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新聞報道 >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大全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大全

篇一: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大全

本週二我第一次聽了孫翠娥老師的《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深深地感覺到孫老師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新”教師,無論是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還是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角色的定位都是準確的、到位的。整節課的教學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能夠立足於學生的主體發展,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給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動口表達、動腦思考的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本課,我覺得還有以下幾方面突出的特點值得我學習:

一、注重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例如:在課題引入部分,孫老師利用課件展示主題圖——學生熟悉的校園一角,讓學生説説這是什麼地方?看到了什麼?找出呈現在各中物體中的角;目的就是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數學就在他們身邊。接着,她又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讓學生在熟悉的教室中找角。這樣,學生對角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由具體到抽象,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注重操作,讓學生的行動起來

“角的初步認識”,直觀性和操作性比較強。孫教師設計了,在三角板上摸角、用圓形紙折角,小棒做角,畫角等活動,讓學生愉快、積極地參加到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創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導他們眼、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在實踐活動中經歷知識形成過程。從而建立起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展了空間概念,真正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學生模型的過程”這一理念.

三、強調自主學習,讓學生自由發揮

孫老師在教學角各部分名稱的時候,有效地得用的教學資源數學書,讓學生自己到尋找和發現尖尖的點叫什麼?直直的邊叫什麼。在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時,又讓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從互相交流中發現邊的長短不影響角的大小。是開口與角的大小有關。

四、教師言行中滲透着對學生習慣的培養

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講學習習慣的培養還是非常重要的,整整一節課下來,我們發現這個班的孩子聽課狀態非常好,是因為教師中上課中不時地用發言要舉手的手勢,“把你手中的活停下來,仔細聽課!”這樣的言行來規範學生。

因為我也代二年級數學,也要上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所以我聽了本課後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説出來與大家共同商討:

1、是教師出示情景圖後,老師提示“老師用紅色標記標的構成了什麼?小朋友伸開兩臂構成了什麼?”有學生答出了角的這個時候可以直接引入課題然後用課件抽象出角,這時進行角的教學比較合適。孫老師在這之後加入的“尋找教室裏的角”有點為時過早,如果放在認識了角以後再找,不僅可以清楚地找到角,還能讓學生在生活尋找角的頂點和邊的位置。

2、課件抽象出角後,讓學生摸三角板感知角的環節,學生回答尖尖的,平平的,如果這個環節改為師“這三個圖形都是角。閉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麼樣兒的?再用手比劃比劃角的模樣。”然後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三個角,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我覺得閉眼想、用手比劃,更能幫助學生建立起角的正確表象,他們自然會説出直直的,不會在後面還在説邊是平平的。

3、在折角、小棒做角這個地方感覺練習地沒有層次感,這兩個環節都可以再深層次地挖掘,如果説折角是為了鞏固認識角各部分名稱的話,我感覺在用小棒做角這個環節完全可以引出角有大小,和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這部分內容,沒有必要再單獨出一個“做一做”讓學生討論了。還有是這部分學生我聽到教師巡視時説了“不是做3個角是做1個角”這一定是有學生做了三角開,這不是個性問題,可以拿到展示台讓學生來擺,讓別的學生來發現問題並指正。

4、“角的兩邊張開的開口越大,角越大。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種結論性語言出現過早,這個是四年級才要學的。

5、畫角這個環節,如果一開始就讓學生動手嘗試畫角,結果也許會出現很多不同的畫法。有的孩子畫出來的角可能會沒有頂點,有的畫出來的兩邊可能不夠直、、、、、如果從這些錯例中去研究畫角要注意什麼?學生可能更容易掌握畫角的方法。

以上只是本人一些粗淺的看法,還希望各位老師共同探討、批評指正。

篇二:《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今天聽了李美麗老師上的《角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感覺到這真是一節生動有趣又紮實、有效的課。下面我從幾個方面來談談這節課的特點:

一.聯繫實際,讓學生體驗生活化數學

《角的認識》這一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這部分內容是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角的重要基礎,也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導入時李老師利用學生已有的對於三角形、五角星、圓形和長方形等平面圖形認識,讓學生在這些圖形中抽象出了角,並在這些角中提煉出角的概念: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使抽象的角的認識簡約化,簡單化。李老師還把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體驗。如讓學生去找一找老師帶個學生的剪刀、可樂瓶上的吸管、時鐘等這些物體當中的角。熟悉的物體引起了學生強烈的信心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學習新知的興趣。原本抽象的角的知識和生活中的角緊密得聯繫起來,不僅僅加深了對角的認識,更深刻地認識到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二、注重操作,讓學生的行動起來

“角的初步認識”,直觀性和操作性比較強。李老師設計了找角,畫角,做角等活動,讓學生活潑愉快、興致高昂地參加到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導他們眼、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在實踐活動中經歷知識形成過程。從而建立起角的表象,豐富

了對角的認識,發展了空間概念,真正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學生模型的過程”這一理念.

