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教師課堂教學競賽方案

教師課堂教學競賽方案

課堂教學則是實施現代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分析和研究課堂教學結構可以優化教學,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工作。下面是有20xx教師課堂教學競賽方案,歡迎參閲。

教師課堂教學競賽方案
20xx教師課堂教學競賽方案範文1

根據局裏的統一安排,第二屆高效課堂達標活動之課堂教學競賽於近日舉行。國小語文共有60人蔘賽,歷時五天,先後在市一小、市二小和市實驗國小分兩組同時進行。活動主題突出,賽程緊湊有序,各方參與積極,達到了預期目的。

一、活動相關情況的説明

1、所有參賽教師都是通過前期的理論測試和解説教材競賽兩項活動後脱穎而出的,其中局直學校有32人,鄉鎮學校有28人,更有不少老師來自偏遠的國小校,可以説他們在對教育教學理論的研究、對教材的整體把握及使用方面,都有一定的實力。這次課堂教學競賽,是為他們搭建了又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

2、評委中除了教研員,其他人均為首屆教學標兵。儘管他們在各方面都是廣大教師的榜樣,但為了保證進程的井然有序及結果的客觀公正,增強活動的信度,我們在原來課堂教學評價意見的基礎上,重新制定了由自學、交流和指導三大塊構成的評分細則。我們還提示評委老師和授課者一起鑽研教材,並且在每天的晨會和晚會上對熱點話題進行簡單的交流,因此,我們不僅評出了每位老師的分數,而且也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了教學骨幹。

3、內容與形式。我們選取的是第二、三學段的內容,橫跨四個年級,均為每個單元的自讀課文,即“開卷有益”和“拓展閲讀”。相對於主體課文及習作來説,這是我們教學中的一個薄弱點。我們選這樣的內容,目的是想把競賽過程當成一次對特殊課型的研討過程,調動集體智慧來解決難點問題,讓老師們體驗放開手腳的輕鬆滋味,從而在教學主體課文時能轉換角色,增加課堂容量,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到輕負高效。

形式上仍為每天的同課異構,這便於評委和聽課者的縱橫比較,相互學習。

二、課堂教學的亮點擷取

(一)教師課堂角色定位準確。

由於選取課型的特殊性,分別為第二學段的“開卷有益”和第三學段的“拓展閲讀”,這就要求老師及時轉變觀念,把握教學要點,進行有效的指導。參賽的老師多數人能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學習實際及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確定切實而簡潔的學習目標,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不僅注意了內容的拓展,而且注意到方法的拓展、空間的拓展,以至學生素質的拓展和提高。課堂組織上,科學、有序;評價上,自然、正面、客觀;能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料,提示合適的學習方法;教師的指導確實在學生需要時,在保證指導效果的前提下儘量把時間控制在最少;教態自然、語言準確,板書規範。整體上看,活動質量較高,出現了不少設計精妙、紮實有效的教學亮點。

市一小的王紅亞老師在教學三年級“我們和我”單元中的《畫裏少了什麼》時,緊緊抓住了“開卷有益”的特點,讓學生自己“開卷”,自己提出問題,並在“益”字上大作文章,從內容、方法、思想教育等方面談自己的受益,老師還敢於把陣地讓出來,鼓勵學生在台上大膽展示,可以説在她的課堂上,學生真的是受益多多。

市二小張曉飛老師的課堂始終充滿着濃濃的語文味,學生練寫提綱,交流感受,積累運用。並且能重組內容,以表演促讀書,開展分組突破難點競賽,較好地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二)學生自學交流效果突出。

在自學課文教學的課堂上,學生應該是絕對的主角,他們有權根據內容合理分配時間,有權選擇各自喜歡的學習方式,有權運用已有學習經驗和提供的學習資源解決新問題。我們高興地看到在這次活動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和發揮,自學、互學,因需而用,不走形式。方法靈活,參與面廣,氣氛熱烈。

五畝中心國小閆江蓮老師在教學六年級“體育”單元的《足球史話》和《手拉手》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尊重學生的學習成果。當了解了中國是足球的發源地,在戰國時就有記載時,有學生就提出了令我們所有人都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既然足球起源於中國,為什麼我們現在的足球水平還那麼低?從這個問題我們不難看出我們學生的不斷成長。

