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發言稿 >

省長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講話(通用5篇)

省長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講話(通用5篇)

省長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講話 篇1

同志們:

省長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講話(通用5篇)

今年全省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是經省政府同意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剛才,式江同志總結了去年並部署了今年工作,我都贊同。四個市縣就如何穩定經濟發展、抓好民生工程、推進城鎮化建設及農村環境衞生整治等做了很好的經驗介紹,孝京同志也傳達了國家有關會議對城鄉建設的要求。

城鄉建設工作非常重要也很艱鉅,社會和羣眾也很期待,對我們的工作要求更高。總的來看,去年圓滿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交付的各項工作任務。特別是在宏觀形勢並不是太好的情況下,省住建廳、各市縣在商品房銷售上下了很大功夫,全省房地產銷售突破了1000萬平方米,與上年度基本持平,為經濟平穩增長做出了貢獻。“威馬遜”和“海鷗”超強颱風使城市道路、環境、橋樑、水電等公共設施遭難,各市縣及住建系統的同志反應很迅速,做了大量艱辛的工作,取得很好的成效,值得表揚。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

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對城鄉建設工作做了重要指示。關於規劃。他指出要建立空間規劃體系,推進規劃體制改革,加快規劃立法工作。城市規劃要由擴張性規劃逐步轉向限定城市邊界、優化空間結構的規劃。城市規劃要保持連續性,不能政府一換屆、規劃就換屆。健全空間規劃體系,積極推進市縣多規合一,做到一個市縣一張規劃圖,一張藍圖幹到底。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可持續發展,讓歷史文化與自然生態永續利用,與現代建設交相輝映。關於城鎮化。他指出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要尊重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過快過慢都不行,重要的是質量。要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要緊緊圍繞着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穩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鎮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鎮土地利用效率、城鎮建成區人口密度;高度重視生態安全,擴大森林、湖泊、濕地等綠色空間比重,控制開發強度,增強抵禦和減緩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歷史文物保護水平。關於城市建設。他指出一定要本着對歷史和人民負責的態度,切實提高城市建設水平。城市建設水平,不僅關係居民生活質量,而且也是城市生命力所在。要加強重大政策的統籌協調,用科學的態度,先進的理念,專業的知識建設和管理城市。建築是凝固的歷史和文化,是城市文脈的體現和延續,城市建築要更好地體現地域特徵、民族特色和時代風貌。關於住房建設。他指出要處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和市場化的關係,住房發展的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的關係,需要與可能的關係,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關係。總的方向是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

對規劃、新型城鎮化、房地產作了重要指示。關於規劃。他指出要保證地方城鎮化規劃和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嚴肅性、權威性,不能換一個領導就改一次規劃,不能翻燒餅、瞎折騰,要優化城市功能佈局,加強相關標準和制度建設,確保建築質量。關於新型城鎮化。他指出新型城鎮化是科學有序積極穩妥的發展過程,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推進新型城鎮化要因地制宜、分類實施、試點先行。關於房地產。他指出對房地產市場要因城因地分類調控,重在建立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棚户區的拆遷改造既能夠惠民生,又能夠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更能實現新型城鎮化的目標。

張高麗副提了五點要求。一是科學規劃,切實發揮好城市規劃對於城市建設的調控引領和約束作用。二是系統治理有效遏制建築亂象和提高城市建築整體水平。三是加大投入,加快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綜合承載能力。四是加強管理,扭住關鍵的環節,着力提高建築工程質量。五是傳承文化,使城市發展更好地體現地域特徵、民族特色和時代風貌。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住建工作,羅保銘書記就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提出:加快推進具有海南特色的城鎮化,就是要走以產興城、設施配套、宜居宜業、特色文化鮮明的城鎮化之路。努力推動區域中心城市做優做強,縣城鎮和中心鎮要擴容提質,特色風情小鎮有序有效發展,形成具有海南特色佈局科學合理的城鎮體系。對城市的治理,他指出如果城市治理跟不上發展的步伐,發展成果便會大打折扣,甚至影響到政府的公信力,要用高水平的城市治理讓老百姓最大程度的享受發展的成果。劉賜貴代省長剛到海南工作,就對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做了調研,要求我們着力提升海南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

今年我省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住建工作與此緊密相關。一是發揮住建行業支撐作用保經濟穩定增長。目前海南房地產投資佔到固定資產投資的47.1%,房地產業税收佔全省地税收入的比重40%左右,要使經濟平穩運行,房地產必須健康平穩持續發展。建築業的增加值300多個億,佔GDP比重10%,佔税收超過了18%,建築業和房地產業佔地税收入比重近60%,這兩個產業如果發展搞不好,全省的經濟就上不去。同時特色風情小鎮的建設要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城市棚户區的改造是城鎮化的重點任務,它既是民生項目也是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推進城鎮化。現在我省城鎮化率年均增長超過1個百分點。中心城市、中心城鎮,要有一定的規模,從全省一盤棋、一個整體來考慮。沿海地區中心城鎮要發展,中部山區也要向中心城鎮聚集,但是中部地區還是生態核心,總的人口要控制,不能大規模的發展。所以從省的層面來説更要把好規劃關,包括土地供應、林地各方面要有一個把控,一個聯動。

目前,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城市規劃前瞻性不夠,約束性不強,銜接性不夠,操作性不強。二是城市建設不協調、不配套、不科學、不適用,特色不明顯。三是城市設計和建築缺乏特色,千城一面。四是城市管理粗放,交通擁堵,責任不清。五是垃圾污水處理和地下管網基礎設施不足,城市內澇比較嚴重。六是建築質量問題突出,小區物業管理落後,服務質量差,投訴比較多。七是農村垃圾圍村現象突出。我們要清醒的看到這些問題,要採取切實措施,全面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

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對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提高認識,統一思想,要站在經濟新常態,新型城鎮化和民生要求的全局,充分認識我們當前存在的問題和工作的重要性、艱鉅性,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以勇於擔當的精神做好城鄉建設工作。

二、突出重點改革創新,全面提升城鄉規劃建設水平

(一)加強科學規劃。一是要提高規劃的編制和審批水平。現在編的規劃很多是老一套,到底能不能操作?實用不實用?符合發展否?符合生態立省的要求否?規劃一定要客觀務實,還能宏觀前瞻把控。二是強化規劃的實施,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強化規劃的督查,對城鄉規劃違法違紀行為要嚴格執法。三是要做好城市設計。城市設計講究簡約化,並不是越奇怪越好,越大越好。城市設計一定要突出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生態環境特色,時代特點注重公共空間形態、風貌、色調的設計,做到一城一特色。

(二)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城市管理,當地政府要負第一責任,強調責任落實要建立機制。剛才樂東講得挺好,一個制度三個機制,就是要把制度建立起來,特別是環境衞生,一定要落實責任制,就是包點包片,每個環節每個問題都有人負責和解決。成都和杭州就是每個城管員劃片區,騎自行車巡轉管理。

省住建廳、各市縣政府要抓緊對佔道經營、交通堵塞、物業投訴、工地揚塵、污水橫流、環境髒亂差等一系列城市問題做出系統疏理,拿出具體的解決方案。今年提出的“五大整治”,要系統地逐個、逐項落實解決,要健全監督考核機制,常態化的開展督促檢查,形成定期排名、通報和約談問責機制,還要發揮媒體和社會的積極作用。

(三)大力加強農村環境衞生整治。這方面住建部也提出了要求,我們主要是建立一個“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機制。農村的垃圾清掃不能全靠政府花錢,要探索村民自治機制,比如建立一個各掃門前雪,公共的地方大家輪流來乾的機制;做得好的,政府可以給一些獎勵。要特別強調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城鄉居民文明素質,形成良好的衞生和生活習慣。關於美麗鄉村建設,陳志榮副省長提出做好“五個一”,即:一個規劃、一批產業、一個示範、一個環境、一套機制,希望大家將這“五個一”跟我們農村環境衞生整治和鄉村風貌建設結合起來做。

(四)着力推進新型城鎮化。一是抓好特色風情小鎮建設。省裏每年集中支持1-2個風情小鎮建設,還支持每個市縣集中打造一個鎮。財政支持方面,省裏將採取後補貼機制,大家先幹,看誰幹得好就給誰獎勵。去年最多的是給了海口3000萬、瓊海1600萬,今年大概有一個億的資金進行獎勵。二是加快棚户區改造。中央提出到20xx年累計改造1億人的城市棚户區和城中村,我們統計了一下,全省大概是50萬人17萬户,這不得了,佔了全省城鎮近十分之一人口。在這方面,海口、三亞和農墾工作量比較大,要加大力度。這裏的核心是安置問題,原來是實物安置為主,現在考慮是貨幣安置為主,如何做?大家要研究落實好。資金方面,要把國開行的貸款資金用好,還要多渠道利用社會資金。

(五)抓好房地產和建築業持續發展。房地產業的核心是要持續、健康、穩定發展。這裏關鍵是要把保投資、促銷售,消化存量、調整結構、優化增量這樣幾件事情辦好。對房地產我們要有信心,海南具有獨一無二的生態環境優勢,健康優勢,許多省外遊客都説要來海南洗洗肺。冬天我們這裏温暖,很多北方的人會來這裏,健康房地產這一塊有很大的需求量。我們要把環境優勢體現出來加大促銷,宣傳也要配合穩定市場預期。要注重提升房地產的品質,調整結構就是把普通的低端商品住房比例降下來,發展綠色高端房地產和經營性,產業性地產。保銘書記也在多個場合講,不能賤賣資源,不能丟掉生態環境這個最大本錢,不能在生態敏感地段破壞生態環境搞房地產。

關於建築業,我就強調一個質量和一個物業管理問題。剛才我也講了房屋的各種質量問題,如漏水、裂縫等等。質量一定要抓好,質量和安全也相關,質量不好安全也不行,颱風的時候有個別小區的玻璃被吹掉把人給劃傷了。要加強物業管理,現在業主投訴不少,住的不舒心別人怎麼到你這裏買房子?還會引起社會問題。

三、強化責任,真抓實幹

各市縣政府、住建部門要圍繞今年的工作目標,以務實的作風,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真抓實幹,確保全年任務的完成。今年是一個全面提升的規劃建設管理年。我們這裏強調要深化改革,強化五個機制,一是要建立領導工作機制。賜貴代省長要求,抓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是市長首要任務。各位參會的副市縣長回去向主要領導彙報,要把城鄉建設放在重要的位置,落實好工作機制。要求市長要抓城市的規劃建設管理,抓城市的發展。二是要建立責任機制。剛才已簽訂責任書,既然簽了就要做到,要層層明確責任,提高執行力。三是要建立協調機制。各個部門都要統籌協調起來形成合力。包括土地、財政、金融、交通、交警、建設、環保都要協作起來,也請宣傳部門配合一起來做好工作,包括房地產的促銷、城市的建設管理等工作。財政部門要牽頭建立一個投融資機制。除了政府資金以外,要把社會的資金,企業的資金都用起來,把市場機制的作用發揮好。還有一個管理協作的問題,要求市縣政府和建設部門要敢於擔當,解決實際的問題、難點問題,要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要引導社會各階層和廣大羣眾,積極參與支持做好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四是要建立法治機制。今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元年,請大家一定要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同時也不能搞成官僚體制,程序太多太複雜也不行,要高效。五是建立廉政機制。建設部門權利比較大,規劃權、工程許可權,還有管理權等,這方面要建立機制,規範權力,監督權力,依法依規管理。

春節將至,請大家要關注農民工問題,不要出現建設工程項目拖欠農民工工資,引發羣體性事件等情況。要抓好建設安全生產,抓好災後重建,讓受災羣眾都能住進去。最後,希望大家以更加過硬的作風、良好的精神狀態,勇於創新、勇於改革、實幹攻堅,在新的一年裏取得更大的成果。這裏我向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敬意。給大家拜個早年,祝各位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全家幸福!

