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國中化學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狀況的調查報告

國中化學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狀況的調查報告

一、課題的提出:

國中化學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狀況的調查報告

一是基於國中化學本學期剛剛進入新課改階段,教師對課程標準的領悟、對教材的開發、對新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如何運用沒有可供遵循的模式,沒有現成的答案,整個過程是一個開放性的探究過程。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肯定會遇見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所以本學期重要的教研工作之一就是分析和找準本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做到心中有數。針對實際狀況,發動各校教師進行靈活多樣的研討、交流、學習等教研活動,解決教師在實施新課程過程的問題和困惑,提高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應對能力。

二是基於本區教研室佈置的工作要點之一要在各校進行學科內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方式轉變為內容的實驗。促進國中化學教師對照“調查”內容探索研究新課程下如何轉變教學方式,怎樣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怎樣的學習習慣。使“培養學生學習習慣、轉變學習方式”切實落實到每所學校的每位化學教師、每一節課中,早出成果、早見成效。

為了全面瞭解我區國中化學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對課改的認識和課堂教學的現狀,我採用“國中化學學科課堂教學狀況問卷調查”和聽課調研兩種形式,比較全面的瞭解了全區國中化學教師對化學課改的認識、實施新課程中遇到的問題、課堂教學中的實際現狀。

二、教師基本情況分析

別 人

數 年

齡 人

數 原學

歷 人

數 現學歷 人

數 職

稱 人

數 本專業大專學歷以上畢業人數 獲得榮譽稱號人數

男 66 30歲以下 27 高中 2 高中 0 小一 6 5 4

女 40 30-39歲 49 中師 74 中師 1 小高 30

40-49歲 28 大專 29 大專 26 中三 5

50歲以上 2 本科 1 本科 79 中二 19

中一 33

總計 106 中高 13

上表統計的是我區今年任“教學班”的化學教師基本情況(因個別學校未報表,因而所作的統計並不全面)。從表中可知:現任“教學班”男教師人數佔化學教師總數(以下簡稱為:總數)的62.3%,女教師人數佔總數的37.7%;在各年齡段中,30歲以下的人數佔總數的25.5%,30—39歲的人數佔總數的49.2%,40—49歲的人數佔總數的26.4%,50歲以上的人數佔總數的1.9%,可以看出:化學教師中40歲以下的人數所佔比例還是比較大的,佔總數的71.7%;在現學歷中,“高中和中師”教師人數佔總數的0.09%,“大專”教師人數佔總數的24.5%,“本科”教師人數佔總數的74.5%;在職稱一欄中,“中級以下”人數佔總數的28.3%,“中級職稱”人數佔總數的59.4%,“中高”人數佔總數的12.3%;在全體化學教師中,有榮譽稱號的教師羣體佔總數的3.8%。

以上數據顯示,我區國中化學教師的“年齡結構”總體上比較合理的,為學科教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證。值得欣喜的是化學教師的學歷還是相當高的,因為40歲以下化學教師本科畢業人數佔總數的74.5%,但遺憾的是原大專以上學歷的化學專業畢業的教師人數共5人,僅僅佔總數的4.7%,這個比例太小了,絕大多數化學任課教師是其他學科教師轉教化學的。而且,化學教師中優秀教師羣體人數佔總數的3.8%,比例太小,這都提示我們在今後的教學教研工作中,在注重普遍提高的同時還要為更多的化學教師成長搭建平台,以縮短他們成長的起跑線。

三、調查問卷內容分析及思考

1、説明:2019年9月底通過區教研辦公系統向全區40所國中校的化學任課教師發出“國中化學學科課堂教學狀況調查”(以下簡稱“問卷”),問卷的對象為全區各校全體化學教師,最後有35所學校上交調查表,收回有效問卷106份。以下是對本問卷各項內容的統計與分析。

2、您經常參加校外的教研活動嗎?

