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發言稿 >

農業工作會議講話

農業工作會議講話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農業發展水平關係到國民經濟的發展,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農業工作會議講話,僅供參考。

農業工作會議講話
農業工作會議講話(一):

同志們:

剛剛結束的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為今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指明瞭方向。我們要認真學習和深入貫徹落實政才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以及奇帆市長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國清副書記和張鳴副市長的工作部署,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紮實做好農業農村各項工作。

這次全市農業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總結過去一年的農業農村經濟工作,分析當前“三農”發展面臨的形勢,緊緊圍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決策,研究部署今年的重點任務,不斷開創我市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局面。下面,我講四點意見。

一、緊緊圍繞“保供增收”,農業農村經濟在攻堅克難中實現穩中有進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農業系統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全市“三農”工作部署,緊扣“保供給”“促增收”兩大任務,着力穩生產、抗風險,調結構、增效益,促改革、建機制,強基礎、惠民生,農業農村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四個有力有效”和“兩個顯著增強”。 “四個有力有效”:即保障供給有力有效,主要農產品量足價穩,糧食總產1144.5萬噸,連續七年穩定在1100萬噸以上,肉類、蔬菜、水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1%、5.5%、9%;全年沒有發生較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沒有出現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農民增收有力有效,農業增加值1076.7億元,增長4.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90元,增長11.7%,增幅繼續快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連續20xx年3:1以上情況下,去年縮小到2.65:1。農村改革有力有效,統籌城鄉重點改革不斷深化,重點改革專項紮實推進,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等試點項目全面展開。結構調整有力有效,區域佈局更加合理,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特色效益農業加快發展,百億級產業鏈日趨形成,“一縣一業、一村一品”格局正在加快構建。“兩個顯著增強”:即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耕地畝均產值達到4362元,比上年增長5.2%,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預計達57%,主要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39%。農業安全防控能力顯著增強,農機、漁船安全實現“零死亡”目標,受到了市政府的表彰。

回顧過去一年,主要抓了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千方百計穩定生產。積極爭取支持,全年市級以上投入超過63億元,比上年增長4%。建立糧食高產創建萬畝片255個,強化馬鈴薯和中稻-再生稻增產模式攻關;加快蔬菜品種更新換代,促進淺丘、平壩、中山和高山協調生產,全市人均蔬菜佔有量565公斤,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推廣池塘“噸魚萬元”、“一改五化”、“魚菜共生”等技術,促進了漁業健康發展;研發推廣新型農機產品169個,推廣補貼農機具38.7萬台套。新建高標準農田37萬畝,蔬菜基地達到185萬畝,新改擴建生豬、奶牛養殖場、養殖小區325個,新增標準化畜禽養殖場32個,建成鄉鎮標準化畜牧獸醫站369個,推進4個區縣獸醫實驗室能力建設,成功創建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23家、全國休閒漁業示範基地4家。同時,面對相繼出現的低温陰雨寡照、暴雨洪災等自然災害,以及生豬價格長時間低迷的不利形勢,及時組織開展“科技避災百日行動”,採取規模養殖扶持、能繁母豬補助、擴大生豬保險、加大收儲力度等措施,有效減輕了損失,穩住了生產。

(二)深入推進結構調整。緊緊圍繞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堅持“穩豬糧、壯牛羊、擴菜果、增水產”的思路,統籌推進都市現代農業、城郊特色效益農業和生態特色效益農業發展。加快長江三峽柑橘產業帶建設,繼續推進結構調整,全市90%以上的柑橘集中在三峽庫區及長江干支流河谷區域,早中晚熟比例調整為20:42:38,去年總產量達到234萬噸、增長4.9%,總產值190.4億元、增長28%,創20xx年來新高。充分發揮渝東北和渝東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草食牲畜,牛、羊、兔分別增長8.9%、9.9%、11.3%。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有效期內“三品一標”達到2284個,市級名牌農產品增加到152個,果蔬茶標準園、畜禽水產標準化養殖場示範創建取得明顯成效。積極拓展農業功能,促進休閒觀光農業提檔升級,發展休閒觀光果園5300多個;創建13個全國休閒漁業示範基地,休閒漁業增加到4.9萬畝;開闢了“巴渝•醉美鄉村網”,打造和推廣鄉村旅遊精品路線75條,3個村獲得全國“最美休閒鄉村”稱號。大力推動農業走出去,鞏固武隆、黔江等出口蔬菜基地生產能力,支持中一種業等企業投資東南亞、非洲等市場,開闢了出口俄羅斯的農產品“綠色通道”。

(三)不斷完善扶持政策。加強資金整合,創新支農模式,在支持領域上向糧食生產基礎設施、重要農產品生產、標準化基地建設等傾斜,在扶持對象上向種養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重點安排有利於保供增收的農業項目。完善農業補貼辦法,及時足額兑現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和種糧大户補貼,開展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創新農業投入機制,籌建運行農業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業投資基金。持續增加農業基本建設投入,落實新增千億斤糧食工程、石漠化綜合治理、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等基礎建設資金12億多元,增長5.8%。規範預算管理,加快預算執行,健全管理機制,對農業項目實行申報、評審、驗收、績效評價全過程管理,加強審計監督,有效提高了農業項目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四)全面深化農村改革。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4211個村、3.3萬個組(社)完成資產清理、價值認定,佔總數的45.1%、42.2%;積極穩妥推進量化確權,237個集體經濟組織開展試點,其中28個全面完成了試點任務。建立健全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家庭農場達到1.1萬家;農民合作社增加到2.18萬家,其中股份合作社發展到2600家;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增加到2608家。在5個區縣開展農業農村改革綜合試點。完善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後續工作,推進規範化管理和服務,累計流轉承包地1400萬畝,佔農村家庭承包面積的39.7%。積極發展農村合作金融,擴大農業信貸擔保,新增擔保貸款11.5億元、累計67億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107.2億元。擴大水稻、玉米和馬鈴薯保險,開展蔬菜和生豬目標價格保險試點,農業保險險種擴大到28個,保額110億元,參保農户突破100萬。爭取到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農民合作社創新試點等5個國家級試驗試點。

(五)辦好農村民生實事。牽頭實施、協同推進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完成搬遷17.1萬人,累計達到35.9萬人,超額完成年度任務。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深入開展重金屬污染普查和農業資源環境保護,推進主城區56個湖庫整治、主要次級河流畜禽污染防治,完成650個村環境連片整治,推進157個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新建户用沼氣4.31萬户、養殖小區聯户沼氣1115個。全面完成生態家園建設項目,累計建成生態家園農户7.5萬餘户。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完成土地生態綜合治理22萬畝,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3867萬畝,開展耕地質量提升314萬畝,酸化土壤改良取得突破。

(六)努力提高保障能力。面對不斷增多的牽頭協調任務,以及日益加劇的自然災害、市場風險和突發事件,充分發揮統籌職能,主動擔當、積極應對、認真履職、妥善處置,較好地完成了各項急難險重任務,保障了農業農村持續穩定發展。紮實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成功處置了30起輸入性小反芻獸疫疫情、有效攔截了11起輸入性疑似動物疫情、妥善防控了紅火蟻檢疫性有害生物疫情。承接了畜禽屠宰、豆芽生產環節監管職能,實現了順利移交,保持了平穩過渡,落實了監管責任,開展了有效治理。積極投身農業農村搶險救災,配合開展災後重建,組織災後生產恢復,全力幫助困難農户。

過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關懷下,通過農業戰線廣大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農業農村發展實現了在困難中突破、探索中創新、發展中提升。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在此,我代表市農委,向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謝!

二、主動適應新常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當前,宏觀經濟增速放緩進入新常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部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資源環境約束越來越緊、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越來越少、以超小規模為主體的農户增收空間越來越窄、農業生產的自然和市場風險越來越大,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新考驗。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統攬全局,對當前形勢作了精準判斷、科學把握,對農業現代化建設作了系統部署。我們要深刻領會新要求、正確樹立新思維、主動適應新常態,在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中謀求大發展、開創新局面。當前,要着力推進“六個轉變”。

(一)着力推動由主要追求產量和依賴資源消耗向數量質量效益並重轉變。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農業資源少,是我市的基本農情。過去,我們年紀大點的同志都經歷過糧食短缺的年代。改革開放後,為了填飽肚子,我們千方百計擴大生產、挖掘產能、增加供給,有效滿足了城鄉居民農產品消費需求。主要農產品持續穩定增產,確實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這些年的增產除了科技的作用之外,還使用了大量的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據統計,去年全市化肥(折純)施用量達到96萬噸,30年增長了近3倍,化肥用量大幅增加,土壤邊際報酬卻在遞減,增產空間越來越有限。這不僅加劇了面源污染、白色污染,農產品質量安全受到威脅,而且這種粗放生產方式透支了地力,使地越種越瘦、越種越薄。同時,隨着城市化加快推進,耕地面積呈剛性減少,即使通過佔補平衡,耕地總體質量也在不斷下降。克強在中央農村工作會上,把生態環境束縛和資源條件制約比作兩道“緊箍咒”。如果我們朝着拼資源、拼投入品、拼生態環境的增產之路繼續走下去,很明顯已行不通了。這種形勢,倒逼我們必須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由單純追求數量轉向穩定數量、提高質量、增加效益並舉,讓農村生態資源得以休養生息,走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此外,隨着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優質、營養、安全的農產品需求日益旺盛,也為轉變發展方式打開了市場空間。

