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春節調研報告(精選15篇)

春節調研報告(精選15篇)

春節調研報告(精選15篇)

春節調研報告 篇1

一片葉子屬於一個季節,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誰説意氣風發,我們年少輕狂,經受不住暴雨雨的洗禮?誰説象牙塔裏的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走出校園,踏上社會,我們能否不辜負他人的期望,為自己書寫一份滿意的答卷……在注重素質教育的今天,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作為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重要舉措,作為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創新和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一直來深受學校的高度重視。社會實踐活動一直被視為高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跨世紀優秀人才的重要途徑。寒假期間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教育向課堂外的一種延伸,也是推進素質教育進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於當代大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同時,實踐也是大學生學習知識、鍛鍊才幹的有效途徑,更是大學生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一種良好形式。多年來,社會實踐活動已在我校蔚然成風。大學是一個小社會,步入大學就等於步入半個社會。我們不再是象牙塔裏不能受風吹雨打的花朵,通過社會實踐的磨練,我們深深地認識到社會實踐是一筆財富。社會是一所更能鍛鍊人的綜合性大學,只有正確的引導我們深入社會,瞭解社會,服務於社會,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才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為今後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使我們學有所用,在實踐中成才,在服務中成長,並有的為社會服務,體現大學生的自身價值。今後的工作中,是在過去社會實踐活動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拓展社會實踐活動範圍,挖掘實踐活動培養人才的潛力,堅持社會實踐與瞭解國情,服務社會相結合,國家與社會的全面發展出謀劃策。堅持社會實踐與專業特點相結合,為地方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為社會創造了新的財富。

這個假期的三下鄉社會調查實踐活動中,和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歷時一個月,過得十分充實。在此次實踐過程中我學到在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它讓你開闊視野、瞭解社會、深入生活、回味無窮。也對中國體制環境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有了更進一步的深入。社會實踐作為廣大青年學生接觸社會、瞭解國情、服務大眾的重要形式,對於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有着極為重要的作用。

這次假期實踐我以“善用知識,增加社會經驗,提高實踐能力,豐富假期生活”為宗旨,利用假期參加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從社會實踐中檢驗自我。這次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收穫不少:

第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得人心。正好乘着新農村建設的東風,正如現在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所在,新農村建設不僅要鞏固發展生產的大路子,要堅決貫徹科學發展的要求,積極結合當地實際,立足於自身根本,發掘自身潛力才能做到發展生產。要把努力提高農民生活富裕作為政府和村民一同努力的大方向,生活富裕了,農民才能進一步的往上層建築發展,只有讓農民富裕起來,才是政府最直觀的能力體現,農民只有富裕起來了才能積極切實貫徹黨提出的“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才能在工作之餘,茶餘飯後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去動手描畫自己的多彩生活,從而做到“鄉風文明”“村容整潔”。不斷地建設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不止在物質建設上,而且提出了新的要求,把管理民主也提了出來,當然農村的建設不是簡單的類比城市,農村建設相對有的優勢是建築用地平面化,它不需要象城市那樣向高層發展,也許有人也希望在農村建高樓,建大廈,但是這相對於農村的人口密度來講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所以,在今後的信念農村建設發展中,管理民主不僅僅只是體現在政府的政務公開,同時也要把民主與經濟,文化相結合,走羣眾需要走的路線,發展羣眾需要的產業,創造羣眾需要的小康生活。只有這樣,社會主義新農村才能真正做到黨提出的“發展生產,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針的成果。

第二,大學生是新農村建設新的主力軍。三下鄉社會實踐也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學生下鄉,一方面大學生將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帶到農村去,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多少提供了一些線索;另一方面,大學生到農村去,也為當地老百姓提供了一個訴説苦情,發表自己觀點的空間,讓他們緊鎖在內心的話語得到釋放,所以大學生下鄉受到各地農民的熱烈歡迎和全力擁護,我們所做的事情雖然並不多,但是這樣一種無私的活動也為他們提供了些許幫助,所以各地農民都非常滿意。而且,這樣一種社會實踐,也為中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一些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送科技下鄉,服務新農村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上也引起了強烈反響,這同時也增強了更多的人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認識,讓更多的人開始加入到這樣一個行列當中來,共同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這為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拉動經濟增長是很有積極意義的。

第三,三下鄉對大學生成長和成才具有重要意義。三下鄉與其帶給我不少的鍛鍊不如説帶給我不少的思考的角度,這次三下鄉讓我真真正正的從管理者的角度在思考着問題,即使很幼稚,很懵懂,但卻是讓我思維的方式有了重大的轉變的。在下鄉之前,我對“三下鄉”的認識,僅僅只是有所耳聞,認為那是一項大學生們的下鄉旅遊。但是,在這一次個人實踐調查哦活動的過程中,讓我受益匪淺,這一次為期一月的實踐活動不僅僅充實了我的暑期生活,更讓我在活動中瞭解了國情下的新農村建設發展,讓自己受到教育,增長了才幹。同時,“三下鄉”還讓我意識到了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也讓我認識到了理

與現實的差距。我們要想成為一名高素質的大學生,要想盡快地成為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就絕不能只埋頭於書本之中,必須把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統一起來,積極地投身於社會實踐之中,開拓視野,認識社會,對自己有個清醒的定位,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學會正確地做人做事,學會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鍛鍊意志和毅力,使自己全面發展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辛苦而極富意義的一個月隨着時間慢慢流逝,個人三下鄉社會實踐調查活動經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圓滿結束。帶着一份激動與期待踏上征程,想想我和村民們分別的那一幕,想想我和革新村的人民共同度過的那點點滴滴,想想我留下過的足跡,想想這些天來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真的為我的人生增添了不少的經驗和收穫,它也是這片天空下不滅的回憶,這將成為我人生的一筆財富,值得我永遠珍藏。三下鄉就是要我們這些熱血青年好好利用自己的學到的理論來與實踐相結合,讓我們實實在在感受鄉情,知道自己作為一名新農村服務隊隊員和一名當代大學的責任和使命是什麼。並要在實踐中肯定自己的價值,並認識自己的不足,這就要求我們更加努力去學習和充實自己,去更好地為以後為人民服務作好準備,這才是我們三下鄉的意義。最後還是要再次感謝學校給了我這次鍛鍊的機會,我希望將來

能有機會多鍛鍊自己,希望我的將來更能深入基層,去真實的看待新農村發展,這次“三下鄉”並不苦,但是重要的是通過“三下鄉”讓我自己真正的明白什麼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讓自己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需要在充實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注意實踐的執行,在理論和實踐的共同作用下不斷地總結過去,提高現在,展望未來,真正的做到“澎湃之後容量更大,激越之後內涵更深”!

春節調研報告 篇2

調查時間:__年_月_日

調查人:劉戀

調查方式:查資料,詢問長輩

調查目的:瞭解春節習俗

調查背景: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節日。每當春節期間我國各地方人民都會舉行各種活動來慶祝,這些活動有很多是從歷史的長河中遺留下來的,並形成了地方風俗。

調查內容: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春節。春節的前奏要數小年了。

1.小年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説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説壞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

過了小年,便迎來除夕。

2除夕;

除夕又稱大年三十,初夜,歲除。 除夕是一年中最後一天了,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一般指農曆二十九或三十。這天,一早起牀,男子準備貼對聯,福等。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家中女子便開始忙碌起年夜飯來,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我們年夜飯中一般都有雞,魚,肉,湯圓這四道菜,魚的意思是年年有餘,湯圓的意思是團團圓圓。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户户最愉快最熱鬧的時候,一桌豐盛的菜,和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我的家鄉每家每户吃年夜飯時會先放掛鞭炮,然後關上門一家人坐一起和和美美吃團圓飯。年夜飯過後,孩子們會得到長輩給的“壓歲錢”又稱守歲錢等。因為是用紅色的袋,故又稱紅包。在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餚,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後,人們才開始享用。

