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如何進行良好的家校溝通(精選5篇)

如何進行良好的家校溝通(精選5篇)

如何進行良好的家校溝通 篇1

一、選擇學校還要記得選校訓、選理念、選方法。這是家長和老師保持良好溝通的大基礎。

如何進行良好的家校溝通(精選5篇)

很多家長在孩子進入學校之前,會做大量的調查研究,什麼學校歷史啦、傳統強項啦、師資力量啦、生源優劣啦……總之,恨不得把這個學校的角角落落翻一個底朝天。

我建議,我們家長在選擇學校的時候,除了看學校的排名、升學率之外,更應該從學校的教育理念和做法去選擇。因為,老師就是按照這個來實施具體的教學方案的。

有些家長可能以為公立教育都是一樣刻板無法改變,事實上還真非如此。當小丸子還沒有上國小的時候,我對公立國小也是抱着很大的成見,當我認真地研究完她學校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後,可以説是喜出望外。事實上,很多公立學校在參考國外一些好經驗進行悄悄的改變。良好的家校溝通能讓這改變進行得更加順利。

如果你選擇學校的時候,進行了切實的調查研究,可以讓你選到更符合自己教育理念的學校,那麼家校溝通的難度就大幅下降了。

不過,進了一個較符合自己教育觀的學校,不等於家長的工作就結束了,這應該是一個開始。家校配合戰才剛剛拉開帷幕。家長和學校進入緊密團結合作,信息共享,互相支持的時期。

二,家長要充分信任老師,有問題不要發牢騷、生悶氣,在孩子面前抱怨。

有人説,這還不是廢話嗎,我都把孩子送到學校了,當然要信任老師了。但實際的情況,由於現在的教育體制存在着這樣那樣的還不能解決的問題(譬如有些教科書的內容陳舊、大量的作業、不斷地測試等等),都會讓家長產生不滿情緒。如果家長不注意,把這種情緒傳遞給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對學校和老師從心理上不認可,出現很多的問題。

在這裏,我要以我師範專業的背景,為老師們説幾句公道話。能夠在公立學校從事教學的老師,大多數是師範大學的好學生,畢業後也都是很優秀的老師。就我自己的同學來説,大學四年跟他們朝夕相處,畢業之後也常常在一起聚會。我觀察後發現,他們並沒有因為進入教育體制而變成另外一種“生物”,專以扼殺孩子天性為難學生家長為能事——他們還是那樣的有血有肉,講道理懂情義,比起我來還多了一份實實在在的教育理想和責任。

那為什麼老師會在家長眼中的形象有時不太好呢?我想,是家長不認可一些教學手段,不認可一些規章制度,並將這種不滿聚焦到了老師身上。其實,這並不是老師力所能及去改變的。並且,家長千萬不要把這些意見憋在心裏,不去和老師溝通。反而在家裏埋怨學校、指責老師,並在孩子面前表現出“這些制度真是不合理”、“某某老師説的不對”、“別理會那些要求”……這樣,正在樹立價值觀的孩子,就會迷茫、困惑,從而嚴重影響學習,還會拿家長的態度做藉口,逃避責任。

三、高度重視家長會,這是你對學校的各種做法進行諮詢、反饋,對孩子在學校情況深入瞭解的大好機會。

我曾經講述過小丸子國小的第一次家長會。由校長、教導主任、老師代表,向全體新生家長介紹學校的理念,闡釋了學校“好習慣影響一生”、“中國心,世界人”、“不收一枝花”、“讓孩子學會質疑”……等等。當家長充分了解了這些理念,以及學校在這些理念下的做法之後,也就對很多困惑釋然了。

很多家長對家長會不耐煩,孩子成績好,認為參加不參加無所謂,去了就是有面子,感謝下老師;如果孩子成績不好,那家長更不願意去參加家長會了,嫌丟人。

但無論哪種情況,家長都十分有必要積極參加,並充分溝通。孩子成績好,家長並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孩子的成長,並不是只有學習成績一項標準,問問老師孩子在學校是不是熱愛學習,是不是積極向上,是不是參加課外活動……成績不好的孩子家長,那就更要拉下面子,向老師好好請教了,如何與老師一起,把孩子的學習提上去,家長需要做什麼,這些都需要老師的指導意見。

四、養成定期與老師溝通的習慣

畢竟,家長會很長時間才有一次。而我們又沒有西方學校的那種“家長委員會”,可以定期保持家長和老師的溝通。但是,面對面和老師溝通,十分有必要。

我的經驗是,要求自己每週必須親自去接一次孩子,利用這個時機,跟老師聊幾句。事實證明老師非常歡迎這樣的家長,我從中瞭解到很多信息,也學習了不少跟國小生打交道的方法,收益良多。

