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發言稿 >

政府農業農村工作會議講話

政府農業農村工作會議講話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和農村經濟能否持續穩定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政府農業農村工作會議講話,僅供參考。

政府農業農村工作會議講話
政府農業農村工作會議講話(一):

同志們: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中省農村工作會議、市委二屆八次全會以及剛剛閉幕的全市“兩會”精神,紮實做好今年全市“三農”工作。今天,我們利用一上午時間,集中精力召開全市農業農村工作視頻會議。剛才,長安同志做了很好的報告,我完全同意,會後大家要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大會還表彰獎勵了20xx年度農業農村工作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簽訂了20xx年農業農村工作責任書,希望各縣區各部門再接再厲,抓好落實。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再講幾點意見。

一、抓主線,堅持“三化同步”

落實“三化同步”要求: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期間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和戰略目標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使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協調發展。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我們黨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的重大部署,是“三農”工作總體思路的進一步完善。我們要認真領會,深刻理解,切實貫徹“三化同步”要求。要堅持以工業化提升農業,在推進以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為核心的工業經濟中更加註重加強農業基礎;要堅持以城鎮化帶動農村,在加快“133599”城鎮化建設進程中更加註重統籌推進新農村建設。在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中着力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在收入分配格局調整中着力促進農民增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着力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力爭“”期間全市農業農村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全市農村面貌發生一個顯著變化。

今年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三農”工作是“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着力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快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着力促進農民增收;加快改革創新,着力推進城鄉統籌和新農村建設,為“”全市農業農村工作開好開局。主要預期預期目標是:全市糧食播種面積達到750萬畝,糧食總產穩定在135萬噸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4%,達到5800元。

二、抓重點,加快建設現代特色農業基地

按照省委、省政府對榆林現代特色農業建設的要求,榆林現代特色農業定位為建設國內一流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帶動和促進全省現代農業發展。今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實施5+50現代農業示範工程,榆林定靖高速沿線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基地成為全省五大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建設的重點。目前“國家級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榆林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的戰略構想和規劃已經完成,計劃投資55億元,用三年左右時間建成榆林現代農業示範基地,榆林在全省農業的戰略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已經成為陝西農業發展的新高地。

1、加快落實現代特色農業基地整體規劃。要按照全市現代特色農業總體規劃,優化區域佈局,構築好“東部林果、西部薯菜、南部雜糧、北部種畜、中部加工”四區一帶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格局。各級各部門要按照榆林“”發展思路和奮鬥目標,儘快做好專項規劃,包括農業產業規劃、移民搬遷規劃、小城鎮建設規劃,特別是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各縣區各涉農部門一定要把國家和省市的投資方向掌握準,搞好和省市相關部門的對接。規劃既要宏觀,又要在微觀上便於實施和操作,特別是一些關係今後發展的指標問題,要站在有利於榆林長遠持續發展的角度,根據發展的需要和中省項目安排的需要,真正做到科學準確。

2、加快特色農業產業建設步伐。要按照“三個三結合”:即在功能上實現現代農業、城鎮化建設和移民搬遷“三結合”;在產業佈局規劃上體現一、二、三產業“三結合”;在推進機制上做到政府主導、企業支持和社會廣泛參與“三結合”的要求,加大土地臵換、資金捆綁、力量整合力度,率先在定邊和靖邊啟動建設現代農業基地,加快12個縣區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為全省發展現代農業搞好示範、創造經驗。

3、加快提升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全面啟動農業產業化培育工程,突出抓好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一要做強。就是創造各種有利條件,優化投資環境,支持國內知名大企業、大集團,通過資本運營、技術合作等形式參與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整合、提升和新建一批優勢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迅速形成產業優勢。二要做優。對已經具有品牌影響、市場發展潛力大的124家省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要在財政、金融、用地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促進有實力、有條件的企業加快對同類企業的兼併重組或聯合提高,提高產業聚集效益。三要做活。市場是農業生產的“晴雨表”。要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建設,加快建設綏德物流中心和神木、府谷現代物流園區。建設定邊、靖邊馬鈴薯、蔬菜兩個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在國內重點城市設立農產品外銷窗口。鼓勵運銷大户、農民經紀人隊伍的發展,鼓勵農村能人創辦流通協會、專業合作組織或銷售公司,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做活農產品市場。

4、加快提高農畜產品的品質和知名度。要大力發展區域化、專業化、標準化的生產基地,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從良種引進繁育、機械化耕種、集成技術推廣應用等多方面提高農畜產品的品質,依靠品質打造品牌。搞好以紅棗節、馬鈴薯節、蕎麥節等為主的農產品推介活動,大力開展農產品招商引資系列活動,大力宣傳特色品牌,精心打造陝北羊子、榆林紅棗、大明綠豆、三邊蕎麥等9大特色產品,着力提高品牌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佔有率。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動物疫病防控、農產品市場準入體系建設,打響榆林特色農產品牌子。

5、加快發揮科技在現代農業中的作用。現代農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沒有技術支撐,就不可能有高效益。要加強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不斷推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加強農業科技研發體系建設,進一步整合農業科技資源,建立農科教緊密協作機制。加強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加快適用科技成果的組裝配套和推廣示範。認真總結我市近年來高產創建的經驗,不斷擴大創高產的作物種類和規模,為全市大面積推廣做好試驗和示範。加強科技諮詢服務體系建設,繼續開展科技特派員下鄉服務行動,加大科普宣傳力度,增強為農民增收服務的能力。加強科技人員配備培訓體系建設,增加基層科技服務人員總量,加強技術培訓,提高技術水平,培養和造就一支有較高素質的科技服務隊伍。

6、加快農村土地流轉促進土地規模經營。規範、有序的土地流轉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途徑和必備條件。20xx年,我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為69.7萬畝,僅佔農作物播種面積的8%。家庭土地分散經營已成為我市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瓶頸。要積極引導農民進行土地流轉適度規模化,促進土地逐步向種植能手、經營大户、龍頭企業集聚,促進農村勞動力向城鎮和二、三產業集中轉移,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三、抓核心,促進農民增收

農民增收始終是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實現今年全市農民純收入增長700多元的目標,必須要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在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的同時,要跳出“三農”抓增收,廣闢農業農村外部增收渠道,狠抓家庭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這個重點,着力提高財產性和轉移性收入的比重,形成農民多元化增收格局。

一是抓就業創業。要始終堅持把促進就業創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嚴格落實創業優惠政策,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和非農產業,積極引導農民工參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鼓勵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各縣區要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完善屬地企業優先本地人員就業的政策,促進農民就業。

二是抓培訓。要高度重視農民技術培訓工作,充分發揮市縣每年籌集1億元培訓費的作用,繼續實施“百萬農民大培訓工程”和“人人技能工程”,綜合運用農民工培訓補貼、“陽光工程”補貼、“扶貧雨露計劃”等政策,擴大培訓覆蓋面,提高培訓水平。

三是抓勞動力轉移。繼續實施“百萬農民大轉移”工程,保護外出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解決好農民工勞動合同、工資支付等問題。加快建設城鄉統一的勞務市場,暢通用工信息渠道,搞好用工銜接,促進勞務輸出由勞力型向技能型、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確保全年輸出勞動力62萬人次以上。

四是抓惠農政策的落實。要進一步擴大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臵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的規模和範圍,加大補貼力度。對直接補貼農民的資金,要嚴格工作程序,堅持公開透明,嚴禁截留挪用,確保及時足額落實到户。

四、抓關鍵,切實加強農田水利建設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聚焦水利改革發展,這是建國以來首次就水利專門出台的一號文件。省委、省政府把今年確定為水利建設年,我們要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對水情和水利戰略定位的科學判斷上來,把行動統一到中央對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和具體部署上來,形成重視水利的共識,營造全社會關注水利的氛圍,凝聚各行各業支持水利建設、社會各界參與水利事業的力量,共同推動水利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要做好水利項目前期工作。各縣區各部門要切實找準自身發展水利與上級政策要求的結合點,謀劃一批能夠取得國家和省委、省政府政策資金支持的水利大項目、好項目,認真搞好項目的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等前期準備工作,贏得水利發展的主動權。要主動和上級部門聯繫,宣傳當地的水利資源、部門工作優勢,爭取項目,為全市“”水利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要建設重點水源工程。要認真協調推進王圪堵水庫、榆神工業區供水工程和定邊引黃續建工程管線主體工程建設,做好黃河東線引水工程的前期工作。

