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考察報告 >

關於山東省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考察報告

關於山東省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考察報告

關於山東省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考察報告

關於山東省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考察報告

省政府諮詢委員會赴山東考察組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山東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精神,以“三個有利於”為標準,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了進一步學習山東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中的經驗做法,3月上、中旬,省政府諮詢委員會組織考察組赴山東考罕,現將考察情況報告如下,供我省領導參考。

一、山東省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情況

山東省國有經濟比重大,國有大中型企業多,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截止1999年6月底,全省各類企業(包括鄉鎮村辦企業)68411户,其中國有企業8107户,集體企業51763户。全省限額以上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3272户,其中大中型企業1402户,小型企業1870户。國有工業企業在全部限額以上工業企業中所佔比重:户數佔28.7%,資產佔63.9%,銷售收入佔48%,利税佔52.3%,利潤佔22.7%。全部國有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63.4%。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全部國有工業企業中所佔比重:户數佔42.8%,資產佔90%,銷售收入佔89.6%,利税佔95%,利潤佔99%。平均資產負債率62.5%。全省重點抓的111户重點國有企業在全部國有工業企業中所佔比重:户數佔3.4%,資產佔77%,銷售收入佔75%,利税佔93%,利潤佔94.3%。平均資產負債率59.96%。這111户重點國有企業是山東省國有工業的骨幹,是關鍵的少數。

黨的十五大特別是去年以來,山東省圍繞實現中央提出的三年改革目標,在總結前幾年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山東省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三年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規劃。去年初制定了《關於111户重點國有企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意見》(魯辦發[1999]5號),進一步明確了到2000年末山東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的重點對象、任務目標和要求,對加快國有企業改革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為了貫徹落實好5號文件,今年以來,省裏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同志分片主持召開座談會,對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工作做了全面動員和部署;分管副省長召集有關部門負責人專題研究制定與5號文件相配套的辦法。目前已下發了3個:國有資產授權經營暫行辦法、重點國有企業年度財務審計評價辦法、重點國有企業增資減債意見。另外,國有企業管理者任職資格標準和認證辦法、科技貢獻獎勵辦法、年薪制辦法、離任審計辦法、向部分企業派駐稽察特派員辦法等,有的省政府已研究同意,有的正在徵求有關部門的意見;省經貿委組織專門班子,到地市抓落實,進行指導,並針對改革中的問題舉辦多場專題講座講解有關法律法規、基本知識和操作要領。同時,各地市各部門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把貫徹5號文件、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做了大量工作。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之後,省委立即召開了七屆二次會議,專題研究山東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問題,省委、省政府制定了《關於貫徹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實施意見》(魯發[1999]24號)。這個意見共37條,對山東國有企業乞討革的目標、任務、措施作了進一步的分解、細化和明確,以確保實現江總書記提出的“三年率先”的要求。通過一系列的工作和措施,山東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出現了過去沒有過的新局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步伐明顯加快。

山東中小企業改革是從縣域企業改革起步的。80年代中期,周村就開始了鄉村企業的股份合作制改革,產生了一定影響。但真正取得較大突破的是諸城等市縣的改革。1994年8月在濰坊召開的第一次全省縣域企業改革工作座談會,拉開了全省縣域企業改革的序幕;1995年7月和1996年8月,省政府分別在諸城、濟寧召開了兩次全省縣域企業改革會議;1998年10月,省政府又在濟南召開了“全省中小企業改革工作會議”,這也是前三次縣域企業改革工作會議的延續和擴展,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領導同志出席會議並做了重要的講話。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山東的中小企業改革,始終堅持將鄧小平理論、中央的方針政策與山東實際相結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中央的方針政策與山東實際相結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鼓勵探索,尊重實踐,尊重羣眾的創造精神,因企制宜,紮實推進,在實踐中不斷深化、規範和發展,成為山東省整個企業改革工作中成績比較突出的部分,改革的成果越來越明顯地體現出來。

