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情況彙報 >

關於一季度農村經濟形勢的情況彙報

關於一季度農村經濟形勢的情況彙報

關於一季度農村經濟形勢的情況彙報

關於一季度農村經濟形勢的情況彙報

桃源縣委辦 2004年3月30日

一、一季度農村經濟形勢

今年以來,全縣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在農業內部挖潛力,農業外部做文章,突出推進了結構調整、龍頭培育、品牌創建、勞務輸出、服務配套等五項重點工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穩定增長奠定了良好基礎,全縣農業農村經濟呈現出強勁發展勢頭。

1、抓政策宣傳,發展活力大為增強。中央的一號文件、省市的配套措施,給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帶來空前機遇,注入強大活力。圍繞貫徹落實各項農村政策,全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省政府關於促進糧食生產政策的專題會議,並於 3月17日、3月30日先後召開全縣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工作大會和全縣貫徹省春耕生產緊急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大會,研究和部署落實各項政策、促進農民增收的綜合措施;各縣直單位和鄉鎮均安排兩天以上的時間,組織廣大幹部原原本本地學習中央1號文件;縣廣播電台和縣電視台開闢宣傳專欄,各鄉鎮採取開大會、辦牆報、貼標語等形式,把中央1號文件精神、省政府相關政策宣傳到每一個農户;已印發1號文件和宣傳資料35萬餘份、《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促進糧食生產政策的宣傳提綱》26萬份到農户;還累計抽調3000多名機關幹部,組成800多個小分隊,深入開展“四送下鄉”活動。目前,黨的農村政策家喻户曉,廣大幹羣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熱情普遍高漲,農村經濟發展的活力明顯增強。

2、抓結構調整,基地規模大為擴張。一是糧食生產來勢良好。據統計,全縣今年已落實糧食計劃面積175萬畝,比去年增加21.8萬畝,增長14.2 %。早稻播種面積可達46萬畝以上,比去年增加12萬畝;雙季晚稻計劃56萬畝,比去年增加11萬畝;優質稻面積達85萬畝,比去年增加12萬畝。二是高效經濟作物發展加快。穩定了16萬畝苧麻、55萬畝楠竹、30萬畝水果、1.5萬畝煙葉;落實棉花種植面積10.2萬畝,比去年增加2.2萬畝,其中農雜62、湘雜棉三號等高產優質雜交抗蟲棉面積達8.5萬畝;在茶庵鋪和太平鋪兩個鄉鎮建立大葉茶苗繁育基地210畝,年內可新發展桃源大葉茶1.2萬畝。三是養殖業持續發展。一季度全縣發展牲豬90.1萬頭,其中出欄32.1萬頭;牛發展13.9萬頭,其中出欄2.1萬頭;羊發展78萬隻,其中出欄32萬隻;家禽發展1210萬羽,其中出籠680萬羽;蛋品產量13600噸,水產品產量7600噸。除家禽略有下降外,豬、牛、羊的出欄量和存欄量都有明顯增長。四是春收作物可望增收。全縣油菜實際播種面積70萬畝,比上年增加7.2萬畝。目前油菜長勢良好,一、二類苗佔90%。如果4、5月份不出現嚴重的低温陰雨天氣,預計單產可達100公斤以上,總產可突破7萬噸,比去年增加1萬噸左右。

3、抓產銷聯結,龍頭培植大為突破。一是加工龍頭髮展來勢好。金果、魯洲、萬福、躍宇等骨幹龍頭企業正實施擴改建設,年內將分別達到加工轉化柑桔和竹筍3萬噸、糧食20萬噸、棉紡5萬錠、楠竹400萬根的生產規模,使全縣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穩步提高。二是農民專業協會發展來勢好。縣委政府出台《關於加快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發展的若干規定》,調整和完善縣農技協工作領導小組,安排一定經費,扶持農村專業協會的發展,並組織開展“四創五好”活動,全縣協會規模、輻射功能進一步增強。三是農業招商引資來勢好。

