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開題報告 >

漢語方言研究開題報告範文

漢語方言研究開題報告範文

隨着普通話的推廣普及,方言的生存空間日益遭受排擠。在滾滾向前的時代潮流中,方言研究長期處於邊緣地位,很少得到人們應有的重視。

漢語方言研究開題報告範文

遍觀國內的方言研究,一般都着眼於宏觀的方言區語言演化傳播史,較少着眼於某一特定的縣域,更難見到研究者本身就是這一地域方言的實踐者。白河地處秦頭楚尾,是南北方言天然過渡地帶,本地區的方言既極富地域特色,又有力地見證着南北文化互溶交匯的過程。搞好本地區的方言研究,可以更好地發掘地域文化,明晰本地區的文化定位,提升地區文化品質,為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從事白河方言研究,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需要充分了解當地情況,深入把握當地文化精髓。通過網絡和期刊查詢,我們能夠找到的關於白河方言研究的文獻資料並不多。因此,早日開展這方面的研究,挖掘白河方言的文化瑰寶成為提升我縣文化品位的當務之急。

我們作為白河方言的實踐者,同時對普通話也有比較深入全面的瞭解和把握,為開展白河方言研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決心深入縣域各地,通過調查問卷、訪談、蒐集查詢相關資料等方式,深入廣泛掌握第一手資料,夯實研究的各個環節,積極梳理本地的方言特色,確保研究成果,提升當地普通話推廣水平,為“水色白河”系列文化活動提供文化支持,最大限度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一、課題背景及界定

一方水土一方言,白河方言是陝南方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融合了中原官話與江淮官話的某些特點,又深受鄰近湖北方言及自身環境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的獨特之處。但是在白河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語言的規範化使方言逐步走向了瀕臨“滅絕”的地步,縣域之內尤其是接受了現代文明的年輕人能夠熟練運用方言者越來越少,不能不引起人們深深的擔心。

在與其他亞文化的碰撞下,在白河地域經濟實力和人們文明意識被喚醒之後,尤其是時下提出打造“秦楚邊城,白河水色”的生態旅遊,那麼保護髮揚最彰顯地域特徵的方言,保護方言中所隱匿的深層次的地域歷史和文化特色,就顯得越來越迫切。作為一個語文老師,面對地方文化的流逝,我們應該做些什麼?鬆開方言的地域束縛,發掘方言的精神實質,挖掘語言的內在潛能,使得日漸消亡的方言成為大眾語言,擦亮白河方言這一生態旅遊的最亮麗“名片”,真的時不我待,責無旁貸。

白河縣方言屬於陝南江淮官話。細分之,其應歸於陝南江淮官話白平片(白河、平利)。白河方言在本縣域的分佈範圍是白石河流域,包括茅坪、宋家、雙豐、西營、四新、冷水、構扒、卡子等十一個鄉鎮。我們從事的研究就是在宏觀的陝南方言的基礎上,立足於白河縣域,深入縣域鄉鎮,探尋白河方言與普通話的異同,為深入推廣普通話的同時更好地保存這一朵語言的“奇葩”而努力,力求讓更多的人瞭解白河方言,欣賞白河方言,讓白河方言帶着五彩的雙翼,飛越浩蕩的漢水和巴山,與其他地域的人們融洽地交流,放射她迷人的魅力。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

眼下從事方言研究的學者不是很多,而從事陝南方言尤其是白河小方言研究的學者更少鳳毛麟角,可供我們借鑑的理論著述並不是很多。我們只好藉助網絡、科研雜誌和其他一些途徑,傾盡全力來蒐集相關專家的方言著述尤其是陝南、白河的研究成果,以作借鑑。在我們課題組的通力合作下,我們系統地閲讀了暨南大學中文系劉濤老師的《新時期漢語方言分區理論的發展》,深入研究了安康學院中文系周政老師的《陝南方言的標準問題》,以及王忠明先生對周政老師的訪談錄《安康方言與方言研究》,為我們從事的白河方言研究提供了難得的理論借鑑。

白河方言是白河地方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研究地方文化的鑰匙。本次課題研究的意義在於:(1)揭示文化底藴深厚的白河方言的獨特規律,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家鄉方言的特點; (2)將白河歷史文化挖掘出來,為研究地域文化、建設文化白河提供學術支撐; (3)白河方言對推動本地經濟的積極影響,提高白河人民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促進白河的社會穩定與和諧;(4)為普及普通話構築良好的平台。通過資料的收集整理,培養學生通過多種渠道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增強合作與分享的意識。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

白河方言是白河人的一張名片,是獨特的語言文化遺產。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保護一個地方的方言也是保護一種文化 。在大力推廣普通話和英語的今天,作為地方優秀非物質化遺產之一的方言,不應隨之消失。

我們試圖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解決三方面的問題:一是研究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挖掘白河傳統文化,作到古為今用,在傳統文化的保護方面作出貢獻;二是通過研究方言,進一步整理白河民俗文化,為“白河水色”提供語言學支撐;三是研究在大力推廣普通話的新形勢下,如何保護傳統白河方言特色。

