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創新調研報告範文4篇

創新調研報告範文4篇

本文目錄創新調研報告範文實踐“三個代表” 創新黨建工作調研報告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創新最新調研報告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創新調研報告

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的“兩創”戰略,是從我省正處於全面提升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場化、國際化的關鍵時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攻堅階段的實際出發,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繼續走在前列的奮鬥目標而作出的重大戰略選擇,是一條符合省情、具有特色和時代特色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之路。發改部門承擔着研究擬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主管物價、糧食工作和指導總體經濟體制改革的職能,在創業創新中,發改部門更要積極起好表率示範,發揮好排頭兵作用。

創新調研報告範文4篇

一、充分認識發改部門創業創新的重要性

創業創新是我省今後一個時期發展的總戰略,也是縣今後一個時期發展的根本之舉,更是發改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力求工作突破、善作善成的路徑選擇,必須進一步增強對創業創新重要性的認識。

(一)強化對內涵的認識

創業創新的內涵極為豐富廣泛,“創新”代表了一個脱離現有技術、超越當前狀態的基本意願;“創業”顧名思義就是以開拓性的思維、創造性的勞動建樹事業,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創業的本質是創新。創業創新其核心就在於超越既有資源限制而對機會的追求,創業創新是一個過程和目標的統一,也是一個手段和目的的統一。創業是基礎,創新是關鍵。富民強省是發展目標,創業創新是精神的核心所在。就發改部門本身而言,發展和改革正是創業創新的要義所在,發展就要不斷地創業,改革更要高層次地創新,發改的創業創新工作就是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所以,創業創新與發改工作息息相關,也是本職工作職能需要,不僅可以大有可為,而且應該有所作為。從這個意義上説,開展創業創新為發改工作提供了十分難得的機遇,開闢了更加廣闊的天地,一定要牢牢抓住機遇,以創業創新促進發展推動改革,力求各項工作實現新突破。

(二)提高對創業的認識

“創業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發家之道”。創業要有大氣不凡的理念、大氣不凡的舉措、大氣寬容的氛圍。創業也是一個幹部必備的能力,一個幹部,一個機關工作人員,沒有創業心,沒有把事業做大做優的志氣,工作只能流於平庸,幹好工作也無從談起。對於發改幹部職工來説,創業首先要幹好本職工作,努力在工作中創造自己的事業。當前及今後,在國際金融危機和經濟下滑的嚴峻形勢影響下,我縣發展和改革工作任務更加艱鉅,縣委、政府在項目推進、深化改革、統籌發展、優化環境等各個方面,都給發改部門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幹好這些工作,必須弘揚創業精神,撲下身子紮實工作,才能使發改工作取得新的業績。

(三)提升對創新的認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推動發展的動力之源、活力之源。發改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膽探索,不斷增創發展新優勢,着力在四個方面加強創新,一是創新思維,就是要有創新的理念,進一步解放思想,努力衝破舊的觀念,打破原有的條條框框,對待工作要超前謀劃,敏鋭反應,主動出擊;要創新思維方式,不斷創新、探索和尋找最佳的方法,紮實做好各項工作。二是創新路子,就是要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要求落實工作,圍繞發改部門在掌握宏觀政策、對上爭取資金、項目推進管理等方面的優勢來開展工作,圍繞每個人的自身優勢幹好工作。三是創新措施,就是要進一步強化領導、落實責任以及檢查督促等措施,把工作真正落到實處,產生實效。四是創新方法,在現行推出項目協調工作、規劃綜合管理辦法等許多工作新機制的基礎上,要進一步探索研究,總結經驗,通過方式方法的創新,實現工作的創新。

二、發改部門開展創業創新的有效探索

為響應省委、省政府“兩創”總戰略號召,積極推進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主題,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大氣創業、大力創新”的工作主線,縣發展和改革局充分發揮“參謀部、項目部、協調部”作用,積極起好表率示範,開展創業創新的有效探索,爭當創業創新先行者。

(一)牽頭創辦研促中心

於XX年4月份牽頭組建了“縣創新發展研究和促進中心”(以下簡稱研促中心),全力為創業創新服務,這是縣創業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發改部門推進創業創新的一項新舉措和具體的實際行動。中心建設旨在根據縣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有效組織、優化和整合資源,搭建起具有公益性、開放性、基礎性的研究中心和服務平台,為個人和企業創業創新、政策法規解讀、公共機構改革和創新、發展中存在的難題破解和研究提供一個集思廣益、智力激盪的對接性強的創業創新研究和促進平台,構建一個企業與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傳媒四位一體的交流平台,以便找準問題,研究出解決措施。建立研促中心是實施全省“兩創”總戰略的需要;是謀求爭先進位、推進“撤縣建市”、構建“四型”的需要;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加快發改部門職能轉變的需要;更是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的需要。

(二)成功舉辦峯會論壇

研促中心組建以來,已開展了一系列的創業創新工作。XX年5月1日成功舉辦了XX信息管理與資本運作(仙都)峯會,特別邀請了來自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高級審計經理徐天雲和財大軟件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偵分別就企業上市前期準備與包裝、企業經營方式拓展、營銷與品牌策劃、信息化安全等這些企業經營者密切關心和急需解決的方面知識與問題作了專題講座。XX年7月10日成功承辦了縣“大氣創業、大力創新——轉型提質、跨越發展”論壇,論壇針對宏觀調控和新一輪經濟轉型期中小企業面臨的挑戰與困境等系列問題展開討論,論壇形式分主題演講和對話沙龍活動,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郭佔恆,省社科聯原副主席藍蔚青,《今日》雜誌社總編、社長厲佛燈,工商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浙商研究中心主任呂福新,《市場導報》社總編崔礪金等出席論壇活動。縣委副書記、縣長孔海龍主持並致詞,縣委書記毛子榮作主題報告。三位嘉賓作了主題演講,分別從理論的高度和實踐的角度暢談了“兩創”的主要內涵、本質要求、對策措施等;在對話沙龍中,專家、學者、政務人員、媒體記者與企業界精英實行“四位一體”現場互動對話,分別圍繞《行業管理創新與發展》、《企業上市的籌備與謀劃》、《技術和產品創新的產業化》三個主題進行面對面的討論交流,暢談感言和認識,探討問題與對策。會後,還專門彙編了《XX論壇薈萃》,論壇的全新模式舉辦,深受企業界和部門、鄉鎮的歡迎和好評。

(三)深入調研服務企業

調查研究是成事之基、謀事之道,也是發改幹部的一項基本功,針對各種要素制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發展和改革局堅持與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相結合、與發改工作重點相結合,緊密聯繫實際,圍繞熱點、焦點、難點,加大調研力度,尋找切實管用的辦法。專門建立了以分管領導為組長的重點課題組,及時下達重點課題調研計劃,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針對企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危機,還專門發放問卷調查表,在規模以上企業中深入開展了縣企業發展現狀與需求情況調查,又專門邀請了工商大學、浙商研究中心等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專家、學者前來為企業“把脈號診”和“對症下藥”。通過深入調研,完成了一批高質量的課題調研文章。XX年,《新一輪經濟轉型期縣中小企業發展的挑戰與對策》等3個課題被省發改委的《省發展改革系統簡報》刊用。其它專題調查、研究文章也有不少篇數被刊用,其中1篇被省委《政策燎望》刊用,3篇研究文章被《經濟》刊用,1篇調研文章被《投資》刊用,1篇調研文章被《重大工程交易信息》刊用,1篇調研文章被《今日》刊用,1篇理論文章被《日報》刊用。並與浙商研究中心共同完成了《縣創業創新調研報告》。同時,緊抓機遇,在全省首批開發區(園區)信息化建設試點單位基礎上,通過積極爭取,使工業園區成為了全省28個重點特色工業園區之一。積極探索縣城污水處理廠、新碧污水處理廠、縣垃圾填埋場tot、bot、bt招商,已取得實質性成效,為多渠道拓寬項目融資方式而努力。抓好cdm項目的開發與研究,已成功把沙坑、八尺電站2個項目有償推向國際。通過一系列的工作創新,彰顯了發改部門在創業創新的排頭兵作用。

三、發改部門推進創業創新的路徑選擇

當前,正處“爬陡坡、闖難關、跨大坎”關鍵階段,處於工業化轉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市場化完善期和國際化提升期,宏觀環境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創業創新為發改工作提供了十分難得的機遇,開闢了更加廣闊的天地,作為發改部門,要緊跟形勢變化,堅持與時俱進,按照科學發展、促進和諧的總體要求,推進新一輪創業創新,力求各項工作實現新突破,再上新水平。

(一)圍繞辦好研促中心推進創業創新

以縣創新發展研究和促進中心為總平台,認真總結去年舉辦峯會、論壇等活動的經驗與做法,進一步研究和探索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方面的創業創新新途徑、新辦法、新機制。

