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人才調研報告範文4篇

人才調研報告範文4篇

本文目錄人才調研報告範文企業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鄉鎮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現狀調研報告區重點行業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xxx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綜合調研報告

人才調研報告範文4篇

xxx工信局按照《全縣人才工作綜合調研等兩項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成立了由副書記、副局長xxx同志負責的調研課題小組。制定了調研工作實施方案,確定了調研內容、方法和時間安排。從8月中旬到9月末,利用一個半月的時間開展了調研工作。

一、調研工作開展情況

(一)調研的範圍及方法

本次調研主要以縣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主,在被調查的23户規模以上企業中。其中林產品加工業3户,能源業3户,礦產業4户,綠色食品業7户,醫藥加工業1户,建材業1户,其他產業4户。

調研主要採取了問卷調查,現有經營管理人員統計調查表和在同行業中抽選1—2個有代表性的企業召開座談會的方式進行的。共發放調查問卷23份,在各行業抽選的召開座談會的企業情況是:林產品加工業:xxx有限公司;能源業:xxx股份有限公司;礦產業:xxx有限公司;綠色食品業:xxx有限公司;醫藥加工業:xxx股份有限公司;建材業:xxx有限公司;其他產業:xxx有限公司,共7户。

(二)調研的主要內容

1、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基本狀況(數量、結構、特點、分佈等)和總體評價。

2、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經驗。 3、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不足、問題及 成因。

4、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中長期戰略任務、 主要目標、工作舉措和工作建議。

5、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先進典型案例。

6、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中部分優秀人才的簡明情況(主要業績、代表性成果)。

根據以上確定的範圍和方法,通過近一個月的摸底調查,基本掌握了目前企業在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存在問題和今後的意見及建議。

二、企業目前的人才狀況

通過對23户規模以上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調查,基本摸清了經營管理人才的現狀。

目前,23户縣屬規模以上企業共有經營管理、技術人員342人(包括車間技術人員)。

在學歷方面:其中中專以下81人,佔23.68%;大專116人,佔33.92%;大學本科132人,佔38.59%;大學以上13人,佔3.9%。

在職稱方面:具有職稱的人數只有191人,佔經營管理人員的55.84%。其中初級職稱87人,佔45.55%;中級職稱69人,佔36.13%;高級職稱35人,佔18.32%。

在專業對口方面:學歷和所從事行業相符合的只有41人,佔11.99%。其他人員都是通過擔任現任職務後,經過後期學習和實踐積累逐漸從事現任崗位,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提高。

三、目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當前企業的資源性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特點依然存在,初加工產品多,精深加工產品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品比重低,目前對高技術人才需求量不大。

其次,由於企業管理團隊應用先進的現代化管理制度認識程度不高,對接收高級管理人才,併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的積極性不高。

第三,由於企業財力及相關環境的先天不足,也因為接收高技術、高能力人才需要在薪金待遇、生活條件、發展空間上提供良好的環境,企業有意願接收,也滿足不了高新人才的條件。

第四,部分企業是總公司的下屬企業,人力調動權在總部,企業還存在“等、靠、要”的消極心態。

四、企業對經營管理人才的需求

大部分企業對高新技術人才有需求渴望的。由於企業在高技人才不多、不精,導致企業管理水平、企業生產技術落後,產品競爭力不強,企業精神、文化建設欠缺,凝聚力不足,導致職工隊伍的不穩定。不少企業因為存在這些問題,在發展中吃了不少的苦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需要高級技術人才,特別是產品研發、生產工藝等方面的技術人才,主要是能為企業研發新的產品,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能改善生產工藝,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像xxx有限公司就急需這樣的人才。

2、需要高級管理人才,特別是精通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人才,在指導企業上市、加強企業管理等方面能為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能夠進一步理順目前的企業管理狀態,積極向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靠攏,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

3、需要建設企業團隊的高級人才,在企業文化建設,企業精神樹立等方面,能為企業打造出一支適合企業發展需要的。積極向上的新型的、穩定的職工隊伍,為企業的穩定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五、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工作建設方面的建議

根據我縣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以及存在問題,為了更好地解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問題,提如下建議:

1、應爭取制定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通過長期的政策支持,在資金、待遇、收入上,採取以企業為主支付、政府相應補貼的方式,吸引更多的高級管理人才到企業工作,並通過優厚的待遇留住人才。

2、搭建人才招聘平台。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利用網絡、人才市場等媒介,在企業和人才間架起一座“橋樑”,建設吸納人才的“快速通道”。

3、建立人才儲備庫。整合人力、教育等資源,外聯網絡、人才市場等媒介,形成一個立足本縣、輻射外圍的人才儲備庫,使吸引、聘用人才更加方便快捷。

4、提高人才培養水平。企業與教育培訓部門聯手“因需施培,定向培養”,企業提供部分培訓資金協助培訓部門培養人才,政府再給予一定的補貼,保證人才培養效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

企業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人才調研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內容提要: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及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三峽移民庫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尤其注意到以萬州為庫區中心的產業空心化的問題,為加快以萬州為中心的三峽移民庫區的產業發展,必須堅持“工業興萬、富民強區”的發展戰略,為此,必須加快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較高,能夠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人才隊伍。**區抓住三峽移民契機,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全面夯實產業基礎,工業企業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已經形成具有一定規模,門類比較齊全,結構相對合理,實力不斷增強,為全區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與此同時,許多企業在人才資源開發、培育、使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同時,也應清醒的看到,我區工業企業與重慶主城區相比總體水平還不夠高,與近鄰涪陵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與萬州新型工業化進程的要求還不相適應。要實現工業興萬、富民強區的目標,必須抓住人才這個關鍵,明確人才工作目標,以構建七個人才工作平台為主要舉措,努力建成以優秀經營管理者、技術(學術)領軍人、優秀營銷人才和技術能人等四支隊伍為核心的企業人才大軍。

正確認識我區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瞭解建設企業人才高地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對於建設一支適應經濟發展、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實現工業興萬、富民強區目標,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為此,通過對我區企業比較廣泛的調研,並對毗鄰地區的學習借鑑,現將有關情況綜述如下:

一、**區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現狀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我區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在企業人才隊伍的培養、選任、激勵上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我區已逐步建成一支由企業經營管理者、專業技術人員、營銷隊伍和高級技工四類人才組成的企業人才隊伍,並已具有一定規模,門類比較齊全,企業人才隊伍的年齡、文化、專業結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優化,後備隊伍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整體素質有一定提高,實力有所增強,為全區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一)我區企業人才隊伍的基本情況

