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關於發展民族文化旅遊的調研報告

關於發展民族文化旅遊的調研報告

旅遊業發展至今其文化屬性表現愈發突出,欣賞民族文化、品味民族文化、感悟民族文化、追求民族文化是現代旅遊者對旅遊活動的終極要求。因此,展現民族文化內涵、張揚民族文化個性、突出民族文化差異性是我縣旅遊業不變的靈魂和永久的主題。為深度挖掘民族文化精髓,加強民族文化與旅遊的有機融合,提高文化旅遊品位,進一步打造“神祕湘西”旅遊品牌,根據縣委、政府部署和安排,永順縣民族事務局日組織了專門的調研組,對我縣的芙蓉鎮旅遊進行調研:

關於發展民族文化旅遊的調研報告

一、芙蓉鎮民族文化與旅遊開發現狀

我縣是一個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縣。主要居住着漢族、土家族、苗族等民族。全縣49.5萬人,土家族有37.2萬人佔總人口的75%。歷史悠久,民族性突出;民族文化遺產得到不斷的傳承、不斷光大、不斷變革。這裏沉澱着民族千年的智慧結晶,內容博大精深,她包含民族歷史文化、民族飲食、民風民俗、民間工藝、土家特色建築等,而芙蓉鎮更是土家族重要聚居區和發祥地,之所以備受廣大遊客的青睞,之所以被縣委政府不遺餘力將其打造為我縣旅遊黃金帶,其核心就在於除了分佈自然旅遊景觀之外,更為迷人的地方在於她是一座千年古鎮,陳列着溪州銅柱等土家民族創造的、極為豐富的、以文化遺產為主體的眾多人文旅遊景觀,這裏遺留着大量的古建築和土家民族特色建築,而這正是大批遊客心儀芙蓉古鎮的重要理由。

1、歷史文化

芙蓉鎮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曆史的的古鎮,它是土司統治溪州8XX年重要交通要道,商賈雲集,號稱“酉陽雄鎮”,原名王村,因中國電影泰斗導演謝晉、著名明星劉曉慶主演的電影《芙蓉鎮》在此拍攝而得名。土家族起源於斯、統一於斯、建都於斯、發展鼎盛於斯。被專家譽為“土家源、千年古鎮”。因得舟輯之利,可上通川、黔,下達滬、杭。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39年),溪州刺史彭仕愁與楚王馬希範發起土家歷史上最著名的“溪州之戰”,公元940年雙方言和立銅柱(現存該鎮,是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於該鎮會溪坪。明嘉靖年間,“東南戰功第一”的抗倭英雄彭翼南就是由該鎮起程,率部三千前往東南抗倭。而這裏發現和挖掘的漢代古墓與天主教堂、紅軍醫院等見證着該鎮的歷史。

2、自然生態文化

古鎮三面環水,自古以來就是水上交通要道,竄鎮而過的營盤溪瀑布連着瀑布,尤其是王村大瀑布,高101米,寬60米,飛流而下,聲響如雷,故芙蓉鎮又被稱“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沈從文先生曾對古鎮王村讚道:“白河中山水木石最美麗清奇的碼頭,應數王村,夾河高山,壁立拔峯,竹木清脆,巖石黛黑,水深而清,魚大如人”。鎮內還有著稱“天下第一漂”的漂流和猛洞河沿岸秀麗宜人的美景。這些鬼斧神工朔造的奇特美麗的芙蓉山水為發展旅遊業提供了天然資源和生態條件。

3、土家飲食文化

土家族具有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造就了土家族酸辣香的飲食特性,積累並創造了品種繁多、風味各異的民族特色佳餚。天下第一螺、土家臘肉、猛洞河桂花魚、土家酸菜等傳統飲食和小吃蒿子粑粑、劉曉慶米豆腐等都使很多遊客吃了忘返;而伴隨旅遊業的蓬勃興起,櫻花蜜酒、牛頭宴、土王全席等具有千年歷史的美食開始重放光彩。即傳承推廣了土家飲食文化,又達到了以食促遊,以食創收。

4、特色建築

土家族先民古居溪州,早在採集狩獵時期,土家先民以樹築巢、以石壘屋、以石洞而居。“洞穴居”後來與兄弟民族建築文化交融後發展成明清時期的封火統子大屋;“樹巢居”則是土家先民為防潮濕防野獸在樹上搭建居住的簡陋窩棚,後與兄弟民族文化相互影響發展成今日的轉角吊腳樓,成為溪州土家族當代的主要建築風格。土家族民歌唱到:“唱支山歌難開頭,木匠難起吊腳樓,鐵匠難打釣魚鈎……”,轉角吊腳樓的主構特徵為吊腳轉角,下吊金瓜,上掛貓弓眉枋;吊腳廊欄、門窗多扎“萬”字花格;吊腳下欄廊枋多通雕“萬”字浮雕花邊。屋頂坡面小青瓦,飛檐翹角,翹角以雄為美。而在芙蓉古鎮這種轉角吊腳樓有土王行宮、紅軍醫院等與古鎮五里石板街構成了古鎮標誌性建築,而石板街上磨光發亮的石板更是見證了古鎮千年發展歷史。