湯圓

過完除夕,便迎來了新的一年,接下來的幾天,父母會帶領孩子到親朋好友家祝賀新春。

3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我的家鄉正月七年級早上每家每户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七年級的早晨我們各家都會準備好果盒,糖果和各種各樣的食品。八年級,父母會帶我們到外婆家拜新年,那天一早父母會帶上很多禮物比如煙酒飲料等,去外婆,外婆則準備一桌豐盛的伙食招待我們。 接下來的幾天,便到親戚朋友家拜訪,同樣主人家會準備一桌美味佳餚招待客人。

春節調研報告 篇3

節日是一種文化現象,春節更是如此。春節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語境下,是最隆重的節日。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與宗教、祭祀、慶典、聚會等相聯。傳統的春節,有關於“年”獸、萬年創建曆法、熬年守歲、貼春聯、賞冰燈等各種傳説;有掃塵、春聯、門畫、倒貼“福”字、守歲、爆竹、拜年、看大戲、鬧元宵等習俗;有臘八粥、年糕、餃子、元宵、春餅等食俗;還有大年七年級不掃地、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萬事如意等風俗……

春節文化的魅力,使春節成為最有凝聚力的節日。每當春節來臨,背井離鄉的遊子都紛紛趕回家中與親人團聚,每年一度上億人次的“春運”高潮,説明了春節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與春節相關的年俗,早已由一種禮儀漸變為一種打在每個中國人身上的烙印、一種融入每個中國人血脈的習慣、一種浸入每個中國人骨髓的文化因子。

活動目的:

瞭解春節的習俗,瞭解春節的各地民族習慣。

活動形式

1、瞭解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也是每一個華夏兒女最期盼的日子。讓學生較全面地瞭解與新年有關的知識,從形式上的過新年到走近新年、研究新年,進而瞭解春節的由來、禮節及相關習俗。

2、到超市、飾品屋、節日禮品屋等進行參觀、調查、訪問,上網查詢有關資料,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並根據資料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利用信息技術收集有關各地民族春節的信息。培養學生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彙總和應用的能力。

春節調研報告 篇4

一.過年長輩為何要給孩子壓歲錢

每到除夕之夜,小孩子將會得到長輩給的壓歲錢。為何過春節的時候要給孩子壓歲錢呢?

這裏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傳説,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一年的年三十夜裏出來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三下,孩子嚇得哭起來,然後就發熱,講囈語而從此得病,幾天後熱退病往,但聰明機靈的孩子卻變成了痴呆瘋顛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點亮燈火團坐不睡,稱為守祟。

在嘉興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夫妻倆不敢閤眼,挨着孩子永夜守祟。半夜裏,一陣巨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進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知了大家。大家也都學着在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果然以後祟就不再敢來害小孩子了。原來,這八枚銅錢是由八仙變的,在暗中幫助孩子把祟嚇退,因此,人們把這錢叫壓祟錢,又因祟與歲諧音,隨着歲月的流逝而被稱為壓歲錢了。

在我國曆史上,很早就有壓歲錢。最早的壓歲錢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類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是為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外形的避邪品。這類錢幣情勢的佩帶物品最早是在漢代出現的,有的正面鑄有錢幣上的文字和各種吉祥語,如千秋萬歲、天下昇平、往殃除兇等;背面鑄有各種圖案,如龍鳳、龜蛇、雙魚、鬥劍、星斗等。

唐代,宮庭裏春日散錢之風盛行。當時春節是立春日,是宮內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間並沒有這一風俗。《資治通鑑》第二十六卷記載了楊貴妃生子,玄宗親往視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之事。這裏説的洗兒錢除道賀外,更重要的意義是長輩給新生兒的避邪往魔的護身符。

宋元以後,正月七年級取代立春日,稱為春節。很多原來屬於立春日的風俗也移到了春節。春日散錢的風俗就演化成為給小孩壓歲錢的風俗。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是這樣記載壓歲錢的: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牀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

到了明清時,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着賞給孩子。以後,則演化為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其寓義為長命百歲,給已成年的晚輩壓歲錢,紅紙裏包的是一枚大洋,意味着財源茂盛、一本萬利。貨幣改成鈔票後,家長們喜歡選用號碼相聯的新鈔票賞給孩子們,由於聯與連諧音,預示着後代連財、連連高升。

從上面的敍述中不難發現,壓歲錢的風俗源遠流長,它代表着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願,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裏健康吉祥。

二.過年時為何要吃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餚。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在的餃子外形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裏混着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類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依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裏放些香菜、葱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變得和現在的餃子如出一轍,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裏單獨吃。

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後代餃子一詞的詞源。這類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間仍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明朝萬曆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七年級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位,可能出自蒙古語。

清朝時,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説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風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之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候正是農曆正月七年級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説,一説是為了記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食糧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成人時,由於天冷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輕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外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裏咬着,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記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外形,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緣由: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裏,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看。

在包餃子時,人們經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裏。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蜜,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祥。如吃豆腐,意味全家幸

福;吃柿餅,意味事事如意;吃三鮮菜。意味三陽開泰。台灣人吃魚團、肉團和髮菜,意味團圓發財。餃子因所包的餡和製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即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麪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餃子這一節目佳餚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

三.少數民族是怎樣過春節的

中國傳統的春節不但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也是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少數民族和漢族同胞一樣,舉行各種民間活動,豐富多彩,喜氣洋洋。

春節調研報告 篇5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春節,俗稱過年。而春節的習俗世世代代的流傳下來,現在,許多國家也有了過春節的習俗。

在世界上,據統計,除了中國外還有,中國、韓國、朝鮮、日本、越南、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把春節定為法定節日。

他們也有過春節的習俗。比如:新加坡:成千上萬人購年糕春節是新加坡一年當中最盛大的節日。在年市上,各種年貨琳琅滿目,一應俱全。過去中國過春節的傳統習俗,如祭灶、迎神和吃年飯等,在新加坡的華人中幾乎都保留了下來。至今,新加坡華人們還認為,年糕象徵着“年年高升”,桔子象徵“大吉大利”,因而是家家户户過春節的必備品。新加坡還從中國的廣東和香港等地進口年糕、潮柑和盆栽金桔應市。春節期間,每天都有成千上萬人來到年市選購年糕等年貨。

而在春節的起源地―中國,春節的習俗也是很多的。從農曆十二月廿三起,辛勤勞作了一年的人們為過好春節就開始忙碌起來了。農曆十二月十三或二十四日夜,統稱為“廿四夜“。相傳這一天為灶君上天之日,民間普遍有送灶君上天的習俗。百姓在這一夜用“卷銀包“(用青菜和慈菇、豆腐等燒熟後作餡,再用百葉包裹成)、“廿四糖“、赤豆飯作祭食,點上香燭,祭供灶君,並備紙錢,扎彩橋,磕頭禮拜,然後鳴放鞭炮,在將灶君像與前簾(俗稱“喜串“)燒化前,户主對着君像自言自語地説些諸如“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等吉利話祈禱。此俗現已除,但吃赤豆飯、卷銀包的古風猶存。過了廿四夜後,家家户户越發忙碌了,裏裏外外大掃除,俗稱撣檐塵,各家忙於洗滌被褥帳子,釀酒、炒花生和蠶豆,並採購吃的用的東西。海島城鄉百姓普遍都要磨粉蒸糕,這一習俗一直延續至今。因“糕“和“高“是諧音,人們圖的是年年高的好口彩。本縣各地制糕的方法各不相同,上沙以蒸鬆糕為主,中部地區蒸的是粘糕,下沙主要蒸蒲鞋底糕;而窮苦人家則用高梁粉、白玉米作為蒸糕的主要原料。

此外人們還要備些錫箔、紙錢、香燭、元寶、茶食果品之類的東西作祭品以此敬神。除夕前幾天,人們還要貼上新春聯,掛尊祖,把先祖的遺像掛在中堂正壁的牆上,擺好祭品,待大年夜一到,點上香燭,讓後輩瞻仰

