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新聞報道 >

有關《剪枝的學問》的評課稿

有關《剪枝的學問》的評課稿

一、抓主線,釋疑解惑。

有關《剪枝的學問》的評課稿

《剪枝的學問》從標題中看出本文寫的是關於“剪枝”方面的學問,但作為小語教材,課文並非純粹介紹所謂“學問”,而是伴着生動有趣的故事,滲入科學知識,讓兒童樂學易懂。課文是以“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的,課文中用了這樣四個詞語: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抓好情感主線,逐層深入探究。教學時,吳老師緊緊抓住這條線索,引領整堂課的教學。如先讓同學們找出描寫“我”心理活動的語句,學生讀詞句,在我第一次進桃園時出示關鍵句: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滿懷好奇地走進桃園,只見王大伯和幾位叔叔正忙着剪枝。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體會滿懷好奇的原因,進而轉入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學習。遵循文脈,吳老師又進一步啟發引導王大伯的桃園裏有什麼“祕密”呀?滿懷好奇的“我”進入桃園後,怎麼又“一臉疑惑”呢?在感受夏季的桃園時,吳老師巧妙設問小作者的願望實現了嗎?他“驚”的是什麼?“喜”的又是什麼?在隨“我”的情感變化起伏中,學生“入境始親”,層層深入,與文本自然對話,內化感悟,共鳴共振。

二、品詞句,真情妙悟。

俗話説:牽一髮而動全身。教學中,吳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句的朗讀、品析、咀嚼和回味,加深了學生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和體驗,激勵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找準文本的切入點,激發了學生的興奮點,捕抓住知識的生成點。如出示“我”的問話:“王大伯,……幹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對這位種桃能手,“我”有什麼想法?引導學生抓住“揮舞”“一根根”等詞句體會王大伯慧眼識枝;抓住“我”的問句中“怎麼啦?”“幹嗎”“好好的枝條剪掉”來理解“我”的焦急和對王大伯剪枝做法的疑惑不解。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吳老師先指名讀,然後親切地評價:“你讀得不緊不慢的,不像在着急嘛!同學們會心地笑了起來;再找人讀,吳老師説有點急了;再讀,同學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讀得越來越好,着急的語氣自然流露出來,這樣環環相扣,層層推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而王大伯回答的那段話,讓學生反覆讀後討論:什麼叫“瘋長”?“瘋長”了會產生什麼後果?這裏教者巧用課文插圖,有效突破難點,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發現王大伯手握的是一根粗壯的枝條,圖文結合,相得益彰。在媒體課件廣泛運用的今天,課文插圖似乎被冷落了,吳老師的課件源於課本,有返樸歸真之感。這些粗壯的枝條該不該剪?扣準了“瘋長”這個詞,學生對“剪枝的學問”就有了初步的瞭解。在一詞一句中,在吳老師的提示引導下,同學們不斷領會和感悟剪枝的學問到底在哪兒。“誰有興趣來扮演經驗

標籤: 剪枝 評課 學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xinwen/dry04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