三要建設民生水利工程。啟動新一輪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實施好中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和基本口糧田建設政策,積極爭取省補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續建工程。重點推進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和中小河流域治理工程,認真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啟動黃河粗泥沙集中來源區攔沙工程。

四要推進水利投融資改革。要將水利作為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領域,落實土地出讓收益10%用於農田水利建設的政策,加大地方財政投入,同時通過吸納社會投資、信貸等方式籌措水利建設資金,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羣眾投工投勞相結合的水利建設投入新機制。

五要建設節水型社會。積極推進水權制度建設,加快節水技術改造,建立健全節水責任制和績效考核制。開展節水型社會示範區建設和節水型企業、單位和節水社區創建工作及節水器具推廣工作。啟動百萬畝節水灌溉工程,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在煤炭、石油和石化行業開展水平衡測試試點工作。

五、抓根本,全面推進農村民生建設

堅持各類資源向農村傾斜,促進公共教育、公共衞生、公共文化、就業創業、社會保障服務均等化,積極破解農村入學難、看病難、住房難、創業致富難、困難羣眾生活保障難等問題。

1、認真落實統籌城鄉發展要求。要認真抓好統籌城鄉規劃,完善全市城鄉規劃體系;統籌國民收入分配,促進廣大農民共享工業化、城鎮化和改革發展成果;統籌體制機制,推進金融、財税、就業、社保、户籍等制度改革;統籌產業發展,推進城鄉產業合理分工、相互融合,實現城鄉經濟良性循環;統籌社會事業,讓農民羣眾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嚴;統籌資源配臵,形成生產要素有利於流向農業農村的有效機制,着力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實現工農之間、城鄉之間、市民農民之間在政策上的平等。

2、認真辦好民生實事。醫療方面:要總結推廣神木、府谷等縣的醫療改革經驗,重點抓好兒童保健、傳染病防治、老年人保健等10項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加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標準,由現行每人每年150元提高到300元。教育方面:實施教育百億工程,建設中國小標準化學校55所,新建、改擴建鄉鎮中心幼兒園45所,緩解孩子上學難題。文化體育方面:今年全市要完成8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4973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村服務點建設,建設村廣播室3000個,基本實現村村通廣播目標。建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5個。社保方面:要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落實和完善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逐步提高農村五保户集中供養水平,加大對農村殘疾人生產扶助和生活救助力度,確保農村特困人口生活不出問題。

3、認真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實施扶貧移民板塊推進戰略,啟動白于山區扶貧移民搬遷工程和大保當煤炭開採區整體移民搬遷工程。理清扶貧思路,把移民搬遷與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由建房為主轉向建設功能完善的社區,由重點抓基礎設施建設轉向開發式、產業式扶貧,努力完成全年10萬人脱貧任務。

4、認真落實農民進城優惠政策。推進有條件的農村居民進城落户,是省委、省政府去年作出的重大決策。要以進城願望最迫切的人羣為重點,把推進農民進城落户與避災、扶貧移民搬遷和重點鎮建設等重要任務結合起來,通過對進城農民進行技術培訓、統籌建設保障性住房及公共服務設施等,使他們進得來、落得住、過得好。全年力爭完成12萬農民進城落户任務。

5、認真抓好新農村建設。按照“建設中心村、撤併弱小村、消減空殼村、發展特色村”的要求,大力實施“千村推進工程”,今年重點建設工礦園區帶動型、城鎮輻射型、一村一品型、商貿物流型、企業幫帶型、生態和諧型六種模式的新農村,每種模式培養3-5個典型,以點帶面,全面推進。要大力實施大户戰略,開展萬元村、萬元鄉鎮創建活動,推動新農村建設。要繼續開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動”,充分發揮“府谷現象”的引導效應,動員社會資本參與新農村建設。

六、抓領導,開創 “三農”工作新局面

做好新形勢下的“三農”工作,關鍵在領導、關鍵在幹部,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領導。

一是要完善工作機制。縣區主要領導要親自抓“三農”工作,要花更大的精力研究重大問題,解決突出矛盾;分管領導要全力以赴,靠前指揮,一線指導,狠抓落實。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強化大局意識,各司其職,緊密配合,形成合力。要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以多種方式參與農業農村建設,在全市上下形成齊抓共管“三農”工作新格局。

二是要落實工作責任。各級各部門特別是農口部門,會後要迅速的將今年的各項任務進行分解細化,逐一落實牽頭領導和包抓人員,切實將工作責任層層夯實。要圍繞工作落實,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權責清晰、有效管用的責任體系,明確目標,細化任務,嚴格追究,真正形成人人有擔子、個個有壓力的落實氛圍,以嚴格的責任來保障工作成效。在抓好面上工作的同時,選擇基礎好、見效快、立得住的樣板,積極爭取省市的支持,集中打造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一定影響力的亮點工程。

三是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要精心做好鄉村兩級黨組織換屆工作,把德才兼備、羣眾信任的優秀基層幹部選進鄉村領導班子,進一步強化農村基層組織。要不斷完善農村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落實維穩責任,切實維護農村持續穩定的良好局面。

四是要切實加強封山禁牧工作。封山禁牧對改變我市生態環境發揮了巨大作用,我們要認清目前封禁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夯實各級工作責任,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全力以赴鞏固封禁成果,提高封禁水平,確保我市生態環境建設穩步推進。

同志們,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對確保“”良好開局具有重要意義。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和帶領全市農民羣眾,開拓進取,真抓實幹,全面開創我市“三農”工作新局面,為榆林跨越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政府農業農村工作會議講話(二):

同志們:

區委、區政府決定召開全區農業農村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市委三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全市農村工作扶貧開發暨生態建設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區委三屆十一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分析全區農業農村工作形勢,安排部署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剛才,書面傳達學習了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印發了《關於做好20xx年農業農村工作的意見》,表彰獎勵了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業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區委農辦、農牧局、林業局和永昌鎮、張義鎮、西營鎮、黃羊鎮負責同志,分別圍繞“下山入川”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出口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皇冠梨品牌建設、發展甜高粱戰略性新興產業、扶貧開發和設施農牧業建設作了發言,希望大家相互借鑑,創先爭優,抓好落實。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科學研判發展形勢,增強加快發展的信心

近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農業農村工作戰略部署,大力實施工業強區、城鄉融合、生態立區戰略,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方向,以促進農民增收為重點,全力推進“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業”主體生產模式”和“貯藏加工+運輸銷售”營銷模式,深入實施“1236”扶貧攻堅行動、“雙聯富民”行動,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了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和諧發展、生態明顯改善,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20xx年,全區實現農業增加值54.22億元,增長6.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404元,增長12.3%;減少貧困人口6萬人。綜合分析研判,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我區農業農村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主要有以下特徵:

一是主體生產模式和現代營銷模式進程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已具規模。堅持規模化、區域化、多品種、高效益,全力推進主體生產模式發展,積極推進農產品物流中心、骨幹批發市場、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20xx年,全區新建設施農牧業7.62萬畝,累計達到37.7萬畝,實現了户均2畝棚的目標;新建特色林果基地15.36萬畝,累計達到55.1萬畝,人均達到0.7畝,農民純收入51%來自設施農牧業。

二是扶貧攻堅取得較好成效,農村基礎設施得到有效改善。深入推進“1236”扶貧攻堅和雙聯富民行動深度融合,積極培育富民產業,大力實施“下山入川“工程,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爭取扶貧專項資金3905萬元,貧困片區新建設施農牧業3.66萬畝、特色林果業10.3萬畝。建成東河鄉富泉村等移民安置點7個,完成移民搬遷240户1246人。建成通村公路120公里;解決了9.9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新建和改造高低壓輸電線路80.46公里;整理土地12.04萬畝,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4.15萬畝。雙聯單位和幹部爭取實施各類項目126個,落實資金3億元,興辦實事好事646件。扶貧對象人均純收入達到6080元,比20xx年增加1216元。

三是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持續好轉。認真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大力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積極推行“兩個全覆蓋、一個零種植”節水增收措施。 20xx年,推廣高效農田節水技術115.62萬畝、旱作農業41.62萬畝,用水總量控制在10.22億立方米,全面完成向下遊調水任務,提前6年完成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目標。完成人工造林21.96萬畝,累計達到68.1萬畝,封山(沙)育林(草)5.2萬畝,累計達到16.62萬畝。飲用水源水質、地表水質達標率均達到100%。

