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市村企結對共建新農村活動的現狀與對策思考

市村企結對共建新農村活動的現狀與對策思考

**民營經濟發達,經濟實力雄厚,積極動員工商企業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市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為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動村企結對共建新農村活動,我們對此作了專題調研。從調研情況看,我市村企結對共建新農村活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但持續、深入開展這項活動,還需進一步總結提高,積極扶持,加強引導。

市村企結對共建新農村活動的現狀與對策思考

一、我市村企結對共建新農村活動的現狀

至XX年3月31日,全市101個示範村累計完成投資8.814億元(其中市財政投入1.38億元),拆除舊房3716座85.932萬平方米,新建房屋1378座71.5198萬平方米,道路硬化399.3公里,修築排水溝267.557公里,鋪設自來水管道408.2公里,一批無公害化公廁、垃圾清運設備、路燈、綠地及其他公共設施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城鄉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目前已完成91個示範村(社區)的村建規劃編制和會審工作。有41個村(社區)涉及改舊建新,其中13個村(社區)已辦理用地初審、原產權註銷公告、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等證件。從XX年起,在全市範圍內倡導開展“百企聯百村、共建新農村”活動,動員工商企業界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努力實現以企帶村、以村促企、興村富民、村企共贏,加大我市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動力。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已有40個村與78家企業結對,合作意向資金3.02億元,實際投入建設資金1.25億元。主要做法:

一是注重政策引導。XX年4月市委、市政府出台《關於開展“百企聯百村、共建新農村”活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以“百村示範、村村整治”工程示範村為重點,力爭到XX年村村實現村企結對共建目標。對村企結對共建項目,從項目立項、税費減免、產業扶持、土地管理、村莊建設、用地審批、公共設施建設、勞動力轉移培訓、金融信貸等方面給予支持,努力創造和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儘快形成良性的政策效應。

二是加強組織領導。“百企聯百村、共建新農村”活動由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牽頭,市新村辦負責相關的組織協調工作。市五套班子每個領導都安排掛鈎1-2個示範村,經常到掛鈎村(社區)指導村企結對共建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主持調研,現場辦公,瞭解推進情況,分析薄弱環節,協調解決問題,全力化解村企結對共建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矛盾。各鎮(街道)迅速行動,相繼制定實施方案和工作計劃,廣泛動員本地企業積極參與,並甄選出一批班子有幹勁、羣眾有意願、發展有基礎的村作為被聯結對象。示範村主動與企業搞好對結,積極爭取企業支持。形成結對共建關係後,結對的村及企業均在市新村辦及所在鎮(街道)的協調指導下,努力做到“六個一”,即成立一個共建領導小組、建立一個聯席會議制度、簽訂一份結對共建協議、訂立一個結對共建計劃、制定一套議事規則、篩選一批結對共建項目。

三是廣泛宣傳發動。XX年4月,結合全市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暨工商企業界千人大會,印發《關於開展“百企聯百村、共建新農村”活動倡議書》,向全市工商企業界發出倡議,鼓勵民營企業與村建立結對共建關係。**電視台、**經濟報開闢專欄,介紹基層動態,推介典型經驗,及時跟蹤報道村企結對共建工作成效。各鎮(街道)結合各自實際,多層面召開會議,全面動員部署,加大宣傳發動力度,激發工商企業致富思源、回報家鄉的熱情,營造了全社會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濃厚氛圍。

四是健全工作機制。建立工作交流制度,鎮(街道)實行項目管理和跟蹤服務制度,每季度召開一次“百企聯百村、共建新農村”活動情況交流會,每半年召開一次情況分析會,定期上報工作進度情況。建立工作協調製度,針對村企結對共建活動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適時召開市直有關部門參加的工作協調會,落實扶持政策,提供優質服務。建立督查考評制度,把每月25日定為新農村建設證件辦理日,每月28日定為新農村建設工作督查日,加強檢查督促,及時彙總上報,梳理辦證流程,理順村企結對共建活動中相關手續辦理問題;把村企結對共建工作納入年度新農村建設目標責任制度考評內容,對成績突出的示範村實行專項獎勵。