一是進一步完善平台功能定位。根據建立研促中心的目的和功能定位,為更有效地解決問題,優化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環境,需不斷加強縣創新發展研究和促進中心建設,進一步發揮研促中心這個平台作用。總平台組織架構模式為:研促中心在非常設機構上專門設立顧問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理事單位,常設機構上專門設立研究室。顧問委員會由縣領導和相關部門領導組成,委員會主任由縣主要領導擔任;專家委員會主要由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政府機構以及社會上的專家學者、企業家以及企業中具有實踐經驗的技術、管理專家組成;理事單位由相關部門以及經常需要聯繫的企業組成;研促中心由發改局組建,局長擔任主任,確定一名副職為常務副主任,其他副職為副主任,局裏有關骨幹為成員,同時,中心下設研究室,研究室成員從事日常具體工作。在工作初期,中心為臨時機構,待條件成熟,取得一定成績和經驗後,爭取發展成為發改部門下屬的事業單位。加快組建縉商創業創新俱樂部,定期舉辦沙龍活動,為企業提供交流和互動的平台。加強與有一定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業建立縱向、橫向聯繫,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講座或培訓,適時舉辦“應對危機,加快發展”信心論壇等活動形式,積極為中小企業發展和二次創業面臨的新機遇、新問題、新挑戰等方面提供高質量的各類管理、經濟、科技、諮詢服務。

二是深入開展調研、政策解讀和研究工作。本着“創新源於基層、創新來自總結”的原則,針對一些政府制度改革創新、創業創新融資制約、企業發展管理瓶頸、項目推進對接等熱點、難點問題,定期或不定期開展重點課題調研工作,進行實事求是、全面客觀地分析研究,針對性地開展專家診斷、名家講課、業務輔導等各類培訓或指導。並把調研中發現的問題提交專家委員會研討和顧問委員會進行指導分析,在更高層次上對我縣的實際問題進行“把脈號診”,對症下藥解決問題。並要及時掌握政策信息,研究政策導向,做好解讀文章,提出相關政策建議;針對不少企業對行業發展扶持政策信息缺乏或不瞭解、缺少敏感性等方面情況,由研促中心及時收集相關政策與信息,為企業做好政策解讀和輔導工作。及時總結一些創業創新典型案例,彙編出版一些在一定級別刊物發表的、有一定影響力的調研成果。努力把研促中心建成我縣政府創業創新和政策法規理論研究中心。

(二)圍繞服務工業推進創業創新

審視我縣的發展現狀,工業經濟是主力軍,在創業創新中,發改部門必須要以實際行動服務工業經濟發展。

一是強化規劃引導。通過積極開展向省申報重點鄉鎮、重點區塊列為全省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重點開發區塊等工作,編制組織實施好《縣工業產業集聚發展與空間佈局規劃》,以大力推進工業經濟繁榮,培育“產業更加集中、發展更加強勁、特色更加明顯、優勢更加突出”的產業集羣為主線,重點發展機牀製造、汽摩配、金屬製品三大主導產業;着力培育電力電子、新型特種材料兩大高新產業;改造提升縫製機械、照明器具兩大傳統優勢產業。用好、用活《縣關於推進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和《縣工業經濟獎勵實施細則(試行)》,積極扶持重點產業、重點產品、重點項目,努力建設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產業集羣。

二是不斷健全工業發展平台體系建設。三大工業集聚區是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平台和主陣地,也是今後一個時期工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極。加強和促進園區開發建設,推動產業集聚,提升產業層次,增強發展後勁,提高市場競爭力,是建設實力、活力、大氣、和諧“四型”、深入實施“開放興縣、工業強化、生態立縣”三大發展戰略、加快撤縣建市進程的有效舉措。要強化園區經濟的主體地位不動搖,不斷整合提升和延伸擴展工業園區和五東、壺鎮工業功能區,堅持框架式建設與功能性建設並重,大力推進工業園區、工業功能區建設,積極探索在工業優勢鄉鎮、中心村發展建設全民創業園區,為工業發展拓展平台空間。

三是不斷優化企業發展環境。要牢固樹立“善待企業”意識,尊重企業、支持企業、愛護企業、關心企業,創新服務方式和服務理念,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企業找我辦為我為企業辦,主動送服務上門,送政策上門,幫助企業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和問題,如通過深入開展“走進企業、破解難題”專項行動,千方百計幫助企業解決要素、瓶頸制約問題,努力減輕企業的政策性負擔,不斷為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促進幹部作風的進一步轉變,工業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全力營造“善待企業就是善待財富”的良好氛圍。

(三)圍繞項目投資推進創業創新

要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經濟社會發展、就是抓機遇的理念,牢固樹立抓項目推進就是抓經濟增長、謀劃項目就是謀劃發展的思想。始終把抓項目、保投資作為經濟工作“生命線”。

一是加強項目謀劃。要緊緊圍繞中央今後兩年多時間內強力啟動4萬億元投資刺激經濟的有利時機,致力服務旅遊、文化、衞生強縣和生態縣創建的“四縣聯創”工作,積極爭取有利於我縣投資發展的空間,抓項目,上項目,建項目,把項目投資這項重頭戲抓出成效。

二是注重項目前期。進一步按照國務院十大措施、省“三個千億”、“均等化計劃”、“服務業項目計劃”等謀劃項目,通過敢想善謀,謀劃出更多政策對路、規劃對接、資金對口的項目,壯大建設項目庫,搞好項目儲備,繼續做深、做實、做細、做活重大項目前期,切實抓好好溪水利樞紐、金温鐵路擴能提速段改造、方溪抽水蓄能電站、330國道西移等一批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爭取提前實施。進一步完善項目前期工作運行機制,着力推行重大項目前期“8+x”協調製度,通過舉辦項目實務培訓班等形式,以具體項目實踐為例,切實做好項目指導工作。

三是狠抓項目推進。進一步創新項目推進工作機制,完善促進投資項目加快推進的工作制度和項目工作協調機制及項目督查督辦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和發揮好縣領導聯繫重點項目工作制度和重大項目會商辦理機制、重點項目要素保障責任制度以及重點項目聯合稽察考核制度,加快出台實施項目審批評估辦法、向上爭取資金補助激勵辦法、政府投資項目裝修實施標準等。不斷完善項目推進工作考核辦法,強化落實項目推進激勵機制。巧設各種載體,採取多種措施,破解項目難題,加快項目推進。

四是優化項目服務。進一步改進項目服務方式,優化服務環境,加快項目審批。要抓好政策服務,政策要圍着項目轉,做到政府投資政策、價格政策等服務於項目建設,有利於項目推進,要按照中央國債項目管理方面的政策要求和投資導向,千方百計做好國債項目爭取,認真研究落實管理辦法,真正做到能爭取、能落實、能管好。要提供要素服務,重點在土地和資金上做好文章,要立足潛力挖掘和增量拓展並舉,加強統籌謀劃,積極採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加大政策處理力度,切實解決土地歷史遺留問題,努力破解土地要素制約,為項目推進提供堅實保障。要優化審批服務,進一步加強業務指導,推進項目審批服務高效化。

(四)圍繞改革深化推進創業創新

“大氣創業、大力創新”最核心的問題是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沒有思想大解放,觀念再更新,創業就會缺乏激情,創新就會缺乏動力。要堅持把解放思想、改革開放作為創業創新的動力源泉。

一是進一步解放思想。要按照“兩創”要求,更加深刻、更加到位地推進新一輪思想大解放。解放思想必須立足“敢”,切實做到敢想敢為,敢冒風險,敢擔責任,敢爭一流。解放思想必須立足“幹”,切實做到發展第一,大局為重,幹事創業,自強自立。解放思想必須立足“放”,切實做到多予少取,放開搞活,支持創業,善待百姓。

二是積極推進各項改革。要按照“兩創”要求,推進新一輪改革,積極探索城鄉統籌的規劃和管理體制、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和落實促進全民創業、全面創新的政策措施,營造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要積極探索科學高效政府管理體制、改善民生的社會管理體制、充滿活力的創業創新體制。

實踐“三個代表” 創新黨建工作調研報告創新調研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實踐“三個代表”創新黨建工作調研報告

——對xxx廠黨建工作的調查與思考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時代給企業黨建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同時,實現企業黨建工作的創新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際行動和具體體現。新形勢下,如何通過黨建工作內容、形式與方法上的創新,實現抓黨建、促經濟、促發展的目標,這是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的重要問題。對xx廠黨建工作的調查以後,我們認為xx廠通過不斷努力,大膽探索與實踐,從自身實際出發,選準突破口,積極推陳出新,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企業黨建工作創新之路。他們的經驗能給大家許多啟示。

xx廠是一個有着光輝歷史和優良傳統的國有企業。現有職工xxx多名,基層黨組織xx個,共有黨員xxxx多名。在經濟轉型、市場轉軌的過程中,企業經濟效益曾一度處於低谷。近二年來,新的領導集團認真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企業黨建工作中,堅持有利於企業發展、有利於國有資產增值,有利於提高職工生活水平的準則,正確處理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注重在“實”上見成效,在“新”上求突破,積極開拓創新,有效地發揮了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證。今年1-8月份,企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xxx%,銷售收入同比增長xxx%,實現利潤同比減虧xxxx萬元,一舉打破了連續9年的虧損局面。目前,企業呈現出一片生機蓬勃的發展景象。

其主要做法是:

一、以企業文化建設為依託,積極推進職工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的創新。xx廠黨委一直堅信,不斷深化思想認識,勇於進行觀念創新,是全面提高企業黨建工作水平的必在條件,也是企業黨的建設工作富有生機和活力的關鍵所在。因此,廠黨委以工廠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為契機和依託,一方面通過企業文化建設更新職工思想觀念;另一方面,通過創新後的先進觀念進一步指導和促進企業文化建設,較好地將企業文化建設與觀念的更新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具體工作中,通過向職工徵集企業精神、企業理念、企業風尚、職工生活行為規範等企業文化標誌性用語,來提高職工主人翁意識和更新觀念;通過企業環境的美化、文化廣場的開闢,文體活動的開展,來提高職工對xx的熱愛和美好前程的嚮往、增強職工工作熱情和幹好本職工作的信心;通過強化職工的愛崗敬業意識和樹立務實、創新的思想觀念,為提煉出“敬業盡職、追求新高”的企業精神和“決策求實、工作紮實、效果真實”的企業理念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同時,工廠黨委還在全廠開展“振興工廠,我怎麼辦?”的大討論,以此提高職工參與企業改革的自覺性和緊迫感;通過電視、報紙等多種媒介,大力宣傳和積極倡導職工樹立“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思想、樹立“經營管理人員”科學觀念,淡化“官本位”意識,積極引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敢闖敢試,有所作為。

二、以中層經營管理隊伍建設為重點,積極推進領導管理制度、體制和任用方式的創新。近二年來,xx廠黨委在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強大思想武器來指導、規範、審視和檢驗中層領導人員管理工作的同時,還積極探索和創新中層領導管理人員的管理制度、管理體制和任用方式,並收到較好的成效。一是制度創新。在工廠黨委的統一佈置和組織下,由各部門組織制定了《關於加強兩級領導班子思想作風建設的若干規定》、《xx廠民主評議兩級領導班子和班子成員制度》、《中層以上經營管理人員基層聯繫點制度》、《中層以上經營管理人員談話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二是管理體制的創新。主要表現在:1、管理對象重心的轉移。即總廠管理中乾的管理重心由過去管理全員向以黨政一把手為為的管理重心轉移,而副職逐步過渡到由各單位黨政一把聘任和管理,以此擴大單位的管理權限和空間;2、擴大監管方式。工廠在堅持原有的監督方法的基礎上,主要採取了“主管會計委派制”。通過近二年的運作,增強了領導人員廉政意識和提高了遵章守紀的自覺性。自去年以來,涉及領導人員的經濟問題明顯減少。3、管理方法的創新。為約束中層經營管理人員行為、端正工作態度,加強管理,工廠實行了風險抵押制度。制度規定,凡是中層經營管理人員,每年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向工廠交納3000—5000元的風險抵押金。抵押金按其工作、經營目標完成情況進行退還和獎罰。此方法的採納,有效地促進了投資人與經營人“風險共擔、利益同享”有利局面的形成。同時,工廠還根據綜合考核情況,對中層經營管理人員實行未位淘汰制度,原則上每年淘汰3-5%。去年底,在班子考核調整中,有6人被淘汰了中層管理崗位,有效地改善了中層管理人員隊伍結構。4、改進和完善了管理手段。如工廠在工資發放與管理上,改變過去由公司、分廠自行發放的做法,現在副職的工資由黨政一把手確定併發放,而黨政一把手的工資由總廠確定併發放,從而較好地改變過去不根據效益好壞確定發放工資的局面;同時,還採取黨政一把手同獎同罰的管理手段。工廠規定,根據各單位有關指標完成與否,對單位黨政主要領導實行同獎同罰,有效地增強和提高了黨政一把手的配合、支持程度。因此,書記把完成生產經營目標作為己任,黨組織活動和精神文明建設緊緊圍繞生產經營開展;行政領導全力支持精神文明建設,把精神文明建設與生產任務同研究,從制度上形成了黨政領導兩手抓的一崗雙責機制。三是任用方式的創新。為築建人才公平競爭平台、拓寬識人選才的視野和空間,xx廠黨委以創新任用方式為突破口,積極推行了“一把手組閣制”、“公開招聘”、“競爭上崗”、“任前公示”為主要內容的任用方式,逐步建立富有生機與活力的任用機制,進一步深化了中層管理人員人事制度改革。通過以上任用選拔方式的實施,xx廠將廣大職工羣眾在幹部選任上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落到了實處,將“三個代表”的要求落實到了實處,也真正把那些職工羣眾意願的反映者、職工利益的維護者、職工羣眾的擁護者充實到了中層領導隊伍中來。

三、以豐富多彩的黨建活動為內容,積極推進黨建活動載體的創新。開展豐富多彩的黨建活動是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的有力措施。xx廠黨委狠抓這一措施的落實,從創新黨建活動載體入手,創造性地開展了許多有特色的黨建主題活動。一是開展以夯實黨建基礎工作為目的的“黨建基礎工作示範單位創建”活動;二是開展以提高黨員政治意識為目的的“黨員政治生日”活動。由黨組織負責人主持集體過“政治生日”。形式為會上送賀卡、贈書,參觀學習,授予稱號,給予獎勵等,以此提醒大家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三是開展以增強黨員服務、奉獻意識為目的的“黨員義務服務日”活動。工廠黨委規定,每年6月3日為“黨員義務服務日”,屆時各單位組織黨員根據實際開展服務活動;四是開展以發揮班子最大整體功能為目的的“好班子、好書記”評比活動;五是開展以“創先爭優”為主題的系列勞動競爭活動。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了“一個黨員一面旗”、“雙星級勞動競賽”“搶頭功,創星級”勞動競賽活動等紅紅火火的黨內勞動競賽,通過這些活動,大大激發了黨員的工作熱情,影響和帶動了廣大職工羣眾,有力地促進了生產經營和各項工作。

四、以建設高素質黨員隊伍為動力,積極推進黨員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的創新。近些年來,xx廠以務實的態度和創新精神積極探索一條適應當前形勢、貼近黨員實際的黨員隊伍建設新路子。首先,多形式的黨員教育。xx廠黨委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堅持分類指導,採取有效載體和靈活多樣的形式,增強教育效果。同時,發揮黨校、黨員活動室和黨員電化教育的作用。其次,尊重和保障黨員權利。xx廠在立足於建立健全制度,發揚民主,依法維護黨員權益,關心愛護黨員,幫助其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困難的同時,教育和監督黨員履行義務,開展黨員責任區,黨員目標管理,為黨員發揮作用創造條件。第三、創造性抓好黨員發展。在發展黨員工作中,注重先進性,注重在一線職工、科技人員、管理人員和青年中發展黨員,並積極推行黨員發展“公示制”,使黨員隊伍的年齡、文化結構得到優化,整體素質有了明顯提高。第四、加強和改進對下崗職工黨員、流動黨員及離退休黨員的管理。一方面,通過公開招聘社區管理人員和民主選舉產生社區居委會的黨支部書記、完善相應配套政策及制度,加強社區黨組織的建設,將離退休黨員逐步交給社區黨組織進行屬地管理;另一方面,積極探索下崗職工黨員管理辦法,採取單獨設立黨支部、對流動黨員建立出入註銷登記制度和聯絡制度,切實加強管理。

幾點體會:

一、加強企業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着眼發展求創新。新形勢下,企業黨建工作必須按照“抓黨建、促經濟、促發展”的思路,針對市場經濟發展給企業工作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努力提高基層領導和黨員帶領職工羣眾調整產業、產品結構,提高科技、產品、市場和經營開發能力,引導基層黨組織更新思想觀念,調整工作內容、改進工作方法,找準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着力點,實現工作方式、內容、重點的轉變。真正做到抓好黨建從經濟工作着眼,抓企業經濟從黨建工作入手,使企業黨建工作富有生機和活力,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穩定地發展。

二、企業黨建工作創新不能脱離黨的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廣大人民謀利益是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實踐“三個代表”的具體行動,企業黨建工作的創新必須服務於為廣大職工羣眾謀利益。因此,企業黨建工作必須動員廣大職工羣眾積極參與、堅持觀念啟動、利益驅動、政策牽動、感情帶動,循序漸進,因勢利導。在具體工作中,要牢固樹立羣眾觀點,站在職工羣眾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緊緊圍繞企業經濟建設的中心任務,圍繞職工的“所想、所急、所需、所盼”開展工作,從解決影響企業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和職工羣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把黨委的意願與職工利益統一起來。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廣大職工羣眾的熱情支持和積極參與,形成上下齊心協力抓黨建的良好局面。

三、要以科學態度對待企業黨建工作的創新。第一、企業黨建工作創新不是異想天開,而要有堅實的理論知識功底。我們提倡企業黨建工作創新,不是憑空創新,不是無規則、無原則的創新,而是在科學理論指導下依靠堅實的理論知識作基礎的創新。當前我們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掌握市場經濟知識、科技知識、歷史知識、法律知識、黨務知識,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解放思想、大膽探索,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其次,企業黨建創新不是否定一切,而是對以往工作的揚棄。企業黨建工作必須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係問題。為了創新,全盤否定以往的黨建工作是錯誤的;同時,不善於繼承原來工作中的正確部分、糾正錯誤的部分和摒棄過時的部分,也是不可以的。正確對待是揚棄,即在繼承以往黨建工作中成功經驗做法的基礎上,結合新形勢、新任務、新特點,充分研究和正確對待企業黨建工作的內在性、必然性和連續性,積極探索企業黨建工作的規律。第三、企業黨建工作創新不能搞形式主義,而是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在實際工作中,不能為創新而創新,為創新而搞形式主義,為培植企業黨建工作的亮點而脱離實際。企業黨建工作要牢固樹立重實際的觀念,緊緊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需要進行創新。只有這樣,企業黨建工作創新之路才會有活力,有效果。