到去年上增年,山東已有58205户企業實選擇了各種形式的改革,佔全省企業總數的85%。其中國有企業已改制6370户,改制面為78.6%;集體企業已改制44364户,改制面為85.7%。股份有限公司565家,佔已改革企業總數的1%;有限責任公司6233家,佔總數的11.1%;股份合作制企業9818家,佔總數的17.4%;企業兼併2271家,佔總數的4%;出售拍賣7290家,佔總數的12.9%;承包經營5232家,佔總數的9.3%;租憑經營16706家,佔總數的28.5%;託管經營347家,佔總數的0.6%;企業破產1611家,佔總數的3.9%;合夥389家,佔總數的0.7%;其化形式6194家,佔總數的11%。

二、山東省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主要做法

1、加快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的公司制改革步伐,積極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山東省堅持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作為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分層次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按照十五大關於“對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規範的公司制改革”的要求,山東把公司制改革作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必要步驟和重點任務來抓。全省111户重點國有企業、核心企業完成整體規範改制的90户,佔81.1%。其中,改為股份有限公司的12户,佔改制企業的13.4%;改為有限責任公司的78户,佔86.6%。111户核心企業共有子企業1035户,已改制674户,佔65.1%。改制的子公司中,有限責任公司567户,佔84.1%;股份有限公司82户,佔12.2%;股份合作制企業25户,佔3.7%。目前,111户重點企業中,有32個母公司或子公司為上市公司。公司制改革後,新型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開始形成,企業的領導體制發生了深刻變化,過去那種國有國營、工廠制的企業領導模式基本打破,建立了由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組成的法人治理結構;在明晰企業產權關係、建立國有資本出資人制度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政企職責分開,企業邁向“四自”、“兩體”有了明顯進步;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進程中,堅持“三改一加強”同步推進,引導企業在深化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建立市場化經營機制上下功夫,企業積極轉換機制,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2、着力培育一批大企業集團,提高資本擴張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抓好大企業,着力培育一批規模大、實力強、效益好、市場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和企業集團,發揮大企業對全省經濟的支撐作用,是山東省近幾年堅持不懈的工作重點。“九五”以來,山東省從有利於資產優化配置、有利於國有經濟的戰略轉移、有利於企業集團形成合理經濟規模出發,通過兼併、合併、劃歸、投資控股等方式,內聯外擴,拉長優勢,壯大企業集團。目前,全省共組建大企業集團136個。在此基礎上,對大企業集團集中投入、加大技改力度,搞好資本運營、推行低成本擴張,注重技術創新,始終堅持名牌戰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業集團的資本擴張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如青島市認真貫徹落實“抓大放小”方針,在“抓大”方面重點抓五項工作:一是培育一批大企業集團。初步形成了“十大”企業集團,其中9家進入全國500家大企業行列,海爾集團去年銷售收入達268億;加快培植新的“十強”企業,作為大企業集團的第二梯隊;抓緊扶植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十高”企業,使其儘快佔領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十高”企業,使其儘快佔領高新技術制高點。二是對大企業集團集中投入。“九五”前4年投入250億元技改資金集中用於大企業集團。從1995年開始每年重點扶持3-4個企業,集中目標,重點保護。三是實施低成本擴張戰略。如海信集團利用當地的優惠政策,在貴州、撫順、淄博等地對5家企業實施了以盤活資產為主的資本運作。四是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全市249户大中型企業中建立技術開發機構的佔38%,共建立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3家,其中國家級7家,省級14家,行業級1家。五是實施名牌戰略,創造出了市場前景廣闊、享譽國內外的70多種名牌產品,海爾冰箱、青島啤酒、雙星運動鞋、海信電視機、澳柯瑪冰櫃成為全國馳名商標。

