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實施方案 >

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課題實施方案

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課題實施方案

枝江三中高中

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課題實施方案

一. 課題研究背景及現狀分析

當前我校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所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我校課堂教學改革就其總體而言,在朝着新課程的理念和方向紮實推進,但由於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和領會不到位以及由於實施者缺乏必要的經驗和能力,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形式化和低效化的現象,故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校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

一直以來,我校英語教學在教學思想上重視教學實踐和教學結果,而忽視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和研究;重視對學生雙基的落實,而忽視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重視應試教學,而忽視對學生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和良好習慣的養成。

為改革我校英語教學與新形勢發展不相適應的現狀,貫徹落實新課程理念,實施新教材,全面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學水平,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即發展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一步拓寬國際視野,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根據我校教科室統一規劃,落實《枝江三中教育科研規劃綱要》,參照枝江三中“農村普通高中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課題實驗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二、課題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追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這突出表現在:1.把過程方法視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閲讀、探索、思考、觀察、操作、想象、質疑和創新等豐富多彩的認識過程來獲得知識,使結論和過程有機整合起來,知識和能力和諧發展。2.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努力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努力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種對人的情感和道德的普遍關注是舒張的以知識為本位的課堂教學所難以想象的,也難以企及的。用參加課改的教師自己的話説:“現在的課堂不能只有知識的傳授,我們還要關心學生是怎麼學會的,他們在學的過程中有什麼樣體驗。”這實在是了不起的進步,因為它把以人為本、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思想落到了實處。

新課程背景下有效教學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有效教學關注人的全面發展。科學主義和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教學是否有效並非依賴於完全客觀地標準來判斷,實際上對教學有效性的判斷是一個價值負載的活動,它取決於人們的教學價值觀和教學目標觀。對教學目標的不同認識,必然會導致對教學有效性的不同判斷。

(2)有效教學旨在促進學生的學習。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有效教學是一整套為促使學生學習、實現教學目標而採用的教學策略。有效教學的着重點在於“有效”,而教學的“效”則體現在學生的學習上,體現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上。因此,判斷教學有效性的標準是學生的學習。有效教學要求教師承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具有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觀念。

(3)有效教學呼喚效益意識。優化理論認為,有效教學強調教學效果,教學效果的底線就是教學目標的達成。同時,有效教學強調時間合理而充分的利用,追求有限時間內學生髮展的最大化。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又反對絕對量化或過於量化,而且將定性與定量、過程與結果相結合,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教師的工作表現。

(4)有效教學需要反思與創新。有效教學必然是一種反思性實踐,有賴於教師持續的反思與探究。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有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創造精神,也需要教師具有經驗意識,從經驗中學習,形成自己的實踐智慧。

在這四個理論的支撐下,我們把高中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界定為立足於農村高中學科教學實踐,針對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農村高中學校的教育環境,以現代教學理論為指導,系統借鑑、整理、選擇教學經驗,對成功的有效教學經驗進行分析與整合,在有效的教學策略、有效的學習策略、有效的教學評價策略上取得突破,形成有效教學策略體系和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的成長和教師的發展。

三、研究目標及所要解決的問題

(一)研究的目標:

第一,如何對學困生進行心理上的指導和學習上的幫助。教育界著名的“期望效應”實驗,證明了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態度和評價將對學生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尤其是對那些英語學習能力不強、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對他們的期望值一定要適度,這是促使這部分學生逐步產生較高的自我期望值的前提。還要讓這部分學生真正懂得,雖然成功是通過努力才能獲得的,但也並非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要想成功,除了必須有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外,還必須打下堅實的科學知識的基礎。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善於“授業”和“傳道”,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不能做拔苗助長的事情。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德勒認為,任何人在開始生活的時候都具有自卑感。學習能力不強和學習成績不理想,往往會造成這一部分學生的自卑,因此教師一定要樹立起這一部分學生的自信心。

