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區政府工作報告示例

區政府工作報告示例

區二屆人大三次會議文件

區政府工作報告示例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05年3月2日在**區第二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區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04年政府工作的簡要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及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區政協的監督與大力支持下,全區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重大決策,大力實施“1336”工程,突出重點,開拓進取,狠抓落實,經濟社會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全面和超額完成了區二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主要經濟指標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計劃。實現GDP43.90億元,增長18.41%,比“十五”計劃末42億元的目標超過1.9億元,全市排名第2,全省19個市轄區排名(下稱全省排名)第5;財政總收入20160萬元,增長28.20%,比“十五”計劃末1.9億元目標超過1160萬元,總量全市列第4位,全省列第9位,增幅列全市第2位,全省第7位,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3697萬元,比上年增長32.21%,總量和增幅均列全市第3位。財政收入佔區屬GDP的比重達到7.15%。

——投資、消費、出口動力強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87億元,增長59.51%,是“十五”計劃末6.1億元的5.23倍,總量全市排名第1,全省第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42億元,增長17.50%,總量全市列第1位,全省第3位。實際利用外資1267萬美元,較2001年增長近50倍;外貿出口4065萬美元,是“十五”計劃末436萬美元的8.78倍,為2001年出口創匯額的24倍。

——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比由03年的8.5:43.1:48.4調整為7.9:46.9:45.2,第二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三產業。經濟外向依存度達到9.60%,比上年提高近7個百分點。

——鄉(鎮)、街道經濟實力不斷壯大。剔除不可比因素,所有鄉(鎮)、街道財政收入均保持以2位數增長,其中財政收入過500萬元的鄉(鎮)、街道增加3個,達到6個;過千萬元的鄉鎮由原來的1家,增加到3家。

去年政府工作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圍繞推進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產業化進程,全力服務中心城區建設,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圍繞這條主線,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

工業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6.50億元,增長2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86億元,增長41.6%;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6.30%,拉動GDP增長8.52個百分點,創我區歷史新高;區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税總額11400萬元,增長82.49%。紡織服裝行業增加值在上年高位增長的基礎上又上升了11個百分點,宏福服裝、惠達紡織、柳橋羽絨、金濤製衣等骨幹企業銷售收入均在5000萬元以上,其中,宏福服裝銷售收入躍上億元台階,紡織服裝業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效應和較強的競爭力。

城市化取得長足進步。按照中心城區總體發展規劃要求,相繼完成了沙溪鎮、靈溪鎮、朝陽鄉、秦峯鄉總體規劃(修編)編制以及6個農民示範小區的地形測繪、規劃審批工作。公路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投資2000餘萬元,建成農村公路22條,新增18個行政村通水泥(油)路,建設總里程58.1公里,並對老上廣路信州段、龍潭路及城區里弄小巷等路面進行了改造,推進了國債項目信秦公路的開工建設。加強了城市違法建築清理整頓工作,配合完成城市重點工程建設徵地2024.5畝,拆遷271户,拆遷面積4.54萬平方米,建成了三江、疇口、鳳凰、旺饒等9個拆遷安置小區,累計安置拆遷户1677户。城市化率達到63.5%,提高3.6個百分點。

農業實現突破性進展。完成農業總產值4.27億元,可比增長11.1%;糧食作物總產量47842噸,增長41.2%;糧播面積 12.9萬畝,增加9551畝。農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投入資金176萬元,是上年的3倍,完成土石方20萬立方米,新建和改造農田水利基礎設施34處。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畜牧水產和高效經濟作物在農業收入中的比重較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新增農畜產品加工企業2户,桑王絹紡、金星夏布、鉛嶺仙人掌、北門養豬、靈溪刺鮁魚等產業化龍頭企業進一步壯大。新建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4個,“香禾坊”牌茶油順利獲得農業部頒發的有機食品標誌認證。

(二)商貿流通和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城市活力進一步提升

商貿流通繁榮昌盛。商貿流通十分活躍,業態豐富多彩,商貿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投資新亮點,一批大型購物商城進入建設階段。啟動了靈溪農副產品物流中心、贛東北特色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二期建設項目。引進了溢洲春天百貨、解百超市等流通型企業67家,新增税收622萬元。納税10萬元以上的商貿流通企業由上年的12家增加到30家。

