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創新農村經營體制 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 ——關於渝北區龍興鎮奶牛協會的調查報告

創新農村經營體制 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 ——關於渝北區龍興鎮奶牛協會的調查報告

創新農村經營體制 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 ——關於渝北區龍興鎮奶牛協會的調查報告

創新農村經營體制 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 ——關於渝北區龍興鎮奶牛協會的調查報告

2002年專題調研

創新農村經營體制 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

——關於渝北區龍興鎮奶牛協會的調查報告

王義北

隨着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農產品供過於求 “賣難”的矛盾更加突出,市場對生產的引導和調節作用日趨增強。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按市場規則組織農業生產和流通的要求更加迫切。發展專業化生產規模,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提高農產品商品率,不僅成為了廣大農户最為迫切的要求,也成為了各級黨委政府苦苦思索,急望破解的難題。創新農村經營體制,發展以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為主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問題已不可迴避地擺到了我們面前。廣大農民羣眾和基層黨委政府在農業生產經營實踐的最前沿進行了許多生動活躍的有益探索,各種形式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應運而生。據統計,迄今為止,我市比較規範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已達2101個,加入的農户達34.7萬户,約佔全市農户總數的5%。

渝北區龍興鎮奶牛協會就是我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中發展較好的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002年該協會成為農業部在全國的試點示範組織。為此,今年10月間,我們對渝北區龍興鎮奶牛協會進行了實地調查、深入研究。我們感到這個協會的經驗和作法對我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發展都具有指導和借鑑意義。

一、主要特點

1、發揮優勢,能人帶動

渝北區龍興鎮地處重慶近郊,距主城區僅50餘公里,面積47平方公里,人口3.2萬人,是典型的糧豬型農業鄉鎮。隨着重慶市奶業的興起,農民養殖奶牛的積極性很高,鄉鎮黨委政府也把發展奶牛生產作為發展該鎮農村經濟的重要舉措,於是,他們引進龍頭企業把該鎮作為鮮奶生產基地。在基地建設中產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2001年7月1日,由農民奶牛養殖大户劉慶容、黃時文、周尚平、張光義發起組建了奶牛協會。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奶牛協會會員很快發展到了300多農户,存欄奶牛也發展到了1204頭,年交鮮奶2500噸,實現銷售收入500餘萬元,户均實現利潤1.5萬元以上。

2、“民辦官助”,發展順利

該鎮在發展鮮奶生產初期,遇到了如何買奶牛?怎樣籌措資金?怎樣修牛圈?怎麼劃片發展?怎樣與龍頭企業打交道?怎樣提供飼養奶牛的一系列服務等等難題。鎮黨委政府大包大攬,提供了許多優惠政策,但是,扯皮事很多,農户、企業都不滿意,黨委政府也不滿意。當奶農大户打算自發聯合的時候,鎮黨委政府非常敏感,積極幫助農户籌建奶牛協會,選出了理事會,制定了協會章程和管理制度,並在協會開展的一系列活動中都給予了及時的指導和有力的支持。同時,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也及時地提供了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章程原則等等。可以説,離開了這些支持和指導,龍興鎮奶牛協會的建立和發展都將非常曲折。

3、運作規範,會員放心

由於有鎮黨委政府和各級農業部門的指導、支持和幫助,龍興鎮奶牛協會從一開始就步入了規範運作的軌道。該協會通過民主選舉建立了理事會,選舉產生了理事長、理事,並實行了理事會成員分工負責制。他們還討論和通過了協會章程,制定了決策制度、財務制度、經營制度和利潤分配製度。實行入會自願、退會自由、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例如:明確費用支出實行理事長一支筆審批,300元以內理事長審批,300—1000由理事會研究決定後,理事長審批。1000元以上需經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決定後,理事長審批。會員大會決定理事會三名成員為會員服務實行定額補貼,每人每月200元。會員每户每年交會費30元。每公斤鮮奶由企業和奶農各出1分錢作公共積累和風險資金。每頭奶牛每年交300元錢作意外死亡賠付風險金。並且,制定了統一的服務收費標準。每月30日扎帳,6號清帳,並上牆公佈。協會理事長的分工責任,重大問題的決策結果,財務收支情況等等關係會員利益的重大情況一律民主決策,公開透明,上牆公佈。協會活動令會員放心,很有凝聚力。