選項內容 經 常 很 少 從來沒有

人 數 26 77 3

所佔比例 24.5% 72.6% 2.8%

教師自我學習是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的主要途徑,教師自我反思是自身成長內在動力,而外出學習參加校外教研活動更是提高教師業務能力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視野,刺激教師自我反思,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設計能力,提高駕馭教材、課堂的能力。但從調查情況看,學校中“很少”外出參加教研活動的教師佔72.6%,將近佔總人數的四分之三,“從來沒有”參加校外教研活動的人數佔2.8%。原因:一是市級、區級、哪怕學區片級的教研活動少,為學校提供外出教研的機會少,且要求參加教研活動不是全員教師都參加;二是學校在外派教師參加學習活動時,並沒有兼顧到每個教師,而是總讓個別骨幹教師參加。實踐表明外出學習機會多的教師比不外出參加教研活動的教師教學理念的認識深刻得多,業務水平的提升快得多。

3、您喜歡哪些形式的教研活動?

選項內容 聽課

評課 聽講座 結合課例交互式研討 請人聽自己的課然後一起研究

人 數 39 34 55 6

所佔比例 36.8% 32.1% 51.9% 5.7%

喜歡“結合課例交互式研討”的佔調查教師人數的51.9%,説明教師非常喜歡有具體參照內容的實例性的教研形式,它可以讓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狀況進行對比、反思,並在活動中有機會發表見解,更多地聽取他人意見、建議,將其中好的做法借鑑到自己的教學之中,感覺“結合課例”進行研討比那種“蒼白無力”單純理論性的培訓、講座生動、實用的多。目前,教師最關注的是如何實實在在地把課上好,如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解決或研討一些大家都困惑的問題,如“怎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如何創設教學情境進行導課”、“探究性教學課如何設計”等。“聽課、評課”教研形式也比較受歡迎,佔36.8%,但相對於“結合課例交互式研討”要少些,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這種教研形式只限於聽身邊教師的課,教學水平、教學風格比較熟悉,自己不好評論或者更多的是不會聽課,發表不出多深的觀點、見解;二是評課過程中即使點評出課的優點和不足,指出改進的地方,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但“評課後的好課”未能顯現,教師們不能真正地體會出其妙在何處,感覺收益不十分大。單純喜歡“聽講座”這種教研形式的不足三分之一,而且選“聽講座”也是和“結合課例交互式研討”雙選的。“請人來聽自己的課,然後一起研究”這種教研形式的人很少,不足6%,看來,絕大多數教師不怎麼喜歡“面對面”的交流,據教師們自己講可能的原因:一是準備一節課費時費力,苦於抽不出一定的時間備出“好課”;二是請人來聽課,自己非常緊張,甚至發揮不出平時上課的水平,不如沒有他人聽課效果好;三是怕丟面子。因此,我們有必要針對授課內容,對一線教師從“教材的把握、學法的設計、課堂的組織、媒體的運用、課的結構”等方面進行“手把手”地引領。

4、在新課程教學實踐過程中,您最希望得到下面的哪項支持和幫助?

選項內容 提供教學配套材料 提供新課程教學設計範例 教研人員聽課指導 組織經常性的新課程教學研討活動

人 數 51 44 15 45

所佔比例 48.1% 41.5% 14.2% 42.5%

此題教師們當作多選題打√的。調查顯示,有48.1%近一半的教師選擇了學校“提供教學配套材料(如對應習題、實驗儀器、藥品、教學掛圖、課例光盤等)”,説明教師在新課程教學實踐過程中,特別需要多媒體的輔助,但當前大部分學校在實驗儀器、藥品、教學掛圖、學具教具、多媒體設備等方面的配備還不到位,尤其農村學校的大屏幕投影、實物投影儀等沒怎麼使用過,可以説一定程度上多少影響了教學質量。“提供新課程教學設計範例”和“組織經常性的新課程教學研討活動”是一線教師們最迫切的最強烈的呼聲,這兩項佔到84%。時值國中化學進入新課程僅僅數月,教師們關注的是新課改的課究竟怎麼上?課堂教學情境該如何創設?如何把握教材內容,究竟讓學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識到什麼程度?怎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學、有效地學?研究性的課堂教學模式到底是怎樣的?……。教師們都想通過參加新課程教學研討活動解決教學中的一些困惑。選“教研人員的聽課指導”一項的人數只有14.2%,相對於選“提供新課程教學設計範例”和“組織經常性的新課程教學研討活動”的比例就低多了,説明我們的教師還不大敢把自己的課堂敞開。實際上,如果教師坦然地對待他人聽自己的常態課,再與教研員以及其他同學科教師共同研討,那麼就會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