在河濱國小屈靖老師的課堂上,我們感到了做學生的快樂和幸福。屈老師能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表現和訴求,重視課堂生成資源,採用層進性的教學策略,使三分之二以上的學生有了展示和進步的機會。

(三)課堂上“實”“新”共舞。

語文課程的性質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我們一貫倡導語文課要突出學科特點,落實雙基,豐富過程,能夠憑藉文本鍛鍊和提高方法,形成語文學習的能力。在緊張而豐富的競賽活動中,我們感覺到一些美好的想法正在變成現實。

1、把自學課文當做一塊橋板,將學生引向更廣闊的課外閲讀中去。如學習了《推敲》等文後,有的老師適時推出了“一字之師”以及其他名人的學習古詩,讓學生增加受益;不少老師根據教學需要,在課堂上進行了增量學習,所選取的課文文質兼美,突出了單元主題。

2、在教學歌詞《北京的橋》時,有的老師除了用歌曲渲染氣氛外,還借用曲譜,讓學生跟着去唱或者去説,課堂顯得輕鬆、活潑,學生同樣受益匪淺。

3、國小生的學習是以間接為主,也就是藉助文本來學習。這就要求我們要特別關注文本的使用。實驗國小王鳳妮老師在教學五年級“韻味”單元的兩篇拓展閲讀課文《推敲》和《千錘百煉為一“綠”》時,由學過的兩首古詩引出文中的主人公——賈島和王安石,然後巧妙地將兩篇文章融為一體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在自讀中發現他們的異同,體會到有韻味的語言來自詩人艱難的推敲,最後又藉助課文讓學生通過填空的形式學習推敲的方法。

4、媒體的科學使用能使課堂增色。市三小韋慧鴿老師對教材處理恰當,教學環節銜接自然,渾然天成;課文、資料、增量的合理安排,做到了一氣呵成;評價巧妙,利用現代媒體的優勢,課堂上的“花瓣”不斷綻放,為學生創造出了和諧而積極的學習環境。

5、不少老師都特別注意提問的量與質。一般的主問題控制在兩個左右,注意確定性問題與非確定性問題的側重。提出的問題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有較大的覆蓋面,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四)局直和鄉鎮老師比翼齊飛。

從入選的人數看,局直和鄉鎮學校差距不大,從課堂教學情況來看,更有一批來自國小校的老師迅速成長。我們特別要提及的是故縣鎮郭村國小,兩位老師黨明玉、陳玉玲攜手從筆試走到了競賽的課堂,他們那樸實而新穎的教學,給評委和聽課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陳老師對學習內容的整合有獨到之處,在教學中大膽開展增量嘗試;黨老師則凸顯一個“新”字,從導入到檢測,再到課件的製作,充分展示出經過課改的農村教師的精神風貌。

由於長期以來,我們對自學課文的重視不夠,造成了學生獨立面對文本時的束手無策。針對這種情況,尹莊鎮的徐清梅老師設計了學習的航標——三個提示性的問題,減緩坡度,讓學生學習如何從文中去有所收穫。我認為,這就是“實”的最好的表現,不掩飾,不遷就,充分發揮了教師導的作用。

三、正視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文本承載還顯過多。

既然是“拓展閲讀”或“開卷有益”,就有區別於主體課文教學的地方,那就應該是教師更加放手地讓學生用文本、用方法,讓學生能夠懷着一些輕鬆感去體味語言,去交流發自內心的不同感受。但還有相當數量的老師人為地增加了課文的承載,把單元主題、“金鑰匙”的方法、編者提示、自己的理解等全部壓在一節課,試圖解決所有問題。有的課文原來是主體課文,已經調整為拓展閲讀了,但老師還是把原來的練習題搬來使用,更有甚者,還有老師在滿當當一節課完了後竟帶着學生走進了多達七個的所謂“作業超市”。我們真的擔心,這樣下去,主體課文的教學會更加膨脹,學生的負擔會更加沉重。