五、注意老師發送的短信,除了認真落實老師交代的各項任務之外,還需要特別留意老師短信流露出來的教育觀念。

現在,大多數學校都有類似校訊通之類的短信溝通平台,幾乎每天都有各種事項的交代。家長一定要體會其中傳達出來的教育觀念,如果是認為好的,一定要及時肯定和表揚;如果覺得不妥的,也一定要及時反映和協商。

譬如,上週我收到一條老師的短信,大意是“我們給孩子進行了數學的測試,有分數。這是孩子第一次測試,希望家長不要太在意分數,分數不高的孩子家長千萬別批評他,應該幫助孩子一起找出錯誤的原因。”

這樣的教育觀念和做法,我很認可。於是,我馬上給老師回了一條“今天收到短信非常感動,我非常喜歡短信裏面透露出來的教育觀,我為孩子能在您班裏度過國小生活深感幸運。”老師收到之後,馬上打了個電話跟我聊了幾句。

我在這裏要提醒各位家長,要試圖去理解老師做法背後的用心,遇到好的做法,要及時鼓勵和肯定。這個鼓勵也是向老師輸出我們自己的價值觀。我始終認為“表揚與自我表揚”是進步的源泉,老師也是人,也愛聽表揚,你的表揚會影響他努力的方向。

六、要“鼓勵”老師主動解決孩子的問題,家長積極做好配合。

小丸子上學不久,老師就給我打了個電話,説她上課有點跟不上,聽不懂,問我是不是沒有上學前班。我誠實回答説是,並告訴老師的確在我的教育觀念裏面,認為孩子不應該在上國小前就提前學拼音和數學。老師的反應很平和,説,你這樣想沒有錯,但學過的孩子太多了,也得照顧他們的進度。我虛心請教她怎麼辦,她説,我已經安排她坐在我眼前的座位上,每天提問她一次(使她集中注意力),還讓一個成績特別好的孩子跟她同桌。

接完電話後,我拿出小丸子的課本翻了翻,決定在家每天花半小時輔導她一下。為了讓孩子有學習的興趣,還在ipad仔細研究比較了幾個學拼音的APP,最後下載了一個我認為挺不錯的。然後,那幾天她放學回家後,我就和丸子爸爸以遊戲的方式陪她學習拼音。她果然很快就掌握了。

於是,我就發短信告訴老師這些情況。第二天女兒回來告訴我,“老師今天問誰在家還跟家長一起學拼音?我就舉手了,老師表揚了我。”我聽完真為老師的做法感動,她是在拐着彎兒表揚我。

很快,我們家女兒的拼音就追上同學了,甚至開始領先。據她回來説,老師給她安排了新同桌,老是寫作業看她的答案,我們知道老師肯定覺得她的程度已經到了可以幫助其他孩子了。

當老師反映你的孩子有問題的時候,我想提醒家長們,千萬不要情緒激動,不要找藉口,更不要單方面維護孩子去找老師和學校的毛病。而是坦誠地和老師講述你真實的想法、真實的情況,和老師一起,尋找幫助孩子、提升孩子的方法。説實話,現在中國小學習的那些知識,只要孩子用心學,沒有什麼學不會的。

七、每天抽出時間與孩子相處,傾聽孩子,與他交談,知道他在學校裏面最開心的事情是什麼,最擔心的事情是什麼,最愛上什麼課,最好的朋友是誰。

如何進行良好的家校溝通 篇2

教師應該用平和的語氣,委婉的態度,一分為二的觀點與家長交流。

1、先揚後抑,先向家長介紹一些孩子的優點,再説孩子不足之處或須改正的地方,這樣,便於家長接受。

2、淡化孩子的缺點和錯誤,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最棒。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犯了錯誤,只是一時糊塗,孩子的調皮,是一種可愛。孩子畢竟是孩子,教師(包括家長)都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

家長擔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錯誤,而是教師對於孩子所犯錯誤的認識與態度。

教師關鍵在於表達一種願望——讓家長明白:談論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以便家校共同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以一顆真誠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現對孩子的關愛之情,以此換來家長的信賴,家長十分在意教師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態度,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用徵求意見的態度,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

駕馭好批評的藝術,用愛心感化家長,使他能理智地與老師一起解決問題,工作起來就容易得多了。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應多站在家長的角度去關心孩子,理解家長的心情,如果教師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她與家長之間的交談一定會順利進行,它會讓孩子家長感受到教師是誠意喜愛關心自己的孩子,避免籠統地評價孩子。

