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關於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關於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工作情況調研報告(一)

關於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為貫徹落實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切實解決基層幹部羣眾反映強烈的社區工作負擔重的問題,提升社區治理和服務能力,省民政廳與華中師範大學湖北城市社區建設研究中心成立聯合調研組,深入武漢、黃石、荊門、仙桃等市的11個不同類型社區,採取問卷調查、座談交流等方式,對社區工作負擔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社區工作負擔過重的表現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社會治理的基礎工作,積極推動人力物力財力向社區下沉,將社會管理和服務向社區延伸,切實方便了羣眾生活。但由於缺乏政策規範,社區也被迫承擔了許多超出職責範圍的行政事務性工作,負擔日益加重。具體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一)承接的管理服務多。目前,社區承接的政府延伸下來的綜合治理、公共衞生、計劃生育、民政事務、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救助、文體教育以及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流動人口權益保障等工作事項不斷增加,要求也不斷提高。通過對11個社區實際工作的梳理,有26個部門的215項工作下沉到社區,任務比較多的是綜治、組織、衞計、人社等部門,都在20項以上。這些工作中,行政管理事務170項,佔79.07%;服務性事務45項,佔20.93%。這些工作事項,有的是社區居委會依法應該協助政府完成的,但卻成了責任主體;有的已經超出社區居委會的職責範圍。大多數部門沒有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要求賦予社區完成工作任務的相應條件。

(二)應對的檢查考核多。在調查的11個社區中,對社區工作進行檢查考核的有組織、紀檢、綜治、司法、人社、民政等23個部門,涉及到基層黨建、廉政文化、綜合治理、愛國衞生、環保、計劃生育、就業、科普、禁毒、防災減災等各類事務68項,平均每個社區一年要應對140多次檢查考核。有些考核評比工作頻率高、要求嚴,如武漢市為創建全國衞生城市,對社區幾乎是天天查、週週查、月月查。此外,社區還要承擔各種大型創建活動的基礎任務。在大型創建活動期間,社區都是檢查驗收的主要對象,許多任務也都壓給社區完成,社區幹部成了創建活動的主要力量,成天圍繞創建指標轉,不是在辦公室做台帳整理資料,就是在大街小巷檢查巡邏,相關職能部門卻成了旁觀者、指揮者。

(三)完成的台賬報表多。名目繁多的台帳資料和各類統計報表使社區不堪重負。在調查的11個社區中,台帳資料最多的社區有68 類 293 本,最少的社區也有8類58本,平均每個社區有各類台賬160多本。一些部門忽視社區實際情況,提出一些不合理、不科學的要求,導致社區在做台帳的時候隨意編造,東拼西湊,有的社區不得已而互相學習、照搬照抄,以應付檢查。相關部門把實際工作異化為各種文字記錄和影象資料,使社區幹部把做台帳當成了主業,成了“台帳幹部”。同時,各級各部門還要求社區開展人口、計生、經濟、文化、衞生、體育、教育、房產、第三產業等方方面面的調查統計工作,所調查的11個社區每年要填報80多種、400多份各類統計報表。

(四)出具的證明蓋章多。當前,要求社區出具證明和蓋章的事項越來越多,致使社區公章被譽為“萬能章”。據荊門市的調查,該市中心城區要求社區蓋章、出證明的涉及30多個部門單位、170多個事項。其中,經常蓋章的有60多項,一般性的蓋章項目有80多項,偶爾蓋章的有30多項,每個社區每年出具的各類證明都在1000份以上。在上述170多個項目中,不該由社區出證或雖可出證但社區難以掌握和核實情況的事項,約佔總數的三分之二,一些諸如居民身份、違法犯罪記錄、婚姻狀況、房屋權屬等證明,明顯應由有關職能部門出具,但都推到了社區;一些諸如房產擁有情況、單位職工生活困難情況等部門或單位自身能夠掌握的情況,也要求社區出證明;一些諸如人口傷亡、居民親子關係等社區很難核實的情況,也要求社區出具證明。