1.總體數量。到底,我區規模以上企業現有職工約42700

人,其中具有中專以上學歷的人才總量約4180人,佔職工總數的9.78%。在各類人才中,經營管理人才736人,佔職工總數的1.72%;專業技術人才1156人,佔職工總數的2.7%;營銷人才495人,佔職工總數1.16%;技能人才1793人,佔職工總數的4.19%。

2.年齡結構。全區企業4180名各類人才中,30歲及以下438

人,佔10.5%,31至40歲1589人,佔37.9%,41至50歲1429人,佔34.2%,51至60歲727人,佔17.4%;

3.文化結構。中專(高中)1956人,佔46.8%,大專1604人,佔38.4%,大學本科617人,佔14.73%,碩士3人,佔0.07%;

4.職稱構成。在約2500名專業技術人才、營銷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隊伍中,高級技術職稱138人,約佔上述人員的5.5%;中級職稱408人,佔16.3%,初級技術職稱1954人,佔78.2%。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中,高、中、初職稱的結構比例為1:3:14。目前尚無職稱的主要是中專以下的管理和技術人員,共1680人,約佔人才總量的40.2%。

(二)、我區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成效

我區抓住三峽移民搬遷的歷史機遇,對企業的所有制結構、組織結構、產權結構、產品結構進行了深入的調整和改革,隨着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區對企業人才隊伍建設進行了積極而又深入的探索,在人才資源開發、培育、使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並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

1.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逐步滲透至全社會,初步形成了企業人才隊伍建設良好的成長和工作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企業之間的人才競爭不斷加劇,促使社會各界尤其是企業的領導者人才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表現為:一是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人才資源是各類生產要素中的第一資源的觀念。重慶飛亞實業公司(重慶昊元生物產業集團發展有限公司)等重點骨幹企業,把人才資源的開發、使用、培訓已經擺上重要位置,納入企業重大發展規劃和日常管理之中,像抓經營一樣抓人才工作,像抓招商引資一樣抓人才工作。重慶飛亞實業公司在對企業現有員工積極進行培訓努力提高能力的同時,多種渠道搭建平台廣招優秀人才加入公司,,在該公司新的工資體系尚未建立的情況下,為吸引優秀人才,採用了“新人新政策,老人老政策”的過渡性措施,率先對員工的工資結構進行了調整,使公司的薪酬水平在招聘市場上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兩年多來,重慶飛亞實業公司通過學校招聘、社會招聘等各種形式,共招聘各類大中專畢業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營銷人才等共100餘人,試用合格50多人,對這批員工,公司在各項政策以及後勤保障上都予以傾斜,例如:公司將招待所開闢為單身宿舍;對住家較遠的提供交通(住房)補貼。現在這批新員工,尤其是部分擁有工作經驗的成熟員工已經逐漸成長為企業各條戰線上的主力。該公司大專以上學歷員工比例由4月的12%上升到現在的20%以上。二是初步形成人人都可以成才的共識。不少企業開始摒棄學歷即人才的傳統觀念,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高度重視員工的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和學習創新能力。重慶江東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按照新的人才標準衡量,認為本公司人才隊伍已佔全體職工的35%。該公司高度重視各類人才的開發和使用,對各類人才的成長提供了較為暢通的晉升渠道,除了大力引進營銷、財務人才外,也十分重視專業技術人才和操作技術能人的引進和培養,每年中秋、春節定期舉辦聯誼會,與企業發展緊密聯繫的區外優秀人才加強交流、增進感情,用事業發展、感情和適當薪酬待遇吸引了5名業內高級專業人才加盟該公司的發展;通過“技術比武”等多種手段,培養了一大批技術熟練、經驗豐富、對企業忠誠的高級技工,如該公司高級技工熊繼國參加重慶市“車工技能大賽”獲得全市第一名。對那些優秀的技術能手,每年由董事長、總經理親自帶隊到北京、上海蔘加產品展覽大會,這既是對技術能手的一種褒獎,又為技術能手提供了與客户直接交流的平台,為產品的不斷創新和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三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深入人心。企業把關心、重視人才培育放在和生產經營、企業興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慶三峽水利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萬州港口集團等企業形成了共識,認為企業的發展,從根本上來講是為了人,只有有了好的員工,企業才能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保持強勁的競爭力。

經過精心培育與呵護,**區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各類人才在本職工作崗位上競相迸發活力,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大批的中青年骨幹進入了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提高,絕大部分經營管理者已具有較高的學歷水平和專業職稱,知識面得到拓寬,基本掌握了任職所需的經營管理知識,其中一部分有較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和多個單位工作的經歷。經營管理者參與市場競爭,面對風險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基本具備了一定的危機意識和兼容意識,具有能正確對待不同觀點和意見的胸懷;在決策能力、市場開發能力、人才開發能力、產品開發能力、公關能力、資本運作能力、經營策略能力、領導藝術等方面也都有了較大提高。

2.企業勞動人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在對國有企業各類人才的選擇任用制度上,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一是企業經營管理者的選任。企業領導體制從黨委領導下的廠長、經理負責制逐步轉變為廠長負責制,並逐步推行聘任制,從“行政幹部系列”的管理制度中分離出來;部分企業經營管理者實行了公開選聘,如重慶江東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精通財務和融資的副總經理,通過層層把關,優選了一名重大畢業的mba學員,使公司的融資與財務管理工作上了一個更高的平台。二是部分企業深入推進以全員勞動合同為基礎的改革,構建“能進能出”的勞動用工制度。重慶索特集團、重慶萬光電源、等公司與員工按照“平等自願、雙向選擇、協商一致”的原則,簽訂勞動合同,依法確立勞動關係:對公司原有的老職工按照國家規定依法管理;對新進員工一般簽訂1年期的勞動合同(含試用期),合同期滿後,公司根據年度考核結果和生產經營需要,決定是否續簽勞動合同;通過自願辦理提前離崗以及解除勞動合同的方式分流企業富餘人員。三是在企業內部打破經營管理者的幹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推行以“公開競聘、量化考核”為主體的改革,構建“能上能下”人事制度。魚泉榨菜有限責任公司、萬州運輸總公司等部分企業為使優秀人才脱穎而出,對各級員工尤其是中層崗位實施了競聘上崗,有的企業還對生產車間部分管理和生產崗位開展了崗位競聘,通過競聘,增強了員工的競爭意識,讓員工認識到崗位來之不易,強化了員工愛崗敬業、主動學習的精神。