春節調研報告 篇6

除夕

農曆年的最末一天稱歲除,這天晚上稱除夕,潮汕習俗謂之“過年”。 除夕前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傢俱、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髮,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為剪髮美容。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採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製作各式粿品,以備過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趕回家團聚。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飯後大人們給孩童、子女給父母上輩,分發“壓歲錢”。是晚農家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以象徵“歲歲有餘”、“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 過年夜守歲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來臨,新年鐘聲敲響,家家户户鳴放鞭炮。

春節

農曆正月七年級日稱元日,為新歲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曉喜炮聲聲,家家户户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吉(即柑,柑大於桔,故稱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門前張燈結綵,晚輩向上輩敬茶祝福。這天多數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葷。早餐後大人攜小孩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財添福等吉利話;主人請客以大吉、檳榔(古俗敬檳榔,今用青橄欖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贈上大吉賀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贈,俗謂轉敬式換吉,意在回敬美好祝願。

七年級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户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還有手搖萬年青葉(俗謂搖錢樹)或手執書有“招財進寶”等吉利句小紅紙貼於人家門上的;或是吹嗩吶、敲竹板、唱歌謠、做四句、説吉利話挨家賀年的,都趁着討點賞錢。八年級、九年級日鄉村圩鎮多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除搭戲棚演潮劇、山歌劇、做皮影戲外,還有大鑼鼓隊、虎獅隊、英歌隊、舞龍隊等沿街挨村寨遊行表演。今還有映電影、賽球、書畫展、猜謎語等。白天夜晚人們成羣結隊盡興遊賞觀看,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

吃團年飯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後,除夕將至。於是,主婦們便忙着準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 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團年飯之後, 首先必須“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時,應該將代表祖宗的香爐從神龕上請下來安放在供桌上,然後焚香禱祝,請祖宗用餐。然後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表現出潮人慎終追遠、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祭畢,將祭祖用的飯菜重新熱過,設大桌於大廳,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説傷心事或吵鬧。

用過晚餐,家中主婦就忙着收拾飯桌,於是,一場大清掃活動便開始了。這一次清掃不用很講究,純粹是為了清潔衞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場,必須用松枝掇草掃刷。然後便生爐起火,開始準備明天祭神的供品--齋菜。 齋菜的種類很多,有芋頭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棗子做的,有的則是用花生米、芋頭與番薯合起來做的。做齋菜的料都應該在下午時就準備完畢,讓其晾乾。炸齋菜時,等爐火生好的時候,放上一口鐵鍋,註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時,用這些料子拌以粉漿往鍋裏一放,它就在油鍋裏吱吱地冒氣泡。熟時,黃澄澄、香噴噴地格外誘人。這時,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會獻上新炸齋菜一盤,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讓你嚐嚐遐邇聞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壓歲錢

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看。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裏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特別有趣的是,小孩臨睡前,父母必將一張大面值鈔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後即將鈔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稱為“拜正”。七年級一早,人們起牀穿好新衣後,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然後長輩再給後輩曉以期望。早飯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諺説:“有心拜年七年級、二,無心拜年九年級、

四。”説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牀後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後才吃飯。

拜年的人,無論帶了多少禮物,其中大桔(潮

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諧音“大吉”,帶多帶少都沒有關係,但是不能是奇數。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説不同的祝語。對老人説“新春如意”“壽比南山”,老人會咧開沒牙的嘴笑;對有工作的人則説“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聽的人會覺得十分順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小孩,他們最希望的莫過於新年學習進步、成績突出。送他們這種祝語,他們會對你十分友善。落座後,主人會殷勤沏上聞名遐邇的潮汕工夫茶待客。臨走,主人便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後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有好詣詼諧者新正出門給人拜年,往往只在褲兜裏裝上兩個大桔,一一拜年後,褲兜裏依然是裝着兩個大桔不變。因此,民間有善詣者稱年初的拜年禮俗為“換柑運動”

春節調研報告 篇7

春節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裏面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所以,在這個節日裏面也有很多的習俗、借這個調查機會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1、貼春聯

春聯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淮南子》上説,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滅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至於春聯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後,曾在除夕時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須寫春聯一副,以綴新年”。以後,春聯得以推廣,沿襲至今過年時,各家各户都要貼春聯。

2、年夜飯

在大年30晚上,家家户户都會團聚在一起吃團年飯、當然,這是新年的第1餐正餐,既可以在自己家裏吃,也可以在長輩家裏吃、對於團年飯的菜式和菜數都是有很嚴格的規矩的、在我們家、每年的團年飯上都得有8道菜,其中魚和雞是必不可少的菜、魚象徵年年有餘,而雞又是廣東人最喜歡的食物、它們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呢!

3、徐夕夜晚上0時放鞭炮

在大年三十晚上的0時整放鞭炮也是一種特殊的習俗,它寓意着"辭舊歲,迎新春"。對於迎接新春還有一種説法叫做"守歲"這麼説吧,"守歲"其實就是指從大年30到七年級期間不睡覺。對於大部分年輕人來説,這是玩的最好時間。當然這也不是盡然的,有些老當益壯的老年人也會和着年輕人們一起鬧新年呢!

4、應節活動

七年級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户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八年級、九年級日鄉鎮會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如映電影、賽球、書畫展、猜謎語等。白天夜晚人們成羣結隊盡興遊賞觀看,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

5、給紅包

給紅包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裏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

6、拜年

給家人鄰居拜年也是有規矩的,在大年七年級,必須去爺爺奶奶家拜年,八年級的時候則必須去外公外婆家拜年,只有到了九年級和初四才能外出給街坊鄰居家和朋友家拜年。

春節習俗調查報告優秀範文社會實踐報告總之,新年新開始、我相信在充滿激情、熱鬧的20xx年裏,我們所有的人都能夠健健康康,開開心心!

春節調研報告 篇8

除夕

農曆年的最末一天稱歲除,這天晚上稱除夕,潮汕習俗謂之過年。

除夕前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傢俱、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髮,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為剪髮美容。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採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製作各式品,以備過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趕回家團聚。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飯後大人們給孩童、子女給父母上輩,分發壓歲錢。是晚農家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以象徵歲歲有餘、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

過年夜守歲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來臨,新年鐘聲敲響,家家户户鳴放鞭炮。

春節

農曆正月七年級日稱元日,為新歲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曉喜炮聲聲,家家户户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吉(即柑,柑大於桔,故稱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門前張燈結綵,晚輩向上輩敬茶祝福。這天多數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葷。早餐後大人攜小孩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財添福等吉利話;主人請客以大吉、檳榔(古俗敬檳榔,今用青橄欖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贈上大吉賀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贈,俗謂轉敬式換吉,意在回敬美好祝願。

七年級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户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還有手搖萬年青葉(俗謂搖錢樹)或手執書有招財進寶等吉利句小紅紙貼於人家門上的;或是吹嗩吶、敲竹板、唱歌謠、做四句、説吉利話挨家賀年的,都趁着討點賞錢。八年級、九年級日鄉村圩鎮多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除搭戲棚演潮劇、山歌劇、做皮影戲外,還有大鑼鼓隊、虎獅隊、英歌隊、舞龍隊等沿街挨村寨遊行表演。今

還有映電影、賽球、書畫展、猜謎語等。白天夜晚人們成羣結隊盡興遊賞觀看,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

吃團年飯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後,除夕將至。於是,主婦們便忙着準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團年飯之後,首先必須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時,應該將代表祖宗的香爐從神龕上請下來安放在供桌上,然後焚香禱祝,請祖宗用餐。然後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表現出潮人慎終追遠、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祭畢,將祭祖用的飯菜重新熱過,設大桌於大廳,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説傷心事或吵鬧。