2、驗證式閲讀還在泛用。

一些老師不是鼓勵學生去對話文本,然後順學而導,而是先提出一種結論,讓學生在學習中去驗證,這正是被美國等西方國家嚴令禁止的做法。例如在學習《足球史話》時,先把詞典上對“史話”的條文打出來,然後讓學生按照時間順序去找相關內容。還有的老師先引導學生回憶説明文的一般方法,然後在讀書中去尋找佐證。我們還是希望老師們在教學中不要急於給出結論性的東西,切實讓學生去經歷一個探究的過程。

3、有人仍在“種別人的田地”。

語文課有自己獨特的地方,也有和其他學科交叉的地方,但無論在何時,語言都是學習的憑藉。對於國小生來説,我們就是要利用文字間接地學習一些知識和方法,而不是非要去親自體驗一番,去循着作者的思路再走一遭。在教學《畫裏少了什麼》時,有幾位老師就讓學生畫畫,足足用了七、八分鐘。在學習《推敲》時,也有老師讓學生還原賈島當時的做法……

4、教學中常見的兩個極端。

我們發現在不少方面,老師們還在走着極端。例如對“拓展閲讀”課型,要麼當做主體課文來對待,要麼乾脆放羊式地進行;在閲讀時,要麼只研究“寫了什麼”,忽視習作的方法,要麼為了寫法而去肢解內容;在選取內容時,要麼就那麼一篇,細細地咀嚼,因量小而餘下近十分鐘的時間無所事事,要麼隨意增量,圖文兼顧,教學如蜻蜓點水。

5、一些“偏差”需要我們來研討。

我列出幾種現象,請老師們一起研討:

(1)設計了大量的填空,出示了很多提示,讓學生去填寫內容,去根據老師指引的方向前行,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概括和發現。(我的看法是提示越多,束縛越多,説白了就是要學生跟在老師後面走。)

(2)過於看重教參了,上面怎麼説就怎麼做,完全失去了個性。前面提到的畫畫就是教參的“建議”。

(3)當學生坐下來靜靜地學習時,我們的老師反而“站”不住了,不時的交代,不停地評價。在那種情況下,這樣的聲音是不是不很和諧?

(4)對學生整體關注不夠,在有的課堂上,還有很多人在坐“冷板凳”,只是少數人在演繹所謂的精彩。

四、今後我們共同的努力方向

每一次活動都會使我們收穫很多,思考很多。課堂教學競賽儘管落下帷幕,但仍有不少話題或問題需要繼續深入地探討。我希望廣大老師能帶着對課堂的看法積極投身到新一輪的研讀課標和教材中去,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作出自己新的貢獻。

1、學生自主蒐集信息的能力還太差,方法不多。這主要歸結於平時老師的不放手,如果繼續這樣越俎代庖,那麼,或許有一天他們會喪失自主的能力。在教學中,該讓學生做的,就不要代替,不要着急。學習最終是他們的事情,一次慢,兩次慢,時間長了,他們一定會快起來。

2、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這次課堂教學活動,相信多數老師都贊同課內增量的建議,今後要強化這樣的意識,正確處理好各種關係,科學增量,不搞形式。

3、藉着活動推動教研的開展是目的之一,有的鄉鎮是參賽者隻身前來,孤單中我們能感受到某些學校教研氛圍的冷清。

4、截止目前,我們進行主體課文教學的研討、習作教學的研討、拓展閲讀教學的研討,北師大教材上的主要課型我們都已經着力研究,並有了一般的操作策略,接下來我們還要研究“綜合活動”的教學,希望老師關注這個問題。

20xx教師課堂教學競賽方案範文2

緊張的一週賽課已經結束,在本次大賽中,我們的參賽教師能夠把過程和方法視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儘量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閲讀、探索、思考、觀察、操作、想象、質疑和創新的豐富多彩的認識過程來獲取知識,使結論和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了知識和能力和諧發展。

