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雪兒》課後反思(通用5篇)

《雪兒》課後反思(通用5篇)

《雪兒》課後反思 篇1

我覺得課文中“我”對雪兒的愛顯而易見,但要真正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我”對自由生活的熱愛與嚮往,光靠課文中的語言是難以企及的。我在反覆研讀文本的基礎上,選擇了這樣一句話,作為想象的基點,“從此,我天天和雪兒一起到陽台上去看藍天,去看藍天上那飄飄悠悠的白雲……”引導學生想象,我們看到藍天時心裏又會想什麼呢?外面的天是那麼藍,我們卻只能待在家裏,多麼希望能到外面去玩呀……通過一次次的想象,一次次的讀文,雪兒和“我”對自由的那份嚮往之情便呼之欲出了。在有所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情朗讀。

《雪兒》課後反思(通用5篇)

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抓住“給它洗了澡”、“在它傷口上敷了藥”、“和雪兒一起……去看藍天,去看藍天上飄飄悠悠的白雲”等到詞語,讀懂“我”對雪兒的關切、憐愛之情,特別是通過“啊!我為雪兒歡呼!你看它那雙翅膀被春風高高地托起,在藍天中劃出了一道美麗的弧線”、“我把雪兒輕輕捧起”等詞語,悟出“我”對雪兒的喜愛以及為它重返藍天而快樂的心情。學生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使自己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雪兒》課後反思 篇2

語文能夠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培養學生語感,發展學生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各方面的能力。語文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而這一切都是通過語文文本的閲讀來實現的。

《雪兒》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課文講述了“我”為受傷的雪兒療傷並精心照料它,直到讓它飛上藍天的故事,表現了“我”愛鳥的美好心靈,也流露了“我”對自由生活的熱愛與嚮往人與自然的和諧的心情。

一、以圖引讀

上課伊始,我從“雪兒”的名字人手,出示圖片,“同學們,這就是雪兒,你們喜歡雪兒嗎?為什麼?”學生通過讀書,有的使用書上描寫雪兒外形的語言。有的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了對雪兒的喜愛之情。“可是當小女孩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它卻沒有現在這麼神氣、漂亮”,接着出示一幅受傷的白鴿圖,兩種圖像的反差,引領着學生深入文章的文字內涵。原本美好的事物卻有了悲痛的經歷,激發學生的童心,面對這樣可憐可愛的白鴿,他們情不自禁地會將自己的感情融入文本的閲讀之中,並在閲讀中品味出小女孩和他爸爸的愛心。

在閲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兩句話:“我多麼嚮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從此,我天天和雪兒一起到陽台上去看藍天,去看藍天上那飄飄悠悠的白雲……”讓學生通過想像,在腦海中展現出藍天、白雲的美好景象,體會作者寫這兩句話的用意。“我”和雪兒都受了傷,一個行動不便,一隻不能展翅飛翔,只能通過這一小片藍天白雲去想像外面美好的風光,同病相憐的心情使他們之間的感情得到昇華。

圖文的結合,讓學生產生了閲讀的興趣,激發了他們的情感,從而為雪兒的放飛奠定了感情基調。(其實,自己並不太喜歡這個導入,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思路是什麼呢?瞭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寫作思路,對我們的教學會有幫助的。一上來主角就登場,少了點隆重的氣氛,點輕了雪兒的作用)

二、以悟解讀

在閲讀教學中,讓學生抓住爸爸説的“不怕任何艱難險阻”“飛越千山萬水”“忠實傳遞信息”“藍天信使”等關鍵詞,再結合課外知識,如信鴿如何辨別飛行方向,如何在飛行途中應對意外等,去體會信鴿的勇敢、機智、堅毅的品質。正是這種品質,使小女孩堅定了要將“雪兒”放飛的決心,要讓它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天空。當“雪兒”飛起來之後,抓住“啊”“歡呼”“高高地托起”“美麗的弧線”等詞語,通過大聲的朗讀來感悟作者當時的喜悦心情,彷彿自己也隨着雪兒飛向藍天。(這個體會好,光靠爸爸説是不能讓人信服的,只有讓孩子知道信鴿的本事,他們才能夠從心底裏敬佩雪兒)

《雪兒》課後反思 篇3

簡簡單單學語文,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這是我們三年級上學期一直追求的目標。為此,張志軍主任還特為大家上了一節研討課,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也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我想綜合大家的建議,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在本學期的課堂教學中繼續進行嘗試。今天我上了《雪兒》這篇課文,設計教學過程簡單,孩子們參與率高,課堂上説得好,讀得多,感覺很不錯。整篇課文內容對孩子來説不是很難,但是體會小作者對自由生活的熱愛和嚮往,和了解“信鴿”有一定難度。整個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一、課前預習,認識生字詞,讀熟課文,不懂的地方做記號,並查找有關資料自己解決,解決不了的留課堂交流。二、第一課時,重點解決:1、生字詞會讀會寫;2、課文讀正確、流利,一段一段指名讀。3、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你覺得文中的作者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三、第二課時重點圍繞“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小作者喜愛雪兒?”這個問題開展學習,讓學生充分讀課文找出有關句子,引導孩子品詞析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並能有感情的朗讀。