村企結對共建活動湧現出五種典型:

(一)公益捐助型。**企業多、實力強,民營企業家素有慷慨捐資、濟弱扶貧的優良傳統,熱心捐資興辦農村公益設施、慈善福利項目,資助農村文化設施建設,關注農村弱勢羣體,進行助學助醫等扶貧幫困活動。如**公司等30多家企業籌措資金2300多萬元,幫助**鎮**村設立“平安英林、清潔家園”基金會,用於扶貧幫困,支持家鄉開展環境整治和治安巡邏。

(二)產業帶動型。**現有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213個,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省級11家,**市級23家,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優勢明顯。藉助這一優勢,積極引導發展“公司+基地+農户”的經營模式,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加快和農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促進了城鄉產業對接和城鄉統籌發展。如**村經濟發展相對滯後,通過與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福源公司開展村企結對共建活動,壯大村級財力,帶動村民致富,形成了“3個80%”的創業機制(即該村80%的村民參與企業投資入股、企業80%的員工來自本村及周邊村落、該村村民收入80%來自本村企業)。去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4.5億元,人均純收入1.1萬元,上交税收4000多萬元,昔日貧困村,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文明村。

(三)合作建設型。結合“百村示範、村村整治”工程,企業出資金、建項目,示範村(社區)提供土地資源和勞動力,實現企業突破用地瓶頸、拓展發展空間與整治農村環境、促進農民增收的共贏。如**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百企聯百村、共建新農村”精神,採取“村企合作”的形式進行新村建設。XX年5月與**鞋服有限公司和**製衣有限公司兩家企業在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基礎上,簽訂了合作協議書,整體工作進展比較順利。一期工程將**自然村的危舊房全部拆除,並對周邊的雜地、荒山進行有效整合,規劃出95.321畝土地作為村企合作的建設用地,建設資金大部分由企業負責,其中37.781畝用於村民建房屋,57.54畝企業用地,項目總投資約3000萬元,項目建成後,在確保**村民的居住房屋及其他配套設施後,其餘的房屋作為合作企業的研發中心、員工公寓及高級會所等讓企業使用。目前37幢農家別墅已全部封頂,正進行外裝修,每幢造價35萬元,農民每户自籌10萬元,其餘由企業投入。

(四)勞務協作型。通過積極引導、制定政策,鼓勵企業、公司把產品訂貨單、上游產品下達給有條件的加工廠或家庭作坊加工,或圍繞區域核心產業,聘用本地勞動力進工廠、做代銷,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既解決了企業用工難問題,有利農民開闢增加收入途徑。如,“**鎮、**鎮、**鎮、內衣名鎮**鎮等,家家户户從事關聯產業。又如,**食品公司購置多部車輛,往返於周邊社區,定時接送180名40-50歲的女性村民上下班,從事食品包裝,在用工制度上採取鬆散型管理,適應企業用工需求和就業方式的變化,促進附近村民通過臨時性的靈活方式實現就業,使農村女性既可照顧家庭也可獲取勞務報酬。XX年,全市培訓農村勞動力8510人,新增轉移就業8269人,農民工資性收入已佔85%以上。

(五)經濟顧問型。**的村(社區)兩委班子中,企業家為數不少,一部分村(社區)兩委班子外的企業家通過村企合作,成為新農村建設工作顧問。他們依靠敏鋭的市場意識、先進的經營理念、吃苦耐勞的奮鬥精神,成為農村中的“先富羣體”,也成為領導農村發展、帶動農民致富的中堅力量,成為農村物質文明建設的帶頭人。如,**鎮**村與**企業機構結對,**企業總裁**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後,個人出資80多萬元幫助村民修道路、砌水溝、建新舍、造綠化,在他的帶領下,該村先後籌資2439萬元建設資金分三期進行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共拆除舊房128座,2. 2萬平方米 ,盤活可建設用地2. 8萬平方米 ,新建房屋103座,9. 06萬平方米 ,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初步展現了新農村風貌,被列為**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去年,**又帶領該村黨員、村民代表、老人會理事會成員共57人前往江浙滬一帶新農村建設典型村參觀學習,提出“遠學江蘇華西村,近學同安馬塘村”的工作思路,計劃成立**村集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整合集體土地資源,集中財力建設加油站、標準化廠房、職工公寓、農貿市場、游泳館等。