(二)着力推動農業由超小規模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目前全市農户户均耕地僅4.9畝,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70%,特別是像庫區等耕地資源緊張的地方,户均耕地更少。對一個農户來講,這樣的規模,只能解決温飽,很難增收致富,這也是目前一些農民不願種地的根本原因。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引導和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讓農民種地能掙錢,而且能掙到與外出務工大致相當的錢。應當看到,這些年,隨着户籍制度改革不斷深入,農村勞動力加快轉移,為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創造了條件。同時,習在去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保障集體土地所有權、穩定農户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去年11月,中辦、國辦又下發了《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為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供了政策支撐。可以説,當前推動這項工作正當其時。需要注意的是,户均規模一定有個“度”,有一個經濟規模,並不是越大越好,規模過大反而不利於管理,邊際收益會遞減。對此,《意見》也作了界定,“現階段,對土地經營規模相當於當地户均承包地面積10至15倍、務農收入相當於當地二三產業務工收入的,應當給予重點扶持”。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決防止人為“壘大户”,充分尊重農民自願,根據當地條件確定合適的規模。

(三)着力推動由分散經營向聯合合作轉變。户户種田、自給自足,是過去很長一個時期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化程度的提高,這種模式弊端越來越明顯,特別是產銷信息不對稱,農民生產憑經驗、憑習慣、憑感覺,一些地方還跟風種養,農產品走不出“多了多、少了少”的週期循環,而且每次市場波動,“受傷”的往往是農民。可以説,這種千家萬户的小生產,已很難適應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對此,克強在今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鮮明指出,不僅要在“內部優化”上花氣力,還要在“內外聯動”上下功夫,讓農民從產業鏈增值中獲取更多收益。這就要求我們,要引入現代產業的發展理念和組織方式,以龍頭帶動、合作社聯合合作等形式,通過利益聯結機制,把分散的農户有效地組織起來,走產加銷一體化發展之路。這些年,我市農民合作組織發展很快,但農業進入市場的組織化水平並不是很高,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因,是合作組織的質量不高,甚至有的是濫竽充數,“空殼社”、“掛牌社”的現象比較突出,很多合作社沒有起到實質性的帶動作用。要大力推進農民合作社的規範化建設,引導更多農民走上聯合與合作之路,讓他們積極參與、真正受益。

(四)着力推動由簡單粗放向集約高效轉變。總體講,目前我們的農業還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的階段。主要表現是:自給自足式的生產比較多,專業化、商品化、市場化生產比較少;靠大量農資和勞動力投入進行簡單生產的比較多,實行集約生產、運用高新技術、推行品牌營銷的比較少。這些因素,導致了農產品成本高、效益低、競爭力弱。以大米來説,近期國際米價每斤1.3元左右,而我們的均價在2.3元,高出國際市場70%多,即使按到岸價1.6元來比,也高出40%以上。近幾年,糧食連年增產,庫存持續增加,而進口卻大幅增長。什麼原因?就在於比較效益低,國內外農產品價格倒掛問題嚴重,企業寧可進口,也不用國內糧食。其他主要農產品的境況也大體如此,最近的奶農“倒奶事件”,就是一個縮影。隨着對外開放不斷深入,我國經濟將深度融入國際市場,國際農產品對國內的衝擊還將進一步加劇。我們必須積極主動轉變方式,苦練內功,加快推進土地集約化、科技集成化、農民職業化、生產市場化、服務社會化發展,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增強農業競爭力。只有這樣,才能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才能實現農業現代化。

(五)着力推動由外力拉動為主向增強內生動力轉變。從農民收入看,過去20xx年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了2.3倍,這裏面工資性收入佔比從37.1%提高到了49.1%,轉移性收入從5.1%提高到了10.5%,但經營性收入從56.5%下降到了37.6%。這説明農民增收很大部分是靠外出務工和政府補貼,內部增收能力還比較弱。從目前形勢看,今後要繼續大幅度增加對農民的補貼空間已經不大,繼續通過大量轉移農村勞動力增加務工收入餘地也不太多。要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更重要的在農業農村內部做文章。一方面,要深化農村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優化資源配置,激活各類要素,增強發展活力;另一方面,要強化基礎保障,大力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努力營造有利於農業農村發展的環境和條件。

(六)着力推動由農民的一般性維權向依法治農、依法興農轉變。黨的xx屆四中全會確定了依法治國的重大戰略。市委四屆五次全會作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決定。這是實施依法治農、依法興農的根本遵循。政才書記在聽取全市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彙報時強調,要牢牢把握以農民為本的根本原則,依法興農護農保障農業現代化,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三農”工作。過去,我們在維護農民合法權益過程中,比如減輕農民負擔、幫助農民工討薪、徵地補償等方面,運用法律來系統解決的還不夠;在法律宣傳普及方面,農業農村還很薄弱,農民懂法、用法的意識還不強、水平還不高;在農業執法方面,體系、能力、手段等還有待完善、有待提高。我們要站在依法治農、依法興農的高度,全面樹立法治理念、增強法治精神、提高法治水平,運用法律武器來治農、護農、興農,這要成為我們每個農業人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

總之,這“六個轉變”,既貫徹了中央精神、又結合了重慶實際,既立足當前、又着眼長遠,既是奮鬥目標、又是發展路徑。這應作為我們農業系統今後推進農業農村發展的基本思路、根本要求和主要方法。

三、全力落實重點任務,開創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新局面

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意見已明確了改革發展的重點。這次農村工作會上,奇帆市長、國清副書記和張鳴副市長又作了全面部署。我們必須理清思路、突出重點,一項一項抓好落實。

(一)加快推進現代特色效益農業發展。要堅持宜糧則糧、宜果則果、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的原則,以農民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分類推進。一是在優化結構中穩定糧食。基本要求是穩產量、調品種、增效益。立足重點區縣、產糧大鎮,建設一批優質商品糧、特色雜糧、“雙低”優質油菜等重點基地,大力發展馬鈴薯產業。縱深推進高產創建,實施糧食穩定增產行動,集成推廣一批農機農藝結合的綜合技術和重點項目,完善糧油防災救災體系。加強落實糧食生產扶持政策,切實用好產糧大縣獎勵資金,確保50%以上用於糧食生產相關領域。積極培育種糧大户,提高糧食規模化水平。二是在增量提質中保障“菜籃子”。繼續以蔬菜基地建設和結構調整為重點,以蔬菜專業村和標準園創建為抓手,推進渝遂時令蔬菜、武隆高山蔬菜和庫區加工蔬菜產業帶建設,穩定發展蔬菜產業,力爭全年新建改建基地5萬畝以上。以市政府出台《促進畜牧業發展的意見》和實施《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為契機,深入推進現代畜牧業示範區建設,深化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創建,用好生豬產業扶持政策,持續推進生豬穩定生產,大力發展禽、兔、蜂等產業。紮實推進水產健康養殖,規範完善養殖證制度,重點發展庫區及水庫生態魚、稻田魚、冷水魚等生態漁業,加快發展以垂釣、餐飲、觀賞為主的休閒漁業。三是在優化佈局中壯大特色產業。持續優化區域佈局,推進優勢產業帶區建設,促進特色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深入建設長江三峽柑橘產業帶,繼續發展晚熟柑橘,推進高接換種,不斷優化品種結構。搶抓國家扶持牛羊生產發展政策機遇,以渝東北、渝東南等優勢區域為重點,加快山羊、肉牛產業發展。各區縣要充分結合當地特色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持之以恆地培育“一村一品”、“一鎮一特”、“一縣一業”的區域特色產業。四是在完善鏈條中提升產業化水平。牢固樹立“全產業鏈”思路,做到產、加、銷同步推進、一體發展。在生產環節,注重引導和帶動農户,發展以家庭適度規模經營為基礎的產業基地;加工環節,發揮工商資本、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的規模優勢,推進產地加工或精深加工;銷售環節,着力抓好營銷體系建設和品牌培育,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繼續辦好西部農交會。要特別注重利益聯結機制的建設,通過入股分紅、二次返利等有效形式,切實把各類經營主體有機聚合攏來,把產加銷各個環節緊密聯繫起來,形成產業發展合力,打造完整產業鏈條,不斷提升特色效益農業發展水平。

(二)引導和推動適度規模經營。一是規範土地流轉。創新流轉形式,在農民自願的前提下,只要有利於放活土地經營權的新形式、新辦法都可以探索。要嚴格規範土地流轉行為,加強土地流轉管理和服務,不折不扣地貫徹“一個堅持、四個嚴禁、兩個堅決”的土地流轉用途管制基本原則。各區縣要採取有效措施保障流轉土地用於農業生產,可以通過停發農業補貼等辦法遏制撂荒耕地行為。二是創新經營模式。經營模式的好壞一定程度上決定規模經營的成敗。要結合產業特點、基礎條件、生產習慣等因素,引導各類主體選擇合適的經營模式。比如,種植業更適合於家庭經營,可以探索“大基地、小單元”的模式,通過一家一户的適度規模經營共同構築大產業集羣;又如,以土地入股組建股份合作社的形式也具有很強的生命力,通過有效的聯結機制形成利益共同體。再如,有的農户自願聯合搞聯耕、聯種、聯收等聯户經營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式,推掉田埂,土地成方連片,也能夠實現規模經營。各區縣農業部門要通過政策引導和試點示範,進一步鼓勵和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實踐。三是完善社會化服務。規模化經營需要完善的社會化服務。要通過政策引導培育社會化服務市場,探索開展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重點推行分段服務、全程託管等模式,為規模經營主體解決好耕種收、防病治蟲、技術管理等服務問題。