4、系列服務,會員滿意

協會以為會員服務為宗旨。協會從建立開始就竭盡全力為會員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服務。首先,要建成鮮奶生產基地最需要的就是購買奶牛,協會起初是代社員在浙江、陝西、成都等地引進奶牛,後又就地建立奶牛交易市場,通過不同方式在短短的一年中就為當地農户購買奶牛860餘頭,實現交易值700餘萬元,實現利潤8萬多元。如果不是因為龍頭企業提出養殖規模限制,協會將會引回更多的優質奶牛。第二,提供了一系列的產中技術服務。如統一規劃設計科學合理的圈舍,統一聘請畜牧獸醫人員進行配種、防疫、治病;統一購買優質低價的飼料獸藥;統一推廣牧草品種銷售優質草種,統一進行技術培訓、推廣胚胎。移植機械化擠奶等新技術。協會還選派了6人到河南中荷奶牛培訓中心參加培訓。第三,協會代表全體奶農與企業簽訂了牛奶收購協議,實行了企業和奶農雙方都能接受的最低保護價,既解決了牛奶賣難的問題,又保護了會員的利益。第四,建立了奶牛風險金、奶牛意外死亡可以獲得補償,為了方便奶農還建立了收奶站和奶牛的交易市場。協會在解決奶農生產、銷售等諸多問題上千方百計為奶農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及時解決了鮮奶生產中的難題,會員非常滿意。

5、為會員謀利益,會員擁護

協會是奶農自己組建的,協會一切活動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會員謀取利益。協會代表全體會員與企業打交道,在市場上尋優惠,在行業中求支撐,在各級政府和部門獲幫助,發揮自身整體力量化解天災人禍求自保,都最大限度地保護了牛奶生產者的利益,廣大會員意識到了組織起來的力量,嚐到了組織起來的甜頭。我們在現場調研中許多會員告訴我們,協會是我們自己的,協會辦得越興旺我們就越高興。我們就是要想方設法把我們的協會辦好辦大辦強。

二、重要作用

龍興鎮奶牛協會與全市許多農民專業協會一樣,在發展農村經濟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1、增加了農民收入,強化了保護和增效的作用。

當前,農民增收難在三個方面。一是農村生產力發展水平低,專業化生產層次低,規模小,二是農村科技普及率低,信息閉塞,三是農產品商品率低,賣難。龍興鎮奶牛協會成立後一是迅速做大了該鎮的鮮奶生產產業,形成了產品規模,二是迅速普及了相關生產技術,減少了生產環節的各種損失,三是與企業協商實行了牛奶優質優價,最高2.10元/公斤和最低保護價1.74元/公斤,同時,使企業按時穩定收奶和及時按價結帳,四是協會直接與市場打交道,統一購買優質低價的飼料獸藥草種畜種等生產資料,統一銷售草種等相關產品,大大地降低了農户的交易成本和生產成本。通過算帳,一年來,參加協會的農户户均年純收入達到1.5萬餘元。僅此一項,龍興鎮全鎮農民人均年增收達210元,比全市參加了協會的農户多收入20-30元,全市參加了協會的農户年人均收入比一般農户多20-40%。

2、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承載和帶動的作用。

龍興鎮奶牛協會建立後主動按照市場要求優化配置了資源、資金、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協會首先在能人中示範養殖,然後帶動更多農户養殖,協會擔保在信用社為農户貸來了啟動資金,協會請來了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長期為養殖户服務,並組織技術培訓和送人外出學習,積極推廣新技術。會員們選出了他們信得過的能人專門從事經營管理,使協會運轉十分有效率。協會在這些經濟活動中以我們根本無法預料的速度,迅速提高了農業生產的專業化、規模化和集約化水平,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載體。協會在為會員服務中還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提高了農產品的良種率和優質率。協會在經營活動中穩定高效地提高了農產品的商品率和收益率。龍興鎮奶牛協會的活動,引來了商家、廠家和專家,不僅興旺了這一方的經濟,還幅射帶動了周邊鄉鎮和村社的專業化生產發展。

3、增強了農户的市場競爭能力,形成了整合和強勢的作用。

龍興鎮奶牛協會把分散的農户組織起來分户生產統一經營,表現出很強的競爭能力。首先,協會以組織的名義與企業、與市場打交道,力量壯大,不再孤單;第二,協會有足夠多的產品和誘人的需求,討價還價,謀利於市;第三,協會組織農户可以按市場的導向統一生產和經營,自主調整,適應力強;第四,協會具有了法人主體資格可以獲得法律的保護、信貸的支持、保險的幫助、税收的優惠和政策的傾斜,地位明確,多方獲助。可以説組織起來的農户和單家獨户的農民在市場中的境況天壤之別,不可同日而語。