四是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卓有成效,人居環境得到較大改善。大力實施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建設總體規劃,整合項目和資金,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新建續建新型農村社區32個10195户,累計達到70個34365户;小康住宅累計達到3396户;建成保障性住房24108套,累計達到51220套;轉移農業人口79783人。建成高壩鎮蜻蜓村、黃羊鎮新店村2個省級“千村美麗”示範村,長城鄉西湖村、雙城鎮南安村、河東鄉汪家寨村等57個“萬村整潔村”。

五是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化,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堅持把深化農村改革作為根本動力,進一步釋放農村生產要素潛能,不斷激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完成土地流轉18.48萬畝,涉及農户41104户;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紮實推進,分別完成日光温室、養殖暖棚、林地林木確權頒證4.6萬畝、14.94萬畝、12.03萬畝;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1529家,累積達到3027家;落實“雙業”、“雙聯”等政策性貼息貸款39.2億元。

這些特徵,為我區農業農村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但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農民羣眾的期盼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一是農民持續快速增收壓力加大。農畜產品市場價格波動較大,農民務工收入增幅變小,農民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增速放緩。二是主體生產模式發展不平衡,產出效益差距大。集成新技術、新品種和標準化技術推廣緩慢,生產規程不到位、管理水平不高,設施農牧業產出差異較大,好的棚均收入達到4萬元以上,差的不足1萬元。全區還有12個鄉鎮未實現户均2畝棚目標;有10個鄉鎮特色林果人均面積在全區平均水平以下;南部山區、沿沙沿山貧困片區建棚不多。農產品質量認證、品牌培樹、包裝推介、市場開拓不夠,增值空間小,效益提升慢。三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程度不高,抵禦風險能力弱。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力度不大,貯藏、包裝、加工、物流等產業鏈不長;專業合作組織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帶動能力不強。四是扶貧攻堅任務艱鉅。貧困片區富民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自我發展能力不足,全區還有貧困人口5.39萬人。五是生態建設任重道遠。缺水少林、生態脆弱的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性轉變,用水矛盾突出,生態環境剛性約束壓力大。六是新型農村社區服務管理不夠到位。基礎設施配套不夠完善,羣眾籌資渠道單一,新建社區入住率低,社區集聚效應沒能得到充分發揮。七是農村髒亂差現象嚴重。農村公共設施規劃建設不到位,亂堆亂倒亂放問題比較普遍, “五禁“規定落實不力,野外放牧放火行為屢禁不止,等等。這些問題,我們必須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中央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農業農村經濟特徵做了深刻的分析和闡述,概括為“四大制約”挑戰和“四個增長”機遇,全市農村工作、扶貧開發暨生態建設會議指出全市農業農村工作四個方面的特徵。我們必須認真領會,深刻理解,做到在觀念上適應、認識上到位、方法上對路、工作上得力。

一是積極應對新挑戰。做好農業農村工作,我們必須放眼農業農村發展大環境,正確應對挑戰。要應對“雙重擠壓”。目前國內農產品價格接近峯值,高於進口價格,遇到了不能再有升值空間的“天花板”;農業種子、化肥、農藥等價格上漲,人工、農機作業、土地流轉等生產成本不斷攀升, 農業發展“地板”也在抬升。要應對“兩道緊箍咒”。一道是生態環境,農業面源污染、白色污染,使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隨着工業、城鎮及生態用水增加,農業用水約束加劇;另一道是資源條件,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地膜等導致地力下降,產出率不高。要應對“雙重風險”。防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措施非常有限。一方面,自然災害、農業氣象、農業病蟲害等災害一旦發生,都將對農業造成重大損失;另一方面,農資供應和農產品銷售等環節一旦出現問題,都會導致農民無法正常生產,給農民生產生活造成很大困難。要應對“一低一高”。農業基礎設施仍然薄弱,生產水平較低,農業補貼水平接近極限,部分補貼不能繼續增加,瓶頸制約更加明顯。我們必須在發展甜高粱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外向型農業、發展壯大農產品出口生產基地等方面求突破,加快推進農業生產方式轉變。

二是準確把握新機遇。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家夯基礎、補短板、惠民生,財政、金融、社會對“三農”的投入將持續增長。隨着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優質安全農產品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城鎮化快速推進和服務業快速發展,將使農民務工創業收入持續增長。隨着市場機制決定作用的發揮,傳統生產方式效益低下的問題日益顯現,倒逼農業經營主體轉方式調結構的積極性持續增長。這些機遇,對全國各個地方來説是對等的,誰抓住了機遇,誰就掌握了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權。我們必須牢固樹立機遇意識,準確把握政策,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資金支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

三是充分發揮新優勢。省委、省政府支持武威先行示範推廣甜高粱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我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了重大機遇;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設甘肅國際陸港,為我們提升現代農業水平、發展外向型農業提供了戰略平台;我區被國家授予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區、全省牛羊產業大縣,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業基地,規劃建設的20萬畝出口農產品生產基地,為現代農業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大力推廣現代營銷模式、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提升農業效益提供了廣闊空間。我們必須積極主動、順勢而為,把省市提供的平台運用起來,把自身發展的潛能釋放出來,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

二、堅持抓主抓重,紮實做好農業農村各項工作

做好新常態下的農業農村工作,需要我們付出艱辛的努力,我們要深刻領會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戰略部署和工作要求,準確把握我區發展實際,在目標上同心、措施上同向、落實上同力,全面完成農業農村各項工作任務。

20xx年全區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市委三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全市農村工作扶貧開發暨生態建設會議精神,全面落實區委三屆十一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方向,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動力,堅持調結構、促增收、修公路、興水利、建新房、抓扶貧、美環境,全面推廣“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業”主體生產模式,加快推進“貯藏加工+運輸銷售”現代營銷模式,持續推進“1236”扶貧攻堅行動、“雙聯富民”行動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行動,加快新農村建設,全面落實各項惠農強農富農政策,推動新常態下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主要奮鬥目標是:農業增加值增長6.8%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左右;完成“下山入川”移民5000人,減少貧困人口4萬人;糧食產量穩定在65萬噸以上。圍繞以上目標任務,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堅定不移地推進“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業”主體生產模式和“貯藏加工+運輸銷售”現代營銷模式,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全力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

一是加快建立出口農產品基地。瞄準中亞、西亞和東歐市場,建設出口加工型現代農業體系。全面推行《武威市出口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建立落實一個基地、一個方案、一套班子、一名領導、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在黃羊、吳家井、長城等鄉鎮強制推行,在羊下壩五溝設施蔬菜等基地和西營前興等特色林果業示範點率先實行標準化生產,3年內實現全區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全覆蓋,規劃建設出口農產品生產基地44個,嚴格番茄、皇冠梨等31個農畜產品生產標準,加強產前、產中、產後管理。培育壯大農產品和食品工業出口基地規模,重點抓好蔬菜、果品、獺兔、奶製品等出口產品,建成出口農產品生產基地20萬畝,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50萬畝,確保出口農產品100%來自標準化備案基地。當前,要重點抓好基地的土壤配方和技術規程的宣傳培訓工作。加快榮華綠洲現代農業產業園、黑牛生態循環養殖產業園建設,推動奶製品、高檔肉牛等出口加工項目建設。加快培育外向型龍頭企業,力爭培育農產品出口創匯企業30家,發展外向型農業中介服務組織20個,農產品出口總額達到2500萬美元以上。

二是積極培育現代農業產業鏈。制定實施現代農業產業鏈發展規劃,加快培育肉羊、奶牛、肉牛、葡萄、皇冠梨、紅棗、枸杞、蔬菜、藥材等全產業鏈,着力培育甜高粱和獺兔產業鏈。以開發利用沙漠為方向,科學規劃種植區域,及早落實地塊。鼓勵引導龍頭企業、規模養殖場、飼草加工企業、農民合作社統一流轉土地,實現規模種植,集中連片發展,實行甜高粱用水優先、水價優惠政策,修訂完善甜高粱種植技術規程,推行領導包片、技術人員包鄉鎮、包示範點責任制,種植甜高粱14萬畝(其中,榮華綠洲現代農業產業園5萬畝),建成黃羊、永昌等鄉鎮5000畝以上的示範點2個,謝河等鄉鎮3000畝以上的示範點6個,河東等鄉鎮20xx畝以上的示範點6個,武南等鄉鎮1000畝以上的示範點13個。大力支持紅太陽、皇台、普康等企業開發建設醇用型甜高粱加工項目,大力支持飼料加工企業建設飼用型甜高粱加工項目,年內每個鄉鎮至少建成1個醇用型甜高粱加工項目。加大向上彙報銜接力度,積極爭取科技、財政、扶貧、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快發展甜高粱全產業鏈。毫不動搖地培育壯大獺兔產業,加快獺兔科技產業園建設,引進建設獺兔出口加工項目,扶持麗姿公司等獺兔產業龍頭企業發展。推行獺兔標準化生產全覆蓋,年內建成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120個,推動獺兔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三是大力發展設施農牧業。堅持規模化、區域化、多品種、高效益,深入開展設施農牧業提質增效行動,着力抓好品種更新、品質提升、技術集成、跟進培訓、品牌培育、市場營銷、標準化生產等重點工作,消除閒置棚、改造低效棚,實現區域化佈局、標準化生產、精細化管理、產業化經營。設施農牧業以鄉鎮為單位達到户均2畝、棚均收入2萬元以上,這是必須要完成的硬任務。户均達到2畝棚的鄉鎮要大力推進省部級蔬菜標準園、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場創建活動,輻射帶動設施農牧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户均未達到2畝棚的鄉鎮,必須自加壓力,年內全部實現以鄉鎮為單位户均2畝棚目標。對年底完不成設施農牧業任務的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進行免職處理。