讀書時,我看到每個孩子都在認真的讀書,並用筆在書上不停地畫一畫、寫一寫。交流的時候,孩子們非常積極,都能找到課文的的一些重點句子並説出理由,在老師的引導下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特別讓我高興地是,有一個成績較差,平時頑皮,課堂很少舉手的小男孩舉手説,“我把雪兒輕輕捧起……從這一句也能看出小作者喜歡雪兒。因為小作者輕輕地捧着雪兒,‘輕輕’説明他很喜歡雪兒,害怕碰傷了他。”雖然這個問題很簡單,但是從這個孩子嘴裏説出來,讓我非常高興!我覺得整過教學過程,孩子們都非常投入。

在交流的過程中,孩子們還交流了有關“信鴿”的知識,説實話,孩子知道的比我多多了,有一個孩子直接不要看材料,站起來就説,介紹很詳細,讓我覺得很高興,同時也很慚愧,我得像孩子學習。

《雪兒》課後反思 篇4

詞語作為文章的基本單位,對詞語的學習、理解與運用,應貫穿於整個語文教學的全過程。而課文的重點詞,往往是一篇文章的靈魂。抓住重點詞,既能統領全文的理解感悟,又使語文的閲讀訓練有了落腳點。

在欣賞四大名泉時,抓住理解 “湧”、“匯注”、“噴吐”、“冒”這幾個動詞,體會珍珠泉的“神奇”、五龍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聲喧騰”、趵突泉的“大、清、美”。再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圖文對照等方式,進一步體會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感受泉城的魅力。尤其是在處理“湧”上更下功夫,學生在比較了“湧”和“冒”的不同後,我出現填空題:泉水從地下往上_____地湧。學生在反覆玩味中,領悟了湧的內涵。

蘇教版的教材解讀中強調:“學生語文課上的語言學習是一個

有指導的讀書活動為主線的規範語言的內化過程。”朗讀、理解、複述、背誦、運用,是進行語言訓練的根本手段。

我們仍要以教材為範本,在熟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仿寫遷移。但仿寫的對象,從過去的單純運用詞語,提高到對段式編排,佈局謀篇等文章結構的學習。

課文中有許多美好的詞句,讓學生讀讀背背,有助於他們進行知識的積累。在教學四大名泉後,讓學生再次欣賞《泉城》的美麗和神奇,要求學生用現有的詞語説説看到的泉水的特點正體現了這一要求。

《雪兒》課後反思 篇5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説:“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所以我們的教材從第二冊就安排了古詩內容的學習,數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的秋景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鍊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為學生對古詩接觸不多,在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賞意境”的訓練在許多老師的教學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詞在詩中所代表的意思與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樣,如“坐”、“遠上”“斜”、“生處”、“愛”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這些難懂字詞的意思,並通過詞義理解達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這首詩教學的重點。再則,《山行》是《古詩二首》這課中的第一首詩,也是學生在本冊中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所以,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能力,又為本課第二首詩的教學打下基礎。

根據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以下四個數學目標必須在教學中得以貫徹:

1、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智能目標)。

2、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標)。

3、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3、4為技能目標)

在這些目標中,“理解詞義句意”,“體會作者感情”,“朗讀和背誦”是下限目標,要求人人達到。“掌握方法”,“欣賞意境”是上限目標,讓基礎好的學生有發展的餘地。

針對教材,針對目標,《山行》這首詩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説説認識的詩人。這樣可為後續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簡介作者杜牧(著名詩人,最擅長寫景),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確日標,嘗試學習

明確學習目標,可讓學生知道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要學會什麼,掌握什麼,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五年級的學生畢竟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並發現疑難。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這首詩的—、二兩句中生僻詞多,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估計一般的班級能在“嘗試”中學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採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遠上”、“斜”、“寒山”這三個難懂詞的意思。

注:“遠上”用“聯繫實際,展開想象”法。

“斜”用“簡筆畫演示”法。

“寒山”用老師“介紹”法。

再幻燈出示訓練:“一條石頭小路(  )。”

指導學生串講句意。

最後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

這樣“扶”着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學生看教學掛圖,啟發想象,出示訓練:“幾户人家在白雲______的地方”來突破“生處”這個難點。

再讓學生試着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同學能自己學懂。

這樣,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後彙報,教師瞭解反饋,及時糾正。

4、讓學生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採用兩種方對學生進行意境欣賞的指導。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説説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想象漫遊法”:

提示:此時,你也來到了寒山腳下,楓樹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麼感想?

這樣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象漫遊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造性地説説全詩的內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導誦讀詩句

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誦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學生: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風景這麼美,語句這麼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彙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⑴ 帶着讚美與熱愛的感情夫讀。(確定基調)

⑵ 讀出節奏感:

分辨重音區別語調劃分節奏。

3、改變形式,反覆誦讀:

(範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

第六步:總結方法,佈置作業

我這堂課的設計,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賞”這兩個訓練點,以“學法指導”為主線,注重智力與技能的培養,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參與性,先試後導,先練後講。力求改變古詩教學中“講詞意→記內容→背中心”這種機+械呆板的舊模式,讓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j3gmm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