通過聽課讓我們很欣慰,也很愉悦!因每位教師的課堂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實實在在的課堂教學讓我們回味與感動!在課堂中基本體現了4個字:趣、實、活、新。最讓人感動的是,老教師們那種進取不認輸的一股韌勁,幾乎每位教師都相應的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這就是這次賽課的一大亮點!更讓我們欣慰的是教學的機智和教師意識都有很大的改觀。如:“教學目標”、“教學環節”、“學生活動”、“教學效果”等,改變了“大”而“空”課堂。下面簡要的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國小教師42人,45歲以下的參加共15人,語文教師5人,數學教師5人,英語1人,體育1人,美術2人。科學1人。

二、主要成績

(一)、領導重視,組織有序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戰場,做為一名教師要有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和高超的課堂教學藝術。多年來,我校一直把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做為教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利用各種機會,採取得力措施,使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做到穩步整體攀升。對這項活動的目的意義、組織形式、時間安排、課堂要求、注意事項做了具體安排。校長親自掛帥,組織評價小組,認真聽,詳細分析,課後多數教師主動交流與反思。真正使本次活動成為提高教師教學素養的一次極好機會。

(二)、教師重視、準備充分 參賽教師都很重視這次大賽。在思想上,把大賽做為一次鍛鍊、學習、提高的 機會;在行動上,為上好一節課,做了大量的、充分的準備:蒐集了相關的資料,製作了精美實用的課件和教具,設計了合理的教學程序。

1、教學過程合理,讓學生在自信中成長

教師導課形式多樣,且比較自然,符合兒童認知規律,如:3年級蘇麗娟老師的英語利用課件把枯燥的英文融入了孩子們喜聞樂見遊戲中使得學生學得開心,掌握得好。於淑傑、王丹丹等語文教師在閲讀教學真正體現了以讀為本,讀練結合,有張有馳。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安排比較合理,重點較為突出,尤其在處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係上,比較到位;中間的過渡和最後的小結、拓展都能做到自然合理。

2、教學理念新穎,給予學生心靈的啟迪

每位教師都能夠樹立一種新型的教師觀、教材觀和學生觀,突出以學生為主體。一堂好課應該體現其拓展度。拓展度是師生在時空和容量上的互為拓展,是知識流動發展的渠道。課堂的拓展不僅包括課堂拓展學生的思維,進行延伸練習,

3、教師親和力,給學生帶來無限的成就感

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不論是板書字、普通話,還是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較以前有很大提高。如:李菲、張秀娟等幾位青年教師,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的豐厚資源,和自身的素質來充實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能比較嫻熟地運用多媒體及嫻熟的版畫和粘貼技能來輔助教學。特別他們與學生那種親合度使學生願意接受教師,達到親其師、信其道、傳其道目的。教學中多角度的互動機智和親近感情,是師生最好的延伸。也是教學最佳的學習效果。課堂中學生參與面廣,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充分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使得學生愛學、樂學。達到寓教育樂。

4、教學目標明確,給學生展示自我的空間

教學目標的確立是一節課成敗的關鍵,我們的課堂不是教師展示自我的舞台,而應是學生求知的樂園。擺正位置,恰當評價,讓學生愉快地身心放鬆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才是學生求知的樂園。

20xx教師課堂教學競賽方案範文3

歷時五天的課堂教學競賽,我和四位評委老師聽了語文二組二十八位教師的賽講課。參賽教師精心備課,在課堂中留下了他們許多思考的痕跡,也留給大家許多精彩的瞬間。或許他們的課堂不是那麼完美,但至少在某一個方面會對我們有所啟迪、有所示範。當然,在課堂中,也出現了一些現象,引發人的思考。時過境遷,讓我們一起靜靜地來回放當時的一些場景,一起來發掘其中的精彩,追尋其中的問題。

一、精彩回放品味其間

(一)鏈接主題、主體課文。

北師大教材的一大特點是主題單元教學,單元的主題是本單元的教學靈魂,主體課文是對主題的多角度詮釋和呈現,拓展閲讀課文是對主題的補充和延伸。因此,拓展閲讀課文,在教學時要注意與單元主題、前邊學過的主體課文的鏈接。市一小的何金平老師、市二小的王彩霞老師、朱陽的張偉老師在這方面為我們做了示範。王老師在開課時由“説説在你的眼中什麼叫韻味?介紹生活中有哪些有韻味的事物?”入手,設計了悟韻味、品韻味、寫韻味環節,緊扣單元主題,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何老師在開課時由課前談話引導學生知道這個世界就是由無數個“我”組成“我們”這個大家庭。在課文學習的過程中,也不忘提示我們這個單元主題。這樣的教學把單元主題有機的滲透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既凸顯了主題,又增加了深度。朱陽的張偉老師在學文後設計了迴歸主題、拓展延伸的環節,使學生在整體上對文章有了梳理,也突出單元主題。在教學拓展閲讀課文時,注意與主題及主體課文之間的鏈接,顯示了教師對文本的鑽研,也進一步深化了單元主題。

