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關於我市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我市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族文化產業工作,使我市的民族文化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由於我市民族文化產業發展起步較晚,基礎工作薄弱,民族文化專業人才匱乏等原因,我民市族文化產業發展工作還有待於進一步加強。為了對我市民族文化產業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瞭解和研究,為市委、市政府發展我市民族文化產業提供決策參考,根據市政協XX年度工作要點,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及相關部門組成調研組,先後深入部分鄉鎮,對我市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關於我市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產業現狀

(一)文化市場的發展

——文化娛樂、印刷市場:到XX年底,全市有23家網吧,電腦總量有1200台,年營業額在200萬元以上;從事卡拉ok廳經營的有30多家,主要分佈在賓館、酒樓等,年接待量在10萬人次,營業額在50萬元以上;從事體育健身活動有枱球經營户67户,年營業額在15萬元左右。據統計,全市各類文化娛樂場所195家,年營業額在1000萬元以上。我市從事印刷業的有34家,擁有固定資產300萬元,從業人員近400人,年產值過1000萬元,利税240萬元。

——民俗、歌舞、音樂、器樂、工藝、美術、書法培訓市場:市委宣傳部及相關部門多次舉辦唱民歌、跳土家舞的培訓班,全市不少幹部、職工、居民、賓館服務員都會唱民歌、跳土家舞;勞動部門從XX年以來,開始培訓繡工達3000人次以上;永紅音樂教學中心,長江琴行常年開設鋼琴、電子琴等器樂和藝術表演培訓,楊名貴的國畫、陳煥祥的書法培訓等,為我市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藝術人才。

(二)民族文藝演藝業。我市民族文化活動異常活躍。一方面,南劇團發揮了民族文藝骨幹的作用,年均下鄉演出100場,為部門接待演出30場以上;另一方面,業餘文藝演出團體大量湧現,市城有“百荷花”、“夕陽紅”、“祥和”、“紅玫瑰”、“龍騰”、“誠信”等10多個民族藝術團體。大路壩等3個鄉鎮均建有業餘文藝演出隊,官壩村還建立了一支苗寨農民演出隊。全市農村還有許多道師班子,他們亦文亦農,逢白會演出。

(三)根藝、石雕、盆景業。我縣的根藝、石雕、盆景業在傳承與保護的基礎上,湧現一批像李永強、何平等藝術創作骨幹,周功福、何平等4人先後榮獲中國根藝美術學會審定的高級根藝美術師職稱。周功福、魏長恩、李永強的根藝業績已入編《中國根藝美術家辭典》等大型辭書,楊隆林等6件作品入編《中國民間藝術通鑑》,謝先華的石雕“龍船調”,獲昆明國際藝術節銅獎。我市工藝產品遠銷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8個地區。高樂山鎮肖軍的“福”,單件出價20萬元仍不願脱手。全市根雕、盆景、石雕等作品上萬件,從業人員1000餘人,產值在5000萬元以上。

(四)民族民間工藝業

——土家繡花鞋。全市規模較大的“土司皇宮刺繡有限公司”、“幺妹子十家繡坊”、“田大姐民族刺繡有限公司”、“山妹民族繡品”等五家刺繡企業,註冊資金800萬元,繡工從業人數達到XX人左右,年產繡花鞋等產品20萬件,產值過1000萬元。產品遠銷東南亞、德國、法國等地。尤其是“土司皇宮刺繡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武陵山邊區最具實力的專業刺繡公司。

——油茶湯、神豆腐、咂酒。我市唐崖河流域土、苗居民有獨特的歷史飲食習俗,最具特色的是喝油茶湯、吃神豆腐、飲咂酒,不僅食用方式獨特,其製作工藝也很講究。我市的許多賓館、酒樓,把油茶湯、神豆腐、咂酒作為特色菜餚和美酒佳釀來招待客人和貴賓。忠堡168工廠生產的油茶湯已進入本地超市和外地超市銷售,神豆腐在我市及周邊市場廣為暢銷,咂酒被指定為接待用酒。