5、您所在校(或教研組)開展集體備課的形式是什麼?

選項內容 把分到的內容進行獨立備課後直接複印給同伴使用 把分到的內容進行獨立備課、組內討論修改後複印給同伴使用 把集體備課的內容先組內討論、再獨立備課後複印給同伴使用 其他

人 數 4 33 61 8

所佔比例 3.8% 31.1% 57.5% 7.5%

新課標下的備課就是一種教研活動,課改從備課開始。備課應該是一項充滿智慧的創造性活動,好的教學預設(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新課程提倡學生合作式學習,同樣教師也應提倡合作學習,特別是在備課時要精誠合作、共同提高。集體合作備課有助於教師由經驗型備課向研究型備課轉變,有如下幾大益處:專業引領、知識互補;資源共享、減輕負擔;示範合作、激活思維;革新教法、提升技能。因此,建立學科備課組集體備課勢在必行。調查發現,目前開展集體備課的學校還是比較多的,88.6%教師都能在説説、議議的集體教研基礎上獨立備課或獨立備課後進行集體討論後再使用。僅有3.8%的教師是“把分到的內容進行獨立備課後直接複印給同伴或直接讓同伴照抄”這種集體備課形式,因為大家都知道這種備課方式對誰都不會有助於課的設計能力的提高。而事實上,據我所知,直接平移別的教師備好的教案到自己的教案本上的現象是存在的,這種備課方式實在是要不得。選“其他”項的有7.5%,這些老師基本上是開展獨立備課,原因是學校對集體備課不認識而未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6、學生對化學的預習,你的要求是怎樣的?

選項內容 必須經常預習 有時要求預習 不要求預習 其他

人 數 62 43 1

所佔比例 58.5% 40.6% 0.9% 0%

教師們對學生的化學預習比較重視,這可以從對“預習”有要求的佔調查總數的99.1%可以看出。預習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通過預習,學生可以帶着問題走進課堂,更大程度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能更好地充當學習主人的角色。選“有時要求預習”且需要進實驗室動手實驗操作才要求預習的佔40.6%,“不要求預習與其他”幾乎不存在,僅有1名教師不要求,原因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教師擔心學生預習後在上課時新鮮感會降低,求知慾下降;另一種是教師對預習能提高學習效果的作用認識不到位。

7、進行教學活動時,學生對你的課不感興趣了,你是怎樣做的?

選項內容 繼續講自己的 及時反思調整 很煩躁,情緒低落 其他

人 數 0 106 0 0

所佔比例 0% 100% 0% 0%

如果教師設計課時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不是有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過程之中,再加上課堂上語言平淡不具有感染力,不會使用體態語言,不會煽情,學生的情緒不會受到激勵,學生就對上課不感興趣。學生對課不感興趣時,100%教師都能做到“及時反思調整”:如及時調整學習內容、創設懸念情境或改變教學方式,矯正其“有意注意”來吸引學生參與,這充分體現教師以人為本的理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大多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而是把學生看做有生命能動性的個體,密切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等學習狀態,以此來調整自己的教學。

8、對學生在課堂上的不時提問,你的態度和做法是怎樣的?