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創新最新調研報告創新調研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隨着建立現代社會組織體制步伐的加快,社會組織在經濟社會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發現和破解黨建創新中的新問題,加大社會組織黨建創新力度,對於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意義重大。XX年,北京市承擔了全國黨建研究會重點課題《基層黨建工作創新研究》的子課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創新研究》。x月開始,課題組在北京、南京兩地開展調研,召開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部門負責人、各種類型社會組織黨組織負責人座談會11次,80餘人參加,專訪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管理部門有關同志12人,深入到各類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陣地和場所,面向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部門和社會組織發放調查問卷1812份,回收率100%。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形成調研報告。

一、北京市的實踐探索

截至20xx年x月,北京市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10261家,已建立黨組織2373個,佔23.1%,黨員23892名。北京市加強組織領導,着力構建工作體系,注重分類指導,大膽探索符合時代特徵、首都特點、社會組織發展規律的黨建工作新路,為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創新提供了借鑑。

1.初步構建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新格局。順應社會建設需要,北京市委高度重視社會組織黨建工作。XX年底和XX年上半年,先後在市、區兩級分別成立社會工委和社會辦,負責全市社會組織建設、管理、服務和黨建工作。XX年,全市街道(鄉鎮)成立社會工作黨委,隸屬於街道黨工委(鄉鎮黨委),具體負責轄區社會組織黨建工作。20xx年,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市委進一步整合力量,加強對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指導,初步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統籌、社會工委負責、民政財政司法等有關部門配合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管理格局。XX年,北京市民政局社團辦黨委成立社會組織黨總支,解決了部分新成立的社會組織黨組織沒有黨建主管單位的問題,起到了託底管理的作用。

2.創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體系。為有效擴大黨建工作覆蓋面,XX年以來,按領域分類,北京市分三批認定了27家市級“樞紐型”社會組織(“樞紐型”社會組織,是指由北京市社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認定的,對同類別、同性質、同領域的社會組織進行聯繫、服務和管理的聯合型組織),覆蓋85%以上的社會組織;全市16個區縣認定了173家“樞紐型”社會組織。在市級“樞紐型”社會組織中推行“3+1”黨建工作模式,“3”,即在“樞紐型”社會組織建立黨建工作委員會、成立社會組織聯合黨組織、設立或明確相關工作部門,“1”,即建立健全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例會制度。截至目前,已在所有市級“樞紐型”社會組織掛牌成立了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委員會,明確了黨建工作職能部門,建立健全了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聯席會機制,有14家成立了社會組織聯合黨組織。各市級“樞紐型”社會組織通過“3+1”工作模式,堅持黨建與業務一起抓,“樞紐型”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體系基本形成,加強對同類別、同性質、同領域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服務與指導。

3.探索拓寬黨組織發揮作用渠道。黨組織結合社會組織行業特點,注重發揮自身優勢,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在推進社會組織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一是引領社會組織爭當經濟社會建設的生力軍。黨組織結合所在領域特點,引導社會組織充分發揮優勢,積極投身經濟社會各項建設。XX年以來,北京福建企業總商會黨委組織帶領在京閩籍企業到各區縣投資考察,簽約260個項目,投資總額1600多億元,提供就業崗位30多萬個;北京市西城區醫學會黨支部把300多家會員單位組織起來,開展健康運動科普大講堂、健康運動推廣、社區孤寡老人心理健康等多項服務民生項目。二是幫助社會組織展示行業風采和提升社會地位。通過黨建項目,引導社會組織發揮獨特優勢,提供公共服務,搭建服務羣眾的活動載體。西城區陽光協會黨組織打造“陽光工作室”黨建項目,通過人民調解加心理健康干預服務,積極調處糾紛,及時化解矛盾。羣眾説:“我們就相信黨組織了,黨組織的調解是最公正的。”三是把黨的思想建設融入到社會組織行業自律教育中。XX年,北京律師協會黨委成立了全國律師行業首家以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員教育培養工作為主的業餘黨校,開展政治理論、職業道德、業務知識等方面的培訓,加強了律師黨員隊伍建設;北京出租汽車暨汽車租賃協會黨支部牽頭溝通,擬定、發佈十項行業自律措施,帶動和促進行業服務工作不斷改進和服務質量的有效提升。四是把黨建與社會組織公益服務活動相結合。黨組織加強與黨委政府的溝通,對接信息,引導社會組織接替政府為會員和社會提供各種公益性服務。北京市紅十藍天救援隊黨組織在XX年北京“7.21”特大暴雨、XX年四川蘆山地震災害中,帶領隊員第一時間衝到前線搶險救災。藍天救援隊以專業的救援技術和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著稱,成為家喻户曉的“救命隊”。

4.創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保障。近年來,北京市各級黨委在人力、財力等方面加大投入,有力地保障了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開展。在人力保障方面,市委社會工委向市級“樞紐型”社會組織所屬社會組織購買200個黨建管理崗位,專門從事黨建和服務管理工作,增強了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力量。在財力支持方面,通過各種渠道提供經費保障。一種是財政專項撥款。北京市委社會工委通過市財政建立了每年2.5億元的社會建設專項資金,黨建經費依託這個資金獲得;區(縣)也設立了社會建設專項資金,僅西城區就連續兩年分別投入XX萬元;市民政局結合政府購買服務,僅XX年以來,每年投入福彩公益金350餘萬元,購買社會組織公益服務項目,兩次爭取中央財政860萬元資助北京市社會組織開展公益服務。另一種是自籌黨建經費。北京註冊會計師協會黨委設立了50萬元行業公益基金,爭取市財政專項撥款和市委社工委購買服務補助黨建經費共計133萬元。

總結幾年來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創新的做法,有以下幾點思考和啟示。

——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創新必須堅持鞏固執政基礎的方向。社會組織發展迅速,已成為黨和政府聯繫社會各界、廣大羣眾的重要橋樑和紐帶,是黨執政的重要羣眾基礎。實踐證明,只有站在鞏固執政基礎的高度,樹立戰略意識、前瞻意識,拓展黨建新領域,在黨的事業全局中謀劃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才能實現黨對社會的有效領導。

——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創新必須堅持把轉變觀念作為前提。社會組織是伴隨着市場經濟快速發展起來的,樹立市場經濟的理念,強化民主、法治觀念,以開闊的視野、開放的胸懷開展社會組織黨建創新,是時代的要求。實踐證明,各級黨組織只有轉變思想觀念,不囿於部門利益,才能理清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思路,找準定位,推進這個新領域黨建工作發展。

——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創新必須堅持把調動統籌各方力量作為抓手。社會組織黨建的極端複雜性與艱鉅性,決定了單靠任何一方的力量都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健全完善領導體制,合理配置政治資源、組織資源,藉助已有的載體,拓寬新的合作平台,共同發揮黨組織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實踐證明,科學、合理設置黨建領導體制,建立有效順暢的信息溝通機制和工作機制,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羣策羣力的局面,才能使社會組織黨建在合力的作用下得到全方位的推進。

——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創新必須堅持圍繞業務工作的原則。黨的組織路線始終是為黨的政治路線服務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要融入社會組織的中心任務,這是社會組織黨組織的生命力之所在。實踐證明,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必須找好與業務工作的結合點,以業務活動為中心抓黨建,通過抓好黨建促進業務工作,在服務業務工作中大有作為,才能以真心換取社會組織負責人的信任,以實際效果贏得羣眾的支持。

——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創新必須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動力。社會組織是一個新興領域,開展黨建工作是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需要有敢為人先的勇氣,大膽嘗試、敢於創新。實踐證明,只有發揚改革創新精神,從本地和各行業具體情況出發,探索多樣化的社會組織黨建模式,才會真正找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社會組織黨建道路。

——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創新必須有上級的大力支持作為保障。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還處於摸索階段,黨組織如何在社會組織中發揮作用,如何建起社會組織和政府之間的紐帶,都亟需上級黨組織的指導幫扶。實踐證明,上級黨組織要為社會組織把關定向,引導社會組織承接政府釋放的部分職能,幫助社會組織黨組織找準發揮作用的着力點,才能使社會組織及其黨組織保持蓬勃生機。

二、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調研表明,社會組織發展起步晚,基礎薄弱,類型千差萬別,這使黨建創新難度加大。雖然全國各地積極探索,對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創新中的困難和問題仍比較多,還存在各地、各級、各行業、各領域各自為戰的情況,缺乏戰略性和權威性。大家認為,制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創新的核心問題是頂層設計不到位,突出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1.創新動力不足。受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影響,一些同志的思想觀念跟不上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創新發展的需要。在認識方面,看不到在社會組織中開展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為社會組織性質特殊,建不建黨組織“沒關係”,或者認為社會組織規模小,抓不抓黨建“無所謂”。有同志談到,一些業務主管單位思想觀念轉變不夠,認為體制內外有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不願管理體制外的單位,即使管理,對體制內黨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管理截然不同,在政治待遇等方面不能一視同仁。在理念方面,不注意尊重社會組織的規律和特點,習慣用傳統領域的工作思維考慮社會組織的黨建,所做工作與促進黨組織發揮作用不貼合,效果不佳,事倍功半。在思路方面,不善於用新辦法破解工作中的難題,工作停留在表面,開展活動少,吸引力差;存在畏難情緒,不願克服困難勇敢嘗試新辦法,面對黨組織如何有效融入社會組織等難題束手無策,工作效果不明顯;不信任社會組織,不敢開放重要領域放手讓社會組織去發揮作用。

