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湖心亭看雪課文反思(精選5篇)

湖心亭看雪課文反思(精選5篇)

湖心亭看雪課文反思 篇1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清淡雅緻的西湖雪景,白描手法的運用嫻熟老練,渾然天成;寫景、敍事、抒情水乳交融,渾化無跡;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懷,頗讓我們這些生活在都市忙碌不堪的人唏噓感歎。如此精美絕倫、形神兼備的小品文,學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但是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對作者這種消極避世的意緒,還應該批判地對待。

湖心亭看雪課文反思(精選5篇)

本課的設計體現了四有:有目標,有自學,有討論,有讀寫;其次,三語(導語、過度語、結語)在備課的時候在考慮到了;同時整個環節基本符合:自學釋疑、整體趕製;訓練操作、合作探究;反饋矯正,讀寫鞏固;延伸遷移,聯繫實際。以上這些在上課時都體現到了,而且,在合作探究質疑環節,由於學生質疑的題目有一定的難度,我又適當加入了一個討論,自己感覺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當然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在最後的結語處只強調了學生要選擇自己的痴事去追求,卻沒有強調追求的前提是痴事的正確性。

在設計《湖心亭看雪》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想通過遞進式的朗讀,來不斷加深學生對文章語言的品味,來深化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在讀中質疑,在讀中解疑,在讀中體悟。“讀”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同是,為了避免一味朗讀帶來的枯燥乏味,我設計了不同的朗讀方式,並且將朗讀穿插在文章的討論理解之間。對文章的理解,結合學生自身的體會,避免過度拔高,脱離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

在《湖心亭看雪》一文的教學中,我也注意到了教師自身角色的定位。在新課改過程中,有一種趨勢,那就是淡化教師的角色,認為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課堂的主角是學生,課堂是學生的舞台等等。我認為這樣的觀念是偏頗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一定是主角,但一定要佔重要的地位;教師的語言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起關鍵的作用。所以我在教學中,注意了幾個問題的設計。一是提出“作者為什麼偏要在清早到湖心亭去看雪?”二是“作者是真的痴,還是別人覺得他痴?”這兩個問題,真正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產生濃厚的探究慾望。在課堂的討論中,學生暢所欲言,講出了很多頗具見解的想法,讓老師也感到新鮮。

湖心亭看雪課文反思 篇2

《湖心亭看雪》的教學目標中我把重點定在:通過想象,感受雪後西湖凝靜蒼茫的意境之美,學習白描手法的運用。就是希望培養學生的文學感悟力,去品析雪後西湖的空靈靜謐之美。並在預習導案中設計了三個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在課堂上學生也能品析出雪後西湖的蒼茫、寂靜之美,但因課堂前半部分學生對字詞疏通方面質疑太多,使得課堂前鬆後緊,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賞析,來品讀,讓教學重點沒有凸顯出來。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掌控,突出課堂的教學重點,體現學生主體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本節課,關於文言實詞和寫作手法的教學任務沒有完成,但是學生們能夠質疑,能夠思考,並能夠在思考中有所收穫,實在是一件可與而不可求的幸事!或許這就是我們追求的課堂生成吧?!

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問題。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注意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字詞解釋和文義疏通讓學生在預習中對照課後註解完成,有疑難小組交流解決,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湖心亭看雪課文反思 篇3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告訴我們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達了對伯父深切的愛戴之情。對這節課的學習我感受頗多,也較滿意,下面就談談自己的收穫與不足吧。

在教學開頭,我做到了“以人為本”,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平等、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提倡學生敢想、敢説、敢做,在自主學習、團隊合作、探究決策過程中不斷髮現新問題,學們在交流中提高了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達到共同進步。

我還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脈絡,體會先果後因的寫法。明確前後內容為因果關係。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和理解體會。教學思路也很清晰,教學效果理想。

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一課中,我始終以“為什麼魯迅先生受到這麼多人的愛戴?”為主問題,把這個問題貫穿在整個課堂教學之中,組織學生有針對性地研讀課文,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教學中就是抓住一個訓練點,即通過揣摩人物的動作和人物個性品質。在教學這一課時,為了突破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在學生談體會抓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深入體會時,學生們各抒己見,談出了自己的自學所得以及對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通對"扶、蹲、跪、來、洗、敷、扎"等動詞,特別是對“半跪着”這個詞,以及後面的“歎”字,層層推敲,無不精雕細鏤。更可貴的是,在語言文字的講解過程中,啟發學生進一步認識到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高貴品質,從而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我這樣做,包含着幾層意思:一是從誘發感知入手,啟發學生的認識;二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促使學生將認識在實踐中具體體現。這兩層意思又都緊密地聯繫語言文字訓練,既提高學生的認識,受到思想教育,又鍛鍊了語文能力,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水平。