4、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強了統一和保障的作用。

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關係農業的前途和興衰。一家一户的農業生產如何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一直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困擾問題。龍興鎮奶牛協會為了達到企業對鮮奶質量和安全的要求,訂立了統一的生產技術規程,統一供飼料,統一防疫免疫,還統一推廣小型機械化擠奶新技術,共同信守不摻雜不使假的規定,保證了鮮奶的質量安全要求。保證鮮奶質量衞生安全的問題,曾經是各級政府、管理部門和加工企業傷透腦筋和下大力氣都難以徹底解決的問題。經過協會的共約聯保和農户的互約自守而解決了。這方面的事例,在我市其它農民專業協會也不鮮見。

廣大農户通過各種專業合作組織,按照市場需求發展統一的產品品種,遵守統一的生產技術規程,實施統一的產品質量標準,自覺遵守農產品安全要求的規定,這就為千家萬户實行小羣體大規模,統一標準安全優質的專業化生產開闢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新路子,為傳統農業生產與現代農業要求開闢了通道,也為農户小生產與商品大市場實現了有效對接。協會的這種統一保障作用使我們看到了我國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的光明前景。

5、完善了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增強了技術服務和推廣的作用。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農技服務一直是依靠政府農技推廣體系來進行。由於諸多不適應,二十多年來,農技推廣隊伍起起落落,其自身就面臨改革的諸多矛盾,其服務難如人意。龍興鎮奶牛協會成立後實施了一整套產前、產中到產後和示範、推廣到培訓的農技服務。一年多來,他們推廣實用技術,培訓了1000多人次,並且在全市率先推廣了胚胎移植、牧草新品種種植和小型機械化擠奶等三項新技術。協會不僅滿足了農户對技術服務的需求,還促進了基層農技推廣隊伍轉換機制,壯大和完善了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6、促進了政府職能轉變,發揮了橋樑和紐帶作用。

這一點在龍興鎮表現得非常突出。為了發展龍興鎮的經濟,鎮黨委政府決定在龍興鎮發展鮮奶生產。起初,他們完全以行政行為來實施。鎮政府墊錢為農户買回來了100餘頭奶牛,分配到農户飼養。一是價格談不攏,政府不賺反貼農户也不接受,二是買回的奶牛產奶量不一樣,農户也有意見,產奶低的農户甚至把奶牛牽到鎮政府退貨,三是飼養户奶牛防疫免疫等技術服務任務太重,四是飼養户生產經營中發生任何問題鎮政府都脱不了干係。發展鮮奶生產起步難,為農户解決生產經營中的一系列問題更難。鎮政府支持成立了協會後,第一個解決好的就是買奶牛的問題。一是政府不再墊錢,由協會擔保農户自貸,二是政府不再親自買牛,由協會去辦理,三是生產經營問題一律由協會自行解決。一年多以來,運行很順利。特別是買奶牛啟動和擴大生產使政府領導感觸很深。第一批奶牛是政府買的,虧了30萬元,農户還不滿意。第二批是協會買的打了個平過,不虧不賺。以後鎮政府支持協會在龍興鎮辦起了奶牛交易市場,招引客商牽牛互市,願意養奶牛的農户自己上市場選購,願買哪頭牽哪頭。每成交一頭奶牛由賣牛者繳給協會100元管理費。這樣,不僅買賣雙方不扯皮,一年多來成交奶牛860餘頭,實現交易值700餘萬元,實現利潤8.1萬元。以往政府要求養殖户要統一免疫,強制檢疫也很難落到實處,現在,通過協會也順利解決了。

調查中,該鎮羅鎮長告訴我們:“看來用管理計劃經濟的辦法和行政干預的那一套是行不通了。成立協會好,解決了政府許多不該管、管不了、也不便管的事情。”