(三)全面推進重點改革。一是對已部署的重點改革,要深入統籌實施。進一步發揮牽頭職能,協調配合相關部門和單位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地票交易、產權抵押融資及農村流通等統籌城鄉重點改革,着力在提高轉户農民土地及復墾土地利用水平、擴大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融資、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等方面下功夫,注重建立常態化、長效性推進機制,形成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改革經驗,不斷鞏固改革成果。二是對進行的改革試點,要分類指導強化落實。紮實推進農村集體資產量化確權改革試點和建立健全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兩個重點改革專項。清產核資要突出細、實、準,做到“應清必清、該定必定,不留死角、不能遺漏”,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任務。量化確權改革試點,區縣農委要做到全程參與,實施精細化指導,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紮實做好資產界定、價值認定、成員界定、量化確股等各項環節的工作,確保有序推進、不留隱患、平穩過渡。在此基礎上,及時總結試點經驗,適時適宜擴大改革範圍,推動量化確權改革逐步向面上拓展。新型經營體系建設,要着重在主體培育、機制創新、社會化服務等方面下功夫,結合特色效益農業,針對專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及龍頭企業等新型主體,分類制定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重點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和風險防範機制。巴南、永川、江津、梁平、秀山5個區縣要認真組織開展好農業農村改革綜合試點,圍繞發展家庭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重點在土地流轉、扶持政策、基礎配套、利益聯結、產銷對接等方面進行積極有效的探索實踐。紮實推進11個區縣的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經營性服務組織從事公益性服務,探索適合當地實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機制和模式。要按照預期目標和實施方案有力推進這幾項改革及試點,努力確保改革進度、質量和成效。三是要研究新的改革措施或試點。重點強調兩件事。其一,要抓緊抓好農業部第二批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永川、梁平農委要高度重視,圍繞涉農建設性資金整合試驗、糧食生豬等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及退出等6個方面的試驗任務,做實方案、落實措施、紮實推進。其二,要積極研究財政農業項目補貼資金股權化改革試點。市裏今年準備啟動這項改革。主要思路是財政扶持農業企業的資金,安排適當比例作為企業所在地村集體和農户的持股,並享有分紅收益。各區縣要深入調研、提前謀劃、完善對策,可以在本級農發資金或特色效益農業切塊資金中,安排一定資金開展此項改革試點。此外,還要堅持問題導向,抓住當前農業農村發展關鍵及突出問題,比如規範家庭農場發展、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建設、特色產業保險、農村合作金融、基層服務體系改革等等,有針對性地研究出台一些新的改革措施,豐富改革內涵,拓展改革範圍,將農業農村改革不斷引向深入。

(四)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一要突出增收重點。對農民增收實行分類指導,重點支持以農業生產經營為主業、外出務工6個月以內的純農户和兼業農户,加強政策激勵和引導,有針對性地幫助這些農民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努力實現與外出務工相當甚至更高的收入,讓農村能夠留住農民、農業能夠致富農民、農民能夠安心務農。二要深挖農內潛力。積極引導農民調結構、轉方式,發展特色、優質、高效的農業項目,因地制宜地推行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農業創新模式,實現農業經營效益最大化。三要拓展農業功能。推進產業化經營,重點支持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圍繞特色產業,開發一些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開展或參與的初加工項目,促進增值增效增收。依託花、菜、果、魚等農業項目,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鄉村旅遊,支持有條件的農户發展週末度假農莊、體驗採摘基地等多種形式的農家樂。四要廣闢外部渠道。繼續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同時也為留在農村的農民騰出更多的農業發展空間。用好小微企業等政策,吸引外出農民工返鄉創業,通過積累的資金、技術、經驗等發展特色產業和項目,帶動引領周邊農户增收。五要釋放改革紅利。加快推進農業擔保貸款、承包經營權抵押融資、農業保險等改革向農户拓展,不斷擴大覆蓋範圍,加快創新以獎代補、先建後補等財政投入方式,健全專業大户、家庭農場等專項扶持政策,建立土地流轉促進機制,通過政策創新、制度創新、機制創新,讓更多農户分享改革帶來的實惠。

(五)加強質量安全監管。一是強化安全體系建設。着力完善市、區縣、鄉鎮三級質量安全監管體系,重點加強鄉鎮監管站規範化建設,抓好人員隊伍配備和素質培訓,提升基層質量安全監管水平。完善檢驗檢測體系,重點強化縣級質檢機構的計量認證和機構考核,不斷提升檢驗檢測水平。推進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規範運行市級追溯平台,支持龍頭企業等規模主體開展質量追溯試點。加強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的有機銜接,探索構建食用農產品全程監管制度。二是深化安全專項整治。加強源頭治理,強化重點地區、行業、環節和產品的隱患排查和風險管控,進一步推動落實高毒農藥定點經營管理和實名購藥制度,全面推行飼料生產全程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嚴防高毒禁用農藥、違規使用添加劑等問題反彈。強化畜禽屠宰監管,實施生豬屠宰企業跟蹤監測制度,嚴厲打擊和防範病死畜禽產品流入市場。三是推進標準化生產。強化農業標準的推行和實施,大力推廣安全、綠色、高效、實用的安全生產技術,抓好菜果茶標準園和畜禽水產標準化養殖示範創建。建立規範完善的生產記錄制度,加強生產過程管控。實行“准入嚴控、證後嚴管”,穩步發展“三品一標”,推進農業品牌建設。四是加強疫病疫情防控。推進動物疫病監測、報告、預警及動物衞生監督體系建設,在基層畜牧獸醫推行“以監促防、以檢計酬”的工作機制,全面落實強制免疫制度,重點加強養殖場、交易市場、屠宰場、動物醫院、散養村(社)、隔離場、指定道口檢查站等關鍵環節的檢驗檢疫和疫情報告,切實加強動物調運管理。推進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建設。着力建設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體系,強化實時監控和及時處置。

(六)紮實推進民生實事。一方面,高度重視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點民生實事,主動履行牽頭職責,協同相關單位紮實做好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工作,在實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過程中,農業部門重點要在產業發展上着力,支持和幫助搬遷農户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實現持續增收、穩定增收。同時,今年新增了4000公里村社便道建設任務,要會同財政部門,認真做好規劃、佈局和選點,把建設區域放到重點核心產業基地,確保這項建設順利啟動、見到實效。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農業部門自身的職能作用,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繼續發展農村户用沼氣,搞好人居環境整治,改善農村環境條件。紮實開展生態農業創新試點,建設生態田園、推行生態耕制、發展生態產品、培育生態文化和扮靚生態家園,努力改善農民羣眾生產生活條件。

(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是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實施“糧倉計劃”,推進1000萬畝高標準農田保障工程建設,今年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45萬畝。二是加強基本農田保護。配合國土部門,推進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以基本農田為重點,大力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質提升和酸化土壤改良等項目和技術,不斷改善地力,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實現“藏糧於地”。三是強化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推廣生物有機肥、低毒低殘留農藥,加強土壤污染防治,開展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治理試點。推進規模化養殖場(户)的糞污治理,大力發展“豬沼糧(菜、果)”、“魚菜共生”等生態循環農業。四是加快農機化發展。建設水稻等大田作物全程機械化作業高產示範基地,圍繞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環節推廣普及適宜農機具。繼續實施“千社一條龍”計劃,探索不同形式的農機社會化服務模式。繼續實施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創新型生產獎補項目,加快發展農業小微型機械加工製造業,爭取將適合丘陵山區耕作條件的農機具納入中央補貼範圍。推進農機維修社會化服務網絡建設。

(八)強化農業科技支撐。一是構建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圍繞柑橘、山羊、生態魚等優勢特色產業,建立由首席專家領銜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團隊,加強良種繁育、生產管理技術創新、加工工藝開發等重大關鍵技術研發,實現全產業鏈技術研發集成,促進優勢特色產業“強筋壯骨”。二是深化新型農民培訓。全面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分類開展生產型、服務型和技能型的新型農民培訓。加快建設和發展農民田間學校,以此為平台廣泛開展新型農民培訓。創新培訓機制,引導和鼓勵專業大户、家庭農場負責人、農民合作社骨幹人才等“土專家”充實師資隊伍,採取現身説教、現場指導、現場示範等形式,增強新型農民培訓實效。三是加快信息化建設。開展信息進村入户試點,在所有行政村建設信息服務站。依託“金農”一期、“12316”,建設“雲”數據中心,構建農業系統內部信息共享和對外統一的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建立多部門會商機制,加強主要農產品成本收益監測分析和信息發佈,增強權威性。繼續推進國家級生豬市場建設,力爭全年交易量達20萬頭,註冊交易商1000户,構建以活體交易為基礎、以電商平台為支撐的全市生豬價格形成中心。