(二)巧妙突破重難點。

教材中的重難點該如何處理,是教師在備課時要研究的對象。在參賽教師的課堂上,我們看到了一些巧妙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1)巧解題目。河濱的何皎潔老師在理解“史話”一詞時先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課文時按照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什麼?然後再看題目,學生很自然的説出題目足球史話是寫足球發展的歷史。這樣的設計給了學生一個梯度,對題目的理解體現了循序漸進。

(2)巧妙引導。在教學《推敲》《千錘百煉為一綠》時,川口任曉革老師的巧妙引導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學生談“敲“字的妙用時,學生談到了敲更能體現安靜,顯示出人很有禮貌後,教師在桌上輕輕敲了幾下,補充到“敲的聲音清脆,而推的聲音沒有這種這種清脆,失去了韻味”。教師的引導在學生需要之時,使之能全方位的感受“敲”字的韻味,也體現了教師對教材的鑽研,對學情的預設。

(3)主問題貫穿教學。在教學中,運用一兩個主問題來貫穿教學,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在本次參賽教師中,多數都能做到精簡問題,比如:五畝國小的何磊老師用“足球在中國是怎樣起源與發展的?現代足球是怎樣起源與發展的?”這兩個問題來引領教學,思路清晰,突出重點。

(4)藉助圖畫。藉助文中的圖畫或引入一些圖畫來補充教學也是突破難點的一種有效手段。在教學《北京的橋》時,教師們都找尋了一些橋的相關圖片,以達到對文本的補充認識。例如在現代的橋一小節中對於“三元橋,蝴蝶飛天外。安貞橋,明珠繞花壇。”的理解屬於一個難點。形象的圖片很直觀的讓學生可以看到三元橋的樣子就像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安貞橋圍繞着花壇修建,就像一顆明珠為北京增色添彩。

(5)由詞入手貫穿教學。在教師對文本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有的教師嘗試用詞語的教學以點帶面,帶動整篇的教學。如:實驗國小的王佩林老師先讓學生找出文中的四字詞語“豐富多彩、爭先恐後、分工合作”接着讓學生找到這三個詞語在文中哪句話出現,再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同時感受海洋世界的豐富多彩,深入學習真正的海洋世界應是怎樣的,感悟分工合作的重要性。這種由詞語入手,鏈接文本深入學習的方式,較好落實了三年級教學建議中的要求:“在閲讀實踐中學會閲讀,引導學生從文章整體入手,自主讀,整體感知,然後抓住關鍵部分(可以是一段,可以是一句,可以是一個詞)前後聯繫、上下貫通、理解內容最後再回到全文,認真品味,體會文章表達思想感情。”

(6)鼓勵質疑,釋疑代講。新課程要求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從三年級開始,也提出了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四年級繼續鞏固這種能力,到了五年級就嘗試多角度提問,質疑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在課堂中,參賽教師也能從質疑這個角度出發,整體設計教學。如:河濱的楊君老師,在整體感知課文後讓學生質疑,帶着問題去讀課後的六個小資料,看你解決了哪些問題。然後進行全班釋疑。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質疑釋疑能力,又準確定位了課後小資料的地位,很好的發揮了它的作用。

(7)讀的多樣。讀文、多種形式的讀永遠是語文課的主要任務。豫靈底董國小的張秋萍老師在讀這一方面落到了實處,讀出了成效。她的課主要教學環節由自讀、展示讀、生評價、通過讀把橋的樣子表現出來、組內朗讀競賽、小組展示讀、抓重點詞語有感情讀、齊讀全詩組成。教師的一句話讓我至今記憶猶新。當老師問學生,想不想通過朗讀把橋的樣子表現出來?學生回答説想時。教師的過渡語是:“問我到底有多想,朗讀代表我的想。”隨後進入小組賽讀環節。教師貼切精妙的過渡語,顯示了讀的教學深入教師的心中,也隨之紮根在學生的心中。

