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開題報告 >

教育研究開題報告(通用5篇)

教育研究開題報告(通用5篇)

教育研究開題報告 篇1

一、養成教育內涵

教育研究開題報告(通用5篇)

養成教育是教育者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的教育訓練活動,使受教育者的言行規範化、標準化的教育過程,是一種使自然人成為社會人的教育過程。一個人的行為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慢慢形成的。所以,教育家葉聖陶説:“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

二、養成教育的現狀分析

為了瞭解高職學生在養成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對內江職業技術學院的在校大學生(500人)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從調查結果看,高職學生存在着比較多的養成教育弱點,如好高騖遠、眼高手低、比較散漫等。由於社會環境、家庭環境、以及個人素質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高職學生中的不少人在中國小階段沒能較好地接受系統紮實的文化學習和基本的思想道德及行為規範教育,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交往習慣,應變能力不強,對社會上不良現象的影響抵抗能力差,法制觀念、公德意識比較淡薄等;但最主要的突出問題如下:

1.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較差

目前的高職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庭長輩們的長期溺愛,形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習慣,然而一些家長卻很少對他們進行養成教育,使得相當部分學生的依賴性強,獨立自理能力差,有的連洗衣服、整理內務衞生等這些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

2.高職學生普遍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是學生的天職。但從現狀看,高職學生進校時分數不高,文化基礎相對較差,一些學生學習的目的性不明確,還有一些學生認為高職院校並不是他們最理想的選擇,因此學生入學後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自主學習意識,表現出學習紀律渙散,學習主動性、刻苦精神、鑽研精神不夠。

3.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念比較突出,存在着許多人格缺陷

學生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的遷就和寵愛,引起了學生心理的個性畸形發展,導致學生難以融入到集體生活,妒忌心理較強,經常因自身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而怨人怨天,容易產生矛盾糾紛,難於與人交往,難於適應集體生活。

4.從生活細節看高職學生道德養成

在高職校園這個文明的殿堂,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時有發生。高職院校衞生設施普遍比較完善,但在校園內總能看到學生亂扔東西、隨地吐痰的身影。洗衣服時水龍頭可以一開一個小時、便後不沖水的現象隨處可見,學校體育設施被個別學生人為損壞等,遲到了不喊報告。"

三、實施高職學生養成教育的基本內容、主要措施

1.養成教育一定要從關鍵期抓起

一般來説,新生入學期間,應當採用嚴格的紀律約束,重在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我國有句古話“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而養成教育“之計”就在於新生入學的階段,抓住了關鍵期進行養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錯過了關鍵期,再施以養成教育將事倍功半,甚至終身難補。總之,養成教育要抓住關鍵期,注意研究新生的特點,利用新生優勢,嚴格要求,強化訓練,務必把握關鍵期把養成教育抓緊、抓好、抓細、抓實、抓早。

2.建立全員育人制度

全體教師、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都應對學生的教育負責,養成教育應該是一個所有教職員工都有責任參與其中的一項工程,而不僅僅是專門的學生管理部門和輔導員所做的工作。如果每一位教職員工都注重自己日常一言一行的言傳身教,並持之以恆,切實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他們在學生中的影響力也是巨大的。學生在校園內的所有活動都可能對其學業和人格的形成造成影響,因此,學生的養成教育同時也是任課教師、管理人員、後勤服務人員的責任。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高職學院應當放手發動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設計,使學生時時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的薰陶,形成自覺參與意識,並在活動中充分鍛鍊能力,展現個性。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設體現時代特點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形成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良好的環境,有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專業水平的提高。高職學院要加強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建設,建造精神內涵豐富的物質文化環境,重視和加強校風建設,培育良好的教風和學風。

4.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實現思想道德教育的社會化

德育的本質是實踐,因此如何讓枯燥、空乏的思想道德教育迴歸社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道德的魅力,並把自我價值的實現與社會的發展融為一體,值得高職教育工作者思考。如果我們不讓學生接觸社會,就會閉門造車,培養出社會不需要的廢材。高職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他們素質的全面發展,加速他們的社會化進程。