三、強調自主學習,讓學生自由發揮

李老師是一位敢於放手,敢於嘗試的好教師。特別是探索哪個角是從長方形上剪下來這一教學環節,老師出示一個長方形,讓學生從不同的角中去尋找出:哪個角最有可能是從這個長方形中剪下來的?學生拿出了都是直角的角,學生馬上發現他們拿出來的角的模樣是一樣的,老師抓住了機會追問道:這幾個三角形有什麼地方不一樣的?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從互相交流中發現邊的長短不影響角的大小。利用吸管做角這一環節中學生再一次體會到的角的大小跟角的邊長無關,一層扣一層,層層都體現教師的大膽放手,學生的積極參與。

最後我提出一點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討論一下:也就是該老師在教學“畫角”這一部分時,可以先讓學生討論畫角需要什麼工具?要畫出角的哪幾部分?,這樣會不會限制了學生的操作能力的發揮,沒有這樣具體的討論學生可能會出現了各種畫法不正確的畫法,也許有的孩子畫出來的角會沒頂點,有的邊會不直……而這堂課也學會因為這些“不正確”而精彩。

篇三:《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本週一我第三次聽了盼盼老師的《角的初步認識》一課,作為一名剛剛踏上講台的新戰士,盼盼老師無論是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還是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角色的定位都是準確的、到位的。作為新人,她已經具備較好的數學素養,良好的設計教學流程的能力。確實很不容易,對於盼盼自己來説,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繼續努力!總的來説,整節課的教學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能夠立足於學生的主體發展,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觀察、發現、交流、思考為主線,讓學生在看、説、想中解決問題。給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動口表達、動腦思考的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縱觀全課,我覺得還有以下幾方面突出的特點:

一、注重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我們都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兩者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當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才學得興趣盎然,對數學充滿親切感。劉老師這堂課上始終注意了這一點。例如:在課題引入部分,劉老師利用課件展示主題圖——學生熟悉的校園一角,讓學生説説看到了什麼?找出呈現在各中物體中的角;目的就是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數學就在他們身邊。接着,她又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讓學生在熟悉的教室中找角。這樣,學生對角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由具體到抽象,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從而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 興趣

二、充分放手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新知運用新知,培養能力。

劉老師敢於放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為了讓學生掌握角的基本特徵,教師組織學生找一找、摸一摸、辯一辯,畫一畫的活動。先讓學生找一找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過程中,初步體驗到角這一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和解釋生活。讓學生摸一摸活動角,並説一説有什麼感受。總結出角的特徵: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這樣為學生學習畫角找到了依據。畫角這一環節,這裏教師先讓學生嘗試畫一畫,教師引一引的方法,解決了畫角這一重點。整個過程真正體現了“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三、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寓教於樂

教師把鞏固知識融於遊戲,(如;B判斷角這一環節中設計的神祕的房子游戲,角的大小環節中設計的魔咒遊戲及貓和老鼠吵架的情境創設、包括一些兒歌的設計)創造性地讓學生在遊戲中進行運用掌握,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頗受孩子歡迎。

四、建議:1、老師在突破角的大小與其兩邊長短無關這一難點教學中,如果能借助學生的直觀感受,先説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而後在創設情景貓和老鼠吵架利用電腦課件的的優勢,通過兩角的重合來使學生進行直觀的理解與邊的長短無關,可能效果會更好一些。

2、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表情再豐富一些,語言再抑揚頓挫一些,感覺會更好。一定避免從頭到尾的一種節奏。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巧妙,匠心獨具,美中不足的是,操作的過程中,個別環節考慮欠妥,但和盼盼的相處過程中,感觸最深的是她的勤奮、進取、謙虛和好學,憑着這種幹工作的勁頭和熱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她會不斷的超越自己,成為數學組的新星。

《角的初步認識》的評課稿

《角的初步認識》的是一節生動有趣又紮實、有效的課。下面我從幾個方面來談談這節課的特點:

一.聯繫實際,讓學生體驗生活化數學

《角的認識》這一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這部分內容是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角的重要基礎,也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導入時周老師利用學生已有的對於三角形、五角星、圓形和長方形等平面圖形認識,讓學生在這些圖形中抽象出了角,並在這些角中提煉出角的概念: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使抽象的角的認識簡約化,簡單化。周老師還把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體驗。如讓學生去找一找老師帶個學生的剪刀、可樂瓶上的吸管、時鐘等這些物體當中的角。熟悉的物體引起了學生強烈的信心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學習新知的興趣。原本抽象的角的知識和生活中的角緊密得聯繫起來,不僅僅加深了對角的認識,更深刻地認識到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二、注重操作,讓學生的行動起來

“角的初步認識”,直觀性和操作性比較強。周教師設計了找角,畫角,做角等活動,讓學生活潑愉快、興致高昂地參加到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導他們眼、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在實踐活動中經歷知識形成過程。從而建立起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展了空間概念,真正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學生模型的過程”這一理念.

三、強調自主學習,讓學生自由發揮

教師是一位敢於放手,敢於嘗試的好教師。特別是探索哪個角是從長方形上剪下來這一教學環節,老師出示一個長方形,讓學生從不同的角中去尋找出:哪個角最有可能是從這個長方形中剪下來的?學生拿出了都是直角的角,學生馬上發現他們拿出來的角的模樣是一樣的,周老師抓住了機會追問道:這幾個三角形有什麼地方不一樣的?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從互相交流中發現邊的長短不影響角的大小。利用吸管做角這一環節中學生再一次體會到的角的大小跟角的邊長無關,一層扣一層,層層都體現教師的大膽放手,學生的積極參與。

最後我也給該老師提幾點小小的意見:在教學“指角”時,讓學生先找頂點,再去找兩條邊,要求學生一定按照這樣的步驟去指角。這樣的按部就班是不是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了,只要學生能正確的指出他找到的角是包括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即可。還有是在“畫角”這一部分,該老師先讓學生討論畫角血藥什麼工具,要畫出角的哪幾部分?生討論好了以後,還讓電腦演示畫角的步驟,最後才由學生模仿着畫。過去具體的要求反而限制了學生操作能力的發揮。如果一開始就讓學生動手嘗試畫角,結果也許會出現很多不同的畫法。有的孩子畫出來的角可能會沒有頂點,有的畫出來的兩邊可能不夠直、、、、、如果從這些錯例中去研究畫角要注意什麼?學生可能更容易掌握畫角的方法。而這堂課也會因為這麼意外而更加精彩!

在互相交流中發現角是有大小的,而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邊長無關,一層扣一層,層層都體現出教師的大膽放手,學生的積極參與。

最後我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供大家討論一下。也就是該老師在教學“畫角”這一部分時,該老師先讓學生討論畫角需要什麼工具?要畫出角的哪幾部分?,這樣會不會限制了學生的操作能力的發揮,沒有這樣具體的討論學生可能會出現了各種畫法不正確的畫法,也許有的孩子畫出來的角會沒頂點,有的邊會不直而這堂課也學會因為這些“不正確”而精彩 《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這節課孫老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材的編排特點,教學設計有以下特點:

一、創設情境,準確找出物體表面的角

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上課開始,孫老師利用課件展示主題圖——學生熟悉的校園一角,讓學生説一説看到什麼?找出呈現在各中圖形中的角;同時讓學生找一找教室中那些物體上有角。通過找角的活動,使學生對角圖形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由具體到抽象,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 充分放手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新知運用新知,培養能力

孫教師敢於放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為了讓學生掌握角的基本特徵,教師組織學生找一找、摸一摸、辯一辯,畫一畫的活動。

先讓學生找一找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過程中,初步體驗到角這一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和解釋生活。

讓學生拿出三角板,任意摸一摸板面上的一個角,説一説有什麼感受。總結出角的特徵: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這樣為學生學習畫角找到了依據。

畫角這一環節,孫教師通過用美麗圖畫打扮高密慶祝“十一”國慶節,引導學生想到需要畫角,激起學生很想學習畫角的強烈願望。這裏教師先讓學生嘗試畫一畫教師引一引的方法,解決了畫角這一重點。這裏過渡比較自然。

在突破角的大小與其兩邊長短無關這一難點,孫老師先利用同學們比較喜愛的孫悟空與金箍棒的故事引入,以激發起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慾望,從而讓學生各顯身手獻計獻策,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充分利用電腦教學的優勢,通過兩角的重合以及邊的變化來使學生進行直觀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

