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實施方案 >

“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方案

“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方案

新課程的核心內容,是關注學生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而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的重點。高中新課改實行以後,學校綜合分析了各種情況,決定在全校推行“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以此為抓手,進一步推進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轉變、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方案

一、推行“學案導學”的必要性

在相當長的一段的時間中,我校和許多學校一樣,把提升課堂效率的希望放在“大容量、題海戰、一言堂和拼時間、死讀書”上,儘管把教師和學生的精力消耗到了極致,也在特定時期對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了一些作用,但這種輕視主體違背規律的課堂終究是效率低下的課堂,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嚴重製約着學校“大面積高質量”提升辦學水平和提高學生能力目標的實現。

在學習、實踐和反思的過程中,我們也逐漸理清了有效課堂教學的必要元素:有效教學的主體必須是學生的主動學習;有效教學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引領;有效教學不能忽視個體的差異。在參考了一些取得成效的學校經驗基礎上,結合我校實際,決定在全校推行“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

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含義及編寫

“學案”就是教師根據課標要求、學生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編寫的供學生課外預習和課內自學用的書面的學習方案。“學案導學”是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以教師的啟迪引領為主導,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我發現,自我解決,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發展的有效途徑。最終目的是進一步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優化課堂模式。其操作要領主要表現為先學後教、問題探究、導學導練、當堂達標。

概括起來説,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個構成要素,即:“學案、導學、探究、點撥、練習”。

1.“學案”由學習目標、知識結構、認知方法和技能訓練四個要素組成。教師設計學案時,首先根據課程標準,制定教學目標和學生活動內容,着力點放在“學習活動設計”上,它包括學習內容和學法指導,如觀察、聯想、對比、歸納、思考、討論等;還要擬定培養學生何種思維方法,訓練何種能力,指導何種解題方法等,要準確、具體,使靜態的學習內容動態化。同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不同,認知水平的高低層次,通過啟發性,趣味性等問題設計和學案的情景設計,使學生進入角色,激起興趣,達到全體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

2.“導學”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導”,教師要立足於“主導”地位,即創設情境、明確任務;組織學習、適時點撥;合理評價,情感推動。二是“學”,其中包括掃除顯性障礙和找出疑難問題,也包括對教學內容要點的梳理和重點目標的明確。應當注意的是,這裏的教師的“導”是為學生的自學服務的,學生的“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輔相成。

3.“探究”是學習的靈魂。通過實驗探究,學生可以弄清事物規律的來龍去脈,對疑難問題有所分辨,在知識上有所收穫,在思維上有所啟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種多樣,有分小組探究,個人探究、小組之間交流與合作等。不管哪種方式都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4.“點撥”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教師依據小組反饋和自己收集的學習信息,解答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點、難點。當然,點撥並非代替,教師應從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出發,突出重點,抓住難點,當點則點,當撥則撥,因勢利導,致力於引導學生自求頓悟。

5.“練習”可以是個人自練,小組互練,限時訓練或考試檢測。無論哪種訓練方式,都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和學生實際,要有梯度和針對性,實現鞏固“已學知識”,有所創新的目的。

三、“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具體操作

“學案導學”實施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和多邊活動的過程。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訓練是主線,能力培養是主攻方向。

上課前或自習時,老師把編寫好的“學案”發給學生,以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把握學習主線、學習重點,查詢疑惑知識。由於“學案”中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難點解釋、問題探究、學法指導、思維拓展等內容,學生帶着問題對課文進行預習、自學,能有效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起到“導學”的功能,易讓學生步步深入,各得其所。同時,教師必須適量分層抽查學案,及時瞭解學生預習情況,把握學情,及時反饋學生的自學情況,更好的引導學生課上完成學習任務,將存在問題有效解決。使學案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做到以學定教。

“學案導學”的課堂教學模式,有以下基本環節:學案自學→以案導學→信息反饋→組織討論→精講點撥→當堂達標→扣標整合→拓展創新。

1.依據學案自學情況,進行以案導學。

上課時,教師根據學案自學的情況,設置精當的導語引出課題或直接入題,指導學生根據學案設計的問題進行自學。通過對教材的學習思考,按照要求對知識進行整合加工,將其同化到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形成新的知識網絡。