第二,如何開發非智力因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智力是什麼?我國學者認為:“智力是一種綜合認識能力,由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等組成,其中抽象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情感智力的實質反映出個體準確地、有效地加工情緒與情感信息的水平,是情感與理智(包括認知)協調的結果。美國著名心理學家gardner則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人的智力各具特色,學校里根本沒有所謂“差生”存在。美國人類行為學家、心理學博士丹尼爾·古爾曼在《情感智力》一書中,認為情感智力其實就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瞭解自己情緒的能力;二是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三是自我激勵的能力;四是瞭解他人情緒的能力;五是維繫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因此説,情感是處於核心地位的非智力因素,是學習和工作的內驅力,是溝通師生關係的橋樑。心理學研究證明:情感與認知、熱情相隨相生、與需要、動機、信心和興趣等的關係極為密切。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注重情感因素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因此,英語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對於並非母語的英語的接受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就必須注意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情感認知及語言表達能力,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情緒能力,培養學生以良好的情緒帶動學習,以促進其多維智力的全面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採取“以讚揚為主”和“以批評為輔”的辦法。“以讚揚為主”指的是受到老師的經常表揚,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自豪感和榮譽感,從而使學生自覺自願地進一次提高和完善個人的多維智力及綜合能力。

第三,如何使傳授語言知識與“任務型”教學相結合。《新課程標準》強調:“課堂教學應該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教學模式,儘量採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由於英語是高中學生的一門核心學科課程,所以一直以來教師在教學中都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以“教”為出發點,過多地注重了對英語基礎知識的傳授,過多地強調了學生對詞彙的背誦記憶和對語法規則的掌握理解,恰恰忽視了學生英語學習的心理特點、智力特點和思維特點,忽略了英語是一種語言,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用來交際。這樣一來,使得英語課堂教學基本上體現的是教師的“教”,很難體現出學生的“學”。能夠改變這一現狀的教學方法只有“任務型”教學。“任務型”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直接用英語完成各種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任務的教學方法或理念。“任務型”教學關注學習的過程,注重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強調生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多邊互動,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實踐、體驗、參與、合作和交流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採取“任務型”教學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感受學習的樂趣。“任務型”教學的特點是:轉變教師角色,重視學生主體性;突出任務的互動性和合作性;創設生動情境,激發起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面向全體,人人蔘與,注重全員發展。很多教學實踐證明,“任務型”教學在實際英語教學過程中所產生的效果是明顯的。

第四,如何體現人文關懷,運用情感因素激發學生的內在發展動力。在我們的周圍往往存在這樣一種現象:教師深得學生喜愛的原因,一是因為這位教師的課講得有滋有味,二是因為這位教師對學生非常關心。學生喜歡這位老師,便容易學好這位老師教的課。加上這位老師的課再講得好,他的學生便容易普遍出成績。美國學者羅傑斯認為,“人的認識活動伴隨着一定的情感因素,當情感因素受到壓抑時,人的自我創造潛能就得不到發展和實現”。因此,只有真正尊重和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激發起學生的熱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其實教學也是一門藝術,這門藝術不僅指“傳道授業”的本領,還包括了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本領。每上完一節課,都不僅僅是學生經歷了一次新的學習歷程,同樣也是教師經歷了一次新的教學歷程。那麼如何在課堂上體現人文關懷,如何運用情感因素激發學生的內在發展動力呢?筆者認為,只有走進學生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善於發現藴藏在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必然能夠做到讓我們的英語課堂充滿新鮮的生命活力,讓學生在更新、更美的境界中愉快地學習。加強課堂教學中的人文關懷,同樣是對英語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教師與學生相處得和諧、融洽,不僅有利於情感的溝通,加深師生之間彼此的理解,而且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健康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第五,如何營造輕鬆的學習氣氛。俗話説:“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利用課前十分鐘創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比如唱一些英語歌曲,開展一些有趣的複習知識型的遊戲,活躍課前氣氛,增強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引發學生的求知慾。倘若教師只知道在課堂上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始終處於消極、被動的學習地位,沒有什麼輕鬆、愉快的氣氛,因而對知識也就毫無興趣可談,也就更談不上學習的輕鬆。無數例證表明,營造一個寬鬆、舒適、愉悦、和諧的課堂氣氛,不僅能使師生的情感交融,還能使師生雙方都感覺到教與學是一種樂趣,而不是負擔。一般來説,營造輕鬆的學習氣氛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創設思維情境,通過問題的解決獲得愉悦感;二是在講授中,運用多種技巧使學生獲得愉悦感;三是通過大膽的、合乎情理的想象,創造性地複述課文,使學生獲得愉悦感;四是引入竟爭機制,通過學習的成功獲得愉悦感;五是開展合作性學習和任務型學習,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悦。

第六,如何構建科學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研究意義:

第一,促使教師增強素質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思想。引導教師強化教學目標意識,克服教學的隨意性。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在教學中方法更加靈活多樣。

第二,開發非智力因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學法指導、更新教學手段。為學生打好英語基礎。讓高中學生形成個性化的英語學習方式,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及健康豐富的情感。

第三,構建科學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準確體現高中英語課程的價值追求。

四、研究內容、重點

研究的內容:

(一)研究教師的有效教學策略。以教師有效的“教”來促進學生有效的“學”。內容主要有:教學準備策略(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資源的利用、開發與整合、教學行為選擇的研究);教學實施策略(主要教學方法、教學活動程序、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媒體);教學評價反思策略(做好教學後記、教學案例和教前反思的研究)。

(二)研究學生的有效學習策略。研究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學習方式的特點,開展有效學習方法指導的研究,有效訓練練習的研究,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完成知識的建構,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研究學校的有效評價體系。在新課程改革中,評價改革既是重點也是難點,要通過建構農村高中課堂有效教學評價標準、學生有效學習評價標準來促進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實現學校精細化管理,促進課堂教學質量和學校辦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四)研究有效地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研究的重點 :

本課題研究的重點是,研究如何讓學科課堂富有個性,使學生學習成績得以提高,個性得以充分發展;難點是如何引導教師建立新課程觀念,杜絕“穿新鞋、走老路”現象,腳踏實地地落實實驗步驟,促進學生成績的提高。

五、研究的思路、過程與策略

研究的思路

課堂教學改革是新課程實施的關鍵,高中生應該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掌握學習方法,有較好的閲讀鑑賞、表達交流能力,基本的信息處理能力,融會整合英語知識的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要素,形成富有個性的英語學習方式。

在研究過程中要端正態度,堅定信心,以高漲的熱情冷靜的頭腦面對課改,除傳統之弊,興課改之利,具體措施:

(一) 倡導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學習方式,繼承傳統優秀教法。

(二)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 。

(三)重視英語課程資源的開發,合理使用現代媒體,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實效。

研究的過程 本課題將進行為期三年的實驗研究

1. 準備階段: xx年9月~xx年12月,在高一一年的基礎上,比較分析新教材的特點,進行現狀的分析,確立研究方案。研究人教版教材體例與英語課堂教學指向之間的關係。

2. 實施階段: xx年1月~xx年12月,在課程改革中具體實施,實踐探求,總結分析,資料積累,撰寫論文。重點研究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 總結階段:xx年1月~xx年6月,效果評價,總結交流,論文結集。

研究的策略:

1. 比較法:比較舊教材體例與人教版教材體例的差別

2.調查實驗法:實施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調查課堂教學的效果,進行比較,然後進一步完善。

3.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就是對單一的研究對象進行深人而具體研究的方法。個案研究的對象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個別團體或機構。前者如對一個或少數幾個優生或差生進行個案分析,後者如對某先進班級或學校進行個案研究。個案研究一般對研究對象的一些典型特徵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謂“解剖麻雀”的方法。同時個案研究不僅停留在對個案的研究和認識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認識教育與發展之間的因果關係,提出一些積極的教育對策,以便因材施教。

4.文獻借鑑法:借鑑教育理論和教改發展動態,支撐構建本課題的理論框架和研究方法。

5.經驗總結法:及時總結教學中的經驗和教訓,修改補充和完善研究過程。

六、預期研究成果

預期研究成果:

1. 通過實施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改變以前只是被動地聽講,做題的習慣,從“要我學”到“我要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通過獨立探索、積極體驗、協作學習等方式,使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學習、提問、思考、交流,課堂氣氛要明顯比以前活躍,學生的知識面更加廣闊。

2.教師在教學中方法更加靈活多樣。構建新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準確體現高中英語課程的價值追求,讓高中學生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七、課題研究的組織管理:

本課題屬於學校“農村普通高中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的一級子課題(分課題)隸屬於學校課題實驗領導小組的管理。本部分課題由英語二級子課題組成,二級子課題由英語教研組管理。二級子課題由實驗教師承擔實驗,所有文字材料均須向教研組和教科室報送電子文稿。英語一級子課題組信箱:x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課題實驗方案枝江三中高中

一. 課題研究背景及現狀分析

當前我校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所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我校課堂教學改革就其總體而言,在朝着新課程的理念和方向紮實推進,但由於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和領會不到位以及由於實施者缺乏必要的經驗和能力,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形式化和低效化的現象,故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校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

