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黨建對推進新農村建設思考

黨建對推進新農村建設思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xx屆五中全會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為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指明瞭方向。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涉及面廣、任務艱鉅。因此,研究和探索如何推進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結合*實際,本人就推進新農村建設談談自己的看法。

黨建對推進新農村建設思考

一、*縣新農村建設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縣國土面積1506平方公里,其中裸露和半裸露的巖溶山區面積佔75.4%,是一個典型的巖溶山區貧困縣,20*年末,全縣總人口24.9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占92.52%,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66人。有勞動力13.5萬人,其中富餘勞動力5.5萬人。全縣有耕地20.29萬畝,人均0.8畝。惡劣的自然環境始終制約着全縣經濟的發展,阻礙着全縣人民脱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近年來,隨着國家和省、州、縣對於“三農“問題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相繼出台和貫徹落實,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加快。特別是近兩年來,我縣通過大力實施民族示範村、温飽示範村以及小康示範村建設,帶動了以興街鎮江龍村、多依坪、塘房、爛橋、殺雞場和新馬街鄉的大坪壩、落水洞以及蚌谷鄉河灣等村為代表的羣眾紛紛自發建設小康村,在全縣掀起了自建小康村的熱潮,促進了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正在朝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但在建設過程中,也面臨着不少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新農村建設規劃滯後,無長遠科學的規劃。二是農村道路交通、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嚴重不足,農村發展的後勁不足。三是農民增收渠道單一,增收難度大,因病因災返貧現象較多。四是農村教育、文化、衞生事業發展滯後,農民總體素質偏低,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五是基層組織建設仍存在薄弱環節。

二、對推進*縣新農村建設的幾點建議

黨的xx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穩步地加以推進。”*縣作為貧困地區,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就是要結合縣情實際,以促進羣眾增產增收為目標,以“四村”建設為載體,建強基層組織,充分發揮羣眾的主體作用,整合各方力量,走出一條具有*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路子。

(一)整體規劃,抓點示範,全面推進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歷史任務,又是一個系統工程。目前,我縣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存在着不足和基礎上的差距,在建設中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整體規劃,典型示範,分步實施,最終實現整體要求。一是要有總體的規劃。按照“分類指導,重點推進,逐步發展”原則進行規劃,先選擇條件好、有特色、羣眾積極性高的村進行試點。根據各村現有特點,因地制宜、合理佈局,搞好農村規劃建設。工作中要把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整治農村人居環境作為重點,建設一批乾淨、整潔、優美的“生態文明村”。二是抓點示範,全面推進。以縣、鄉主要公路沿線村、(鄉)鎮政府所在村以及羣眾積極性高的村為重點,結合“邊疆黨建長廊”建設,以温飽村、小康村、生態村、文明村“四村”建設為載體,以實施小水窖、沼氣池、民房改造、鄉村道路和適用科技培訓“五位一體”為項目,以整合資金、整合力量實施整村推進為主要方式,建設一批標準較高、示範效果突出、輻射能力明顯的新農村,再以點促面,推動全縣新農村建設深入開展,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二)廣泛調動羣眾積極性,不斷提高羣眾素質

一是動員羣眾,形成合力。羣眾才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我縣XX年在全縣啟動實施了45個小康及温飽示範村建設,計劃總投資2920.85萬元,其中專項補助資金1343萬元,部門整合資金180.47萬元,羣眾自籌1447.11萬元。截止8月8日止,已完成投資1045.93萬元,其中專項資金278.38萬元,整合部門資金51.7萬元,羣眾自籌和投勞折價715.84萬元。這説明國家財政對新農村建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給農民帶來了很多實惠,但在項目實施中也發現,部分羣眾滋長了等、靠、要的思想。因此,黨委、政府不能大包大攬,要把實施“雲嶺先鋒”工程、建設“邊疆黨建長廊”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注重宣傳教育,認真宣傳江龍、塘房、爛橋、大坪壩等村自建小康村的做法和經驗,通過引導、示範、帶動和推廣,讓羣眾認識到他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從而更新觀念,激發熱情,自覺加入到建設新農村熱潮中來,變“要我建”為“我要建”,增強主人翁責任感;變“等等看”為“主動幹”。從而形成國家、社會、羣眾共同參與,形成合力,從根本上保證黨和國家對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措施落到實處,財力、物力的支持發揮更大效益。 二是不斷提高羣眾素質。目前,農村勞動力多且整體文化素質偏低、缺乏職業技能是我縣的基本縣情。因此,要根據建設新農村的總要求,在有意識地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業產業和城鎮轉移的同時,着力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切實提高羣眾的素質。從根本上轉變羣眾傳統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價值觀念,引導他們真正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