民營經濟欣欣向榮。新增民營企業39户,註冊資金1657萬元,分別增長15.12%和23.32%。納税過10萬元的民營企業由上年的76家增加到106家,其中納税過100萬元的民營企業新增6家,達到19家。民營經濟上繳税金1.52億元,佔財政總收入的76%,重點民營企業對經濟發展的主導作用日漸明顯,106户納税10萬元以上企業的納税總額達到8513.53萬元,佔全區民營企業納税額的56.01%,佔財政收入的42.23%。民營企業服務體系日臻完善,主動為園區企業招工620人,免費為56位民營企業家進行健康體檢,我區喜獲2004年度全省“服務個私經濟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三)高度重視項目建設,大開放步伐進一步加快

開放型經濟穩步推進。緊緊圍繞紡織服裝、金屬製品、光學電子和食品加工等主導產業,牢固樹立“項目興業”意識,精心包裝項目招商。引進項目127個,利用市外資金14.61億元,增長28.34%;境外項目4個,境外資金1267萬美元,增長38.6%。通過加大跑部進京、跑省進廳力度,爭取國家及省部級項目12個,其中過千萬元項目2個,到位各級無償資金3500餘萬元。外貿出口4065萬美元,為上年出口創匯額的3倍,出口市場多元化程度明顯提升,對歐美出口額首次超過對東南亞地區。

產業聚集初顯成效。大力扶持了惠達紡織精梳紗、成功信息計算機板卡、武林啤酒5萬噸生產線、索密特汽車電子升降器、桑王絹紡擴建工程、天元金屬高純氧化鋅等在建項目;調整清理了一村製藥和三江鑄造等一批不符合三江工業基地發展規劃要求的項目,收回土地490畝;利用存量土地成功引進了總投資3億元的印尼奧得燈具燈飾及德本焊絲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好項目、大項目。入園企業產業聚集度達到29.8%,較上年提高10餘個百分點。

(四)科學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推進

科教工作穩步發展。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得到加強。新增民營科技企業5家,總數達到25家。“兩基”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全區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在校生鞏固率97%。恢復了四中高中招生,填補了在城區內區屬學校沒有高中的空白。幼兒教育成績顯著,獲得2004年全省幼兒教育先進縣(區)的光榮稱號。在各項教學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獲國家級獎勵56人次,省級獎勵61人次。制定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施意見》,培訓農民5062人,免費培訓下崗失業人員1879人。民辦教育快速崛起,新增民辦學校3所,社會力量辦學已達12所。改造農村中國小危房4449平方米。

文衞體事業得到加強。新建和完善了上饒影城、圖書館等文化陣地,進行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建成了全市一流的文物精品展廳,湧現了《無題》、《三清獨秀》等優秀美術作品,穩定和壯大了文藝演出隊伍。衞生事業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常青醫院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順利完成;完善了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預案,建立了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工作機制和運行機制;對農村衞生單位經費、資產實行了歸口管理。30名晚血病人得到免費治療。深入開展了社區體育活動。成功舉辦了“月亮灣汽車城杯”龍舟大賽和首屆老運會,在市二屆老運會上取得金牌數、獎牌數、團體總分三個第一的好成績。

人口計劃生育及其他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進步。開展了出生人口性別比專項整治和計生“三入户”活動,出生人口性別比降至108.6,摘除了朝陽鄉市計劃生育“重點管理鄉”帽子,計劃生育各項指標順利通過省、市考核。如期完成了全市經濟普查試點工作,全國經濟普查工作亦在有序開展。完成了**市續志的編纂工作。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國防教育和徵兵工作得到加強。國動委“八辦”正規化建設以及“雙擁”工作穩步推進,軍轉幹部及退伍士官安置工作得到有效落實。市場價格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強,市場價格波動得到了有效平抑。區民政局榮獲全國民政系統基層單位行風建設先進集體和全國先進婚姻登記機關稱號。此外,民族、宗教、僑務、對台工作進一步加強,計劃、審計、檔案、老齡、環保、殘疾人以及關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績。