省長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講話 篇2

同志們: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規劃的收官之年。因此,作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召開的第一次全省發展改革工作會議,具體研究部署如何改革創新、積極作為,努力開創新常態下全省發展改革工作新局面,就顯得既重要又迫切。剛才,我們認真傳達學習了全國發展改革工作會議精神和郭樹清省長對全省發展改革工作的重要批示。大家要用心領會、認真落實。下面,根據委黨組研究的意見,我講三個方面,供大家參考。

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抓重點出亮點,過去一年全省發展改革工作取得新成績

20xx年,全省各級各部門以系列重要講話、視察山東重要講話和對山東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為指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快工作指導重大轉變,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強區域、惠民生,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預計全年生產總值5.9萬億元左右,增長8.7%左右;糧食總產達到919.3億斤,實現“十二連增”;公共財政收入突破5000億元,增長10.2%;城鎮新增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連續十一年“雙過百萬”;預計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15.5%和12.6%左右;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左右。全省發展改革部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把握大勢、抓住大事、辦好實事”的要求,堅持“把重點抓起來、把亮點抓出來”,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為促進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付出了辛勤勞動、做出了積極貢獻。具體表現為如下“七個一批”:

(一)推進落實了一批事關山東發展全局的重大事項。20xx年6月省部會商以來,姜異康書記、郭樹清省長、孫偉常務副省長等領導同志多方協調、親自推動;省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和相關城市,組織精幹團隊,靠上工作、緊盯落實,推動省部會商事項取得實質性重大突破。一是,快速鐵路網的規劃建設將構建全省鐵路運輸新格局。20xx年是我省鐵路建設大豐收的一年。“三縱三橫”快速鐵路網規劃獲得國家批覆,全省人民熱切期盼的“黃金通道”濟青高鐵可研報告國家正式批准。黃大、青連、石濟客專等“四縱四橫”重大鐵路項目開工建設;青榮城際、瓦日、邯濟擴能改造、膠新電化等鐵路建成通車,新增鐵路營運里程1015公里;全省累計有京滬高鐵山東段等13個項目建成通車,完成新建和改建鐵路3050公里。二是,“外電入魯”戰略的加快實施將實現“電從天上來”。內蒙古錫盟至濟南特高壓輸電工程開工建設,內蒙古上海廟至臨沂、陝西榆橫至濰坊的“外電入魯”特高壓大通道獲批開展前期工作。這三條新通道建成後,接受省外輸電能力可達到2500萬千瓦左右,我省將有三分之一的電“從天上來”,對優化能源結構、保障電力供應、改善大氣環境和推動轉型發展現實意義重大。三是,現代綜合交通網的配套完善將打造交通運輸發展升級版。編制完成了全省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民航、高速公路發展規劃,廣泛徵求各方意見並向社會公示;省政府出台了配套實施意見並部署實施。這充分體現了依法科學民主決策的要求,為加快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繪就了美好藍圖、奠定了堅實基礎。四是,區域重大事項的爭取落實將加速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青島西海岸新區獲批設立,成為全國第九個新區,為全面實施海洋強國戰略、推動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提供了重大機遇。成功將40多項建議納入國家環渤海地區發展規劃,在環渤海七省(市、區)中是最多的。我省被確定為國家“一帶一路”規劃海上戰略支點和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沿線重點地區。青島藍色硅谷獲國家批覆,國家同意列入中原經濟區的聊城、菏澤市和泰安市東平縣享受國家中部地區有關優惠政策。五是,新一輪重大事項的省部會商將為全省當前和長遠發展提供強力支撐。20xx年12月8日,姜異康書記、郭樹清省長等領導同志親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中國鐵路總公司進行了新一輪省部會商,取得了豐碩成果。近日,國家發改委已正式覆函我省,同意將渤海跨海通道、京九客專商丘以北、曲阜文化經濟特區等事項在國家編制“十三五”規劃時給予統籌考慮並大力支持;同意支持中日韓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建設;濟南軌道交通規劃近日獲得批覆。中國鐵路總公司明確給魯南城際鐵路建設出資20%,並對濟南至鄭州、菏澤至蘭考客專等項目和曲阜、蘭考分別開口接軌京滬、鄭徐高鐵等給予支持。六是,全國知名民營企業家投資洽談會的勝利召開將助推全省轉調創和民營經濟大發展。認真落實全省民營經濟大會精神,在繼續做好經濟合作的同時,搶抓全國工商聯執委會在我省召開的難得機遇,牽頭開展了面向外省民企的招商活動。累計簽訂合同項目2234個,其中超百億元的大項目53個;投資額達2.9萬億元。

(二)謀劃提出了一批進入省委、省政府決策的重要成果。堅持把規劃計劃、形勢分析研判作為“看家本領”,把調查研究作為“傳家寶”和“基本功”,力求“參到點子上、謀到關鍵處”。一是,把規劃計劃牢牢抓在手上。全面啟動了我省“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初步理清了“十三五”發展的基本思路,提出了規劃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謀劃了26個重大事項並上報國家。準確把握新常態階段性特徵和趨勢性變化,研究提出了20xx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思路和計劃指標的初步建議,為省委、省政府科學安排今年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依據。二是,把形勢分析牢牢抓在手上。去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分別三次轉發了省發改委的分析報告,為各市各部門把握形勢、研判走勢提供了重要參考。三是,把調查研究牢牢抓在手上。結合經濟形勢分析、年度思路謀劃、資金安排使用和重大項目推進等,由委領導帶隊深入基層、企業和園區開展調研,幫助協調解決實際困難。年初確定了63個重點調研課題,21個轉化為各類政策文件,許多研究成果在人民日報內參、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和大眾日報刊登;報送專報160期,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累計批示600多次。

(三)協調推動了一批重點改革舉措落地。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我們立足進一步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在省委改革辦的指導下,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經濟體制專項小組年度工作要點和分工方案;對省發改委牽頭的30項、參加的85項改革任務進行了責任分解,做到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有聲音、有作為、有地位。在行政審批和投資體制改革方面,加大簡政放權力度,積極推行權力清單制度,編制了行政審批項目目錄和行政審批事項申報指南,取消或下放行政審批事項62項,佔到50%;修訂了《政府核准的投資項目目錄(20xx年本)》,在20xx年本取消或下放核准事項47項的基礎上,又取消或下放了26項;運營了“陽光審批、勤廉發改”電子政務系統,健全了重大項目稽查監管體系,做到了項目審批網上全程辦理、全面監控;在“把口袋裏的生產力全都掏出來”的同時,努力做到“責任和權力同步下放、調控和監管同步加強”。在價格改革方面,制定了深化價格改革實施方案,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放開36項價格和收費項目。在醫藥衞生體制改革方面,會同衞計、人社等部門,建立了全省統一和城鄉一體的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在全國率先推行了省級統籌的居民大病保險政策,穩步推進兩批84個縣186家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在綜合改革試點方面,爭取國家批覆濰坊市列為現代農業綜合改革試點,濟南市東部老工業區納入全國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泰安、臨沂市國有林場改革試點任務基本完成。在其他領域改革方面,啟動了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省發改委與人民銀行濟南分行會同省直有關部門,制定了山東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和規劃;配合省編辦制定了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建設方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時,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系。協同商務部門研究制定了我省“穩外貿”26條實施意見。修訂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核准和推動落地了一批外商投資和境外投資大項目,爭取國外貸款4.9億美元。加強重要農產品進口管理,爭取棉花配額67.4萬噸、糧食配額55.8萬噸。臨沂綜合保税區獲國務院批覆。

(四)定向精準實施了一批重大項目。在製造業、房地產等投資拉動作用有所減弱的情況下,堅持把重大項目特別是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作為重要抓手,拉動了有效投資,穩定了經濟增長。圍繞“投什麼”,大力優化投資結構。結合落實國家重大投資工程包,引導資金重點投向社會民生、農林水利、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生態環保、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嚴控高耗能和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圍繞“怎麼投”,加快重大項目推進實施。108個省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600億元以上,集中力量推進、上報和儲備了150個重大建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濟南至樂陵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莘縣至南樂等4條高速公路按期開工建設;青島新機場獲得國家批覆,濟南機場南指廊主體完工,煙台蓬萊機場投入運營,日照機場開工建設。圍繞“誰來投”,積極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101.4億元,比上年多28.2億元。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東阿至聊城公路等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運營的示範項目,投資主體均已落實。發行企業債券48支,融資497億元,創歷史新高。

(五)創新推出了一批轉型升級政策舉措。把產業升級、轉型發展理念深度融入到發展改革工作的各個環節,有扶有控有保有壓,堅決壓縮淘汰落後產能,大力培育新興業態和增長點。一是,着力推動了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與農業、科技等部門一起,紮實推進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和“渤海糧倉”科技示範、“海上糧倉”等工程。實施了蜂業、煙葉、茶葉、桑蠶、中藥材五個農業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牽頭編制了牡丹、肉牛肉羊產業發展規劃。南水北調續建配套、引黃濟青改擴建和大中型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等重點水利工程進展良好。二是,着力推動了工業提質增效。堅持“敲開核桃”和“一行業一對策”,配合經信等部門制定了22個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研究提出了我省化解過剩產能實施意見,開展了鋼鐵、電解鋁、船舶等行業建成違規項目清理整頓。有序推進煉化企業退城進園和佈局調整。三是,着力推動了服務業科學跨越。對加快服務業發展30條政策落實情況進行了督查,編制了“黃金海岸·仙海聖山”養生服務產業聚集帶發展規劃。加大服務業四大載體扶持力度,放大服務業引導資金效應,開展了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預計服務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左右。四是,着力推動了創新能力提升。會同科技部門爭取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獲得批覆。組織實施了創新能力建設專項,新認定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2家,省級工程實驗室(研究中心)65家,加快7個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10個省級示範基地建設。牽頭編制了物聯網專項行動計劃,開展了國家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信息惠民、區域物聯網等試點。五是,着力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穩步實施煤電“上大壓小”,關停了一批小火電機組和小煤礦。積極推進核電、風電、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利用,新能源發電裝機佔比達到11%。爭取國家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項目201個,開展了節能評估審查,編制完成了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和省級温室氣體排放清單,順利通過了國家減碳目標考核。淄博、臨沂市納入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試點。

(六)探索形成了一批推動區域發展新機制。堅持“面上推開、點上突破、融合互動”,創新了區域發展推進機制,積累了行之有效的經驗。一是,創新了規劃推進機制。開展了藍黃“兩區”規劃實施情況檢查推進,實現了“大展示、大破解、大推動”,達到了總結成績、展示亮點、找準問題、明確方向、鼓勁加壓的效果。聯合省直有關部門編制修訂了“一圈一帶”14個重點專項規劃、5個省級中長期規劃,組織編制了沂蒙革命老區發展規劃。二是,創新了要素保障機制。切塊安排區域專項資金26.5億元,由各市自主確定了479個項目予以扶持。爭取東營市和省直有關部門支持,調劑異地佔補平衡耕地指標,主要用於推動西部經濟隆起帶發展。在省委組織部指導下,實施了藍色產業領軍人才團隊支撐計劃,確定了兩批34個藍色產業計劃項目;印發了加強西部經濟隆起帶和省扶貧開發重點區域人才支持的意見。三是,創新了協調聯動機制。籌備召開了“兩區一圈一帶”首次黨政聯席會議和“一圈一帶”市長聯席會議。支持省會城市羣經濟圈加快一體化進程,濟萊同城化在交通、通訊、户籍、公共服務等方面邁出新步伐。會同省軍區組織了國民經濟動員規範化建設集訓,青島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爭取事項落實較好。四是,創新了先行先試機制。選擇了21個縣開展縣域經濟科學發展試點,鼓勵支持高點定位、率先突破,放大示範帶動效應。協同住建部門編制實施了新型城鎮化和農村新型社區發展規劃,認真做好新型城鎮化試點和百強示範鎮建設工作。五是,創新了對口支援機制。着眼受援地的改革發展穩定,帶着感情和責任,牢牢抓住就業、教育、醫療衞生、人才培訓等重點領域,加大產業合作力度,增進交往交流交融,安排對口支援協作資金16.3億元,實施援建項目307個。我省黨政代表團赴新疆、青海考察確定的援建任務已全部落實,得到受援地黨政和羣眾的高度評價。

(七)着力辦成辦好了一批民生實事。把惠民生作為根本目的,有效增加公共產品供給,兜住底線補足短板,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組織實施了全省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行動計劃,認真落實省級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和標準,10個領域84項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取得積極進展。會同教育、衞計、人社等部門加強了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農村國中校舍改造、基層醫療衞生服務和基層就業社會保障服務等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研究制定了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牽頭開展了高爾夫球場清理整治工作。聯合住建等部門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開工任務完成率和基本建成率分別達到100.1%和103.9%。

上述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各級各部門通力合作、協調聯動的結果,是全省發展改革系統廣大幹部職工共同努力、務實拼搏的結果。各市發改委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開拓創新、鋭意進取,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給予省發改委大力支持。藉此機會,我代表省發改委黨組,向在座的各位領導同志和長期以來關心支持發展改革工作的各級領導,各城市、各部門、各單位,向全省發展改革系統的廣大幹部職工,表示崇高敬意和真誠感謝!

