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解讀十七屆三中全會:農村改革站在新起點

解讀十七屆三中全會:農村改革站在新起點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於10月9日在京召開。會議的主要議程是研究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問題。

解讀十七屆三中全會:農村改革站在新起點

追昔撫今30年大跨越、大變革、大發展,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使中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都躍上了新台階……

從30年前農村改革揭開序幕,到30年後繼續推進農村改革與發展,偶然的巧合昭示着歷史的必然。

在實踐中艱難探索--回眸30年大跨越,經濟建設一直是全黨全國的工作重心,貫穿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一主線

位於中國最西南角的雲南省潞西市三台山德昂族鄉出冬瓜村,是全國22個人口較少少數民族之一德昂族的聚居區。經過30年發展,這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李臘軍説:“以前家裏豬也沒養,包穀也不種。現在,賣豬的收入一年有三四千元,種的香蕉也投產了,年收入13000多元。這在父母那輩,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一個村的變化,折射着國家的變遷。

30年前,中國共產黨人毅然決然地作出了“不改革就沒有出路”的歷史性抉擇。從此,中國的改革事業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中艱難探索。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

黨的十二大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原則。隨後,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我國實行的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指出新的經濟運行機制,總體上來説應當是“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機制。

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隨後,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勾畫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制訂了繼續深化改革的總體藍圖。經濟體制改革進入全局性整體推進的新階段。

1997年9月召開的黨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1998年10月,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一次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提出的戰略部署的重要會議,對於開創我國農村和農村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意義。

繼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和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部署後,十六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任務、指導思想和原則。以此為起點,經濟體制改革踏上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徵程。

黨的十七大對未來5年和更長時期的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要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以推進農村改革與發展為主題。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我們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勝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就要更加自覺地把繼續解放思想落實到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毫不動搖地推進農村改革發展。

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説:“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結合起來,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重大創新,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突破,使中國經濟發展的航船找到了一條正確的航道。”

回眸30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之路,無不銘刻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時代烙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羣説:“30年來,我們黨對於中國經濟現代化、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中國發展方式的認識,在不斷髮展、不斷深入、不斷成熟,並進行逐步演進與探索……”

在探索中勇於實踐--回眸30年大變革,社會生產力得到空前解放和發展,開創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

1978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僅為3600多億元。而XX年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近25萬億元--如今,中國一週內創造的財富,就超過30年前一整年創造的財富。

“改革開放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中確立的,並在實踐中不斷深化。當時為什麼由農村的鄉鎮企業‘吃螃蟹’做個體經濟?因為即使失敗了,成本也很小。”被稱為中國企業常青樹的魯冠球見證了改革開放30年裏的關鍵節點,也深切地體會到成功來自在探索中勇於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深化的真諦。

1978年,魯冠球把村裏一個生產農業機械的小作坊,作了“戰略調整”,集中力量專業化生產汽車萬向節,走向全國市場。30年後,萬向集團已經成為中國企業走向未來的標本式企業。

“實踐證明,市場的作用每擴大一步,改革的進程每加快一步,經濟發展的水平就躍上一個新台階。”南開大學教授李毅説。正是在改革發展的堅定實踐中,經濟和社會得以不斷進步和發展:

--以公司製為主要組織形式的現代企業制度大力推行,國企改革深入推進,國有經濟的競爭力、控制力、帶動力不斷增強。XX年至XX年年,全國國有企業銷售收入從8.53萬億元增長到18萬億元,年均增長16.1%;實現利潤從3786億元增長到16200億元,年均增長33.7%。

--市場體系不斷健全,生產要素市場化程度穩步提高。在市場運行方面,價格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發揮着主導作用。從近年來數據看,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市場調節價比重一直穩定在95%以上的水平。

--駕馭宏觀經濟運行的經驗不斷豐富。針對經濟快速增長中出現的一些不穩定、不健康因素,黨中央、國務院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適時調控,避免了經濟的大起大落,使得我國經濟連續幾年保持了增長較快、效益較好、運行較穩的態勢。

--收入分配領域的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從XX年到XX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實際增長9.2%和6.2%。今年上半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5元,同比增長14.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XX年年,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9.5%,為1985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

--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初步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框架。目前,我國城鎮普遍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也於XX年年上半年初步建立。XX年年末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億人以上,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均比上年末增加1300萬人以上。

……

正是堅持在探索中勇於實踐的精神,30年間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被譽為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中國奇蹟”--

從1978年到XX年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9.88%,高於同期世界經濟平均3%左右的增長速度,經濟總量由世界第十躍居世界第四,財政收入從1132億元增長到5.13萬億元。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扣除物價因素分別增長了6倍以上;人民生活從以“吃穿”為重點轉向以“住行”為重點的多層次消費……

30年來,“我們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在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擺脱貧困、加快實現現代化的中國式道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杜鷹説。

在實踐中不斷突破--回眸30年大發展,尊重農民首創精神的農村改革發展進程勢不可擋,農村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鉅變

在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專程前往安徽省考察農村改革發展情況。胡錦濤説,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不僅現有土地承包關係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還要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30年前的這片土地上,安徽鳳陽小崗村18名農民在土地包產到户的“盟約”上摁下手印。隨後,他們的做法在中國燃起了燎原之勢。“事實上,‘人民公社’化後,包產到户的想法和實驗就沒斷過。安徽小崗村的關鍵一步,讓這種改革的熱情在全國農村瞬間爆發。”中央黨校教授劉海濤説,“我們黨充分尊重農民包產到户的意願和首創精神,因勢利導地推進了這場改革。”

彈指一揮間,這場農村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

XX年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40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30倍;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數量由2.5億人減少到1500萬人;糧食總產量由改革開放前的3000億公斤增加到5000億公斤。

農村的改革發展在實踐中必須突破,不斷突破--

進入新世紀後,黨中央、國務院對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明確了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明晰產權、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務。目前,已有19個省份出台關於推進改革的文件,已完成承包的林地8.78億畝,佔集體林地的34.5%。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有序推進,化解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的試點積極推進……

我們黨十分重視農村改革。南開大學教授李毅説:“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率先在農村發起了改革。縱觀30年來,農村和農民問題在黨和國家工作中始終佔有重要地位。”

30年間,10個“一號文件”清楚記載了我們黨領導農民羣眾改革實踐的歷史軌跡。“多予、少取、放活”“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統籌城鄉發展”等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政策措施,給億萬農民帶來實惠,不斷續寫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篇章。

XX年1月1日,延續了26XX年的農業税正式廢止,標誌着對農民實現由“取”向“予”的重大轉折。從減輕農民負擔,到增加各項農業投入;從掀起清欠風暴,到推進徵地制度、户籍制度改革;從支持農村經濟發展,到加快農村教育、衞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各項農村改革彰顯了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李炳坤錶示,30年來我國農村改革取得的最重要成績之一就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推進的市場化改革。“市場化改革極大地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並且對我國整個經濟發展特別是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帶動作用”。

30年前,中國波瀾壯闊的改革畫卷從農村開始。30年後,農村的改革發展再一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但難點也在農村。”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認為,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以研究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問題為主要議題,意義十分重大。

實踐永無止境,改革未有窮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將再揚改革開放的風帆,再創發展繁榮的新輝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q8n8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