(五)着力解決關係羣眾利益的實際問題,維護社會穩定。

社會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建立了市區聯網的勞動資源數據庫。幫助1879名下崗工人、609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落實小額貸款160萬元,直接扶持再就業80人;減免工商税收508萬元。加強了社保、醫保徵繳擴覆工作,差額撥款事業單位人員全部進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體系,城鎮靈活就業人員開始納入醫療保險統籌範圍。城鎮登記失業率3.29 %,減少0.5個百分點。解決了企業軍轉幹部醫療保障待遇問題,完善了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率達90%。推進了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在茅家嶺鄉同心村啟動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參保農民419人。強化了低保審核監督工作,全年核定低保對象9898人,發放低保救助經費625.9萬元。新建北門街道、沙溪鎮2個勞動保障事務所。構建了四級安全生產管理網絡體系,初步形成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各方協同作戰的工作機制。開展了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專項治理和消防“四進”活動,啟動了全省重大危險源普查縣級試點工作。

“三個文明”協調發展。大力開展愛國衞生、全民健身、科普宣傳等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城市文明程度明顯提高。積極參與公共衞生周、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綜合整治以及“五城”同創活動,城鄉環境衞生得到較大的改善。沙溪鎮被省愛衞會、省建設廳、省衞生廳評為“公共衞生周”活動先進單位。積極加強城市社區建設,建立了現代城、茶山花苑、豐溪小區、天驕花園等多個社區新亮點,榮獲全省城市社區建設示範區稱號。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階。開展了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和治安整治 “百日行動”;組建了專職治安巡防隊和專職治安協管員隊伍;建設了靈溪治安查報站、步行街電子技術防控體系。集中處理了拖欠工程款及農民工工資等信訪突出問題,妥善化解了白鷗園經營户羣體上訪等多起羣體性越級上訪難題。防治結合,有效加強了反邪教工作。我區被評為全省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面落實農村政策,減免農業税217萬元,兑現糧食直補資金234.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70元,增加672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7573元,增加800元,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全區金融機構年末存款餘額80.34億元,貸款餘額96.96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8.17億元和20.38億元。

(六)注重加強自身建設,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

各項改革不斷深入。在財政局、計生委啟動了財政國庫集中支付試點工作;“收支兩條線”改革繼續深化,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面納入預算管理;對差補事業單位經費實施定額定項管理。深化了農村税費配套改革,着力抓好了降低農業税税率、取消煙葉外的農業特產税、對上年税費配套改革進行了“回頭看”、推進區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整治和規範涉農收費、穩妥化解鄉村債務等六個方面的工作,完成了北門鄉撤鄉改街工作。推進了人事制度改革。事業單位新進人員公開招聘及人事代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公開招聘了農村中國小教師26人。企業改制取得突破性進展,全面進入掃尾階段,近年累計批覆改制方案138個。充分發揮國資經營與綜合預算的槓桿調節作用,掀起了以“系統平衡”為基礎的職工身份置換高潮,有力克服了企業改制資金不足的矛盾,籌集政府性資金4080萬元,置換職工5391人。全面完成了供銷、物資、中小企業、經貿、商業、交通等系統職工身份置換工作。

民主法制不斷深化。以《行政許可法》貫徹實施為契機,深入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組織參加了行政許可法知識培訓和知識競賽,對行政許可項目和主體進行了清理,加強了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的認證,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高。嚴格執行民主決策程序,高度重視政府法制工作,建立了政府常年法律顧問工作制度,行政行為不斷規範。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以及政協的民主監督,加強與工商聯及各羣眾團體的聯繫。高度重視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工作,全年共辦理建議和提案118件。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糾風治亂工作,政風行風進一步好轉。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建立完善政府工作制度,強化機關效能監察,全力推進了政務公開,服務效率和水平進一步提高。深入開展了區領導信訪值日接待活動,接待羣眾39批89人次。區長熱線“熱力融融”,處理來電、來函、來訪7325件次,辦結7085件次,辦結率96.7%,羣眾滿意率98%以上。