3.在調動企業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建立激勵機制方面,進行了多層面、多方向、多形式的探索。既重視物質激勵和利益驅動,又重視經營制度建設,同時能解放思想,從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義入手,由傳統的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發展為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形式並存。更重要的是重視精神與物質激勵相統一,使講理想,講奉獻,艱苦奮鬥,共同富裕的新觀念,逐漸成為企業各類人才的基本思想道德基礎。如對企業經營管理者實行年薪制,每年由區委區政府召開重點企業表彰大會,對優秀經營管理者既給予隆重表彰,由從財政資金中擠出資金予以物資獎勵。部分企業對營銷系統人員實行以銷售業績和貨款回籠掛鈎提成的目標考核工資制度;對科技人員(主要是產品研發人員)逐步推行“一票到底”的獎勵提成制度,即新產品投放市場,收入超過盈虧平衡點後,可實行銷售收入提成獎勵制度和4年利潤比例提成制,或期權激勵等辦法;對行管系統採用了崗位評估辦法,並以此為基礎制定“工資級序表”,實行崗位工資制。上述措施,充分調動了企業各類人才的積極性。

4.在加強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監督、約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從法律法規方面,按照《企業法》、《公司法》、《勞動法》、《國有企業財產監管條例》等加強對經營管理者的監督、約束;從組織制度方面,既強調黨組織的監督保證,又重視工會、職工代表大會的民主管理,還有紀檢監察部門的專業監督;財務管理方面強化了審計制度,包括階段審計、離任審計等。所有這些制度與措施,加上企業在生產、經營、發展的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好經驗,形成了一些成形的規章制度,保證了我區國有資產的增值保值,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也客觀上培育出了一支高素質的、有優良作風的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

5.初步建成了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的培訓體系,培訓出了一批具有較高素質的企業經營管理者。一是強化理論武裝,全面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思想政治水平。以區委黨校為主陣地,以黨的xx大和“xxxx”重要思想為核心內容,有計劃地組織企業領導班子成員進行理論培訓,切實解決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問題。通過近兩年的時間,對全區規模以上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廠長)、書記、工會主席、紀檢幹部、後備幹部共400多人進行了輪訓,思想政治水平、組織領導水平都有了較大提高。二是強化素質建設,着力增強經營管理者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XX年2月,區委與重大工商管理學院聯合舉辦工商管理碩士(mba)研究生班,並從財政資金中擠出100萬元用於培養首期100名企業高級管理人才。通過2年多的刻苦學習和精心培養,這批學員的自身素質和能力有了較大提高,並將所學知識及新的管理理念運用於企業經營管理中,推進了企業的管理、技術、產品創新和市場的拓展,尤其是在振興我區工業經濟中,不少學員肩挑大樑,勇於開拓進取,奮力拼搏,作出了突出貢獻。經過組織部門的認真考察和選拔,有68名學員相繼走上了企業的高層管理崗位,有4名學員分別擔任了萬光電源、飛亞實業、江東機械、運輸總公司等區屬重點企業的法人代表,有效提高了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三是強化結構調整,多渠道為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注入後備力量。從XX年開始,區委本着全方位鍛鍊幹部和為企業培養複合型人才的目的,有計劃地先後選派了38名事業心強,有發展潛力,具有開拓進取精神,能吃苦耐勞的優秀黨政、事業單位幹部到掛職培養;同時出台優惠政策鼓勵黨政、事業單位幹部離崗領辦創辦經濟實體,先後有14人踴躍離開機關跨入了商海,為企業輸進了新鮮血液。每年還以優惠的政策和待遇吸引和選擇重點院校的畢業生來我區企業工作,並結合每個人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給予重點培養鍛鍊,搞好傳幫帶,讓他們儘快成為推動工業經濟的中堅力量。如重慶索特集團,先後吸引和接受了300多名重點院校的大學畢業生,經過3至5年的實踐鍛鍊,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已經成為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技術骨幹。四是強化企業自主培訓。不少企業出台獎勵政策,鼓勵員工參加繼續學習和學歷教育,如港口集團、昊元集團等企業從起與中國企業聯合會培訓中心簽訂培訓合同,成為其會員單位,積極把各個專業、各個層面的員工送出去學習。

(三)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近幾年來,萬州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其他先進發達地區相比總體水平還不夠高,人力資源的素質,尤其是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素質的提高速度嚴重滯後,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存在明顯不足,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數量偏小不成規模。目前萬州規模以上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人才隊伍只有2852人,有一定規模的民營企業人才隊伍僅有1328人,還遠沒有形成規模,總量的不足致我區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差強人意。

2.人才整體素質不高。一是文化程度較低。從統計數據來看,在我區工業企業人才隊伍中,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員僅佔54.2%。這一數與發達國家和地區80%以上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相比,顯得十分落後;二是專業知識較窄。較低的文化素質導致的必然結果是缺乏所需領域較寬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我區經濟體制尚處於轉軌階段,企業各類人才隊伍的原有知識結構在轉軌後明顯缺乏效用。這種狀況在國有企業這種非學習型組織表現更加突出。三是經營管理能力較弱。文化程度處於低層次,知識結構陳舊,其產生結果必然是經營管理能力低下,在實際經營管理中大多數經營管理者尚處於經驗管理和直覺管理階段。四是從業年齡較大。統計標明,我區規模以上的企業人才在40歲以上的有2156人,佔51.6%,30歲以下的438人,僅佔10.5%,年齡結構偏老化。如萬州建築總公司、三峽水資源開發公司等企業因為人才後繼乏人,不得不繼續反聘留用已經退休的總工程師。五是高端(拔尖)人才奇缺。在企業各類人才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能夠起到學術(技術)領軍人物作用的拔尖人才十分奇缺,這是我區企業人才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的重要體現之一。

3.人才結構不盡合理。一是企業人才的專業知識結構、領導素養和個性特質與所在崗位不相適應,與產業發生錯位,造成了企業人才隊伍的人才浪費。二是在高、中、初級三類專業技術人才中,國際上認為三者科學之比為1:2:2.5,而我區實際為1:3:14,反映出我區專業技術人才中構成比例不夠合理,高級人才所佔比重偏小。三是高級技術工人緊缺現象凸現。我區企業特別是機械設備裝配工、焊工、機修鉗工、數控銑工及高級食品檢驗工,嚴重短缺且青黃不接,並呈現老齡化趨勢,高級技工年齡在40歲以上的佔65%以上。

4.民營企業創業活力不足。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產權開放多元化,與國際慣例接軌。封閉保守和小富即安的狹隘意識壓抑了我區許多民營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創業活力,不少民營企業仍是家族式管理,拒絕外來資本的參與,產權形式和經營方式封閉落後,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壯大。小富即安的現象較為普遍,不像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家,把企業經營發展、擴大資本當作一種成就感,超越了金錢本身的意義。

5.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選擇機制的推進和建立相對落後。在管理體制上,存在着多頭管理、行業分界、部門所有、難以流動的問題,不能從根本上突破“按行政官員的要求考核評價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思路,以致造成能上不能下,條塊分割,橫向流動難的局面。從國有企業經營者隊伍整體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經營者隊伍數量不足,高素質的不多,人才資源開發不力,渠道單一,視野狹窄,尚未形成有一定規模和比較規範的企業經營者人才市場。