5.科學嚴謹的規章制度是高職學生養成教育的重要保證

高職教育,由於創建時間短,許多制度尚不健全,制定切合於高職院校實際的規章制度,並使之具備特色性、可操作性、科學性和規範性是當務之急。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是對高職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使認識轉化為行動的有效保證。高職院校有關學生管理的規章制度建設涉及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規章制度的制定還要把握好有利時機,針對具體問題,重點在於落到實處。

總之,“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品格;播種一種品格,收穫一種命運”。教育學生從我做起,從做小事開始,通過點滴積累,聚沙成塔,完成人生的道德追求,養成良好的文明舉止,使今天的高職學生真正成為具有自學、自律、自立、自強能力的新型大學生。

教育研究開題報告 篇2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時代要求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八次會議中,前教育部部長賙濟就《國務院關於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情況的報告》作了重要講話。《報告》為中職德育教育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加強職業院校德育工作,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必要的文化知識、熟練的職業技能、健康的身心素質,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報告》給中職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加強和改進中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問題上指引了前進的正確方向。特別是在認真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中,更增強我們適時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的緊迫性和責任感。中職學生是我國未來勞動力重要的主體部分,中職學校作為加強和改進我國未來勞動力思想道德建設的主戰場,我們要義不容辭地承擔起這個歷史重擔。而中職德育創新的研究與實踐將有利於為加強和改進中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提供理論與實踐的依據;有利於進一步完善中職德育教育理論,適應新時代的發展。

2、現實要求

德育是中職教育的靈魂,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保證。然而,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當下中職學校在對中職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工作中所表現出的一些現狀令人堪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探索德育創新的研究實踐,增強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也是中職教育的神聖使命。

3、校情需要

我校是寧遠縣唯一一所公辦中等職業中專學校,提倡以德立校,以人為本,實行全員育人,在德育方面已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但是學生基本上是雙差後進生(思想行為素質差,學習基礎差),在教育和管理上都存在很大的難度。學生不聽教導,不服從管理,出現經常性違紀違規。教師在教育工作者瑣事多,壓力大,況且我校又無專職班主任,因此教育教學和管理存在力不從心,常常導致要麼因為教育影響教學,要麼因為教學影響教育。為研究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時效性、針對性,我校一直在探索多途徑、多方式的德育創新教育模式,努力找到提高德育創新教育實用效果的最佳途徑,創造和諧、美好校園。

為解決以上問題,我校提出“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課題進行研究。

二、選題的研究價值

理論價值:進一步挖掘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將傳統文化中積極、有益的育人思想與當前中職德育教育現狀相結合,在理論和實踐中去的新的突破點。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積極引導學生步入健康文明和諧的社會生活,正確認識自我價值和他人或社會關係;從而儘可能調整行為,理順關係,實現對人、對社會的價值,創造性開闢未來。

實踐價值:本課題的研究,使我校真正樹立起“以人為本”的育人觀念,建立起以“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為核心的民主運作機制,評價機制,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德育工作隊伍,通過“知行合一”原則,將道德知識和規範內化為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仰,形成穩定的道德習慣,培養一批品德高尚,“和諧發展的人”.

三、研究目標

通過“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課題的研究,提高全體教師德育教育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學校形成一支專兼結合、功能互補、有創新思維和工作能力並與時俱進、不斷髮展的德育工作教師隊伍及學生隊伍以及全員育人的德育新格局。成就學生,負教師,具體表現在:

1、注意德育活動的實踐性和實效性,學生能通過自我教育與自主管理活動的參與和體驗,形成感悟與信念,進而把正確的觀點內化為思想觀念和行動方式,最終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注重德育“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在教育實踐中逐漸形成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結合的思想,確立了注重素質教育,涵養人文精神,融知識傳授、技能培養與人文素質提高於一體,相互協調、共同發展的培養目標,全面推進人文教育、科學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整合,努力挖掘、優化教育資源,大力推進教育模式、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