(五)連接的信息網絡多。目前,省、市、區有關部門建立並延伸到社區的網絡平台有20多個,主要來自於各級組織、紀檢、政法、計生、人社、民政、司法、文化、婦聯、殘聯等部門。這些網絡平台都是各個部門分別建立的,都要求錄入人口基礎信息,由於互不兼容、信息資源不能共享,致使社區幹部重複採集、反覆錄入。有些信息系統即使是同一個部門建立的,也存在不能兼容、信息不能共享的問題,比如衞計部門關於計劃生育的信息系統就有4個,相互之間不能實現信息共享。為完成這方面的工作,社區幹部不僅要會電腦操作,還要掌握相關技術,心理壓力較大。

(六)承擔的臨時任務多。社區在承擔常規性工作的同時,還要完成各種臨時性、突擊性工作。比如,社區幹部經常要參加各種會議活動,有的是為了傳達精神、佈置工作,有的純粹是去湊人數、撐場面。在調查的11個社區中,每個社區每年要參加160多次會議。社區承擔的臨時性、突擊性任務主要來源於綜治、城管、信訪、維穩等方面,其次是各類創建達標活動,大部分都對社區實行“一票否決”,甚至要求社區書記、主任24小時不能關閉手機,隨時待命。此外,社區還要完成房屋拆遷、慈善捐贈、無償獻血、報刊徵訂等攤派任務。在一些地方,社區還要承擔招商引資、協税等經濟工作。有的地方要求社區發展商務,社區只好弄幾平方米的房子,擺上一些煙酒,以應付檢查。這些任務的完成情況都與社區工作績效及幹部待遇掛鈎,再難也得做。

(七)懸掛的各類牌子多。所調查的11個社區,共懸掛各種牌子86塊,涉及到組織、紀檢、綜治、公安、司法、民政、教育、工商、衞計、人社、環保等部門。不同的部門對社區掛牌有不同的要求,致使同一間房子要掛若干塊牌子,有的有20多塊。有的社區為了對付檢查,把需要懸掛的牌子做成活動式,哪個部門來檢查就掛上哪個部門的牌子。一些部門還要求在社區成立工作機構,有的社區成立的各類領導小組達50多個。這些機構被社區幹部形象地比喻説,要麼存在電腦裏,要麼貼在牆上,沒有實際作用。

二、社區工作負擔重的危害

社區工作任務不斷增加,工作職能無限擴大,不僅加重了社區組織和工作人員的負擔,也對我國居民自治、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社區治理以及黨和政府的執政基礎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居民自治進程受到阻礙。社區居委會是基層羣眾性自治組織,其主要職能是依法組織居民羣眾開展民主自治活動。由於承擔了越來越多的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方面的工作,社區居委會的行政功能大為增強,而自治功能明顯減弱。由於工作任務、各種資源來自政府,考核評估等權力也掌握在政府手中,社區幹部只好對上負責,竭盡全力完成政府交辦的任務,因而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發動和組織居民開展民主自治活動,也不可能通過民主自治方式,引導居民表達需求、討論社區問題、治理社區事務,導致居民社會責任感弱化、社區認同感低下。

(二)社區治理失去社會基礎。社區治理的目標是要建立多元互動的格局,其立足點是通過培育、發展、壯大包括社區居委會在內的社區組織,依靠社區力量,利用社區資源,解決社區問題,而不是政府“一竿子插到底”、包攬一切。隨着社區行政化不斷加重,政府將社區居委會納入政府組織框架之內,既弱化了社區居委會的社會功能,又擠佔了社區社會組織生存發展的空間,這勢必使社區治理的一元格局難以打破,且嚴重影響居民羣眾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社區治理失去應有的社會基礎。