二、堅持改革創新勇於擔當,新常態新作為,不斷開創全省發展改革工作新局面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戰略判斷,同時深刻分析了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九個趨勢性變化,特別強調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處在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全省經濟工作會議深入分析了我省在新常態下的階段特徵,明確指出經濟增長的內涵、動力、格局正在發生諸多趨勢性變化。因此,做好今年的發展改革工作,我們必須把思想行動高度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這一重大戰略判斷上來,統一到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做到正確認識、積極適應和科學引領新常態。

(一)要深刻把握新常態下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大家知道,新常態沒有改變經濟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沒有改變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新常態對我省來講機遇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機遇挑戰在哪裏?

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將保持温和復甦態勢,但仍處在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大國政策取向繼續分化、金融市場波動加大、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跌落、地緣政治等因素都將衝擊經濟復甦。這將對我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產生深遠影響。

從國內看,國家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鬆緊適度,專心辦好中國的事情,抓住有利時機進行全球佈局,防範各類風險,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宏觀環境總體向好。但也要看到,在“三期疊加”的大背景下,投資增長乏力,新的消費熱點帶動不足,外需沒有大的起色,增長動能轉換還需時日。

從我省看,一是,經濟增長基本面沒有大的變化,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但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主要是經濟穩定回升的基礎尚不牢固,受到要素成本提高和工業生產者價格下降的雙重擠壓,實體經濟比較困難。二是,動力結構發生新的變化,消費作用更加凸顯,但市場需求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我省正處於發展動力轉換的關鍵時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內需空間進一步擴展。但傳統產業、房地產投資相對飽和,新的消費熱點帶動不足,新舊增長動力轉換“青黃不接”,對相關企業擴大訂單、組織生產帶來不確定性。三是,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湧現,結構調整成為新引擎,但轉型發展的任務依然繁重。傳統產業加速轉型,新興產業、新型業態和現代服務業活力顯現,成為拉動增長、擴大就業的新生力量。但產能過剩與有效供給不足並存,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有一定剛性,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結構性矛盾影響發展質量。四是,深化改革佈局已經展開,內生動力逐步增強,但體制機制矛盾依然制約。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着力改善營商環境,極大地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但諸多體制機制束縛亟待突破,有些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大改革還需集中攻堅破難。五是,社會事業得到發展,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但保持持續穩定的任務依然艱鉅。特別是隨着民生領域剛性支出增加,財政收支矛盾凸顯;創新社會治理難度較大,有些領域的安全生產隱患較多等。對這些新常態下的新特點和新問題,各級發改部門應高度重視,認識要到位,行動要自覺,把握新機遇,直面新挑戰,善於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和潛在性問題,及時研究提出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做到“調速不失速、換擋不掉擋、量增質更優”,把“新常態”變成“新強態”。

(二)要努力做到“三個提升”和“三個調適”。20xx年11月,在視察一週年之際又對山東工作做出重要批示,這是新常態下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明確定位和科學指導。全省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以視察山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批示精神為指引,牢牢把握“一個定位、三個提升”,即:以“走在前列”為目標定位;提升發展標杆,努力在經濟轉型發展、提質增效上爭當排頭兵;提升工作標準,努力做到站位高、謀劃深、要求嚴;提升精神境界,努力做到敢於擔當、鋭意進取。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系列重要講話、視察山東重要講話和對山東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定推動工作指導重大轉變,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激發市場活力方面有新突破,在轉方式調結構、實施創新驅動方面有新成效,在擴大有效需求、釋放發展潛力方面有新舉措,在加強社會治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有新進展,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奠定堅實基礎。主要預期指標是:生產總值增長8.5%左右,公共財政收入增長9.5%左右,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 左右和10% 左右,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左右。這是省委、省政府統籌考慮各方因素做出的準確判斷。與去年9%左右的增長目標相比,主動調減經濟增速,主要是引導各方面積極適應新常態,為“轉調”留出餘地,為改革騰出空間,以速度的調整換取技術進步、體制完善、產業升級、結構優化和質量效益提高。

全國發展改革工作會議強調,面對新常態,我們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趨利避害、順勢而為,促進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發展。特別是要做到“調適理念、調適方法、調適政策”。聯繫我省實際,全省發改部門務必要將“三個調適”精準落實到位。調適理念要找準新定位。全省發展改革工作要着眼“一個定位”來謀劃,圍繞“三個提升”來衡量,以更高的目標鼓足幹勁,以更寬的視野激發熱情,開拓進取、創先爭優。調適方法要探尋新路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要立足全局,多做前瞻性、規律性研究,切實做到謀大謀深謀遠,創新思路引領發展。調適政策要務求新實效。要大力培育新的增長點,打好轉型發展“組合拳”;抓好一批事關全省長遠的重大項目,擴大有效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加快企業技術創新,引導創新要素合理流動。

(三)要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努力開拓創新。認真做好今年發展改革工作,我們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標準要高、謀事要深、措施要硬、工作要實”的要求,立足職能抓落實,多提創新性建議,多做原創性工作,用心着力抓好如下七個重點。

第一,以改革舉措落地為重點向深化改革要動力。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氣可鼓不可泄,要再接再厲、趁熱打鐵、乘勝而上。發改部門要因勢而謀、因地制宜,堅持頂層設計和基層首創相結合,着力推出一批激活力、強動力、擴空間明顯的重點改革舉措,使改革新紅利轉化為發展新動能。一要統籌謀劃。認真落實好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舉措實施規劃,發揮好經濟體制改革專項小組牽頭作用,編制好20xx年經濟體制改革工作要點。建立統一規範的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抓緊修訂我省政府定價目錄,放開具備市場競爭條件的政府定價項目;全面推行居民生活階梯式水價、氣價制度,擴大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階梯電價實施範圍。二要先行先試。牽頭抓好濰坊市國家現代農業綜合改革試點,青島、威海、德州市和菏澤鄆城縣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的組織實施,做好威海市全國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爭取工作,配合有關部門搞好黃三角未利用地開發、營改增、創新型城市、新型農村合作金融、教育綜合改革等試點,爭取儘早取得經驗,形成示範帶動。三要注重實效。加強事前調研,深入瞭解基層羣眾需求,主動對接中央精神,做到重大政策一經出台馬上跟進;加強事中協調,落實台賬制度,及時調度改革進展;加強事後督導,開展督查評估,確保改革舉措落地生根。總之,發改部門要把改革的重任承擔起來,牽頭的要勇於擔當,協調的要主動服務,配合的要積極到位。

這裏,我重點強調三項發改部門牽頭的改革任務。一是,全面實施我省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利於規範市場經濟秩序、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創新社會治理、打造良好營商環境。要抓緊完善並出台實施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和工作方案,開展綜合性試點;研究制定《山東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儘快啟動省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項目建設,力爭年底前平台大框架基本建立。二是,全面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目前,醫改工作已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涉及多方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要加強組織領導,協調聯動各方,統籌謀劃、整體推進。要總結完善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經驗,逐步擴大改革範圍;積極探索推進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加快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實施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建立健全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發展一批有規模、有質量、有品牌的非公立醫療機構。三是,全面完成全省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對這項改革,社會關注度很高。要按照國家要求並結合我省實際,切實改成改好。要進一步完善公車制度改革總體方案及配套政策,年底前分步完成全省各級黨政機關的車改任務。根據國家的部署,適時啟動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和國有金融企業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工作。各市要切實做好統計摸查,確保數據真實可靠,為車改做好充分準備。

第二,以釋放需求潛力為重點穩定經濟增長。今年,穩增長仍是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要調動市場力量增加有效供給,穩定社會預期,為“三駕馬車”高速有效運行不斷加力。

一要增強投資關鍵作用。現在看,消費是慢增量,外需又受國際市場影響,投資仍是拉動經濟增長最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在技術條件和經濟結構未發生重大變化的前提下,投資邊際收益遞減是必然規律,增速的回落實際上是一種“理性的迴歸”。因此,穩定投資增長要切實把握好“投向、投量、投速、投效”的關係,重點構建五個新的機制和體系:圍繞重大項目推進,構建內涵效益型投資增長機制。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再確定100個以上年度省重點建設項目,努力做到竣工一批、在建一批、洽談一批、儲備一批。特別要抓好全國知名民營企業家簽約項目的跟蹤問效。這些項目是山東新一輪發展“騰籠換鳥”的“新鳥”,對促進今年乃至今後幾年全省經濟增長都至關重要。要研究制定我省推動招商項目落地的政策措施,建立洽談會50個集中籤約項目及全省170個重點簽約項目台帳,加大對簽約情況、投資進度、落地開工等重點環節的調度督查。各市要盯緊重要客商,把握商機和項目線索,開展“一對一”服務對接,爭取再洽談和簽約一批重大項目。圍繞“接放管”,構建投資管理長效機制。在繼續做好“接”和“放”的同時,特別要在“管”上下更大功夫。研究制定我省政府核准的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和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暫行辦法,修訂重大工程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暫行辦法,抓好項目稽查,確保把該放的權真正放開放到位,把該管的事切實管住管得好,推動管理重心由前置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轉變,努力做到“管而有法、放而有序、活而不亂”。今年國家要求推進實施企業投資項目網上並聯審批核準制度,要加強我省信息化建設,依託“陽光審批、勤廉發改”電子政務系統,推動與國家及市縣聯網,建立縱橫聯動的項目審核管理系統,進一步提高效能、優化服務。此外,要針對國家大幅壓縮預算內投資專項,制定我省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實施意見,推行政府與社會合作模式;設立運作重點產業投資基金,逐步規範完善市場化運營機制;繼續提高債券融資規模,引導外資參與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協調發展。圍繞實施全省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濟南至東營等15條在建高速公路,石濟鐵路客運專線、青連鐵路等8條在建鐵路建設進度,全面啟動濟青高鐵、魯南客運鐵路通道建設;建成投用青島港董家口港區十萬噸級散貨碼頭等14個泊位;力爭青島新機場、菏澤機場、聊城機場開工建設;加強城市軌道與機場、高鐵站、公路樞紐有效銜接,青島地鐵3號線建成投運。圍繞能源結構戰略調整,構建現代能源產業體系。推進錫盟至我省特高壓送電工程建設,爭取年內開工建設上海廟和榆橫至我省的特高壓送電工程。有序推進重點領域“煤改氣”,確保青島LNG項目按期達產,協調爭取三大油氣公司增加向我省供氣計劃。優化核電、風電佈局,推廣光伏應用,開工文登、沂蒙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爭取新能源發電裝機突破1000萬千瓦。加快調整煤電結構,爭取國華壽光、華能萊蕪等在建項目按期建成投產;落實好國家批覆的年度772萬千瓦火電規模,抓緊開工一批具備條件的大型電源項目。此外,要協同山東能監辦、省經信委等部門做好大用户直供電工作,逐步擴大試點範圍,開展電力直接交易。圍繞關係全局長遠的重大事項,構建省部會商推進落實機制。省部會商重大事項,既是拉動投資穩定增長的關鍵舉措,也是支撐全局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近日,省發改委報請省政府同意,制定了省部會商重大事項分工落實方案,逐項明確了牽頭單位並落實到相關城市和省直部門。我們要把今年作為新一輪省部會商事項的“推進落實年”,細化責任、靠上盯緊,積極爭取、逐個突破,最大限度地爭取國家支持。

二要增強消費基礎作用。要增加收入,協同有關部門,落實好國家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配套措施,讓羣眾“能”消費。要完善政策,聯合商務等部門,實施好國家養老健康家政、信息、節能環保、旅遊休閒、住房、文化教育體育等6大領域消費工程,研究制定扶持政策,讓羣眾“想”消費。要優化環境,再培育一批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抓好大宗貨物交易中心、冷鏈物流、電子商務示範基地等建設,讓羣眾“願”消費。

三要增強外需支撐作用。現在,外需不振是不爭的事實,低成本比較優勢正在弱化。我省作為沿海開放大省,出口競爭優勢依然突出,對外開放仍大有作為。特別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美經貿務實合作和中俄能源合作取得重大進展,中韓和中澳自貿區結束實質性談判,這都是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我省要抓住用好機遇,挖掘培育在產業、區位、基礎設施和營商環境等方面的比較優勢,積極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與商務等部門一起,修訂全省重點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擴大服務業和高端製造業開放,開闢優勢產能對外轉移通道及能源資源獲取路線;全力推進青島自由貿易港區申建工作,抓好東亞海洋合作平台和中韓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建設。