選項內容 提倡並鼓勵 比較認可不鼓勵 不理睬 其 他

人 數 39 58 0 9

所佔比例 36.8% 54.7% 0% 8.5%

調查顯示,對學生在課堂上的不時提問,教師均沒有采取“不理睬”的方式,而“提倡並鼓勵”的人數佔到了36.8%,教師們逐漸認識到課堂上不能總是教師設疑導思,那樣只是把教師的導向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不同的理解,產生不同的疑惑。教師要讓學生放下心理包袱,有疑就問,大膽質疑,充分發表意見,甚至允許學生隨時打斷教師的講話,講出自己的思路;允許學生對教師的觀點提出評價,發表自己的見解,即使所提的問題超出了中學知識範圍,甚至老師也回答不出來,這也不要緊,要緊的是培養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訓練學生追根溯源,尋求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課堂上,教師熱情讚賞學生個性化的表達,以激勵性語言保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使學生沉浸在樂學的氣氛中,逐步養成主動探究的良好習慣和意志品質。選“比較認可不鼓勵”和“其他”共佔63.2%,説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注意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能意識到課堂教學的主旨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9、課上,對個別學生提出無休止的各種想法時,你的做法是怎樣的?

選項內容 有時制止 鼓勵並號召他人學習 堅決制止 其 他

人 數 73 18 4 11

所佔比例 68.9% 17.0% 3.8% 10.3%

通過下鄉聽課調研可知:我區教師有儘量營造“寬鬆、民主、平等、互動”的顯性學習環境的意識,但對學生“喜歡學、願意學”內在的學習心理考慮得較少。表現為多數班級課堂規範整齊、安靜有序,沒有創設出學生個個欲試、爭先恐後的濃烈氣氛,這可以從選擇“鼓勵並號召他人學習”的教師僅佔17.0%,不足五分之一得到印證;對待個別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無休止的各種想法時,教師選擇“有時制止”的佔68.9%。教師在選擇“其他”項時,特別註明要看學生提出的問題有無價值,若有價值就組織同學們討論並鼓勵,若沒有價值,就用委婉的語言來轉移學生的注意力。這充分説明了教師在教學中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選擇“堅決制止”的教師佔3.8%,表明在倡導轉變教學觀念的今天,教師在認識上還存一些誤區。一兩位教師沒遇見過學生在課上無休止地提出各種問題的現象,説明平時教師在培養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意識淡泊些或者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差些。還有個別教師總在抱怨學生笨,不夠勤奮,沒有掌握學習方法,不會質疑,不會思考,對自己反省的很少。優秀教師總是善於引導,善於激勵,自己會教,讓學生會學,師生和諧。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首先要從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出發,不打擊學生,又要對學生提出的各種想法進行積極引導。只有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思維才會摩擦出更多的創新火花。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激勵者,要容忍那些與眾不同、行為古怪,有獨創性的學生。鼓勵學生指出教師的不足,修正教師的錯誤,超越教師,做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10、對自主學習,你認為學生的活動應該是怎樣的?

選項內容 自由的 教師帶着 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 其他

人 數 3 6 95 2

所佔比例 2.8% 5.7% 89.6% 1.8%

教學貴在引導,妙在開竅。學生的主體參與不是自發可以形成的,必需教師有計劃有目的的逐步引導。“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是大部分老師們所認同的,約佔90%。這説明教師已認識到:學生的自主學習不是讓學生放任自流,不代表教師無事可做、對學生不管不問,而恰恰相反,是需要老師的精心預設的,要讓學生帶着明確的學習目標去自主學習,這樣的自主學習才能更有實效,從“學會”向“會學”轉化。那種“自由的”與“教師帶着”的自主學習方式都有明顯之不足,前者是學生缺乏學習目的,後者是學生沒有真正做到自我學習。選“其他”項的教師表明其在課堂教學中從未開展過自主學習的形式。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科學探究的學習過程獲取知識和能力。教學是學生自主構建知識,而不是教師傳遞知識。“教師的科學指導”就是創設問題的情境,讓學生願意自主學習;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喜愛自主學習;提供途徑方法,創設自主學習的氛圍;瞭解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能自主學習。

11、學生之間在交流討論時,你的行為經常是怎樣的?