7、促進了思想觀念的轉變,起到了啟迪和引導的作用。

龍興鎮奶牛協會的實踐,不僅啟發了幹部也教育了農民羣眾。協會的興辦使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種引發和啟迪作用更具深層次的意義。首先是廣大農村幹部開始從計劃經濟的慣性模式中轉移到市場經濟的思維方式上來,從習慣於行政指揮轉移到運用經濟手段來指導農村經濟發展。並且能夠尊重羣眾意願,總結和發展廣大羣眾的實踐和創舉,積極地探索和創新工作方法和政策舉措。同時,廣大農民也從合作中嚐到了甜頭,他們再也不是單家獨户,勢單力薄闖市場了,他們首次開始完全自願地凝聚在一起,以一個人多勢眾的團體,一個有法律主體地位的組織與市場較量。協會成員之間休慼相關,命運與共,風險共擔,利益共享,這就以最生動、最切身的方式向農民灌輸了合作思想,以最直接最快捷的辦法提高了農户的合作意識,以最有效最透明的措施醫治了極左條件下幾十年合作化運動給他們造成的巨大創傷,打消了他們談“合”色變的顧慮,幫助他們不斷地克服小農意識,在合作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合作的內容,拓展合作的範圍,創新合作的方式,提高合作的技能。

三、啟示思索

龍興鎮奶牛協會與全市多數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一樣,成立的時間不長,規模小,產業鏈條不長,服務範圍窄,項目比較單一等等。儘管如此,龍興鎮奶牛協會的實踐,仍然給了我們不少的啟示,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許多難題需要不斷探索。

1、堅持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能有絲毫的動搖。

黨的十六大再次強調要“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長期穩定並不斷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保護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維持農村社會穩定的基礎,因此,無論哪種方式的改革和創新都不能損傷這個基礎。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正是對家族聯產承包經營責任制的補充和完善,彌補了家庭承包分户經營的缺陷,健全了統分結合“統”的不足。事實上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經營服務中幾乎都是把生產環節放在了農户,農户家庭成為了產業化經營的“第一車間”,而是在經營服務環節實行了統。實踐證明,這是一種成功的作法。

2、堅持自願、民主、平等、互利的合作制原則,不能強迫命令農民入社。

競爭和合作是市場經濟發展缺一不可的兩個輪子。自願、民主、平等、互利是世界合作經濟組織堅持了近200年的行之有效的基本原則,也是合作得以成功,合作事業得以發展的基礎。合作的基礎是自願,沒有自願就無從合作。因此,農民願不願意合作,農民願意以哪種方式合作,都要尊重農民羣眾的意願。農民有加入合作經濟組織的自由,也有退出的自由。是否加入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農民的一項法定自主權,政府和組織都無權剝奪。強迫命令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破壞合作事業的發展。

3、保護合作組織的自主權力,不能強施行政干預。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農民的具有法律主體地位的經濟組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按照會員大會通過的《章程》自主運作、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因此,這些組織不是各級政府和其部門的錄屬單位。各級政府及其部門都無權干涉他們的生產經營自主管理行為。但是,由於我國農村經濟水平發展低,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尚不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發育尚不成熟,單靠農民自己的力量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還存在許多困難,需要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實行民辦官助。各級政府及其部門應當支持不干預,引導不強制,指導不代替。

從當前存在的實際情況看,尤其需要克服的一是過度保護和干預。不習慣按合作制的原則來指導其運作,而是大包大攬,代作主張;二是用管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辦法來管理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混淆了二種經濟組織的性質區別;三是不由自主讓合作經濟組織幫助完成“中心工作”,甚至代行某些行政職能等等。這些觀念和作法不克服,極有可能把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演變成“二集體”、“二國企”,重走“政企不分”、“政社合一”的老路,而喪失其市場競爭的能力,使合作事業再陷曲折。

同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應當是純粹的農民經濟組織,應當有意識地指導其不要參與經濟活動以外的其它社會活動,以保持農村社會穩定。

4、堅持積極穩妥的發展方針,不能操之過急。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既是農村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又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一種推動力量。從我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實踐來看,凡是農業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水平高,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科技信息比較普及開放,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就多就活躍,實體化水平就高,運作也比較規範,反之,就差。所以,在指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上也要遵循客觀規律。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首先要發展農村經濟,特別是農村專業化生產經營,否則,要急也是急不起來的。因此,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不能下計劃,定指標,不能納入政績考核。應該邊發展邊規範,先發展後規範,在規範中促發展。

四、發展對策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雖然在世界上已經有200年的歷史了,但是,在我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條件下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從總體上講,我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與全國一樣,其發展水平低,尚處於起步階段,數量少、規模小、覆蓋面窄、生產經營和服務項目單一、實力弱、內部運作缺乏規範、法律地位不明確、各級政府的支持政策零散、不配套、不法定、力度小等等,需要針對本市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發展對策。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把分散的農户組織起來實行分户生產統一經營,解決了農户生產經營千家萬户和市場經濟千變萬化的矛盾,這是以創新農村經營體制為突破口,來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實現農村社會全面小康。因此,各級黨委政府和部門都要形成共識,高度重視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要及時發現和總結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新鮮經驗和成功作法,指導面上工作。同時,要大力宣傳合作經濟的成功典範,在農民羣眾中造成一個良好的發展氛圍,形成政府與農户的良性互動,促進農村合作經濟的發展。