這裏,我再向各位代表通報一下去年政府承諾的“為民辦10件實事”的進展情況:北門、沙溪兩個勞動保障事務所已建成;提供2000個就業崗位已完成2300個;政務信息網如期併網運行;成功解決了13個社區居委會近千平方米辦公用房,現代城社區、天驕社區、茶山社區以及豐溪小區等一批精品社區相繼建立;葉挺大道延伸工程已經竣工通車;全年完成鄉村公路路面硬化58.1公里,是計劃數的2.9倍;解決農村飲水困難人口5800餘人,超計劃1000餘人;還建東門國小已全面開工建設;恆順和眾旺2家機械化生豬定點屠宰場已經市政府批准註冊登記;籌集續建秦峯大橋資金131萬元,項目正在招標建設;巖底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順利擠進國家籠子,將獲國家無償資金1440餘萬元。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全區上下積極應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思想觀念進一步更新、前進步伐進一步加快的一年,是經濟有較大發展、事業有較大進步、城鄉有較大變化、環境有較大改善、羣眾收入有較大提高的一年。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於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得益於市直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得益於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得益於全區廣大幹部羣眾搶抓機遇,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的拼搏精神。在此,我代表區政府,向熱情支持**發展的各級領導,向認真監督和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積極投身於我區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廣大幹部羣眾以及離退休老同志,向所有關心、支持**發展的中央、省、市駐區單位和駐區部隊、武警官兵及社會各界朋友們,表示衷心地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在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還不大,人均水平還不高,撤市設區遺留的城建債務還很沉重,財政支撐經濟發展的後勁還不足;工業相對滯後,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對全區經濟具有一定牽動性作用的大企業比較少;城鎮就業壓力較大,低收入人數較多等等。對於這些問題,區政府將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對策,採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二、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和預期目標

各位代表,2005年是我區繼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持經濟社會良好發展態勢的關鍵一年,也是全面超額完成“十五”計劃目標、銜接“十一五”發展計劃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全區經濟和社會各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市委、市政府對**區發展的重要指示以及區委一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策應“把**建設成為贛浙閩皖四省交界區域中心城市和快速發展地區”的發展定位,緊緊圍繞“把**建設成為工貿一體的現代中心城區”的奮鬥目標,堅持以加快發展為“第一要務”;繼續實施“1336”工程,精心打造產業集羣、現代物流和小城鎮建設“三大亮點”,狠抓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和體制機制創新“三個關鍵”,突出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市場專業化、政務信息化以及環境優化“五個重點”,全力實現“2255”奮鬥目標,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根據總體要求,今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是:全區生產總值增長15%;財政總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雙增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工業增加值增長25%;引進市外資金16億元,境外資金1500萬美元,完成進出口總額6000萬美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1.8‰以內;城市化率提高4.5個百分點;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看,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堅持一個統領,抓好兩個着力”的要求。堅持一個統領,就是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加快發展與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更有機地統一起來,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努力做到在發展觀念上有新的拓展,在發展思路上有新的突破,在領導發展的能力上有新的提高,在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全區經濟快速增長上有新的作為。抓好兩個着力,一是着力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在落實宏觀調控政策的過程中,堅持從區情實際出發,更加註重區別對待、有保有壓,更加註重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更加註重解決長期性和深層次矛盾,更加註重發揮消費需求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更加註重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把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二是着力推進改革開放。抓住有利時機,圍繞解決經濟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力爭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新的突破,努力形成有利於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樹立全球戰略意識,按照“對接長珠閩、融入全球化”的方針,着眼於更多地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着眼於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全面實施大開放主戰略,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三、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

促進全區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必須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穿於經濟工作的各個方面,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紮紮實實抓好以下工作:

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一是要繼續實施大開放主戰略。牢固樹立“以大開放吸引大投入、以大投入培植大產業、以大產業促進大產出”理念,要繼續採取政府推動、企業為主的方式,更多地承接產業轉移,培植壯大產業集羣,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大力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緊緊抓住國內外產業轉移,資本加速流動的難得機遇,立足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施全方位的大開放。進一步拓寬開放領域,優化發展環境,引導外資、合資等多種形式的企業到我區落地生根。突出主攻方向,講究招商策略,利用委託招商點和招商月活動,全面出擊“長珠閩”,力求引進一些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牽動性的大項目、好項目。建立健全招商項目工作協調機制,抓好投資規模1000萬元以上項目的跟蹤落實,力爭全年實際利用市外資金16億元,境外資金1500萬美元。努力擴大外經外貿工作,扶持一批規模大、效益好的企業出口。加快培育多元化出口主體,確保全年新增進出口企業5家,完成進出口總額6000萬美元。二是要認真吃透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圍繞國家重點扶持的農業基礎設施和重大水利項目以及基礎教育、公共衞生體系、移民建鎮、公檢法司、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和循環經濟等方面的建設項目,繼續加大跑部進京、跑省進廳力度,積極向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爭項目、要資金,全年力爭到位各級無償資金3000萬元以上。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着力構建具有信州特色和競爭優勢的工業格局。實施主攻工業戰略,着力抓好“園區、產業和企業”三個關鍵,進一步盤情家底,明確目標,狠抓落實,確保到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和利税總額三項指標較2004年實現“翻一番”。要堅持以結構調整、發展開放型經濟為主線,以工業園區以及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規劃的項目用地為主平台,以壯大主導產業和培育骨幹企業為重點。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把做大工業經濟總量與優化產業結構結合起來,實施優勢資源轉化、主導產業帶動、核心企業優強、工業園區集聚的聯動戰略,加速工業化進程。一是要着力扶持一批成長型企業。圍繞培育紡織服裝、金屬製品、光學電子和食品加工等主導產業,大力扶持以宏福服裝、惠達紡織和海潮紡織為龍頭的紡織服裝產業;圍繞當今發展汽車工業的潮流努力培養以索密特汽配、江維部件、天元金屬、德本焊絲為龍頭的金屬製品產業;促使以武林啤酒為龍頭的優強食品加工企業靠大聯強極力做大食品加工產業;緊跟鳳凰光學、甬成功2家上市公司發展趨勢,全力發展以成功信息和眾力光學等為代表的光學電子產業。二是要着力跟蹤落實一批重點項目。依託上述龍頭企業,加快實施一批關聯性工業項目,確保年內海潮紡織、武林啤酒、傅氏家紡、成功信息、信泰焊接、德本焊絲以及索密特汽配等項目達產達標;開工建設印尼奧得燈具燈飾一期工程、惠達紡織年產1萬錠精梳棉生產線、成功信息年產36萬台電視接收器、140萬片計算機板卡、300萬台智能電錶生產線、信達繭絲綢年產240噸紡絲生產線,天元金屬擴建年產1萬噸高純氧化鋅生產線等項目。三是要積極策應市委、市政府“三園合一”的戰略決策,大力參與**工業園區建設。切實抓好22家入園企業的投產見效,有序引導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增強工業園區的產業聚集能力、就業吸納能力、環境承載能力、要素集約能力、自主創新能力。按照土地集約化經營、產業鏈式化延伸、企業集羣式組合、資源循環式利用的要求,着力提升園區企業水平。力爭園區當年銷售收入7.8億元,上交税金2100萬元,累計吸納就業6000人。四是要着力搞好企業服務。繼續強化以經貿委、中小企業局和招商局為主體的企業服務功能,開通民營企業服務熱線和企業投訴電話,建立區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用活工業發展基金,着力為成長型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建立銀企懇談會制度,努力營造一個“企業困難有人幫、企業發展有人助”的良好發展局面。圍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有選擇、有重點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堅持先進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創新相結合,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運行質量。鼓勵和支持企業通過併購、聯合、重組和技術改造等多種方式做大做強。力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上年的42家的基礎上再增加30家;新增銷售收入過5000萬元企業10家,過億元企業2家;新增納税100萬元以上企業5家。

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圍繞“發展市場、做大產業和做強企業”三大要領,進一步摸清家底,夯實基礎,做大總量。一是要主動參與市政府制定中心城區商貿流通發展規劃工作,合理佈局商貿流通產業,積極探索城區商業資源優化配置的新途徑,認真搞好項目包裝策劃招商工作。二是要大力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挖掘農村消費潛力,開拓農村消費市場,努力提高農村消費在整個消費中的比重。三是要加強市場監管,努力創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打造“誠信信州”品牌。四是要進一步優化市場結構。牢固樹立“大流通帶動大生產”的觀念,充分認識流通業在推動我區結構調整、刺激消費、改善服務、增加就業中的重要作用,出台支持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指導性意見,促進商貿流通業實行跨越性發展。積極發展商貿、運輸、旅遊、餐飲等傳統服務業以及物流配送、通信、金融、保險、會計、諮詢、法律等現代服務業。順應消費結構升級的規律,着力培育和壯大汽車、住房、文化娛樂、教育培訓、體育健身、衞生保健、社區服務等新的消費增長點。以現有的解百商廈、國泰商廈、上饒大市場、白鷗園、八角塘、寶澤樓以及江南商貿城等重點市場為依託,通過調整、重組、改造,建設一批社會化、專業化程度高的生產資料、產品銷售物流企業,提高市場組織化程度。重點建設靈溪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糧油批發市場、贛東北特色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二期工程以及沙溪農貿市場等一批專業市場和集散中心,發揮市場商品集散作用。制定更為積極的引進流通型企業新舉措,爭取今年流通業發展取得較大的突破,全年引進商貿流通項目100個,新增税收1000萬元;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由上年的35家增加到45家,過億元市場新增4個。