春節習俗調查報告優秀範文春節習俗調查報告優秀範文用過晚餐,家中主婦就忙着收拾飯桌,於是,一場大清掃活動便開始了。這一次清掃不用很講究,純粹是為了清潔衞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場,必須用松枝掇草掃刷。然後便生爐起火,開始準備明天祭神的供品--齋菜。齋菜的種類很多,有芋頭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棗子做的,有的則是用花生米、芋頭與番薯合起來做的。做齋菜的料都應該在下午時就準備完畢,讓其晾乾。炸齋菜時,等爐火生好的時候,放上一口鐵鍋,註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時,用這些料子拌以粉漿往鍋裏一放,它就在油鍋裏吱吱地冒氣泡。熟時,黃澄澄、香噴噴地格外誘人。這時,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會獻上新炸齋菜一盤,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讓你嚐嚐遐邇聞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壓歲錢

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看。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裏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特別有趣的是,小孩臨睡前,父母必將一張大面值鈔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後即將鈔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稱為拜正。七年級一早,人們起牀穿好新衣後,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然後長輩再給後輩曉以期望。早飯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諺説:有心拜年七年級、二,無心拜年九年級、四。説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牀後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後才吃飯。

拜年的人,無論帶了多少禮物,其中大桔(潮

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諧音大吉,帶多帶少都沒有關係,但是不能是奇數。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説不同的祝語。對老人説新春如意壽比南山,老人會咧開沒牙的嘴笑;對有工作的人則説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聽的人會覺得十分順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小孩,他們最希望的莫過於新年學習進步、成績突出。送他們這種祝語,他們會對你十分友善。落座後,主人會殷勤沏上聞名遐邇的潮汕工夫茶待客。臨走,主人便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後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有好詣詼諧者新正出門給人拜年,往往只在褲兜裏裝上兩個大桔,一一拜年後,褲兜裏依然是裝着兩個大桔不變。因此,民間有善詣者稱年初的拜年禮俗為換柑運動。

春節調研報告 篇9

為了響應學校關於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的號召,我們06級29班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小組一行七人來到湛江市特呈島開展關於新農村的調查活動。

進入調查後,我們瞭解到,湛江特呈島有着優越的地理位置,它北領南三島,東臨太平洋,倆靠湛江港,是湛江港的天然屏障。該島面積3.6平方公里,全島有七個自然村,其中的坡尾村在20xx年被評為廣東省文明村。特呈島還有着奇特的自然風貌,它又被稱為‘紅島’,有紅樹林`紅怪石`紅土地`紅杜鵑等。其中紅樹林被稱為國家一級保護林,它根冠茂密。落葉厚實,為魚`蝦`蟹`貝等海洋生物和各種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地,同時它也是侯鳥遷徙的停歇區。島上還建有供村民遊樂`玩賞的香樟園。此外,特呈島有着優厚的歷史文化—冼夫人文化。冼夫人,這位被周恩來稱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的人,她以促進漢理團結為己任,指揮六州軍馬,多次發兵平叛,致力於國家團結,精忠報國,造福人民,贏得歷朝統治者的敬重。在島上紀念冼夫人的“會宮廟”`“冼太廟”就有七座,“冼夫人文化”是島上古老而獨特的海島文化。

在特呈島將近十天的新農村調查中,我們開展了很多活動,有走訪當地村民,跟村幹部交談,到各村派發衞生飲食傳單,講解健康衞生知識,跟當地學生聯歡等。通過調查觀研,我們深刻了解到現如今新農村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這是我們大學生第一次如此熱衷於農村問題,並深入思考農村問題。

二十一世紀,我國開始實施第三步戰略部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進程。計劃綱要也提出,必須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切實把農民的收入問題`農場品消費市場等問題做為重要問題來抓。以前的特呈島由於交通閉塞,飲水困難,魚市場銷售不暢,避風難等一系列問題成為制約島上經濟發展的瓶頸。近年來,在加快我國新農村建設浪潮推動下。特呈島倍受各級領導的關懷,先後有李廠春`盧瑞華`歐廣源等領導來臨該島視察工作,特別在20xx年4月10日,更是有胡親臨島上考察,並對島上的“行路難”“賣魚難”“飲水難”“避風難”問題做了具體指市。此後,省`市`區領導又多次深入島上調查,幫助農民搞建設,謀發展。現如今,特呈島已解決了“四大難”問題,建成三級交通碼頭,有海上車渡及客運船三艘,海上快運“快巴”二艘,該島還建成湛江乃至全省大型的海水養殖基地,有海水養殖20xx0多某,島上四級碼頭`電視網絡`文化樓等一大批生產`生活設施先後建成。島上還建有美麗的香樟園`聽濤公園,開闢了紅樹林賞`沙灘浴場等休閒區。在去年全島社會總產植達到7800多萬元,村民收入達到4875元。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經濟收入也在不斷提高。我們為特呈島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就感到高興,同時也讓我們對我國新農村的建設充滿信心。

但在我們的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存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問題,總結出來有以下四點,希望能引起有關部們的關注,切實解決民心問題。

一、農民權益保障問題。保障農民權益問題是三農問題的重中之重。然而事實上,侵犯農民的權益問題時有發生。在坡尾村,村民就反映他們勸益受損問題,當地老闆向村民買地建旅遊村,賠償不合理,甚至至今還有農民的補償金未拿到,這些現象引起農民的不滿。但是由於一定數量存在的行政問題為農民維權設置了障礙,以至很多農民對此報悲觀態度。

二、農村城市化問題。農民對於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斷提高,勢必使農村逐步過渡到城市。但就目前來看,特呈島農村城市化的過程不明顯,例如當地村民雖然參與公司合作分紅股份,但必竟是少數。還有隨着特呈島的旅遊開發,島上的農村環境保護也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三、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當今中國農村存在富餘勞動力,每年就有幾百萬的剩餘勞動力湧進城市,給城市的發展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特呈島同樣存在富餘勞動力,雖然與湛江中鑫公司合作解決部分勞動力務工問題,但其餘大部份的勞動力的解決同樣嚴峻。

四、農村 醫療`保險問題。經各近多年的努力,許多地方已開展了農村醫療`保險。在特呈島村,村民只需交25元就可再當地鄉村醫院報銷10%的費用,這無疑是一個好政策。但當地農民普遍反映當地醫療水平低,藥品不全等問題,農民在當地基本只能解決些較小的疾病,如遇到大病就要到市裏的大醫院,這無疑加重他們的醫療負擔。

在湛江特呈島三下鄉調查實踐的這些天,我們看到了我國新農村建設取得的豐鑠成果,但也仍存在着問題。我們只有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辨證分析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好地取得成果。作為青年大學生,經過這次的三下鄉實踐調查,我收穫頗多,我開始關注國情大事,瞭解國情,瞭解社會,這為我將來更好走向社會做好準備。以後,我會更以飽滿的熱情對待學習,樹立遠大理想,為建設祖國的美好明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春節調研報告 篇10

而民間在此期間的各種習俗,可以説由大年七年級直到初七都會有要求。要是真的全套做完也夠煩的。

年七年級:

一般是一家人團聚在家不出門,也不殺生,最好是吃齋,也不能掃地;

年八年級:

大年八年級叫作 開年 。習俗是要吃 開年 飯,這餐飯一般備有髮菜、生菜、蠔豉、豬手,意在取其生財利 路。吃過開年飯後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夫婿要同行,回家時要攜帶禮品,這在中國很多地區是重要的習俗。為什麼必須在八年級(各地風俗不同,很多地方是九年級)而不能七年級呢?據説有以下的説法:(1)迷信觀念認定,已逝的老祖宗,年底(有説臘月28,有説29或30)從天上回家享受供奉;(2)老祖宗如果看到家裏有 外人 ,就不願進家了;(3)已婚女人被認為是 外人 ;(4)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裏過除夕、七年級;(5)老祖宗享用供奉後,在七年級(或八年級)晚上就回到天上了,女兒就可以回家了。另外,民間傳説嫁出去的女兒如果在大年七年級歸寧,會使孃家變窮。