四是全力推進特色林果產業發展。紮實開展特色林果業“擴量增效”行動,緊緊圍繞“擴面積、建基地,強管理、增效益,抓培訓、育人才,建設施、興貯藏,搞認證、樹品牌,招龍頭、促營銷”六項任務,主打皇冠梨品牌,抓好規劃引領、行政推動、典型培育、規範管護、科技支撐、打造品牌、市場營銷、政策扶持等重點工作,着力抓好G569高速公路沿線特色林果示範長廊,黃羊、長城、吳家井特色林果出口示範基地,G30、金色大道、民武路等重點道路沿線特色林果發展延伸。新建特色林果基地20萬畝,建成萬畝鄉鎮30個,千畝村300個,累計達到75萬畝以上,實現人均1畝林的目標。對年底完不成任務的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進行組織處理。開展特色林果業撫育管護技術協同創新工作,整合農牧、水務、林業、農機、科技等部門資源,集成推廣農、林、水等各項新型實用技術,高標準建設黃羊鎮橫溝村、河東鄉下腰墩村、高壩鎮小七壩村、西營鎮前興村等4個皇冠梨撫育管護技術協同創新樣板園。5月下旬,區委、區政府將組織開展特色林果業擴面增效觀摩活動。

五是着力培樹名優品牌。品牌是農產品市場流通的通行證,是產品轉向商品的身份證,是質量安全的重要標誌。當前,我區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業已具規模,年產量達到178萬多噸,但是我們還沒有一個叫得響、過得硬、能佔領市場的品牌。農牧、林業等部門要把培樹品牌擺在重要位置來抓,聚合各方要素和力量,瞄準中高端市場,着力打造“涼州蔬菜”、“涼州黑牛”、“涼州羊羔肉”、“涼州白豬”、“涼州皇冠梨”等特色品牌,爭創省級、國家級名優品牌,完成皇冠梨質量認證,切實提高特色農產品的附加值、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六是加快推進現代營銷模式。圍繞“貯藏加工+運輸銷售”現代營銷模式,以優質蔬菜、水果、畜禽等優勢農產品為重點,注重引進農產品加工知名企業和名優品牌,實現龍頭企業和農產品資源高位“嫁接”。培育一批果蔬、畜禽加工企業,推行“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户+基地”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引導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通過訂單農業、吸納農户入股經營、為農户提供技術和倉儲服務等形式,提高農產品生產的市場對接度。引導支持昊天、發放、祁連等蔬菜、畜產品龍頭公司、運銷企業、合作組織,聯合組建全區蔬菜、畜產品產銷合作聯社,整合註冊商標和認證產品,積極打造一批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深受市場歡迎的品牌。扶持京奧港、昊天等企業發展果品加工,延長產業鏈條。加快西部現代農業城、農倉原生態蔬菜公司萬噸氣調庫等農產品交易市場建設,新增恆温庫、氣調庫規模20萬噸。大力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積極發展農超對接、商品配送、社區超市、信息服務等新型商業業態。加強與國內大中城市批發市場的合作,大力發展營銷代理商,鼓勵運銷企業走出去建立直銷站點。積極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依託“特色中國武威館”線下館,大力推介涼州特色名優產品。

七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動植物疫病防控。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進一步強化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檢,加大監測覆蓋面,提高監測頻率,消除質量安全隱患。加強蔬菜安全例行監測,建立完善農藥經營登記備案制度,推行農畜產品、特色林果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准入準出制度,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認證體系,建成區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台,實現鄉鎮監測體系全覆蓋,形成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網絡。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行動,加強對種子、農藥、化肥、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的質量監管,堅決禁止使用蔬菜高毒農藥和畜產品禁限用藥。嚴格實行動物防疫責任制,紮實做好基礎免疫工作,強化防控措施,確保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推進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農作物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國家標準以下。

八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確保雜木河毛藏寺水庫樞紐工程建成投入運行。爭取實施南營、西營、黃羊水庫清淤工程。紮實開展抗旱防汛工程整修,認真開展水庫、重點防洪堤段、行洪河道隱患排查,抓好水毀工程修復,建立山洪災害監測預警信息管理及共享系統。加強農村公路、田間道路建設,新建農村道路300公里以上,加快配套建設甘肅國際陸港、榮華綠洲現代農業產業園、紅水河東岸移民區電力設施,改造升級農村電網100公里。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積極爭取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提高農田質量和產出能力,在紅水河沿岸開發整理土地2萬畝。加大農業基礎設施項目謀劃和爭取力度,論證謀劃一批水源保障、民生水利、水土保持與生態治理修復等方面的重大水利項目。加大農機購置補貼爭取落實力度,積極爭取省上對主體生產模式和甜高粱農機具購置給予傾斜支持。引進建設甜高粱等農機裝備生產製造項目,大力引進、研發、推廣適用新型農機具。

第二,深入實施扶貧攻堅行動,全力打好扶貧攻堅戰。緊緊圍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全面實施精準扶貧,加快扶貧開發進程。

一是加快推進“下山入川”工程。積極爭取扶貧專項支持,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加快推進“下山入川”工程,確保完成移民5000人。積極落實省上易地扶貧搬遷人均補助8000元、每户協調落實5萬元貼息貸款扶持政策。加快榮華綠洲現代農業產業園移民安置點建設,新建紅水河東岸移民安置點,抓好榮華綠洲現代農業產業園吸納安置貧困勞動力工作,逐步將移民轉變為產業工人,落實好户籍轉移、上學就醫、強農惠農等政策,強化移民區社會管理服務,確保貧困羣眾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加強遷出地的生態恢復,對已列入移民搬遷範圍的村組,一律不再安排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設施農牧業項目;對整村整組搬遷後的村莊進行拆除平整,退出土地,為封育治理和自然修復打好基礎;對地理條件相對較好,具備一定發展條件的區域,統籌納入新農村建設規劃,統一規劃建設新農村居住區,整合行業項目資金,優化產業佈局,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對不具備整體開發條件的區域,要做好規劃,對搬遷剩餘户、居住分散户、無力搬遷户實行集中收縮發展。

二是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深化“雙聯幹部幫建暖棚温室”活動,幫助解決土地流轉、技術服務、基礎設施配套、產業貸款、飼草料種植儲備、水電路配套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加快南部山區、沿沙沿山鄉鎮日光温室、養殖暖棚、特色林果業建設進度,着力培育富民增收產業,年內實現貧困户户均2畝棚、人均1畝林的目標,扶貧對象人均純收入增幅高於全區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以上。

三是深入實施精準扶貧。以85個貧困村為重點,逐村逐户分析原因,列出村級發展規劃和貧困户幫扶計劃,做到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精準考核。用足用好扶貧開發政策,建立完善扶貧對象定期審核和調整制度,實施扶貧項目、扶貧資金、重點工作和脱貧情況動態管理。積極爭取基礎設施建設貸款項目支持,實施一批交通、水利、農電、住房等項目,着力改善貧困村落後面貌,確保80%以上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95%的建制村通班車。規範駐村幫扶制度,健全考核評價制度,注重考核結果運用,對包户脱貧工作沒有進展和幫扶農户兩年不脱貧的幹部,不得提拔或調動、不得評先評優。