2.組織和工作的有效覆蓋還不高。目前社會組織黨組織應建已建率儘管已達到97.3%,但黨組織在整個領域的覆蓋率僅22.7%。一是社會組織普遍規模較小,黨員人數少。全國社會組織從業人員中的黨員比例都較低,平均只有10.4%,建立黨組織困難。如,有一個區縣社會團體總數是196個,但絕大多數屬於10人以下的中小型社團,98%以上沒有黨員,建立黨組織無從談起。二是社會組織分化組合頻繁,鞏固組建困難。一些專業類、技術類社會組織容易受經濟效益的影響而頻繁流動,單位狀況及員工隊伍始終處於動態之中,黨組織即使建立了,也難以鞏固和穩定。三是社會組織聯合黨組織多,開展活動難。一些社會組織雖然建立了黨組織,特別是建立的臨時黨組織、聯合黨組織,實際上是有組織無活動,沒有發揮作用。有的成立聯合黨組織的社會組織反映,因各單位的工作安排不一樣,時間難統一,組織一次活動很難,存在聯而不合、聯而不活的問題。

3.一些地方的管理體制不夠順暢。針對社會組織類型多,具有不同於傳統領域黨建工作的特殊性,各地創新探索出各種黨建管理體系、機制,但調研情況表明,有的地方對管理體制把握不清,導致管理缺位或多頭管理或管理失效。在被問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創新需要破解的主要問題”時,52.2%的人認為是“管理體制不順暢”。一是黨建工作部門職責分工不明確。有39.6%的被調查者認為,當前有的社會組織有多個管理部門,各管理部門對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負有怎樣的職責,如何履職,沒有明確規定。如有的民辦學校,既有業務主管單位——當地教委,又有登記備案單位——當地社團管理部門,還有地區管理單位——鄉鎮或街道,各單位在管理中都涉及黨建工作,但具體職責任務沒有清晰界定。二是黨組織的建立和管理存在條塊分割。有的社會組織黨組織關係與黨建工作的管理分屬於不同單位,管理起來很不順暢。如,有一個區律師協會的黨組織關係在區委社會工委,但其黨支部書記由區司法局副局長兼任,副局長代表司法局黨委履行對協會黨建工作的管理。這種分割的局面,讓兩個單位都很尷尬。有46.7%的被調查者認為存在這種現象。三是黨建工作部門管理缺乏有效性。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部門與社會組織沒有業務聯繫,不瞭解社會組織業務工作,不能指導黨組織圍繞社會組織發展開展工作。如,在屬地管理中,屬地黨組織對社會組織黨建不瞭解,存在黨建活動與業務活動分離,造成“兩張皮”的現象,管理沒有效果。一位部門負責同志説:“在很多地方尚未建立起管理到位、運轉協調、上下通暢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管理體制。”調查中,有一半的被調查者同意這種觀點。

4.對黨組織的功能定位尚不明確。調研中,有44.2%的被調查者認為,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創新需要破解的主要問題是“黨組織功能定位不明確”。各地圍繞社會組織黨組織功能定位做了很多探索,大家對黨組織在社會組織中應發揮的作用見仁見智。有37.9%的被調查對象主張,社會組織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參照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職能,主要發揮引領、服務、保障、監督等作用。有27.7%的被調查對象認為,社會組織黨組織應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有33.0%的人提出應分類定位社會組織黨組織的功能。調研中,基層從事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幹部反映,從中央層面還沒有對此作出明確表述,功能定位模糊不清,使工作缺少依據,工作起來理不直、氣不壯。

5.黨員教育管理工作難度較大。社會組織中的黨員具有流動性強、工作穩定性差的特點,導致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不繫統,正常開展活動難。一方面,存在很多組織關係在外的流動黨員,對這部分黨員的管理是一大難題。有的離退休黨員和長期借調的黨員考慮到與原單位的行政關係、福利、感情關聯,以及在社會組織工作不穩定等因素不願轉移組織關係。有的業務主管單位和社會組織考慮到組織關係調整涉及單位和黨員利益,以及社會招聘人員流動性強,人走了關係可能轉不走,出了問題還要承擔責任,不願接收組織關係。另一方面,即使組織關係在社會組織的黨員員工,要麼是業務跨度大,要麼崗位不穩定,無固定機構和活動場所。在這種情況下,黨組織與黨員聯絡都很難,教育管理就更難了。

6.政策保障不足。雖然各地探索建立了一些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機制,但目前來看,制定的文件都比較籠統,政策措施不多,運行機制還不夠系統、完善。調查顯示,46.0%的被調查者認為,“政策保障不足”是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創新需破解的主要問題。在被問及“對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服務保障不強的主要體現”時,選擇“黨建工作經費投入不足”、“促進社會組織黨組織之間交流協作不夠”、“黨建工作的人才配備不夠”排前三,分別佔50.5%、44.2%、43.9%。一是人才培養機制匱乏。一方面,缺少基層黨組織負責人的選拔培養機制,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黨組織的戰鬥力。一位長期擔任社會組織黨組織負責人的同志談到:“缺地、缺錢不是大問題,缺的是人,不是一般人,缺的是留得下、靠得住、用得上的黨組織領頭人。”另一方面,缺少吸引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機制。大家談到,現在社會組織非常需要年輕大學生加入,大學畢業生也需要基層平台歷練,但由於工資待遇、出路等無法保障,年輕人才不願來、留不住。二是工作經費投入不均衡。經費狀況不平衡,對於那些專業性強、發展比較穩定、負責人支持的社會組織黨組織來説,黨建經費不是問題;而對有的人數較少的社會組織黨組織,自身運轉經費已捉襟見肘,黨建經費更無從保障。一位黨支部書記説:“我們只有4名黨員,返還的黨費還不夠搞一次活動的!”三是黨組織之間溝通交流平台缺乏明確規定。調研瞭解到,一些管理部門有時管理缺位,導致黨委政府和黨組織之間溝通平台、黨組織之間交流協作平台若有若無,社會組織難以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流中有所作為。一位社會組織黨組織負責人就談到:“我們搞的很多服務項目百姓不需要,而百姓需要的我們又沒有,或者搞不了。”

三、對策建議

推動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創新,首要的是轉變觀念、創新理念,充分認識社會組織健康發展的意義。在頂層設計時,把社會組織普查考慮進去,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勇於改革和完善黨建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提高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水平,保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的生機和活力。

1.明確社會組織黨組織的職能定位

調研中,大家建議中央儘快出台指導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專門意見,其中應明確規定黨組織在社會組織中的地位作用和主要職責。總的來看,我們認為社會組織中的黨組織主要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如商會、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為企業提供服務,不干預企業生產經營,應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基金會財團性質明顯,中介組織既追求社會效益,又追求經濟效益,黨組織也應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但有些社會組織,如教育、衞生等民辦非企業單位,在社會發展中負有重大責任,黨組織應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社會組織黨組織主要應履行以下職責:宣傳、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引導社會組織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體現國家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社會組織做好公益事業、履行好社會責任,自覺接受有關部門的管理和監督;對運行管理中的重大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支持社會組織負責人依法開展活動;加強黨組織自身建設,制定黨建工作規劃,做好黨員教育管理和發展黨員工作,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團結凝聚會員羣眾,教育引導黨員及普通員工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幫助社會組織提高社會公信力和誠信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

2.創新社會組織黨建領導體制

按照登記管理與培育發展並重的要求,各地結合不同情況,可建立相應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架構,統籌協調好登記註冊機構和黨建管理機構之間的職能銜接。一種是相關職能部門建立黨委統一管理。調查中,有48.4%的被調查者認為,各級黨委和各行業協會均可構建一個有謀事機構、有辦事人員、有辦事經費、有做事地方的“一站式”黨建工作載體,統籌集中管理、多方共同推進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建立兼具黨委統一領導和社會組織志願、自治特徵的社會組織(聯合)黨委,注意吸收社會組織黨員進入黨委班子,發揮社會組織黨員的主觀能動性,增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下設黨組織,對無業務主管部門的社會組織,或主管部門暫無條件開展黨建工作的社會組織進行託底管理。打造“社會組織黨組織之家”,以專門的工作場所孵化社會組織和黨組織,培訓人才,洽談項目,開展活動,為社會組織黨組織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明確黨建辦事機構職責,承擔黨建日常事務性工作,協助黨委推動社會組織黨組織的設立、黨建活動的開展、黨務工作的培訓。“一站式”工作載體可由社團管理部門牽頭,也可成立專門機構負責。另一種是根據社會組織特點分類分級管理。35.7%的被調查者贊同實行屬地、屬業相結合的管理模式。針對專業性強、市場化程度高的社會組織黨組織,如律師事務所等單位黨組織,主要實行由業務主管部門或行業協會黨組織管理為主的方式;針對規模較小、政策性不很強,對鄉鎮街道和農村社區依附性大的社會組織,如婚姻介紹所等,其黨組織關係一般實行屬地管理。調研發現,不管哪種模式都有侷限,各地應根據經濟發展水平,以有助於為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管理作為出發點,建立符合實際的模式,確保社會組織黨建責任主體明確,管理清晰。