4、抓項目建設,基礎條件大為改善。水利建設上,到目前全縣已完成土石方1060萬方,工日1270萬個,小型水庫整治開工98座,完成88座;堤垸整修開工35處,完成33處;渠道維修完成670公里;機埠興建改造開工3處,完成1處;山塘整修完成3100口。國投重點工程木塘垸王排洲、竹園水庫、蘆花水庫、姜巖水庫的除險已全面完成;黃石、三裏溪、戈爾潭水庫的除險項目正緊張進行, 4月底前可全面完工。同時對沅水倒灌區、乾旱死角區、內漬易淹區、黃石水庫等泄洪易災區的綜合治理已經鋪開。林業生產上,去冬今春全縣繼續實施退耕還林、生態公益林、長防林等工程,共投工695萬個,栽植各類苗木800萬株,新造幼林7.5萬畝,佔總任務的131%,造林質量與造林面積均得到了省市業務主管部門和國家林業局的認可,被評定為第一批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能源建設上,以“農村沼氣國債項目縣”建設為契機,採取領導聯點、單位聯建等措施,突出建設14個項目村,全面落實了年度沼氣池建設任務。在最近農業部組織的督促檢查中,受到上級好評。

5、抓勞務輸出,轉移途徑大為拓展。全縣已將勞務輸出作為現階段最大的農民增收工程來抓,加強組織管理、全程服務工作,取得較好成效。一是完善勞務輸出組織。全縣已組建45個勞務輸出管理機構,其中社會勞務輸出單位4個,形成以縣職介中心為主、社會職介機構為補充的組織體系,勞務輸出逐漸步入規範化管理軌道。二是廣闢勞務輸出渠道。鞏固了同東莞裕元、珠海裕元、中山寶元等老廠的合作關係,新簽訂了同廣州物業集團、中國舟山遠洋漁業公司、水電八局等大型國企的長期用人協議。目前與每個用人單位落實計劃均在800人以上,第一批員工42人已抵達舟山遠洋公司。三是加強勞務信息服務。針對農村勞動力求職信息不暢的問題,縣職介中心通過電視等媒體、鄉鎮勞管站及村勞務信息員把信息發佈到村組,形成縣鄉村勞務信息網絡,使農村勞動力不出遠門就可得到各類招工信息。四是組建勞務服務公司。我縣正與水電八局共同出資在長沙籌建“湖南力源勞務有限責任公司”,並在桃源設立分公司,桃源作為其唯一用人基地,年內可輸出勞動力1000人。

6、抓配套服務,保障機制大為完善。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加大動物防疫檢疫力度。全縣組織121名專職動物防疫員、聘請96名獸醫認真開展動物防疫工作,僅用1個月時間,全面完成了豬、牛、羊W病免疫和規模養禽場、專業户、Q病疫情預警點禽流感的免疫任務,狂犬病、豬瘟、牛出敗、羊痘、雞新城疫的免疫接種也已進入了掃尾階段。同時,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檢疫。全縣設立動物產地檢疫申報點40個,設立熱市、觀音寺、太平鋪等3個進出境動物檢疫臨時檢查站,安排專職動物檢疫員值班檢疫,共檢疫生豬3.2萬頭,牛0.9萬頭,羊0.5萬隻,受檢率達到70%以上。全縣40個鄉鎮生豬定點屠宰場,均派駐了專職動物檢疫員,100%的實行宰場同步檢疫。確保城鄉人民吃上“放心肉”,確保養殖業健康發展。二是加大農資市場整治力度。從2月28日開始,縣農業局、工商局、技術監督局等單位聯合行動,組成農資市場整治小組,採取分片負責、包鄉包村包經營户的方式,對全縣農資市場進行了一次全面排查。到目前為止,已立案18起,其中肥料案10起,種子案8起,結案10起。沒收散裝毛棉籽300公斤,西瓜、玉米種子等24個品種,數量64公斤;異地封存未經審定的雜交水稻種子403公斤。三是加大農業投入力度。縣財政對“三農”的投入明顯加大,農業發展基金比上年增加50%,扶貧開發資金在去年的基礎上增加一倍,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發展及動植物疫病防治經費已納入財政預算。信貸支農措施出新。特別是縣信用聯社計劃全年累計投入支農資金4.5億元,淨增投入2億元,繼續實施了“四個一工程”,在保證全縣大宗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信貸需求的同時,新增1個億的信貸資金,重點扶持10個鄉鎮、100個專業村組、1000個農村經濟大户,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資金保障。