(三)黨的羣眾基礎受到影響。社區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繫羣眾的橋樑和紐帶,主要任務是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協助基層政府貫徹落實黨和政府的各項惠民措施,通過民主自治的方式解決居民羣眾的困難和問題,代表黨和政府為居民羣眾服務。社區組織承擔過多過濫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任務,甚至把主要精力用來應付基層政府及其派出機構交辦的行政工作或各類形式主義的事務上,就會嚴重脱離羣眾,影響影響黨羣幹羣關係,危及黨的羣眾基礎和執政基礎。

三、社區工作負擔重的原因

社區負擔不斷加重,既有政府組織碎片化、制度保障不力等體制方面的原因,也有社區服務供需結構、社區組織類型結構以及社區幹部能力結構等方面的的原因。具體來説,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公共服務資源分割,部門各自為陣。我國現行的行政管理體制中,政府職能劃分過細,部門數量過多,導致政府組織碎片化問題十分嚴重。一方面,各個部門掌握着大量的行政資源,且形成獨立體系,在社區層面上嚴重分割,缺乏有效整合。另一方面,各部門業務缺乏協同,彼此間不協調、不合作甚至相互衝突,造成社區工作多頭指導、各自為政。比如社區服務設施的建設、信息網絡平台的建設、台帳資料的整理以及統計報表的上報等,各部門都有各自的標準和要求,缺乏統籌協調,致使社區重複建設、幹部重複勞動,既造成資源浪費,也增加了社區負擔。

(二)社會管理體制不順,政社職責不清。在我國基層社會治理與服務工作中,基層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社區居委會作為不同的主體,相互之間是什麼關係,各自應該承擔什麼職責,有關法規都有明確規定。但由於缺乏強有力的制度保障,致使這些規定形同虛設,難以落實,從而造成實際工作中政社職責的不清晰,也導致基層政府與社區居委會關係錯位,通常把社區居委會視為一級“行政組織”或“下設機構”,隨意把各種任務、責任、矛盾轉嫁給社區,使社區居委會的職責被無限放大。

(三)社會矛盾集中社區,居民需求劇增。目前,各種利益衝突和社會矛盾易發多發,且主要集中在社區層面。同時,居民羣眾利益訴求和服務需求也呈現出結構性變化,主要表現為居民需求向社區積聚,居民利益訴求和服務需求呈指數級、複雜性、多樣性增長,而且,社區問題的解決和居民需求的滿足的跨部門性特徵日益明顯。這種需求的結構變化需要供給的結構性調整,但現實是供給結構的變化滯後於需求結構的變化,客觀上使得基層政府和社區組織面臨更大的壓力、更多的任務。

(四)社區幹部能力不足,工作疲於應付。當前,社區工作分工越來越細、專業性越來越強,而社區幹部的職業化與專業化脱節,他們嚴重缺乏社會工作的理念、知識、技術和方法,習慣於“當超級保姆”,不懂得團隊協作,不懂得助人自助,不懂得激發居民參與,不懂得發現居民領袖,不懂得培育社區社會組織,不懂得開發利用社區社會資源,加重了社區幹部“人累心也累”的痛苦體驗,難以享受“快樂公益”,“抱怨多、滿意少、壓力大”成為常態。

(五)社區組織結構失衡,治理主體單一。社區社會組織發展嚴重不足,存在總量少、結構失衡問題。目前,全省平均每個社區約有6個社會組織,主要是自娛自樂的興趣類組織,志願服務、公眾參與及專業服務等組織都比較稀少。由於社區社會組織發展滯後,社區居委會過多地承接了政府延伸下來、企業轉移出來以及經濟社會發展中新生出來的各種社會管理與服務工作,為政府部門向社區居委會轉嫁負擔提供了藉口。另外,政府購買服務機制還在倡導和探索之中,社會組織參與渠道不暢,也加重了社區工作負擔。