3、德育教育工作要認真實踐科學發展觀,切實體現“與時俱進”理念,立足當前中職學生所具有的心理特徵,個性差異,注重德育工作機制方法的創新。工作形式多渠道、靈活化、多樣化,方法趨向科學與可行。

4、注重德育教育規律性的探求。在課題進行中,積累第一手原始資料,總結德育教育規律,供其他德育工作者參考。

5、通過課題開展,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創建“和諧文明”校園,有效鍛鍊學生,成就學生,切實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減負減壓。

6、建立以“六個一”工程(編好一本德育校本教材、建好一支德育管理隊伍、制定好一套學生評價機制、編印好一份校園德育報紙、建好一個校園德育網站、選定好一批德育實習實訓基地)為中心的教育體系,形成德育創新、管理創新和實踐創新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

四、研究內容

1、建立科學的中職學校德育教育管理體系。研究如何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力量和效能。

2、研究環境因素對中職學生德育教育的影響,注重潛在課程的育人功能,探索符合中職學校的校園環境、班級管理模式。

3、研究中職學生個性差異,制定一套針對中職學生個性差異的心理輔導對策。

4、研究各文化課程及專業課程的德育教育因素。各專業組任課教師組成學科德育滲透隊伍,挖掘各專業學科教學內容內在的德育因素,實現學科德育滲透,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具備優良品質、積極樂觀的人生觀。

5、研究校園與企業相結合的德育教育模式。

五、研究思路與依據

(一)、研究思路

1、堅持“以人為本”,立足學生的全面發展;

2、貫徹“知行合一”原則,凸顯實踐育人功能;

3、認真實踐科學發展觀,切實更新教育觀念,教育目標及方法,體現出“與時俱進”思想,強化機制方法創新。

(二)、依據

1、理論依據:

(1)、《中學德育大綱》

(2)、科學發展觀理論,“以人為本”思想及“知行合一”思想

(3)、當代心理學、教育學理論2、實踐依據:

我們有深厚德育教育的文化底藴,在當地已有良好的社會聲譽。在德育工作戰線上,擁有一批優秀、素質過硬的德育教育工作者和班主任,並在工作實踐中取得了一定成果的案例。學校領導十分重視德育科研,堅持以德育教育為首,注重德育教育的時效性,定期開展德育教育心得體會。全體教職員工注重德育理論學習,具備較強的德育科研的素質。

六、研究方法

本課題選擇寧遠縣職業中專學校作為實驗學校。主要採用的研究方法有:

(1)參觀學習,調查研究法

(2)文獻法

(3)行動研究法

(4)經驗總結法

(5)個案研究法

七、課題研究步驟

(一)課題研究時間20xx年10月-20xx年6月

(二)課題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2月)

對研究課題進行可行性論證,制訂課題研究計劃,組織教師學習德育現代化理論和實地考察學習,轉變觀念,確定實驗和樣榜班,制定方案,做好一切課題的準備。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全面展開學校德育活動形式的多樣化研究,並查找相關理論,指導課題研究。按照實驗計劃方案的具體要求,全面細緻認真地進行實驗,不斷反思、總結、深化、提高。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4月--20xx年6)

總結課題,整理實驗過程材料,立案歸檔,撰寫研究報告,進行成果推廣。

八、課題研究的組織和管理

(一)科研組成員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二)課題管理措施

(1)制度保障:例會制度保障。圍繞課題研究的展開,抓好科研隊伍,注意點面結合,加強重點難點的攻關力度,使研究活動經常化。建立科研獎勵制度,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科研。建立教師理論學習和研討交流制度。

(2)研究組織保障:由校長擔任課題主持人,學校配備行政領導、骨幹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健全課題研究的實施網絡,全面調控課題研究的運作程序。

(3)時間保障:確保時間落實,每學期進行一次全校性的活動,每個月舉行課題彙報活動,不斷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抓好課題的過程管理。