鞏固練習這一環節,教師把鞏固知識融於遊戲創造性地讓學生在遊戲中進行運用掌握,符合兒童的學習特點。真正體現了“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這一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三、 聯繫生活,拓展延伸

在課的最後,孫老設計由依據對角的各部分的認識,用學生自由選擇材料做的角,在互相交流中進一步鞏固角有大有小而與邊的長短無關,這樣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正節課的教學設計融趣味性、知識性、創造性、思維性為一體,增強了學生對角的認識,各個環節的設計也使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得到極大的鼓舞,從而使學生一舉多得。

本節課如果再在學生出現端點與頂點分得不十分清楚時,抓住一學生説的頂點時進行強調教學頂點就更好了。

篇四: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角在生活的應用非常廣泛,但是二年級的孩子對角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尖尖的一點”這一個層面上,很難抽象出數學中角的形象。 本節課李老師重點放在幫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確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給李老師們呈現了一節非常精彩的課。本節課的優點:

1、整節課的流程非常清楚,脈絡清晰,環環相扣:首先通過指一指活動,初步感知角的形狀;二是通過找一找活動,引導學生從“生活角”中抽象出“數學角”,認識角的形狀和各部分名稱;三是通過視頻播放畫角的方法,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角的畫法和各部分名稱;四是利用活動角道具,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徵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變化特點,着重讓學生理解角的大小和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跟角的兩邊的長短無關;五是通過練習鞏固角的知識。在整堂課中,李老師創設了直觀、生動且富有挑戰性的數學活動,通過“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進學生將豐富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刻,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2、整節課李老師的教學是富有激情的,語言是豐富的,態度相當和藹,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3、李老師豐常注重讓學生建立角的表象,理解角的組成。

在認識角時,李老師藉助被遮擋的三角形,五角星的角引出角的課題,然後從生活中的圖形中找到角,並講明角的組成,通過多次指角,判斷角,畫角,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為學生以後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做好了鋪墊。

4、利用活動角張開的大小,得出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有效地突破了難點,還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角大小的變化,既客觀又形象。

不過再完美的課都不可能做到踏雪無痕,本節課也有待改進之處:

1、我們認為再講“角的大小與兩邊長短無關”的時候,難點突破的稍有欠缺。如果能在黑板原有的角上延長它的邊,學生很快就能發現,原來邊的延長並不會改變角的大小。

2、我們認為李老師在提問語言上可以再精確一些。比如剛開始出示三角形,五角星圖案後,李老師提問,你們有什麼發現,學生都説發現了角,其實也有可能得出會發現邊。如果改成這樣提問:你們發現這些圖形中尖尖的是什麼,學生肯定會説角。這樣跟我們這節課的課題顯得更為貼切。

以上是我們年級組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到這處,敬請諒解。謝謝!

篇五: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聽了劉老師上的《角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感覺到這真是一節紮實、有效的課。下面我從幾個方面來談談這節課的特點:

一.聯繫實際,讓學生體驗生活化數學

《角的認識》這一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這部分內容是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角的重要基礎,也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導入時劉老師利用剪刀上的角導入,讓學生從實物中抽象出了角,然後讓學生在一幅生動的校園圖中找角,欣賞生活中的角,並在這些角中提煉出角的概念: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使抽象的角的認識簡約化,簡單化。原本抽象的角的知識和生活中的角緊密得聯繫起來,不僅僅加深了對角的認識,更深刻地認識到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二、注重知識的建構

“角的初步認識”,直觀性和操作性比較強。李老師設計了找角,畫角等活動,讓學生活潑愉快、興致高昂地參加到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導他們眼、腦、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在實踐活動中經歷知識形成過程。從而建立起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展了空間概念,真正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學生模型的過程”這一理念.

三、對知識的鞏固紮實

劉老師設計了豐富多彩的練習題,判斷角,選擇題,數角以及填空題,類型多種多樣,對整節課學習的知識起到了鞏固的作用,學生的參與面也非常廣,幾乎是全員參與,積極熱情。整節課給人一種乾淨整潔的感覺,不拖拉,劉老師的教態可以説是英姿颯爽,值得我學習。

最後我提出一點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討論一下:整節課學生都是在認真機械的聽課,缺少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角的初步認識實踐性比較強,而劉老師整節課沒有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

標籤: 評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xinwen/pp6yl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