6.對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激勵機制不健全。在運用激勵手段調動國企經營者積極性方面,缺乏配套的改革試驗與系統的制度建設。在精神激勵方面,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經營業績和奉獻精神,在許多情況下沒有得到應有的社會認可,其合法權益和人格地位得不到充分有效的保障。企業經營管理者關於改進宏觀經濟調控和組織經濟運行的意見,不能及時反映到區委和政府有關部門。在物質激勵方面,除了少數國有重點企業實行年薪制外,對國企經營者的分配方式,基本上還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工資制度的延續,經營者收入與其承擔的責任和風險不對應,與經營的資產規模和經濟效益不掛鈎。在管理上,缺乏有利於一大批職業化企業家脱穎而出的政策和環境。

7.約束制度尚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向道成現象”、“五十九歲現象”在我區的國有企業中應不完全是偶然現象,主要存在的問題有:黨內監督不到位,黨委的同志由於擔心越位,影響生產經營決策中心的權威,往往協作多,監督少,或者只是在生產經營的社會政治大方向上把把關,對具體的經營決策的運作了解不多,致使客觀上導致了一言堂的情形;規範企業經營管理者行為的法律法規不健全,有些監督制度規範的內容比較原則、抽象,彈性較大,缺乏相配套的實施細則,操作起來比較困難。監督體制不規範,有時決策者、執行者又是監督者,自我監督從思想政治方面是可行的,但就制度而言是不妥的;紀檢監察工作滯後,財務審計不能防微杜漸,往往是發生問題才去監察審計;實現羣眾監督缺乏可操作性,從理論上羣眾是主人翁,但在實際中羣眾很難有制度化的權力去讓他們行使監督等。

原因淺析:

1.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識價值取向將大批社會精英集中到黨政機關,致使企業人才隊伍來源較窄。在充分肯定我區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現已取得的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區的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實質上只是剛剛起步,尤其是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的建設還相當滯後,因為在傳統的體制下,我們一直是把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完全做為黨政幹部來看待,完全按照黨政幹部的要求來選拔、培養、管理、培訓企業經營管理者的。一度時期,給企業定級別,對經營管理有方、經濟效益顯著者,獎勵職級,或者直接提拔擔任行政官員。在這種價值取向下,大批社會精英都湧向黨政機關。一方面,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人才匱乏、青黃不接,另一方面,黨政機關積壓了大批優秀人才,造成人才資源的閒置浪費,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建設相對薄弱。

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決定了黨政幹部與企業經營管理者之間有着相當多的共性,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的建設不能完全背離開黨的幹部隊伍建設原則,但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新要求使得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自身的特殊性明顯地凸現出來,充分考慮這種特殊性並正確地納入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建設的軌道,是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建設的一個基本前提。

2.萬州重農輕商和政企不分的傳統使企業人才隊伍土壤淺薄而貧瘠。萬州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文化背景,使萬州長期以來將人們束縛在土地上,以農業而自立自豪,計劃經濟時代的企業,更是政企不分,成為行政機關的補充和延伸。民營企業再次走上歷史前台,只有一二十年的時間。企業經營管理者作為一個社會階層,生長的土壤淺薄而貧瘠。

3.體制轉軌不到位。與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密切相關的市場經濟體制、現代企業制度、行政管理體制、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等改革進程慢,磨合週期長,適應企業人才成長的新體制和機制遠未形成。

4.識人選人、育人用人和人才流動機制不健全不完善,企業人才成長的環境不夠寬鬆。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選材範圍較窄,尤以國有企業表現突出,再加上我區較重慶等大城市區位優勢不如人意,使我區企業在吸引重點院校畢業生和其他人才有較大的難度;對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培養形式較為單一,機制較為呆板,培訓效果不理想;

用人機制承襲了黨政事業單位任用幹部的傳統,仍以上級組織任命為主,沒有將黨管幹部原則與和董事會依法選擇經營管理者以及經營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權很好的結合起來;企業人才流動機制不健全,輸入與輸出渠道不暢,部分善於企業經營管理的黨政機關幹部到企業工作機會太少,而企業之間、區域之間的人才交流也不多,沒有完全形成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環境和氛圍

三、加強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重大意義

1、加快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

黨的xx屆三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前,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其中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建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現代企業制度,這是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是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有效途徑,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從企業組織形式發展的現狀和趨勢看,公司制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主體形式。在當前經濟體制轉軌時期,公司制企業的本質特徵之一,就是按照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重新確定國家(所有者)與企業的產權關係,建立企業法人財產權,將企業資產的控制權和經營權從政府手中轉移到企業經理手中,使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而作為市場經濟主體出現的企業,是以法人的組織形式出現的。對於一個法人組織來説,法人機構的運行和職能的履行都必須通過法人代表來推動和實施。而法人代表是企業家的主體或主要部分。因此,培育和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羣體,建立一大批高素質的職業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

2、加快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是建設重慶第二大城市的迫切需要

經濟發展是城市建設的基礎和支撐。建設重慶第二大城市,必須注重我區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尤其是要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切實解決產業“空心化”的問題。從調研考察來看,企業人才的匱乏,已成為制約我區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瓶頸。因此,萬州要在參與地區之間的競爭中,發揮後發優勢,必須從着眼萬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必須採取強有力措施,加快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既要為萬州工業經濟發展培養一批瞭解國際通行經濟規則,掌握國際經濟、法律、貿易等方面知識的高層次管理人才,又要培養一大研發能力和創新精神較強的專業技術人員,同時還要培養一大批營銷人才和技術熟練、愛崗敬業的高級技工。只有抓住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建設這個關鍵環節,我們才能增強工業經濟發展的後勁;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趨利避害,贏得主動;才能推進建設重慶第二大城市步伐。

3、加快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是激活區域經濟的正確選擇

區域經濟最重要的資源是人才。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曾指出:“在許多發展中國家中,一個關鍵性問題是缺少企業家”。就萬州而言,能否有效激活區域經濟,國有企業改革成敗是其關鍵,總結十幾年來國有企業改革的經驗,可以將國有企業改革宏觀上成敗,企業微觀上興衰存亡歸結為兩個基本問題的解決:一是體制問題,二是人的素質問題。體制改革十幾年來來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到位,但是人的素質問題,尤其是企業經營管理者素質問題決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決的。據對全區10多家虧損國有企業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80%以上的企業虧損是由於人才匱乏,尤其是經營管理者管理不善造成的。經營管理者水平的高低,對資產的保值增值,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無疑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建設成為搞活國有企業的最為迫切的需要。特別是在當前國企改革解困的關鍵時期,企業經營管理者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儘管我區工業基礎薄弱、資本短缺、技術落後,但最為缺乏的還是高素質的企業經營管理者。只有培養造就出一大批能夠掌握和運用現代市場經濟知識和外經外貿知識的職業企業經營管理者,才能適應經濟大循環的需要,才能掌握競爭的主動權,才能推動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才能激活區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四、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途徑和政策措施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