四、加強系統能力建設,不斷提高為農服務水平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需要構建一支素質過硬、戰鬥力強、富於創新、敢於拼搏的農業幹部隊伍。這是各級農業部門和單位尤其是“一把手”的分內之事、首要之責。

(一)強化資金監管。近些年,惠農政策越來越好、“三農”投入越來越多,有力促進了農業農村發展。但是,要把涉農資金使用好、管理好、監督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幾年農業系統發生的違紀違規甚至是貪污腐敗案件,就是我們最深刻的教訓。農業系統的全體幹部和同志一定要深刻認識到,涉農資金是“高壓線”,碰不得。即便其他工作幹得再好,如果在這個方面出問題,一切“歸零”。要進一步加強涉農資金監管,最近將印發《農業項目資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各區縣農業部門要嚴格落實,並加強對農村基礎建設、農業生產發展、農民補貼等各類資金的監督管理,建立規範透明的管理制度,杜絕任何形式的挪用截留。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紀檢監察等機構的職能作用,加強日常檢查和審計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落實違規違紀使用涉農資金的懲罰措施,對資金使用管理不當造成損失的,將在下一輪相關資金安排中予以懲罰性扣減。今年特色效益農業切塊資金已經撥付,各區縣要認真研究謀劃,把專項資金用好用實,用出成效。今年市裏將繼續對特色效益農業專項資金開展績效評價,評價結果與下個年度的資金分配掛鈎。

(二)推進依法治農。一是樹立法制思維。各級領導幹部和同志要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嚴格按照法律和政策開展工作,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法律和政策不僅是約束,也是保護。新從事“三農”工作的同志,尤其要抓緊繫統學習農業農村的法律和政策,堅持用法制思維、法治途徑去推動改革、推進發展、服務農民。二是營造法治環境。加強農業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提高廣大農民羣眾特別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法律意識,採取多種有效形式幫助他們學法、用法、守法。強化農業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在改革、發展、管理、服務等各個方面,必須做到依法依規、合法合規。三是增強執法能力。以推進農業綜合執法為重點,加強農業執法機構、執法隊伍建設,要着重提高查案辦案水平,嚴厲打擊和震攝農業違法行為,為農業農村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三)加強隊伍建設。經濟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深水區、發展進入新階段,需要我們解放思想、轉變作風,以更加務實的作風、創新的精神來推進改革和發展。去年9月中央農村工作座談會上,中農辦陳錫文主任要求農口的同志面對當前情勢要做到“三精”,即精細調查、精心研究、精準落實。大家要認真對照落實這三點要求,進一步做好農業農村工作。要切實增強五種能力。一要增強學習能力。向書本學、向實踐學、向羣眾學,着力解決知識恐慌、本領危機問題。二要增強謀劃能力。面對繁重複雜的改革發展任務,做到“謀早”、“謀細”、“謀深”、“謀遠”,增強工作系統性。三要增強統籌能力。吃透上情、把握縣情、瞭解農情,不斷提高駕馭全局的能力。四要增強協調能力。注重溝通協調,爭取各方支持,善於團結幹部羣眾,凝聚改革發展合力。五要增強執行能力。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興產業、助增收、促發展上,強化爭先進位的意識,堅持求真務實的品格,樹立雷厲風行的作風,率先垂範,一抓到底。這裏特別提一下,各區縣農業主管部門要加強鄉鎮農技、畜牧獸醫隊伍建設,加強行業指導和工作考核,強化到崗履職,着力優化這支隊伍的年齡、專業結構,做到新老接替有序、專業分工合理,不斷提高基層農業綜合服務能力。

同志們,在改革攻堅、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在“xx”規劃的收官之年,我們肩負的任務更重、壓力更大、挑戰更多。我們一定要緊緊圍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振奮精神、積極作為,探索創新、勇於突破,為加快推進現代特色效益農業、實現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而不懈努力。

農業工作會議講話(二):

同志們:

這次全市農業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和省農林工作會議精神,總結交流20**年全市農業工作,表彰先進,研究分析新形勢下農業發展新要求、新任務,動員部署20**年重點工作,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標任務。漆市長又親臨會議,並作了重要講話,我們要深刻領會,認真貫徹落實。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圍繞現代農業建設,20**年全市農業工作成效顯著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農業系統廣大幹部職工,以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中心,貫徹執行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狠抓關鍵措施落實,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糧食連續五年增產,高效農業成效顯著,農產品質量建設取得新進展,農村清潔能源、農民培訓工程超額完成任務,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幅度較大。

1、糧食實現連續五年增產。糧食生產克服頻發的自然災害和多種病蟲害的影響,20**年糧食生產再奪豐收,全市糧食總產達79.6億斤,增產4.7億斤,實現了連續五年大幅增產。小麥平均單產780斤,創歷史最高水平;水稻面積278.7萬畝,單產達1052斤,比上年增加53斤。銅山縣、新沂市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

2、高效農業成效顯著。全市設施農業發展取得新突破,新增設施農業面積16.4萬畝,總面積達140萬畝以上。設施農業的發展,帶動了全市經濟作物保持較好發展勢頭。全市蔬菜播種面積582萬畝,同比增加17萬畝。全市高效農業面積發展到434.7萬畝,新增50萬畝,佔全市耕地面積的48.4%,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全市高效農業總面積、新增面積、佔耕地面積比重等指標均居全省首位。以縣為單位,我市有5個縣(市)位列全省高效農業前十名、有4個縣(市)位列全省設施農業前十名,在全省20個單打冠軍中,銅山縣的設施蔬菜、食用菌,邳州的出口白蒜等8個位列其中,銅山縣、沛縣、睢寧縣被省政府表彰為全省高效農業先進縣。

3、農產品質量建設取得新進展。新制定省級農業地方標準6項,新增無公害農產品產地2.2萬畝、無公害農產品26個、綠色食品15個、有機食品5個,超額完成了省、市下達的指標任務。蔬菜農藥殘留速測合格率在99.3%以上。對已認證的三品進行監督抽檢,合格率為100%,處於全省領先水平。建成省級以上農業標準化示範區10個,其中豐縣蘆筍被列為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邳州(大蒜)被列為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縣,50萬畝大蒜/水稻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被批准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基地。

4、農村清潔能源、農民培訓工程超額完成任務。全市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氣工程10400户、規模畜禽養殖場沼氣治理工程73處、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4處,創建3個省級、15個市級新農村生態家園示範村,建成村級沼氣物業管理服務站32個。完成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10萬人次,農民創業培訓達1.3萬人。兩項工程均超額完成任務。

5、農業增效促進農民大幅增收。全市糧食總產值69.34億元,增加8.4億元,全年農業補貼資金6.15億元,比上年增加3.22億元,全年糧食增效達11.62億元。全市經濟作物增效15億元。全年種植業增效26.62億元左右,扣除農資價格上漲和新增設施投入,促進農民人均增收300元左右。

20**年,全市農業系統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農業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重點抓好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主攻糧食單產,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認真落實糧食補貼政策,大力推廣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狠抓抗災救災應變措施落實,奪取了糧食豐產豐收。一是落實惠農政策。全年落實水稻直補和良種補貼276.6萬畝,小麥良種補貼245萬畝,農資綜合補貼715萬畝,各類糧食補貼資金達到6.15億元,比上年增加3.2億元。二是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小麥重點擴大應用了煙農19、淮麥20等優質強筋小麥品種,面積達318.5萬畝,佔小麥面積68.8%以上。水稻重點推廣了華粳6號、徐稻3號等一批高產優質品種,粳稻達國優三級以上品種面積佔85%。加快糧食生產先進實用技術推廣應用,全面提高栽培技術到位率。三是狠抓抗災應變措施。加大抗災應變措施的落實,有效地減輕了自然災害的影響,確保了糧食產量的持續增長。四是開展高產創建活動。按照農業部糧食高產創建年和省糧食高產增效創建活動要求,建設了一批百、千、萬畝小麥、水稻、玉米高產示範方,起到了很好的高產示範帶動作用。銅山萬畝小麥示範區通過了農業部專家組驗收,1.25萬畝小麥平均單產達到603公斤,是全省唯一通過國家驗收的示範區,刷新了全省小麥單產歷史最高記錄。

2、大力推進設施農業,帶動現代高效農業深入發展。我市在充分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對發展設施農業、高效農業進行了科學佈局,堅持系統推進,現代高效農業發展勢頭良好,去年設施蔬菜發展是近幾年來最快的。全市新建成日光温室、鋼架大棚、竹木大棚、中小弓棚等各種類型的栽培設施16多萬畝。在建設季節上,改過去秋收後建設為夏收後建設,行動較早,建設速度較快。如邳州市港上鎮萬畝連片的鋼架大棚,種植的草莓在春節前全部上市,取得了十分喜人的經濟效益。在規劃設計上,堅持高標準、大規模,新建設施以徐州標準節能日光温室、鋼架大棚為主體,銅山縣南部一萬畝設施基地,做到了統一建設標準;沛縣南部設施基地東西長達幾十裏,全部是高標準鋼架大棚。在新品種引進上,各地採取合資合作等方式,全市引進了20多個適合設施栽培的優新品種,豐富了品種資源,優化了品種結構。在機制創新上,確立農民作為投入主體的同時,實施“三資”開發,加強產業招商。今年引進千萬元以上的項目12個,有效解決了設施農業的投資問題。

