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開題報告 >

數學小課題開題報告

數學小課題開題報告

一、課題的提出

數學小課題開題報告

在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的大背景下,關注兒童精神生活,賦予教育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已經成為當前中國小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面對充滿靈性的兒童,我們的課堂教學卻顯得是那樣的蒼白!前些年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課堂一直佔主流,非靈動的課堂是“教師主宰,學生被宰”,“教師主講,學生聽講”,“教師主問,學生主答”的課堂。沒有學生的內心體驗,沒有情感,品不出濃厚的參與味道,使學習成為一樁苦差使而索然無味。自新課程改革以來課堂教學受到許多專家的廣泛關注,打造靈動課堂又成了一個熱門的話題,如孫雙金、薛法根、張齊華、虞大明等特級教師都有精彩的課堂教學展示,他們圍繞“鮮活的理念、詩意的課堂、靈動的對話”、“靈動課堂的特徵”、“教育靈動的內涵及生成的途徑”、“靈動課堂的打造”等話題展開多層次多角度的探討。迄今為止,國內整本的論著尚未見到,表明這一領域的研究需要進一步深化。

在推進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進程中,各地中國小對“教育靈動”和“靈動課堂”的討論也越來越熱烈。國小主要以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學校、如皋市黃浦國小、泰州市塘灣中心國小為代表,都以“靈動教育”為切入點,組織論壇、案例討論,深化了對“靈動課堂”基本特徵的認識,特別對教師“課堂教學實踐靈動”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從已掌握的資料來看,還沒有形成系統研究靈動課堂的先例,還沒有歸納出對“靈動課堂”的共性與個性特徵。另外,對教師在課堂中構建靈動的方法介紹較多,對學生靈動學習的介紹尚不多見,且很少提及生命成長的關懷。針對這一現狀我們提出了“生命靈動的數學高效課堂模式構建”,我們的課堂模式研究將實現人文性和靈動性的有機融合。

二、研究目標、現實意義

研究的目標:

1、促使教師不斷更新和完善教學觀念。倡導接受與主動體驗、探究和發現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成為學習的主要方式。

2、課堂模式是在實踐過程中經由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論的指導構建的。我們以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學習成功的教學經驗,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根據每位老師的教學內容與授課對象分塊研究,加以提煉最終形成普適性的課堂模式,以便於教師掌握和操作,使素質教育的要求落實在每一節數學課上。

3、以課堂教學的個性化為突破口,全力打造高效課堂。在課堂模式的構建過程中規範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行為,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力爭跳出基本模式,向更高層次——“無痕”的課堂模式發展,形成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屬於自己的教學特色。

4、以課題研究為平台,提升學校的軟實力。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提高教育質量,提高教師素質,提高學校辦學層次,使岔河國小成為在如東縣域有重要影響的中心國小。

現實意義:

學校是温馨的家園,課堂是生命的搖籃,教學不應是簡單的知識傳授和刻板的解題訓練,而應是智慧碰撞、心靈交流的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只有構建起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才能引領學生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體驗到學習的價值和樂趣,從而使學習成為積極、主動、有意義的活動。

現在的孩子都是充滿靈性的兒童,構建靈動的課堂,應該成為我們共同的追求和使命。靈動的課堂是智慧的課堂,是和諧的課堂,是充滿活力的、激情奔放的課堂。兒童本是小精靈,童年本當充滿樂趣,學習活動在兒童看來應當是一種美差,把學習看成是一件樂事,當成是一種享受。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構建靈動的課堂,關注學生主體的情感需求,着力建構開放的、充滿靈動的課堂運行體系,以激發學生求知慾,開啟智慧,激發潛能,使數學課堂成為煥發國小生生命活力的殿堂!