(三)金鑰匙引領,提升能力。

北師大版注重方法的培養,可以誇張的説,金鑰匙在教材中隨處可見。這些金鑰匙在教學中引領教學,逐步提升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在參賽教師中,能最大限度使金鑰匙發揮作用,持續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數實驗國小的張淑娟老師和市一小的李瑾老師。張老師提示學生在閲讀小資料時,運用3單元的金鑰匙“自讀時,在重點詞下加△,在重點句子下畫“——”。幫助學生讀文學習,又為學生寫摘錄筆記做好鋪墊。在寫摘錄筆記時,還注意結合前邊學過寫摘錄筆記的方法、本單元金鑰匙“反覆閲讀後,與同學閲讀後,對摘錄筆記做補充。”把學生寫摘錄筆記落到實處。李老師在學生讀書時提示把重點段多讀幾遍,是閲讀的好方法。看插圖閲讀也是一種閲讀的好方法。這些課堂上的點點滴滴都反映了教師對學生各種能力培養的關注與指導。

(四)課後題梯度達成。

在某些拓展閲讀課文後也提出了一些類似於主體課文的課後題。在教學時,教師能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有梯度的引導學生完成。比如:河濱的何皎潔老師在處理《《足球史話》《手拉手》後提示與建議:按照怎樣的順序講述足球的歷史?試借鑑這種寫法介紹一種體育活動。”時,就先出示自己找到的關於乒乓球、舉重項目的文章,讓學生運用學課文獲得的方法,劃出表示時間的詞,連成一段話來介紹這個項目。然後佈置課下自己運用本課學到方法,介紹一種體育項目。這樣的設計為學生減緩了坡度,降低了難度,但是也有不足,若能打亂教師提供文章的順序,讓學生整理,效果會更好。西華國小的尚帥革老師在處理《推敲》《千錘百煉為一綠》課後提出的讓學生説説自己在習作時反覆思考字句的經歷時,讓學生還原當時的情境,師生共同來判定選哪個詞更合適,使學生有話可説,更好的領悟到煉字煉意的意義。掌握煉字煉意的方法。

(五)活用歌曲,作用各異。

在這次所講的課文中,有兩篇都是歌詞。分別是《手拉手》《北京的橋》。在課堂上歌曲放在不同的位置發揮着它不同的作用。例如,有的老師把歌曲放在課前,起到了導入新課的作用。有的老師把歌曲放在了理解課文後,邊欣賞圖片邊聽歌曲產生聯想。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也對文本有了一個整體的回顧。還有的老師加入了讓學生邊聽邊試着跟唱,融欣賞與背誦為一體。條條大路通羅馬,各異的方法均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這些課堂教學競賽中閃現的精彩是教師鑽研文本、精心設計的結晶,讓我們在回味這些精彩的同時,借鑑他人的做法,審視自己的行為,思考我們教學的將來,那麼,我們也一定會創造出更多的屬於自己、也屬於我們大家的精彩!

二、透過現象追尋

課堂教學競賽落下了帷幕,盤點活動,有許多亮點,但也暴露出一些新的問題,出現了一些值得我們關注的現象。既然我們教學的思考和實踐從未停歇,那就讓我們透過現象去再次追尋,研討一下拓展閲讀課文究竟該如何教。

(一)、研的方面

1、理念與實踐的脱節。參加競賽的都是從解説教材中脱穎而出的選手,在解説教材時,對教材的全面把握,縱向與橫向的聯繫、訓練點的螺旋上升、教學策略的運用都能做到深入分析,但是,真正運用和體現在一堂課上,教師們卻把解説時的前後對比、整合文本、針對單元特點運用策略忽視了,只就一篇課文來備課,沒有把它放入整個單元、整冊書、整套書中去備一節課。因此,課堂上就顯得單薄了些。