3.選優配強黨組織負責人

調研表明,黨組織作用發揮充分的社會組織,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有一位有責任心和奉獻精神、既懂黨建又懂業務的黨組織負責人。制定長遠規劃,堅持“選、培、用”三結合,下大力氣培養一支政治可靠、專業化、職業化程度高的社會組織黨組織負責人隊伍。一是精心挑選。首先,在社會組織內部選育支持黨建工作、能力較強的黨員擔任黨組織書記,特別注重從社會組織決策層中推選。在被問及“您認為社會組織黨組織負責人應當由誰擔任”時,71.6%的被調查對象選擇“黨員身份的社會組織法人代表”和“社會組織決策層中不是法人代表的黨員”。其次,可以通過上級選派有黨務工作經驗的黨員幹部到社會組織黨組織擔任書記。再次,還可面向社會招聘離退休的老黨員任社會組織黨組織書記。採取“內部選育、上級選派、社會招聘”等多種渠道物色書記人選。二是全力培養。當前社會組織黨組織負責人多是兼職,北京2373位社會組織黨組織負責人中,兼職佔96%。這些人工作重心在業務,要加大黨組織書記培訓力度,將社會組織黨組織書記培訓納入規劃,實行初任培訓和定期輪訓,通過多種方式培養提高對黨的認識,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增強開展黨務工作的能力。三是科學使用。打破身份限制,建立完善選拔任用和考核評價機制,給各類社會組織黨組織書記創造工作交流的機會和條件。建立黨組織負責人信息數據庫,儲備黨建和業務複合型人才,為使用提供信息,專人定期維護信息。

4.加強黨員的管理服務

調研中,大家反映,應根據不同類型社會組織特點,確定不同的發展對象,以靈活務實的態度抓好黨員教育和管理工作。一是加大在社會組織中發展黨員的力度。將工作重點放在規模較大、人數較多、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社會組織,實行定人聯繫、定向培養的“雙定”制度,加大工青婦組織的“推優”力度;注重從業務骨幹、高管人員、年輕人中發展黨員。二是加強對黨員的教育培訓。把黨員政治素質教育和業務技能培訓結合起來,堅持“小型、分散、業餘、靈活、實效”的原則,通過時事專題報告會、黨員業務培訓班等形式,對黨員進行政治理論、市場經濟常識和工作業務技能培訓,注重分類施教、因人而異。三是創新黨員組織關係管理辦法。開展“隱形”黨員梳理活動,加大黨員組織關係接轉力度,探索依託社會組織管理部門、行業主管部門或樞紐型社會組織建立黨員組織關係管理中心,對流動黨員進行兜底性集中管理,解決黨員組織關係轉不進或轉不走的問題。四是改進流動黨員參加組織生活的方式。探索卡片聯絡管理法,確保黨組織與流動黨員之間的有效聯繫,進一步完善“一方隸屬、多方活動”的有效辦法。

5.拓展黨組織融入社會組織工作方式

在調研中,58.8%的被調查對象認為“自身建設與社會組織發展願景有機結合”是黨組織融入社會組織的有效途徑。要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找準黨組織工作與社會組織發展的結合點,真正融入社會組織的核心工作,在潤物細無聲中發揮作用。一是融入源頭。鼓勵黨員大學生社工、樓棟支部書記、黨員骨幹創辦社會組織,把建立社會組織和黨組織同時推進,促進“紅色ngo”快速發展。二是融入過程。有64.3%的被調查者認為,在社會組織運行過程中,黨組織應提供人才招聘、政策諮詢、協調關係、排憂解難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服務。有53.1%的被調查者認為,應該採取發黨齡工資、幫扶慰問等措施,“創新活動內容方式,激發黨員羣眾工作熱情”,增強黨員對黨組織的歸屬感,激發黨員發揮模範作用的積極性,凝聚員工緻力於組織發展。三是融入核心。黨組織要幫助社會組織實現核心價值,主動為社會組織架起與黨和政府溝通的橋樑,協助街道社區摸清民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幫助社會組織調節服務職能,把公共服務的需求對接好,提供的公共服務產品得到購買,使黨委政府、社會組織、羣眾多方受益,社會組織贏得社會認可。

6.完善黨建工作激勵機制

加強對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具體領導和政策指導,與其他領域的黨建工作同規劃、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一是建立人才保障機制。抓好黨員和專業社工兩支隊伍建設。注重從高管人員、業務骨幹、年輕人才中發展黨員,加大工青婦組織的“推優”力度;加大黨員組織關係接轉力度,打造充滿活力、富有戰鬥力的黨員隊伍。有71.1的被調查者認為,“保障合理工資、社保待遇”是吸引社會工作人才的有效措施,可以通過政府購買崗位等措施保障專業社工合理待遇;有59.6%的被調查者認為,應建立人才成長鏈,在公務員招考和領導幹部公開選拔中,專門拿出職位面向社會組織優秀人才招錄。二是建立黨建經費保障機制。對已出台的黨建經費保障政策要細化,分類制定落實辦法。上交中央以外的黨費全額返還;從社會建設專項資金中列出黨建專項經費,採取以獎代補、項目化運作等方式給予支持。對收取會費的社會團體,可通過章程明確,從會費中列支一定比例專項經費用於黨建;民辦非企業單位、中介機構等黨組織日常活動經費,列入本單位管理費,實行税前列支。三是建立組織建設推進機制。根據社會組織發展狀況和內部治理特點,有重點、分類型、有策略地推進組織覆蓋。推動各省區市重點抓好全省性社會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組織覆蓋,抓大促小;推動各地將城鄉社區社會組織納入區域化黨建的範疇,消除空白點。四是建立激勵考評機制。明確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責任制,把黨建工作作為社會組織登記、年檢、評估的重要指標之一,黨建工作考評結果與社會組織等級評估直接掛鈎。建立社會組織黨組織表彰機制,加大宣傳先進黨組織力度,形成黨組織黨建活動與社會組織業務蓬勃開展的良性互動,充分發揮先進黨組織的示範帶動作用。

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創新調研報告創新調研報告範文(4) | 返回目錄

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是推動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要求。黨的xx大報告明確提出“支持婦聯等人民團體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開展工作,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維護羣眾合法權益”,總書記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時也對婦聯等人民團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提出了明確要求,這不僅充分體現了黨對各人民團體的高度重視和充分信任,而且對做好新時期婦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帶來新的契機,提供了新的舞台,拓展了新空間,也對全市各級婦聯組織和廣大婦女幹部提出了新的課題。圍繞這一課題,我們進行了深入調研。調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莆田市婦聯緊緊抓住這一機遇,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工作中,把參與社會管理與依照法律和婦聯章程開展工作、維護羣眾合法權益的要求聯繫在一起,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聯繫在一起,在“黨政所急、婦女所需、婦聯所能”的結合點找準工作定位,抓住密切關係婦女兒童切身利益的領域,有針對性地實施參與;發揮優勢,充分發揮好婦聯組織網絡優勢,不斷擴大覆蓋面,提升參與範圍和參與層面;突出特色,積極主動承接政府轉移給社會的部分職能,促進婦女全面發展。

(一)抓好切入點,拓展組織網絡,建設堅強陣地和温暖之家

緊緊抓住黨羣共建契機,按照“黨的基層組織建到哪裏,婦聯基層組織就跟進到哪裏”的要求,不斷擴大婦聯組織覆蓋面,努力構建統籌城鄉、縱橫交錯、條塊結合的“黨建帶婦建”工作網絡。一是加強“婦女之家”建設,使之成為基礎牢固、覆蓋廣泛、充滿活力、有感召力、有凝聚力、有創造力的婦女羣眾組織。聯合市委組織部制定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以黨的建設帶動婦聯建設工作的意見》,實施“強基固本工程”,開展千村婦代會創先爭優活動,使婦聯基層組織網絡不斷鞏固健全,基層婦聯全面實現有辦公場所、有牌有印、有制度上牆、有四簿一冊等婦聯硬件設施。全市建有“婦女之家”1035個,其中優秀婦女之家287個(全國7個、省級12個、市級268個)。二是推進新經濟領域婦女組織建設,努力實現哪裏有婦女哪裏就有婦聯組織的要求。把組建工作納入黨組織建設的整體規劃,通過採取“建、聯、掛、靠”的組建模式、建立黨羣服務中心等方式,在非公企業中建立婦女組織、女工委員會。全市建有機關事業單位婦女組織124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婦女組織49個,民主黨派婦女組織、團體會員1287個。三是搭建推動婦女參政的政策、宣傳、教育、推薦平台,提高婦女參政議政能力和水平。注重女幹部的培養和選拔,爭取將女幹部隊伍建設納入各級黨委年度目標考核,聯合組織、人事等部門形成共同負責、共同落實、共同考察、共同選人、共同培養的“五個共同”聯動機制,推動更多的優秀婦女幹部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全市現有女幹部24009名,佔幹部總數43.11%,市人大女代表70人,市政協女委員65人,各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班子中女幹部配備率均達100%,市直政府工作部門領導班子女幹部配備率達42.42%,市管後務幹部中女幹部所佔比例達到22.76%,全市已換屆村的女性、村婦代會主任進村“兩委”比例均為100%,女性進村支委、村委比例分別為50.7%、64.4%。以來共舉辦了女幹部能力拓展、女性競職村兩委、專職專選、婦聯業務等培訓班30多期,培訓女幹部3000多人次。