年九年級:

赤口日,當日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為防招惹口舌是非,各人均不出外向親友拜年,只留在家中祭祀神明,故赤口日亦稱為 小年朝 。

根據民間習俗:赤口亦為 赤狗日 ,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傳説中赤狗是 熛怒之神 ,會帶來不吉,故此農曆正月九年級是凶日,不宜外出及宴客;另外, 赤 字含 赤貧 之意,外出衝犯赤狗會帶來貧窮。如一定要外出拜年,可放一道化口舌符袋於身上,以化解口舌。

傳説九年級晚是 老鼠娶親 的日子,故當晚一般人都會提早睡覺,以免騷擾鼠輩親事。當晚亦會有 老鼠分錢 的習俗,在家中角落灑鹽、米、糕餅供鼠輩們享用,這些給老鼠的食物稱為 米粧 ,寓意於新一年間與老鼠共享收成。

年初四:

:接神 ,家中的神靈,自臘月二十四日上天述職,到年初四便返回各家各户。過午以後,接神儀式開始:上供牲醴,並燒紙錢、神馬,燃放爆竹,讓諸神歸位。

年初五:

開祭財神,春節的熱鬧氣氛到此為止。神前的所有貢品可以移開。但柑桔塔,要等到元宵佳節才拆下。屋內積存垃圾,今天可以清除。這樣,原來生活步伐回覆過來。大年初五亦是祭財神日子,各行業都準備五牲,祈求財神爺賜福。

年初六 :

啟市,踏入年初六,一切回覆正常,店鋪開業,照常工作。過去可以燃放鞭炮時,店鋪開門之前,每每都要 燃放鞭炮,其數量之多,持續時間之久,不亞於除夕境況。

年初七:

人日,顧名思義,人日即人的生日。這不是某人生日,而是全人類生辰。至於節日起源,根據《佔書》記載,指出由七年級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便是人日。在人日,香港人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在科考場高中狀元。人吃及第是取其好意頭的意思。

春節調研報告 篇11

春節時最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節日,千百年來根深蒂固的凝結在每個中國人得情節中。即使是洋節如此氾濫的今天卻也沒有哪個節日可以取代春節在每個華人心中的無上地位,沒有哪一個節日有如此的魅力,可以像春節這樣隆重,這樣深入人心。即使遠渡重洋的遊子也會在春節這天通過各種途徑向家人和祖國送去心中最美好的祝福。

春節是辭舊迎新的日子,也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隨着世界的變化,春節也悄然發生了變化,曾經在我們身邊習以為常的春節習俗,也因為時代的制約同我們漸漸拉開了距離。但無可否認,這些今天看來有些不合常理的民俗,都是我們的文化。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民謠中 二十三,糖瓜粘 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 官三民四船家五 的説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 灶王爺 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 司命菩薩 或 灶君司命 ,傳説他是玉皇大帝封的 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 ,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 灶王奶奶 。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 東廚司命主 人間監察神 一家之主 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舉行過灶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 迎春日 ,也叫 掃塵日 。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 掃房 ,南方叫 撣塵 。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按民間的説法:因 塵 與 陳 諧音,新春掃塵有 除陳布新 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 窮運 晦氣 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大江南北,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衞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氣氛。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七年級)首尾相連。 除夕 中的 除 字是 去;易;交替 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 月窮歲盡 ,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這一天要貼門神、貼春聯、貼福字、貼年畫、守歲年、吃餃子、放爆竹給壓歲錢。過年都有貼門神春聯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門旁,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春聯原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大紅紙上,有吉祥避邪的意思,但守制要用白綠黃三色。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飯要慢慢地吃,一直吃到深夜,而餃子則是飯桌上必不可少的,民間有 好吃不過餃子 的俗語,在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到半夜子時吃。當新年鐘聲敲響時,整個中華大地上爆竹聲震響天宇。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 開門炮仗 。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 滿堂紅 。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裏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裏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 刺 ,故名片又稱 名刺 。明代之後,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 門簿 。

民間互訪拜年的形式,根據彼此的社會關係,大體可分4類:

一是走親戚。七年級必須到岳父、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二是禮節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説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喧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忱。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説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裏,見面彼此一抱拳説: 恭禧發財 一順百順 ,在屋裏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體、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 團拜 。

隨着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結論:春節時最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節日,千百年來根深蒂固的凝結在每個中國人得情節中。春節是辭舊迎新的日子,也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各地的民俗都略有不同,但是都寄寓了美好的祝福。

致謝:本次調查中,家鄉的長輩們及母校的老師們都給予了我非常大的幫助,再次對他們的幫助表示感謝!

春節調研報告 篇12

春節春雨春花豔,新年新歲新日紅。值此新春佳節之際,廣東省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知行學社的部分成員利用寒假的閒暇之餘就“春節文化”這個課題在廣東省梅州市展開熱火朝天的調查活動,經過一系列的訪談、觀察和問卷的形式對梅州地區的春節文化進行認知、瞭解,最後對調查春節傳統習俗、春節期間的活動、以及春節期間的開銷三個方面的總結如下:

一、隨着觀代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這一連串的急劇化,使得些十分重要的春節民俗面着無形的危機。

“祭祖”這個春節中最能代表傳統文化的重大儀式,是春節的靈魂。如今的人們,尤其是一些城鎮的新一代,他們一出生,就已經身後無憂了,不僅不用再耕田種地,而且也遠離了宗法家族,在春節裏慶賀豐收祭祀祖先的意義因而有所減退,據調查將近有23.4%的人因公出差,外出打工等諸多因素導致新年時未能回家“祭祖”;有10.5%的人因地處城區,傳統觀念較為淡薄也未有“祭祖“;而餘下的66.1%尚還有延續”祭祖“的活動。由此可以看出,隨着這種社會生活日趨現代,人們越來越相信科技,也不怕鬼敬神了,“祭祖”是否會隨着歲月的累積而丟失,現在已成為一個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

“守歲” 則是春節的核心,如果説,連它也要省略掉的話,那麼肯定會影響到節日的地位,會減弱民眾的節日心理,使人們覺得節日跟常日沒有多大的區別。節日氣氛不濃,進而就會影響到節日的傳承。它本來的意義在於為了祈求長命百歲,而現在人們已經失去了這樣的信仰和熱情,就不太願意熬夜了。但是我們把“守歲”當作一年中的不眠夜,這樣大家可以在一起聊天、説話、娛樂,總結過去,暢想未來,這沒有什麼不好的。因此,仍有72.2%的人依舊熬夜“春晚”,共度這樣辭舊迎新之夜;只有餘下的少數人或者沉溺於網絡,無心“守歲”。“守歲”便利了人們的溝通,在日新月異的洪流中仍在進行。 20世紀以來我國的主流文化:反傳統、反宗教信仰的觀念盛行,加之國外節日文化的引入對我國傳統年節產生巨大的衝擊。近年來,物質享受為主的西方節日的興盛。現代生活中的人們較為個性化同時又喜好多元化,因而需要多

樣化的節日,這些因素讓人們對春節的傳統的風俗民情,深層的春節文化逐漸淡忘,拯救春節傳統習俗文化已經是必要而不可少的了。雖然春節依舊在,但人們隨着生活的發展進步而改變,有些人在春節中只是走走形式而從未留意春節偉大文化遺產的不斷流失,所以一些重要的年節傳統仍需要我們繼承發揚。