2、對教學內容把握不準。本次競賽活動所選的都是拓展閲讀課文,看似一致卻有細微差別。五、六年級前幾天的內容為兩篇拓展閲讀。三、四年級為一篇開卷有益或拓展閲讀課文。最後一天五年級為一篇拓展閲讀課文。講課教師對要講什麼內容,心中不是十分明確。前兩天要求一節課處理兩篇拓展閲讀,兩篇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可在課堂上卻出現了剩餘十分鐘才進入第二篇課文學習的情況。三年級要求講一篇開卷有益是針對學情而定的,而一些老師連講兩篇開卷有益課文,又增量閲讀一篇文章。還有的老師把暢所欲言的內容加入到學習的行列。這些現象的出現,説明我們教師對要講的內容沒有做深入的分析,對講什麼把握不好。只有對所教內容有了清晰的認識,才會有合適的教學方法。

3、對學情把握不準。參賽教師是按順序按要求講課,這樣就出現了有些教師沒有教過所講年級課的現象,對要講年段的學情把握不是太好。比如三年級的學生仍使用高年級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導致剩餘時間太多,無事可做。有的教學太過細瑣,三年級的教學像針對一、二年級的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在初讀完課文檢測字詞時就進行,顯得那麼生硬、孤立。對文中道理的感悟缺乏引導、鋪墊的設計,導致學生説不出來,教師自己強行説出。如果説教師上一節課,備好課是前提的話,那這備課中的備學生一環教師重視不夠,對各個學段學情的把握成為教師上好一節好課的桎梏。

4、對文本鑽研缺乏深度。對於所教的內容,教師要做深入的鑽研,只有研透文本,才會教透文本,教出新意。比如六年級《足球史話》《手拉手》兩課,是如何對主題“體育”進行補充的,教學時該如何與主題、主體課文鏈接。五年級《推敲》《千錘百煉為一綠》兩篇文章之間存在着什麼內在的聯繫,對“敲”的妙處、“綠”字妙用的品味教師都要事先做到心中有數,課堂上有時教師的補充解釋反而不如學生精彩。三年級《畫裏少了什麼》讓學生明白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心中有他人”才是合作的基礎,也是本單元的主題“我們和我”這個主題的彰顯,對這一點的挖掘差了那麼一點點。四年級《北京的橋》後邊給出的資料用意是什麼?該如何運用資料進行教學,要培養學生哪種能力,教師的心中不明。看來鑽研文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真正的鑽進去,研進去,才會取得實效。

5、對拓展閲讀教學目的不清。課內得法,拓展用法,學生從主題課文中學習到一些方法,拓展課文中應是學生一顯身手的時候,應是自己運用學到的方法來自己閲讀、學有所得。但是具體到某篇課文該運用學到的什麼方法教師不太清楚。比如:三年級的教學建議中有這幾條提示了教師怎樣教,學生學會運用什麼方法:

1、由教師教的思路轉化為學生學的思路,由文章學的思路轉為閲讀學的思路。在閲讀實踐中學會閲讀,引導學生從文章整體入手,自主讀,整體感知,然後抓住關鍵部分(可以是一段,可以是一句,可以是一個詞)前後聯繫、上下貫通、理解內容最後在回到全文,認真品味,體會文章表達思想感情。