鑑於以上兩點,我們將數學課堂定位為生命靈動的數學課堂。

我校對靈動數學課堂的研究將從以下兩點展開:一是探索如何通過關注學生的生命體驗來有效促使數學課堂具有人文色彩和個性化;二是紮根一線教學的層面探索靈動數學課堂的一些具體的操作範式,我們的研究更多的是案例性研究,是實證性研究。

三、研究的基本原則

1、課堂中心性原則:以課堂為立足點和歸宿,通過課堂教學過程的逐步優化,推動課題研究的全方位開展。

2、全體參與性原則:面向全體學生,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為每一個學生髮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提供有效的途徑。

3、主體性原則: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動機,保持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啟發探索性原則: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基本任務是啟發誘導;學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務是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新事物。教師的啟發,目的在於引起(而不是代替)學生探索。

5、民主性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要平等對話,相互尊重,相互啟發,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保證學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緒。

6、實踐性原則:加強數學與生活實踐的聯繫,讓學生在實踐中動腦、動手、動口,深刻體會生活是數學的唯一源泉,在實踐中構建自己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認知結構。

7、評價激勵性原則:尊重學生個性,關注學生情感,對學生創新學習的態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揚,多鼓勵,幫助學生不斷獲得成功體驗,提高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四、研究的理論基礎

1、新教育精神:“我們主張以人的個體生命為本位,根據個人發展的需要確定教育的目標並實施教育。我們希望從知識的人本化和學習的人本化出發,引導教育圈中每一個人發展個性,舒展自我,在教育中將人提高到人的高度,最終把人還原為人,達到人的自我實現。”(見朱永新的《新教育》)

2、建構主義的學習觀

當代建構主義者主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卻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的。我們是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來建構現實,或者至少説是在解釋現實,每個人的經驗世界是用我們自己的頭腦創建的,由於我們的經驗以及對經驗的信念不同,於是我們對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異。所以,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這種建構是無法由他人來代替的。

3、生本教育理論:一切為了學生的核心價值觀;高度尊重學生的倫理觀;全面依靠學生的行為觀;先做後學、先學後教、不教而教、以學定教的方法論。(見《教育走向生本》)

4、新課程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5、研究性學習理論:教學過程中要以問題為載體,創設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來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進而瞭解社會,學會學習,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見霍益萍的《研究性學習實驗與探索》)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和重點

研究的內容:

本課題研究根據蘇教版知識板塊,分四個子課題展開研究:

1、“數與代數”的課堂模式構建。 責任人:吳紅軍、徐愛平、劉六雲。

2、“空間與圖形”的課堂模式構建。責任人:叢小勤、尤 鋒、何衞東。

3、“統計與概率”的課堂模式構建。責任人:喻志榮、戴建國、王為民。

4、“綜合與應用”的課堂模式構建。責任人:胡志祥、魏 燕、叢 陽。

研究的重點:

在課題統領下的四個子課題是根據四個知識板塊確定的,在研究的過程中要堅持以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不斷探索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時機和操作要領,積累豐富的實踐資料,最終形成具有普適性的課堂模式,最大程度地發展學生的素質,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

六、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具體方法有:

1、文獻研究法:研究國內外課堂教學改革的嶄新成果與發展動態,學習其現代化的手段,理論及設計原理、方法。

2、行動研究法:在一定範圍內系統地、科學地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不偏重於建立理論或歸納規律。並注意研究課堂中各個環節間的聯繫和銜接,以讓它們有機整合,將教學效果最大化。

3、案例分析法:蒐集教學中的一些典型案例並加以研究,從中發現教學的規律。

4、對比研究法:明確研究目的,對研究過程進行控制,收集有關信息數據,對研究資料進行比較分析,總結提煉、形成研究結果、以驗證假設。

5、經驗總結法: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以上升為教學經驗。

七、研究成果的形式

階段性成果:導學單、教學案例、科研論文、教學反思、階段總結;

終結性成果:導學單集萃、優秀教案集萃、教學精彩片斷點評、科研論文集、研究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baogao/mmxw7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