指導思想:以黨的xx大精神為指針,全面貫徹“xxxx”重要思想,認真落實全國和重慶市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圍繞萬州努力建設重慶第二大城市的工作中心,採取切實措施,努力打造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企業人才隊伍。

總體目標:實施“5152”工程,即:力爭5年內培養選拔10名高層次的企業經營管理者、500名優秀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營銷人才、XX名高素質的技術工人。

(二)政策措施

努力構建七個人才工作平台,在建立健全育人識人機制、用人機制、人才評價流轉機制、激勵監督約束機制和啟動市場需求等方面狠下功夫,為企業人才隊伍的成長提供寬鬆的環境。

——教育培養

構建培養平台,在企業人才規模與層次上求突破。

1.繼續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結合我區的鹽氣化工、建材、食品、製藥、輕紡機電等五大支柱產業發展,與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以聯合辦學、進修交流等形式,構建人才教育培養網絡,定向培養人才,緩解緊缺的需求。區國資委繼續承辦好區委與重大聯合舉辦的第二期工商管理碩士(mba)研究生班,為萬州培養“本土企業家”,區人才交流中心每年輸送30名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到高等院校進修培訓。

2.抓好高層次拔尖人才的培養。圍繞萬州工業經濟發展的各種課題,區國資委、經委每年各舉辦一次較高層次的論壇、學術沙龍或專家會診等活動。每年選派20名企業經營管理者到對口支援省市的先進企業學習考察。加快實施高級人才培養工程,區國資委、經委、人事局在三年內將所有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輪訓一次,重點加強專業知識、科學技術、外經外貿、電子商務、人力資源開發理論以及企業發展戰略規劃能力的培訓,大力培養複合型、專業型的高層次拔尖人才。區國資委每年對國有出資企業在崗副職以上領導人員組織3至5次專題培訓。

3.大力推進企業自主培訓。鼓勵和引導企業利用機構培訓、網上教育、遠程教育、專題講座等途徑,大力開展自主培訓,在三年內,所有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應將全體職工進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崗位培訓。企業每年選送1—3名愛崗敬業職工到各類院校深造。

4.加強企業後備人才隊伍建設。按照“一職選一”或“一職選二”的方式挑選企業領導後備人才,建立起企業經營管理者後備人才庫。 每年選拔20名左右40歲以下、本科以上學歷、思想素質好、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進行重點培養、跟蹤管理,交任務、壓擔子,促其更快成才。

——引進交流

構建流動平台,吸引高端人才來萬工作。

1.堅持以優惠的政策吸引優秀人才來萬工作。凡願意來萬工作的優秀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除了在家屬安置工作、子女就業和上學、醫療等方面給予優惠照顧外,擔任企業法定代表人的,根據其完成目標情況予以獎勵。凡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優秀人才願意到萬州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工作的,免費為其供提一套三室二廳的高檔住宅,工作5年以上的,房屋產權歸其所有,博士研究生(含具有高級職稱的優秀人才)工作滿5年以上的,另為其提供10萬元安家費。

2.建立企業人才“綠色通道”。對企業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實行柔性流動方式,不求所在,不求所有,只求所用,滿足優勢產業、優勢企業、重點項目緊缺性人才、高層次人才的迫切需求。繼續加強三峽水利博士後工作站和其他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的建設,努力將其辦成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專業學科帶頭人等複合型人才的集聚地、培養地、擴散地,每年為萬州企業輸送5名以上優秀人才。工業園區以高新技術產業、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為載體,每年吸引50—100名優秀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到園區企業工作。重點企業每年接受10—20名應屆大學本科畢業生,其他企業接受3—5名應屆大學本科畢業生。

——選拔任用

構建成長平台,讓優秀的企業人才脱穎而出。

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大力推進公開選拔和民主推選,實施三項制度建設,一是繼續完善委任制。區國資委組織有關部門對所有國有出資企業班子建設進行一次調查摸底,建立考察檔案,根據企業班子建設的需要,進行調整和充實。二是實行聘任任期制。即企業領導班子成員實行聘任制,每三年為一任期,根據任期內的工作情況進行考核,然後決定是否繼續聘任。從開始,國有出資企業實行聘任任期制。鼓勵和引導其他企業實行聘任任期制。三是探索建立企業法人組閣制。在選好配強企業一把手的基礎上,探索建立企業法人組建班子的制度。今年選擇1—2户規模以上的國有出資企業進行試點,以後再逐步推廣。

——評價考核

構建考核平台,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創建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科學的社會化的人才評價考核機制。

一是建立人才評價體系。逐步建立起以業績為依據,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的經營管理人才評價指標體系,重點考核其經營決策能力、市場應變能力、誠信守法表現,以及經營效果,重在市場認可和出資人認可。二是認真考評。由區國資委牽頭,其他部門協同配合,結合任期目標責任制和年度責任制,每年對國有出資企業領導班子進行一次考評。三是鬥硬獎懲。對第一年沒完成目標任務的,給企業領導班子成員黃牌警告,對第二年沒完成目標任務的給主要領導降職降級,對第三年仍沒完成目標任務的,企業主要領導不再聘任。

——激勵保護

構建激勵平台,激發企業優秀人才服務萬州經濟發展的積極性。一是強化精神激勵。每年優選1—2個優秀企業人才進行大力宣傳,並在太白路、白巖路、高筍塘等主要繁華街道張掛其宣傳畫像,宣傳業績,弘揚其創業、創新精神,形成崇尚企業人才職業、重視企業人才價值的社會氛圍。區級以上勞模和優秀工作者原則上向企業人才傾斜。吸收2—5名高層次企業經營管理者進入政府議事諮詢機構。每年組織開展一次優秀企業經營管理者和企業“四好班子”的評選表彰活動。二是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實行經營管理者和優秀人才收入與企業經營業績掛鈎,對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經營管理者和其他優秀人才予以重獎。鼓勵企業經營管理者持大股或經營管理層控股;研究探索股票期權或模擬股權等獎勵方式,使經營者和優秀人才自身受益與企業的長期發展緊密結合,防止和避免企業經營者的短期行為及優秀人才的流失。規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營者的職位消費,合理解決他們的福利和待遇問題。虧損企業可以實行按扭虧比例獎勵或利潤增量分成等辦法進行分配。三是完善保護保障體系。每年區財政劃撥專項資金,由區國資委組織區屬重點企業和增長型企業的優秀人才進行健康檢查和療養。探索建立企業 人才風險投資擔保體系和補充養老、醫療保險制度,盡力解決企業人才的後顧之憂。

