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推進科技興農 促進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大綱

推進科技興農 促進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大綱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和縣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積極為促進我縣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建言獻策,按照縣政協年度工作統一安排,我委以“如何推進科技興農”為題,組織部分政協委員深入鄉鎮村社進行了一次認真的調查研究,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科技興農成績明顯 在本次調研中,調研組每到一個鄉鎮和村社,當地幹部羣眾無不稱讚科技進步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推動作用,大都列舉了如雜交水稻、玉米地膜覆蓋、網箱養魚、柑桔高樁嫁接、大棚蔬菜等一大批農業新技術應用帶來良好經濟效益的典型事例。華興鎮1998年遭受冰雹後,採用地膜覆蓋重新種植玉米XX畝,每畝增產150公斤以上;安居鎮楊壽村5社陳續明一家三口,發展大棚蔬菜一畝,自稱年純收入在6000元以上。像這種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例子,在我縣農村舉不勝舉。這些年來,我縣通過推廣應用農業新技術,糧食產量由2億公斤增加到4億公斤,再生稻生產一直居重慶先進行列;生豬出欄率由1978年的56%提高到132%,瘦肉率達到52.7%;水產品產量由1977年的115噸增加到現在的1萬噸以上,居全市前三名,其中江河網箱養魚達XX多噸,相當於XX年前全縣水產品的總量。實踐證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事實表明我縣科技興農的成績是明顯的。 二、當前我縣科技興農面臨的主要問題 1、信息不靈。 深入村社,多見婦女兒童和老人在家勞作。“三八、六一、九九部隊”堅持農業生產,這是目前農村的一個普遍現象。“種田養豬,不如外出打工”,是農業比較效益低下的客觀反映。離鄉背井,外出務工,緣於能賺錢的項目難尋,找不到合適的種、養、加致富門路。大廟鎮萬勝村支部書記黃昌修講“搞農業,發展農村經濟也不是找不到錢,如本村70多歲的老太婆汪龍鳳發展養兔,每月能收入上百元。但項目確實難找,要找到一個適合本地條件又能賺錢的項目確實不容易”。在談到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的項目時,鄉鎮幹部普遍要求上面給項目,下達的項目要切合實際,要為農民解決銷路問題,問及何不自尋項目,自找市場,大都反映,我們坐井觀天,耳目閉塞,無從尋找。農民需要適合自己的項目,鄉鎮領導盼望上面帶去切實有效的項目,縣裏也四處尋找項目。項目難尋,難在不瞭解市場行情,難在不瞭解外地發展態勢,難在不知道適合本地情況的科技項目在哪裏。一句話,難在信息不靈。信息不靈,已成為制約我縣農民增收致富、制約我縣傳統農業向商品農業和現代農業轉變的主要障礙之一。 2、創新不夠。 調查中,幹部羣眾都充分肯定了科技的力量,也就我縣科技進步方面的問題提了一些意見。一是農作物品種和新技術更新換代較慢。如岡優22等稻穀品種已經嚴重退化、產量和品質都不如引種之初,需要近快更新換代。二是新品種、新技術缺乏明顯優勢。如k優4號,儘管口感較好,但外觀特徵不很明顯,賣不起價,經濟效益不很突出。農民需要有明顯經濟效益的新品種和新技術。三是新品種、新技術覆蓋狹窄且嚴重滯後。近幾年引進推廣的農業科技大多隻是涉及一般大田糧油作物和普通種養業,缺乏多樣性和特色,而且加拋秧、玉米地膜覆蓋、大五星枇杷、黃花梨等多系由各級行政從上到下逐步普遍推廣或周圍區(市)縣引進的,缺乏個性,始終落後於周圍地區,在科技進步上沒有明顯的超前性。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我縣缺乏一個勇於超前,能夠擔風險,不斷領先引進國內最新技術、不斷試驗示範,不斷推廣普及,能夠做給農民看,教會農民幹,幫助農民把錢賺的科技創新體系。 3、人才匱乏,服務不周,得不到切實有效的技術服務。 據調查,我縣在冊專業技術人員約9000餘人,其中農業技術類科技人員僅有4000餘人,佔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44%,約200人口才有一名農業技術人員,這些技術人員多分佈在縣及鄉鎮兩級。為數不多的鄉鎮農技人員,除按上級指令性計劃安排的推廣項目從事技術性工作。此外,隨着農村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不少專業,如特種養殖,農副產品加工、生物農業等專業人才嚴重匱乏。技術人員稀缺,專業不對口,工作不到位,加上科技人員拿工資吃皇糧的體制問題,致使農民得不到必要的技術服務。平灘鎮一養魚户,在沒有技術人員指導情況下,進行人工排卵受精,因方法不當,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該鎮九龍四社幾家養兔户,因缺乏養兔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始終解決不了兔子疫病問題,難能形成較大規模。廣大基層幹部和農民羣眾呼喚熱心周到的技術服務。 4、科技投入不足 農業科技進步需要不斷推出科技項目。每個科技項目的實施,都要經過信息篩選跟蹤,技術(品種)引進,試驗示範,直至推廣普及的過程,這都需要大量人、財、物的投入。這些投入由農民承擔比較困難,必須由各級政府投入。目前,各鄉鎮科技投入普遍未能達到本級財政經常性預算支出的1%;農業投入本身就不足,用於農業科技投入的就更少,縣級科三費不到本級財政經常性支出的2‰。科技進步難,難在信息不靈、創新不夠、人才匱乏、服務不周,千難萬難,難在無錢。 5、認識不足,方法欠妥 無錢是現象,認識不足才是本質。針對投入不足問題,基層不少幹部羣眾説,如果象前幾年抓鄉鎮企業和城鎮建設那樣抓科技興農,投入也不是一個大問題,關鍵還是存在一個認識不足的問題。我們不少鄉鎮幹部特別是一些領導幹部對科技興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急功近利思想嚴重,重有形項目建設,輕無形的科技進步投入,對“科技興農”只是掛在嘴上,寫在紙上,不求紮實有效地推進。此外,對科技興農為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系統工程的客觀規律認識不足,不是根據農民羣眾“摸到石頭過河”的思想,從引進試驗示範入手,通過成功的典型示範,引導農民自覺的接受,並推廣應用先進科學技術,而是習慣於採用行政命令,搞大項目,一哄而上,硬性攤派,加之管理不善,服務不到位,造成了大量人、財、物浪費,產生了一些負面的效應,影響了科技興農的健康推進。 三、對我縣科技興農的幾點建議 1、提高認識,