一直以來,我校英語教學在教學思想上重視教學實踐和教學結果,而忽視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和研究;重視對學生雙基的落實,而忽視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重視應試教學,而忽視對學生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和良好習慣的養成。

為改革我校英語教學與新形勢發展不相適應的現狀,貫徹落實新課程理念,實施新教材,全面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學水平,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即發展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一步拓寬國際視野,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根據我校教科室統一規劃,落實《枝江三中教育科研規劃綱要》,參照枝江三中“農村普通高中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課題實驗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二、課題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追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這突出表現在:1.把過程方法視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閲讀、探索、思考、觀察、操作、想象、質疑和創新等豐富多彩的認識過程來獲得知識,使結論和過程有機整合起來,知識和能力和諧發展。2.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努力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努力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種對人的情感和道德的普遍關注是舒張的以知識為本位的課堂教學所難以想象的,也難以企及的。用參加課改的教師自己的話説:“現在的課堂不能只有知識的傳授,我們還要關心學生是怎麼學會的,他們在學的過程中有什麼樣體驗。”這實在是了不起的進步,因為它把以人為本、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思想落到了實處。

新課程背景下有效教學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有效教學關注人的全面發展。科學主義和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教學是否有效並非依賴於完全客觀地標準來判斷,實際上對教學有效性的判斷是一個價值負載的活動,它取決於人們的教學價值觀和教學目標觀。對教學目標的不同認識,必然會導致對教學有效性的不同判斷。

(2)有效教學旨在促進學生的學習。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有效教學是一整套為促使學生學習、實現教學目標而採用的教學策略。有效教學的着重點在於“有效”,而教學的“效”則體現在學生的學習上,體現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上。因此,判斷教學有效性的標準是學生的學習。有效教學要求教師承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具有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觀念。

(3)有效教學呼喚效益意識。優化理論認為,有效教學強調教學效果,教學效果的底線就是教學目標的達成。同時,有效教學強調時間合理而充分的利用,追求有限時間內學生髮展的最大化。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又反對絕對量化或過於量化,而且將定性與定量、過程與結果相結合,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教師的工作表現。

(4)有效教學需要反思與創新。有效教學必然是一種反思性實踐,有賴於教師持續的反思與探究。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有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創造精神,也需要教師具有經驗意識,從經驗中學習,形成自己的實踐智慧。

在這四個理論的支撐下,我們把高中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界定為立足於農村高中學科教學實踐,針對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農村高中學校的教育環境,以現代教學理論為指導,系統借鑑、整理、選擇教學經驗,對成功的有效教學經驗進行分析與整合,在有效的教學策略、有效的學習策略、有效的教學評價策略上取得突破,形成有效教學策略體系和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的成長和教師的發展。

三、研究目標及所要解決的問題

(一)研究的目標:

第一,如何對學困生進行心理上的指導和學習上的幫助。教育界著名的“期望效應”實驗,證明了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態度和評價將對學生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尤其是對那些英語學習能力不強、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對他們的期望值一定要適度,這是促使這部分學生逐步產生較高的自我期望值的前提。還要讓這部分學生真正懂得,雖然成功是通過努力才能獲得的,但也並非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要想成功,除了必須有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外,還必須打下堅實的科學知識的基礎。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善於“授業”和“傳道”,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不能做拔苗助長的事情。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德勒認為,任何人在開始生活的時候都具有自卑感。學習能力不強和學習成績不理想,往往會造成這一部分學生的自卑,因此教師一定要樹立起這一部分學生的自信心。

第二,如何開發非智力因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智力是什麼?我國學者認為:“智力是一種綜合認識能力,由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等組成,其中抽象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情感智力的實質反映出個體準確地、有效地加工情緒與情感信息的水平,是情感與理智(包括認知)協調的結果。美國著名心理學家gardner則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人的智力各具特色,學校里根本沒有所謂“差生”存在。美國人類行為學家、心理學博士丹尼爾·古爾曼在《情感智力》一書中,認為情感智力其實就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瞭解自己情緒的能力;二是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三是自我激勵的能力;四是瞭解他人情緒的能力;五是維繫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因此説,情感是處於核心地位的非智力因素,是學習和工作的內驅力,是溝通師生關係的橋樑。心理學研究證明:情感與認知、熱情相隨相生、與需要、動機、信心和興趣等的關係極為密切。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注重情感因素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因此,英語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對於並非母語的英語的接受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就必須注意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情感認知及語言表達能力,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情緒能力,培養學生以良好的情緒帶動學習,以促進其多維智力的全面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採取“以讚揚為主”和“以批評為輔”的辦法。“以讚揚為主”指的是受到老師的經常表揚,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自豪感和榮譽感,從而使學生自覺自願地進一次提高和完善個人的多維智力及綜合能力。