二、當代社會,平時工作日的逐漸縮短,休息,娛樂時間的增多,但過年不再是們停耕休作的休息時間,温飽問題基本解決,人們已經不再像從前那樣等着過年吃大餐,穿新衣,戴新帽,串門走親戚,更多的是工作繁重等造成精神壓力藉此尋求解放,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社會的飛速發展,過春節的花樣不斷變化更新,幾年變一次。呼機拜年,短信傳情,餐館年夜飯,至今又有旅遊過大年一説。回憶起以往過春節的重點、主題,可以看出物質生活豐富陳設 ,年卻越過越淡了。據所查資料顯示,在50年代春節着重於年夜飯:幾年肉快活吃幾天:而在60年代的瀟灑:在廣闊天地裏過年:70年代的年貨:新奇玩藝造出來:80年代則是娛樂:看春節聯歡晚會:90年代的拜年話:身體健康排第一.春節的活動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地變化,據我們的問卷得知, 除了涉及與春節有關的活動,有12.3%的人還會在家學習讀書,其大多數為學 生:有27.6%的人覺得出外觀光不乏是一個有趣的設想,其大多是在家賦閒的退休人羣及高薪的高層領導人:有5.7%的人則認為在春節之作還應做一些在職的工薪階層:有54.4%的人則認為還應有其它更好的活動來豐富春節的空餘時間,這當中包含了各個階層的人羣,因此,現代的人們也更多地渴望春節裏能夠有屬於自己的自由和快樂,每個人都有對春節的不同詮註。

三、慶祝春節當然少了經濟支出,並且春節的開銷也可算得是衡量春節物質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誌。首先主要支出:吃吃喝喝還是一件大事:其次負擔漸重:送禮開銷高過贍養費。這兩個是春節中的常見現象。近幾年時,隨着打工熱潮高漲,春節回家過年的打工仔們的車費也就算到了春節的消費中:還有科技發展,手機短信拜年又成了當今的時尚,其費用算來也是不小的一筆。據瞭解,低層人羣在春節期間消費大約在100—500元之間:中層人羣消費在700—1000元之間:高階層人羣則在1000元以上。因而可知,隨着社會經濟發展,大多數人已能夠過上一個富足的好年。

時代賦予春節新的內容,時代也不斷給予它新的挑戰,不同的時代雖然內容上不斷增新,但基本形式和主題相信會始終保持不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國泰民安,”正是春節具有強大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思想表現。無論怎麼變,它祝福吉祥如意的深層含義沒有改變。現在大多數春節家庭團聚的習俗至今相傳,人們再苦再累,春節那幾天一定要好好過,這是個生理調整的需要,也是社會和諧的需要。無論是旅遊過年,上網過年,還是晚會過年,人們尋求的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人們在同一的時間以大致近似的方式作大體一致的選擇,是個人的需要,是社會的需要,也是民族的需要。

每個時代都為春節增添新的魅力,塗抹上新的色彩,我們身處於一箇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偉大時代,自然應該為春節這個古老的節日增光添彩,因為民俗應該是大眾生活中自發形成和傳承的,來體現民眾的文化訴求。我們只有在保持傳統與接受現代生活方式方面找到一個契合點,我們才可能構出一個新的民族文化體系,也就是在與時俱進的過程中,傳讀我們的春節文化,強化它的本土性,再向世界人民展示它具有燦爛文化的一面,讓它成為世界人民同賀的和諧佳節。

春節調研報告 篇13

摘要: 重慶市巫溪縣塘坊鎮不斷髮揮資源優勢, 從本地實際出發, 依託資源儲備項目, 開展招商引資工作。 以突出抓好“四個一”工程:即一個規劃,一條河,一條路,一個點;堅持“打造田園風情小鎮,建設塘坊樂和家園”的工作思路,以產業化建設促進農業結構調整,以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民生改善,以勞務輸出,實現農民增收。重點抓特色農產發展,堅持“認窮不認輸,落後不落伍”的精神,大力發展“一寸一品、專業合作社、土地流轉”三個模式。 20xx年,塘坊鎮實現生產總值2487萬元,人均純收入達4946元。綜上所述,鄉村經濟應以特色農業發展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增加農民科學種植的觀念,提高農民的種植技巧,鼓勵農民積極貫徹有關科技惠農政策,才能適應新農村發展的需要。

1 前言

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的穩定增長,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農業的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最終還是要靠科學解決問題。特別是在世界範圍內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要從根本上解決關係到國家興衰的農業問題,科技興農尤為重要。我國人多地少,要解決十三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必須在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增加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和有效利用資源上下功夫。只有緊緊依靠科技進步,才能實現農業技術改造的深刻變革,我國農業現代化才有希望。國家“計劃”提出要重點發展農業,各級政府也把依靠科技進步振興農業作為一項重大戰略措施,堅持不懈地抓下去。本文根據重慶市巫溪縣塘坊鎮進行了實地調研,對當前巫溪縣農户的農業技術需求與使用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 塘坊鎮,位於重慶市巫溪縣南部,距縣城39千米。面積96.34平方千米。全鎮幅員面積96平方公里,轄8村一社區,耕地面積2.8萬畝。全鎮人口23000萬餘人,其中城鎮户口17000,佔73.9%,實際參與種植農作物的人口不足全鎮人口的10%。全鎮以山地為主,地處亞熱帶暖濕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温濕適度,立體氣候比較明顯,全年無霜期280天。管轄塘坊社區,學堂、塘坊、獅子、石樁、龍井、雙柏、紅土、牧旺、漆樹、興寨、安樂、新建、梓樹、羊耳14個行政村。塘坊鎮山清水秀,地勢較為平坦,是巫溪縣的幅員大鎮、農業大鎮。長期以來塘坊鎮政府堅持“認窮不認輸,落後不落伍”的精神,着力發展特色農業。目前,塘坊鎮的主要特色產業有:脱毒土豆、烤煙、生薑。 但是,因交通不便、技術有限、經濟閉塞等導致巫溪整體經濟發展較為落後。見於這種情況,巫溪縣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巫溪經濟的發展。我們針對塘坊鎮的生薑、烤煙和脱毒土豆三類特色農產品的基本情況作了一些調研。

2 調研過程

在這個暑假中,通過“重慶市暑期三下鄉—萬名大學生走進巫溪”活動,我們走訪了塘坊鎮村子的農業大户和部分個體農户,針對當地農業種植狀況深入田

間進行實地調研,主要參觀了烤煙、生薑等種植基地,瞭解基地的主要種植品種、種植面積、農產品的銷售及收益情況。同時我們利用自己所學知識對農户進行技術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在農產品種植方面遇到的問題。此次調研採用了問卷調查的方式,但是考慮到部分農民文化程度的問題,我們最後決定採用問卷與走訪相結合的方式,這樣的調查方式得到了村民的歡迎,也使得我們的調查得以順利進行。穿巷進户,一問一答,調查在愉悦、和諧的氣氛中進行着。由於此次調查方式我們採用的是走訪調查現場進行,因此,調查問卷的回收率是100%,即共發放五十五份問卷,回收五十五份。

3 調研數據

近年來,塘坊鎮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如:烤煙,生薑,脱毒土豆,辣椒,南瓜等農產品。據調查,塘坊鎮1445村户中大部分從事種植業。

20xx年~20xx年,政府鼓勵農民大力種植煙葉,塘坊鎮總種植面積2600餘畝,在全縣60000畝烤煙種植面積中,塘坊鎮佔4.33%。該鎮現共有125户農民種植烤煙,其中有65個是規模大户(種植面積在40-120畝的為規模大户),佔52%。烤煙每株平均純收益3.5元,全鎮烤煙純收入可達208000元。煙葉的純利潤高達50%,玉米的收益是10%~15%,煙葉的收益比玉米等其他非經濟性作物的收益高出3倍左右。

我國是一個馬鈴薯生產大國,20xx年世界馬鈴薯產量為2.9億噸,其中我國年產0.6億噸,居世界第一位。但與國外相比,我國的馬鈴薯單產量較低,國外平均畝產2.6噸,而國內平均畝產僅為0.86噸,世界排名93位。目前歐洲發達國家人均馬鈴薯消費量是74公斤,我國是35公斤。且國內馬鈴薯等薯類的深加工開發利用較晚,年產量的約78%被鮮食,8%爛掉,4%飼用,而用於深加工的馬鈴薯不足年產量的10%。馬鈴薯加工增值能力強。據瞭解,其加工成澱粉可增值1倍;加工成乳酸可增值3倍;加工成食品可增值4倍;生產高吸水性樹脂可增值8倍;加工成變性澱粉可增值15倍;生產生物膠增值在60倍以上。馬鈴薯精澱粉經過發酵或採用其他方法可生產300多種變性澱粉,可廣泛應用於醫藥、紡織、鑄造、染料等多種工業。