2.學生自研互研,教師採擷問題。學生對自學過程中不能完全解決的疑問,進行重點自研和討論互研。要求:有疑必質,自研互研,尋求解答。在質疑解釋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可採取三種形式:一是自我重點研讀;二是小組討論;三是向教師求教。在討論中,教師蒐集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小組代表向教師反饋學習疑點,難點。

3.教師精講點撥,學生釋疑解惑。教師根據小組反饋和自己蒐集的信息,進行總結性精講點撥,解答疑問,對有些問題進行規範性界定,也可以讓已掌握知識點的學生講評,教師補充。

4.當堂達標訓練,知識遷移拓展。緊扣目標,當堂訓練。教師巡視,蒐集答題信息。練習結束後,學生可討論互對答案,也可由教師出示答案,講評要有針對性。

5.反饋小結。根據教師課堂收集到的反饋情況,引導學生歸納概括,梳理知識,使知識系統化。通過對比、分析、綜合,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歸納學習方法,從“學會”到“會學”產生新的認識飛躍。

需要注意的是:

1、課前預習需要加強。缺乏有效的課前準備,就不會有有效的問題生成,也就不會有課堂上更好的交流展示和問題拓展,學生就不會有一種成就感和幸福感。

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與學生共用學案,還要組織好合作小組的合作學習,組織和調控好學生的展示。學案的使用可以與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起來,但必須對合作過程嚴加監控,以避免一些無意義的合作與討論。同時,教師還要對學案從課前、課堂、課後全過程監控,真正做到“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補”。

3、要做到教與學的和諧發展,把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貫穿於整個教學的始終,切忌顧此失彼,把整個課堂要麼變成教師的一言堂,要麼教師放任自流,只讓學生照着學案自己去學,變成"放羊式"的教學。

四、學案編制的基本原則和做法

設計和編制符合要求的學案是使用學案導學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關係到教學成敗的一個關鍵。學案編制主要遵循三個的原則:(1)自主性:理清教與學之間的關係,實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努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學、自問、自做、自練的方法和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強對學習的興趣。(2)啟發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實現掌握知識(學會)與發展能力(會學)的統一,體現啟發性原則,使學案成為學生掌握學科知識體系和學科學習方式的載體、教師教學的基本依據。(3)層次性:實現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的統一。學案的編寫應該服從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充分考慮和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知識水平,使學案具有較大的彈性和適應性。問題設計應有層次性,梯度性,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看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這樣學生就能真正從教師的設計的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

根據以上原則,對各科的學案設計和編寫提出一般的要求:首先,學案應具備明確的學習目標,並與教師的教學目標相對應,突出學習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有明確的目標;第二,梳理知識結構體系,使學生能夠明確意識到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繫,提供相關知識介紹和實踐應用情況的介紹,促進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知識體系的主動建構,促使學生認識到所學知識本身的價值;或者通過創設一種特定的學習和問題情景,使學生懂得意識到所學知識在解決具體問題時的作用和價值;第三,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指導,促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同時要防止對學生思維的不當約束,促進學生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的發展,引導學生的主動探索和積極思考;第四,提供檢測學習效果的適當材料,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及時的反饋和評價,進一步明確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目的;同時學案應留有餘地,讓學生在完成達標練習後及時反思本節學習狀況,如主要方法、規律的總結,疑惑問題知識的整理和探究等,並獨立構建章節、單元知識網絡,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第五,學案與一般教案和講義的區別,要注意不能把學案寫成類似學習輔導用書的模式。為此,老師不僅要明確課程標準和教材知識的結構體系,而且還要學習必要的教育和心理學理論,特別是有關認知心理學學習理論和教學設計理論、建構主義學習和教學理論,這樣在編寫學案的過程中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增強學案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學案包括的基本內容有: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導學問題、學法指導、規律總結、達標訓練、體系拓展等。由於課型、學科不同,學案的環節存在着不同,在編制學案的過程中可體現出學科的特點。