教師在評價孩子時要日常使用的通俗語句,讓家長聽得懂。

比如評價發展水平低於正常標準時,可結合事例進行,正確評價學生。教師與學生家長的接觸,往往離不開評論學生。

應讓家長聽到教師的肺腑之言,使其產生與老師共同教育學生的願望。教師與家長談話時,千萬要避免只“告狀”,除將孩子的問題告訴家長,對孩子的進步也要實事求是地談。

在談孩子的缺點時,教師還應主動、坦誠地檢視自身在工作中的失誤,商討糾正、改進的措施。讓家長覺得你是在真心實意地愛護他們的孩子,從而接受你的意見並積極合作。

因而家長就會更容易接受教師的意見和建議,使家長堅定了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如何進行良好的家校溝通 篇3

第一招:以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當爸媽高高在上時,自然會與孩子拉開一定的距離,溝通更是無從談起。其實,孩子有他們眼中的世界,只有放低做父母的姿態,蹲下來和孩子站在同一個高度對話,我們才會理解孩子的心和想法。

溝通的前提就是父母要能夠從孩子角度來想、來觀察、思考孩子這麼做是什麼原因。當爸媽能夠更加理解孩子的時候,就不會再覺得他們的舉動是無意義的,就能與孩子很好地溝通了。

第二招:建立和孩子的信任感

只有信任,才會讓孩子願意把心裏的話告訴爸媽。孩子年齡越小,親子之間的信任度越高,然而,隨着孩子日益長大,親子之間的信任度卻可能呈下降趨勢。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感受到爸媽的尊重與關懷。父母要擴大與孩子的溝通範圍,除了學業,更要關心孩子的快樂與煩惱。

第三招:多給孩子自主選擇權

孩子大約在3歲左右就已經開始擁有簡單的決定能力了。這時,爸爸媽媽要有責任有意識地進行教育,讓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比如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都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做主,如果他們選的不合適,爸媽可以給出意見,但最終還是要尊重孩子的意願,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來。這樣,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他們也會知道,爸爸媽媽會一直站在他身旁,一方面有來自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另一方面,當自己犯錯誤時又能夠得到父母的指導和幫助,這種狀態對於孩子而言是很棒的,而當孩子有了積極的成長心態,親子溝通當然也會變得更為順暢。所以,不妨讓孩子做一些小的選擇,練習思考能力,學習對自己的決定負責,在生活中學習思考。

第四招:根據特點來培養孩子

無論現在的父母有多忙,在孩子的教育上還是要做個有心人,不能只注重物質上的給予,更多的可以進行情感教育。

爸爸媽媽在平時可以多觀察孩子的個性特點,不進行盲目地施教,通過一些親子活動來引導孩子發揮自身的長項。如果爸媽希望孩子成長為什麼樣的人,那就應該儘早為其做一個符合孩子個性需求的規劃,當孩子可以嘗試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時,許多親子間的誤解和矛盾自然可以化解。

第五招:也要樹立適當的威信

和孩子平等地溝通、做朋友,並不意味着遷就和溺愛,父母適當的威信還是需要的,既要平等地對待孩子,使孩子樂於和爸媽玩耍、遊戲、談心,又要建立起父母應有的威信。這其中的平衡點需要父母巧妙地把握好。

在親子溝通方面,只要爸爸媽媽肯花時間,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瞭解他們的感受,知道他們真正的需求,願意首先放下高高在上的地位,耐心的去做,孩子就會樂意和父母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也願意接受父母所給的意見和建議,進而形成一種良好的親子溝通關係。

如何進行良好的家校溝通 篇4

1、瞭解孩子的需求。如果你是一個敏感型的媽媽,對他的需求十分敏感,他會更加依戀你。

2、關注孩子的興趣點。你知道自己的孩子喜歡什麼樣的故事、漫畫和電視節目嗎?你知道什麼是他擔心的嗎?他最害怕什麼?只有瞭解孩子的興趣點,才能更好地和孩子交流哦。

3、每天愛他多一些。經常地、用各種方式來表達你的愛意,比如擁抱、送小禮物,在孩子特別需要你的時候,你最好第一時間出現。

4、尊重孩子的存在。要讓孩子知道自己被父母深深地愛着,父母很需要他,你可以常對孩子説“我愛你”、“我很高興生下你”、“我很喜歡有你陪伴”等等,即使在你生氣之後也不例外。

5、學會聆聽,做一個“好聽眾”。不管你正在忙什麼,當孩子願意向你傾訴時,你必須集中注意力,放下你手頭在做的事,並適當地作出反應。

6、學會用遊戲的方法來解決難題。比如你的女兒説什麼也不肯洗洗她那髒兮兮的小手,你可以同她玩這樣的遊戲:為她提供兩種不同香型的香皂,讓她自己選擇用哪一塊香皂洗手,洗完之後讓你聞一聞小手,猜一猜她是用哪一種洗的。遊戲所帶來的樂趣會使孩子樂於接受你安排的一切。