第三,以優化經濟結構為重點推動轉型升級。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運用好“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法,打好轉型發展“組合拳”,以結構優化支撐推動發展由中高速向中高端邁進。一要做好發現和培育新增長點的“加法”。農業要“強基固本”。與農業等部門一起,大力發展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推動農業向農產品物流、農業觀光、鄉村旅遊等服務業領域延伸,加速形成“接二連三”的格局。紮實開展千億斤糧食、高產創建、“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和糧食倉儲設施建設等工程,培植優質特色、市場緊缺的農業產品。完善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康發展的政策,重點鼓勵發展養殖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持續加大南水北調續建配套、東營市黃河南展寬區改造和棗莊市莊裏水庫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確保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任務。新興產業要“培土施肥”。今年國家將實施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要加緊研究制定我省具體實施意見,做大軌道交通裝備、通用航空裝備等潛力產業,做強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海洋工程裝備等優勢產業,實施好新興產業創投計劃,儘快把一些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服務業要“提速進擋”。按照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抓緊研究提出分行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加快服務業向創新驅動、多元開放、融合集聚、高端高質方向轉型。出台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和“黃金海岸·仙海聖山”養生服務產業聚集帶發展規劃。大力發展軟件、研發、金融、政府服務等領域的服務外包,扶持特色突出、示範帶動作用強的載體建設,認定培育一批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協同文化等部門,搞好曲阜文化經濟特區建設,加快文化創意、廣告產業與旅遊、體育、金融、科技等產業融合發展。二要做好化解過剩產能和節能減排的“減法”。落實好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和配套措施,嚴格控制新增產能項目;運用逐步加嚴的環保標準,倒逼企業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支持跨地區產能置換,探索指標市場化交易。加快鋼鐵、石化、汽車、煤炭等行業兼併重組,穩妥推進主城區重污染企業搬遷或轉產。強化能源總量控制,推行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掛鈎,能源消費總量和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雙控制。聯合環保等部門重點治理大氣霧霾,制定全省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實施方案,嚴格落實能評制度控制高耗能行業發展。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全力抓好碳考核,加快建設碳平台,積極培育碳市場。爭取將東營、濟寧、萊蕪市納入國家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試點。三要做好管理、市場、商業模式等創新“乘法”。當前,互聯網技術加快發展,催生出全新的商業領域和商業模式,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徵。要與有關部門一起,研究支持新的市場、商業模式發展的措施。鼓勵園區率先轉型,制定高新區轉型升級的意見,開展好12個開發區體制機制創新試點,建設一批千億級的產業集羣,推動園區“空間換地”、“騰籠換鳥”。四要做好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本回報率的“除法”。關鍵是擴大分子、縮小分母,進一步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協同經信等部門,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繼續加大技術改造投資力度,拉長延伸產業鏈,提高終端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比重。

第四,以激發活力為重點強化創新驅動。堅持市場要活、創新要實、政策要寬,推動經濟增長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為創新驅動,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成發展的新動力。目前,我省已進入國際標準的創新驅動階段,創新能力成為第一要素,將成為主引擎,是保持經濟穩步“換擋”的必由之路。今年國家將出台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啟動全面創新改革試點。發改部門要以此為契機,突出關鍵環節、推動相關工作。一要突出企業創新主體。關鍵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配合科技等部門,完善企業牽頭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加大對企業創新發展的扶持,引導市場主體聯合創新,努力攻克一批重大關鍵技術。二要突出人才創新主力。人力素質的提升是解決好新常態下“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的關鍵。要配合組織、人社等部門,繼續實施“泰山學者”等人才培養引進工程,搞好藍色產業領軍人才和服務創新團隊的引進和選聘。三要突出創新平台建設。對現有創新平台進行分類聚集、整合歸併,加快構建產業技術創新平台網絡,提高創新平台使用效益。協同科技等部門,繼續推進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青島藍色硅谷、國家綜合性新藥研發平台等建設。今年國家將組織實施“創新企業百強工程”,要指導企業編制實施方案,做好爭創工作。四要突出科技成果導向。與有關部門一起,研究激勵創新的普惠性政策和創新成果利益分配機制,改革科技支持和獎勵制度。實施好國家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和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

第五,以融合互動為重點統籌區域城鄉協同發展。認真落實省區域發展戰略推進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議精神,推進區域聯動城鄉互動,拓展發展空間,優化發展格局。一要開創“兩區一圈一帶”建設新局面。持續放大“三個效應”,使“兩區一圈一帶”成為新常態下轉型發展的戰略依託和重要載體。持續放大規劃引領效應。立足優勢、找準定位,推動各大板塊由同質化競爭向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轉變。參照去年藍黃“兩區”的做法,今年適時對“一圈一帶”規劃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推進,形成有效的激勵督導推動機制。認真實施沂蒙革命老區發展規劃,研究出台相應配套扶持政策。研究我省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和環渤海戰略,廣泛參與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合作的具體實施意見。持續放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效應。要下決心解決跨區域基礎設施瓶頸制約,突出互聯互通,促進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合理流動、高效配置。持續放大產業協作聯動效應。當前,我省區域間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融合發展的態勢明顯。要發揮好區域黨政聯席會議作用,建立市場主導的發展聯盟,管好用好藍黃“兩區”產業投資基金,設立“一圈一帶”產業投資基金。着力推進青島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船舶科技園、海洋產業發展促進中心、海軍大學等重大軍民融合項目建設。二要探索適合省情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新路徑。城鎮化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特別是我省就地城鎮化特徵明顯,我們要有歷史耐心,不要急於求成。要聯合住建等部門實施好全省新型城鎮化規劃,完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解決好農業轉移人口落户城鎮、棚户區城中村改造和農村新型社區公共服務普及等問題。三要促進縣域經濟實現新跨越。去年我省選擇了21個縣開展了科學發展試點,這在全國屬首次,倍受關注好評。關鍵要把試點工作搞紮實,協調督導權限下放、項目建設、扶持資金等政策落實,總結一批好經驗好做法,更好地發揮縣域在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四要推動對口支援工作取得新成效。對口支援工作是一項政治任務,也是光榮使命。要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高度負責的精神做好各項對口支援工作,落實好援助資金和項目,向基層、困難羣眾和農牧民傾斜,進一步加強產業合作、教育援建和文化交流。特別要把援疆25條政策措施作為總抓手,延伸拓展到援藏、援青和扶貧協作重慶工作,及早謀劃推進今年援藏工作的政策措施。籌備好“渝洽會”、“喀交會”、“青洽會”等重要經貿洽談活動。

第六,以加強基本公共服務為重點增進民生福祉。改革發展穩定,最終要落腳於保障改善民生,不斷滿足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一要守住底線。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既是民生底線,也是經濟工作的底線。要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做好應對可能出現的區域性、行業性失業預案,妥善解決化解產能過剩中下崗分流職工再就業問題。要配合金融等部門,高度關注並積極化解實體經濟特別是產能過剩行業的各種風險,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二要突出重點。圍繞羣眾最關心的民生問題精準發力。研究設立省級健康服務業創新發展試驗區;會同有關部門擴增農村和城鎮新建居住區配套教育資源,積極推進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建設規劃和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完善城鄉基本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加強重大疾病防控;加快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着力改善黃河灘區等特殊區域貧困人口生產生活條件。與住建等部門一起,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用好省級棚改融資平台,引進文化、商業、衞生等服務設施進保障房社區。三要完善制度。加大基本公共服務投入,全面達到基本公共服務省級標準,組織開展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行動計劃督導評估工作。協同有關部門健全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四要引導輿論。在新形勢下社會預期對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有着直接影響,實施正確的輿論導向也越來越重要。宣傳工作是服務基層聯繫羣眾、提升政府形象的重要途徑。各級發改部門和有關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許多都是事關民生、老百姓熱情期盼的,有必要通過各類新聞媒體、門户網站等進行宣傳報道,更好地使羣眾“知”;在“知”的基礎上,更要加強與羣眾的互動,對羣眾提出的問題要首問負責、積極闡釋、主動解答,更好地使羣眾“懂”;要注重傾聽人民羣眾的呼聲,關注困難企業和特困羣體,搞好跟蹤督辦和宣傳引導,更好地使羣眾“信”。

第七,以謀全局利長遠為重點編好“十三五”規劃。“十三五”規劃是我省進入新常態下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全省發改系統要作為今年的頭等大事抓緊抓實。一要充分認識搞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性。“十三五”規劃期限是20xx年到20xx年,這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是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全面從嚴治黨等中央關於“四個全面”的重大戰略部署,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批示,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的目標要求,都需要在“十三五”末交上合格滿意的答卷。要樹立戰略思維,把握歷史機遇,以改革創新精神認真謀劃好“十三五”發展的宏偉藍圖。二要充分認識加強規劃銜接的必要性。目前,全省實施了“兩區一圈一帶”、綜合交通、新型城鎮化等重大規劃,“十三五”規劃編制已經有了堅實基礎。要認真研究對接,用好規劃成果,使各類規劃成為相互聯繫、相互銜接的有機整體,做到方向上協調一致,內容上銜接有序,真正形成科學完善的規劃體系,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抓到底、幹到底”。三要充分認識國家對規劃編制的新要求。黨的xx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以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為導向的宏觀調控體系,這賦予了規劃更加豐富的內涵。強調,今後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必須列入規劃方可推動實施。要發揮好規劃在重大生產力佈局、引導市場主體行為、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強規劃的嚴肅性、權威性和約束力。下步,要繼續深化重大問題研究,抓緊完善我省“十三五”基本思路,科學設置目標指標,以省委關於“十三五”規劃的建議為指導,形成山東省“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在此基礎上,搞好“十三五”專項規劃編制。要堅持開門編制規劃,廣泛徵求意見建議,匯聚各方智慧力量,努力編制出一部反映人民意願、體現時代特色、符合省情實際的“十三五”規劃。

三、堅持與時俱進創先爭優,兩轉變兩強化,加快推動新常態下發展改革工作轉型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不僅發展方式要轉型,發展改革工作也面臨轉型的問題。在全國發展改革工作會議上,徐紹史主任指出,發改系統加快轉型形勢逼人、時不我待,必須以更大決心、下更大氣力強化“五大建設”。發展改革系統有着深厚的歷史積澱和優良傳統,在工作轉型方面也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在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期間,省發改委黨組就將加快推進“兩轉變兩強化”,加快建設“陽光審批、勤廉發改”,加強和改進調查研究,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單位,進一步完善科學合理的工作規範,作為自選動作持續加以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效。在去年9月份召開的全省發展改革工作研究班上,我就如何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改革與發展、審批與監管、協調與服務“四個關係”,進一步轉變管理理念、管理職能和管理方式、管理作風進行了強調部署。各市發改委也結合實際,開展了許多有特色的機關創建活動。現在看,這些活動和要求符合形勢的變化,是事業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加快轉型的重要載體和有效抓手。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加快轉型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面對新常態下更加艱鉅繁重的發改任務,如何進一步明確轉型的方向和路徑,與時俱進地加以推進,還需要認真研究探索。對此,全省發改系統廣大幹部職工要增強轉型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把轉型作為自我學習、自我革新、自我提升的過程,不斷提高創新力、執行力和公信力,努力營造“敢為、會為、有為”的良好氛圍。

(一)加快發改工作轉型,必須增強本領。一要善於學習。在新常態下,一些過去慣用的管理方式已難以適應需要。這迫切要求我們勤思、勤學、勤勉,加強對新常態鮮明特徵、內在要求和應對舉措的理解把握,在學中轉、在轉中學。二要加強調研。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要緊緊圍繞發展改革工作如何“抓重點、出亮點”,在穩定增長、深化改革、轉型發展、融合區域、統籌城鄉,改善民生、辦好實事,搞好經濟形勢研判和編好“十三五”規劃等方面,全面深入調查研究,形成一批有見地並能進入決策的研究成果,為各級黨政當好參謀助手。三要科學決策。健全完善科學決策機制,特別是發改部門牽頭的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項目等,要堅持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最大程度地減少“自由裁量權”,不斷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水平。

(二)加快發改工作轉型,必須提高效能。一要改革創新。隨着簡政放權後行政審批事項的大幅減少和政府資金分配方式的不斷變化,轉型已經到了“躲不開、繞不過、退不得”的關鍵時期。發改部門要更多運用改革的方法,更多依靠市場的力量,創新項目審批監管方式和政府資金分配方式,規劃計劃編制方式和統籌協調服務方式,努力提高發改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要依法行政。20xx年至今,省發改委共辦理行政複議案件60餘起,行政訴訟案件7起,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案件處理難度也在加大。要認真落實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要求,加快發改工作立法事項進度,爭取發展規劃、政府投資、企業投資等領域的立法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嚴格依據權力清單履行職責,真正讓權力在陽光下和法治軌道運行。三要高效服務。我們提倡的服務,是全心全意、盡職盡責的服務,是充滿激情、帶着感情的服務。要繼續鞏固擴大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文明創建成果,讓“陽光審批、勤廉發改”和文明高效服務成為發改部門的“名片”。