選項內容 觀察、傾聽並參與 觀察不參與 無事可幹 其他

人數 104 2 0 0

所佔比例 98.1% 1.9% 0% 0%

通過紙上調查,我們可喜地發現:在學生討論交流時,絕大部分教師(佔98.1%)均能“觀察、傾聽並參與”,而不是作為一個局外人無所事事,能和學生們一起參與討論和研究,在活動的參與中和學生們共同感受。選“觀察不參與”的老師有1.9%,這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仍需進一步轉變。沒有一位教師選“無事可幹”,這説明教師還是能意識到作為一名教師的職責。

通過下鄉聽課調研我們發現:絕大多數教師通過各級培訓和各種形式的學習能夠理解和接受新的教育教學觀念,自身也有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式的強烈意願。但多年來傳統教育體制下形成的固有的教學模式在短時間內很難一下子改變過來,部分教師“觀念新、方法舊”,新的教學理念與現實的教學實踐相脱節,不能有機結合。體現在課堂教學中仍不能徹底擺脱傳統的“傳授---接受”式教學模式的束縛,對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重視不夠,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科學探究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被老師的活動所代替。讓學生課堂上自主交流的意識淡薄,課前設計想不到運用“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的學習方式,課堂上創設“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的機會不多。即使教師要求學生間交流討論,但學生間的交流很膚淺,不會交流。

國中化學正處於新課改的初期,教師對課程標準的領悟、對教材的開發、對教與學有怎樣的方式確實沒有可供遵循的模式,沒有現成的答案。教師只有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探索、體會,藉助理論反覆鑽研,不斷反思,吸收他人有益的做法,從優秀課的教研活動中、從理論學習中體驗新的特徵,悟出、找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借鑑經驗,吸取營養,找出差別,才能在教學實踐中形成自己的有創造性的教學風格。

12、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您對學生化學學習的內容是如何選擇的?

選項內容 經常為學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學習內容 偶爾為學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學習內容 基本不為學生提供拓展的化學學習內容 其他

人 數 67 39

所佔比例 63.2% 36.8% % %

調查顯示: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近三分之二的教師均能為學生提供不同程度的拓展學習內容,説明大部分教師已有了關注不同學生髮展差異的意識及行為。但也不難發現“偶爾提供或基本不提供拓展化學學習內容”的還佔到總人數的36.8%,這説明我們的化學教師在這方面尚需進一步努力。“基本不為學生提供拓展的化學學習內容”的情況不存在。當然“拓展的內容”不在於知識的高深,而在於“活”,即要關注知識的豐富、形式的多樣及學生的思維深度。應儘量多呈現一些與生活、技術、社會等聯繫密切的問題,讓學生感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的生活中。要重視知識的遷移與運用,把知識放在聯繫社會、生產、生活實際的背景中,着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3、對教材的使用,你的做法是怎樣的?

選項內容 經常重組 有時重組 完全依據教材 其他

人 數 8 95 2

所佔比例 7.5% 89.6% 1.9% %

教師是課程理念的引領者、是教材貫徹實踐的先行者。課改的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對教材的使用,要做到:讀懂編者的編寫意圖,瞭解教材中有哪些知識點,對學生學習能力要求到什麼程度,培養學生怎樣的情感態度和思想品質;讀通教材中知識的前後聯繫,靈活處理教材;根據需要對教材進行重新組合。可喜的是:老師們正在關注和研究課堂中學生的發展、課堂中教學的生成、教學中對教材的把握和處理等問題,這正是當前國中化學應該追求的“真實有效的課堂教學”的必要前提。調查顯示:有98.1%的教師已體會出新教材具有“新、實、活”的特點,藴含“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的思想,為使所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認知實際,讓學生更喜歡化學,對教材能“經常重組”或“有時重組”,使之更加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社會生活。調查中有不足2%的教師“完全依據教材”,他們認為現在的新教材內容較活,能把教材用好就足夠了,這説明我們的教師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教材,轉變觀念。當然,對教材“重組”並不意味要教師完全拋開教材“另起爐灶”,而是要在充分尊重理解編者意圖的情況下靈活處理教材,提倡對教材內容、編排結構進行適當重組,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開發課程資源。另外,教學中遇到新教材沒有而舊教材有的知識內容如何處理時,教師大多因擔心會考會考到而採取適當補充的作法。這表明教師們還沒有深刻讀透《化學課程標準》。另外,還有少數教師不善於利用新教材。例如:新課程教材給師生一個全新的視角,色彩豔麗,圖文並茂,但對教材上的圖片、圖示的內涵教師挖掘的不深,忽視其作用,熟視無睹。其實,會讀圖、領會並描述圖示或圖片中所涵蓋的信息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一個方面。