(4)經費保障:確保可以研究經費全額到位。

九、研究成果形式

1、課題研究報告,撰寫論文。

2、課題研究教師、學生成功案例集。研究有關活動錄像、照片、資料集。

3、完成好“六個一”工程:編好一本德育校本教材、建好一支德育管理隊伍、制定好一套學生評價機制、編印好一份校園德育報紙、建好一個校園德育網站、選定好一批德育實習實訓基地。

4、製作德育教育課件,將科研成果推廣。

教育研究開題報告 篇3

1. 課題研究現狀及趨勢,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有關教育論述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美育,又稱美感教育,即通過培養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美育對促進學生的專業發展和健康成長有着重要作用,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特別是聽説能力,使他們在今後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學習興趣不高,導致大學英語課程學習效率低下,通過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 使其得到美的薰陶,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應該是多種形式的美有機結合的過程,是全面而和諧地向學生滲透美的基地。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外國語言,瞭解其文化,掌握其技能的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兩種不同文化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培養學生髮現美、鑑賞美、認識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生態學理論強調要構建生態化的大學英語課堂,體現生態平衡的生態學基本思想。因為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具有一定層次性和結構性,其各組成部分相互作用和聯繫共同組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這個整體中,各個教學要素之間不斷的進行着信息、能量、物質的輸入和輸出,與內外環境間保持持續不斷的相互作用,進而維持着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平衡和穩定。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學英語教學不僅是一個有機整體,它還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把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與生態學統一起來研究,探索如何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滲透美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通過網絡查詢本課題及相關課題的研究現狀,國內很多學者對美育的研究給予了大量的關注,也有許多文章探討了大學英語課堂的生態性,但是將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美育教育與生態學結合起來進行的研究非常鮮見,因此,本課題研究擬創設充滿美感的英語生態環境,構建平衡、協調的大學英語生態課堂,讓學生以生命存在的自然狀態和方法學習英語,實現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為實現“中國夢”助力。

2. 課題的研究內容、研究目標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2.1研究內容

本課題將立足於我校大學英語課堂中因學生英語基礎薄弱、興趣不高而導致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課堂現狀,採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分析以教育生態學理論為指導將美育教育引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可行性;找出影響美育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的生態因子,進而提出美育得以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的措施;將建構的教育措施運用到英語教學實踐中,利用實驗教學來檢驗教育措施。

2.2研究目標

通過本課題研究,創設充滿美感的英語生態環境,構建協調、平衡的大學英語生態課堂,讓學生以生命存在的自然狀態和方法學習英語,實現學生美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2.3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運用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探究影響英語美育教學的生態因子;

(2)探索如何構建大學英語美育教學的整體生態平衡,以協調各因子間的關係,創設生命化、生活化的生態氛圍。

3.課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及實施計劃

3.1研究思路

本課題以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為指導研究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基本研究思路是實踐調研,理論分析——對比借鑑,數據分析——總結歸納,提出建議——現實應用,實踐檢驗。首先找出影響英語美育教學的生態因子,為研究提供良好的理論借鑑和參考;再通過對相關本科院校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得出大學英語美育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一些問題;然後提出相應的方案在教學中實施,通過對反饋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最終得出構建英語美育教學生態化課堂的措施。

3.2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貫穿於本研究的整個過程;通過查閲相關文獻,借鑑已有的研究成果,為論文的撰寫提供理論支持;

(2)問卷調查法:在選題階段,通過問卷調查為確定本研究的必要性提供數據支持;

(3)參與觀察法:在實踐階段,參與在線活動,並對學生參與活動情況進行實時觀察,瞭解所構建的大學英語生態課堂美育教育滲透的具體實施情況;

(4)個案分析法:在實踐階段,針對一名學生進行整個實踐過程的觀察,瞭解其在整個過程中的變化;

(5)訪談法:在實踐的過程中,與學生進行及時交流,瞭解其存在的困難和想法;