(三)加快發改工作轉型,必須改進作風。一要創先爭優。有什麼樣的標準就有什麼樣的質量,我們要高點定位。比如,推進省部會商重大事項,靠的就是持之以恆的“釘釘子”精神,靠的就是高標準、嚴要求、快節奏的精神狀態,否則不可能取得這樣良好的效果。二要求真務實。“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強調,如果不沉下心來抓落實,再好的目標、再好的藍圖,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強調,“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形勢越是錯綜複雜,越要堅持求真務實精神,越要強調實勁實幹實效。發改工作量大面廣,領導交辦事項多、批示指示多,要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抓好落實。一件事情交辦下來必須有部署、有檢查、有結果,切實解決好“最後一公里”和“中梗阻”問題,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三要敬業奉獻。這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追求。要常懷感恩和敬畏之心,珍惜黨和人民給予的舞台和機會,事業為重、夙夜在公,殫精竭慮謀發展,心無旁騖幹事業,在發展實踐中歷練和培養幹部。

(四)加快發改工作轉型,必須凝聚合力。一要顧全大局。發改部門的大局是什麼?我理解,就是事關發展全局和長遠的大事,各級黨政特別關注的要事,人民羣眾熱切期盼的好事。抓住了這些,就抓住了大局。我們要謀劃全局長遠、落實決策部署、迴應社會關切,想問題、幹工作都要放到全省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謀劃,破除部門利益、處室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壁壘,真正做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和全省上下一盤棋。二要清正廉潔。統籌融合業務黨務隊伍建設,自覺踐行“三嚴三實”,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在從嚴約束下幹事創業,知廉尚廉守廉,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倍加維護髮改系統的大局和形象,既要“能幹事、幹成事”,更要“不誤事、不出事”,做到“爭主動不被動、真落實不應付、多添彩不添亂”,堅決打贏反腐敗這場輸不起的鬥爭。三要協調聯動。全省發改系統去年所做的大量工作都匯聚了各級各部門的智慧和力量。這方面空間和潛力仍然很大。省發改委將繼續加強信息共享、業務指導和幹部交流等;也請各市發改委繼續支持省發改委的工作,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

同志們,今年發展改革各項工作任務艱鉅、責任重大。我們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積極主動、奮發有為,全力開創發展改革工作新局面,為加快建設經濟文化強省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做出新貢獻!

省長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講話 篇3

同志們:

今天,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林業 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全國林業工作會議和省委九屆四次全會精神, 總結部署我省林業工作,深入探索新形勢下解決林業建設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加快我省林業 發展的途徑,表彰全省林業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並對省政府批准的首批5個林業生態縣授牌。會上,華華省長還要作重要 講話。現在,我先講幾點意見。

一、我省林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改革開放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林業發展,1985年作出“五年消滅荒山、十年綠化廣東”的決定,1991年我省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荒山造林綠化第一省”的光榮稱號,1993年提前兩年實現了綠化達標。從1998年開始,全省各地和林業部門積極推進林業第二次創業,狠抓重點生態工程,創建林業生態縣,強化森林資源保護 管理,加快林業產業化進程,鞏固和發展了十年造林綠化成果,實現了森林資源生長量大於消耗量的良性循環,為廣東 經濟 社會持續快速協調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目前我省各項林業工作已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一)造林綠化成效顯著。1998年以來,全省共完成造林作業面積1837萬畝。20xx年開始至今,全省共完成荒山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578萬畝,佔規劃任務628萬畝的92%。20xx年與1985年相比,全省有林地由6950萬畝增加到1.399億畝,林木蓄積量由1.7億立方米增加到3.5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27.7%增加到57.3%。20多年來,參加全民義務植樹的人數達5.35億人次,植樹21億多株。深圳、珠海、中山、惠州4市獲得“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稱號,28個縣(市)獲得“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稱號。深圳還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稱號。

(二)生態公益林效益補償力度加大。1998年11月,省政府頒發了《廣東省生態公益林建設管理和效益補償辦法》,對生態公益林建設實行統一規劃、分級管理、科學經營,對生態公益林經營者給予補償。從1999年開始,對全省生態公益林進行規劃核定,核定省級生態公益林5102萬畝。1999年生態公益林效益補償標準為每年每畝2.5元,20xx年開始提高到4元,從20xx年到20xx年,進一步提高到8元。20xx年,界定省級生態公益林5175萬畝。據測算,五年來生態公益林每年新增生態效益134億元,投入產出比約為1:36.7。

(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進展順利。各地認真實施《廣東省生態 環境建設總體規劃》,着力建設重點林業生態工程。東江、北江、韓江、西江等“四江”流域水源涵養林建設工程全面啟動,1999-20xx年,省共投入專項建設資金1.2億元,完成林分改造57.75萬畝。實施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營造沿海防護林帶總長達2797公里,綠化率為92.2%,大陸基幹林帶已基本合攏。實施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和建設工程,共營造紅樹林3萬多畝。實施農田林網化建設工程,造林180萬株,新增控制面積13.9萬畝,將農田林網控制面積增加到387萬畝。實施“綠色通道”建設工程,基本完成深汕高速公路沿線第一重山的造林任務,並重點推進京九鐵路、京珠高速公路等綠色通道造林工作。

(四)森林保護效果明顯。認真實施省人大議案,建設生物防火林帶。1999-20xx年,全省共投入防火林帶建設資金3.46億元,營造防火林帶4.4萬公里,面積84萬畝。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地建設省森林防火指揮中心,運用信息技術監測森林火災;組建了113支民兵森林消防隊伍(共13292人),較好地發揮了主力軍作用。全省森林火災受害率從1999年的0.776‰,降低至20xx年的0.236‰,20xx年和20xx年降到0.1‰,20xx年在夏秋冬連旱的嚴峻形勢下仍控制在0.176‰以內。各地認真落實森林病蟲害防治目標責任制,大力推進森林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相關地區還實施了國家級松材線蟲病治理工程項目。五年來,全省森林病蟲害成災率控制在0.5%以下,防治率達到65—85%,監測覆蓋率和種苗產地檢疫率達到95%以上。

(五)林地林木管理更加規範。對生態公益林、商品林和竹林實行採伐限額分類管理,堅持伐前設計、伐中檢查、伐後驗收和造林更新制度,全面強化了森林採伐限額管理。加強木材檢查站標準化建設,嚴格木材運輸檢查執法,進一步加強了木材流通管理。依法徵收森林植被恢復費,嚴格實行林地用途管制,堅決制止毀林開墾和亂佔林地行為,有效保護了林地資源。同時,全面開展林地林權登記換髮證、新一輪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林地保護利用總體規劃編制、林業站標準化建設等工作,整體推進了森林資源林政管理。建立全省森林資源林政管理信息系統和森林生態宏觀監測系統,提高了森林資源管理水平。不斷完善木材行業管理機制,建立健全協調管理機構,確保了木材加工業的有序發展。

(六)野生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從1999年開始,各地認真實施省人大會作出的《關於加快自然保護區建設的決議》,加快自然保護區建設步伐,到20xx年底,全省林業部門主管的自然保護區由實施議案前的51個增加到186個,佔全省的86.5%。其中:國家級5個,省級40個,市縣級141個,總面積達1380萬畝,佔全省國土面積的5.12%。 組織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宣傳 教育,舉行了拒食野生動物萬人簽名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全社會對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環境的保護意識。從20xx年起,在全省範圍開展了為期三年的全面禁獵野生鳥類的活動。1998年至今,開展了一系列打擊非法獵捕、收購、出售、運輸和走私野生動物及其產品資源的專項行動,共查獲破壞野生動物案件2781宗(其中刑事案件332宗),收繳保護野生動物45.89萬隻(條)。

(七)林業產業化穩步推進。目前,全省基本形成了造林營林、木材生產、林產工業和多種經營四位一體的林業產業化新格局。全省現已建成商品林基地3440萬畝,其中:速生豐產林468萬畝,工業原料林875萬畝,竹林636萬畝,經濟林1461萬畝。全省從事林產品加工經營的單位2.13萬家,從業人員300多萬人。現有的17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較好地發揮了輻射帶動作用。1998年至20xx年,全省木材總產量1627.18萬立方米,竹材產量42207.17萬根,人造板產量889.32萬立方米,松香類產品產量59.67萬噸。森林旅遊等林業第三產業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已建森林公園316處, 其中國家級14處,省級50處,總面積1379萬畝,近年來每年接待遊客1000萬人次以上。全省林業總產值在“”期間逐年增長,年均遞增11.12%,20xx年達到460億元。全省林業利用外資成效顯著,到20xx年 合同利用外資9.6 億美元,累計實際利用外資2.28億美元。

(八)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全省基本形成了以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和省林業科技推廣總站為主體,以市、縣林業科學研究所、區域性林業試驗中心、林業科技推廣站為輻射的三級林業科技服務體系。林木良種繁育技術、生態林建設及配套技術、商品林建設及配套技術、林業高新技術 應用、林產品精深加工技術、軟科學等六大林業科技攻關專項進展順利。廣東林業高科技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科研條件不斷改善,引進70多項科研開發項目,並已取得初步成效。城市林業優良樹種、林木高新技術繁育產業化等十大林業科技示範基地發揮了良好的社會和生態效益。林業標準化建設步伐加快,對外林業科技交流和合作進一步密切。1998年以來,全省共取得各類林業科技成果80多項,其中獲得國家、省(部)科技進步獎勵25項,省 農業技術推廣獎23項。

全省林業工作在探索中前進、在改革中突破、在創新中發展,呈現全方位、多層次良好的發展態勢,取得顯著成績的關鍵在於:

一是領導重視,為林業發展增添了強大的動力。全省各級領導率先垂範,帶領廣大幹部羣眾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歷年來,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廣州軍區、省軍區的主要領導,都親自參與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在全省掀起了造林綠化的熱潮。20xx年,省政府與各市政府簽訂了森林資源保護和發展目標責任書、森林防火責任書、生態公益林建設管理和效益補償責任書,明確職責,落實任務,嚴格考核,兑現獎懲,有力地推動了林業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省人大多次組織林業相關法律法規執行情況大檢查,省政協多次開展林業重大工作調研,對廣東林業建設提出了許多有益的意見和建議。每年的政府工作 報告,都強調要抓好林業工作,並提出具體要求。每次山區工作會議,都把林業建設作為重要工作來落實。國家林業局領導多次親臨廣東視察指導工作。省領導在日常工作中經常關心、過問林業工作,就林業工作專門作出重要批示。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有效地推動了許多深層次問題的妥善解決,極大地促進了全省林業事業發展。

二是生態意識增強,為林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隨着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林業的認識越來越深刻,林業迎來了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的重大機遇。黨中央、國務院從中華民族的長遠大計和強國富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強調保護資源和環境,促進人口、資源和經濟協調發展。1985年至今,省委、省政府就林業工作作出了4個決定,在不同時期提出林業發展戰略,明確奮鬥目標,制定政策措施,推進全省林業持續穩定和協調發展。通過廣泛宣傳、典型示範,林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深入人心,形成了關心林業、支持林業、投身林業的可喜局面。

三是投入大幅增加,為林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98年至20xx年,全省投入林業生產建設資金約55億元,其中:各級 財政資金(包括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 37億元,省級財政投入林業資金增幅較大,達23.8億元,落實林業貼息貸款4億元。20xx年中央和省級財政投入約8.6億元,比上年增長39.9%,其中省級財政投入7.8億元。各級財政對林業的投入,有力地促進了林業生產建設和重點生態工程的順利實施,保證了林業部門經常性的開支和林業事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目前,政府對林業的公益性投入已開始發揮龍頭帶動作用,非公有制林業發展勢頭迅猛,政府扶持、社會補償、羣眾投入和外資補充等四個方面相結合的林業投入機制正在逐步形成。