3、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深入貫徹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全面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完善農業標準體系,認真實施農業標準入户工程,新增標準入户13萬户,大力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不斷提高農業標準覆蓋率。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累計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面積567萬畝,累計獲全國統一認證無公害農產品390個、綠色食品82個、有機食品36個,“三品”認證數量居全省前列。強化市場準入監管。加強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和基地準出、市場準入監管,加強生產基地、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的蔬菜農殘速測檢驗,全年開展以蔬菜農藥殘留速測為重點的例行檢測10000多批次;加強對獲證產品、產地及定點產地和市場上的農產品例行監督抽檢。打造農產品品牌。等4個品牌農產品獲**名牌農產品稱號,“張黎明”牌保鮮大蒜獲“中國名牌農產品”稱號。

4、加強農業招商引資,提高農業外向化水平。再次成功舉辦省農洽會。市農業局作為會議承辦牽頭單位,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精心組織實施,辦出了新意、辦出了特色、辦出了水平,大會取得圓滿成功。在省組委會總結評比中,市農業局榮獲了“最佳組織獎”和“突出貢獻獎”兩項榮譽。推行農業招商選資。引資規模不斷擴大,單體投資強度不斷提高,在省十屆農洽會期間,我市簽約項目達98個,其中,外商投資農業項目24個,總金額2.82億美元;工商民營資本投資農業項目72個,總投資額48.14億元;農產品貿易合作項目2個,總金額1500萬美元。推進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培育一批農產品出口重點鎮、重點品種和重點企業,全市農產品出口總額達1.4億美元,出口總額列全省第六位,與上年基本持平。邳州、豐縣位列全省出口20強,宿羊山鎮獲全省農產品出口第一鎮。徐州黎明食品有限公司榮獲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稱號。

5、加強農業項目建設,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積極爭取國家、省和市各類農業項目,強化農業基礎建設。去年全市共爭取國家和省各類農業項目80多項,項目資金達7.3億元,增加3.55億元,增幅達94.7%,有力地促進了我市項目農業建設和農業科技創新。大力實施品種更新工程,在開展農作物主推品種的基礎上,引進示範推廣了稻、麥、棉、蔬菜等名特優新品種50多個,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率達90%以上;農業部品種區域試驗站基本建成。加快推廣應用優質高產高效生態新技術,重點推廣應用了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水稻超高產栽培、精確定量栽培、蔬菜設施化週年栽培、高品質棉輕型集約化栽培、多元高效生態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新技術10多項,各類新設施、新材料、新農資10多種。積極推廣“一池三改、秸稈氣化”等農村再生能源技術,實施“三清”工程,發展循環經濟模式。強化農業技術培訓,加快培育新型農民,組織實施了農業部勞動力轉移培訓的“陽光工程”、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工程、農民創業培訓工程、農民上網培訓的致福工程、農業科技入户等富民工程,提高了農民增收致富能力。

6、全面加強作風建設,不斷提高為農服務水平。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深入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年”活動,進一步發揚農業系統“獻身農業、奉獻農民”的精神,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為農服務質量。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突出長效管理,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全市農業系統形成了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風氣。加強耕地質量建設。認真開展了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建設,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全市共採集土樣1.1萬個,安排田間試驗863個,舉辦各類培訓班252場次,培訓技術人員、農民10萬餘人次,發放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入户手冊120.6萬份,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440餘萬畝。加強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抓好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共防治病蟲害7000多萬畝次,化學除草900多萬畝次,有效地減輕了病蟲草危害,為奪取農業豐產豐收提供了保障。加強農資打假專項治理。強化農資源頭治理、市場檢查和案件查處,規範農資市場秩序,維護農民合法利益。共立案查處各類違法違規案件242起,搗毀製假窩點2個,挽回經濟損失225萬元。查獲甲胺磷等五種禁用高毒農藥490公斤,按省廳的要求統一銷燬。加強農業信息服務。區域農業信息網絡保持良性運轉,網絡結構與層次持續優化,農業信息服務組織有了新的發展,服務了農業工作需要。及時向上級報送農業信息、農業生產進度和農業工作情況,信息被批示率、錄用率保持了較高的水平。認真發佈政策、市場、技術信息,及時把好政策、好經驗傳遞到基層。去年,編髮了徐州農業工作簡報、農業信息52期。加強隊伍業務素質建設。全系統新晉升中級職稱技術人員93人、副高職稱技術人員32人、正高職稱技術人員2人,發表學術論文150多篇;有50多個集體、139名個人分別受到了部、省、市的表彰獎勵。豐縣農林局渠立強同志20**年度獲得全省十佳感動農民先進人物,20**年又獲得了“全國農田節水農業先進個人、徐州市十大勞動楷模”稱號;睢寧縣農業局席遠順同志獲得了“**省農業科技推廣標兵”和“睢寧縣幹部標兵”、銅山縣農業局史慶香同志獲得了“銅山縣十佳道德模範”、沛縣農林局吳香美同志獲得“全國農村科普帶頭人”稱號。所有這些先進單位、先進個人的好做法、好經驗,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借鑑。

20**年農業工作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中央和省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不斷加大強農惠農政策支持力度,有效保護和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的結果;是各地各部門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結果;是全市農業系統廣大工作者創新創業、奮力拼搏、服務基層和農民羣眾付出辛勤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農業局對大家並通過你們向全市農業系統的廣大幹部職工一年來對全市農業的貢獻、對市農業局工作的支持表示最誠摯的慰問和衷心的感謝!

總的來看,20**年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形勢較好,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農業發展還面臨着不少困難和問題。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世界經濟明顯減速,國內經濟有所放緩,對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的衝擊不斷加深。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增多,挑戰十分嚴峻。一是農產品價格有走低趨勢。國際市場需求減弱,農產品出口難度加大;受國際農產品市場價格快速下降的影響,國內農產品價格呈普遍下降態勢。我市水稻、小麥、玉米等大宗糧食價格穩中有降,大豆、油料、棉花等與國際市場接軌的農產品價格快速回落;蔬菜價格略有回落。二是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小。我市仍然以一家一户分散承包經營為主,給現代高效農業的規模集約經營增加了難度;加上大量的骨幹勞動力轉移輸出,造成農業勞動者體力減弱、文化降低,影響了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應用。三是農產品質量監管手段不強。由於農業生產仍以分散的一家一户為主,投入品監管和標準入户難度大;化肥、農藥、農膜等化學化工製品的長期大量使用,加上生活污染、工業污染和水、大氣污染等對農業生產環境的影響,同時,我市農產品質量監管手段不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升任務艱鉅。四是農技推廣難度加大。主要是鎮級農技服務體系改革後,人員較少,專業結構不盡合理,服務手段比較落後,面對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五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難度加大。經濟增長放緩對農民轉移就業和農民收入增長造成很大壓力,明年農業增產、價格上升、政策性增收的空間較小,加之農資價格仍然偏高、氣候不確定、農業抗災能力不強等因素,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難度較大。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見微知著,未雨綢繆,把困難估計得更加充分一些,把應對措施準備得更細緻一些,把工作做得更紮實一些,全力以赴做好今年的農業工作。

二、明確工作思路,全力完成20**年目標任務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也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決定》和省市委《貫徹意見》的關鍵之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對“三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困難和挑戰面前,中央和省市更加重視“三農”工作,黨的xx屆三中全會、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和市委十屆六次全會對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形成了全黨全社會關心農業、關愛農民、關注農村的濃厚氛圍,形成了推進“三農”發展的強大合力。從“三農”發展環境看,中央和省市強農惠農政策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提出了“三個最需要”的重要論斷,即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後,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從“三農”工作要求看,中央和省市的工作部署具有時代特徵、年度特點。把保持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千方百計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千方百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我們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定信心,凝心聚力,創新體制機制,解決突出問題,推進全市農業科學發展。

今年全市農業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xx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保供給、促增收、強基礎、重民生”的總體目標,着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大力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做大做強優勢主導產業,全面提升農業效益和產業化水平,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農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實現我市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的跨越。

今年全市農業工作的主要目標任務是:全年糧食總產確保60億斤以上,確保水稻面積在280萬畝以上;高效農業面積新增35萬畝以上,設施農業佔地面積新增12萬畝以上;農業增加值增長5%以上。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32個。農產品出口年增長率在12%以上。全市新建農村“一池三改”户用沼氣工程15000户、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4處,規模畜禽養殖場沼氣治理工程60處。完成農業實用技術培訓35萬人、創業培訓1.2萬人、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2萬人。實現土地產出效益提高5%以上,農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

實現上述目標任務,是做好農業工作的具體體現。全市農業系統的廣大幹部,要進一步統一思想,狠抓政策措施落實,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一)圍繞一個主題,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一是加快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集約化生產水平。積極探索和推進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生產的集約化、規模化水平,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土地收益。二是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建設現代農業基地。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着力在特色規模效益上求突破,以優勢主導農業為重點,加快培育一村一品、一鎮一品。力爭每個縣區培育2-3個10億元以上的優勢主導產業。三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升農業產業發展層次。加強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圍繞高效外向特色產業,積極發展產業關聯度大、市場競爭力強、輻射帶動面廣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農產品出口企業,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促進農產品流通銷售。