(六)基層羣眾意識淡薄,不正之風蔓延。一些部門和單位羣眾觀念淡薄、服務意識不強,推進工作進社區不是到社區為羣眾服務,而是熱衷於設機構、掛牌子、擺桌子;有的部門主觀意識較強,不顧居民的需求和社區的實際,對社區工作指手畫腳,提出一些不合理、不切實際的要求;也有的部門本位主義、功利主義思想較重,一味強調本部門工作在社區的“痕跡”,這些都導致社區幹部以形式主義應付形式主義。有些部門和單位也存在嚴重的官僚主義,把本該自己做的事情交給社區組織去做,把責任和風險也轉嫁給社區組織,既增加了社區工作負擔,也容易引發羣眾的不滿情緒。

四、為社區減負的對策和建議

近年來,一些地方結合實際,積極探索,通過實行准入制度、建立政社互動機制等措施進行專項整治,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今年3月以來,武漢市委、市政府出台9條硬性措施為社區減負,取得一定成效,也遇到不少阻力。實踐經驗和教訓證明,治理社區工作負擔不能就減負而減負,需要以治理社區負擔為契機,以構建社區治理格局為突破口,以提升社區工作效能為目標,站在推進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進行統籌謀劃,開展協調行動,實施綜合治理。具體思路和對策是:

(一)理順基層管理體制,釐清政社權責。在政府層面,要按照“大部制”的思路,對政府承擔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進行整合,形成一條線對下,避免多頭管理、重複勞動、效率低下等問題;同時,確立延伸到社區的公共服務機構的性質、職能,確保政府自身的本職工作能做到位、做好。在社區層面,要理順組織之間以及與政府、公共服務機構之間的關係,構建職能清晰、關係順暢、責任明確的社區組織體系。其次,要劃清基層政府和社區自治組織的責權邊界,實現“政社分開”,推進“政社互動”。在此基礎上,建立諸如“准入制”等相應的制度,禁止政府向居委會轉嫁行政事務性工作,賦予居委會拒絕承擔行政事務性工作的權利,促使政府依法行政,保證居委會依法自治,建立政府與社區居委會的協商合作機制,實現政府依法行政與社區依法自治的有機銜接和良性互動。

(二)轉變政府工作職能,改進工作作風。要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重新配置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責權力,將現在掌握在政府手中但本應屬於社區的權力下放給社區居委會,使社區居委會在本區域範圍內成為治理主體。與此同時,推進政府改變工作方法,改進工作作風,堅決杜絕向基層推卸責任,向社區轉嫁負擔。總結推廣武漢市的做法,對社區工作情況進行認真清理,取消社區承擔的不合理的工作任務,取消面向社區開展的與居民利益無關的創建達標評比活動,取消各級各部門要求在社區設立的組織機構,取消社區不必要的工作台帳,取消社區不合理的證明蓋章事項,還社區一片淨土。

(三)培育發展社區組織,激發社會活力。要大力實施社區治理能力建設工程,加大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力度,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和專業社會服務組織,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和社區服務專業能力。一方面,要大力培育社區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服務管理。同時,要推進社會工作服務,培育發展社工服務組織,着力做好流動人口、老年羣體、困難羣體和特殊人羣社工服務,用專業社會工作方法提升社區服務管理水平。另外,要改進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式,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充分調動社會力量來完成社會管理與服務的任務,使社區居委會也從繁雜的行政事務性工作中解脱出來。

(四)加強社工隊伍建設,提高工作能力。要根據社區工作發展的需要,針對社區工作的特殊需求,制定一系列相關政策,擴大社區工作人員來源渠道,使優秀的人才被吸引到社區工作崗位上來。要建立規範化的社區工作人員培訓教育機制,加強對社區工作人員的培訓教育,重點是培訓專業社會工作基層理論知識,訓練他們的專業社會工作能力,轉變他們的工作思路,提高他們的工作技能。要建立和完善與社區工作者實際工作相匹配的薪酬保障機制、表彰激勵機制,激發廣大社區工作者的工作熱情和創造潛能,為他們開展工作和成長髮展營造環境、創造條件,使社區工作崗位留得住人才,保持社區工作者隊伍的穩定。