四是法規逐步健全,為林業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我省市場經濟發展較快,地方性林業立法在全國先行一步。目前,我省有地方性林業法規5個、政府規章12個,省人大會通過的林業議案4個。《廣東省森林保護管理條例》、《廣東省林地保護管理條例》中確立的分類經營、林地保護開發等一系列制度,為《森林法》及其實施條例的制訂和修改發揮了先行和試驗的作用。《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對非法經營加工、食用野生動物等行為作出了處罰規定,這在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立法中具有超前性,是對《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有益補充。《廣東省全民義務植樹條例》使得全民義務植樹工作有法可依。我省林業法規的逐步健全,為林業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五是內部改革逐步深化,為林業發展注入了極大的活力。機構改革中,各級林業行政管理機構不僅沒有削弱,而且管理職能得到加強。到20xx年止,全省對自然保護區共核定事業編制1450名,其中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886名。20xx年,全省36個國家級、省級森林和野生動植物及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的機構和編制得以落實,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定為正處級的管理局,省級自然保護區定為副處級的管理處,共核定事業編制512名。同年,長期以來森林公安機構管理體制不順的問題得以解決,森林公安機構仍由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業務工作接受公安部門指導;各級森林公安機構由事業編制改為公安專項編制,其人員經費、辦公和業務經費按政法經費標準列入地方財政預算。各級林業部門廣大幹部職工弘揚行業精神,密切配合,互相支持,真正形成了團結奮進、開拓創新、齊心協力、真抓實幹的良好工作局面。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應清醒地看到,全省林業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主要是:仍有個別地方領導對林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工作指導思想出現偏差,林業法制觀念比較淡薄;林業投入相對不足,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資金缺口較大,大部分市、縣每年投入林業資金低於當地財政總支出的1%;全省森林質量不高,單位蓄積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一些地方亂砍濫伐林木、亂佔濫用林地、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等違法行為時有發生;森林火災和病蟲害威脅仍然嚴重;林業產業規模小、結構不合理、產業化水平低;林業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科技支撐力度不夠等。對這些問題和困難,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加大力度予以解決。

二、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精心謀劃林業發展新思路

黨的xx大在全面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的基礎上,明確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任務。黨的xx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強調“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改革和發展。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對林業作出了科學的定位,對林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為加快林業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省委九屆四次全會在對今年全省工作的總體要求中明確指出,要樹立科學發展觀,實現加快發展,率先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經濟社會發展 實踐,既是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今後長期的戰略任務。張德江書記從我省現階段的實際出發,提出貫徹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必須切實做到六個“更加註重”,其中提到:“在提升珠三角發展水平的同時,更加註重推動東西兩翼和北部山區加快發展”;“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這兩個“更加註重”與林業工作關係密切,也是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對新時期林業工作提出的要求。

我們要深入學習、深刻理解和正確運用科學發展觀,把林業放在國民經濟的全局中來認識,把林業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中來謀劃,把林業放在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中來運作,不失時機地根據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廣大人民羣眾的生態需求,把科學發展觀的總體思想與林業發展的具體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把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對林業的要求與林業自身統籌協調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理清思路,明確指導思想和戰略目標,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中心任務和工作重點,從完善政策、創新體制、優化環境、科學管理、籌措資金等方面採取切實有力措施,充分發揮林業對全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保障作用。

(一)明確我省林業發展的指導思想。

我省林業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xx大精神,樹立科學發展觀,確立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可持續發展道路,堅持依法治林、科技興林,深化林業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大力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實施林業重點工程,創建林業生態縣,建設林業生態省,構築國土生態安全體系和以生態經濟為特色的林業產業體系,建設南粵山川秀美的生態文明社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發揮重要作用。

(二)確立我省林業發展的戰略目標。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我省林業發展總體戰略目標明確為:到20xx年,全省50%的縣建成林業生態縣;森林覆蓋率達到58%,建設高效生態公益林5175萬畝、商品林基地5000萬畝,森林資源綜合效益總值達到8800億元,建成以森林植被為主體的穩定、安全的生態屏障,林業產業實力明顯增強。到20xx年,全面建成林業生態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0%,森林資源綜合效益總值比20xx年翻兩番,達到18800億元,建成完備的國土生態安全體系和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實現生態良好、生產發展、生活富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林業生態強省。

在此總體戰略目標下,確定具體戰略目標為“三八四六二”,就是要構建三大體系,抓好八大工程,建成四大基地,形成六大產業,實現森林資源綜合效益總值翻兩番。具體是:着力構建5175萬畝高效生態公益林體系,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林業產業體系,以及有效的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重點抓好水源涵養林、沿海防護林及紅樹林、綠色通道及農田林網、野生動植物及自然保護區、生態防災減災、城市林業及森林公園、科技創新示範及森林生態監測和商品林基地林業八大重點工程;基本建成1000萬畝速生豐產林、1000萬畝竹林、1500萬畝工業原料林、1500萬畝經濟林四大商品林基地;逐步形成木(竹)漿造紙、人造板、傢俱、林產化工、木本花卉、森林生態旅遊六大林業支柱產業;努力實現森林資源綜合效益總值翻兩番。

(三)規劃我省林業發展的戰略佈局。

根據我省林業的指導思想和戰略目標,按照全國林業總體戰略佈局的要求,結合珠江三角洲地區、東西兩翼地區、北部及周邊山區三大區域的經濟社會及資源條件,規劃我省林業戰略佈局。將全省行政區域按自然條件和林業特點的不同,劃分為三大類型,分成七大區域,分別是:珠三角城市林業型(包括珠江三角洲城市林業生態圈),東西兩翼沿海防護型(包括粵東南沿海防護型林業生態圈、粵西沿海防護型林業生態圈),粵北山地、丘陵生態公益型(包括韓江上中游生態公益型林業生態圈、東江上中游生態公益型林業生態圈、北江上中游生態公益型林業生態圈、西江中下游生態公益型林業生態圈)。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城市林業和花卉業為重點,鞏固提高人造板業和傢俱業,建立野生動植物馴養繁殖、綠色食品生產基地;東西兩翼地區在抓好生態建設的同時,加快建設速生豐產林、工業原料林和名、優、特、稀經濟林基地,發展木片加工、木漿造紙、林產化工業以及果、茶、藥等加工業。北部及周邊山區的重點是“四江”流域中上游生態公益林建設和山區綜合開發,建設好速生豐產林、工業原料林和竹子基地,加快發展森林生態旅遊,因地制宜發展人造板、傢俱和松香及其它林副產品深加工業。

三、抓落實、促發展,紮紮實實搞好生態建設和林業工作

目前,我省林業正處在一個重要轉折時期,面臨着很好的發展機遇。各級政府要站在歷史的高度,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把加快林業發展作為全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一項主要任務,擺上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抓緊抓好。

(一)加強生態建設,構建生態屏障。

生態需求已經成為社會對林業的第一需求。對於我省整個林業發展來説,必須把戰略重點放在生態建設上,走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可持續發展道路,為改革開放和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生態屏障。在林業實踐和工作重點中,我們必須全方位貫徹生態建設第一位的思想。

一要大力推進林業生態縣建設。建設林業生態縣是結合我省實際提出的一項生態建設的戰略舉措,是推進林業工作上新台階的重要途徑。各地要把林業生態縣建設作為維護區域生態安全和生態系統良性循環,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一項戰略任務來抓。要以創建林業生態縣工作為平台,大力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加快林種樹種結構調整,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森林景觀建設,提高生態功能等級。力爭至20xx年,全省有一半縣達到林業生態縣標準;到20xx年,全省所有縣達到林業生態縣標準,全面建成林業生態省,構築起維護我省生態安全、以森林植被為主體的生態屏障。

二要加快實施林業重點生態工程。組織實施林業八大重點生態工程,是解決當前生態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加快林業發展的戰略措施,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林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須下大力氣抓緊抓好。要繼續抓好東江、西江、北江、韓江流域水源涵養林建設,啟動鑑江、榕江、漠陽江、潭江流域水源涵養林建設,提高森林涵養水源的生態防護功能。大力營造、保護沿海防風林和灘塗紅樹林,恢復海岸森林生態系統,增強抗擊颱風等自然災害的能力,減少颱風對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威脅。繼續推進鐵路、國道、省道、高速公路和農田林網等沿線綠化,構築覆蓋全省的綠色森林 網絡。堅持適地適樹原則,大力發展優良鄉土闊葉樹種,多營造混交林,促進南亞熱帶、中亞熱帶植物羣落的恢復。在城市化進程中,要統籌規劃,協調發展,切實推動城市森林建設,大力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城市中心區要多種樹、種大樹(高大喬木),提高綠化效果,改善生態質量。要加強造林質量監管,推行工程項目管理。

三要切實加強生態公益林建設管理和效益補償工作。搞好生態公益林的建設與管理,是實行林業分類經營的核心和基礎。我省在全國率先對省級生態公益林進行補償,不僅積累了許多寶貴的 經驗,而且取得了明顯的生態和社會效益。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廣東省生態公益林建設管理和效益補償辦法》,對當地有關生態公益林的文件進行一次全面的清理,確保政策的一致性。要明確補償對象,確保生態公益林效益補償資金落實到位,也可採取多種方式對生態公益林經營者給予合理補償。要積極探索生態公益林經營管理機制,允許統一經營,個人承包,通過贖買轉為國有經營。要進一步落實生態公益林目標責任制,落實管護人員,並逐步建立生態公益林地理信息系統。要加強管理和監督稽查,切實用好管好生態公益林效益補償和各項建設資金。對經省核定的生態公益林不得隨意調整變動,不得徵收任何税費。

同時,要認真執行《廣東省全民義務植樹條例》,以提高盡責率為突破口,把全民義務植樹運動進一步引向深入。要全面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積極開展爭創綠化先進工作。

(二)加大工作力度,強化資源管理。

森林資源是林業的根本,加快林業發展,深化林業改革,最本質的要求是要增加森林資源。林業具有“三分種七分管”、“破壞容易恢復難”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終堅持“嚴管林”,確保森林資源持續穩定增長。

一要嚴格森林、林木資源及林地管理。實行森林資源統一管理,嚴格執行森林採伐限額管理制度,堅持憑證採伐、憑證運輸、憑證經營加工制度,認真落實破壞森林資源責任追究制度和案件報告制度,進一步強化林木採伐和木材行業管理。認真實施全省林地保護利用總體規劃,抓好市、縣林地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實行林地總量平衡控制,嚴格徵佔用林地的審核管理,堅決遏制林地資源的非法流失,制止和查處違法使用林地行為。強化林地林權管理,抓好換髮林權證的檢查、指導與驗收工作,建立全省林權證管理網絡,規範林地使用權流轉。按照精簡、高效的要求,進一步抓好林業工作站和木材檢查站建設。加強調處山林糾紛工作,切實解決關係人民羣眾切身利益的問題。

二要強化森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工作。各級政府必須把預防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作為防災減災的一項重要任務。要立足預防,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森林防火意識。強化野外火源管理,進一步落實森林防火行政領導負責制,切實加強森林防火組織體系和森林消防隊伍建設,強化森林消防監督職能,積極開展航空護林,加強生物防火林帶等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的綜合能力,減少森林火災損失。要加快森林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加強檢疫工作,對危險性森林病蟲害實施工程治理,遏制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減輕災害損失。建立健全防範外來有害生物的有效機制,防止外來有害生物的傳入和擴散。

三要高度重視野生動植物、濕地和紅樹林資源保護。要以實施省人大議案為核心,落實有關扶持政策,加快自然保護區建設步伐,抓緊搶救瀕危珍稀物種,修復典型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建立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經營監管體系,切實保護好野生動植物、濕地、紅樹林資源。制訂和完善野生動物獵捕、馴養繁殖和經營利用管理制度,促進由利用野外資源向繁育利用人工資源轉變。加強濕地、紅樹林資源調查規劃與監測,儘快在宜林灘塗上營造紅樹林,並積極地做好紅樹林資源確權發證和管理工作。要組織實施好中荷湛江紅樹林管理項目。

同時,要加快森林資源、森林生態和野生動物疫病監測和預警預報體系建設。加強對森林、野生動植物、濕地和紅樹林等資源及生態狀況進行動態監測和生態效益評價,及時掌握和定期發佈全省林業與生態狀況,為林業改革與發展提供科學決策依據,為生態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信息。

(三)優化林業結構,加快產業發展。

一個健全的林業、完整的林業、健康發展的林業,應該是一個三大效益兼顧、生態和產業協調發展的林業。林業產業的發展是林業充分發揮其生態效益和生態功能的根本保障。林業的加快發展也包括林業產業的加快發展。

一要着力調整林業產業結構。各地要把調整林業產業結構作為優化農村經濟結構的重要內容,結合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特色林業。在發展思路上,要以商品林的大發展帶動林業產業的大發展,以林業加工業的大發展帶動森林資源培育業的大發展,以森林旅遊業的大發展帶動森林服務業的大發展。要把建設速生豐產林、竹林、經濟林、工業原料林,作為調整林業結構、促進山區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來抓,並以此為依託,促進木(竹)漿造紙、人造板、傢俱、林產化工、木本花卉、森林生態旅遊等六大林業支柱產業發展。要積極發展森林食品、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藥材和珍貴樹種培育等新興產業,培育新的林業經濟增長點。要因地制宜編制全省林業產業發展規劃,併發揮林業產業協會的作用,推進林業產業的發展。