3、加快上市工作進度,通過資本市場籌資發展。山東省把企業上市融資作為企業乞討革的重點,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加大了工作力度。建立上市一批、推薦一批、儲備一批的機制,積極培植上市資源,多渠道、多形式地推薦條件成熟企業上市。一是充分發揮已上市公司的潛能。截止今年3月,全省已有上市公司54家,58支股票他們採取的措施是:對已上市公司有較好的投資價值、回報率高、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積極爭取增發新股;對具備配股資格的上市公司,通過股權置換的方式,注入優良資產,提高效益,創造條件,實現配股融資;鼓勵非上市的優勢企業收購、控股上市公司,通過買“殼”上市、借“殼”上市進入市場融資。二是爭取更多的企業上市。選擇效益好、發展潛力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積極向上市公司掛靠,通過上市公司兼併、吸收合併等方式爭取掛靠上市市、尋求自身發展。同時,積極控索其他上市方式和融資渠道。三是建立企業上市培育機制和上市資源儲備庫。公佈上市公條和工作程序,增加工作透明度,實行企業申報制。選擇一批規模大、效益好、資產質量優和高科技企業,建立上市資源儲備庫。對這些企業認真扶持,培植其發展,採取多種方式,力爭早日上市面上。此外,加強對原權證掛牌企業的監管和扶持,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採取多渠道、多形式逐步消化吸收權證掛牌企業和社會流通股,確保社會穩定。

4、採取多種形式,全面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山東省中小企業改革總的要求是,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堅持“三改一加強”並舉,多種形式放開搞活。改革的着力點和落腳點是轉機建制。當前,山東省中小企業乞討革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各地把改革重點從一般經營方式改革轉向產權關係改革,加大力度,整體推進。在面上推進的同時,一些平均持股的改制企業,通過增資擴股等辦法,適當增加了經營者和企業骨幹持股比例,探索出了職工入股、經營層控股、經營者持大股等新的股權結構形式。如淄博市1998年開始着手解決“均股制”問題,在規範運作的前提下,鼓勵經營層和經營者持大股,重點是把資產向經營者集中,有效解決平均持股造成的“二公有”、“二鍋飯”的弊端。這方面臨淄、恆台等區縣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有的企業出現兩個50%,即經營層持股佔50%,主要經營者持股佔經營層的50%。臨淄區持股超過百萬元的經營者有10人,200萬元以上有3人。他們指出,一股連利,十股連心,百股連命,抓住了這一點,就抓住了建立經營者約束機制的根本。二是把改制與轉變政府職能結合起來,實行配套推進。蓬萊市在企業改革過程中,撤銷了企業主管部門,成立行業管理辦公室,並依託各行業中的骨幹企業,組建社團性質的行業協會,為企業提供服務,效果很好。三是注重規範運作,企業經營機制得到轉換。一些地方把1999年作為企業改革規範完善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對企業乞討革進行全方位規範。煙台市出台了《關於改制企業規範運作的試行意見》,濟南、濰坊等市出台了公司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工作暫行規定和議事細則,德州市實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832家企業中,建立起較為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的佔80%以上。四是改革與調整完善所有制結構相結合。各地企業改革中,抓住產權關係改革這個關鍵環節,在放開所有權上做文章,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更求所活的原則,大力進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與完善。榮成市國有集體資產在社會資產中的比重由改革前的83%調整到目前的49%,經濟運行質量顯著提高。德州市三級國有、集體企業由原來的2567家減少到837家,資產總量由209.85億元減少到123.9億元。有832家企業通過改革變為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有548家企業通過公開出售、拍賣轉為個體私營,吸股資本金5.3億元,盤活存量資產43.8億元,新注入資金13.8億元,收回資本金3.02億元。通過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國有資產的運行質量明顯提高。1999年1-5月,全市國有和國有控股140家工業企業,資產增值率達到108.9%,其中67家骨幹企業資產增值率達到116.4%。五是改革與發展相結合,企業經濟效益快速增長。各地在改革中,注重把企業改革與資產重組、資本運營、技術創新及經濟結構調整相結合,正確處理近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增強企業的發展後勁和發展潛力,企業效益快速增長。濟南市通過多種形式改制,到去年上半年企業淨資產比改革之初的1994年增加了1.2倍,年銷售收入提高1.3倍,實現利潤提高1.6倍,上繳税金提高1.3。5、制定和完善改革配套政策,建立與市經濟相適應的激勵約束機制。一是制定和完善改革配套政策。健全和完善配套改革政策,是企業改革工作得以規範運作,健康發展的前提和保證。因此,山東省非常重視改革配套政策的制訂,並在實際工作中不斷修改、完善。如青島市制定印發了《我市資產運營機構非資產運營職能分解移交實施方案》,進一步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對資產經營公司非資產運營職能進行剝離;威海市制訂了《關於改制企業職工持股會的試行辦法》、《關於加強改制企業土地資產管理的試行辦法》等,有力地保障了改革工作範有序進行。在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同時,山東省其他領域的改革同步推進。青島市組建了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統一對全市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和農村社會保險工作進行管理,進一步深化了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城建、旅遊、外貿以及科技、教育、衞生、文化等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明顯進展。二是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大分配製度改革力度,積極探索和鼓勵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使個人收入與其貢獻和承擔的風險緊密持鈎。青島、淄博、威海等地對一些企業實行經營者年薪制與期股制,既有利於較長時期內穩定經營者隊伍,又有利於調動和增強經營者的積極性和責任心。青島市制定了《關於實行企業經營者薪制的試行意見》,在20户企業先行試點,已有11户簽訂了《考核目標責任書》。同時還擬訂了《企業經營者實行期股期權激勵的試行意見》。