7、做孩子的玩伴。比如孩子特別喜歡畫畫,父母可以提供一些畫具,與他一起玩玩“色彩變變變”之類的遊戲,你也可以與他一起合作創作一幅畫。

8、想發火時,請做深呼吸。當孩子不聽話,你想發脾氣時,不妨先深呼吸,然後找一個遠離孩子的座位坐下來,這樣可以讓自己平靜下來。對於極大多數父母來説,轉身離去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9、身體語言是最好的溝通工具。一般而言,孩子在表達感情時,特別偏愛身體語言。因此,你不妨多用臉部表情、手勢等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孩子溝通。

如何進行良好的家校溝通 篇5

一、溝通態度

態度是心靈的表白,極易受個人感情、思想和行為傾向的影響,服務態度的好壞充分體現了醫務人員的人文素質和道德情操,儘管患者因疾病的折磨而造成形體的扭曲、情緒的低落甚至精神的恍惚或是神志的喪失,但醫患雙方的人格仍然是平等的。體現良好溝通態度的關鍵之一是醫務人員情感適時恰當的“輸出”。情感是有回報的,同樣,態度也是有回報的。真誠、和藹、關切的態度,回報的是對醫者的信任。因此,醫務人員的溝通願望和溝通態度往往是決定醫患溝通成敗或效果的關鍵。

二、傾聽藝術

醫務人員要善於傾聽,這是獲取患者相關信息的主要來源。傾聽時應該注意:一是要主動傾聽,需要傾注感情,充分運用目光、語調、姿勢、手勢等方式融洽和影響患者,同時注意尋找患者語言文字和情感上的含義;二是不要隨意打斷患者的敍説,只是在必要時進行適當的引導,因為患者一般都迫切希望在第一時間段內被醫生理解、同情;三是在與患者溝通時應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以免被患者誤認為醫生對自己的疾病漠不關心;四是注意患者家屬等相關人員的表述,“兼聽則明”;五是跟蹤和觀察患者的“視線”所在,瞭解患者的感受、需求和“額外”的服務需要,尋找真實含義;六是適時、恰當地給予患者反饋信息,鼓勵和引導。

三、 談話藝術

由於醫學知識所限,以及對醫療活動的不可知性和對醫療結果的難預測性,患者在就醫過程中,心理往往處於弱勢,情感處於低潮。因而醫務人員與患者交談應充分運用談話藝術,講究方式和技巧。交談時醫務人員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善解人意,尊重和關愛患者的生命,尊重患者的個人隱私;二是要同情患者的處境,理解他(她)的內心感受,關注情感差異,個性化的處理談話方式和交談內容結構;三是關注患者的生存狀態,用平易親切的語言、呵護的情態“探討”醫療問題,內容明確,表達準確,並始終流露和充滿對患者生命的關愛和體恤;四是在談話中儘可能不用或是少用醫學術語,儘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疾病治療中的相關問題,對文化層次較低的患者,應反覆講解,充分應用生活中豐富、生動的各種形象的例子或是比喻,以提高交流的質量,達到溝通的目的。

四、體態語言和表情藝術

溝通時,醫務人員的體態語言是配合言談進行的,體態語言包含面部表情、眼神、手勢和外表等,這些體態表現都含有特定的涵義。微小的體態變化,都會對患者產生微妙的心理和情緒影響。把握好溝通時的體態語言分寸,自然而不失莊重、嚴謹又充滿温情、愉悦但不誇張,恰到好處地傳達醫務人員的交談信息和豐富的人文精神。同時注意患者的接受心理和審美感受,使交談更富有生氣和感染力,使醫患溝通更富有成效。

五、溝通的實效性

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動和期望以及在醫療活動不同時期的情緒反應,疾病治療的輕、重、緩、急,有效地把握好溝通時間,或及時或暫緩,或分層次逐漸深入,或先突出重點再兼顧全面,圍繞醫療活動的進程,注意把握溝通的時效性和溝通效果,體現醫務人員的人文情感和關懷。

醫患溝通有助於發現和解決患者的社會心理問題,有助於治療效果的改善。患者到醫院看病很希望得到良好的醫療服務,減少痛苦,早日康復。作為醫務人員應該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採取換位思考方法,按照“假如我是一個病人”的思路,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真正做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耐心、細緻、熱情、周到,使患者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使治療效果得到顯着改善。

標籤: 家校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ngxuan/6eokp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