四是深化“雙聯富民”行動。推進扶貧攻堅與雙聯行動在思想認識、工作要求、重點任務、體制機制等方面協調配套、互促共進、深度融合,堅持縣級幹部包村、其他幹部包户制度,全面落實“六大任務”,謀劃實施一批基礎性公共性民生性項目。聯村單位要把工作重點放在督促建棚和定植進畜、設施農牧業提質增效和農民致富技能培訓等方面,引導貧困羣眾轉變思想,提高生產經營水平,儘快脱貧致富,真正達到“羣眾得實惠、鄉村變面貌、幹部受鍛鍊”的目的。

五是加強扶貧資金監管。嚴格執行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實施辦法和報賬制實施細則,突出對重大項目、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工作流程的監管,建立扶貧資金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扶貧對象、扶貧項目公告公示制度。健全審計監察、羣眾監督、輿論監督、社會監督機制,堅決杜絕擠佔挪用扶貧資金問題,對違反規定的,依法嚴厲查出,絕不姑息。

第三,加大生態建設力度,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力實施生態立區戰略,突出“節水、造林、治沙、防污”,加快生態治理步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一是鞏固擴大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成果。統籌調度水資源,不斷優化用水結構,確保完成年度治理任務。積極謀劃石羊河流域後續治理項目,實施《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結餘資金調整使用方案》,完成日光温室1.3萬座蓄水池建設,全面整改預評估中提出的問題,確保順利通過國家正式驗收。

二是加強水資源管理。按照“壓減農業用水、節約生活用水、增加生態用水、保證工業用水”的要求,完善水權用途管理措施,強化水權精細化管理和過程性控制,實行發展甜高粱產業優先供水、水價優惠制度,全面推廣壟膜溝灌、膜下滴灌高效節水技術,大幅壓減高耗水作物,完成旱作農業示範面積40萬畝、高效節水技術100萬畝。建立完善優先向高效益作物供水機制,繼續推行井水灌區小麥“零種植”,對特色林果業、重點生態林網單獨配水。

三是深入推進治沙造林。按照“國家有投入、科技作支撐、農民有收益”的要求,大力實施“三北”防護林、防沙治沙、退耕還林、石羊河流域生態恢復、紅水河百里生態經濟長廊等林業生態項目。堅持機關幹部義務壓沙制度,組織幹部職工完成甘蒙(寧)省界涼州段21公里、金榮沙漠生態路義務壓沙造林任務。繼續抓好榮華綠洲現代農業產業園周邊區域風沙治理,抓好甘肅國際陸港、工業園區、移民新區和新型社區綠化,打造綠洲精品景觀綠化工程。積極推行工業治沙、養殖治沙新模式,加快發展光伏發電、沙漠特色養殖、林果、藥材種植產業,建立複合經營、生態經濟、移民安置相結合的現代沙產業發展模式。推進治沙林承包治理經營,拓展脱貧致富新領域。完成防沙治沙15萬畝,營造生態林3.5萬畝,通道綠化250公里。

四是嚴格落實“五禁”規定。對野外禁牧禁火問題,市上多次批評,區委、政府在多次會議上重申,先後出台了3個文件,提出了明確要求,制定了《涼州區落實“五禁”規定責任追究辦法》,並對兩個鄉鎮的黨委書記做出免職處理,相關責任人給予了黨政紀處分,教訓深刻,引以為戒。各鄉鎮要把落實“五禁”規定作為當前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包抓責任和第一責任,嚴格落實網格化管理措施,組織幹部進村入户宣傳動員,建立村規,制定民約,真正把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宣傳、教育等部門要通過出動宣傳車、印發宣傳材料、小手拉大手、新聞媒體曝光等形式,加大宣傳引導,使落實“五禁”規定成為幹部羣眾的自覺行動。近期,各鄉鎮在禁止野外放火工作上,採取了幹部進村入户全覆蓋、村上籤訂責任書、農户簽訂承諾書、發放宣傳資料、發佈公告、設立短信平台、24小時不間斷巡查等措施,取得了較好效果。但是,仍有個別鄉鎮宣傳發動羣眾不充分、工作措施不到位,野外放火屢禁屢犯。區上各巡查組要敢於擔當,勇於負責,發現問題及時指出,認真督促抓好整改。對野外放火、亂堆亂放柴草秸稈引發火災的,一律實行責任倒查,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造成羣眾生命財產重大損失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一律免職,同時追究包鄉領導的責任。區紀委、監察局要嚴格執紀監督,對違反“五禁”規定的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一律追責、絕不放過、上不封頂。

五是加大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以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為突破口,認真實施農村垃圾收集運轉、生活污水處理等項目。嚴格環境執法,禁止無證排放和超標排放,嚴懲環境違法行為。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廣生物有機肥、低毒低殘留農藥,推進農村“一池三改”、秸稈綜合利用,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率達到80%以上。

第四,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堅持工業新型化、城鎮帶狀化、農業現代化、社會信息化,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建設,着力推進城鎮化進程。

一是加快小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規劃編制。堅持以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建設規劃為統領,加快小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等規劃編制。搶抓黃羊鎮列為全省新型城鎮化試點政策機遇,按照“多規合一”的要求,加快武南等小城鎮規劃編制工作,配套編制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時修編集鎮、村鎮總體規劃,編制完善交通、生態、產業、教育、衞生、文化等各類專項規劃,建立統一銜接、功能互補的“多規融合”規劃體系,科學構建城鄉空間佈局,加快重點小城鎮、新農村建設,率先形成規模化小城鎮和產業集羣。

二是加大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力度。深入開展以公共服務便利、村容村貌潔美、生活富裕和諧為重點的美麗示範村莊創建活動。以國際陸港規劃區和天頤大道、金色大道、G30線、民武路沿線為重點,抓好社區規劃、建設、配套、入住和管理,統籌謀劃扶貧開發、新農村建設、城鄉融合,推進社區產業、居住、公共服務“三區分離”,按照建設規模1000户以上、距離交通幹線不小於500米的要求,建設新型農村社區12488户,改造危房20xx户。在甘肅國際陸港規劃區內建設新型農村社區2個、20xx户以上,天頤大道沿線規劃建設新型農村社區5個、5350户。堅持連片規劃,突出地方民居風格、房屋建築和地域文化特色,採取不同户型、不同面積多套可供選擇的建房樣式,體現“立面色調一致、鄉村特色濃郁、環境協調統一”的建築風格,特別對外牆色調、建築設計要嚴格把關。

三是着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積極創建省級“千村美麗”示範村和“萬村整潔”村,爭取將甘肅國際陸港規劃區內鄉村全部創建為省級“千村美麗”示範村、“萬村整潔”村。以國際陸港規劃區、重點道路沿線和城鄉結合部為重點,繼續開展好“美麗鄉村、清潔家園”專項行動,集中開展農村環境衞生整治,使農村髒亂差問題得到有效根治。加大綠化、亮化、美化力度,實施“拆牆透綠”和社區、農宅周邊復林復綠工程,建設生態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消除建新不拆舊、“一户多宅”、宅基地閒置、危房數量大、農村環境面貌差的現象,切實解決“有新房、無新貌”、“只見新房、不見新村”的問題。

第五,深化農村改革,增強發展活力。認真落實市委深化改革各項部署,穩步推進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確保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持續增強。

一是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政策。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建立區、鄉鎮、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管理體系。結合培育發展甜高粱等產業鏈經濟,完善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等土地流轉形式,積極探索有效穩定的土地流轉方式,鼓勵農户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形式流轉土地,年內流轉土地20萬畝以上。探索發展“土地託管合作社”等流轉方式,積極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工作,推進宅基地復墾,轉換城鎮建設用地指標。

二是加快農村產權確權頒證工作。積極推進實施不動產登記,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設施農牧業產權、林權確權頒證進度。積極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試點工作,完成土地確權面積44.2萬畝。建立完善集體土地經營權、設施農牧業產權、房屋產權、林權等交易抵押融資機制,激活農村產權。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建立完善集體林地、林木流轉機制,健全治沙生態林承包經營機制,規範治沙生態林經營管理。抓好小型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試點工作。

三是着力培育多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家庭經營的基礎作用,重點培育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從事專業化、集約化農業生產的家庭農場。引導農民以土地入股組建股份合作組織,通過自營或委託經營等方式,實現規模化經營。鼓勵合作社、龍頭企業、種養大户以產品和產業為紐帶開展合作與聯合,提高生產組織化程度。加快農户間的合作經營,鼓勵農户通過共同使用農業機械、開展聯合營銷等方式發展聯户經營。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組織,引導發展農民專業組織聯合社,開展農社對接。鼓勵涉農企業重點從事農產品加工流通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引導工商資本發展種苗繁育、高標準設施農牧業。