二、二季度農村工作要點

1、嚴格落實農村政策。繼續抓好中央1號文件以及省市有關配套政策措施的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要堅決把省政府出台的關於落實中央1號文件促進糧食生產政策執行到位,即嚴格按要求、按標準落實好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對水稻生產給予良種補貼、降低農業税税率3個百分點、按保護價敞開收購糧食、嚴格執行國家保護耕地政策、穩定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加大對糧種大户小額信貸支持力度等7項具體措施。

2、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各級各部門要圍繞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省市配套措施的,廣泛開展調研活動。要全面分析政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全面瞭解農民羣眾的思想動態,全面把握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點難點,及時、有效協調化解工作中的各種矛盾,併為各級特別是上級決策提供基礎依據,搞好參謀服務。

3、積極搞好引項爭資。強化項目興縣、項目富民,大辦工業、辦大工業的觀念,下大力引資引項引人才。一方面,各級各部門要圍繞國家對農業農村的各種直接補貼、財政轉移支付、農業綜合開發、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貸款貼息等方面的政策,多與上級聯繫,多向上級彙報,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的最大支持。同時,要認真抓好國債水利、林業、能源、綜合開發等項目的實施,樹好形象。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新的龍頭企業,努力改變畜禽、苧麻、蔬菜等幾大產業因缺乏龍頭企業而傾銷原料的局面,特別是要抓好與湖南誼信公司合作的“乳豬開發項目”的實施,力爭10月份正式投產;做好“湖南誼信創匯農業有限公司桃花源生態養殖科技觀光園”和“湖南誼信創匯農業有限公司桃源加工基地”的前期準備,爭取年內簽約、明年動工興建;同時盡最大努力爭取“雙彙集團” 落户桃源。

4、切實抓好防汛保安。現已進入汛期,要進一步加大水利建設力度,調整和充實各級防汛抗災組織指揮機構,制定和完善防汛預案,開展督查督導,抓好汛前應急工程的除險,備齊小型水庫的防汛三石,推進黃石水庫和戈耳潭水庫除險改造、竹園水庫溢洪道除險改造、三裏溪水庫樞紐配套改造等國投重點工程建設,同時對沅水倒灌區、乾旱死角區、內漬易淹區、黃石水庫等泄洪易災區實行綜合治理,積極探索和建立長效減災機制,逐步改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確保安全渡汛,確保旱澇保收。

5、全面推進產業經營。要發展壯大農產品加工企業,走“公司+基地+農户”的產業化經營之路。一是建好基地。抓好楓樹、浯溪河、熱市、陬市、雙溪口等鄉鎮高檔綠色優質食用稻基地建設,作好迎接全國優質稻現場會的準備;抓好1848線養殖示範帶回維、子賢兩小區的鞏固和完善,以及蘇家堆肉牛養殖、海螺山蛋雞養殖兩小區的新建;抓好茶庵鋪、太平鋪等鄉鎮大葉茶基地擴建。二是抓好轉化。支持魯洲、金果、躍宇、萬福等加工企業擴張改造,鼓勵開展技術創新,提高產品加工質量和檔次,打造名品名牌,擴大影響力和競爭力。三是搞好聯結。要積極扶持農村專業協會發展,不斷擴大協會規模和提高協會檔次,充分發揮協會的輻射帶動功能,協調好企業與農户的利益關係,大力推進訂單、契約化生產,實現產銷銜接,化解市場風險,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ibao/qingkuang/oxme7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