(三)建強基層組織,提高農村自我管理能力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在基層各套組織,在村幹部。因此,必須把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切實抓緊抓好,重點解決好當前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差、活動陣地少、村幹部無待遇和待遇低的問題。整頓軟弱煥散的黨總支、支部,切實解決好黨總支(支部)、農村黨員特別是黨員幹部存在的突出問題。大力選拔能人、明白人當村官,搞好農村幹部的培訓,提高鄉村幹部的政策理論水平和帶領羣眾發展經濟的本領及處理農村事務的能力。注重把那些農村致富帶頭人、經濟能人吸引到黨內來,把其中優秀的選拔和充實到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中,發揮先進性作用,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逐步解決好村幹部待遇問題,提高村幹部的積極性。同時,加大下派幹部工作力度,把一批懂管理、有技術、信息靈通的優秀年輕幹部充實到基層,並加強教育和管理,促其發揮作用。進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機制,推進村民自治活動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進程,發展基層民主,通過完善“一事一議”和村務公開等制度,保障農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增強農村自我管理能力。

(四)充分發揮“雙帶”人才的作用,形成良好建設氛圍

近年來,在我縣農村改革和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湧現出了全國勞模、全省“十佳傑出青年”王達昌、“興滇人才獎”獲得者、壯鄉女當家陸會芳以及烤煙狀元項文超、養殖大户楊庚海、以及勞務輸出領路人吳恩明等一大批帶頭致富和帶領羣眾致富的“雙帶“人才。這些帶頭人思路開闊、文化素質較高,市場意識、捕捉信息和自主能力強。在發展農業經濟中具有前瞻性的眼光,他們在建設新農村中起着榜樣、示範和教育的效應。為此,要切實加大農村“雙帶”人才培養力度,大力開發農村實用人才資源,培養新農村建設的示範者。造就一支數量可觀、門類齊全、素質優良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廣泛實施把農民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農民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幹部的“三個培養”工程,通過建立縣、鄉、村三級結合、三級聯動的培訓網絡,組織各種形式的技能培訓,培養大批農村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科技服務業、勞務輸出、加工業等方面的鄉村“雙帶”能人。同時,認真開展“十星級文明户”、“五好基層黨組織”、“五帶頭黨員”評選活動,樹立一批率先發展農村經濟的先進典型,調動其積極性,促其在新農村建設中走在前面、幹在前面,充分發揮他們對本村及周邊羣眾顯著的示範、帶動和輻射作用,從而在全縣農村羣眾中形成你追我趕、不甘落後的良好社會氛圍,有力地推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

(五)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在積極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緊緊抓住國家特別是省財政廳加大支農資金投入的機遇,堅持以羣眾增產增收為目標,積極探索小康及温飽示範村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與經濟發展項目相結合的路子。因地制宜,根據各自的自然條件、資源優勢和區位特點,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立足本地資源特色和產業發展基礎,選準一個主導產業,制定本地產業發展長遠規劃,特別是在各小康及温飽示範村建設過程中,要緊緊圍繞縣第十一次黨代會工作思路,多方爭取項目及資金投入,通過開展勞務輸出、科技培訓等措施,積極引導羣眾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增加收入。同時,積極借鑑興街刺繡協會、新馬街甘庶協會等好的做法和經驗,發展壯大一批農業特色產業基地,培植一批產業發展大户,組織引導千家萬户農民參與產業開發與建設,不斷探索營銷大户+協會+基地+農户的組織形式,有效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發展能力和抵禦市場風險能力,不斷髮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六)制定長效機制,促長遠發展

在建立健全工作機制、調度機制、督查機制、激勵機制的同時,注重形成新農村建設的長效管理機制,重點解決建設中形成的基礎設施的維護、衞生環境的保持等問題。同時,要採取理事會、鄉規民約、村規民約等形式,把突擊整治與經常性管理有機結合起來,以保證建成一批、鞏固一批,保證長遠效益。組織村民經常性地開展“衞生庭院”、“星級文明户”、“文明村”、“信用户”等羣眾性創評活動,促進新農村建設走上規範化、制度化軌道,加快鄉風文明建設、農村教育、衞生、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標籤: 黨建 農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lxn3d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