為了瞭解“白河方言”這一課題的研究現狀及其發展趨勢,我們首先借助網絡,搜索了部分資料;其次,查閲了多種方言學研究方面的重要報紙和期刊,如《中國語文》、《方言》等;再次,我們課題組骨幹成員,還先後在校內外進行實地調研考察,通過問卷調查,收集有關信息。

自課題準備申報立項以來,我們立足於我校文科教研組已有的教學實踐經驗,以在校學生為研究對象,堅持科學性、時效性、地域性的原則,認真收集資料,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提高有效研究。

主要體現在:1、每月召開一次課題組成員會議,針對課題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交換看法,對下一步課題研究的打算和計劃做出安排,有效保證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2、鼓勵課題組成員積極進行課研實踐,撰寫課題研究隨筆、案例、論文等,並及時上傳到博客,供大家相互學習和交流,參加各級各類的論文、案例評選,積極鼓勵課題組教師撰文向有關的教育刊物投稿等;3、課題組成員組織師生觀看“白河水色”大型歌舞表演,併成功舉辦 “漢字聽寫大賽”;4、針對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根據課題組教師的研究專長、所任學科進行合理分工,團結協作,使每個人的課題分解研究有目標,有任務,有方向,以保證課題研究預期成果的達成。

四、研究的步驟及過程

本課題研究時間為8個月,自XX年9月起,於XX年5月結束。

具體步驟分為三個階段:

1.申報階段 XX年9月上旬之前:選題並蒐集材料,立項申請,制定個人課題研究方案。

這一階段我們花費了較大的精力去搜集相關的資料。我們學校的學生基本來自縣域內的11個鄉鎮,他們平時交流大多數時間都使用着方言,而相當一部分方言具備白河方言的地域特徵,為我們蒐集相關資料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為了讓我們的研究更具代表性,我們將蒐集資料的視野儘可能擴大,我們深入縣域內的中廠、茅坪、西營等鄉鎮,與各種職業、各種階層的羣眾深入交流,蒐集到為數眾多、鮮活生動的方言詞語,為我們後期研究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實施階段 XX年9月下旬---XX年2月

(1)根據研究方案啟動課題研究,課題組各成員按照分工,對所收集的文獻資料進行分析,形成理論構思,擬定寫作提綱和開題報告。

(2)結合“白河水色”歌舞劇,感受白河方言的魅力。

為了充分發掘地域文化的特色,擦亮白河生態旅遊的名片,在白河縣政府和相關單位的大力協作下,一台別開生面、精彩紛呈的陝南風情歌舞《白河水色》呈現在世人的面前,驚豔登場。《白河水色》充分彰顯了白河本地民俗,弘揚着人文精神,將多彩的漢江與白河女子的魅力融為一體,集中展示了白河優秀的傳統文化、獨特的民俗風情。全劇全部使用着依然鮮活的白河方言,為我們勾畫着一個個勤勞善良、美麗姣好的白河漢子和白河姑娘,再一次將白河方言的魅力淋漓盡致地呈現在世人的面前,餘音繞樑,久久難忘,客觀上也是為我們的研究工作“暖場”和造勢。

(3)向學生髮放方言使用情況問卷調查,統計分析。

為了確保調查問卷的針對性,我們對相關問題事先精心選擇設計。為了充分激發學生參與調查問卷的激情,我們將發放調查問卷的時間安排在學生欣賞了方言舞劇演出的《白河水色》之後,學生帶着剛剛欣賞完《白河水色》的餘温,興致勃勃地參與到調查問卷之中,一鼓作氣回答了問卷上諸如“您覺得傳承方言和推廣普通話矛盾麼?白河方言是否可以傳承下去?”“您贊同我們現在的人就只應該會説普通話嗎,遺忘方言嗎?為什麼呢? ”“ 請問您通常在何種場合下使用白河方言?”“你覺得説家鄉話會有一種土冒的感覺嗎?”等十多個問題,讓我們知曉了廣大青少年對白河方言的看法,更為我們深入搞好這項研究

(4)調查走訪本校學生及附近居民,瞭解白河方言的使用情況及人們的認識態度,調查結束作分析總結。

通過調查走訪,我們發現, 白河方言就小範圍來説,與襄樊、鄖西、竹溪、平利縣共同處多,如嘹亮(乾脆、利索)、靈醒(乾淨)、把作(不舒展)、輕身(輕浮)、麻稀(不怎麼樣)、摸蛆(動作慢)、拈菜(夾菜)、未嗆(不一定)、拽架子(傲慢)、攪號(小孩哭鬧)等。與四川北部、平利、石泉、漢陰也有不少共同的方言詞語,如腦殼(頭)、二球、燒包兒(冒失人)、捶頭(拳頭)、灰面(麪粉)、 到(扛起來)、噘人(罵人)、鋪蓋(被子)、架勢(開始)、炮(食物爛熟)、歪(形容人利害)、緊到説(説話沒完沒了)等。有些方言詞語,如乃帶(lái dài,骯髒)、shùn人(討厭、輕視的意思)、焦人(jiáo ran,愁人、不耐煩)、幹打馬稀(亂七八糟的東西)、不強(不好、不妥當)、葛孽(guōnié,小孩之間挑起矛盾)、卜赤乃海(不整潔)、靨子(不知交通的人)、báor(那不是嗎?)、不胎害(不安分)、西打乎兒(差一點)、脱到了(形容長期沒有吃油、肉的感覺)等,外地方言中不多見。