(二)突出兩個重點,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和糧食高產普及化。一是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以加快發展設施農業為突破口,帶動我市高效農業深入持續推進,要重點發展設施蔬菜、設施瓜果、設施食用菌、設施花木四個產業,不斷優化四個產業的內部結構,積極培育農民增收新的增長點。二是推進糧食高產普及化,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全面開展糧食高產增效創建活動為平台,配套集成糧食高產技術體系,主攻糧食單產。優化糧食品種結構,穩定擴大水稻面積。增加高產糧食作物比重,推進糧食高產普及化。

(三)加強“五個一”建設,構築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平台。拓展農業發展內涵,延長農業增效鏈條,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是加強農業園區、優勢基地、批發市場、加工小區和品牌建設。六縣(市)、賈汪區應在現有基礎上,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圍繞優勢主導產業分別重點建設一個以育苗為主的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一個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新材料、新生產模式集成的萬畝優勢核心基地,一個具有集散功能、價格信息形成功能、批發調劑餘缺功能的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一個具有吸引三資開發、彙集當地資源特色的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區,一個代表當地資源優勢、生產優勢、產品優勢,依靠企業運作的知名品牌。

(四)精心組織實施,紮實推進現代農業十項工程建設。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必須圍繞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創新工作載體,使目標任務項目化、項目內容工程化,成為各級農業部門的有力抓手。重點組織實施現代農業“十項工程”。

(1)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組織實施好國家優糧工程,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開展糧食高產增效創建。加快推進高產技術普及化,重點建設好25個部省級稻麥高產增效創建示範區,六縣(市)、賈汪區都要建立水稻、小麥高產增效創建萬畝示範區。加強新品種推廣和監管能力建設。建設一批優質新品種展示示範基地,加強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建設,加強種子質量監督檢驗分中心和縣級種子質量檢測室建設。加強農業有害生物預警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病蟲害監測預警水平。

(2)現代高效農業工程。以設施農業為重點,創新發展機制,轉變發展方式,努力推進生產規模化、裝備現代化、經營集約化。重點建設10個省級設施農業高效基地,每個基地設施佔地面積不少於1萬畝,按照“五個一”的要求,加快培育產業化運行機制,完善建設工廠化育苗中心、產後商品化處理中心、冷庫、農資服務和技術培訓中心,提高輻射帶動能力。培育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專業分中心。重點扶持14個縣級主導產業和特色農產品,全力打造一批特色鄉鎮、專業村,推廣一批規模千畝以上或效益萬元以上的農業規模經營典型。

(3)農產品質量安全工程。按照質量安全和綠色生態理念,推進農業標準化,加大例行監測力度,強化監管能力建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開展農業標準化實施示範創建,重點建設1個省級、7個市級、30個縣級農業標準化實施示範區。大力培育農產品品牌,爭取新認證省級以上名牌農產品1-2個,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以及地理標誌32個。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試點示範工作,探索農產品質量監管新模式,強化監測手段,建設好市縣農產品監測中心,提高監測能力,發揮示範效應。扶持建設和認定一批出口農產品示範基地和示範區。推行從“田頭到市場”的農產品質量全程監管,擴大例行監測範圍。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和預警機制,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能力。

(4)農業科技“三新”工程。加強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創新與成果轉化,為現代高效農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引進、示範、推廣應用優質稻米、強筋小麥、設施蔬菜、高檔食用菌、名貴花卉等一批增產增收作用顯著的農業新品種。集成組裝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精確定量栽培、設施化週年栽培、多元高效生態栽培等一批重大實用技術,集中解決制約我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難題,大力提升現代農業產業科技競爭力。推廣應用水旱輪作栽培、立體高效種植、純經作栽培、反季節多熟栽培等一批種植新模式,搭建農業增效新平台。

(5)耕地質量建設工程。加強標準糧田建設,按照項目要求和序時進度完成14萬畝標準糧田建設任務。鞏固發展測土配方施肥,全市實施面積達到500萬畝以上,大力推進有機肥與無機肥平衡施用,繼續開展商品有機肥推廣應用補貼項目建設,提高耕地質量。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繼續做好第一次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積極推廣減量施肥、減量用藥新技術,大力發展生態立體種養模式,推廣農業清潔生產技術,加大秸稈綜合利用力度,多途徑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6)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加強農廣校、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建設,強化農民培訓功能,加強農民務農本領、創業能力和職業技能培訓,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圍繞高效設施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完成農業實用技術培訓35萬人。圍繞現代農業發展,培養一批具有較高專業技能、較大生產規模和較強創業能力的生產經營者,完成農民創業培訓1.2萬人。選拔3000人開展農民上網“致福工程”培訓。加強對返鄉農民創業培訓力度,以創業帶動就業。重點圍繞涉農工種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任務,技能鑑定通過率達到80%以上。突出培育生產型、經營型、服務型三類人才,完成農村實用人才培訓任務。

(7)農業信息服務工程。着力推進農業信息技術應用與集成,提升信息服務水平。加快“四電合一”信息服務綜合平台建設,延伸服務網絡。保持所有鄉鎮農業網站良性運轉,推進鄉鎮農業信息大聯播。加強農業商務網聯盟建設,進一步強化農業商務網營銷功能。加強農業地理信息系統和數據庫建設,加大“精確農業”技術應用推廣,加強農業模型、“3S”技術在農業上的試驗、示範。加快“網上農業部門”建設,加大政務信息上網力度,加快業務工作網絡化進程。加強農情信息體系建設,做好農情信息報送工作,提高農情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全面性。

(8)農村清潔能源工程。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總體要求,提高農村廢棄物資源利用率,加大農村清潔能源工程建設力度。重點推進以實施“一池三改”生態家園為主線,加快改圈、改廁、改廚,優化農村用能結構,改善農村衞生環境,加快推進農村户用沼氣建設;推廣應用規模畜禽場沼氣治理工程,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着力做好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推動新農村建設。全市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氣工程15000户、畜禽場沼氣治理工程60處、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4處;農村清潔能源鄉村服務網點40個;新農村生態家園示範村10個。

(9)農業投入品監管工程。圍繞現代農業發展,強化農業投入品安全監控,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保障。以源頭治理、市場整頓、農資產品質量監督和長效機制建設為重點,以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示範為着力點,促進農資市場秩序進一步好轉。要明確重點區域、重點產品,加大對農資生產企業的監管力度。要加強執法抽檢,提高抽檢覆蓋率,及時發佈預警信息,提醒廣大農民不要購買不合格的農資產品。要建立協作機制,加大對跨地區案件、製假售假和造成農民重大損失的大要案件的查辦力度,從重從快查辦損害農民利益的大案要案。要進一步強化執法隊伍建設,按照“三有、三好”的標準,建立健全規範化的執法隊伍,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廉潔執法。

(10)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工程。積極爭取必需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經費,建設“有先進服務手段、有優秀專業人員、有規模示範基地、有嚴格責任制度、有穩定財政保障”的“五有”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服務中心。完善服務手段,配備適應現代高效農業發展需要的先進儀器設備,今年要力爭50%的鄉鎮建成“五有”農業技術推廣綜合服務中心。提升農技人員素質,大力開展農技人員培訓,今年完成800餘名基層農技人員培訓任務。建立試驗示範基地,在每個鄉鎮建立1個現代高效農業試驗示範基地。推行責任農技推廣制度,建立以“包村聯户”為主要特徵的農技推廣制度。

關於糧食高產增效創建、現代高效農業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全市農業工作要點等,市局已發了工作意見,各地要按文件要求,結合本地實際,認真研究,落實措施,切實抓出成效。

三、強化隊伍建設,全面提升為農服務水平

加強農業系統自身建設、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三農”工作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現代農業的迫切需要。各級農業部門要全面把握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切實加強自身建設,着力提升為農服務能力、政策執行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更加良好的作風、更加出色的本領,為促進農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強創新型人才建設,着力提高隊伍素質。要適應農業經濟新形勢和農民羣眾的新需求,切實加強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工作針對性。一要培養農業領軍人才,着力提高科技創新水平。二要培養農業推廣人才,全力打造農技推廣服務品牌,真正成為農技推廣的主渠道、農業科技創新創業的主力軍、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心骨。三要培養農業管理人才,着力增強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立足打造一流的農業管理人才隊伍的目標,切實加強學習型機關建設提高農業管理幹部素質。

(二)加強行政效能建設,切實履行部門職責。各級農業部門要始終把行政效能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切實履行好部門職責。一要加強調查研究,當好黨委政府的決策參謀。二要加強目標管理,落實工作責任,抓好重點工作落實。三要加強督促檢查,確保上級關於“三農”重大決策部署得到及時有效地貫徹落實。