(五)加快信息網絡建設,改進工作手段。信息化工作之所以成為社區重要負擔之一,主要是因為延伸到社區的信息網絡平台以及應用系統太多,而且互不兼容。因此,當務之急是要從上至下,對延伸到社區的各種信息網絡平台以及應用系統進行清理,按照共享、高效的原則,對這些信息網絡平台以及應用系統進行整合,建立規範的社區綜合服務信息平台,實現社區事務在一個操作平台上完成,資源共享,避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

(六)創新社區工作機制,提供製度保障。對社區工作負擔進行系統治理需要整體性的制度和持續性的機制。為保證社區負擔治理工作取得成效,應建立部門工作進社區的協調機制,建立政府部門向社區組織轉嫁任務的責任追究機制,建立政府部門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制度和服務外包、公益創投、公益採購等機制,建立企事業單位履行社會責任、支持公益事業的制度和機制,建立社區居委會民主評議政府部門工作的制度和機制,建立社區工作績效綜合考評制度和機制,建立社區民主協商的制度和機制。(

工作情況調研報告(二)

XX年,XX縣委辦公室調研股在上級大力支持和熱心關懷下,在縣委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開展調研工作,為了很好地完成股室本職工作,着重抓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抓領導,保障調研工作支持有力

一是強化領導示範作用。縣委主要領導自始至終高度重視調研工作,把調研工作納入縣委決策的重要一環,對調研工作堅持親自過問、親自安排、親自督查,並多次帶頭深入基層,走進羣眾,走進農户,瞭解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找準解決問題的新辦法和新措施。同時,要求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每年寫出2篇以上有價值的調研文章。二是強化機構職能作用,縣委辦公室專門設立了負責調研工作的常設機構調研股,在全縣編制緊縮的情況下,考調了三名同志充實到調研工作崗位,目前我們已有6名同志從事調研工作。

二、抓學習,不斷提高理論素質和業務能力

一是堅持做到“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文祕人員中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把學習作為一種工作責任,除了堅持每週五的政治學習外,月中或月末還要統一組織文祕人員對優秀調研文章進行賞析,學習內容除了政治、經濟、法律等外,還加強對哲學歷史、科學技術等知識的學習,不斷拓寬文祕人員的知識面。堅持做到學習和加強黨風黨性教育相結合,提高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堅持做到學習和日常工作相結合,幹中學,學中幹,在實踐中加強學習,用實踐來檢驗學習成效。

三、抓作風,不斷提高調研工作水平

一是堅持深入基層。對今年 個調研課題都堅持到一線收集材料,在一線發現問題,在一線找準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每一個調研課題都精心準備,細心謀劃,真正走到羣眾中,深入問題,觸及矛盾,把握事物全貌,弄清事物本質。二是堅持蹲點調查。對重大問題如領導佈置的專題調研,我們堅持在基層蹲上三五天至一週的時間,直接接觸實際,接觸羣眾,“解剖麻雀”,尋找科學決策的依據和目標,獵舉實施科學決策 的錦囊妙計。三是派工作組調查。針對農村廣播電視發展緩慢和地税工作成績顯著兩個專題調研,領導研究,親自指派,由相關部門成員組成的工作組下去調研。四是堅持實事求是。堅決避免“空中作業”、“走馬觀花”等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善於分析,善於鑑別,確保調查得來的材料真實可靠,調查的結論科學合理。

四、抓制度,形成常抓不懈搞調研的長效機制

一方面制定並完善調研的各種制度,要求每月出一期《調查研究》,每名文祕人員每季度在縣級以上刊物至少發表一篇調研文章,並明確了獎懲措施。同時建立督促檢查制度,對文祕人員開展調研的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督促整改,確保調研製度落實到人,確保調研工作生機勃勃的開展起來。

標籤: 調研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zylq6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