(6)行動研究法:通過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比較,觀察效果,並根據反饋的問題,總結經驗,優化教學設計方案。

3.3實施計劃

(1)準備和初步實施階段。建立課題小組,收集資料,撰寫研究方案;調研相關本科院校目前英語課堂美育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全面實施階段。內容選取,教學模式、方法的確定,把確定的方案在教學中實施,根據反饋和收集的信息加以分析整理;

(3)推廣總結階段。課題組成員相互交流實施情況,寫出階段性總結報告、教師論文,收集研究資料;

(4)寫出結題報告。收集彙編材料、成果彙集、裝訂成冊,為順利結題作準備。

教育研究開題報告 篇4

課題的提出

近年來,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存在着一部份後進學生的羣體,他們在校內外的不良表現尤為突出。不思學習、任意逃學、欺小凌弱、吵嘴打架、損壞公物、偷竊剮錢、野宿不歸家 。雖經老師多次教育幫助,仍屢教屢犯,引起學校和老師的關注。經過深入調查、瞭解、分析後,知道這些學生中大多數來自於不健全的家庭。據我們對全校1093名國小生家庭調查來看,屬於父母離異的家庭學生有60人;在父母中有死亡的家庭學生有28人;父母因違法犯罪被勞改、勞教的家庭學生有6人;母親被拐賣或失蹤的家庭學生有6人;寄養在親戚家裏的學生有3人;共計103人,佔全校國小生9.1%。其中,學習差的有33人,表現差的有13人。再從家庭教育看,屬放任不管或粗暴型教育的家庭學生就有41人,佔單親家庭學生的40%。看來,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不容忽視,轉變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問題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教育家盧梭説: 每一個人的心靈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須按它的形式去指導他;必須通過它這種形式而不能通過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對他要費的苦心取得成效。 為此,特提出 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研究 課題。

教育研究開題報告 篇5

課題研究背景:

帶班多年發現,班級內的單親家庭學生越來越多,這樣的家庭對孩子們的影響還是挺大的,讓我不得不思考這個問題了。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人的婚姻觀、家庭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離婚率越來越高,單親家庭子女日益增多。家庭的破裂、撫養方式的改變、人際關係的變化以及家庭教育的變異,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對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課題研究意義:

據我在班裏調查,和各班班主任交流,每個班裏這樣的孩子還不少呢!所以,就這個問題我想研究一下,看看有什麼具體的辦法來幫幫這些孩子,實在不忍心他們長大後一無是處或是人格有缺陷。

這些孩子就學,給了社會、學校,乃至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麼是這些孩子成為有用的人呢?很多老師發現,班裏的這些孩子生理、心理都在發生着微妙的變化。很多教師也都逐漸發現了這類學生出現的新問題。例如,一部分學生長期受到家庭的冷落,在學校消極,不參加集體活動,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的態度。性格孤僻、灰暗;還有的學生受到家庭暴力的影響,在情緒控制上較為困難,容易衝動,攻擊性強,等等開題報告範文: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研究開題報告範文: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研究。這些情況,對於學校管理、教師的教學目標實現都提出了問題,如何更好的去幫助單親家庭學生成長,是不可缺少的學校教育組成。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單親家庭通常指父母離婚的家庭,可是在實際的生活中,單親家庭的範圍應該是更廣泛的。孩子他們每個人的情況都是不同的,有父母離婚的、有父母一方或雙方死亡的、有父母一方或雙方監獄服刑或強制戒毒的、有父母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在身邊的。我本次課題研究的對象主要指國小生中父母離異、父母離世的孩子,他們由於家庭的原因造成了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發展有所缺陷,在學校的活動中也表現出了明顯的不同於他人,造成了他們有自閉、自卑、叛逆等心理問題表現,本次課題研究的方向就是了解這些單親家庭的孩子在國小階段的成長情況,尤其是心理髮展方面。瞭解單親家庭在孩子們成長中的影響,從而在教學中多關注這些孩子們的成長,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baogao/kzmyy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