2、“三民三化”,促進發展

當前,我市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基本指導思想就是“三民三化”。“三民三化”即指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實行“民有、民辦、民受益。服務系列化、經營實體化、形式多樣化”。民有就是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入股資產屬成員私有,經營的留成利潤和從其它渠道獲得的投入均屬其組織所有成員共有,作為其生產經營、抗禦風險的資本,其獲利也歸成員所有。民辦就是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管理按照章程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它的一切運作和發展方向都由成員大會和成員代表大會決定。民受益就是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對內不以贏利為目的,主要是為成員服務,組織成員統一生產和經營,對外以追求最大的經濟利益為目標。全體成員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服務系列化就是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要對其成員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後的一條龍服務。經營實體化就是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不能僅僅停留在諮詢服務上,一定要依託成員的分户生產實行統一經營,朝實體化方向發展,努力成為真正的有經濟實力的市場主體。形式多樣化就是要鼓勵農村各種合作經濟組織建立和發展。農村經濟領域廣闊,農業生產形式多種多樣,經濟發展水平也不平衡,合作的方式也可以多種多樣。我們應當大力支持多領域、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地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不問來路,不問出身,只要有利於幫助農民增收,促進農村合作經濟事業的發展就一視同仁給予鼓勵和支持。

因此我們要鼓勵農户籌辦龍頭企業領辦,能人創辦,各種涉農組織改制辦等等,造就萬馬奔騰、百花齊放創辦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大好局面。

3、政策扶持,營造環境

當前,首先,要通過立法賦予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明確的法律主體地位,使其在市場競爭中找到立足點;第二,要研究組織配套、完整有力的支持政策。如資金投入、税收減免、金融信貸、保險支持等等;第三,加大科技信息投入的力度。要加強以先進實用技術、經營管理技能、營銷知識運用等等為主的培訓工作。同時,要建立為農服務的信息網絡及時傳遞科技和市場信息;第四,力爭投入一個農業的產業發展項目就同時要求建立和支持一方專業協會發展,這也是最現實和最有效的促發展措施,在我市首先應當結合實施“產業化百萬工程”和“百強鎮工程”來促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第五,要把當前農技服務體系改革、農業科技示範場建設和農村信息網建設等國家對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甚至農技推廣、良種工程、新品種試驗示範等項目與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結合起來規劃實施。這樣,可以通過項目實施促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又可以使項目落到實處而持續發揮作用;第六,營造公平寬鬆的發展環境,防止官辦,防止壟斷,防止歧視。

4、加強指導,規範運作

我市目前多數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內部成員的利益聯結機制尚不完善,管理人員素質不高,運作機制不健全。因此,在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同時,要加強指導,幫助其強化內部管理,健全和完善運行機制。

第一,組織管理機制。主要是完善章程,健全董事會、監事會等組織管理機構,同時,建立人事、財務、營銷等各項規章制度,確保有章可循。

第二,利益分配機制。在組織與成員之間,其收益可按交易量分配與按股份分配相結合,分配比重根據組織性質而定。要注意防止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變成少數人獲利的經濟組織。

第三,積累發展機制。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要強化自身積累,壯大資金實力,以保持組織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提高化解各種風險的能力,要把以資產為紐帶的合作社作為今後發展的重點。要通過市場競爭和行業整合,使其發展成為產業化、集約化、規範化和商業化程度較高的行業協會或組織。在我市可以率先組建基礎條件較好的柑桔、蔬菜、茶葉、生豬、肉禽和蛋奶等農產品行業協會。

第四,監督約束機制。建立社會監督和內部監督相結合的機制。一方面發揮組織內部監事會和成員的監督作用,促使其按章行事。另一方面還要發揮政府職能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作用。使之成為走向規範運作、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政府職能主管部門要在充分尊重其經營自主權的基礎上,通過行政審批、行業指導、財務監管、年度審核等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加強監管和指導。

在我國,發展農村合作經濟雖然是一項年輕的事業,但是,市場經濟大潮洶湧澎湃,不可阻擋,有各級政府的支持和指導,有千百萬農民的踴躍參與和實踐,我國農村合作經濟事業將展現出燦爛的前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9pook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