第三,如何使傳授語言知識與“任務型”教學相結合。《新課程標準》強調:“課堂教學應該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教學模式,儘量採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由於英語是高中學生的一門核心學科課程,所以一直以來教師在教學中都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以“教”為出發點,過多地注重了對英語基礎知識的傳授,過多地強調了學生對詞彙的背誦記憶和對語法規則的掌握理解,恰恰忽視了學生英語學習的心理特點、智力特點和思維特點,忽略了英語是一種語言,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用來交際。這樣一來,使得英語課堂教學基本上體現的是教師的“教”,很難體現出學生的“學”。能夠改變這一現狀的教學方法只有“任務型”教學。“任務型”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直接用英語完成各種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任務的教學方法或理念。“任務型”教學關注學習的過程,注重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強調生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多邊互動,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實踐、體驗、參與、合作和交流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採取“任務型”教學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感受學習的樂趣。“任務型”教學的特點是:轉變教師角色,重視學生主體性;突出任務的互動性和合作性;創設生動情境,激發起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面向全體,人人蔘與,注重全員發展。很多教學實踐證明,“任務型”教學在實際英語教學過程中所產生的效果是明顯的。

第四,如何體現人文關懷,運用情感因素激發學生的內在發展動力。在我們的周圍往往存在這樣一種現象:教師深得學生喜愛的原因,一是因為這位教師的課講得有滋有味,二是因為這位教師對學生非常關心。學生喜歡這位老師,便容易學好這位老師教的課。加上這位老師的課再講得好,他的學生便容易普遍出成績。美國學者羅傑斯認為,“人的認識活動伴隨着一定的情感因素,當情感因素受到壓抑時,人的自我創造潛能就得不到發展和實現”。因此,只有真正尊重和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激發起學生的熱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其實教學也是一門藝術,這門藝術不僅指“傳道授業”的本領,還包括了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本領。每上完一節課,都不僅僅是學生經歷了一次新的學習歷程,同樣也是教師經歷了一次新的教學歷程。那麼如何在課堂上體現人文關懷,如何運用情感因素激發學生的內在發展動力呢?筆者認為,只有走進學生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善於發現藴藏在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必然能夠做到讓我們的英語課堂充滿新鮮的生命活力,讓學生在更新、更美的境界中愉快地學習。加強課堂教學中的人文關懷,同樣是對英語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教師與學生相處得和諧、融洽,不僅有利於情感的溝通,加深師生之間彼此的理解,而且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健康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第五,如何營造輕鬆的學習氣氛。俗話説:“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利用課前十分鐘創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比如唱一些英語歌曲,開展一些有趣的複習知識型的遊戲,活躍課前氣氛,增強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引發學生的求知慾。倘若教師只知道在課堂上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始終處於消極、被動的學習地位,沒有什麼輕鬆、愉快的氣氛,因而對知識也就毫無興趣可談,也就更談不上學習的輕鬆。無數例證表明,營造一個寬鬆、舒適、愉悦、和諧的課堂氣氛,不僅能使師生的情感交融,還能使師生雙方都感覺到教與學是一種樂趣,而不是負擔。一般來説,營造輕鬆的學習氣氛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創設思維情境,通過問題的解決獲得愉悦感;二是在講授中,運用多種技巧使學生獲得愉悦感;三是通過大膽的、合乎情理的想象,創造性地複述課文,使學生獲得愉悦感;四是引入竟爭機制,通過學習的成功獲得愉悦感;五是開展合作性學習和任務型學習,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悦。

第六,如何構建科學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研究意義:

第一,促使教師增強素質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思想。引導教師強化教學目標意識,克服教學的隨意性。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在教學中方法更加靈活多樣。

第二,開發非智力因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學法指導、更新教學手段。為學生打好英語基礎。讓高中學生形成個性化的英語學習方式,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及健康豐富的情感。