加快城鎮化進程,培育區域經濟增長極。按照城市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的思路,加快推進衞星城鎮建設步伐。一是要在去年完成鄉鎮總體規劃及農民示範小區規劃編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相關詳規的編制工作,儘快做好上廣公路**區段、信秦公路、姚周公路等重點路段兩側土地的控規實施工作。激活城鎮土地資源市場,突出一級壟斷,通過高起點規劃和市場運作,有效放大規劃預期升值效應。二是要繼續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全面完成鄉到行政村全部通(水泥)油路改造目標。重點抓好信秦公路、姚周公路、秦峯大橋的建設,確保年內完成路面建設30公里任務。三是要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小城鎮產業服務功能,搞好小城鎮產業基地建設。首先,要以小城鎮建設為龍頭,合理規劃佈局工業經濟發展新平台。依託梨温高速公路沙溪掛線和上廣公路**區段以及信秦公路打造各具特色的塊狀經濟帶,努力實現與工業經濟強縣廣豐縣的對接與互動。其次,要加大中心集鎮的投資改造以及房地產開發力度,着力加強對老鎮區的改造建設,堅決制止違法建築產生,切實改善城鎮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重點加強道路交通、信息服務、供水供電、地下排水及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設力度。今年區財政預算內將繼續安排100萬元,用於支持小城鎮建設。各鄉鎮都要高質量、高要求的建成1-2個農民建房或文明村新亮點。與此同時,還要不折不扣地完成鐵路北移、城防工程、行政新區等市級重點工程項目的拆遷、徵地、服務和協調工作。要積極配合市委、市政府抓好中心城區衞生和綜合環境整治工作。繼續鞏固和發展“五城同創”成果,積極探索和建立城鄉環境衞生長效管理機制。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努力保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好勢頭。按照“山上辦綠色銀行,山下建優質糧倉,水面興特色養殖”的思路,優化農業區域佈局和農產品結構,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加快建設一批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特色農產品產業帶。一是政策推動。穩定、完善和強化各項支農政策,已經實行的政策不會變,已給農民的實惠不會減,視財力狀況,支農措施的力度還將進一步加大。從今年起,一律免徵農業税,實現農民合同內“零”負擔。切實加強防洪保安基金、農林水項目資金以及財政配套資金的籌集、使用與監管,千方百計提高農業資金投入產出效率。繼續實施種糧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繼續對稻穀實行最低收購價。繼續加大對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大對農村教育、衞生、文化事業的投入。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控制農用地轉非農建設用地,認真做好基本農田落實到地塊和農户的工作。繼續實施陽光工程,不斷提高農民就業能力,繼續加大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力度,增加農民非農收入。同時,要廣開農民增收渠道,形成有利於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二是項目帶動。利用國家資金整理土地1萬畝以上,切實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力爭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5萬畝以上,糧食總產量穩定在4.5萬噸左右。着力發展都市城郊型農業以及休閒觀光農業,要以巖底水庫除險加固項目為載體,精心包裝項目,力爭形成以巖底水庫為中心,集水產養殖與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立體開發新格局,以此帶動周邊農民致富。三是龍頭拉動。進一步加快發展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抓好生豬機械化定點屠宰場以及納米級微粉膠囊仙人掌加工項目建設。大力扶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立健全農業植物保護、農產品檢驗檢疫和動植物疫病防治體系,暢通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積極培植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快建設仙人掌、蠶桑、苧麻、蔬菜、草莓和信木柚等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和一批特色農產品產業帶。做大生豬、刺鮁魚以及蔬菜果品種養殖業,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積極推廣“公司+基地+農户”模式。四是市場促動。用好用活價格調節基金,全力推進八角塘市場“農改超”進程,穩步推進蔬菜、水果和糧油批發市場建設,進一步提高本地農產品的輻射帶動能力。