二要做大做強林業龍頭企業。林業龍頭企業是林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在林業和山區經濟結構的戰略調整中,龍頭企業擔負着開拓市場、技術創新、基地建設、引導和組織農户經營的重任。各地要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加快森林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堅持高起點、高科技、高效益,有 計劃、有重點地扶持一批林業龍頭企業,加快發展林業支柱產業,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要採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林業產業的整體現代化水平。培育名牌產品,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強涉外林業開發,發展外向型林業經濟,不斷增強林業產業的活力和競爭力。

三要放手發展非公有制林業。進一步明確非公有制林業的法律地位,切實落實“誰造誰有、合造共有”的政策。進一步落實税費優惠政策和木材採伐管理規定,真正從建立利益機制入手,鼓勵多元主體跨所有制、跨行業、跨地區投資發展林業。已經劃定的自留山,由農户長期無償使用,不得強行收回;自留山上的林木,一律歸農户所有;分包到户的責任山,依法保持承包關係穩定;林木可依法繼承、抵押、擔保、入股和作為合資、合作的出資或條件;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做好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流轉工作。有關金融機構對個人造林育林,要適當放寬貸款條件,擴大面向農户和林業職工的小額信貸和聯保貸款。林業經營者可依法以林木抵押 申請銀行貸款。

同時,要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將全省國有林場界定為生態公益型林場和商品經營型林場,生態公益型林場為公益類事業單位。還要深化森工體制改革,市、縣林業主管部門所辦企業要限期全部脱鈎,並按照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進行改組、改制,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撤銷森工站,保留鄉鎮林業工作站,對森工下崗分流人員按規定給予補償。

(四)採取有力措施,完善保障體系。

加快林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就是要充分發揮法制、科技、政策等的支撐保障作用。

一要堅持依法治林。要加快林業立法,抓緊制定商品林管理、野生植物保護管理、濕地保護管理、森林公園管理、林業工程管理、國有林場管理、山林糾紛調處、森林資源 轉讓和資產化管理等法規規章,並根據新情況新要求修訂完善現有法規規章。要強化林業執法工作,創新林業行政執法機制,加快林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步伐,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森林、野生動植物和濕地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要強化執法監督,完善相關制度,加強林業執法和行政許可監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各級林業法制機構,充實執法監督力量,積極探索高效的行政許可監督制度,加大林業行政執法統一管理和監督,規範林業執法和行政行為。要加強林業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工作,加快建立林業法律事務機構,強化林業法律服務工作,切實維護林農的合法權益。

二要推進科技興林。加強林業科技創新和林業重點科技攻關,加快廣東林業高科技園區和林業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加強優良鄉土樹種選育、地帶性森林羣落恢復、城市森林建設等技術研究。抓好省部級林業重點實驗室和森林生態固定監測站以及優良林木種質資源基因庫建設,加快林業高新技術開發和應用,建設全省“數字林業”平台。建立健全全省林業科技推廣服務網絡,加快區域性林業試驗中心、林業科技示範園區、林木良種繁育中心和林業科技信息網絡建設,加強先進實用技術推廣,力爭到20xx年,全省林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60%以上。積極推進林業標準化工作,建立林業標準和質量監督檢測體系。鼓勵創辦科技型企業,建立科技示範點,開展科技承包和技術諮詢服務。積極開展粵港澳和國際林業科技交流與合作。

三要加大扶持力度。各級財政要將林業事業納入政府公共財政支持範圍,建立長期穩定的林業投資渠道。林業公共管理支出、林業公共工程支出和林業轉移性支出等主要財政預算項目要納入各級公共財政支持範圍。封山育林、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和有害生物防治,生物多樣性、濕地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等生態防災減災的日常經費作為公共財政支出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安排。省財政投入要突出重點,明確使用範圍,對生態建設任務重的山區實行重點傾斜。省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全省性林業生態安全體系基礎建設資金要納入省財政作重點安排。

四要加強隊伍建設。要加強林政、森林公安、森林檢疫等執法隊伍的 政治思想教育、政策法律學習和業務培訓;要強化管理隊伍理論素養、知識水平、業務本領和領導能力的培訓;要優化科技隊伍知識結構,引進優秀人才,培養學科帶頭人和複合型人才。要在全行業深入開展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紀律教育,促進領導幹部廉潔自律。要認真貫徹黨內監督條例,切實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的監督,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要樹立人才興林觀,全面貫徹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戰略思想,進一步加強人才和教育培訓工作,重點在穩住隊伍、用好人才、培育力量、引進智力上下功夫,建立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用人機制,為有志之才發揮作用創造良好的條件。

同志們,加強生態建設,加快林業發展,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當前我省林業再次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一定要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緊密團結在以為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開拓創新,紮實工作,為加快廣東林業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新的貢獻。

省長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講話 篇4

同志們:

這次全省林業局長會議是省政府同意召開的,也是在我省加快轉變林業發展方式、推進林業經濟強省建設重要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尤其是去年以來市縣換屆,一些市、縣林業部門領導班子也做了相應調整,有些同志剛剛走上林業戰線組織領導工作崗位。因此,開好這次會議,認真總結去年工作,研究部署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林業改革發展各項任務,具有特殊意義。稍後,德新同志將作工作報告,希望各地要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先講三個方面意見。

一、進一步統一思想,增強加快林業經濟強省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進入新世紀以來,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設“五大一強”的戰略決策,其中把林業大省建設搞好,實現林業經濟強省的奮鬥目標是我們做好林業工作的總體要求。過去的一年,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不斷強化組織領導,不斷加大政策扶持,不斷推動工作落實,林業經濟強省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呈現出“兩個加快轉變”和“五個顯著提高”的發展態勢。

一是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加快轉變。一年來,各地牢牢把握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工作主線,進一步摒棄重採輕育、大砍大造的粗放經營方式,強化保護資源、培育森林、經營森林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有效推動和扭轉森林逆向演替狀況,林業生產進一步擺脱兩危困局,呈現出持續向好的發展勢頭。尤其是現代林業產業園區紮實推進,工業化、園區化、產業化推動了現代林業要素加快集聚,各類林業生產要素不斷實現有效配置,量的積累不斷向質的飛躍加快轉型。

二是林業資源大省向林業經濟強省加快轉變。我省森林資源總量和質量均排在全國前列,但林業產出功能長期低水平徘徊。改革開放初期的1978年全省林業經濟總量僅為50億元,到20xx年也只突破200億元,從50億元到200億元我們用了20xx年時間。“”以來,省委作出林業資源大省向林業經濟強省跨越的重大決策後,各級政府和林業部門不斷加強組織推動、政策驅動、項目帶動、市場拉動等各項工作,相繼召開林業產業大會、林業經濟現場會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會議,制定出台了加快林業經濟強省建設的政策措施,到20xx年全省林業經濟總量達到500億元,又經過三年來的努力,到去年全省林業經濟總量突破了1000億元大關,達到1020億元,三年翻了一番。

在實現上述兩個加快轉變的同時,在發展質量上呈現出五個顯著提高。

一是林業的生態保障功能顯著提高。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行動完成育林造林227萬公頃,是前十年的2倍,森林覆蓋率由42.4%提高到43.6%。天然林保護一期工程全面完成,二期工程順利啟動。通過調減採伐量和擴大撫育量,全省森林面積淨增194.3萬畝,增長3.8%,活立木總蓄積淨增4484萬立方米,增長10.1%。森林生物多樣性有效恢復,水源涵養能力明顯增強,生態屏障功能顯著提高。

二是林業的綜合產出功能顯著提高。林業作為複合型基礎產業,伴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功能不斷拓展,規模快速擴張,結構明顯優化,效益日益增強。木材生產、傢俱製造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進程加快,生物製藥、綠色食品、森林旅遊、商貿餐飲、現代物流不斷壯大,過度消耗林木的產業比重下降,林地經濟、旅遊經濟、多種資源開發等非林非木產業比重上升,獨木支撐的傳統經濟格局正在改變,多元並舉的產業發展模式基本形成,林地資源利用率、產出率、生產率明顯提升,林業經濟對全省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對農民增收的促進作用日益突顯,一些重點林區縣份農民人均收入構成來自林業的比重達到45%以上。

三是林業的民生改善功能顯著提高。結合新農村建設,綠化美化村屯、建設美好家園工程順利實施,充分體現了城鄉統籌的發展理念。到去年底,全省綠化美化村屯4189個,新增城市綠地4897.6公頃,湧現出長春、吉林、敦化、通化、集安等一批全國綠化模範市。結合天保工程實施,我省率先在全國開展了林區棚户區改造,並納入國家拉動內需改善民生重點工程,幾年來,投資68億元,共完成棚户區(危舊房)改造10.2萬户,新建改造林區職工和農民住宅510萬平方米,同時林區道路、飲水、供暖、供電等基礎設施也得到了明顯改善,有效提升了林區羣眾的幸福指數。

四是林業的資源保護功能顯著提高。全省上下堅決貫徹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堅持全社會抓保護,全民搞防火,各級政府負全責,精心組織實施“全力預防、快速反應、重兵撲救”戰略,克服了全球氣候變暖、極端災害性天氣多發、森林火險增高等諸多不利因素,保持了森林防火長治久安,實現了連續30年無重大森林火災的輝煌成就,火災受害率一直保持在0.04‰以下,減少經濟損失45億元,有效保護了林下資源,為發展人蔘、鹿業、食用菌、中草藥等特色產業創造了基礎條件。森林資源管理力度進一步加大,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到去年底,新增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4個,國家級森林公園、濕地公園7個,林業有害生物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提高,基層林業站建設普遍得到加強。

五是林業自身發展活力顯著提高。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林業發展中的諸多矛盾和問題,用體制機制創新煥發林業內生增長動力,是我省林業工作的一大亮點。長期以來,我省林業企業基本維持建國初期形成的政企合一模式,社會負擔重,歷史欠賬多,經營舉步維艱。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不斷加大林業改革力度,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取得了兩個方面的重大突破:一個是國有森工企業抓住全省改革攻堅的重要契機,以變革產權制度為核心,對木材加工、運輸流通等企業全部實施民營和股份制改造,對教育、醫院等社會職能移交屬地政府並開展社會化經營改造,近200户企業退出國有,實現了產權多元化,近5萬職工與企業解除勞動關係,優化了產業結構和所有制結構,使產權更加明晰,主業更加突出,向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另一個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去年主體改革任務基本完成,配套改革全面啟動,圍繞落實和放活集體林經營權、處置權和收益權,加速構建現代林業資源培育體系、產業發展體系、科技創新體系、金融支撐體系、制度保障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初步形成了產權清晰、責權明確、管理科學、流轉順暢、效益良好的集體林經營管理體制框架。上述兩項重大改革,為煥發企業和林業活力注入了持久動力。

總結過去尤其是去年全省林業工作,可以説林業工作成效顯著,發展速度快,質量好,貢獻大,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讚譽,對過去一年來的全省林業工作省委省政府是非常滿意的。特別是這些成績是在林木採伐量大幅度減少,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產業結構深入調整的情況下取得的,成果來之不易,經驗難能可貴,應該倍加珍惜,必須充分肯定。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進一步推進林業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仍很嚴峻,需要破解的難題和矛盾仍然很多,主要是:改善生態環境的任務非常艱鉅,林業對經濟社會的生態保障功能還需要進一步增強;經濟總量小、發展水平低的矛盾依然比較突出,改造傳統林業產業、推動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還需要進一步加快;計劃體制弊端積澱較多,體制機制創新的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大;林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發展社會事業、改善林區民生的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特別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林業在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的首要地位、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特殊地位、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地位越來越突出,充分發揮林業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於科學發展、加快振興、富民強省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我們一定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發展意識,認真遵循林業發展規律,積極把握髮展機遇,有效應對困難挑戰,堅定信心迎難而上,進一步鞏固發展林業的好形勢好勢頭,在新的起點上不斷推動林業發展取得新成績。

二、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加快林業經濟強省建設步伐

去年我省林業經濟總量雖然取得了較好成績,但是與建設林業經濟強省的總體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全省上下特別是各級林業部門必須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地貫徹落實好省委省政府關於林業改革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確保到20xx年實現林業產值1400億元以上,年均增幅達到12%,使林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優勢產業地位更加鞏固,林區職工和農民收入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因此,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省林業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調整產業產品結構為重點,加快實施林業轉型升級推進戰略,堅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林業發展,大力推進林業產業化經營,突出工業拉動、項目帶動、科技推動、改革驅動、城鄉互動,走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之路,努力做到穩中求進、好中求快,不斷推動林業經濟強省建設。具體抓好六項重點工作。