(五)文物保護與文化品牌。我市文物資源存量豐富,地面不可移動文物達30處,其中國家級1處,省級4處,州級3處,縣級20餘處。XX年以來,文體局、尖山鄉政府曾先後以“全國曆史文化名村—唐崖司村”、“唐崖土司城生態文化旅遊長廊”、“唐崖土司城民俗文化風情園”項目進行申報或招商引資,雖未達到預期效果,但為開發土司皇城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

我市十分注重民族文化品牌開發、民族文化保護和民間文化傳承,使我市的南劇、地盤子、板凳龍、嗩吶、幹龍船等重點民間藝術,已成為我市的文化品牌。還推出了“民間嗩吶節”、“中國·梨樹文化節”、“鄉村民間民族文化藝術節”等文化品牌。為外界熟悉我市,瞭解我市搭建了良好的信息平台。

(六)民族文化與現代傳媒。近年來,我市拍攝了電影《叢林無邊》,編排了大型南劇《女兒寨》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政協文史委編纂了《民族文史》系列,民宗局編纂了民族文化叢書系列,文體局開辦了《唐崖》期刊,登載了大量的民間故事、歌謠、樂器、對聯等,為開發我市民族文化產業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

我縣現代廣播電視傳媒,基本形成了“全市一張網、上下一條邊、傳輸現代化”的網絡格局,幹線採取750mhz傳輸系統,聯網用户分配網改成550mhz系統,覆蓋全市105個行政村26900户近20萬人。從XX年起,開通了文娛頻道,開辦了《文藝時空》、《黃金劇場》、《百味人生》、《鏡頭裏的唐崖》等娛樂性、趣味性很強的節目,極積探索了創辦文化娛樂產業。

二、存在的問題

(一)概念不清,認識不足。一是對文化產業的社會屬性概念不清,把文化產業列入意識形態範疇;二是對文化產業的管理屬性概念不清,習慣於把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混淆起來,認為民族文化產業是文化部門或民族宗教部門的事,有的甚至認為民族文化是落後的東西;三是對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概念不清,文化產業還遊離於市場以外。黨的xx大把“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從概念上進行了明確的區分,文化事業帶有濃厚的公益性色彩,其發展是靠財政投入和社會捐贈來支撐,而文化產業是靠創造文化產品和提供服務為主要特徵,以市場營銷為手段,在社會效益第一的前提下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具有意識形態和商品的雙重屬性。1985年,我國正式把文學藝術列入第三產業,旅遊文化、演藝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等已成為現代消費時尚,成了名富其實的文化產業。但由於對發展文化產業存在着認識上的偏差,使我市的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滯後。在傳承、挖掘、整理和開發過程中,降低了民族文化的純度,有的甚至嚴重缺失,出現了“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尷尬局面。

(二)規模偏小,產品不精。我市民族文化產業處於起步發展階段,初具規模的刺繡業,根藝、石雕、盆景業,演藝業,娛樂業等,有的產品精度不夠、規模偏小,有的產品打不開市場,有的佔領了市場又將失去。根藝、石雕、盆景業,在傳承和開發方面沒有找好結合點,產品缺乏展示平台,市場侷限於“內銷轉外送”。小村的花揹簍系列,沒有規模,面臨着失傳的危險。此外,其它的民族文化產品,星星點點,沒有走向市場,更談不上佔領市場。

(三)旅遊與文化剝離,融合不夠。我市的坪壩營國家森林公園,缺乏文化包裝,雖有幾首民歌供遊客欣賞,但檔次不高;官壩土苗風情園雖有院校在規劃,但文化底藴不足;唐崖土司皇城遺址,雖文化底藴厚重,國家一級保護文物,不但挖掘不夠,連塊招牌都沒有,更談不上與文化融合;青靈山公園氣勢磅礴,景區羣山起舞,但缺乏準確的定位建設和文化包裝。其它文物、遺址、景點,沒有系統地連接,沒有充分發揮其旅遊價值。