二、我市村企結對共建新農村活動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在調研中,我們也發現,我市村企結對共建新農村的發展勢頭良好,但其作為一項新生事物,也碰到了一些實際困難,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1、結對項目結構單一。大多數村企結對公益捐助基礎設施建設較多,開發利用農村資源、培育支柱產業、農民轉移就業等項目偏少,村集體經濟壯大和企業發展的項目更少,達不到村企資源的優化組合和合作雙贏。

2、政策環境不夠完善。扶持村企結對共建的政策吸引力不夠。比如《意見》規定企業通過非營利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農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業的捐贈,經税務機關核准,可在規定標準內實行税前列支。實施過程中發現,這項優惠政策對大多數民營企業主沒有吸引力,實際操作有困難。

3、企業發展面臨挑戰。受金融危機影響,企業面臨外需萎縮、貿易保護、本幣升值、資本逆流、國內競爭、社會問題等六重壓力,盈利水平呈下降態勢,部分行業的利潤甚至已接近臨界線,加上投資新農村建設多數沒有回報,總體獲利不多,保持持續投資熱情遇到新情況,這將直接影響到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投資能力。

4、思想認識有待提高。工商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雖有一部分企業家憑感情、一次性、幫困式、被動型的,還未從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高度,把自己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參與者和受益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去。

三、積極引導村企結對共建新農村的對策思考

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形式和途徑,村企結對涉及的內容廣泛,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特別是要進一步優化服務環境、創新體制機制,促進村企結對共建新農村活動朝着健康積極方向持續發展。結合此次調研,我們試提出以下對策措施。

1、加強載體引導,拓寬結對領域。要切實改變村企結對公益性設施項目多,深層次的全方面合作項目少的現狀,拓寬村企結對的領域。就當前我市來説,要善於總結工作載體引導民營企業參與以下幾個重點領域的結對:一是以農業產業化為載體,引導民營企業充分利用開發農村的土地資源和生態資源,大力發展農村高效生態農業、“農家樂”等休閒旅遊業,提升農村產業層次,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做大做活做強農村區域經濟。二是以“百村示範、村村整治”工程為載體,鼓勵民營企業參與農村區域改造及農村道路交通、供水供電、垃圾污水處理、信息網絡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公共設施配套,廣泛開展村企文化娛樂共建活動,加快農村新社區建設。三是以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為載體,充分利用企業的培訓資源,與農村建立長期穩定的職業技能培訓、就業合作關係,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產轉業。四是以非公企業黨建為載體,開展村企黨組織共建活動,為村級基層組織輸入新觀念、新思路、新機制,增強村級班子的戰鬥力和凝聚力。

2、堅持因地制宜,加強分類指導。在堅持村企結對自主自願、互利互惠原則的基礎上,要深入實際,摸清實情,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確保這項活動健康有序開展,取得實效。在結對內容上,對土地資源和生態資源豐富的村,要引導民營資本投入高效生態農業、“農家樂”等休閒旅遊業,發展農村區域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對城郊村,要引導民營資本參與開發村集體土地,根據周邊產業特點,發展三產或建設標準廠房,以雙方互利的形式,拓展企業發展空間,促進農民就業轉移,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對捐助建設村莊基礎設施的項目,要糾正有些地方以往一給錢就完事的做法,重點要用在解決一家一户辦不了又要急需解決的公共設施上,例如修一條路、建一座橋、學校危房的修建等。在結對形式上,要因人因地因產業採用已經實踐證明有效的類型,同時要根據形勢發展要求創造有利於雙方發展的各種模式。總之,要在項目接對上加強引導,把好事做好,實事做實。