6、轉變政府職能,為國有企業改革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到位以後,政府對企業不再直接管理,如何加強對企業的宏觀調控,確保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山東省各級政府在抓好機構改革的同時,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強化為企業服務的意見,努力減少審批項目和環節,提高辦事效率,減輕企業負擔,堅決制止亂收費為國有企業改革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淄博市監淄區在學習借鑑外地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提出宏觀調控,放權經營,強化監督,搞好服務的思路。一是宏觀調控,放權經營。“產改”以後政府不再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而是突出行業管理職能,通過統籌規劃、政策引導、組織協調、提供服務等方式對企業進行宏觀管理。二是強化監督,依法行政。改制後,政府一方面對企業不再直接管理,另一方面着重抓工商、税務、審計、統計監督,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維持公平競爭。三是強化服務,轉變作風。轉變政府職能,規範政企關係是重要的,但代替不了轉變工作作風,必須“兩轉”結合,搞好服務。重點是搞好信息服務、技術服務、人才服務,做好再就業工作,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加強行政體系建設。

三、山東省國有企業改革給我們的啟示

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經歷了20年的艱難推進,目前正處於攻堅階段。湖北是全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之一,國有企業數量多,資產存量大,下一步深化改革的任務重。如何實施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需制訂一套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既以中央的方針政策為準繩,又要結合湖北實際。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勇於創新,把改革向縱深推進。山東省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值得借鑑,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

1、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步伐。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關係到國有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大課題。要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儘快在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形成企業優勝劣汰、經營者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技術不斷創新、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方面取得進展。

2、搞大搞強重點企業集團。按照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要求,儘快完成對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和國有企業的戰略性改組,促進國有資本向重要產業和關鍵領域集聚。按搞大搞強、搞精搞專、綜合整治、退出淘汰四種類型,進行分類指導。按照統一規劃、分期分批的原則,集中力量抓好重點企業集團的發展,不斷提高大企業集團的資本擴張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和跨國經營能力。

3、放開搞活經濟活國有小企業。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對放開搞活國有小企業提出了明確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門要在認真貫徹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加大改革力度,逐步擴展範圍,以產權改革為突破口,以轉機建制為着力點和落腳點,堅持“三改一加強”並舉,因企制宜,分類指導,一企一策,進一步採取多種形式放開搞活國有小企業。

4、建立有效有經營者選拔任用、分配機制、監督約束機制不夠健全,已成為制約我省國有企業競爭力和活力的重要因素,必須按照十五大和十五屆四中全會精神加大改革步伐。重點推進分配製度和人事制度改革,積極試行國有企業經營者目標管理年薪制和經營者持股、期股制度,控索技術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的多種有效形式,改進國有企業經營者選擇任用辦法,建立健全約束機制。

5、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各級政府要切實轉變職能,努力減少審批項目和環節,凡具備條件的都應實行核准、備案制。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努力減輕企業負擔,提高辦事效率,堅決制止亂收費,杜絕“管、卡、壓”。同時強化為企業服務的意識,把轉變工作作風與轉變政府職能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健全信息服務體系,技術服務體系、人力資源開發服務體系和籌融資服務體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kaocha/pgpmv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