推進科技興農 促進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大綱

轉變觀念,切實把科技進步作為發展農業農村經濟的一件大事來抓。 科技興農,先興科技。鄧小平説:“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江總書記講:“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xx屆三中全會《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指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我縣各級一定要深刻認識科技在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轉變就農業抓農業、就經濟抓經濟的思維模式,真正樹立依靠科技求發展的思想,把科技進步作為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一件大事來抓。要把是否重視科技、是否真抓科技作為幹部選拔、培養和政績考核的重要依據,通過組織行為影響幹部行動,形成全社會重視科技進步的良好風氣,要認真改進工作方法,支持走引進創新,試驗示範,典型引導,加強服務、逐步發展提高的路子,紮實有效地推進科技興農。 2、建設信息網絡,徹底擺脱信息不靈的局面。 “依靠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使我國農業科技和生產力實現質的飛躍”這是xx屆三中全會的要求。建設信息網絡,支持經濟發展勢在必行。希望以縣科技信息中心為基礎,增加設備、人員,內聯各機關部門和各鄉鎮微機終端,外與“重慶之窗”、“中國電信163”等大網相聯,實現銅梁與外界的廣泛快捷聯繫,並不斷收集整理縣內外各種技術經濟信息,建立和完善網絡數據庫。與此同時,各級各部門都要狠抓技術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傳播工作。為我縣農業、農村經濟及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徹底擺脱信息不靈對我縣經濟發展的制約。 3、大力引進和培養科技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農業科技人才隊伍。 經濟競爭在於科技競爭,科技競爭在於人才的競爭,沒有人才,難能振興。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引進一批如生物農業、特種養殖、農副產品加工等方面的高學位現代農業科技人才,在我縣聚集一批現代農業科技精英。要採取送出去、請進來的方法,有重點、分專業、系統地培養一批如蔬菜種植、食用菌栽植、特種養殖等方面的農民專業技術人員,通過這些農民技術員把技術傳授給各專業村、專業社、專業户的農民,紮紮實實地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努力增強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本領。 4、建立科技創新體系,實現科學技術躍進 成熟就意味着衰敗,沒有創新就沒有希望,跟着人家走,永遠在人後。要實現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騰飛,必須建立富有活力的科技創新體系。建立科技創新基金,為信息收集、技術引進、試驗示範提供必要的資金保證;要提出科技指南,明確創新目標,為各技術業務部門確定創新方向;要按年度分解科技創新任務,壓任務,加壓力,增強緊迫感,並通過獎勤罰懶的措施推進科技創新。要與國內有關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取得緊密聯繫,收集掌握最新科技成果動態,及時組織調研引進,認真進行試驗示範,不斷推出新的技術,形成引進試驗示範一批、儲備一批、普及推廣一批的技術創新格局,不斷地用最新科技成果推動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5、改革科技體制,建立技術服務中心,把農業科技人員與農業生產真正捆在一起。 目前,我縣農民得不到必要的技術服務和新技術推廣困難,除農業科技人員不足不齊和農村專業化程度較低不便服務的客觀原因外,還存在科技人員拿工資吃皇糧,服務好壞一個樣這一本質上的問題和科技推廣中風險承擔乏力的問題。為此,需要逐步改革現有農業科技體制,在農村專業化程度較高的鄉鎮,試點組建農業科技服務中心,採取一年保工資、二年減撥款、三年自找的方式,逐步從技術服務目標任務與財政撥付工資掛鈎,向服務收入與農户增收掛鈎的方向過渡,逐步把技術服務與農民增收、農技人員與農民利益捆在一起,改變目前技術服務與農業生產脱節的局面。同時,縣裏要籌措資金,建立科技風險投資公司,公司通過參股投資方式支持科技項目,為項目承擔風險,從項目取得回報,走出一條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路子。 6、加大科技投入,支持科技進步 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沒有科技投入,就沒有科技進步。朱總理講:“科教興國是本屆政府最大的任務,精簡機構,減掉一半的人,把錢省下來貫徹科教興國方針”。我縣科技投入嚴重不足的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抓緊解決,要認真貫徹落實《重慶市科技投入條例》關於縣級科三費達到本級財政經常性預算支出1%的要求;要保證農業投入資金,並將農業投入中劃一部分專門於農業科技進步;要學習外地先進經驗,積極向社會籌措科技發展資金,發動全社會支持我縣農業科技進步,努力創造我縣農業科技質的飛躍。

[1]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lgkz9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