5、土家服飾文化與民間工藝

自古以來,土家族的服飾就是別具一格,分男裝、女裝和童裝,頭戴青絲帕,腳穿麻草鞋,彩絲繡鈎花……形成自己的服飾文化。土家人善於繡花和織錦,自稱“西蘭卡普”,在古鎮依然建着具有土家特色的織錦作坊,生產出土家服飾、土家織錦和繡花鞋墊。芙蓉鎮上土家人與織錦作坊一樣建有獨具特色的竹篾加工作坊,編織出土家人特有的篩、簸以及宋祖英歌中精緻的小揹簍,同時還有石雕、木雕、根雕等,並以此來招攬遊客。

7、民風民俗

土家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了自己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學。其內容豐富,有神話、歌舞、傳説、民歌、喪葬文化等。取材極為廣泛,主題明確,表現生動,流傳深遠,具有多學科價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風民俗,如土家族擺手舞、毛古斯舞、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梯瑪歌、土家族民歌、土家族過年趕年等,而這些民風民俗與旅遊的有機融合在芙蓉鎮都有了一定的嘗試。

二、芙蓉古鎮發展民族文化特色旅遊的契機

1、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精心打造。永順縣委政府連續幾年經濟會議提出了旅遊發展王村的戰略決策,從資金、政策上給予了傾斜,給芙蓉鎮發展民族文化旅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

2、良好的發展空間。新建的國家二級公路1828線穿鎮而過,張家界-王村-鳳凰旅遊線路已成精品旅遊線路,電影《芙蓉鎮》的拍攝,《烏龍山剿匪記》、《血色湘西》取景拉動了芙蓉古鎮民族文化旅遊向前發展。

3、土家族原始戲劇舞蹈毛古斯入選奧運開幕式。原始戲劇舞蹈毛古斯產生於土家族祭儀式中,土家語稱“谷斯拔帕舞”、“帕帕格次”或“拔步卡”。作為湖南唯一入選奧運開幕式的表演節目,在國人和世人面前展示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土家族文化。這也給土家族聚居區和發祥地芙蓉鎮發展民族旅遊提供了天賜良機。

三、芙蓉古鎮發展民族文化特色旅遊的對策和建議

1、加強旅遊硬件建設,整合民族文化資源。搞好民族文化旅遊,應重點突出、特點鮮明、豐富多彩的展覽出民族文化,應避免文化遺產旅遊產品的單一性,因地制宜,加強組合,包括文化景觀與自然景觀的組合,主題不同的文化遺產景觀組合等。加強民俗村,歌舞廣場等硬件建設,如發展土家族民俗遊,把當地土家族的民俗風情(包括服飾、居住、飲食、歌舞、婚俗、土家織錦、刺繡等)組合後向遊客集中展示,吸引遊客。同時也給那些沒有機會向更多遊客進行展演的單項文化遺產項目提供展示平台,可謂一舉多得。加強行業管理,對旅遊從業人員和旅遊區居民進行專門培訓,進行民族統一着裝,學會簡單的土家語。對古街進行集中改造修建,構建土家吊腳樓羣,打造土家一條街。

2、重視節慶、廣泛宣傳。土家族民間節慶尤其是土家族節慶本身就是一項價值非常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而在這一大項目下又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子項目,可以説民間節慶是集中展示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絕佳平台,例如,土家趕年過年,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首先高度重視、大力支持、不斷引導、積極宣傳民間節慶。其次,在重視開展民間節慶的基礎上,彙集眾多的遺產項目,策劃舉辦了多項融經貿、體育、文化、旅遊為一體的節慶活動,如“中國土家族毛古斯節”、“土家族社巴節”等,通過多種媒體的全方位宣傳,使很多平時難得一見的土家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不同的展演形式閃亮登場,讓參觀者大飽眼福,也讓來自民間的藝人或表演者,無論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得到收穫,提高傳承保護民族文化的積極性。

3、加強民族文化的保護力度,促進民族文化和旅遊的有機融合與可持續發展。一是以旅遊開發促文化遺產保護。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兩者並不對立,只要正確看待兩者的關係,處理好兩者間的關係,保護與開發是相輔相成的,保護是為了我們更好的所用,而科學的開發行為帶來的效益是促使資源得以更好的保護。二是用民族文化促進旅遊發展,隨着芙蓉鎮旅遊品牌價值升位,應抓緊對彌足珍貴的土家族民族文化遺產資源的深度開發,在遵循保留文化遺產原真性的前提下,開發出我縣區域內的以展示土家族文化遺產為主題的眾多旅遊活動與旅遊景觀,進一步豐富芙蓉鎮旅遊內容,突出芙蓉鎮文化旅遊內涵,保持芙蓉鎮旺盛的生命力與吸引力。三是搞好民族文化與旅遊的有機融合。我縣民族文化遺產、特色工藝的多數傳承者和擁有者因開展旅遊增加了自身收入,改善了生活,甚至脱貧致富,使他們感受到自身文化的經濟價值。同時也要把我縣民族文化遺產、特色工藝的傳承者和擁有者更多的投入到我縣的旅遊經濟發展,促使他們提高保護自身文化的自覺性,加入到保護文化遺產的行列,促進民族文化與旅遊的有機融合。從而保證我縣民族文化與旅遊的可持續發展。這也是在經濟不發達地區最有效的文化遺產保護措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9rxqg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