四是積極推進水權水價改革。建立區級水資源監控中心,開展水資源確權登記,抓好水權的實時監控和過程性控制。嚴格水權使用審批程序,細化輪次供水計劃,建立作物分類輪次用水台賬。嚴格落實行業用水定額指標,推行計劃用水制度,加強定額管理;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水權流轉方式,探索政府回購機制,鼓勵通過投資建設節水工程獲得交易水權,實現水資源餘缺調劑和二次優化配置;實行逐級審核、層層監管、次次登記制度,建立水權交易申請、協議、結算、公示制度,推行水權交易有償轉讓和補償,健全有利於促進節約用水、產業結構調整和生態補償水價體系。

五是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加快新技術新品種新裝備引進試驗和示範推廣,以推進主體生產模式為重點,積極引進培育和推廣試驗高效標準化集成技術、牧草高效生產利用集成技術、智能化飼養管理技術、秸杆還田、枝條還田等新技術,新型微耕作業農機具等新設備。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聯合高效院所,建設科技資源共建共享平台,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健全“首席專家+專家團隊+專業技術骨幹+農民技術員+農户”科技培訓服務機制,廣泛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培訓農民20萬人(次)。

六是創新農村投融資機制。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優化金融機構網點佈局,鼓勵金融機構在農村增設服務網點,加大農村產權投融資力度,健全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服務平台,鼓勵商業銀行開發農村信貸產品,擴大信貸投放額度,加大“雙業”、“雙聯”貸款支持發展現代營銷模式的力度。建立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長效機制,化解金融風險。完善金融機構參與扶貧開發有效機制,探索建立財政扶貧資金貼息補償機制,支持貧困户、合作社、扶貧龍頭企業享受貼息貸款。

三、切實改進作風,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任務已經明確,關鍵是抓好落實。我們一定要加強學習、強化責任,改進作風、狠抓落實。

一要研究新政策,增強工作的預見性。新常態對農業農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必須認真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深入學習省委十二屆九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市委三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全市農村工作扶貧開發暨生態建設工作會議、區委三屆十一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吃透精神實質,把握工作重點,從文件政策中找項目、抓機遇、促發展,切實提高做好農業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落實新要求,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各級領導幹部要繼續發揚聯繫服務羣眾的好作風,嚴格遵守黨風廉政建設各項規定,自覺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市區委“雙十條”規定,堅決反對和抵制“四風”,嚴肅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領導帶頭、以上率下,勇於擔當、主動作為。各鄉鎮要嚴格工作紀律,充分利用晚上時間,深入村組農户,開展羣眾工作,堅決杜絕幹部“走讀”現象。農口各部門要經常性地深入鄉鎮指導工作,幫助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各級幹部要切實提升工作效能,堅持少議論、多幹事,少指責、多支持,少掣肘、多服務,徹底解決精神狀態不佳、工作消極應付和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問題,凝心聚力、狠抓落實。加大問責力度,在涼州頻道設立“作風建設曝光台”,對發現查處的問題一律進行曝光,並追究當事人和相關領導的責任。

三要建立新機制,增強工作的自覺性。農業質量高不高、農村發展快不快、農民生活好不好,核心在黨建,關鍵在幹部。要建立基層幹部關懷機制,全力實施鄉鎮“五小”工程,着力改善鄉鎮幹部工作生活條件。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加大從主體生產模式建設一線選拔任用幹部力度。落實鄉鎮幹部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調動鄉鎮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加強村級建設,大力推廣以“黨建引領、產業富民”為主要內容的“沙灘經驗”,把黨的建設與富民產業結合起來,選優配強村黨支部書記,嚴格落實村幹部九項激勵機制,提高村級工作經費標準,推行村幹部基礎報酬+績效報酬制度,激發村級組織和幹部帶領羣眾發展現代農業的工作熱情。

四要把握新方略,增強工作的法治性。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深入貫徹落實依法治區的總體部署,切實增強各級幹部的法治觀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研究解決“三農”問題。深入開展農村法治教育宣傳,引導農民增強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支持農民羣眾通過合法途徑維權,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依法開展農資市場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規範農業領域市場經濟秩序。加大對拖欠農民工工資、拖欠玉米制種款、拖欠土地徵用、租賃流轉、拆遷安置費用等案件的查辦力度。強化種子生產經營的源頭治理,堅決查處違規落實玉米制種基地、收取制種公司工作經費等突出問題,對違紀違法人員要嚴格追究責任。推進24字“人知人曉”、“人信人守”工程,深入實施未成年人“金種子”工程,宣傳普及“道德講堂”,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農村法治化進程。

五要落實新舉措,增強工作的實效性。認真開展“工作落實年”活動,建立“工作項目化、項目責任化、責任具體化”的工作機制,區委辦、區政府辦要儘快將這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進行分解,明確責任領導、牽頭部門、參與部門、時間進度、完成時限,盯人、盯事、盯過程、盯結果,公開公示,跟蹤問效,監督落實。區督查辦、效能辦要抓住重點任務、重點工作,加大專項督查督辦力度,及時發現問題,抓好督促整改。嚴格考核獎懲,加大區級領導、區直部門包抓鄉鎮工作考核力度,完善考核措施,嚴格考核獎懲,對執行有力、落實有效的,要予以獎勵;對工作不落實、任務完不成的,要嚴肅問責。

同志們,做好全年的農業農村工作,任務艱鉅,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們一定要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真抓實幹,紮紮實實做好農業農村各項工作,為實現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涼州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政府農業農村工作會議講話(三):

同志們:

這次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正確分析把握我省農業農村經濟形勢,研究部署今年工作。省委、省政府對這次會議高度重視,今年省委會的第一次會議,認真學習了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研究了貫徹落實的具體意見,守盛書記和家毫省長對做好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的農業農村工作,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思想和任務目標。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了全國農業、扶貧等會議的貫徹落實意見。今天家毫省長親自出席大會,並作重要講話。下午金龍副書記還要作總結講話。大家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根據會議安排,我講兩點意見。

一、正確估價過去一年“三農”工作,清醒認識新常態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20xx年,全省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主線,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採取紮實有效措施,努力克服自然災害頻發和經濟下行壓力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全省農業農村發展形勢總體向好,穩中有進,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單,為全省改革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糧食總產再次突破600億斤,增產15億斤,佔全國糧食增產量1/6。生豬出欄6220萬頭,同比增長5.4%。豬、牛肉類產品出口取得歷史性突破,全年出口達8.5萬噸,創匯5.12億美元,躍居全國第一位。油菜、蔬菜、水果、茶葉、水產等農產品產量均有增加。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4.7%,增加值增長4.6%,為近五年來增長最多的一年。休閒農業、森林旅遊等新型業態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全年實現經營收入556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農林牧漁業完成投資709.96億元,增長34.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060元,增長11.4%,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長2.3個百分點,增幅連續四年超過城鎮居民收入。

2、現代農業發展持續加快。“百企千社萬户”現代農業發展工程和“百片千園萬名”科技興農工程順利實施。農業經營規模擴大,全省累計流轉耕地1380萬畝,畜禽規模化養殖率達到65%。農產品加工業實現增加值2547.3億元,增長9.8%。農業科技創新水平進一步提高,超級雜交稻畝產1026.7公斤,四期攻關目標提前一年實現,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64.6%,糧食“危倉老庫”改造超額完成任務,農產品質量安全、林業生態保護利用、氣象預測預警等取得明顯成效。

3、農業基礎建設持續增強。全年投入水利建設資金200億元,洞庭湖治理、涔天河水庫擴建、水庫除險加固、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農村安全飲水全面完成年度計劃任務,戰勝了多次暴雨山洪和沅水流域超標準洪水,實現了防汛抗災工作目標。完成農村公路建設里程8320公里。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擴大到99個縣。完成營造林1347萬畝。新增沼氣用户5.8萬户。長株潭地區170萬畝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和種植結構調整試點穩步開展,湘江流域禁養區規模養殖退出工程進展順利,農業生態環境治理加強。糧食、供銷、氣象為農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

4、農村改革積極穩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進展順利。農民專業合作社突破3萬家,114家合作社進入國家示範社行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取得新進展,沅陵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試點初見成效,農業保險試點範圍擴大。中部林權產權交易服務中心掛牌運行。新一輪户籍制度改革啟動。水利改革深入推進,扶貧機制創新力度加大。