過課堂實踐,發現了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如:

首先,在教學中,因為研究教材力度還不夠,雖抓住了課文重點去揣摩,在品讀中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因學生不太瞭解作者當時的背景,沒有引導到位,學生對當時的社會感受不多,根本沒有真正黃包在嚴寒的黃昏拉客覓食的悽慘情境,根本沒有真正體會老百姓在三座大山壓迫下的悲慘生活以及國家前途的渺茫。導致學生的感情達不到共鳴。致使在後面的教學時,魯迅面對車伕歎出了什麼?學生講得很空洞,不能深入地去理解。

其次,在小練筆方面,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語文教師都非常關注文本中可練筆的“點”。這課上,我先讓學生認識到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高貴品質,以及受到人們愛戴之情後,安排了小練筆。“假如現在你就是在萬國殯儀館追悼魯迅,你會對魯迅説些什麼?”本來語文課教學應儘量騰出時間,讓位於小練筆。但是因為安排時間不當,在課堂上並沒有當堂完成小練筆。沒有通過小練筆去深化文本,提升認識,此環節完成得不理想。

在今後的教學中,務必備好學生,把每個環節落實到位,紮紮實實學習和訓練,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湖心亭看雪課文反思 篇4

在學習《烏鴉喝水》中,有一段“烏鴉把小石子一顆一顆放進瓶子裏,瓶子裏的水漸漸升高了。

”這句話看似簡單,但要學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卻很不容易。因此,我在教學中就讓學生做一回小科學家,讓學生將小石子一顆一顆往瓶子裏投,看着水漸漸升高,讓學生從理解課文體驗到認識真理的快樂。也許就是這樣一次實踐體驗,能讓學生從此愛上科學、迷上科學,走向科學研究之路。在教學中,我們幾位一年級語文教師是這樣做的:

一、培養學生親身實踐的能力。

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着水的,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着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後,不禁發出:

“喲,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麼喝着水的。由於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説一説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二、在思考中發展學生的思維。

本課有一個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積極想辦法克服困難。課末,我就以“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麼辦呢?”這樣一個問題為討論點,滲透這個教學目標。學生們的想象力幾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有用吸管的,有用棍子把瓶口打爛的,還有在瓶子上啄一小洞的……多棒的點子啊!不知不覺中,學生的思維在不斷髮展。

總之,教師不只是課堂教學的實施者、組織者、主導者,更是語文學習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課堂是學生展現自我的大舞台,在這個舞台上孩子們扮演了各種角色,讓他們在這舞台上盡情地創造表現自我吧!

湖心亭看雪課文反思 篇5

《頂碗少年》是一篇閲讀課文。這篇文章為我們介紹了文章描寫了一場扣人心絃的雜技表演。演雜技的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了,但他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一切重新開始;第二次,碗又掉下來了,少年又鎮定下來,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觀眾鞠了一躬;第三次,終於把碗穩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多少年後,作者每每想起,總會產生一陣微微的激動……

這篇文章的教育意義特別大。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皇帝,養尊處優,環境過於優越。很多孩子不知道失敗的滋味,不知道挫折的滋味。因此,極少有孩子能正確面對人生中的不確定。而我們這個社會是個多變的社會,有着人們無法預料的太多的意外。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如何能面對着人生中的變數呢?

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就設計了教學難點是接受失敗,走向成功。

因為是閲讀課文,我把更多的時間交給了孩子們。在弄清了課文的生字新詞以及主要內容後就把時間完全交給了孩子們。讓孩子們圍繞“這是一場怎麼樣的表演?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這僅僅是一場表演嗎?你認為是什麼?為什麼?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這些問題讓學生自學並展開討論。

學生的態度很積極,在第二堂課的時候我和孩子們進行了交流。其中第四個問題孩子們討論的結果讓我很是吃驚。

“我認為這不是一場表演。而是一場拼搏,因為這是頂碗少年自己和自己的拼搏,自己和碗的拼搏,他終於戰勝了自己,戰勝了碗!”

“我認為這是一場較量。是頂碗少年自己和失敗的較量,他終於在較量中獲勝!”

“我認為這是一場心理戰鬥。頂碗少年打敗了害怕失敗的心理,打敗自己的懦弱。他終於戰勝了自己 ,獲得了表演的成功。”

“我認為這是一堂課,頂碗少年在這堂課裏告訴我們如何面對失敗,如何接受失敗,如何走向成功。”

“我認為這是奇蹟。因為小小年紀的頂碗少年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化失敗為力量,對我們來説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是我,早就掩面而逃了。而他居然能讓奇蹟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因此我認為這簡直是一個奇蹟。” 儘管我沒有看孩子們所寫的收穫,但是我認為已經足夠了。孩子們已經達到了本課的教學要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dl40o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