——監督約束

構建監督平台,確保企業人才的順利成長。

強化六項監督,一是廉政監督。建立健全企業經營管理者重大情況報告制度、個人收入申報制度、任職迴避制度、羣眾舉報問題回覆制度等。二是產權監督。積極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規範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形成不同利益主體和權利主體的相互制衡機制。推行經營管理者承諾簽約上崗制度,健全資產經營責任制度。強化市場約束,委託中介機構對經營管理者開展信用等級評價,建立職業信譽記錄,為出資人選人用人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三是審計監督。制定對企業領導班子成員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實施辦法,建立決策失誤追究制度。實行公司制改造的企業,要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形成各負其責、協調運轉的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四是黨內監督。企業黨組織要參與企業重大問題的決策,發現企業決策不符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時,應及時提出意見直至向政府有關部門及上級黨組織報告。五是職工監督。全面推行廠務公開,充分發揮職代會的作用。六是監事會監督。從今年起,由區政府向國有出資企業派出3個監事會辦事處,每個監事會辦事處負責監督5—6家企業,實施對國有出資企業的有效監督,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保障投入

構建服務平台,切實提升為企業人才服務的水平和功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充分認識加強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增強抓好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緊迫感,把這項工作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定期研究,常抓不懈。二是建立和完善企業人才隊伍建設責任制。國資委作出規劃,制定方案,加強考評,狠抓落實。各企業根據發展戰略,認真研究人才需求數量、素質和結構,科學制定經營管理人才發展規劃,做好人才選拔、引進、培養、使用和儲備等工作。三是建立企業人才投入機制。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和個人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機制。每年在財政預算中安排專項資金用於企業 人才的教育培養和表彰獎勵。企業要按照工資總額的2%提取教育培訓經費。鼓勵企業人才自費參加各種形式的教育培訓。四是加強督查工作。國資委會同有關部門每年要對加強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工作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和考核,確保國有出資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鄉鎮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現狀調研報告人才調研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縣某鎮,土地面積65.4平方公里,耕地2133公頃、其中水田1914公頃,山地2080公頃,下轄3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42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4萬人。該鎮自古人傑地靈,有着悠久的人文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藴。相傳三國名相蔣琬曾求學於此,鎮東部有以蔣琬命名的蔣琬峯,留下了蔣琬勤學的千古佳話。境內和合村的三角塘水庫底坡上有西漢陶器窯址,豐家村周家灣菜園內有宋代陶器遺址,有金紫峯寶覺寺,有黃龍山清俊亭等名勝古蹟,有王如霆、趙三元、陳荊等歷史名人。目前的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水稻和外出打工。

人才隊伍現狀

該鎮機關工作人員共有252人,其中黨員140人,民主黨派1人,大專以上學歷110人。編制數為137人,在崗人員132人。副科以上幹部35人,實職副科14人,退休人員19人,停薪留職人員95人,公務員71人,職工42人,專業技術人員13人,其中有中級職稱的3人。35歲以下的150人,佔總人口的60%。

在1995年的時候,該鎮總工作人員89人,96年至99年進入了大量人員,其中有部分是大中專畢業生或退伍軍人,其他大部分是通過各種關係招工進來的,並且文化水平都不大高。XX年至XX年縣裏要鄉鎮精減人員,該鎮新來的關係不大硬的大中專畢業生大多下崗或停薪留職。

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xxx”規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要求,這就要求在農村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創新性人才,在農村應該增加農民合作組織,發展規模企業,這就要求在人才需求上要有真懂技術,有一定的市場分析能力,把握市場,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多發展有技術含量的生產。

造成農村基層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對於鄉鎮機關人員來説,原來的七所八站,大部分幹部管理權限都上劃,收回縣直有關部門統一管理,使幹部的選拔面比過去大大縮小;鄉鎮一級在職人員報酬低,報考鄉鎮公務員的人不多。在這個鎮,相當多的頂崗人員是城鎮當兵轉業安置下來或者是七幾年鄉鎮招聘幹部,學歷不高不説,能力也有限。該鎮132名在職人員中,當兵回來的達35人,招聘幹部15人;因公務人員管理嚴格,轉幹不如過去容易,這樣鄉鎮只好讓一些不是公務員的人幹公務員職位的事。縣直一些部門近年來向鄉鎮借調借用幹部的現象也比較普遍,使得鄉鎮缺人的現象更加嚴重。該鎮就有3名同志在縣直機關幫忙。分析造成農村基層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一是由於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農村在吸引高校畢業生方面沒有誘惑力,很多高校畢業生在選擇就業方向時往往把農村排斥在外。二是農村相對封閉的發展環境阻礙了人才的引進,很多優秀人才認為農村不具備大城市發達的信息網絡,在個人發展平台較小。三是鄉鎮工資待遇較低,影響了其吸引力。

現在的鄉鎮工作人員,大都有發不出工資的威脅。比如該鎮早幾年的電視台有7個人,其中4個年輕人各有特長,將電視台搞的紅紅火火,每年創收20萬。鎮裏規定台裏要完成10萬的收入就發基本工資,剩下的收入鎮財政與台裏按五五分成,即台裏應有5萬元的獎金可發,但實際發下的每人不到3000元。這樣,四個年輕人的積極性大大降低,三四年後,年輕人全部走了,新加的人員在技術不能有大的創新,又過了2年,台裏的收入大大減少。目前,這個電視台每年收入1萬多元,入不敷出,只剩下3個工作人員了。

加強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

鄉鎮是最基層的政權組織,與人民羣眾發生最直接的聯繫,加強鄉鎮政權建設,培養更多的鄉土人才是建設和諧社會最基礎的工作,也是當地發展經濟最急需的工作。 要改變目前一部分鄉鎮幹部後繼乏人的狀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應完善對鄉鎮幹部、尤其是邊遠地區鄉鎮幹部的選拔作用機制,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下,多渠道選拔;應動員更多的青年幹部到鄉鎮鍛鍊,把到鄉鎮工作作為幹部必須經過的一課;關心愛護基層幹部,不僅從政治素質上提高他們,也應從經濟利益上關心他們;對鄉鎮幹部缺編人員應有嚴格的准入制度,不能把縣級安置不了的非幹部人員往基層塞,造成基層職工中公務人員比重下降,整體素質下降。鄉鎮人才隊伍當前最為嚴重的問題是總量不足,突出地體現在高層次高素質人才嚴重匱乏,基層人才嚴重短缺。為此,在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基礎上,重點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擴大人才隊伍總量。二是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在加大培養力度的基礎上,要積極通過外聘等柔性流動的方式引進。三是優化基層人才隊伍結構。在公務員隊伍中,本科以上學歷應達到35%以上。對XX年後未達到大專以上學歷的45歲以下的公務員要實施學歷淘汰,以提高公務員隊伍的學歷結構和整體素質。在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中,本科以上學歷應達到25%以上。在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中,本科以上學歷應達到20%以上。要通過補充畢業生、參加在職學歷教育、送出去培養以及人才引進等多種方式,努力提高人才隊伍的素質和能力。