據預測,到2030年,我國馬鈴薯澱粉需求量高達300萬噸。但是普通的馬鈴薯容易受病毒侵害,現已發現,造成馬鈴薯退化的病毒有30餘種,就巫溪縣來説,晚疫病是最影響馬鈴薯收成的病毒。基於此,巫溪縣政府引進了脱毒馬鈴薯,它具有早熟、產量高、品質好等優點。通過這項技術可以實現大田平均增產30%—50%。

巫溪馬鈴薯有“三好一放心”,即“巫溪洋芋種好”、“巫溪洋芋好吃”、“巫溪澱粉好賣”、質量安全放心。20xx年馬鈴薯巫溪縣播種面積40多萬畝、鮮薯產量近40萬噸,均居糧食作物第一位,佔全縣糧食結構比重近40%。20xx-20xx年,巫溪政府巫溪縣工業園區建成巫溪縣脱毒馬鈴薯深加工,該項目總投資20xx萬元,投資回收期3年。在工業園區新建脱毒馬鈴薯深加工廠房10000 m2,倉庫20xx0 m2。項目建成後,一是經濟效益明顯,產業年產值20xx萬元,實現年利潤750萬元;二是社會效益顯著,農民新增收入來源5000萬元;三是輻射帶動力強,帶動澱粉加工業、養殖業等相關產業發展。

塘坊鎮梓樹村是脱毒馬鈴薯示範基地,種植面積達5000千餘畝,通過採用專業合作社的形式,預計20xx年可達20xx0畝。脱毒馬鈴薯產量是普通馬鈴薯的2.6倍,淨重最高產可達6500斤/畝。脱毒馬鈴薯也是一種生態馬鈴薯,100%利用農家肥作為肥料,不使用農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生態馬鈴薯,使消費者可以放心、安心的食用馬鈴薯。20xx年馬鈴薯的展覽大會將在梓樹村開展,這無疑是將巫溪的馬鈴薯推向其他各個地方的重要途徑,也是一種有力的營銷手段,並且能夠有效的提升巫溪馬鈴薯的品牌價值,為巫溪馬鈴薯走向世界打下堅實的基礎。

20xx年塘坊鎮與外企合作發展生薑種植,實驗面積50畝左右,預計每株產量可達3~5斤,每畝產量可達3噸左右,市場價格一般在3元/斤,春節期間最高可達4.5元/斤。因此,由種植生薑帶來的收入可達1350000元左右。

近年來,塘坊鎮在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的同時又推出生態經濟這一新型理念,實現“五個萬”工程,即“萬袋煙,萬畝菜,萬隻羊,萬隻生態豬,十萬只土雞”,有規模、有效益的發展農業經濟。

4 調研結果分析

通過對塘坊鎮特色農業的調研,我們發現塘坊鎮農業發展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通過採用“一寸一品、專業合作社、土地流轉”三個模式,即一個村做一個品牌農作物、採用專業合作社形式種植特色農作物、採用直接流轉和緩組打包形式發展規模農户,大力發展特色農業。 一方面大大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農村剩餘勞動力,以點帶面的推廣特色農業的發展,充分發揮了土地的價值,使農民的收入翻了幾番。

但由於巫溪縣交通不便,環境閉塞,農產品輸出成本價太高,大部分農產品依靠內需。整個調研過程中有近80%的村民是把自家地裏的農產品拉到集市自己出售,只有不到20%的村民的農產品是商家訂購。同時我們還發現,大約有70%的農民是親自到當地鎮子的市場去了解有關農產品價格、銷量等等一系列情況的,甚至還有98%左右的村民對互聯網進行農產品銷售僅僅是聽説而已。到目前為止,巫溪縣還沒有農户通過互聯網進行農產品交易。

塘坊鎮規模大户主要是採用專業合作社形式,以公司帶農户,集中發展特色農業。以生薑為例,塘坊鎮的生薑是與韓國的一家企業合作,企業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資金支持,並讓農民根據韓國公司的需要確定種植的數量,等到生薑成熟,由韓國公司統一收購,統一收購這一方案無疑給巫溪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希望,在交通不便的巫溪,提供這種新型的銷售渠道,就好比給巫溪農户打了一支定心針。相信在全鎮人民的努力之下,不斷探索致富新型道路,在不久的將來,生薑將會紮根於巫溪,並走向中國各地乃至全世界。

目前,塘坊鎮農業科技發展總體上還處於初級階段,現代農業發展與先進地區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府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產業化經營着眼點和立足點沒有完全找準,農業部門協調配合需要更加統一

雖然近年來,政府對“三農”十分重視,每年投入逐步加大,但在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科技、興農方面沒有制定出完整的現代農業發展統一規劃,投入只偏重基礎建設開發,各鄉鎮對本區域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和目標不夠清晰,涉農部門之間缺乏統一的協調和配合,資金難以整合,各自為戰突出,因此在農業產業發展方面沒有統一規劃目標,形不成合力,限制了全市現代農業發展進程。

(二)農業產業化發展投入不足,舉步維艱,基礎脆弱,難以抵禦市場風險。

巫溪縣農業項目長期以來重基礎建設,輕產業發展,重傳統產業生產,輕科技提升,使農業產業化規模層次不高,規模不大,基礎薄弱,加之各類服務組織和服務體系不夠健全。難以增收增效。全鎮大部分土地可謂旱澇保收,但種植單一,傳統耕作方式占主導地位,產業發展滯後,難以產生經濟效益,龍頭企業只能維持現狀,擴大再生產能力較弱,小型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技術設備落後,生存困難。

(三)農業生產組織經營程度低,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不盡人意。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服務層次較低,目前我鎮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多以生產資料的採購服務和組織農產品統一銷售等初級合作為主,而入農產品加工、技術培訓、市場信息等農民企盼的,對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作用更大的合作,開展的較少。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運作還很不規範,建立財務管理制度、建立合作社內部控制制度、建立民主管理制度、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制度進行會計核算的比例仍然偏低。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力度不夠,各級財政對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資金較少,有關部門對合作社的扶持沒有完全形成合力。

(四)農技推廣體系與服務水平不高,農業科技人才嚴重缺乏。

在鄉鎮機構改革後,鄉鎮農技推广部門,被“轉、並、撤”,鄉級農技推廣“網破線斷”狀態,農業科技人才流失嚴重,沒有形成新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影響了農業科技的推廣和普及,不能充分發揮科技對農業的貢獻作用,縣直涉農部門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短缺乏、老化、青黃不接,政治生活待遇不高,缺乏激勵機制,其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

(五)農村金融服務機構不完善,門檻高,農業企業和農民融資困難。

一是小額貸款公司少,農民創業缺乏啟動資金,商業貸款程序繁,利息高,擔保困難,不能適應農業季節性所需的企業資金需求。二是門檻高,貸款數額少由於農業企業多數為民營企業,土地使用權證、房產證等不完善。企業經營管理條件不能滿足貸款要求。

(六)農業生產規模普遍偏小,土地流轉渠道不暢。

現代農業要求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要求土地集中連片開發,現行土地政策是承包到户,土地經營權可以在依法、自願、有償的前提下進行流轉。但在實際工作中,部分農民小農經濟意識淡薄,存在戀土情結和“紅眼病”現象,加之土地流轉費相對較低,農民擔心今後的保障問題,而不願進行土地流轉,從而使土地難以有效的集中,形不成規模經營,限制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七)農產品附加值偏低,產業鏈延伸不長

農產品加工領域,產品設計、原料採購、物流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等完整產業鏈系統沒有建立,產品流通領域也缺乏完善的物流系統。 推動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的對策建議。