縣境內的語言亦有差別,茅坪區、西營區(後山)有濃厚的湖北黃(州)麻(城)腔調,有的詞語直接是黃麻詞語。麻虎、松樹、大坪(一部分)、西溝(一部分)地方的語言在發音腔調上卻接近湖北省鄖西縣羊尾山地區的語音。西營區的倉上、裴家、小雙等地的方言詞語和縣城關區別不大,而腔調有較大差異,即近似旬陽東南部的聲調。我們發現,

(5)分析對比白河方言與普通話的不同,各組員繼續蒐集整理資料,每月集中一次進行研討,資源共享。

通過深入的調查分析,我們認識到,白河方言與普通話相近處依然不少。從聲母看,白河話有23個聲母,比普通話多一個(ni)和一個(ng)。零聲母a,白河僅僅用於阿、啊兩個字。

聲母z、c、s和zh、ch、sh白河話有混讀現象,白河人稱作“夾舌子”人,對z、c、s和zh、ch、sh分不清。

韻母部分,白河話有36個韻母,比普通話多一個uo(國際音標中的ε),而且只有國、虢兩個字用這個韻母。此外,白河話中比普通話少一個ing韻母,這是與普通話的一個比較大的差別。

3.總結階段(XX年3月—5月)根據文獻資料與實踐調查綜合所得,討論研究,提出建設性意見,製作ppt,並撰寫結題報告與論文。

舉措:查閲文獻、收集資料、調查訪談、歸納探究、交流分享、結題展示

五、研究結果與成效

本課題的研究效果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教師的自我成長。在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發掘中,我們擴展了的知識面,鍛練了分析思考能力。二是有效地指導了教學實踐。小課題的研究理念滲透在平時教學中,不僅提高了相關學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且也為本組其他教師提供了有效的幫助。三是教師無時不在的學習狀態,課題開展以來,教師們不僅重視實踐研究,同時也重視經驗的總結與交流,撰寫能力逐步提高,提升了科研能力和水平,有效地促進了專業發展。

同時,課題組的同志結合自己的工作,就白河方言問題撰寫了一系列的論文:

六、存在問題及改進

1、白河方言的應用研究問題。

對於方言在當今社會中的應用問題社會上卻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特別是在全民共同語業已形成全國各地正在不遺餘力地大力推行全民使用的通用語言——普通話的時候 ,各地方言在語言應用上 ,特別是作為公眾使用的社會交際語言方面 ,還能不能夠發揮作用 ? 還應不應該讓它繼續發揮作用 ? 這對抱有語言研究要為語言應用服務” 想法的方言研究者來説 ,確實是不能迴避的現實問題。

2、白河方言研究中口語材料與書面語材料的問題

方言的研究對象首先自然應是活在方言使用者口中的活生生的方言口語 ,沒有對活着的方言口語進行調查記錄 ,談不上漢語方言的研究 ,也談不上現代漢語方言學的建立。因此 ,對任何一種漢語方言的描寫和分析 ,歸納和整理 ,都是以方言口語語料為基礎的。話雖如此 ,方言研究也不排除利用某些能夠反映方言面貌的書面材料 ,例如方言地區的民間歌謠、地方戲曲和説唱材料 ,都是研究方言的重要素材。但有一點必須明確 :在描寫、敍述一種方言的現實面貌時 ,一定要以口語的記錄作為主要的依據。以口語材料為主 ,以書面材料為輔始終應是方言研究取材的原則。不能想像能有一種現代漢語方言 , 其音系純粹是通過書面的材料整理出來的。書面的材料有補充印證方言現象的作用 ,我們在運用時也還得格外小心

3、白河方言研究中的方言用字問題

眾所周知 ,記錄漢語的漢字是有明確規範的 ,繁體字也好 ,簡體字也好 ,都有正字的要求 ,寫到筆下都不能馬虎。漢語方言儘管千差萬別 ,寫成書面語大致上仍能用上通用的漢字。一些方言獨特的方言詞語 ,也大都用通用漢字書寫 ,從而形成所謂“同形異義”“同義異形”的現象。人們在把方言口語書寫成具有方言特色的書面語時,往往就會感到現有的通用漢字不足以表達方言的詞語。

4、受時間、自身自身能力和現實條件限制,對即生型素材收集儲備不足,未能有效地建立起成熟的教學素材庫,相信以後會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 柯西鋼;白河方言聲調略説[j];安康師專學報;XX(5).

[2] 詹伯慧.方言分區問題再認識[j].方言,XX,(4).

[3] 周政;;陝南方言的標準問題[j];安康學院學報;XX年02期

[4] 柯西鋼.白河方言調查研究[j].中華書局XX(1).

[5] 李榮;;官話方言的分區[j].方言;1985(1) .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baogao/7prqo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