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關於新形勢下轉變鄉村職能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調查

關於新形勢下轉變鄉村職能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調查

在中央一號文件出台尤其是“一免兩補”政策實施的大背景下,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加快改變鄉村工作職能是當前各級黨委政府迫切需要回答的課題。最近,我們對此進行了專題研究。

關於新形勢下轉變鄉村職能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調查

面對新形勢:農村工作顯現出諸多的不適應

在調查中感到,通過近幾年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市場經濟的鍛鍊,全縣鄉村幹部在轉變工作職能、駕馭市場經濟、服務羣眾等方面都有了新的進步。但在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一免兩補”政策的過程中,面對突如其來的形勢變化,農村鄉鎮黨政組織職能、鄉村幹部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等方面顯現出來諸多的不適應。

1、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形勢缺乏準備,思想觀念不適應。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存在畏難情緒,工作積極性不高。許多幹部總是感歎鄉村經費缺口難解決,歷史債務難化解、人地矛盾難處理、農村公益事業難開展。迎難而上、創造性開展工作的主動性不高。二是陷於傳統工作方式不能自拔,缺乏轉變作風的主動意識。大多數鄉村幹部對以催、管、要為主的工作方法念念不忘,談到如何管理農民振振有辭,而一談到如何服務農民則束手無策。三是觀念保守,思想不夠解放。部分鄉村幹部對開創工作新局面沒有創新意識,又不善於學習借鑑外地的先進經驗,老方法不管用、新方法不會用的問題尤為突出。四是“等、靠、要”的思想嚴重,感到無事可幹或有事難幹。有些幹部認為税費收繳等硬任務少了,擔子輕了,工作自然好乾了。也有的認為當前人地矛盾化解、歷史債務處理等工作一件比一件難辦,只好一味等上邊出政策、給扶持,沒有攻艱克難的思路和招數。

2、對集中顯現的各種矛盾化解不力,應對招數不適應。在當前經濟領域中,最尖鋭、最突出的矛盾主要有三個:一是人地矛盾突出。大體可分為八大類。(1)一輪土地承包時舉家搬走,未參與二輪土地承包的農户回來要地。(2)二輪土地承包時因欠款、超生外逃,未分給承包田的農户回來要地。(3)二輪土地承包時,部分農户因欠款,所分土地被村上收回,或當時少分了承包田。(4)機動地超標準或長期發包引發糾紛。(5)土地補償問題引發。(6)“兩工”及欠款計息引發。(7)土地流轉不規範引發。(8)其他問題引發。有些鄉鎮雖然對在這些矛盾進行了研究和梳理,但還沒有成熟的化解招數。二是鄉村債務負擔沉重。全縣鄉村因過去興辦企業,互助基金會轉嫁,改建、新建辦公用房,興辦社會公益事業,村集體開展達標競賽,為完成各項急難新任務搞優惠補貼,為有關部門墊付税費以及管理混亂等造成舉債。全縣鄉鎮政府淨負債1.2億元,平均每個鄉鎮負債797.5萬元。村級債務總額4.3億多元,平均每村負債216萬元。對於這些債務問題,一些鄉鎮被動等待國家出台債務豁免政策。三是大部分村級經濟脆弱不堪甚至崩潰。目前,全縣資不抵債的村已達111個,佔全縣現有行政村的67%。由於前些年一些村低價出售林地、閒置資產和承包田來化解村級債務,使原有的集體資產所剩無幾。“一免兩補”政策實施以後,鄉村集體的經費缺口加大,全縣鄉村如要滿足工作的正常運行,需要辦公費、燃修費等經費1490萬元,即使上級給了轉移支付,還有830萬元的經費缺口。這種薄弱甚至已經崩潰的鄉村集體經濟,根本滿足不了經濟發展和辦社會事業的需求。

3、對新時期羣眾工作特點把握不準,組織和發動羣眾的手段不適應。鄉村幹部普遍反映,“一事一議”辦法執行起來難度特別大。尤其是興修水利、植樹造林、維修校舍、修路架橋等社會公益事業,常常是部分農民頂着不辦而無法實施。個別村幹羣關係甚至達到了對立對抗狀態。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一些農民素質低所致,只強調個人權益而忽視集體權益,只強調當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另一方面是村幹部組織發動羣眾的方法僵化,尤其是新出台的政策掌握不到位,宣傳解釋不到位,特別是用過去那些罰工罰款、收回承包地等經濟手段來管理約束農民實施村級事務和興辦集體公益事業不靈了,就無計可施。