(一)把優化產業結構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首要任務。調整優化產業產品結構是加快林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性任務。因此,我們要繼續加大調整力度,加快構建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高附加值、吸納就業能力較強的現代林業產業體系,包括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不斷推動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中低端市場向高端市場轉變。同時,充分挖掘林業的多種資源功能,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要把林下經濟、綠色食品、森林旅遊、特色養殖和精深加工作為發展重點,加大政策扶持,增加資金投入,搞好項目佈局,優化配套服務,不斷提高林業資源綜合利用、循環利用的能力和水平。

(二)把加強森林防火工作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基礎保障。森林安全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事關林業改革發展全局,我們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惕,一以貫之地抓好森林防火工作。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回良玉對四川省西昌市發生森林火災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各地發揚連續作戰精神,科學指揮,統籌調度,加大撲救力度,確保人員安全,最大限度減輕財產損失。同時,要繼續加大火源管理力度,防止發生新的火災。1月29日,國家森防指、國家林業局發出緊急通知,按照回良玉副的批示精神,對進一步做好近期森林防火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去秋今冬以來,我省降雨(雪)偏少,乾旱形勢異常嚴峻,導致春防任務極為艱鉅。各地、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回良玉副、國家森防指和國家林業局通知精神,繼續保持30年無重大森林火災的旺盛鬥志,毫不鬆懈地堅持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各級政府、各級森防指、各級林業部門要密切關注林區天氣變化情況,及早做好森林防火準備,確保森林防火工作組織到位、部署周密、保障有力、萬無一失。要着眼資源保護,健全和完善森林防火長效機制,在繼續堅持七長負責制、聯防聯保、雙預案等防火機制基礎上,進一步強化體制機制創新,努力提升應對新情況新問題的能力。要落實好森林防火儲備金和物資儲備制度,將森林火災預防和撲救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建立與防火任務相適應的保障體系。要結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林農羣眾管林護林積極性高漲的實際,健全完善森林防火配套措施,確保森林防火長治久安。同時,要進一步加大造林綠化力度,結合第二個十年綠美規劃,重點抓好天然林保護工程二期、三北防護林建設和更新改造、人工義務植樹造林等工程建設,努力提高國土綠化水平。

(三)把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有效支撐。今年,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把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作為主題,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為了把這些政策措施宣傳好、貫徹好、落實好,省裏決定把20xx年作為農業農村經濟科技效益年,具體活動方案近期將下發各地組織實施。調整林業產業結構,提高林業生產力水平,必須把林業發展轉入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各級林業部門要緊緊抓住這個難得的歷史機遇,着力提高林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重視林業科學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發,建立產學研結合的林業科技體制,針對良種選育、豐產栽培、精深加工等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加強協作攻關,集中解決森林經營、種苗培育、沙化土地治理、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生態保護以及林產品精深加工、貯運保鮮等重大技術難題,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努力形成創新開發一批、應用轉化一批、立項儲備一批的林業科技研發格局。要深入實施科教興林、人才強林戰略,注重培養林業科技領軍人才,加強林業科技攻關團隊建設,着力提高林業發展的科技貢獻率。

(四)把體制機制創新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根本動力。在推進林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進程中,不斷完善生產關係,使之適應林業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始終是我們高度重視、探索創新的重要任務。“”期間,我們要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上取得重要進展,加快推進企業經營機制轉換,森林經營方式轉變,努力把林地、林木、林下資源等生產要素的潛在活力和職工羣眾藴藏的積極性、創造性轉化為企業和林區發展的強大動力。要積極穩妥地推進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緊緊圍繞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加快構建現代林業資源培育體系、產業發展體系、科技創新體系、金融支撐體系和制度保障體系,加快建立產權清晰、責權明確、管理科學、流轉順暢、效益良好的集體林經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要積極探索地方國有林場改革與發展,着力破除歷史上長期形成的經營性質、經營體制、經營方式和經營主體上的誤區,不斷解放思想,轉換觀念,力求實現下述“五個突破”,就是突破計劃經濟體制束縛,走企業化、產業化經營之路;突破單一經營木材傳統模式,走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的綜合經營之路;突破行業地域界限,拓展林業發展空間,開發林下養殖、林產品加工、森林特產、現代服務等產業,走多元化、多途徑發展之路;突破單一所有制界線,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培育多元經營主體,走多種經濟並存的混合型發展之路;突破淺層次加工侷限,強化系列開發,走多層次轉化增值發展之路。

(五)把興林富民、改善民生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省是重點國有林區,由於歷史包袱重,林區基礎設施欠賬多,着力改善林區民生不僅是建設現代林業的內在要求,也是構建和諧吉林、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目標的重大任務。按照國家要求和省裏安排部署,要進一步加大全省國有林區棚户區和危舊房改造力度,確保林區職工和廣大林農充分享受到棚改政策帶來的實惠和福祉。各地、各部門要結合實際,落實好資金、建材、工程項目,特別是要協調落實好林業棚改税費減免政策,清理不合理收費,為辦理產權和棚户區改造檢查驗收奠定基礎。要按照省委、省政府“三化統籌、協調發展”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加強林區道路、通信、供水、供電、供熱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教育、醫療、文體等公益事業發展,對已納入相關專項計劃的,要進一步明確任務,落實投資渠道,加快建設進程。要切實抓好林區城鎮化和林農非農化的各項工作,確保林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六)把健全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可靠保障。立足提高林業組織化程度,增強整體競爭力,加快構建公益性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業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家庭林場、股份制林場等林業合作組織,開展自我服務,降低生產和流通成本,提高林業經營效益;支持農民組建林業專業合作社承擔林業和山區經濟發展建設項目,林業專業合作社同等享受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有關扶持政策。鼓勵發展各類林業專業協會,引導和規範各類林業中介組織健康發展。

三、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不斷開創林業改革發展新局面

加快林業轉型升級,建設林業經濟強省,涉及到多個部門、方方面面,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建立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形成合力興林的良好氛圍。

一要加強組織協調。各級、各部門要按照省裏的統一部署,切實把林業工作擺上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統籌安排,精心組織,真正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服務到位。要把林業經濟強省建設的任務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部門,落實到人頭。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分管領導要具體抓,有關部門要積極參與、主動銜接,搞好組織協調,為推進林業改革發展提供更加寬鬆的外部環境和更加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要形成部門合力。要統籌整合人力物力,細化工作措施,層層落實責任,各級林業部門要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增強大局意識,主動搞好與市縣和相關部門的溝通銜接。有關部門要從自身職能特點出發,圍繞林業經濟強省建設,履職盡責,不斷推動資源要素向林業流動、基礎設施向林區延伸、公益事業向林區覆蓋。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加強督導檢查,把林業改革發展不斷推向深入。

三要抓好隊伍建設。建設林業經濟強省,不僅要有好的發展氛圍,好的政策環境,而且要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和一支好的職工隊伍,這是關鍵,是根本。因此,各級林業部門和企業單位一定要不斷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尤其是選好配強一把手。領導幹部和領導班子成員不僅要有全局觀念、綜合素質、業務能力,更要有責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的緊迫感,也要有自律意識、過硬作風和實幹精神。同時,要注重培養和造就一支思想好、業務好、作風好的職工隊伍。這樣才能在複雜環境下,挑戰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做到迎難而上,創新發展,以強制勝。各地要注重加強工作,採取有效措施,不斷加強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和職工隊伍建設,努力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森林經營水平、林業發展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

四要轉變工作作風。林業改革發展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歷史遺留問題和深層次矛盾交織在一起,對做好各項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弘揚求真務實的實幹精神,深入實際,深入基層,走進林區,貼近職工和農户,調查研究,發現問題,努力探求化解辦法。要從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高度,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發展理念,強化政策指導、行政指導和公共服務。要切實抓好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高度重視信訪工作,認真傾聽和解決林業職工和農民羣眾的利益訴求,為他們提供便捷服務。要層層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工作,妥善處理改革發展中的各種新矛盾,維護農村和林區社會穩定。要加強林業法制宣傳,增強全社會依法治林意識,鞏固好、發展好、保護好林業建設成果。要認真總結羣眾創造的好經驗、好典型,用典型指導面上的改革發展。

同志們,建設林業經濟強省任務艱鉅,使命光榮。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解放思想,務實創新,努力工作,不斷開創林業改革發展的新局面,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和省十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

省長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講話 篇5

同志們:

20xx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林業系統鋭意改革,開拓創新,取得了顯著成績,實現了“”林業建設的良好開局。一是林業生態建設穩步推進。實現了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的持續增長;營造林質量連續20xx年保持全國前三甲,再次獲得國家營造林質量獎。二是圍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行了深入調研,完成了改革前期準備工作,開展了6家林業企業的改制工作,營林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三是林業創新能力不斷提高,資源管理進一步規範,科技興林的作用日益顯現。對此,省委、省政府是充分肯定的。但我們也應當清醒地看到,我省當前生態建設任務還相當艱鉅,木材等林產品供給短缺問題還相當突出,森林資源安全隱患依然存在,制約林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尚未消除,加快林業發展的任務十分艱鉅和繁重。

當前,林業發展處在一個十分難得的有利時期。中央把“三農”工作繼續擺在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提出了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任務。林業是大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回良玉副指出:林業作為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功能在不斷拓展、效用在不斷延伸、內涵在不斷豐富,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作用越來越突出,任務越來越繁重。正因如此,省委、省政府在推進富民強省戰略中,將保持青山綠水、提高森林覆蓋率作為全省科學發展必須守住的四條底線之一。我們要充分認識新時期林業巨大的生態功能,努力加強生態建設和保護,切實擔負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神聖使命;充分認識林業巨大的經濟功能,努力保障木材供給和發展林業產業,切實擔負起促進農民增收、新農村建設和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光榮任務;充分認識林業巨大的社會功能,努力增加就業和建設生態文明,切實擔負起促進社會和諧、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職責。在20xx年,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繼續抓好造林綠化。造林綠化是發揮林業生態、經濟和社會功能的根本途徑,也是林業部門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務,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生態需求仍然是人們對林業的第一需求,林業最基本的功能仍然是生態功能。要保持良好的生態,建設青山綠水、滿目葱蘢的新湖南,就必須加大造林綠化的力度,以林業重點生態工程為載體,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充分挖掘造林綠化的潛力,大力提高造林綠化的效益,廣泛動員各方面力量投身綠化事業。

第二,認真搞好林改試點。今年,省委、省政府決定在懷化市和瀏陽市、安化縣、綏寧縣開展林改試點工作,為明年全省全面鋪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探索經驗。為此,各試點市縣一定要加強組織領導,精心組織、精心實施。試點中要全面把握好明晰產權、放活經營、規範流轉、減輕負擔和配套改革等林改的核心內容,正確處理好改革與穩定、興林與富民、放活經營與保護自然生態的關係,堅持循序漸進、先易後難、質量第一、注重效果的原則,積極穩妥、規範有序、紮實有效地推進改革試點工作。這次會議後,省裏還將召開專門會議安排和部署林改試點工作。與此同時,各地要按照省裏部署,紮實開展林地林權登記換髮證工作,為全面推進林權制度改革奠定堅實基礎。

第三,努力培育林業產業。相對林業生態建設取得的巨大成績而言,我省林業產業發展還是一條“短腿”。發展林業,一個重要目的是富民。林業富民的根本途徑,是大力推進林業產業化。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在加快用現代科技改造、提升傳統林業產業上,再創新優勢;在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林業、經濟林、種苗花卉、林產工業、森林和濕地旅遊等林業優勢產業上,再上新台階;在積極開發生物質能源、生物質材料、碳匯項目等新興林業產業上,再增新亮點。要通過加強對林業產業發展的引導和調控、監管和服務,延長林業產業鏈,促進林業產業集羣式發展和結構優化升級,使林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重要經濟來源。

第四,切實保護林業資源。森林、濕地和野生動植物是林業發展的根本。全面提升林業建設水平,必須保護好這些林業資源。要堅持林業生態建設與資源保護並重,資源開發與節約並重、節約優先的原則,嚴格森林、濕地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加強林業法治建設,建立健全資源保護長效機制。編制完善保護規劃,科學實施保護項目。突出抓好森林火災、林業有害生物、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等災害的防控,進一步強化林業重大災害突發事件應急反應機制建設,確保國土生態安全。

同志們,全面推進現代林業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湖南,實現富民強省的必然選擇。我們一定要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努力開創現代林業建設的新局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fayan/e4vr7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