(三)加強政風行風建設,全面提升行業形象。全面加強農業系統政風行風建設,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一要切實抓好支農惠農政策落實。各級農業部門要不折不扣把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到基層、兑現到農户。二要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加快構建農業系統的懲防體系,加強黨風廉政制度建設,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三要切實維護好農民利益。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嚴厲查處假劣農資坑農害農違法行為,紮實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行動,讓廣大農民買上放心農資。

四、抓當前保農時,全力抓好以抗旱為中心的春季農業工作

春季農業生產已經開始,各地要精心安排,一着不讓地抓好以抗旱為中心的春季農業工作措施的落實,為全年目標任務的完成打下好的基礎。

1、認真抓好抗旱保春管奪豐收工作。自去年10月份以來,我市降雨持續偏少,4個月沒有下過一場透雨。去年10月1日至今年2月16日累計降雨量僅為38mm,比常年同期減少70%以上,是近40年同期降雨量最少的一年。據2月5日土壤水分測定,丘陵山區及高亢地區,耕層土壤相對含水量平均為44.5%;平原旱作區,耕層土壤相對含水量平均為58.4%;沿湖沿運稻麥輪作區耕層土壤相對含水量平均為68.6%。秋冬連旱,旱凍交錯,旱情嚴峻,全市高亢山區、旱作區土壤含水量均在作物生長臨界值以下,嚴重影響了在田作物正常生長。全市483萬畝小麥全面受旱,乾旱成災面積達到368萬畝,其中嚴重成災面積205萬畝,36萬畝點片死苗,其中15萬畝死苗更為嚴重。220餘萬畝露地蔬菜,因旱嚴重成災面積59萬畝。14.8萬畝油菜全都受災,死苗嚴重,基本絕收。由於乾旱冷凍影響,全市小麥小苗弱苗增加,苗情素質下降。據目前苗情分析,全市一類苗面積216.4萬畝,佔總面積的44.8%,比越冬期下降10.7個百分點;二類苗面積128萬畝,佔總面積的26.5%,比越冬期下降5個百分點;三類苗面積138.6萬畝,佔總面積28.7%,比越冬期增加15.7個百分點。

夏熟是全年農業生產的基礎,事關全年農業生產目標的實現。2月8日下午到夜裏,通過氣象人工增雨,全市普遍下了一場小雨,雨量3.2-8.4mm,平均5mm左右,對旱情起到一定緩和作用,但由於旱情嚴重,加之小麥返青期需水量大,這場小雨不能解決旱情問題,仍需要進一步抓好抗旱保春管奪豐收。一是要進一步加大宣傳發動力度。目前全市已抗旱面積不足需抗旱面積的30%,抗旱保春管工作也是剛剛起步,任務相當繁重。各地重視程度不一,抗旱行動不平衡,各地要克服麻痺思想,不等不靠,進一步加大抗旱保春管行政推動力度,進一步掀起全面抗旱高潮。二是進一步加大水源調度力度。要進一步協調好水源調度工作,把抗旱水源送到地頭,做到大溝、小溝、田頭溝都有水,確保農民抗旱用水。三是進一步加大重災區抗旱力度。近日雖降了小雨,但對山區、高亢地區等受災嚴重田塊的旱情緩解作用不大,各地要突出抗旱重點,加快重災田塊的抗旱進度。四是進一步加大技術指導力度。要求2月底以前,要突擊灌水、澆水抗旱,對有灌溉條件的稻茬,要進行清溝理墒,灌一次透水;對無灌溉條件高亢山區和旱作區,要充分利用一切水源進行澆灌,儘量加大水量,力爭做到畝畝澆灌。各級農業部門要深入受災區一線,調查瞭解災情、苗情,搞好分類技術指導工作,努力提高抗旱質量。要積極做好小麥春季田間管理工作,確保夏熟農業穩產增收。

2、抓緊蔬菜種苗準備,確保春季無空棚。從去年蔬菜設施建設情況看,今年早春設施蔬菜定植面積在60萬畝左右,大約分為三種類型,其中春提早日光温室面積約3萬畝,已建早春大棚面積約7萬畝,春季簡易及季節性中小棚面積約50萬畝。目前,要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一是加強蔬菜苗牀管理,多育苗育壯苗。在管理上重點是抓好增光保温,對小苗温室要增加地温;有條件的地方,使用反光幕進行增光。另外,在晴好天氣注意通風、煉苗。二是加快棚下整地進度。重點是新建大棚,要施足有機肥,及時耕翻土地,抓緊進行田間溝、渠、涵、路整修配套。三是及時定植。要抓住氣温回升的有利時機,加快定植進度。要按照設施類型,分類指導,春提早日光温室要力爭在2月下旬前完成移栽定植;早春大棚要力爭在3月上旬前完成移栽定植;春季簡易及季節性中小棚要力爭在3月下旬前完成移栽定植。

3、搞好春季田間管理和春耕備種工作。一是要根據當前氣候特點、苗情長勢等情況,搞好小麥、大蒜、洋葱等作物春季田間管理工作,對苗情較差、明顯脱肥田塊,結合灌水追施返青肥。二是要積極搞好內外三溝清理疏通,防止可能出現的雨澇災害。三是要搞好病蟲草害防治,隨着天氣的回暖,在田農作物的病蟲草害將進入迅速發展和危害階段,要及時開展病蟲草綜合防治工作,突擊搞好春季化除,適時開展麥田第一次病蟲防治總體戰。四是要抓好水稻面積落實,搞好秧田培肥,育足秧苗,確保280畝水稻面積的落實。五是要抓好“三苗”培育,堅持推廣水稻肥牀旱育秧技術;堅持棉花雙膜覆蓋育苗,早打缽、打足缽;抓住有利時機,抓好山芋排種育苗。

4、抓好農村清潔能源建設和農民培訓工程啟動。抓住春季有利時機,及早啟動農村清潔能源建設和農民培訓工程。農民培訓工程,要圍繞優勢主導產業建設,集中精力,組織技術力量,利用廣播、電視、報紙、信息網絡等新聞媒體,通過開辦培訓班、電視講座、專欄等形式,把先進實用的節本增效技術送到千家萬户。農村清潔能源建設工程,要明確工作責任,抓好任務指標的落實;積極籌措資金,做好配套資金的落實;搞好技術培訓,規範建設程序,嚴格監督管理,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加強建設管理,着力做好物業化管理及服務體系建設。力爭上半年完成任務指標的60%以上。

5、認真抓好春季農資市場整治。農資市場整治是春季農業生產順利進行的有效保障,為此,從2月10至5月20日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以農作物種子、農藥、肥料為重點的農資市場專項整治活動。各地農業部門要按照《行動方案》要求,提高認識,認真組織,堅持立足當前、着眼長遠、標本兼治的原則,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嚴厲打擊農資生產經營活動中的違法行為,確保“打假護農保春耕”任務的完成。

同志們,今年農業工作任務艱鉅而繁重。站在新的起點上,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大興開拓創新之風、大興艱苦奮鬥之風,凝心聚力,團結協作,盡職盡責,紮實做好各項工作,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為開創農業工作新局面作出應有貢獻!

農業工作會議講話(三):

同志們:

今天參加全市農業工作會議,主要是看望大家,共同研究深入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做好今年全市農業工作。過去的一年,全市農業系統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省委六屆五次全會精神,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全市農業保持了持續穩定發展的好勢頭。科教興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農業法制建設、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建設、減輕農民負擔、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展。糧食生產扭轉了連續四年下滑的勢頭,在播種面積比上年減少37.8萬畝的情況下,生產總量和效益全面提高,總產達到57.2億斤,比上年增加2.2億斤,增長4%,實現了自20xx年以來的首次增長。農民收入出現多年未有的兩位數增長。落實各項惠農政策,農業税税率降低3個百分點,減輕農民負擔1.87億元;兑付糧食直補、農機購機補貼、良種補貼等三項資金7815萬元,全市農民受益2.65億元,人均79.2元,加上農產品價格上漲和勞務輸出力度加大,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184元,同比增長11.5%,1998年以來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近6年來增速首次超過城鎮居民。種植業結構調整持續推進,優勢農產品面積擴大。棉花播種面積達到221.6萬畝,比上年增加58.7萬畝,總產3.19億斤,增長53.4%,創歷史最高水平;蔬菜播種面積144萬畝,設施菜面積進一步擴大。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建設全面鋪開,新建沼氣池2.94萬個。

20xx年是我市農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的一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農業農村經濟形勢最好的一年。成績來之不易,農業戰線的同志們為此付出了辛勤勞動。藉此機會,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農業系統的同志們表示親切地慰問和衷心地感謝!下面,我就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做好今年全市農業工作,講三點意見。

一、深入學習,提高認識,準確把握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近幾年來,特別是黨的xx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於新階段、新形勢下“三農”工作的判斷把握和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部署,堅持與時俱進,工作紮實推進,實踐證明是完全正確的。做好新形勢下的農業工作,必須深入系統地學習,不斷深化對新階段、新形勢的認識,進一步統一思想。當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方略,按照把“三農”擺在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位置的要求,按照“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按照“艱難的爬坡和攻堅階段”的清醒認識,去深入學習、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總攬全局。同時要準確把握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這個主題,着眼於構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推動“多予、少取、放活”方針的落實,去完善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點、制定具體措施。上述一系列重要指導思想、大政方針、重要診斷和判斷、明確的政策和工作指向,是做好“三農”工作最為重要的基本依據,必須全面系統地深入學習,深刻理解精神實質,緊密聯繫工作實際,準確科學把握,在工作實踐中認真貫徹落實。只有這樣,才能把握好農業工作的大局和方向。