3、加大政策扶持,優化結對環境。要研究制訂、完善一套既不違背國家政策,又能有效調動工商企業和農村雙方積極性的扶持政策,並對原有政策做好細化完善工作,提高政策的實際操作性,真正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一是在税利上要有新突破。企業在結對村投資建設農村文化站、老年活動中心、村民圖書室、農村敬老院等教育、體育、文化、醫療等公益性社會事業項目或建立單項公益事業基金,經認定後,建設過程中地方財政可得部分的税費以適當形式予以補助,其投資或捐資部分可按有關規定在税前列支。二是在資金扶持上有新突破。企業參與結對村的供水、供電、垃圾收集處理等公益性項目建設,在所在村統一組織下由企業實施上述項目日常運行管理,上級政府或有關部門應加強規劃引導並確定合理的收費政策和補助政策。鼓勵企業租用結對村農户的土地、山林、水面等資源,或採取農户入股等方式,合作進行農業生產開發,建立農業產業基地、農產品加工基地以及建設環保設施,可優先享受相關產業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充分挖掘農村旅遊資源,參與結對村發展農家樂等旅遊休閒項目建設,可優先享受有關優惠政策。三是在用地指標(土地整理、復墾等)上要新突破。凡參與村企結對活動,並符合相關規定的企業,因生產發展需要,經認定後,可優先立項,優先安排建設用地。

4、強化政府推動,提供優質服務。要繼續發揮黨委、政府的推動作用,強化村企結對共建新農村工作的領導。進一步發揮市、鎮(街道)兩級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的綜合協調作用,促使農業、經發、財政、建設、國土、市政、工商、商會等新農村建設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為村企結對共建新農村在規劃制訂、政策指導、部門支持、證件辦理上提供優質服務。一是要形成村企互動機制。定期召開村企結對共建新農村活動的村企聯席會、項目推介會、信息通報會,把村企結對工作列入各個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與新農村建設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二是完善工作機制,細化工作任務。把引導民營資本參與新農村建設作為推進“三農”工作和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來抓,將村企結對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新農村建設綜合考核內容,進一步細化工作任務,重點要充分發揮好鎮(街道)的作用,在為村企牽線搭橋的基礎上,協助村裏建立健全規範村務、財務、項目建設等方面相應的管理運行機制。三是落實市領導、市直單位掛鈎聯繫制度。首先要建立目標責任制,市領導、市直掛鈎單位要經常深入掛鈎村調查研究,瞭解情況,主動聯繫企業,動員企業與掛鈎村結對幫扶,掛鈎單位、企業、村都指定專人負責,加強溝通,努力構建新農村建設“十個一”工作機制。其次要盡職盡責地解決企業需要政府解決的問題,以真誠的服務為企業排憂解難,為企業發展創造環境,提高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的能力。要努力改善農村投資建設環境,讓企業在農村可以找到商機進行投資,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帶動農村經濟發展,使企業幫扶從政府引導上升到自覺行為,促使更多的企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來,形成“政府為企業服務,企業為政府分憂”的良好局面。再次要引導和鼓勵企業的管理者在結對村中兼任名譽村長或顧問,充分發揮他們知識面廣、管理經驗豐富、捕捉商機的敏鋭性強等方面的優勢,為農村的發展出謀獻策。最後要以人為本,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把農民從“要我建”轉變為“我要建”,珍惜與企業結對創建的機會,利用企業的資源,與企業聯手共建美好家園。

5、做好宣傳推介,營造輿論氛圍。首要的是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我市民營經濟發達,資金比較雄厚,尋求投資渠道意願強烈,而廣大農村腹地廣闊,資源豐富,村級集體經濟又相對薄弱,兩者存在互補共贏的基礎。因此,推進村企結對活動對各級黨委政府來説,是完善多元投入機制,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抓手;對於廣大企業主來説,是企業拓展發展空間,體現社會價值的一個有效平台;對農村來説,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要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高度,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加強結對共建開展情況的跟蹤報道,善於培育和總結先進典型,擴大企業和企業家回報家鄉、回報社會的影響力,增強示範效應;要搭建各種平台,加大結對項目的對接,通過現代傳媒手段營造投資新農村建設的聲勢;通過捐助招標會、專題義演晚會等活動,加大新農村建設項目的對外宣傳;努力形成民營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從而充分調動村企結對積極性,激發村企結對創造力,推動村企合作從政府引導走向村企自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lxnxd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