二是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各級財政每年應安排專項經費用於培訓教育工作,建立國家、單位、個人三方負擔的投入機制。

三是實施人才引進工程。以發展為目標,以需求為導向,採取剛性與柔性兩種方式,通過長期聘用、項目指導、學科牽頭、培養人才等形式,聘請高層次人才,切實提高基層人才的素質。

區重點行業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人才調研報告範文(4) | 返回目錄

——支柱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專題調研

**區經濟貿易局調研組

工業經濟是我區財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和城鄉居民收入的重要來源,工業經濟的發展關係到我區社會穩定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的大局。只有大力抓好工業經濟,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努力實現兩個率先,才能牢牢確立我區在蘇南經濟板塊中第一集團軍的地位,才能真正把“xxxx”重要思想落到實處,實現富民強區的宏偉目標。發展經濟,人才是關鍵,產業人才隊伍對我區的工業經濟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電子信息、機械冶金、化工新材料、紡織四大行業經濟總量佔我區整個工業經濟的80%以上,是我區的經濟支柱產業,並且是我區人才較為集中的行業。目前,我們對這四個行業的人才隊伍建設情況進行的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區支柱產業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

隨着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日益加劇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才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我區各級政府和各類企業對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政府扶持力度加大,人才政策環境不斷優化。我區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十分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在引進培養和充分發揮人才作用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辦法。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先後出台了人才開發、人才引進的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措施,對引進人才在户籍管理、子女就學、養老保險等方面進行政策傾斜,營造人才流動的寬鬆環境,在政府的大力倡導下,人才的柔性流動機制逐步形成。特別是《關於加快構建教育、衞生、電子信息、機械冶金、化工新材料、紡織、建築、農業八大人才高峯的實施意見》(武政發[XX]70號)文件的制訂,明確了我區”十五”期間構建八大行業人才高峯的目標,全區上下對人才意識的重視程度得到空前提高,加強人才環境建設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良好的創業環境、優惠的政策環境、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人文環境正在我區形成。

2、用人單位主體地位日益突出,引才育才用才機制逐步形成。在政府的大力倡導和市場競爭的壓力之下,引進和培養人才已成為企業謀求生存和發展的自身需要。企業在實踐中,探索形成了引進人才和引進智力、資金有機結合的多種方式和途徑,如“項目招標”—通過新品開發或技術改造項目的公開招標實現引資和引智相結合;“技術入股”—專業技術人員以其技術入股企業,從而吸引和留住人才;“築巢引鳳”—建設企業“一站兩中心”,為專業技術人才發揮才能提供良好的條件;“中介作媒”—通過區人才交流中心代理人事管理和人才招聘等。這些辦法切合企業實際,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了留住人改造才和用好人才,許多企業採用崗位工資、項目提成、股權獎勵等多種方式搞活分配激勵機制,提高對企業有突出貢獻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的收入分配水平。另一方面,積極輸送專業技術人員參加高層次培訓,提高和更新現有人才的知識水平;對德才兼備的優秀年輕專業技術人才委以重任,高學歷、年輕化的專業人才已經在許多企業的經營管理、新品開發、市場營銷等關鍵崗位上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3、人才隊伍總量逐步增加,素質不斷提高。由於政府的扶持和企業的重視,我區的人才環境已日益完善,四大行業的人才總量得到了較大幅度的增長,接受調查的3429家企業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0393人,則全區企業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總數應在2.5萬人左右。近幾年來,企業擁有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以每年4.8%左右的速度遞增,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佔職工總數的比重也逐年增加,如機械冶金行業專業技術人才佔職工總數的比重由1999年的10.2%提升到目前的14.6%,電子信息行業專業技術人員佔職工總數的比重由1999年的11.7%提升到目前的16.6%,反映出我區產業職工隊伍素質有了顯著的提高。人才狀況的改善不僅有量的增加,更有質的提高,主要表現在人才隊伍的學歷層次和專業技術職稱層次的提高和年齡結構的優化。接受調查企業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中,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有61人,佔0.3%;本科學歷有1290人,佔26.3%;大專學歷有2814人,佔13.6%;高級職稱有271人,佔1.3%;中級職稱有1210人,佔5.9%;初級職稱有4655人,佔22.8%。大專以上學歷、中級以上職稱人才的總量和比重都有所提高。從年齡結構看,四大行業45歲以下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已佔到65.8%,呈現出青年人才隊伍不斷壯大、青年骨幹挑大樑的可喜局面。

二、我區支柱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研,我們認識到,近年來在四大行業人才隊伍建設方面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尚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和新興專業人才依然相對不足,難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供求矛盾仍然突出,企業科研生產所需的大量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仍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例如:(1)、受交通地理因素影響,引進和留住人才缺乏區位優勢。我區與常州幾十年同城,以至於我區城市化進程相對滯後,特別是鄉鎮的城鎮化建設同發達地區還存在較大差距,各項社會配套設施相對匱乏,引進的人才難以參加必要的社會活動,難以獲得進一步自我提高和發展的途徑。(2)、用人單位(企業)缺乏足夠的對人才的吸引力。企業是各類產業人才施展才能的舞台,但是我們在調研中發現,經營狀況一般的原區屬企業普遍反映,近兩年來本科生很難招到,尤其是招不到名牌大學的畢業生,高素質、高學歷人才嚴重匱乏。目前大學生的擇業觀念、就業取向已發生很大的變化,一般都將收入水平、發展和穩定狀況作為重要因素,一般性的工業企業難以成為大學畢業生的首眩一些在鄉鎮企業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則抱怨培訓機會少,專業技術人才自我發展條件差。(3)、分配機制不活、工資偏低。由於種種原因,我區企業的工資水平同上海、無錫、蘇州存在較大的差別,對於各種人才資源來説,在現有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更高的工資待遇無疑具有更大的誘惑。面臨人才的競爭,企業若以高薪招進人才,則企

業內部現有的技術人才容易產生不穩定情緒,若拿不出更優越的條件,一些高級人才和一些新興專業人才很難引進來。一些專業技術人才和大學畢業生即使引進來後也不易安心工作,人才流失嚴重。在我區的一些鄉鎮企業,好不容易花高薪引進一些外地的專業技術人員,但其後由於交通不便、婚戀家庭以及繼續教育等方面的困難而呆了一兩年就遠走高飛了。(4)、政府出台的優惠政策還不能更有效地促進高層次人才的集聚。人才流動還受到計劃經濟時代一些老的政策的限制,我區一些政策上對引進人才上還存在一定的門檻,例如養老保險等方面。