4、對羣眾亟需優質高效全方位服務的要求難以滿足,服務意識和方法不適應。一方面,有些幹部的服務工作與羣眾的需求對接不上。不注重去研究解決新形勢下農民隨着政治、經濟等權益的擴大而日益強烈的服務需求,工作還僅限於傳達一下會議精神,宣傳宣傳政策,跑一跑貸款等淺層次水平上,服務深度、廣度、力度不夠。另一方面,由於政策調整,過去那些通過無償使用機動地、減免税費、給補貼等服務農民的方式,不再有效或無法再用。

5、對國家、集體、個人利益格局的新調整應對遲緩,用市場化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中央一號文件以及“一免兩補”政策的出台,經濟利益分配向農民傾斜,使農民得到了實惠,但一些鄉村的可用財力大大減少,國家安排的農業税改轉移支付又不能充分滿足基層需要。多數鄉村因有限的財政收入、鉅額的債務包袱,無法保證人員的正常開支。一些鄉村“黑地”等問題的暴露,加上農村“兩工”的取消,使鄉村事務和公益事業難以運轉行。對此,很多鄉村組織和幹部感到茫然無策,對招商上項目、活化機制搞有償服務、創辦農村經濟合作組織,顯得很為難,更不會利用市場化手段來解決公益事業難辦的問題。

適應新形勢:徹底轉變鄉村工作職能,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

“一免兩補”政策的實施,可以説是中國農村繼土改、合作化、家庭聯產承包後的又一次深刻變革。對鄉村的管理職能、工作方式和領導作風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適應這一新的形勢,必須按照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切實加強鄉村領導班子執政能力建設,努力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

1、着眼提高執政能力,建設精幹高效的黨員幹部隊伍。一要以項目開發和服務能力為標尺,拓寬選人用人視野。選用幹部,要注重看在做大做強主導產業上有沒有思路,在加快項目開發上有沒有招法,在複雜形勢下能不能夠有效組織羣眾打開工作局面。可以發揮“縣校合作共建”優勢,引進一批科技領導型人才到縣鄉兼職;藉助“村村大學生”計劃的落實,向村級充實一批有知識的優秀人才;同時加大縣鄉幹部下派和在創業能人中選人力度,也可以探索在離鄉創業的成功人士、企業家中選人兼任村級幹部,既引才、引智又引項目。二要以提高幹部素質為目的,創新干部培訓手段。要通過借鑑引導實現思維轉型。創造條件組織鄉村幹部外出參觀考察,讓先進地區的經驗做法引導幹部從原來的思維定勢中解脱出來,促使幹部在探索新的領導方式和開發項目上敢闖、敢試。縣委組織部組織18名項目開發型村黨支部書記參加哈洽會、參觀省農科院科技財貿區,使他們受到了很大啟發和教育,一些支部書記已開始着手研究開發新項目。可採取請進來來講的方式,聘請有發展理念和農村實踐經驗的專家、學者傳授市場營銷、項目建設、產業化理論、新暑期農村政策等相關知識。可採取走出去學的方式,選送部分幹部到哈工大、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和外埠培訓基地進行中長期培訓。我縣首批近60名赴哈工大學習的領導幹部得到了很大收益。可採取派下去訓的方式,抽調專業幹部深入鄉村開展新時期農村工作普及性教育,使鄉村幹部能力素質得到革新性提高。要通過實踐鍛鍊實現能力提高。可以探索保留幹部職級、按比例發放工資,鼓勵幹部赴經濟發達地區進行2至3年務工,使幹部帶回新的思維觀念和先進的工作方式方法,引進資金、項目和技術。三要以激發幹部在開展農村工作上充分發揮作用。要詳細制定領導幹部實績考核方案和考核實施細則,用工作實績反映幹部業績,確定幹部去向。業績突出的,要給政治待遇,上掛鄉鎮副職;給生活待遇,對子女就業上學優先安排和建立退休基金或養老保險等制度,激發他們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同時,制定鄉村不合理幹部認定標準和處理辦法,疏通下面的渠道。四要以解決宂員過多、人浮於事問題為重點,深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採取“定標選人、競爭上崗”的辦法,裁掉富餘人員。鼓勵和支持下崗幹部優化組合,參與創辦產業和發展致富項目,進而解決好“人往哪裏走,錢從哪裏來”的問題。五要以提高黨員隊伍凝聚力和戰鬥力為着力點,在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上多下功夫。要組織和鼓勵有能力的黨員領辦創辦各業致富聯合體和黨羣共建股份合作公司、各類協會和中介組織,在帶領農民發展項目、進軍市場和為農民提供有效服務上發揮突出作用。要提高貧困黨員帶頭致富和帶領羣眾致富的能力,加大“雙培工程”實施力度,儘快使黨員隊伍成為促進農村穩定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2、要着眼轉變工作職能和作風。探索新形勢下發揮鄉鎮黨委、政府作用的新途徑。一是要積極鼓勵興辦各類協會和中介組織。一方面,在創辦主體上要堅持多輪驅動、多元創建的原則,不論什麼人、什麼組織,只要能辦起來,就應鼓勵去辦,允許來辦。各鄉鎮和相關部門要通過黨員幹部領辦、典型大户帶動辦、鄉土人才創辦、農民羣眾自發辦等途徑,進一步壯大協會和中介組織的主體力量。另一方面,在創辦類型上要堅持多領域、多模式的原則,綜合考慮本地的資源優勢、經濟條件和羣眾生產經營習慣等因素,積極創建加工型、銷售型、科技型、服務型等機制靈活的專業協會和中介組織。二是要大力創建示範引帶服務載體。可充分借鑑禎祥鎮“實體+服務”運作模式興辦事業服務中心的做法,探索實行承包制、股份制、合同制等形式創辦“園區+服務”、“基地+服務”、“典型+服務”等多種模式的示範引帶服載體,增強示範、服務和組織羣眾的功能。三是要扶持壯大龍頭企業。要注重開發建設一些對農民增收拉動大、對財政貢獻大、發展前景看好的龍頭企業,致力走好依託資源建設龍頭、依靠龍頭搞服務的路子。德勝鄉在萬壽菊加工廠這一龍頭企業的牽動下,今年共種植萬壽菊2。8萬畝,佔全縣萬壽菊總面積的42%,可為種植户創收1400多萬元。四是要鼓勵黨員幹部帶頭探索發展新的致富項目。要繼續通過發展型班子創建、項目開發型村支部書記隊伍建設等活動,鼓勵廣大黨員幹部敢跑項目,敢於率先試驗示範。要把黨員幹部負責的產業、項目發展的成效與各自的政治榮譽和經濟利益緊密掛鈎,並探索入股經營等形式,連接好乾部切身利益與產業發展之間的緊密聯繫。