(二)抓好結合點,搭建創業平台,推動婦女平等參與、平等發展

緊緊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精心選擇工作載體,細心搭建參與平台,組織、凝聚廣大婦女羣眾投身經濟社會建設,既為婦女激發活力、實現自身發展創造條件,也為婦女羣眾展示巾幗風采提供機會。一是以“雙學雙比”為載體,引領婦女參與新農村建設。深入實施“巾幗科技致富百千萬工程”和“婦女參與新農村建設十大項目”,加強科技示範、培訓、服務“三大網絡”建設,舉辦農村婦女實用技術培訓班50多期,培訓農村婦女近萬人次,建立巾幗示範村(基地)、“三八綠色工程”基地200多個,形成枇杷、龍眼、文旦柚、火龍果、茶葉、紫菜等特色產業30多個。二是以“創業就業促進行動”為載體,推動婦女創業就業。積極配合政府做好婦女創業與再就業工作,協調社會力量,貼近勞務需求,有針對性的做好政策引導性培訓、擇業觀念培訓、職業技能培訓,鼓勵婦女自謀職業、自立創業,通過婦女創業創造更多婦女就業的新崗位,努力營造有利於婦女創業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城鎮新增就業女性12萬人,2.5萬名城鎮登記失業女性實現就業,20多萬農村女性勞動力轉移。加強婦女創業小額貸款的宣傳普及和貫徹實施,206名婦女獲得貼息貸款1220萬元。積極開展“春風送崗”活動,主動參與各類招聘會,提供適合婦女的就業崗位4000多個。聯合經貿委、工會開展家政服務培訓,建立家政培訓基地3個,年培訓家政服務員名。三是以“巾幗建功”為載體,帶動婦女建功立業。廣泛開展“巾幗創新功、崗位爭優秀”、“百崗千人爭創巾幗文明崗”、“巾幗文明崗車組”等主題活動,全市已有100多個巾幗文明崗參與“比學習、比工作、比奉獻,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活動,掀起新一輪爭創巾幗文明崗熱潮。開展“百強聯百村共建新農村”結對幫扶活動,100個巾幗文明崗、機關婦委會和女企業家與100個村婦代會結對共建,累計為100個村婦代會捐贈辦公設備85套,幫扶村貧困婦女400多人,結對春雷女童500多人,舉辦各類培訓班15期,扶持建設項目10個,為村婦代會送技術和資金40多萬元,有力推動城鄉婦女統籌協調發展。四是以“海內外婦女發展聯誼會”為載體,推進婦女合作交流。成立莆田海內外婦女發展聯誼會、市女企業家聯誼會,通過組織項目推介簽約、招商引資、成果展示、參觀考察等形式加強海內外婦女交流合作。連續六年組織女企業家參加6.18項目成果交易會,共簽約項目30多個,項目總投資金額達數億元,選樹100多名“傑出創業女性”典型,進一步激發全市婦女創業熱情,增強婦女創業信心。

(三)抓好立足點,維護婦女權益,促進社會公正義

緊緊圍繞黨委政府關注的大事,發揮婦聯組織在反映婦女訴求、維護婦女權益方面的職能優勢,從廣大婦女羣眾實際需求出發,切實維護廣大婦女羣眾的合法權益,促進男女平等、家庭和諧,提升婦女兒童的幸福指數。一是源頭參與,為科學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抓住婦女羣眾生產生活中的難事開展調查研究,利用婦聯組織、人大女代表、政協女委員參政議政的優勢,多途徑反映婦女的意願和訴求,使政策在資源調整、利益分配上向女性傾斜。配合市人大召開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聯席會議,參與《婦女權益保障法》專項執法檢查,聯合相關部門就女幹部培養選拔、反家庭暴力、調解銜接、婦女權益等多方面問題制定下發文件,使全市婦女維權工作實現了抓源頭、多渠道、重實效的工作目標。二是抓實信訪,積極參與社會穩維工作。主動融入“大調解”格局,層層設立婦女維權法律服務中心,成立婦聯行業性調解委員會,建立調解銜接工作站和調解小組,開通12338婦女維權服務熱線,健全信訪接待制度,募集1000多名維權服務志願者,全市形成了寬領域、廣覆蓋的婦女兒童維權服務網絡,並逐步建立起以婦聯調解為主導,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人民調解互補的多元化矛盾糾紛調解銜接機制,形成合力推進婦女維權工作的良好社會環境。各級婦聯組織接待來信來訪1萬多件(次),參與調解各類案件1932件,其中受託調解490件,效力確認250件,協助調解1127件,家庭暴力案件65件,有效地維護了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婦聯調解銜接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三是完善機制,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制定出台《全市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暫行規定》,成立反家暴工作協調小組,建立健全家庭暴力的來信、調解、督辦等制度,在全市基層派出所和警務室設立67個“家庭暴力報警點”,依託市救助站建立“反家庭暴力婦女庇護站”,先行在城廂區、荔城區法院成立“反家暴案件合議庭”,率先在全省發出首份人身安全民事裁定書,召開了全國第一場人身保護令複議聽證會。截止目前,已審理了涉及家庭暴力案件14件,發出人身保護令12份。四是發揮優勢,促進家庭和諧穩定。突出家庭主陣地,以法律宣傳、法律知識講座、“三八”維權周宣傳、“讓平安走進千家萬户”、創建“低碳、生態家庭”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強化家庭成員的懂法守法、安全防範、健康文明、和睦相處意識,創建一批和諧家庭、生態家庭、平安家庭、低碳家庭、綠色家庭;以建設五好文明家庭為主題,深化創建內容,拓展家庭創建領域,推進“廉政文化進家庭”活動,不斷提高廣大婦女羣眾的道德、美德水平,引導她們促進家庭和諧、帶動村(社區)和諧、服務社會和諧,為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平安莆田奠定堅實基礎。

(四)抓好借力點,深化幫扶救助,服務社會公益事業

緊緊圍繞社會民生,發揮婦聯組織在整合社會力量資源,扶助弱勢婦兒羣體方面的組織優勢,積極承接政府轉移出來的部分服務於婦女兒童和家庭的社會職能,協助黨和政府開展系列惠民服務活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一是主動參與教育服務。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深入開展“雙合格”宣傳實踐活動,成立家教講師團,開通家庭教育服務熱線,設立“家教親子網”,舉辦家教論文評選,建立家長學校1000多所,開設家教巡迴講座、家教諮詢活動500多場次,指導推進了家庭教育,宣傳普及了正確的家教觀念和育兒知識。認真實施春蕾計劃,鼓勵社會力量支持幫助婦女接受教育,社會捐資總額189.22萬元,資助6385名女童就學。二是主動參與健康服務。連續五年農村婦女免費婦科病普查工作,依託地區醫院、計生服務站等單位設立婦科免費普查中心,實施婦女疾病防治救助項目,實行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制度,婦幼保健服務不斷完善。全市完成城鄉低保婦女常見病免費檢查28519人,嬰兒和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為6.76‰、9.29‰,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84.27%,婚前醫學檢查率、高危孕婦的篩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均達100%,羣眾的自我保健意識日益增強,婦女兒童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三是主動參與社區公共服務。深化“巾幗志願服務工程”,堅持以“立足基層、面向家庭、見諸日常、細緻入微、持續發展”為宗旨,整合相關部門和社會資源組織開展送法律、送温暖、送健康、送關愛等形式多樣的服務活動,精心打造志願服務特色品牌。在全市建立數百個巾幗健身廣場,免費普及推廣廣場舞、健身秧歌、街舞等羣眾性健身舞,有數十萬的城鄉婦女從中受益。四是主動參與各類救助。把貧困救助、疾病救助、災難救助、學業救助等社會救助工作與婦聯工作結合起來,發揮婦聯團體會員和婦女聯誼團體的作用,壯大婦聯愛心志願者隊伍,關注留守、流動、貧困婦兒羣體和老齡婦女、空巢家庭的困難和問題,推動、聯合有關部門為她們做好事、辦實事,幫助她們走出困境,推進社會公益事業。專門成立莆田市關愛婦女兒童協會,募集資金180多萬,年救助貧困婦女兒童200多名,結對資助貧困女大學生、春蕾女童500多名,累計發放救助款、資助款100多萬元。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開展“愛心媽媽”親情結對、健康義診、心理諮詢疏導、走訪慰問、手拉手互助、建立留守流動兒童之家、愛心書屋等活動,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啟動“恆愛行動”,招幕202名“愛心媽媽”為孤殘兒童編織毛衣237件,讓孤殘兒童切身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温暖。積極協助做好中國星火基金會“救助孤貧患先天性心臟病兒童手術治療”項目,篩選了3名兒童成功接受資助救治。

二、存在問題

當前,隨着社會進入轉型期,婦女羣體在經濟社會中的各種不利因素和被動地位也充分暴露出來,無論是在勞動就業,還是在婚姻家庭,婦女的各種權益保障問題正逐漸呈上升趨勢,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工作面臨重大挑戰:

1、職能定位有待於進一步明確。婦聯在參與社會管理中的職能定位比較模糊。作為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只能是有限的、有序的參與,在參與中對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起協助的作用。但在現實中婦聯有的工作實際承擔了政府行政部門的相關職能,存在越位、借位和缺位現象。如平安家庭、留守流動兒童這些專項工作,讓既無行政權又無財政權的婦聯來牽頭實屬不應該,因為婦聯作為羣團部門對同一級別單位按理是不能起行政領導作用的。