圍繞解決影響全局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穩步推進各項改革。一是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進一步放寬非公有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以及法律法規沒有禁止的其他行業和領域,鼓勵非公有資本參與國有和集體企業改制、重組。切實保護私有財產權和非公有制企業的合法權益。二是要穩步推進各項改革。繼續深化農村税費改革和各項配套改革。進一步完善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和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進林業產權制度改革。依法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深化徵地制度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積極探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工作。穩步推進財政體制與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分別在秦峯鄉進行“鄉財區代管”、財政局和計生委開展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試點。繼續深化部門預算、政府採購和“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逐步建立審計監督、財政監督和社會監督各有側重的經濟監督機制。加強税收徵管,強化依法治税。全面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規範投資項目的審批、核准和備案,落實企業投資決策自主權。規範政府投資範圍和行為,建立政府投資項目綜合考評以及責任追究制度。完善國有資本管理體制和監管方式,抓緊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主動適應國有資產結構的新變化,將國有資產經營的重點從過去以盤活土地為主轉移到盤活剩餘資產和債權清理催收上來,同時把各經濟主管部門國資經營收益納入年度考核範疇,確保全年實現國資經營淨收益1000萬元。三是要加快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科技、文化、教育、衞生、體育體制。從今年起,提高農村中國小義務教育公用經費補助標準,即:國小由生均20元增加到40元,國中由生均30元增加到60元。建立治理教育亂收費的長效機制,普遍推行義務教育“一費制”。

四、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切實維護羣眾利益,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促進社會公平,激發社會活力,保持社會穩定,努力建設和諧平安信州。

嚴格落實基本國策。堅持以人為本,強化優質服務,堅持不懈地推進計劃生育法制化進程,繼續開展計劃生育“三入户”服務活動,逐步提高計生工作服務質量和水平,繼續抓緊抓實整治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問題的各項工作,促進人口資源可持續發展。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提升環境質量,嚴禁向信江河直排各種污染物,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落實最嚴格的基本農田保護政策,搞好土地開發整理復墾,確保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合理開發、集約利用、循環使用各種資源,努力建設節約型社會。

加快發展科教事業。加快科技創新,搞好科技項目的立項、實施、推廣,提高科技貢獻率;完善企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積極培育高新技術和民營科技企業。優先發展基礎教育,繼續鞏固和提高“兩基”成果。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重點抓好國中的“保學控輟”工作,組織實施農村現代遠程教育,促進城鄉教育資源共享,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發展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擴大四中招生規模,確保初升高平穩“度峯”。加強校企合作,開展“訂單式”培養,努力將教育優勢轉化為服務經濟的強勢。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觀念,創新選才、育才、用才機制,大力培養、積極引進、合理使用各類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嚴密構築保障網絡。加大就業再就業工作力度,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各項政策措施,完善服務體系,加強技能培訓,搞好勞務輸出,統籌城鄉就業,鼓勵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努力提高就業再就業率,把財政投入、小額貸款、免費培訓和税費減免等優惠政策落到實處。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強化擴面徵繳,及時足額發放養老保障金。擴大醫療保障範圍,強化醫療保障能力。繼續做好城市低保工作。全面落實部分困難企業軍轉幹部解困政策。高度關注社會弱勢羣體,開展社會互助救濟、幫困扶貧,確保失業、失地、失居等困難羣體的基本生活,保障人民羣眾安居樂業。

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切實改善鄉鎮衞生醫療條件,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逐步縮小城鄉醫療水平差距;健全完善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助體系,加強農村衞生防疫的組織網絡和信息網絡建設,提高對突發性公共衞生事件、暴發疫情、新發傳染病及不明原因疫病應急處置能力,紮實做好血防工作;強化醫療市場管理。深入開展愛國衞生和全民健身運動,切實增強城鄉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識。加強和改善價格管理與調控環境,保持市場基本穩定。抓好基本單位經濟普查工作。積極配合市委、市政府舉辦“首屆中國**紅色旅遊節”活動。努力提高競技體育水平,組團參加**市第一屆運動會,力爭實現金牌數、獎牌數、團體總分三個第一。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加強文物保護、開發和利用,做好楊益泰舊第申報省級文保單位工作。整合文化資源,積極繁榮社區文化,活躍鄉村文化,豐富人民羣眾文化生活。開展爭創全省雙擁模範城活動。統籌抓好計劃、審計、檔案、史志、機構編制、民族宗教、僑務、對台事務、武裝、民兵預備役、優撫等項工作,關心老幹部生活,積極發展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各項事業。