3、要着眼提高農民素質,加強對農民的宣傳、教育和引導。發展農村經濟,當務之急是教育農民、改造農民。一是要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要發揮司法部門的職能作用,定期組織農民學習法律法規。在開展“科普之冬”等培訓活動時,要適當確定一些法律法規的培訓內容,使農民法制觀念和科技素質同步提高。二要提高農民的科技意識。要充分發揮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和各鄉鎮事業服務中心的職能作用,借鑑禎祥鎮組建服務中心、興辦科技示範園區、成立科技協會等經驗,大力發展民間科技服務組織,通過專家講座、科技致富典型引帶、專業技術培訓和組織農民參觀典型現場等手段,強化對廣大農民的科技培訓。三是要增強農民的市場觀念。要引導農民捨得投入,購置必備的通訊和網絡設備,善於通過電話、互聯網等媒體捕捉市場信息。組織農民參加省內外的經貿活動,幫助他們樹立強烈士墓的品牌觀念、自我推銷意識、產品包裝意識,由淺入深地掌握商業談判的方法和技巧,從而在觀念和行動上真正進入市場。四是要增強農民興辦公益事業的責任感。縣鄉人大、組織和民政部門要在深入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完善村民代表議事會管理機制,提高“一事一議”成效,鼓勵農民出資出勞,大力興辦公益事業。

4、着眼改善鄉村管理體制,充分發揮法治和村民自治作用。要加快農村工作法治化進程,充分發揮法治和村民自治作用。要加快農村工作法治化進程,充分發揮法治在農村社會關係調整中的引導、規範和保障作用,讓法治統統領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真正建設法治鄉村。要充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讓農民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約束。對事關農户之間、農户與集體之間有關權益和事關公共利益和事業的大事大項,基層黨組織要注重指導村民自治組織制定和遵守村規民約,經形成新的農村管理秩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xqpyw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