在農村經濟發展出現良好勢頭的情況下,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應當看到,制約我市農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還未得到根本解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第一,糧食穩定增產的難度較大。我市水資源匱乏,人均水資源量僅佔全國平均水平的1/20和全省平均水平的1/3。去年雖然糧食生產實現恢復性增產,但全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並沒有大的實質性提高,發展糧食生產與水資源承載能力、提高農業效益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第二,保持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壓力增大,城鄉差距擴大的趨勢沒有根本扭轉。去年全市農民收入出現兩位數增長,農產品價格上漲是決定性因素。當前農業內部增收空間越來越小,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還面臨很多困難,保持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仍然是面臨的突出問題。從政策因素看,今年農業税比去年少降一個百分點,“一降三補”直接帶來的農民收入增幅有所減小;從價格因素看,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糧食、棉花價格開始出現波動,今年農產品價格將難以大幅上漲,農產品價格拉動農民增收的空間有限;從物價走勢看,受宏觀形勢的影響,煤、電、油、運價格上升,農資價格會隨之上漲,綜合各種因素,農民增收的形勢不容樂觀。第三,雖然去年農業投入增加較多,但總體上看,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耕地質量下降、自然災害頻繁、病蟲害等對農業生產存在很大威脅,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許多新問題。與此同時,農民組織化程度低、農業科技創新和支撐能力不足,農業產業鏈條短、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不強、農業法制體系不健全等問題,也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任務還十分艱鉅。這些都表明,我市農業和農村工作仍處於艱難的爬坡和攻堅階段。我們必須認清形勢,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對當前農業農村發展形勢的判斷上來,把問題看得深一些,把困難估計得足一些,把措施想得周全一些,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在農業“爬坡攻堅”的階段,尤其應該以“爬坡攻堅”的精神狀態,艱苦紮實的工作作風,不斷開創農業工作新局面。

二、明確思路,突出重點,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農村工作的主題,就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是解決當前矛盾和促進長遠發展的有機結合,也是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和增強農業發展後勁的治本之策。目前,全市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雖然有了明顯提高,但農業科技水平和現代化程度仍然比較低,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和需要長期研究攻堅的問題。農業部門要緊密聯繫實際,結合工作職能和行業特點,在工作中一定要突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這個主題,重點加強和促進七個能力建設,下大力量深入推進,力爭取得明顯成效。

第一,充分發揮政策調控和保障能力。去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對於推動農業發展、農民增心、農村穩定發揮了巨大作用。實踐證明,政策在促進“三農”發展中有很強的調控和保障能力。促進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農業部門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加大政策落實的執行力度,把政策落實到位,充分發揮政策調控保障功能,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要繼續穩定家庭承包經營,落實土地承包法律政策,抓好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仲裁,妥善處理和解決農村土地承包中的各種問題;要積極推進和參與農村税費改革,確保農業税減免政策落實到位;要深入開展農民負擔專項治理,堅持執行“四項制度”,加強監控和督查督辦工作;要把對糧食、農機的各項補貼政策和扶持農業的各項重點項目落實好、執行好;要繼續淨化農資市場,維護農民合法權益。通過落實政策,充分保護和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

第二,努力提高耕地綜合產出能力。耕地是農業發展的基礎,是廣大農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和最根本的社會保障。農業部門要配合有關部門嚴格管理土地,在加強基本農田數量保護的同時,把加強耕地質量建設擺到重要位置,認真開展基本農田的質量調查與監測工作,切實搞好基本農田的質量建設。要繼續實施旱作農業工程,推進旱作基本農田建設和旱作節水技術的推廣,力爭取得更大進展。要加大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實施力度,推進保護性耕作、秸稈還田工作,提高農業資源綜合利用能力。要大力推廣測土施肥和平衡施肥技術,逐步形成工程、農藝、生物、化學措施相結合的提高地力綜合技術體系,全面提高耕地投入產出水平。

第三,全面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要以設施蔬菜為重點,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繼續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和“菜籃子”放心工程,圍繞產前、產中、產後關鍵環節,建設綠色環境,加快綠色生產,培育綠色產品,推進綠色流通,引導綠色消費,推進“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加工業連接農業、工業、流通領域,是延伸產業鏈條,變原料農業為產品農業、變產品優勢為產業優勢的重要一環,是實現以工促農、增強農業競爭力的有效措施。農業部門要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內容,研究制定各項配套措施,為加工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積極支持培育支柱產業,大力培育名牌產品,不僅要積極組織農民闖市場,更要做大做強重點企業和名牌產品去佔領市場,全面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第四,強化科技支撐和服務能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和創新,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根本途徑。要繼續實施以種子工程為核心的科教興農戰略,以加強體系建設和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為重點,促進農業科技含量的提高。要按照“高新技術建龍頭、示範園區抓帶動、科技服務進村、農技電波入户”的總體思路,完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全面實施農業科技入户工程,推進科技進村服務站建設,技物結合、增強功能,全方位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同時,要抓住當前農業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堅持高新技術抓引進、關鍵技術抓突破、常規技術抓普及的思路,研究今年新一輪的推廣計劃,以適應新形勢需要。要穩定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合理擺佈公益性與經營性的關係,積極探索以市場為導向的新的管理運行機制。要多層次、多渠道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加強農業廣播電視教育,廣泛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推動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提高,增強農民自我發展能力。

第五,增強物質裝備能力。增強物質裝備能力,是發展現代農業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也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環節。種子、肥料、農藥、農機是農業物質裝備的主要內容,要在不斷增加投入的基礎上,下大力量提高科技含量。種子工作要加快新品種更新更換步伐,高產與優質並重,提高主要農作物優種率。肥料工作要以平衡施肥、配方施肥、施配方肥,促進地力提高。農藥工作要嚴查國家明令禁止生產使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大力提高生物農藥、低毒低殘留農藥的比重,減少環境污染,促進無公害生產。要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以節本增效為目標,以農機社會化服務為切入點,繼續組織好小麥跨區聯合作業、玉米聯合收穫機械作業、秸稈綜合利用、保護性耕作等重點工程,嚴格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把服務放在第一位,使之成為農民增收新的增長點。

第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完善體制創新能力。農業部門要按照突出抓好一個重點(龍頭企業)、兩項建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產品基地)的思路,立足職能,找準切入點,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整體水平的提高。在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上,要完善機制,切實加強引導、保護和支持。要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原則,以“農民自辦、聯户自律”、“科技領辦、技物服務”、“企業聯辦、產銷銜接”等形式為重點,鼓勵和支持不同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要重點抓好蔬菜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以此為突破口,帶動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全面發展。在基地建設上,要進一步抓好各優勢特色產來基地規劃和建設。

第七,提升服務保障能力。農業部門要圍繞農業部“七大體系”建設,抓住機遇,以項目建設為載體,爭取更多更大支持,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逐步形成支持保障有力、服務快捷高效、監管規範有序的農業綜合支持保障服務體系,使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重大植物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高,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能力進一步增強。

三、改進作風,狠抓落實,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完成今年農業工作的任務目標,最重要的就是真抓實幹,狠抓落實,把各項工作往深裏做、往實裏做,確保取得實效。

要堅持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作風,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抓落實,是推進各項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各級各部門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工作能力。各級農業部門要圍繞今年全市農業工作的總體部署、任務目標和重點工作,在狠抓落實上花大力氣、下真功夫,務求實效。要把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解決問題上。要有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從大處着眼,實處着手,逐級負責。領導幹部要樹立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不僅要想幹事,還要會幹事,而且能夠幹成事。要有求實的勇氣、紮實的作風、創新的精神、科學的態度,盯着薄弱環節做工作,盯着弱項抓落實,做到工作層層負責,事情件件有着落,在解決實際問題上出成效。

要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為推動各項工作提供有力保證。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清正廉潔、作風過硬的農業幹部隊伍,是做好農業工作的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工作。要加強思想作風建設。紮實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強化宗旨意識,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改進工作作風,深入農村、深入農民、調查研究,解決實際問題,關注農村、關愛農民、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要探索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制度嚴密、制約有效的工作機制,把部門職能轉變到“支持、引導、保護、調控”上來,努力提高行政效能。要加強能力建設,提高執政為民的水平。幹部隊伍的整體能力決定着農業部門的管理和工作水平,必須把能力建設擺在隊伍建設的突出位置,在抓好各項業務工作的同時,開闊思路,拓展視野,着力提高政治鑑別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務能力、調查研究能力、學習創新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處理複雜矛盾的能力。

要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弘揚開拓創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潔的政風。要始終保持爭創一流的精神狀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重點工作,推動全系統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帶動全局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要繼續深入紮實推進行風建設,把各項工作與農民生產生活緊密聯繫起來,積極為農民為實事、辦好事。

同志們,今年是十五計劃的最後一年,也是為“xx”打基礎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的農業工作意義重大。我們要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提高農業工作整體水平,為全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新的貢獻!

標籤: 講話 農業 會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fayan/3n4e9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