(四)非物質文化挖掘不深,文化產業開發不夠。我市土苗文化底藴豐厚,但縣城缺乏人文底藴展現。秦國鏞父子創建了中國第一所航校並首任校長、首次在自己領空飛行、首次航線飛行、首次單機遠航、首次夜航、首次空襲、首次擊落日軍飛機“七個第一”!其子秦家柱有“淞滬神鷹”之稱!這些都只能在民族文學叢書中看見。秦雲龍,晚清賢吏。在擔任四川會理知州期間,“息兵戎、賜鹽帛”,大力推行“親藏近彝”德政而有功於朝廷,多次受皇帝嘉獎和封賞,他還將貴為宮廷音樂的揚琴曲輾轉帶回家鄉,歷經藝人不斷融合成地方曲藝品種。XX年,以恩施揚琴曲為名稱,被列入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保護錄;秦子文,晚清著名中醫。所著《玲瓏醫鑑》一書分8本,共35萬字,有較高的醫學價值。在“失傳”半個世紀後,在來鳳偶然發現,由國家中醫古蹟出版社整理出版。這些都是我們寶貴的民族文化財富,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利用,有的已經被別人利用。

(五)保護機制缺失,法規不完備。我市的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機制缺失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一是市場機制不健全。從市場的主體看,一部分文化企事業還遊離於市場經濟體制以外。從配置上看,主要依靠行政,市場發揮不充分等;二是市場主體力量單薄,缺乏市場競爭能力;三是在文化產業管理上的缺位、越位和錯位,造成了誰都在管、誰都沒管的問題;四是人才沒有得到很好的鼓勵、保護和利用,外地人才沒有資金引進,傳統的工藝、藝術得不到傳承甚至流失,形成了自生自滅的民族文化產業。

三、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領導,建立機制。全市各級各部門都要高度重視,大力營造發展民族文化產業氛圍,全面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把財政扶持、税收優惠、市場準入、工商和價格管理、土地使用、資產管理、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人才培養政策落實到位。市政府成立發展民族文化產業工作領導小組,抽調相關部門人員組成工作專班,組織起草《民族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和落實鄂發[XX]7號文件的《實施細則》,用政策法規來調節和保護文化產業,解決文化產業投入機制和藝人保護機制問題。在投入方面,建立起政府投入、金融信貸、民間融資、個人出資、企業籌資等多元投資方式;在人才保護方面,既要重用和培養鄉土人才,又要捨得資金引進優秀人才,對創作、編導、表演藝人、民間民俗藝術傳人、手工藝人等要建檔立卡,納入人事、勞動、文化部門管理,建立政府獎勵制度,建立民族文化挖掘、保護和研究的民間組織。為加快我市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奠定良好的資金保障和人才保證。