5、農村民生事業取得新成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4205個行政村,美麗鄉村建設274個村。解決了368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減少貧困人口100萬人。新增農村低保對象60萬人。開展了新一輪農村民居改造、村組道路硬化、電網改造、灌渠修整、村莊綠化美化。水庫移民後扶工作取得新進展。農村教育、文化、衞生、民政、社會保障等事業全面發展,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我省農業農村發展能有這麼好的局面,主要得益於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得益於省委、省政府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和省人大、省政協的大力支持,得益於各級黨委、政府和全省各族人民的艱苦奮鬥,得益於省直各部門、社會各方面的關心和大力支持。在此,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我省“三農”工作的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

當前我省農業農村經濟形勢總體是好的,但對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決不可忽視。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分析形勢時指出,經濟新常態下,我國農業發展遇到了兩個“天花板”、兩道“緊箍咒”。我省“天花板”的情況和全國一樣,“緊箍咒”比全國還要緊。具體表現在:一是資源環境約束更緊。人均耕地少,只佔全國的2/3,而且,污染比較嚴重,有些地方環境壓力達到極限。二是生產和供求結構性矛盾突出。棉花種植需調整優化。我省口糧生產沒有問題,但飼料糧主要靠外調。三是農業要素成本快速增長。稻穀、生豬、油料、棉花等主要農產品價格均高於國際市場價格,競爭力下降。四是農業勞動力素質下降。農村青壯勞動力已大量進城務工,隨着新型城鎮化的推進,今後還有大量青壯勞力轉移就業,“地誰來種”、“新農村誰來建設”的問題日益凸顯。五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潛在風險增加。前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鎘米輿情風波,給我省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加快農業農村轉型發展勢在必行。當然,我們在看到問題和嚴峻挑戰的同時,更要看到當前農業農村實現轉型發展面臨的難得機遇: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對“三農”工作高度重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農村改革不斷深化,改革紅利不斷釋放;農業發展基礎比較好,增長潛力比較大;新型城鎮化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帶動作用日益增強;二、三產業與農業融合發展勢頭強勁等等。面對這些機遇,因此新常態下湖南農業不能有任何閃失,發展不僅不能減速,而且還要穩中有增。農業上不去,就有可能出現經濟增速走低、物價走高的不利局面,改革發展就會失去支撐。全省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加快農業農村轉型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思想認識和行動統一到中央要求上來,統一到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上來,搶抓機遇,科學謀劃,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

二、明確今年“三農”工作的任務和重點,努力實現農業農村發展新跨越

今年全省“三農”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和“三農”工作一系列決策部署,以提出的“五新”要求為統領,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統籌城鄉發展,用新型城鎮化推動農業產業化、水利化、機械化、信息化和合作化,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改善農村環境,確保農村和諧穩定。具體目標:確保糧食總產穩定在600億斤左右,農業增加值增長4%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

(一)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關鍵是要處理好數量與質量、總量與結構、成本與效益、生產與環境關係,真正從指導思想和發展的路徑上,由過去的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上來,由依靠資源物質投入為主轉到依靠科技進步為主上來,由生產導向型轉到消費導向型上來,促進“兩型”農業加快發展。

1、在穩定提高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產能上下功夫。糧食是安天下的戰略產業。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糧食生產是我省的優勢。調結構、轉方式,必須堅持把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放在突出位置,決不能把我省糧食生產的產能調減了,決不能把我省糧食生產的優勢調沒了。穩定提高糧食產能,基礎在地,關鍵在技,核心在人。要堅守5655萬畝耕地紅線,穩定糧食播種面積。依靠科技,提高單產、品質和效益。着力調動兩個方面的積極性:一方面要用政策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開展種糧補貼改革試點,將新增補貼向主產區、新型經營主體傾斜,不折不扣地執行國家糧食收儲政策。另一方面要調動縣市區特別是糧食主產區黨委、政府和廣大基層幹部抓糧的積極性。中央已決定“實施糧油生產大縣、糧食作物制種大縣、生豬調出大縣、牛羊養殖大縣財政獎勵補助政策”。各縣市區特別是糧食主產區,要充分認識,抓糧食生產也是抓財政增收,抓轉型發展決不能放鬆糧食生產。生豬也是我省的優勢產業,要積極推動轉型發展,實現穩量提質增效。加快發展牛羊草食動物、水產、油料、蔬菜、水果等大宗農產品生產,提高主要農產品安全保障水平。

2、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上下功夫。新常態下調整農業結構,必須拓寬視野,實行“四化”聯動、城鄉互動,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拉動,優化一產業,做強二產業,加快發展三產業,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優化一產業。要在優化區域佈局、產業、產品結構上做文章。進一步明確洞庭湖生態農業經濟區、長株潭都市農業區、湘南特色農業區、大湘西生態保護與休閒旅遊農業區四大區域功能定位,明確各區域優先發展、重點發展、限制和禁止發展的產業、產品及項目,形成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優勢產業帶。各地要從實際出發,打好特色牌,形成各具特色、具有較強市場影響力的產業和產品。做強二產業。以兩個“百千萬”工程為平台,加速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振興規劃,重點打造糧食、畜禽水產、果蔬、林產、茶葉等千億產業。關鍵是要把加工特別是精深加工抓上去。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要突出培育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和帶動輻射力強的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發展,推動全省農產品加工業上規模、上水平。加快發展三產業。着力挖掘農業的多功能性,發展生物質農業、休閒生態旅遊農業,傳承農耕歷史文化等多種功能。完善糧食收儲體系,推進“智慧糧倉”建設。加快培育農村冷鏈物流、農產品期貨交易、農超對接等農村新型流通業態,促進農產品市場體系轉型升級,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支持電商、物流、金融等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台建設,加快互聯網農業發展,用信息化助推農業現代化。

3、在加速實施品牌戰略上下功夫。新常態下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未來競爭是自主特色品牌的競爭,誰擁有了自主品牌,誰就把握了未來細分市場,也就把握了經濟發展主動權。美國之所以能主導世界經濟,主要是90%出口額來源於品牌經濟。我國是世界製造大國,卻是品牌小國,在全球100個有影響力品牌中,我國只有1個(華為),出口商品大多是貼牌和代工,賺的是血汗錢。我省是農產品生產大省,卻是農產品創匯弱省,儘管肉類、茶葉外銷取得長足進步,但總體水平還比較低,農產品出口大多靠轉口貿易,靠賣原料,在國內市場影響力也不大,關鍵是缺少有影響力的品牌。因此,各級特別是各縣市區要下決心,加速實施品牌戰略,把打造農產品品牌作為發展現代農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戰略重點,制定和完善品牌培育保護政策,着力創建高知名度商標和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以品牌集聚各種生產要素,推進特色縣域經濟縣、“135”工程等重大項目建設,打造有品牌特色的縣域經濟加工園區和現代農業示範園,推動縣域加工業向園區集中,特色產業圍繞品牌集羣發展。要認識到,抓品牌建設,既是抓硬實力,也是抓軟實力。今後看一個地方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成效,評價縣域經濟的影響力、競爭力,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看是否培育和擁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自主品牌。

4、在科技創新驅動上下功夫。突出種業科技創新,加大超級稻、優質稻、生豬、油菜、油茶、茶葉、竹木等品種選育和優良品種的推廣,加快水稻、油菜分子育種平台建設,鞏固水稻育種及栽培配套技術的國際領先地位。繼續加強農業配套組裝、農產品精深加工、生態環境保護、資源高效利用等關鍵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構建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農業技術體系。加強農業機械研發,大力推廣適地適業、安全高效的新農機,加快水稻農機農藝生產全程機械化,提高經濟作物、畜牧水產及林果業機械化水平。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建立完善產學研一體化協同創新機制、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和政策激勵機制,支持農林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實行創新人才流動和兼職制度,積極推進農業科研成果權益分配改革試點,探索建立科研知識產權交易機制。加強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引導縣域高新技術產業、平台、人才、項目等各類創新資源向園區集聚。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行動,開展精準式與多極化相結合的全方面配套服務,鼓勵引導農業科技人員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農民家。

5、在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上下功夫。嚴格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追溯體系、信用體系和技術管控保障體系。依法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嚴格落實生產經營主體責任,積極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支持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以糧食、蔬菜主產縣和生豬調出大縣為重點,紮實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加大畜禽屠宰監管力度,省裏已將畜禽屠宰職能劃轉省農委,各地要抓緊抓好職能移交工作,做到無縫對接。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二)強化基礎建設,增強農村持續發展能力