學習目標不能“假、大、空”,要明確、具體、可操作、可測評;識記、瞭解、理解、掌握、運用、感悟層次要準確。教師確定目標要做到胸中有課標、目中有學生。

將本單元或專題所涉及到的基礎知識設計成填空、圖解式、圖表式、問題式方案,幫助學生回顧和梳理知識,或將這些知識點設計成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辯析等方式,找準重點、突破難點、消除疑點、拓展生長點。理科學案中可設計學生的思維過程專欄,將學習思路內容一分為二,左邊是學習過程,右邊是思維過程。

“導思”是學案的主要的功能,在以前的教學中發現,課堂上無效的或低效的設問很多。有效的課堂是由有效的設問開始的,如何設問便成了編寫學案的難點。學生的有效思維是由一個能觸及他們求知慾望的問題開始的,而這樣問題的設計最需要教師的知識和教學智慧。

學案的編制主要按課時進行,與教師上課基本同步,學案編寫要有提前量。備課組長在安排學案編寫時,應根據組內老師情況,新老搭配分組、教學優勢分章節編寫,一般三人一組,具體組織者要嚴格把關、審核,嚴禁把未加選擇的網上下載資料或練習冊資料、習題照抄複印;組長和編寫者要考慮習題的難度與梯度以及難易的順序,可適當加入課本內容;單元檢測、月考應有一定數量的學案原題;必須嚴格控制課後作業;每月進行一次學生學習反饋。

評價學案的最終標準是它的實踐效果。一個優秀的學案應該起到:(1)激起動機,激發想象;(2)依據課標,開闊眼界;(3)重視學法,培養能力;(4)面向全體,層次多樣;(5)結構合理,操作容易。

五、“學案導學” 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

1.使用範圍:各年級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其他沒有使用學案的學科,也必須按照“學案導學”的基本思想、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改革。

2、管理

“學案導學”是學校行為,由副校長室和教導處負責指導、督促和檢查,教研組長是本教研組方案執行的第一責任人和具體執行人,負責學案的落實,各學科備課組長是本學科學案的編寫組織者和執行人,全體老師是參與者和落實者。管理框架是:“教研引領、統一協調、分組管理、學科負責”。備課組要及時進行工作總結,每學期要將“學案導學”課堂教學的各項資料整理歸檔。

3、原則:教學基本原則:“低起點入手、高密度訓練、多循環鞏固、勻加速提升”。

4、抓實過程。一是抓好二次備課。通過集體備課,進一步明確課標要求、教材體系和教學內容,研究學案內容、修訂教學環節,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教師結合學情進行二次備課,做到成竹在胸;二是抓好對學生的培訓。讓學生了解學案,熟悉“學案導學”的一般過程,重點掌握學案的預習、自學、互動交流等環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是抓好過程性培訓。定期組織教師互聽、互評,上公開課、研討課,研討交流“學案導學”操作的方法步驟,推進“學案導學”的優化;四是抓好學案的使用。課前保證兩檢查:業務領導檢查教師的二次備課;教師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課堂保證四到位:教師引導點撥到位;學生研討交流到位;師生互動到位;鞏固訓練到位。課後保證兩反饋:教師的自我反饋要落實到教案上,學生的自我反饋要落實在學案上。

5、改革評價:

考核評價制度:“打造團隊、鼓勵競爭、捆綁考核、到組到人”。

課堂教學模式的改變促使集體備課的內容、重點及形式發生變化,要積極開展對集體備課的研究,提高集體備課的效益;同時要研究課堂教學評價,課堂教學模式的改變必然導致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標準、形式的改革,學校和年級要進一步完善教師業務考核實施辦法,通過科學的評價促進“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深入開展。

6、培植典型,示範帶動

學案使用過程中,學校教研室將發揮調研、指導、監督、評價作用,利用常規教研活動,搞好調研,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在全面推廣的同時着力培養一批骨幹教師,及時總結他們的成功經驗,發揮他們的示範帶動作用,為其他教師提供便捷有效的學習途徑。並利用公開課、觀摩課、優質課、各級各類比賽等活動,加強過程性指導,優化“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確保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shishi/76nl6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