企業則通過壓級壓價等手段,將虧損轉嫁到農户頭上,使農户受到更多的損失。

3、誠信意識相對淡薄。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市場農業的基本經營形式。市場經濟是誠信經濟,要求利益各方面都要“重合同,守信用,講誠信”。長期以來,由於受計劃經濟體制和小農經濟意識影響,在企業和農户之間普遍存在着信用意識不強的問題。一些“龍頭”企業缺乏以質量興企、信譽興企的意識,融資方面重貸輕還,產品質量方面只求過的去不求過的硬,對客户心存欺詐,對待與農户簽訂的種植合同,存在有很大的隨意性。所有這些,不僅不利於企業獲得更多的金融信貸支持,建立長期穩定的客户源和原料生產基地,更不利於企業的壯大發展。部分農户市場意識、質量意識、誠信意識淡薄,沒有長遠眼光,功利主義思想嚴重,當市場行情好時,千方百計投機取巧,摻雜使假,或不履行與企業簽訂的合同,當市場行情不好時,又過分依賴於政府和企業。

4、農業產業化服務體系不夠健全規範。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關鍵是要做到“農工商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就我縣而言,在產業化經營方面還沒有真正形成產前、產中、產後全程化的產業化經營服務體系,產供銷相互脱節,供、銷環節軟弱渙散的狀況仍很突出。從供應環節看,長期以來發揮農資供應主渠道地位的各級供銷合作社作用得到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各級各類經銷商或代理商,從形式上看雖説是“八仙過海”,但缺乏強有力的集中統一組織領導和規範化管理;從銷售環節看,雖然各級都成立了流通組織和各類協會,能人大户帶動作用有所發揮,對活躍農產品流通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但各流通組織基本處於弱、小、散的狀況,相互之間缺乏緊密合作、共擔市場風險的意識;缺少抵禦市場變化對農產品價格產生不利影響的能力,甚至在有些情況下存在有相互之間不正當競爭,擾亂市場秩序的現象。

三、對發展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對策思考

㈠發展的重點領域和方向

針對我縣實際,在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方面,要突出重點,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立足資源優勢,圍繞發展特色和主導產業謀發展,求突破。

1、圍繞“一紅(西紅柿)二白(棉花、肉羊)”主導產業,走主導產業+農户的發展路子。發揮現有條件,通過擴規模、上檔次,強“龍頭”、固基地,走一體化發展之路,帶動縣域經濟大發展。

2、圍繞“日光温室”新型產業,走專業市場+農户的發展路子。依靠科技進步,通過抓蔬菜流通批發市場建設,推動支柱產業的形成和專業化、規模化、一體化經營的發展。

3、圍繞制種和中藥材產業,走公司+基地+農户的發展路子。立足兩大產業基地,通過強化公司(企業)規模和規範化運營,提高公司(企業)對基地農户的全程化服務水平,使公司(企業)與基地、農户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促進利益各方的全面發展。

4、圍繞黑瓜籽、孜然、果品等傳統產業,走農產聯+企業+農户的路子。通過培育、規範、壯大“農產聯”中介組織,發揮其在溝通信息、協調關係、合作開發等方面的職能作用,採取跨區域聯合經營,建立生產、加工、銷售相聯結的一體化經營集團,推動區域經濟專業化發展。

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對策

1、以市場為導向,培育壯大主導產業。主導產業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前提與支柱。經過幾年市場農業的發展和農業結構的戰略大調整,種植業以制醬西紅柿、棉花為主,畜牧業以肉羊為主的主導產業發展思路基本確立,並且已經得到廣大農户的接受和認可。今後,各級要在堅定發展方向的前提下,加大政府助推、政策支持、信息引導、科技投入和全程化服務工作力度,通過品種、品質改良和規模化經營,不斷提升種養殖效益,達到鞏固產業基地,增強市場競爭力的目的。

2、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加大“龍頭”企業建設力度。推動農業產業化,必須抓好“龍頭”企業的發展,“龍頭”企業規模和實力的強弱,直接關係到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規模和效益。在“龍頭”企業建設方面:一是要擴張規模,提升質量。首先,對以生產蕃茄醬為主的西域陽光食品有限公司要在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加快內部改革的同時,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及生產規模改造力度,不斷提高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和質量,最大限度地發揮規模效益和比較優勢,增強企業輻射帶動和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其次,對皮棉加工企業,要在明晰產權,規範經營的同時,通過組建企業集團,新上紡紗等皮棉深加工項目,達到延伸產業鏈條,帶動棉花產業的壯大發展;其三,積極論證,招商引資,圍繞肉羊產業發展,新建集屠宰銷售、皮毛加工為主的系列化企業集團,推進草畜產業健康發展。二是要實施大市場帶動戰略。要抓緊建設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的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充分發揮專業市場輻射帶動作用。三是要抓大不放小,注重總量擴張。制定優惠扶持政策,積極鼓勵能人從事小宗農副產品的加工銷售等工作,通過千家萬户的參與,走好總量擴張帶動型發展的路子。

3、以市場化管理為標準,加快建立科學規範的運行機制。建立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運行機制,是保障農業產業化經營目標順利實施的重要手段。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要正確處理公司(企業)與各方之間的依存度和利益關係,通過制定實施保護價收購、利潤返還、提供低償或無償服務等措施辦法,力求把各方獲利確定在相對合理的水平,以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二要建立規範有序的運營約束機制。首先,明晰企業產權,使其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立發展的經濟實體;其次,加強誠信教育,牢固樹立講誠信求發展的意識;其三,要規範合同內容,明確合同中的責權利益關係,增強雙方的履約意識。三要建立強有力的運行保障機制。首先,建立以“龍頭”企業和各類協會為主體的穩定的產業一體化經營組織。經營組織通過採取提供技術、信息、銷售等全程化的為農服務,提高農户發展生產的組織化程度,為產業化經營提供組織保障;其次,研究制定適應產業化發展的各項制度。通過制定合同銷售制度、保護價格制度、風險基金制度等,為產業化經營提供更多的制度方面的保障,以共同推進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快速發展。

標籤: 產業化 農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gvjj3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