2、組織基礎有待於進一步打牢。婦聯組織網絡覆蓋與新時期開放性、社會性、靈活性、多樣性的要求還有差距,婦聯組織的影響力還沒有完全擴大到各界婦女羣眾和各類婦女團體。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發展還不平衡,組織的縱向結構不合理,基層婦女幹部力量配置不足,在直接面對羣眾、任務最為艱鉅的鄉(鎮)婦聯,只有一名兼職幹部,裏裏外外“一人獨舞”;村婦代會主任多數是兼計生專幹,這種被稱為倒三角現象的婦聯組織機構設置,使組織資源最為缺乏的基層婦聯組織處於疲於奔命工作的重負之下,嚴重影響了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工作在基層的有效落實。同時,“兩新”組織婦女工作尚有較多“空白”,在“兩新“組織中組建婦委會工作仍遇到不小阻力,推進緩慢。

3、政治地位有待進一步提高。婦聯作為性別利益代表的團體參與地位缺乏制度性保障,從全國婦聯來看,主席高配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廣西、甘肅等省婦聯主席高配為副省級領導;從全國總工會來看,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任主席。而我省各級婦聯主席基本沒有高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婦聯在人大這一最高權力機構中作用的發揮。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代表政府承擔着主管婦女權益保障法和婦女發展規劃的實施、協調、監督的重大責任,其成員單位有30多個政府部門及社會團體,其辦公室僅有一名科級編制,難以協調眾多政府職能部門開展事關婦女發展的相關工作。

4、能力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多年來,各級婦聯積極履行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功能,促進了婦女發展,推動了社會進步。但隨着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各婦女羣體需求的不斷增加,以及婦女幹部隊伍的更新,領導婦女運動和婦女發展新知識、新技能還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婦聯幹部受自身知識結構單一,信息相對落後,政策掌握得不深,工作思路不寬等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在宣傳、教育、引導婦女等方面底氣不足,在引導婦女更新觀念、提高技能、自覺維權等方面相對滯後,導致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婦聯職能的發揮。

三、思路和建議

在新的形勢下,主動承接政府轉移出來的部分職能,積極拓展婦聯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事務管理的空間,是婦聯組織更好地服務婦女兒童、贏得社會認可、提高組織威望的重要途徑。婦聯組織要積極探索、找準定位,發揮優勢、創新實踐,在政府所需、婦女所急、婦聯所能的結合點上強化參與職能,不斷加強婦聯組織服務功能,提升參與的層面,從經濟、政治、文化、和諧等多方面引導婦女參與社會的發展,更好地發揮“半邊天”作用。

一要找準參與定位。婦聯組織要準確把握婦聯參與社會管理工作的角色定位,避免“無所作為”和“大包大攬”兩種傾向。在參與社會管理創新過程中,要主動協助政府把惠民政策、利民措施落實到實處,同時要注意抓住重點、量力而為、盡力而為,注重借勢借力,為婦女兒童謀利。要注意把握四個關鍵點:一是參與的有限性。婦聯組織是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不是政府的組成部門,不能履行政府部門的職能,但也不是局外人、旁觀者,不能放棄責任、不聞不問,只能有限的、有序的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要關注城鄉和諧社區建設,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開展和諧家庭創建活動,以家庭和諧推動社區和諧,促進社會和諧。二是參與的選擇性。婦聯組織不能大包大攬、貪大求全,眉毛鬍子一起抓,而是必須從自身職能和工作實際出發,找準牽一髮動全身的關鍵點進行參與。要發揮婦聯的政治優勢,重點關注婦女羣眾的思想政治建設,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通過羣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轉化為廣大婦女羣眾的自覺追求,推動全社會樹立馬克思主義婦女觀,促進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互助互愛、見義勇為的社會風尚,努力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促進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完善。三是參與的特色性。針對不同羣體婦女兒童的需求,提供特色服務,重點關注婦女兒童切身利益,協助政府做好婦女創業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實施“春蕾計劃”,開展愛國衞生運動和全民健身運動,促進計劃生育,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努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四是參與的有效性。要以婦女兒童受益率、滿意度作為衡量檢驗標準,提升參與社會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益,實現婦聯參與社會公共服務效益最大化。

二要注重源頭參與。婦聯作為黨領導下的羣眾團體,雖不能直接出台政策、也不能直接行政,但應該充分發揮婦聯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自主性與靈活性,從源頭上參與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主動承接政府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職能,協助政府管理婦女兒童事務。一要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宣傳,為女性平等地參與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建議由組織部門牽頭,實現基本國策宣傳教育進入市委黨校,成為市委黨校培訓幹部的課程之一。建議由宣傳部門牽頭,實現基本國策進入各級黨委理論中心組,成為各級領導幹部理論學習的重要內容,提高領導的性別意識和男女協調發展意識。在媒體開闢專欄、專題,以多種形式宣傳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和先進的社會性別意識。二要圍繞黨委、政府關注的大事,針對婦女兒童利益的傾向性和苗頭性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提出建議對策,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依據。要重點圍繞農村留守婦女的生存發展、婦女勞動權益保護、反家庭暴力、未成年人犯罪等突出問題開展專項調研。三要利用婦聯組織、人大女代表、政協女委員參政議政的優勢,多途徑反映婦女的意願和訴求,把急需解決的婦女問題轉化為政府關注的問題。要就目前女性在就業再就業、勞動保護、城市拆遷和農村“外嫁女”權益保護、農村留守流動婦女權益保障等問題方面大力呼籲,增強婦聯對人大立法、政府制定法律法規和公共政策的影響力,推動政府把婦女問題真正看作社會問題,從源頭上強化解決婦女問題的政府行為、法律行為,確保婦女兒童平等享有基本權利和發展資源。

三要深化民生服務。婦聯組織要充分發揮密切聯繫婦女羣眾的優勢,積極探索新空間、新途徑,促進保障婦女兒童學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基本權益。一要通過多種途徑促進婦女創業、就業。要充分利用政府鼓勵全民創業就業政策,引導扶持城鎮婦女、失地、失業婦女、零就業家庭婦女實現就業。要全力推動落實婦女小額擔保貸款財政貼息政策,鼓勵城鎮婦女、失地婦女自主創業、自謀職業。開展失業婦女實用技術培訓,提高創業就業技能。二要大力開展弱勢羣體幫扶活動。重點做好關愛農村失地婦女、農村留守婦女、留守、流動兒童、空巢老人、下崗失業婦女、外出打工妹、失學女童、孤殘兒童等弱勢羣體的社會公益事業,動員全社會共同關注這些弱勢羣體的生存發展問題。三要構建婦女羣眾的利益協調機制。構建訴求表達機制,引導婦女通過合法有序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解決利益矛盾;構建矛盾調處機制,把婦女兒童權益方面的矛盾解決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構建權益保護機制,積極參與推動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婦女權益機制建設,切實把婦女羣眾的利益維護好、實現好和發展好。

四要實行項目運作。婦聯組織要積極探索和建立項目化運作機制,以集中更多的力量為婦女兒童辦好事、辦實事、辦大事。一要建立項目承接機制。把握市場需求,協調社會資源,通過政府委託和自主開發等形式,積極主動承接政府授權的一些如職業技能免費培訓項目、文明禮儀培訓項目等社會公共管理和服務的項目,打造形成一批為婦女兒童服務的公共產品。二要完善項目合作機制。婦聯是羣團組織,資源有限。如何突破這一“瓶頸”,最大限度地拉長工作“短腿”,要通過向黨委政府各有關部門借力,解決這一難題。對於政府委託的項目,婦聯組織可以單獨組織實施,也可以與其他社團和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聯合組織實施,吸納不同知識結構、不同經歷閲歷、不同需求視角的志願者融入到婦女發展項目的實施和研究中,發揮各自優勢,建立互惠、雙贏的合作模式。

五要加強組織建設。提高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關鍵是要健全組織網絡,加強婦隊伍建設,激發組織活力,使婦聯組織充滿生命力、具有創造力。一要積極構建多維、立體的組織網絡,組織引導各類社會工作人才和志願者參與婦女兒童工作,鞏固和擴展基層婦女組織,加強與各類婦女社團、團體會員間的聯繫和指導,擴大婦女工作的覆蓋面。二要完善婦聯基層組織工作機制,建議設置鄉鎮(街道)婦聯主席的行政編制,由婦聯幹部專用,對鄉鎮(街道)婦聯主席、副主席出現空缺的,行政編制不能佔用,以解決無固定編制問題;擇優錄用婦聯幹部,可通過競爭上崗等形式錄用優秀女幹部、女大學生擔任,以解決鄉鎮婦聯主席兼職過多或沒人乾的問題;提高婦聯幹部待遇,把落實基層婦聯幹部的政治、經濟待遇問題制度化。三要加強婦聯幹部服務大局的能力、服務婦女的能力、學習的能力、創新的能力和協調的能力建設,引導婦女幹部樹立社會工作者的意識和責任,不斷提高婦聯工作羣眾化、社會化、專業化的水平,努力把婦聯建成政治堅定、思想解放、作風紮實,深受婦女羣眾擁護和信任,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婦女組織。

總之,婦聯組織只有積極作為、主動作為、有效作為,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主動承接政府轉移出來的部分社會職能,積極拓展婦聯組織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空間和領域,才能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進程中更好地為廣大婦女兒童和家庭服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8wnx4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