第三,構建科學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準確體現高中英語課程的價值追求。

四、研究內容、重點

研究的內容:

(一)研究教師的有效教學策略。以教師有效的“教”來促進學生有效的“學”。內容主要有:教學準備策略(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資源的利用、開發與整合、教學行為選擇的研究);教學實施策略(主要教學方法、教學活動程序、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媒體);教學評價反思策略(做好教學後記、教學案例和教前反思的研究)。

(二)研究學生的有效學習策略。研究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學習方式的特點,開展有效學習方法指導的研究,有效訓練練習的研究,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完成知識的建構,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研究學校的有效評價體系。在新課程改革中,評價改革既是重點也是難點,要通過建構農村高中課堂有效教學評價標準、學生有效學習評價標準來促進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實現學校精細化管理,促進課堂教學質量和學校辦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四)研究有效地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研究的重點 :

本課題研究的重點是,研究如何讓學科課堂富有個性,使學生學習成績得以提高,個性得以充分發展;難點是如何引導教師建立新課程觀念,杜絕“穿新鞋、走老路”現象,腳踏實地地落實實驗步驟,促進學生成績的提高。

五、研究的思路、過程與策略

研究的思路

課堂教學改革是新課程實施的關鍵,高中生應該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掌握學習方法,有較好的閲讀鑑賞、表達交流能力,基本的信息處理能力,融會整合英語知識的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要素,形成富有個性的英語學習方式。

在研究過程中要端正態度,堅定信心,以高漲的熱情冷靜的頭腦面對課改,除傳統之弊,興課改之利,具體措施:

(一) 倡導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學習方式,繼承傳統優秀教法。

(二)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 。

(三)重視英語課程資源的開發,合理使用現代媒體,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實效。

研究的過程 本課題將進行為期三年的實驗研究

1. 準備階段: xx年9月~xx年12月,在高一一年的基礎上,比較分析新教材的特點,進行現狀的分析,確立研究方案。研究人教版教材體例與英語課堂教學指向之間的關係。

2. 實施階段: xx年1月~xx年12月,在課程改革中具體實施,實踐探求,總結分析,資料積累,撰寫論文。重點研究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 總結階段:xx年1月~xx年6月,效果評價,總結交流,論文結集。

研究的策略:

1. 比較法:比較舊教材體例與人教版教材體例的差別

2.調查實驗法:實施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調查課堂教學的效果,進行比較,然後進一步完善。

3.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就是對單一的研究對象進行深人而具體研究的方法。個案研究的對象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個別團體或機構。前者如對一個或少數幾個優生或差生進行個案分析,後者如對某先進班級或學校進行個案研究。個案研究一般對研究對象的一些典型特徵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謂“解剖麻雀”的方法。同時個案研究不僅停留在對個案的研究和認識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認識教育與發展之間的因果關係,提出一些積極的教育對策,以便因材施教。

4.文獻借鑑法:借鑑教育理論和教改發展動態,支撐構建本課題的理論框架和研究方法。

5.經驗總結法:及時總結教學中的經驗和教訓,修改補充和完善研究過程。

六、預期研究成果

預期研究成果:

1. 通過實施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改變以前只是被動地聽講,做題的習慣,從“要我學”到“我要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通過獨立探索、積極體驗、協作學習等方式,使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學習、提問、思考、交流,課堂氣氛要明顯比以前活躍,學生的知識面更加廣闊。

2.教師在教學中方法更加靈活多樣。構建新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準確體現高中英語課程的價值追求,讓高中學生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七、課題研究的組織管理:

本課題屬於學校“農村普通高中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的一級子課題(分課題)隸屬於學校課題實驗領導小組的管理。本部分課題由英語二級子課題組成,二級子課題由英語教研組管理。二級子課題由實驗教師承擔實驗,所有文字材料均須向教研組和教科室報送電子文稿。英語一級子課題組信箱:v教科室信箱:b

本課題組織管理採用各級分管制

一級子課題負責人:謝保宜負責分課題研究工作,並組織管理好各個子課題的正常活動。

二級子課題承擔人:負責每個子課題的正常開展,並作好本子課題的研究工作。

c教科室信箱:c

本課題組織管理採用各級分管制

一級子課題負責人:謝保宜負責分課題研究工作,並組織管理好各個子課題的正常活動。

二級子課題承擔人:負責每個子課題的正常開展,並作好本子課題的研究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shishi/3nrw9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