2、經營管理人員隊伍綜合實力不強,相當一部分企業家缺乏戰略眼光,缺乏現代企業運作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從總體上看,我區企業家人才隊伍建設還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理論功底紮實、管理能力高超、國際視野開闊、實踐經驗豐富、經營業績卓著的企業家數量不多,企業經營者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從我們這次調研的情況來看,只有少數企業推行了職業經理人和現代企業制度等一些現代經營管理的理念;而更多的銷售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則仍然實行傳統的管理模式和傳統的產品推銷方式,資本運作和市場營銷策劃等現代經營管理理念尚未推開;絕大部分的中小企業仍以家族式經營為主,沒有考慮到企業的長遠發展規劃,很少考慮通過引進一些經營管理人才來管理和發展企業。大部分企業引進人才時僅考慮專業技術人才,而輕視了管理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因此,如再不切實重視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我們有相當數量的企業要謀劃更長遠的發展將會缺乏後勁,經營管理人才的缺乏將成為影響我區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

3、各類職業技術人才短缺,現有人才培養模式有待改進。談及人才,人們往往有一種誤解,認為只有高、精、尖的專業技術人才才是人才。但事實上,即使是最富創造性的發明、最先進的設計,也只有經過高素質的技術工人的手才能最終變成完美的產品。隨着我區現代製造業基地建設步伐的加快,各類職業技術人才需求大量增加。職業技術人才的緊缺程度已遠遠超過了一般的專業技術人員。一是觀念問題,受傳統擇業觀念的影響,仍然有不少人輕視職業技術教育,不願當一線技術工人。二是職業技術教育辦學機制不夠靈活,與企業生產實際的結合度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學校、企業之間在專業設置、課程安排、教學方式、實習培訓等方面都有加強合作的要求,但由於受體制、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尚未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信息溝通、合作辦學的途徑和方式。

三、進一步加強支柱產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措施

根據武政辦發[XX]70號文件,明確了我區支柱產業在“十五”期間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加大四大行業人才資源開發力度,使四大行業人才資源總量以高於其他行業的速度穩步增長,質量顯著提高,結構明顯改善,效益不斷增強。“十五”期間,在四大行業聚集起具有一定規模、綜合實力較強、在常州地區處於領先地位的高層次人才羣體(包括專業技術人才羣體和經營管理人才羣體),形成我區產業人才高峯。到XX年,四大行業人才資源總量爭取達到3萬人規模,年均遞增5%以上,其中高層次人才爭取達到1000人,年均遞增14%以上。根據這次調查的現狀,同目標任務之間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要實現這一目標還存在較大的困難。為了實現區委提出的“武進要做‘兩個率先’的先行區,三年再造一個新武進”的宏偉目標,必須堅定加緊人才隊建設的信心和決心,實行“經濟發展、人才先行”的方針,確保經濟發展擁有足夠的人才保障。通過調研,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1、進一步做好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和新興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1)、充分認識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營造良好的人才環境、大力引進各類人才。加快現代製造業基地建設是我區經濟發展的立足點,沒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質的產業人才羣體,就不可能有高度發達的現代產業。我區應把工業企業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整個人才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結合我區實際情況,大力引進高層次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職業技術人才以及各類緊缺人才,營造產業人才集聚效應。

(2)、創新和完善現有分配製度、激勵機制,確立人才資源通過市場配置的主體地位。要遵循市場規律,發揮市場機制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遵循價值規律,按市場價位合理確定專業技術人員的工資水平,遵循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建立以業績考核為基礎的薪酬體系,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分配水平。進一步完善技術入股等要素分配辦法,實現多種分配激勵措施的優化組合。

(3)、大力實施高層次人才重點培養工程,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和繼續教育的力度,要認真做好拾333”工程、常州市“831”工程和我區“515”工程後備人才培養工作,電子信息業認真實施“it高層次人才工程”,機械冶金行業實“四個5工程”和“1252工程”,化工新材料行業實施“產學研聯合人才開發工程”,紡織行業實施“3521人才開發工程”。確保四大行業有足夠的人才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要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和繼續教育的力度,大力倡導學習型企業活動,全面推行以提高業務素質和創新能力為主要目標的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制度,重點培養有發展前途的中高級人才。可以根據行業發展需求舉辦高層次人才研修班,邀請企業界知名人人士作專題講座,鼓勵現有人才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學歷層次、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2、轉變觀念,營造環境,大力扶持、培養和引進經營管理人才。

(1)、調整完善企業經營環境和人才政策,營造有利於經營管理人才發展的良好平台。要使經營管理人才在武進確實能有所作為,要使其感覺到在武進更能發揮其作用,能成就更大的事業;要制定更加優惠的創業政策,吸引和鼓勵優秀企業經營人才和海外留學歸國人才到我區創業;要為企業經營管理者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關心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建立和完善聯繫制度,為他們提供優質服務;在全社會範圍內倡導

企業家精神,樹立企業家的崇高形象,形成人人尊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處處愛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社會環境,為優秀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脱穎而出提供良好的環境基矗

(2)、加強對企業經營管理後備人才隊伍的引進和選拔培養。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一些素質不高、不適應要求的人員會不斷被淘汰,而一些優秀人才也將隨着機制的完善而不斷脱穎而出。但優秀人才的湧現需要有一支龐大的後備隊伍作支撐。因此,加強對後備人才的選拔培養是加強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一方面充分發揮人才市場選人的優勢,擴大選人視野,把那些素質較好、潛力較大、市場需要的具有專業知識的人才選拔出來;另一方面樹立人才培養投入是最具有經濟和社會綜合效益的生產性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的觀念,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對企業後備人才隊伍的系統培訓,通過開辦mba等各類研究生班、送高等院校深造等多種形式,促進企業後備人才的成長。

(3)、加大培訓工作力度,全面提高經營管理人才素質。加大現有經營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其經營管理能力,切實改變一些企業家族式經營、家長式管理的狀況,全面推行產權明晰、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3、利用優勢,加大力度,吸引高素質職業技術人才。

我們要抓裝大學城”建在武進城區的機遇,進一步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利用這一優勢,為我區培養和輸送適應企業需要的高素質的應用型職業技術人才。政府相關部門要發揮宏觀協調職能,定期和不定期組織企業和學校間的合作,明確對我區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方向、人才培養的類型和方式,建立企業、學校、政府三方面聯繫機制,加強信息溝通和校企合作,提高職業技術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有效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8wnxo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