堅持從源頭抓起,實行山水田林綜合治理,着力改善農村發展環境。治水。要加大水利建設力度,加快構建人水協調的現代水利體系,用三到五年時間,將我省重點防護區整體防災能力提高到二十年一遇以上,突出抓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設,啟動實施涔天河灌區、莽山水庫工程建設,深入推進洞庭湖和“四水”流域綜合治理,解決“”國家規劃內和洞庭湖區省級規劃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推動農村飲水提質增效。廣泛發動羣眾,大力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着力提高防汛抗旱能力。治山。要加強農村生態建設,由一般造林綠化轉到健康森林、美麗濕地、綠色通道、秀美村莊建設上來,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實施森林資源禁伐減伐三年行動,進一步加大“裸露山地”綠化攻堅力度。科學劃定生態紅線,切實加強“四水”源頭水土流失重點防禦,建立完善生態保護與建設激勵機制。治地。實施農業生產環境治理“三同時”制度,着力強化農業環境治理和保護。全面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嚴格落實耕地“佔優補優、佔水田補水田”要求,大力實施農村土地整治,建設高標準農田,實施“沃土工程”,保護提升耕地質量;抓緊抓好長株潭地區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和種植結構調整試點,逐步擴大耕地修復治理規模;做好“四水”流域和洞庭湖區養殖區劃定工作,穩步實施湘江流域禁養區生豬規模養殖退出計劃。嚴格城鎮和工業“三廢”排放管控。開展農業環境容量評價,完善並嚴格落實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加快發展農村新型清潔能源,大力推進規模化沼氣工程建設,積極推廣生態循環農業。加快清潔低碳進農家、有機生態進農業、綠色環保進農村步伐。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提高氣象服務能力。

(三)堅持“兩手”發力,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小康不小康,關鍵在老鄉。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增加農民收入。要通過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兩手發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一要發展家庭經營促增收。念好“山水經”、唱好“林草戲”、打好“果蔬牌”,引導農民闖市場,幫助農民把農產品賣出去、賣個好價錢。二要引導農民創新創業促增收。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完善就業服務,促進農村勞動力在非農產業穩定就業,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創造良好環境條件,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三要增加農民財產權能促增收。強化村級“三資管理”,落實好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要盤活現有農村集體資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積極發展多形式村級集體經濟,增強村級服務能力。按照依法有據、封閉運行、風險可控原則,切實抓好瀏陽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和農房、林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綜合試點。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對非經營性集體資產,探索建立統一運營管理的有效機制;對經營性資產,進一步明晰產權歸屬,努力實現折股量化,讓農村集體每個成員獲益。嚴格村級財務管理,加強民主監督和財務審計,有效防控農村基層腐敗現象發生,確保村級財務安全規範運行。四要落實惠農政策促增收。對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已出台的各項惠農政策,要及時足額落實到村到户;繼續加強涉農收費專項治理,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維護髮展農民合法權益。

(四)深化農村改革,增強發展活力

1、堅持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總的方向是,“三權”分置、穩定放活,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户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要守住“三條底線”: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堅持家庭經營基礎地位、堅持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不動搖。當前要抓緊抓好三件事:第一,引導土地有序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要尊重農民意願,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不能搞大躍進,不能下指標,不能搞一刀切。第二,積極鼓勵和正確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現代種養業和服務業。“老闆下鄉”應該是帶動老鄉,而不是代替老鄉。要加強對工商企業租賃農户承包地的監管和風險防範,建立健全資格審查、項目審核、風險保障金制度,明確上限控制,嚴格准入門檻,加強監管,防止“非糧化”,嚴禁“非農化”。第三,全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按照科學謀劃、統籌安排、分類指導、分期分批、穩步推進的原則,今年在基礎條件具備的縣市區開展整縣推進工作,長株潭開展耕地重金屬污染修復試點的19個縣市區,要整縣啟動;其他縣市區分兩年做出安排,確保20xx年基本完成確權任務。農村承包土地確權,總體上要確地到户,從嚴掌握確權確股不確地範圍。各市州、縣市區要將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從現在起,全省各地要充分利用農民工返鄉過年的時機,全面開展土地確權入户調查核實工作。

2、培育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要着重從三個方面把握:一是堅持農户家庭經營的基礎地位。國內外的實踐充分證明,農户是最適合農業生產特點的經營單位和形式,動搖了以農户為基礎的經營模式,就動搖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組織基礎。堅持農户家庭經營,要注重支持種田能手、家庭農場。家庭農場是承包農户的升級版,是我們今後支持發展的一個方向,家庭農場搞多大的規模比較適度,各地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當前我省有種糧大户14萬多户,生豬規模養殖比重超過70%,培育家庭農場要從這些規模種養大户中抓起。二是加快培育多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認真落實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農民合作社的意見》,深入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創建活動,鼓勵發展農民合作聯社。支持發展混合所有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密切與農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和支持合作經營、企業經營、集體經營。三是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着力構建以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多元主體為支撐的現代農業服務體系。進一步強化農業公益性服務。加大政府購買基本公共服務的力度,鼓勵社會多元主體投身農業服務行業。

3、切實抓好水利、國有農林場、供銷合作社改革。要繼續深化水利改革,建立健全水權制度,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建立農業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制度和精準補貼機制,簡化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審批程序,進一步完善農田水利建設機制,推進小型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健全農田水利工程管護制度和基層水利管理體制機制。穩步推進國有農場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國有農場管理機制與運行機制,明晰國有農場資產權屬關係,建立符合農墾特點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進一步推進農墾辦社會職能改革。完成國有林場改革,明確國有林場生態功能定位,抓好國有戰略儲備林建設;認真開展國家公園體制改革試點。深入開展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堅持為農服務方向,大力實施“惠農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工程,着力推進基層社改造,創新聯合社治理機制,拓寬服務領域,把供銷合作社打造成為服務“三農”提供綜合服務的骨幹力量。

(五)加快城鄉一體化,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

要用新型城鎮化帶動新農村建設,推動城鄉建設統一規劃、產業佈局統籌協調、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城鄉要素平等互換、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增強城鎮對農村發展的輻射帶動能力,實行城鄉建設兩驅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高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水平。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以“百城千鎮萬村”為抓手,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着力打造美麗鄉村。今年重點整治4000個行政村的人居環境,建設300個美麗鄉村。現在財政、農業、住建、環保等部門均有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專項經費,要統籌謀劃,整合資金,分期分批,連片推進,提高新農村建設資金整體效益。建設新農村,必須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新農村要像新農村,要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要更加註重古村名鎮的保護,守住老祖宗留下的已為數不多的寶貴遺產,傳承農村文明。真正做到,既重視生產發展,又重視文化發展;既重視村莊建設,又重視鄉風文明建設,實現“物的新農村”向“人的新農村”邁進,使新農村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要切實抓好扶貧攻堅。堅持以湘西自治州為扶貧攻堅主戰場,全面落實武陵山和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規劃,今年減少貧困人口100萬人。把區域開發與精準扶貧結合起來,建立完善精準幫扶、進退有序的工作機制,對8000個重點貧困村實行駐村幫扶全覆蓋。織好最低生活保障、新農合、新農保、農村義務教育“四張網”,重點推進水、電、路、氣、房、環境整治“六到户”,實施好特色產業、安居、雨露計劃等重點扶貧工程,創新扶貧金融服務方式,擴大扶貧信貸投入規模,提高貧困地區農民生產生活水平。探索社會扶貧新模式,繼續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幫困。進一步完善移民後扶政策,大力推進移民產業建設,改善特困移民居住條件,依法推進移民安置工作。

春節臨近,當前要做的工作很多,有幾件事我強調一下。一是儘早啟動“十三五”農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省直農口和涉農關部門在編制“十三五”規劃時,要深入調查研究,注重謀劃一些農村改革、發展的重大措施、重大項目,並及時與國家有關部門的“十三五”規劃相銜接,爭取國家更多支持。二是抓緊抓好“三冬”生產。加強越冬作物田間管理,認真組織開展好冬春農田水利建設和造林綠化,抓緊抓實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強化森林防火,嚴格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確保不出大的問題。三是切實做好睏難羣眾生活安排和農村維穩工作。組織幹部深入基層,走訪農户,做好睏難羣眾過冬和節日生活安排,妥善處理農村社會矛盾,確保農村和諧穩定,讓全省人民羣眾過一個安定歡樂祥和的春節。

同志們,做好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鉅,使命光榮。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為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高舉科學發展、轉型發展、持續發展的大旗,凝心聚力,創新進取,苦幹實幹,加快農村改革發展步伐,開創新常態下全省“三農”工作新局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fayan/9dy6l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