以上13項內容的調查是以選擇題形式讓老師打“√”進行選項。顯示出教師們具有較強的新課程理念,從中也顯示實踐行為也較跟進,比較令人欣喜。但少部分教師對後面的問答題的回答卻令人擔憂,語言表述基本上還是徘徊或停留在傳統教學的理念中。比如:在第15項調查教師是否經常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以及反思了什麼的問題時,有100%的教師回答經常反思。但少數教師竟然反思的是這節課的知識自己講得怎樣?是否把所要傳授的知識完全地讓學生接受?這種答案的教師,他們的觀念一時未轉變到新課程理念上來。當然,絕大多數教師反思的是課的教學設計是否更符合新課改理念?反思其閃光之處和不足之點以及改進措施等。“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枯,”這句話形象生動地描述了教與研的關係。教師在課程實施中進行“課後反思”就是教學研究的一種方式,它能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不足、改進措施,探究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

14、調查教師是否人手一冊《化學課程標準》?您如何使用《化學課程標準》的?《化學課程標準》對您和學生有怎樣的影響?

結果是這樣的:大多數學校能做到教師人手一冊《化學課程標準》。但使用《化學課程標準》只是閲讀體會其中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很少研究《課標》中的內容標準、活動與探究及實施建議等。感覺《課標》對教師自己和學生都有影響,但影響只侷限在理念上、思想意識上的影響,具體在課堂上如何應用這些理念還很迷茫,即對行為有效性上的影響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少部分學校的教師並非人手一份《化學課程標準》,一所學校多名教師僅一本的現象還存在。學校領導對課改的重視程度尚待提高。

16、“在化學施教過程中,您研究或最想研究的問題(方向)或關注的話題是什麼”

這個問題是開放的,教師答案也是開放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如何將化學課堂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更有效結合;②如何讓學生把生活中的化學與所學知識聯繫起來,如何利用教科書以外的教學資源;③“物質構成的奧祕”抽象的知識如何教學更有效;④如何將新理念貫徹到實際課堂之中;⑤怎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何創設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氣氛;⑥怎樣進行探究實驗的課堂教學以及如何提高其效率和效果;⑦有關實驗如何創新、改進;⑧最關注的話題是會考,會考命題的方向、試題的深度、廣度、題型等等;九年級化學具有不同於其他學科的特殊性——既是化學學科的啟蒙,又要面臨畢業班升學考試,教師們普遍關注會考,無可厚非。而且,我相信以上話題是我們每個國中化學教師都十分關心的問題。

17、您在實施化學新課改、使用新教材時有怎樣的感受?

感覺“理論是理論,實踐是實踐”。理論,已經接受了,觀念,也改變了,但實踐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理論指導不了自己的實踐;感覺新教材確實顯現新課程理念,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參與探究的內容多了許多,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外顯了許多;感覺使用新教材時,不能得心應手,內容多、知識散,不成體系;感覺對教師課前、課後在課的設計研究上的要求深廣了許多;感覺教師不在課前認真備課多“受累”,學生就在課中課後多“受罪”;感覺“減負”、“課改”勢在必行,有壓力,也有動力。

18、在施教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困惑)和問題:

①教師們普遍感到對當前的新教材內容、編排意圖及體系難以把握;②因新教材對學生的化學思維要求較高,預設的是一種理想的班級狀態,在施教過程中,經常會發現課時任務難以完成,中下學生接受困難,再加上目前班級人數過多,難以兼顧,在有限的45分鐘課堂教學時間內,教師授起課來很費力。“舊教法不敢用,新教法不會用”;③缺乏教學具,在倡導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能力的今天,在教學中缺少必要的教學具(如實驗儀器、化學藥品、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教學掛圖等),顯然是不利於學生髮展的;④學生要在九年級一年學習兩本教材,時間緊,內容多,任務重;⑤對於課程內容要求學生掌握到什麼程度拿捏不準;⑥“小組合作學習”怎樣更有效;⑦“多樣化的學習評價方式”是什麼;⑧怎樣有效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中來的學習興趣等等。

19、為提升我區國中化學教學的整體質量,您認為國中化學教學研究工作應該重點從哪幾方面開展?

教師的呼聲主要是:①上好示範課和觀摩課,組織教師評課,搞好課例分析,做到示範引領;②活化校本教研。每學期每位教師至少上一節研究課,組織探討,做到夥伴互助;或者開展自評課,“照鏡子”——為教師的常課錄像,然後將錄像帶交給教師自己觀看,再現自己真實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從不同的視角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以起到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需要説明的是本區僅有一所中學有條件進行常課錄像)。③確實搞活學區片新課程研究的沙龍研討,定期舉辦活動,交流經驗,及時瞭解教師們在教學中的困難,給予必要的幫助與指導,提高骨幹教師的認識,帶動教師羣體,接受新理念,更新教學觀念;④建立網上教研平台,針對教學中的突出問題,開展網上教研,通過學科網站、學科論壇、博客平台等形式,組織教師對優秀課堂教學錄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交流研討,達到了教研員和教師之間、教師和教師之間的隨時交流。⑤為教師提供一些有針對性的典型習題,示範知識內容把握的深淺度;⑥教材中如麪粉爆炸實驗等很難完成,希望作了實驗改進的教師給予示範,教研員組織觀摩學習。

四、建議與對策:

通過對教師們關注和研究的問題的調查,發現老師們對新課改逐漸由“困惑”走向“理性的探索”,能夠直面“課改”,只是迫切需要範例參考借鑑,教師們的“建議”、“需要”、“關注”、“困惑”這些呼聲就是我們的工作的方向。為提升我區國中化學教學的整體質量,推動新課改的有效進行,我從以下幾方面提出建議與對策:

一、教師方面

(1)“內修”+“外研”:教師們對現行教材內容和體系不夠熟悉,對新教法不適應與暑期培訓非全員參加有關;也與各鄉鎮中學教研辦公室中電腦未普及使用,沒能從網上讀到相關資料有關,因為暑期中針對新教材的特點、體系結構、內容的選取與編排、呈現方式、教法學法的建議等均作了具體解讀培訓,且已將材料上傳到區教研網的學科網頁上;也與各校缺少關於新教材新教法的期刊雜誌教學參考等有關,教師沒有學習材料。另外,實踐也表明,教師的成長是不可能依靠單一的培訓就可以完成。教師自己必須主動內修,讓學習的意念內化成為自我生命的需要,自覺渴望研讀有關理論專著,研讀現行教材,將新理念新教法活化到每一節課中,優化自己的教學行為,加強教學反思,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以適應新形勢新課改的要求。

(2)課題研究:課堂教學既是實踐研究過程又是課題研究過程,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絕妙結合場,它使工作課題化,課題研究化,成果工作化。每位化學教師根據自己教學中最想研究的問題或關注的話題或最困惑的問題確定研究的課題,以課題研究的形式來帶動對新課程的學習與研究,通過“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過程提高認識,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增長能力。

