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精選 >

國中美術課題研究計劃

國中美術課題研究計劃

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國中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而作為其主要課業的欣賞教學,由於傳統授課形式和教學方法的束縛及教學條件的制約。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關於20xx國中美術課題研究計劃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國中美術課題研究計劃
20xx國中美術課題研究計劃(一)

一、研究報告的題目

《七年級美術教學室外寫生的研究》

二、研究問題的提出

七年級是從國小到中學的過渡期,特別是在農村,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美術知識知之甚少,教材內容無法適應。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比較喜歡上寫生課,積極性很高,樂於去表現,問題是學生畫得有些盲目,不知從何下筆,想表現但不知如何去表現,我認為有必要進行寫生訓練。進行室外寫生,能滿足他們自由表現的慾望,不用侷限於一定的美術技法,學生觀察世界,滿眼都是奇妙的事物,他們以極大的興趣觀察着一切,富有創造性的把看到的景物、人和事及其心靈中美好的願望或情感表現在畫紙上,表達他們對周圍事物獨特的藝術感受,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創作能力很有效,在繪畫中愉悦自己,學生的主體性、個性及情感的表達都得到充分發揮。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

研究對象和方法:

研究對象:七年級優等生、中等生、後進生各7名。

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閲有關資料,瞭解別人的經驗和方法,從中得出理論和方法的啟示,更好的開展本課題的研究。

2.調查法:通過設計有關問卷和學生座談,瞭解學生在寫生中存在的問題。

3.行動研究法:定期進行作業展示,作業評析,從中發現問題,最後解決問題。

4.個案研究法:在研究過程中,對某一個特殊的學生進行調查分析研究

四、課題研究的結果

1. 通過室外寫生訓練,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力,使他們在觀察中有所發現、有所認識。培養了學生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啟發學生靈活運用表現技法和創造各種方法來大膽表現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想象能力。

2. 雖然他們還不怎麼會畫風景,但是還是很努力的描繪着,我覺得他們更多的是在描繪自己的心情!

3. 感受大自然的風光、陶冶學生的情操,通過訓練,學生對以後的學習目的會更加明確,對美的感受更加深刻,對人對物有了許多新的認識,不同角度去觀察,不同位置去分析,得到的就不同,能夠多角度的看問題。

4. 培養了學生對自然風景和環境的感受力,室外寫生課的進行,讓學生開心的是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這也説明了寫生不僅僅在於畫畫,更多的是對美的感悟。也使學生更多更深一層次的去欣賞去思考美術。

五、課題研究的思考

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脱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課改後國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的運用美術語言。列寧説:“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維。”

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現代教學論提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的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

風景寫生是美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它讓學生走出課堂,借實踐之機,見課堂之不能見,得課堂之不能學,拓寬思維並完善人格,使學生個體在行為思想上和學習上處於更加主動的地位,並逐步邁向成熟的季節 我認為,過於重視技能訓練,必將帶來一系列的評判優劣的標準。這些標準的客觀存在,使美術教育中的創造性、豐富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壓制,從而在根本上導致學生學習動力不足。蘇霍姆林斯基説:“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興趣的重要條件”,為了讓全體學生體驗並參與其中,我經常組織一些集體寫生、集體去創作,通過這種教學設計,既讓學生明白了美是可以自己創造的,還可以體會到集體創作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從中體會到創造美的驚喜,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改變了學習動力不足的根本現象。

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穫,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討論下一堂課怎麼上,自己做那些準備工作,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着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因為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近感。作為教師則從中得到了課堂的反饋信息,得以改進自己的教學。

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的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繫,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繫,創建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只是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説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的,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參考資料:

(1)陳科美等著《美育研究話集》,暨南大學出版社,第85~107頁。

(2)周冠生:藝術教育與美育的差別性及統一性,《外國中國小教育》雜誌,1996年,第4期

附:

讀書筆記《美術課程標準》

《教師最需要什麼》要了解你的學生

《教師最需要什麼》寬容是一種美

《教師應成為學生的領導者》

案例及其他:

《美術課堂教學案例分析》

個案《只要用心,什麼事都可以做好》

論文《室外寫生對學生學習動力的影響》

反思《國中美術教學反思》

20xx國中美術課題研究計劃(二)

一、 課題的提出與學校的其他學科相比,學生對美術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尤其在國中,美術課生動的內容,豐富的色彩,吸引了學生。但在美術教學中,作為教師常常感到,要激發學生的興趣不太難,要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長久下去卻很難。因為國中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易持久。國中美術新課程標準強調:國中美術教學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美術學習中達到“體驗美術學習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由此看來,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美術產生較濃厚的興趣是教學的根本任務。因此,我們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須在學生學習興趣方面上多下點功夫。

二、 理論依據

從學生的心理過程分析,學習既是一個認知過程,又是一個情感過程,情感與認知相互支持,和諧統一,是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的基本因素。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説:“學習的最好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在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最活躍的因素。如果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就算最枯燥的、最無味、最艱難的藝術知識技能也可以在愉悦的氛圍中被學生所理解、所掌握的。美術特級教師陳壽鵬認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藝術教育能否成功的關鍵。可見,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所謂的“興趣”是指在學習中帶有情緒色彩的積極的內在心理傾向與情緒力量。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論語雍也》中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裏所説的“好”與“樂”就是一種愉悦的心理,一種積極的認識和創造傾向,就是一種興趣。周恩來在談到關於文化教育時,就曾經強調過“寓教於樂”,要求將深刻的教化藴含在無窮的樂趣中,以期獲得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因為興趣為孩子們提供了學習的動力,而對知識的獲得又轉而引發了孩子們探尋更多未知事物的興趣。自主學習的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只有在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自身的創造潛能。所以,“樂學”應成為教師教學效果的根本追求。

