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學習計劃 >

國小教師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的工作計劃

國小教師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的工作計劃

根據《省教育廳關於開展全省國小教師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專題培訓工作的通知》(教師〔20xx〕270號)和《市國小教師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專題培訓實施方案》的精神,結合我區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實際,特制定《區國小教師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專題培訓實施方案》。

國小教師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的工作計劃

一、培訓目標。

1、通過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專題培訓,鞏固新課程通識培訓的成果,自覺更新教學觀念,調整教學思路,改變教學模式與方式,形成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嶄新的教學風貌。

2、瞭解和掌握《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的基本知識和學習主題構建的一般過程、方法、策略,並能具體應用於課堂教學實踐活動,逐步提高在新課程下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開發課程資源、整合重組新教材、構建學習主題的能力。

3、逐步養成敢於創新、踏實嚴謹、樂於探究的科學態度,努力形成適應新課程教學的良好的教學風格和恰當的教學模式與方法。

二、培訓對象。

本次專題培訓屬全員培訓。

三、培訓形式。

國小教師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專題培訓,主要採用教師培訓機構的集中培訓和教師任職學校的校本培訓相結合的形式。

集中培訓主要學習《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的基本知識,交流學習心得和課堂教學實踐經驗,參加理論考試等。

校本培訓在師訓中心的指導下,以完成學習主題的設計、課堂教學實踐等為學習任務。消化理論,加強實踐,提高實際的動手操作能力。

四、培訓要求。

1、突出培訓重點、落實校本培訓。

本次專題培訓的教材為《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既要重視整個培訓的系統性,又各有側重。強調各校“新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輔導員的培訓,認真組織,以點帶面,分清主次。

培訓的目標不是單一地定位於教知識,而是把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的基本知識的教學融合在校本培訓之中。基本方式是行動研究。作為實踐研究的教師,在持續的教學實踐中養成“發現問題—提出主題—探究實踐—討論反思—再實踐”的思維習慣,充分開發與利用相關的課程資源,使培訓過程與教學實踐、能力提高相統一。

2、注重實踐應用、強調開放活用。

確立“學習是學習者主動構建自身知識與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這一新的理念。在培訓中既要講解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的相關知識,更要以受訓教師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實現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建構,不斷增強和提高實施新課程教學的意識和能力。

培訓者從傳授知識為主變為組織活動、幫助指導學習為主;從依託教材為主變為超越教材、時空開放為主;教學過程從同步的思維訓練過程變為異步的發散性思維訓練過程,使每個受訓者可以沿着各自不同的學習路徑建構相同的學習結果,並將這一學習結果應用於課堂教學的實踐活動。

3、實現案例評析、再現培訓過程。

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專題培訓是方法論的培訓,應注重對案例的分析點評,注重從新課程理念與方法論角度將案例與自己的課堂教學活動進行比照,逐步提高對新課程的本質意義的理解,增強自己實施新課程教學的素質與能力。

本次主題培訓的過程不可能通過幾個規定課時的培訓可以解決問題,需要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由扶着走到放開、由模仿到逐步自己獨立走的過程,需要採取集中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的全過程培訓方式。集中培訓解決扶着走與模仿的問題,校本培訓解決放開與逐步自己獨立走的問題。因此,各校計劃安排應同時考慮集中培訓的操作設計、校本培訓的指導策略,以及培訓者參與全過程指導的計劃與要求等方面的問題。

4、關注培訓層次、加強專題管理。

我區廣大國小教師經過的電化教育培訓、基本功培訓、學科教學技能培訓、計算機培訓、教育科研專題培訓與新課程通識培訓等,能力與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但同時也存在層次差異。為此,本次專題培訓的教材使用、內容編排、作業佈置、考核評價均要體現層次性要求。

學習內容主要是集中培訓不得少於36學時,記24學分。其中第四、五、六章為培訓重點,佔20分。校本培訓不少於24學時,學分最多不超過12學分。過程考核佔40%、理論考試佔20%、實踐考核佔40%。培訓成績和學分記入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登記手冊,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內容。各校充分發揮已有培訓網絡的作用,進一步明晰職責,落實到位。發揮主題構建培訓講師組的作用,重視教師的自學。做到有計劃、有檢查、有記錄,不斷完善校本培訓管理制度,注意積累資料,建立完整、真實、規範的專題培訓檔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xuexi/4rkoj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