二、學校方面

(1)課例研究:學校教育千條線、萬條線,課堂教學質量是生命線。課堂是課改的主陣地,脱離開教學實踐的教育觀念轉變是非常困難的,教師的新課程理念、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反映出來。希望各校領導繼續“聚焦”課堂,創設相應的環境、建立相應的機制,營造濃濃教研氛圍,為化學教師導航。首先,抓實常態課,深入課堂與一線教師共同進行研究並及時交流意見,給青年教師多指導,抓實抓好化學常態課教學質量。其次,上好公開課、研究課,重視組織探討,讓老師們瞭解一節課究竟好在哪裏,不足之處應該從哪裏改、怎麼改,在與自己的對比中提高課的品質,實現“教研”的最終目的——幫助教師會上“自己特色的課”,提高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2)增加課時:由於國中化學要求在九年級一年學習兩本教材,教學容量不但沒怎麼減少反而要求學生探究實驗的內容增多了,每週課時沒怎麼增加,但學制由過去的兩年變為現在的一年,又面臨着會考升學,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教師們普遍感到緊張。所以建議個別學校增加課時以確保化學新課改能夠順利完成。

(3)“教案集”評選:各校要繼續重視集體備課的教研方式,要求每一位教師要對每一個教案都下功夫,認真對待平時每一節課的教案設計。通過優秀教案集(一本教案)的評選,引導和促進教師“時時”都要加強對教學過程設計的研究。

(4)提供物質條件:各校要為教師的學習創造物質條件。比如為教師購買一些化學教學專業的理論書籍,以便學習;有條件的學校在教研辦公室中安裝電腦,使教師們從網上瀏覽閲讀相關資料,為教師的充電備好物質基礎。

三、教研員方面:

(1)組織示範課。實實在在地搞好區級的研討活動,起到示範引領的作用,讓教師們有所收穫。選擇優秀教師上好真實有效的課堂教學示範課、研究課,提供“學生自主探索、合作研究的成功課例”讓每位教師學習觀摩,重視示範課與研究課教師的説課、評課環節,進行教學沙龍研討,促進教師將對新課程理念的認識轉化為課堂教學自發的行動。

(2)搞活“學區教研”: 為校與校之間“穿針引線”,搞活學區片的校際間的學科聯動教研活動,互幫互學,形成“教、學、研”的局面。要求每次教研活動都要有計劃有主題,使教師能在每一次的活動中都有收穫,學到“一招”,能在較短時間內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

(3)發揮網絡平台:網上課堂以其不受時空限制、交互性強等優勢正成為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研究方式。因此,國中化學學科要拓寬教研渠道,進一步利用網絡進行互動教研,為教師間的互相交流開闢“教學論壇”, 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開展網上教研;同時要將本區優秀示範課實錄、優秀的教案設計、優秀案例、課件上傳到學科網頁上,供全區化學教師學習參考、借鑑,達到資源共享。

(4)編寫練習專題:組織骨幹教師精心設計帶有指導性的化學專題。如:從近兩三年的各省市課改實驗區的會考試題中選取各節知識對應的新課程練習專題。化學專題包括化學知識在日常生活問題、在生產及經濟問題、在科學技術問題、在資源能源問題、在環境問題、在社會熱點問題中的應用及趣味應用等等有價值的習題,為一線教師把握教材作示範導向。

(5)做好案例示範:各學區片組織優秀教師編寫示範性教學設計案例作為學區片集體備課教研活動的內容,讓教師在大的集體備課活動中學習體會到如何駕馭教材,如何進行相關訓練等。並將優秀教案設計下發到各國中校,供全體化學教師參考。

(6)建立完善、規範的綜合評價體系。建議教研室下發細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課堂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從新課程的創設情境生動性,課堂活動參與性,學法指導具體性等給予指導性建議;從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效果的實效度,教學效率的控制度,教學效益的轉化度,教學問題的生成度等給予指導性建議。即:就目前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課程標準、課程內容、教與學方式、評價方式、課程資源開發等方面作具體闡述,給予實用性、針對性的指導,為實施新課程的教學提供參考。

以上調查本着引導教師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教學,用新課標的要求把握教學,實現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及教學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把學科素質教育進一步推向深入。真實可靠。

參考文獻:

1.《基於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 鄭金州

2.《新課程實施難點與教學對策》開明出版社 徐世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60y9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