三、 課題界定

學習興趣是指一個人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的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的心理成分,它不僅表現為探索知識過程中的強烈的求知慾望,而且伴隨着愉快的情緒體驗,對具有學習興趣的人而言,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內心願望的滿足。達爾文在他的自傳中説道:“就我在學校時期的性格來説,其中對我後來發生影響的,就是我有強烈而多樣的興趣,沉溺於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深入瞭解任何複雜的現象和事物。”學校教育的實踐證明: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其學習成績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關係。國中的美術繪畫興趣課型教學模式的應用,為學生創設了愉快、輕鬆、自由的學習環境。用美術的特有方法和手段,通過有趣的繪畫活動激發他們的興趣,使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培養。

四、 研究目標

研究美術課堂教學中和課堂活動中,如何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讓學生學得有樂趣併成為美術學習的主人。

在美術的學習中,充分尊重學生,提高學生對美術活動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的藝術個性和創造潛能得到健康的發展。遵循學生的生理、心理髮展規律,運用初步的繪畫造型語言,表達他們的思想感情,最終獲得美的陶冶。

五、 課題研究內容

在國中美術教育中,如何激發與保持學生的美術興趣。探索以人為本,以美為核心,以興趣為動力的美術課堂教學模式。從學生角度出發,在美術教學中採用新鮮活潑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樂學”。

六、 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國中(汶南二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行動研究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進行研究。

七、 研究時間和步驟

準備階段:年至年確立研究課題,成立課題小組。制訂課題方案,做好組織發動工作。理論學習(重點學習美術《新課標》),撰寫《課題》開題論證報告。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對課題進行論證,進一步修正、補充、完善。調查研究,探索提高國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策略、模式。在教育教學中要做有心人,善於捕捉課題實施過程中的各類有價值的信息,及時記錄、存檔。邀請專家進行檢查、指導,根據課題進展情況相應調整課題研究方案。通過課堂教學研討、舉辦學生繪畫、習作展、課題論文等形式彙報成果。

總結階段:月至年對實施操作過程中積累的資料進行彙總、分類,做好資料的補充、完善工作。撰寫課題結題報告,申請結題。寫出課題論文,彙編論文集、學生作品集。

八、 成果形式課題研究論文、學生作品集、典型教學設計、教學心得、調查報告、結題報告等。

20xx國中美術課題研究計劃(三)

問題現狀及成因

1本課題研究的問題現狀

國中美術七、八、九年級第一單元都是欣賞評述課,學生對欣賞課毫無興趣,聽課感到枯燥無味,老師講過後印象很淺,美術欣賞起不到很好的審美教育,不能很好的陶冶學生的情操。更不能很好的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

2問題成因

教師上課以講授為主,以專業術語、理論知識為主,學生理解不了。學生主要任務是聽講、做筆記,很被動。也有教師理論知識講一遍讓學生自己看課本圖片,以自學為主。這樣使學生對欣賞課慢慢失去了應有的興趣。

理論依據

進行此課題的研究,首先,以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觀念為指導。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體系中,雖然沒有美術方面的專著,但他們的許多精闢的教育論述,揭示了美術與人類文明、社會發展、人民生活的本質聯繫,對於我的課題研究有着指導意義。馬克思説過“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老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美術欣賞呢?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最基本的原理。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指導我進行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其次,現代美術教育許多論著中的新理論、新觀點、新思想是我進行此課題研究的重要理論依據。

研究目標

1本課題研究的意義

國中美術欣賞課能很好的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之美,用雙手去創造美好世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審美能力、人生價值觀等。從而提高全民族的美術素質、文化修養、審美能力、社會知識等。

2本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古今中外美術作品的欣賞和評述,使學生了解藝術家及人類對生命活力的嚮往、熱愛,使學生對美術作品涵育美感與陶冶情操的功能與價值有初步的體驗和認識。

(2)通過欣賞能夠在感受、理解和體驗的過程中,發現與描述美術作品某些層次的深層意藴,瞭解不同美術作品的審美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並能進行判斷、交流與評價。

(3)通過欣賞,感受不同時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產生的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認識評述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美術作品的相同與不同的呈現方式。

研究內容

本課題圍繞“如何上好國中美術欣賞課”主要從三個方面研究,一是“上課前”教師如何備課,學生如何預習。二是“課堂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如何自主討論、交流、提問、質疑。三是“下課後”形成書面評述材料及參觀畫展和拜訪當地有名畫家。

研究過程

在國中美術欣賞課中我分“三步”來完成教學。

第一步:上課前

一 教師精心備課是前提

二 鼓勵學生利用書籍、互聯網等查閲美術作品的相關資料,做好課前預習。

第二步:課堂中

一 讓音樂成為欣賞課的“佐料”

二 “交互式學習”的課堂模式

第三步:下課後

一 書寫評述小短文

二 拓展課堂——參觀畫展、拜訪當地有名的畫家

研究方法

此課題研究涉及的內容聯繫性比較強,範圍比較大,所以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將多種教育科研方法並用,因情施法,靈活運用。主要採用的方法有:觀察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經驗總結法和個案研究法等。

1 學生通過美術欣賞課的學習達到五種基本素質的培養:思想道德素質培養、藝術審美素質培養、高尚情操素質培養、文化修養素質培養、身體心理素質培養。在知識傳授的同時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強調營造適合學生自主發展的大環境,強調學生髮展的全面性。

2 根據知識時代的特徵,通過課程教學使學生在掌握書本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提高三方面能力的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中的實踐能力、協作能力、探索創新能力。

3 美術來源於生活,來源於自然,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創造美的雙手,做生活的有心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ngxuan/nxgvn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