合力打造和諧平安信州。正確把握和有效處理好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認真對待人民羣眾來信來訪,妥善解決好農村徵地、房屋拆遷、企業改制、案件審理等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把矛盾解決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理羣體性事件。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即將召開,各級、各部門務必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擔負好維護一方平安的責任,公安政法部門要加大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的力度,確保社會治安秩序穩定,信訪部門要及時掌握基層信訪動態,着力解決那些久拖未決的信訪問題,確保“兩會”期間無我區人員進京上訪。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着力抓好生產、交通、防火三大領域的安全工作,整治消除各種隱患,堅決杜絕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和校園安全事故,減少一般傷亡事故。繼續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維護正常社會秩序,確保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把優化環境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傾注精力,強化措施,加快建設適宜安居創業的生態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崇德明禮、熱情好客的人文環境,政通人和、長治久安的社會環境,增強信州親和力,提升區域競爭力。

五、加強政府行政能力建設

按照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要求,圍繞提高執政水平和服務質量,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切實推進責任政府、服務政府、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提高政府現代化管理水平。

切實履行政務管理職責。深化政府職能轉變,在繼續完善經濟調節、加強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註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進一步理順政府與企業的關係。加快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步伐,真正確立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增強企業發展活力。繼續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改進行政審批方式,提高服務效率,努力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加快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促進市場競爭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按照在規範中發展,在發展中規範的原則,進一步推動中介組織、行業協會的改革和發展。進一步理順政府與社會的關係。要把政府工作、政策支持和財政保障的重心,進一步向社會事業發展、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傾斜,向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改善困難羣眾生活方面傾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全力加強依法行政水平。切實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不斷提高政府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把依法行政落實到政府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所有政府工作人員都要學會並善於依法處理經濟社會事務。落實行政許可設定、實施和監督檢查等相關配套制度,加強後續管理。繼續推進政府信息公開,不斷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開性。進一步推廣電子政務和公共服務信息平台的建設與應用,提高政府科學管理、信息服務的水平。努力建立和完善權責明確、行為規範、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執法體制。進一步整合執法資源,完善執法程序,規範執法行為,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

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要在嚴格按照科學程序辦事的基礎上,建立健全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規範有序的執行機制、公正透明的監督機制,切實把政府工作納入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積極推進決策目標、執行責任和監督考核三大體系建設,對今年的重要工作和重點工程,分解細化,落實到人,強化考核,嚴格獎懲,務求實效,定期督查通報,確保件件落實,取信於民。堅持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重視和發揮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作用,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同時,要進一步加強政府內部監督,認真開展執法監察、效能監察和審計監督。切實加強科學決策、民主決策。進一步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和實施評估機制。對與羣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要實行公示、聽證等制度,擴大羣眾的參與度。“十一五”規劃和2020年遠景目標的制定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充分發揚民主,開門納諫、努力使“十一五”規劃成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體現“五個統籌”的規劃,成為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規劃。

勤政廉政服務於民。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堅持執政為民、從嚴治政。不斷加強幹部隊伍的思想作風建設,積極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認真解決政府系統黨員和黨組織在思想、組織、作風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達到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建設,服務人民羣眾,促進各項工作的目的。樹立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潔的政府形象。全體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千方百計地為羣眾多解難事、多做好事、多辦實事。切實改進工作作風,精簡會議,減少文件,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深入基層、調查研究。

各位代表,高度重視、妥善解決羣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今年區政府將千方百計加大投入,為羣眾辦理以下十件實事: 

1、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經濟適用房3萬平方米;

2、建設鄉村公路30公里以上;

3、整理農村土地1萬畝;

4、建設遠程教育中心;

5、建設22萬伏變電站;

6、提供就業崗位2000個;

7、免費培訓農民2000人;

8、解決農村飲水困難人口2000人;

9、建設蔬菜批發市場;

10、建設四中高中教學大樓。

宏圖凝眾志,重任催奮進。各位代表,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一心,求真務實,鋭意進取,紮實工作,為實現全區經濟跨越式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建設工貿一體的現代**而努力奮鬥!

標籤: 區政府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xl7p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