2、重視自學。

3、鼓勵質疑,教給學生質疑方法:抓難點、重點、矛盾處、異常處、文題、首尾、反覆詞句。就拿這次教三年級《畫裏少了什麼》這課來説,這些提示出來整體入手、抓關鍵部分、質疑的方法就是教師指導學生在學習時應該運用,並通過運用來不斷提高這些能力的。再如:四年級在2單元金鑰匙中提出,自讀時,知識性問題可以查資料,問別人,自讀筆記中的重要問題要提出來,與同學討論。3單元的金鑰匙提出,自讀時,在重點詞下加△,在重點句子下畫“——”,在摘錄筆記上抄下重點句子和寫的精彩的句子。4單元的金鑰匙提出,反覆閲讀後,與同學閲讀後,對摘錄筆記做補充。由此可見,四年級要讓學生學會自讀的方法,寫自讀筆記,掌握寫摘錄方法,寫摘錄筆記。那麼在教學《北京的橋》使,教師就要讓學生運用這些方法來自己學習,在自己學習的過程中,使這些能力得到強化。另外,這一課給出了資料來補充教學,這又是教給學生如何運用資料進行學習。教師在教學時,也要注意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如果在增量閲讀時,也能找一篇類似的,運用資料對文章補充學習的課文,那就更好了。五年級在2單元拓展課文金鑰匙交給學生用下面方法閲讀:把手指放在書頁中間不停的向下移動,集中注意力,眼睛隨手指掃描指尖左右的文字,讀完後回想只要內容。2單元主體課文後金鑰匙還教給:自讀時,我用“是什麼、怎麼樣、為什麼”提問,我還嘗試多角度提問,比如“不是什麼,還可能怎樣,為什麼不…”1單元金鑰匙提出編寫提綱、一部分提綱。這些教給學生的方法應該是在主體課文中師指導學生學會,在拓展課文中生自主運用來進行學習的。那麼在教學《推敲》《千錘百煉為一綠》時就要讓學生嘗試自己運用這些方法進行學習,以形成自己的能力。到了六年級,應是各種能力的綜合運用,但是也有新的方法如;制定單元學習計劃,也有某些方面更高的要求。如:自讀課文的4種方法。

1、勾畫、梳理,確定探討問題。

2、帶問題讀文,用學過方法解決問題。

3、一邊讀,一邊圈點批註,寫好自讀筆記。

4、有感情讀,長文讀熟。在課文第一頁丁丁冬冬的提示中也説到:拓展課文是重要組成部分,要通過獨立閲讀,認真思考,寫好讀書筆記。也就是説,對於六年級的拓展課文應怎樣教學已給出了一個明確的界定。那就是通過學生獨立閲讀,認真思考,寫好讀書筆記。在學生獨立閲讀時要運用自讀的方法,以達到能力的內化。教師只有對教材前後聯繫着來讀,對教材要求培養學生哪些能力做到心中有數,在教學時才能遊刃有餘。

5、“度”的把握不好。許多講課教師怕課堂上講多了像主體課文,因此出現了有的課堂剩餘時間過長,教師無事可做的現象。對於這個度的把握,還是説明教師心中對拓展閲讀課文要做些什麼不太清楚。如果教師對課內得法,拓展用法,及使學生哪些能力在拓展閲讀課文中通過自己的實踐得到鞏固和提高做到了全盤把握、重點突破,那麼在拓展閲讀教學時,就會讓學生乘着自學這葉小舟,用學過的各種能力來做船槳,在拓展閲讀的海洋中自己航行,通過自主學習來提升各種能力。那麼對拓展閲讀教學的度就一定會準確把握。

(二)教的方面

1、對學生的關注不夠。在課堂上,有些老師對學生學的情況關注不夠,在學生説錯的時候,沒有發現。還有的老師只注重自己的預設,強調預設中學生易錯的字音,而學生課堂上易錯的字音反而沒有做重點糾正。這些現象給我們以啟示,教師在課堂上要從預設中跳出來,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學情,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修改調整自己的課堂預設。

2、對讀書的指導欠缺。到了拓展閲讀課文,讀的環節都被忽視了,更缺少了教師對讀的指導。有的教師是把讀孤零零的拎出來,讓有感情讀顯得那麼做作又全無效果。

3、對編者建議理解不到位。在某些拓展閲讀課文後也提出了一些類似於主體課文的練習題。在教學中,一些教師對於這些題沒有足夠重視,甚至有些教師根本沒有處理。比如:《足球史話》《手拉手》提示與建議:

1、按照怎樣的順序講述足球的歷史?試借鑑這種寫法介紹一種體育活動。”

2、學唱歌曲《手拉手》。《推敲》《千錘百煉為一綠》後讓學生説説自己在習作時反覆思考字句的經歷。這些提示與建議就是編者對某個拓展閲讀應完成任務的提示,應在課堂教學中達成。

通過一次活動呈現一些現象,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現象找尋解決的方法,在活動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提升,相信拓展閲讀課文的教學會在我們的反思與改進中不斷提高質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mnxk3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