(二)科學規劃,搞好保護與開發。一是要做好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總體開發規劃。本着輕重緩急的原則,條件成熟的先期開發,基礎工作欠缺的緩後開發,科學制定民族文化開發規劃,循序漸進地做好民族文化產業開發工作,把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和做大做強民族文化產業緊密地結合起來。二是重點做好民族文化旅遊產品、民族文化藝術產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開發的規劃。在旅遊開發方面,要先期開發坪壩營、官壩和尖山土司皇城。坪壩營風景遊在完成基礎設施和索道建設後,要考慮民族文化對旅遊的包裝規劃和人才培訓規劃;官壩土苗風情遊,則應嚴格按照院校的設計方案實施;唐崖土司皇城名勝遊,應對土司皇城原貌進行勾劃,使之原始輪廓清晰可見,規劃佈局相應配套的文化服務、餐飲服務;在民族工藝產品開發方面,首先要做好優勢民族工藝產品的開發規劃,我縣的民族刺繡業已初具規模,應制訂精品標準和新產品開發方案;根藝、石雕、盆景開發,要搞好傳承與開發方案,做到傳承與開發相結合,最大可能地做成集團產業,對零星的文化產品要做好划行歸市工作,避免雜亂零散缺失;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開發方面,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充分挖掘、整理和開發,如擺手舞、敬酒歌、唱孝歌、哭嫁歌、薅草鑼鼓、嗩吶曲調、幹龍船、民間曲藝曲掘、整理、對模的有傳媒娛樂等的高級根藝美術師、根藝美術師職等,能開發的要開發,能搬上舞台的要儘量搬上舞台,也可以組織專家進行現代嫁接後搬上舞台。三是要重點扶持和培育文化產業培訓市場,努力培養劇本創作、編導、表演、器樂、書法、美術等藝術人才。四是要妥善管理已發現和已收集的文物,把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文物,用圖片、音像或實物展示出來,讓遊客欣賞。五是對已開發或一時開發不了的民族民間文化,要建立民間民俗文化資源電子信息資料庫,用錄音、錄相、攝影、文字紀錄的形式建檔立卡,積極做好非物質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工作。

(三)旅遊搭台,文化唱戲。我市旅遊業的開發,要學習和借鑑外地的成功經驗,像麗江的《麗水金沙》、長陽的《巴山舞》、利川的《夷水麗川》那樣,充分挖掘民風民俗文化,打造大型民族歌舞。特別是與我們條件相似的利川,他們推出的大型民族歌舞《夷水麗川》,把土苗風情演繹得淋漓盡致,舞台與觀眾席相連,觀眾與演員互動,不看遺憾,看了震撼!發展旅遊業,要把民族服飾、民族曲藝曲族小調飾、地方名吃、功經驗,像雲南麗江、本省五、民族器樂、民族工藝、民族小吃等搬到景區,讓遊客有看有玩、有聽有吃,把人文景觀、民風民俗同旅遊緊密地結合起來!景區要有一台大型民族歌舞、一首主題歌、一組民風民俗曲藝表演、一排民族工藝品展銷廳和供遊人休閒享受的茶樓茶藝、民間小吃等,這種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旅遊才能夠打開市場,才能夠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發揮名人效應,用歷史點綴城市。我市人文厚重,有“荊南雄鎮”、“楚蜀屏翰”之稱,是土家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民族文化絢麗多姿,培育了温朝鐘、秦國鏞、秦家柱、秦雲龍、馮子恭、王雲龍、秦子文等一批傑出的歷史人物,把他們的歷史事蹟進行充分挖掘、整理、編入導遊詞和景點簡介之中,在皇城廣場樹秦國鏞銅像,在步行街兩旁樹歷史名人雕像,市城一些街道用我市歷史名人命名,在他們的家鄉公路旁樹碑,將大大地提升我市的文化底藴和知名度。

(五)以現代傳媒為載體,打造文化娛樂品牌。現代傳媒傳播快捷廣泛,喜聞樂見,適合現代視角。充分發揮這一優勢,以民風民俗為背景,以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民間傳説、民間故事、民族歌舞為主要內容,組織專家編寫劇本,開展文藝創作,拍攝電影、電視劇、製作幻燈、光碟,發展文化傳媒娛樂產業。民族文化要主動融合現代傳媒文化、大眾文化和身體文化,嫁接現代傳媒並注入現代元素,促進民族文化產品的消費繁榮。我市重點要把南劇、嗩吶、地盤子打造成為精品,搬上銀幕或舞台。用演藝業、影視業包裝民族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打造現代文娛品牌。如麗江的《茶麻古道》、湘西的《烏龍山剿匪記》、長陽的《巴山舞》、利川的《龍船調》等,不但發展和壯大了本地區的文化產業,還為宣傳本地區、擴大本地區的知名度,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我們也要用現代傳媒宣傳唐崖,用電影電視推介唐崖,用民族歌舞展示唐崖,不斷壯大和發展我市的民族文化產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qk96y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