5 建議

通過對重慶市巫溪縣塘坊鎮特色農產品進行調研,總結了xx大以來巫溪縣特色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及變化趨勢, 根據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提出了進一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措施和建議。

(一)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農業產業發展,加強各部門之間統籌協調

各級領導應該充分重視全縣現代農業的發展,把農業的現代化科技化擺在重要的位置,加強城鄉統籌發展,統籌協調全縣農業的現代化進程。

(二)制定全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長期規劃,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政策

應該抓緊組織農業各相關部門充分調研全市的農業發展的現狀,借鑑現代農業發展先進地區的經驗,因地制宜,充分發揮我市資源優勢,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全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長期規劃,並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使全市農業產業化發展合理、有序、可持續健康發展。

(三)加大農業科技發展投入,重點扶持龍頭企業發展。

圍繞糧食、蔬菜、水果、特色養殖等優勢產業,進一步加大推進基地建設,提高基地標準、打牢產業基礎,在此基礎上,強力推進農業招商,以招商為載體,緊盯大型龍頭企業,主動對接,力爭在引進龍頭企業上實現新突破。準確把握國家新的投資重點,完善項目儲備,進一步加快跑省跑部力度,爭取更多對農業發展具有支撐性的項目落户我市,適時舉行和參加名優產品展示展銷會,做大做強產品品牌,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主打品牌效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扶持一批前景好、市場帶動強的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促其擴規模、提檔次、升水平,提高其輻射帶動力。

(四)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水平

進一步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能力,出台並落實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化建設步伐,建立完善網絡服務平台,創建農產品產加銷和信息化服務新機制,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能力,提高農民組織化水平。

(五)完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着力培育農業科技人才

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鄉鎮站、區域站建設,建立激勵引導機制,大力推行農技人員聯合作經濟組織,聯企業、聯基地、聯專業大户制度。健全農作物病蟲害防控和植保專業化防治體系,提高社會化水平。加大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做好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培育工作,進一步擴大農村實用人才隊伍。認真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農業專業技術培訓和農民創業培訓,不斷增強農民科學生產和就業創業能力。

(六)加大流轉土地的力度,實行專業化分工,有規模、有效益的發展特色鄉村經濟。

眾所周知,利益是關係到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問題,而社會發展是一個由無數的社會個體以及利益羣體不斷博弈的過程。農村土地流轉對利益主體和利益關係進行了重新的配置,打破了原有的均衡,實現着新的動態均衡,以通過市場配置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系統分析制度變遷帶來的利益變動,為維護農民利益提供邏輯起點和制度着力點。 土地是農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也是農民收入的基本來源。馬克思認為土地是社會財富的原始形成要素之一,英國著名古典經濟學家威廉·佩蒂曾説過,“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可見土地資源的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在我國特定歷史條件下,農村土地除了發揮最基本的農業生產功能之外,還發揮着確保農民基本温飽的社會保障功能。農民對於土地享有不可否認的利益。從靜態的存量利益審視,這些利益主要包括:一是通過對土地的佔有、使用和處分獲取的利益。例如直接從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等農業生產活動中獲取收入,以及通過土地的轉包、互換、轉讓等流轉方式獲得的收益。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這些收益滿足了農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維持了我國農村在社會轉型期的和諧穩定。二是國家為扶持農業發展所提供的各種補貼,包括“黃箱”補貼和“綠箱”補貼。“黃箱”補貼主要有直接的價格干預和補貼,種子、肥料、灌溉等農業投入品補貼、休耕補貼和反週期補貼等等,通常會對產出結構和農產品市場造成直接明顯的扭曲性影響。“綠箱”補貼主要包括一般農業服務,如農業科研、病蟲害控制、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環境保護補貼和地區援助補貼等。這些補貼無疑以利益為內容,直接體現着國家對農業產業利益的支持和對農民利益的保護。無論是從農民自身勞動獲得的利益而言,還是從國家對農業的扶持和補助層面而言,農村土地流轉會使這些附着於土地的存量利益得到進一步鞏固。

春節調研報告 篇14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它標誌農曆舊的一年結束,新的 一年已經開始。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 一個節日

調查時間:__年_月_日

調查目的:現如今,大家都抱怨年味越來越淡,進行春節習俗的來由進行調查,是希望大家能夠通過對春節習俗的瞭解 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認知 調查人員:郝慕倫

調查方法:上網搜索

為什麼要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我們通常知道的是正月七年級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以吉祥語向對方祝頌新年,卑幼者並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

為什麼要貼春聯?春聯源於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寫上“神荼”,“鬱壘”二神名,以驅鬼避邪。

為什麼要守歲?

相傳,玉皇大帝的小女兒賢惠善良,她愛上一個窮小夥子。玉皇知道後十分惱怒,把小女兒打下凡間跟着窮小夥受罪。多虧王母娘娘從中講情,玉皇才勉強封了窮小夥

“灶王”一職。玉皇的小女兒也就成了“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孃家探親為名,從天上帶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東西回來分給大家。玉皇對此非常生氣,就規定灶王爺夫妻一年只能在臘月二十三迴天宮一趟。

為了能從天上多給人們帶些東西回來,灶王奶奶是想盡辦法收羅,今天弄些豆腐、明天弄些肉,後天蒸饅頭,大後天打酒,一直到除夕晚上,才將東西收羅的差不多。為了人們能過個好年,灶王奶奶連夜趕回人間。家家户户的人們則是一夜不睡覺,點起旺火、香燭、燃響鞭炮,迎接灶王奶奶返回人間。

希望通過此篇調查報告,增加人們對於春節的瞭解。

春節調研報告 篇15

每一年春節,給孩子壓歲錢,是中國的傳統風俗,寓意壓住邪祟。隨着經濟條件愈來愈好,壓歲錢的傳統寓意漸漸走樣,大人們拼面子發壓歲錢,孩子們也開始比誰拿到的壓歲錢多。近日,新京報記者調查北京90名10到13歲孩子發現,孩子們今年均勻收到4867元壓歲錢,比往年上漲了5%。其中,收得最多的孩子,壓歲錢有2萬元,收得最少的為0元。

90個孩子人均壓歲錢4867元

壓歲錢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這90名孩子在春節一共收到43.8萬元壓歲錢,人均收到約4867元。其中,一半以上的孩子收到的壓歲錢總數在1000到5000元之間。

一位參與調查的高姓七年級女生説,她每一年的壓歲錢基本都很穩定,都是親戚給的。爺爺奶奶給很多,有1000元;父母這一輩的給500元,所以每一年基本都在4000元上下。

8名孩子今年的壓歲錢收進在1萬元以上。其中壓歲錢收得最多的孩子有2萬元,共有3人,1人來自商人家庭,兩人來自公務員家庭。

公務員家庭壓歲錢人均水平最高

在參與調查的90名孩子中,父母職業為公務員的壓歲錢均勻水平最高,共有18個孩子,一共收到了10.41萬元,均勻約為5783元,高於壓歲錢均勻水平。與往年相比,公務員家庭的人均壓歲錢上漲了4%。

一位今年收到了4000元壓歲錢的孩子表示,今年他收到的最多的一份壓歲錢是20xx元,是父親同事給的,基本每一年都有一些爸爸同事來家裏拜年,給的都很多,不過錢在我手裏只是摸一下,很快就交給爸爸媽媽了。

壓歲錢均勻水平最低的是工人家庭的孩子,共有6人,均勻收到壓歲錢3833元。

唯一5%的孩子能支配壓歲錢

在調查中,61%的孩子表示,學校老師、家長從未教過理財知識。

與其相對應的是,只有約5%的孩子具有對自己壓歲錢的盡對使用權,直接交給家長或被父母存進銀行賬户的,佔到了76%。

13歲的凝凝是具有盡對使用權的孩子中的一位。我能把握我的壓歲錢,是由於我爸媽信任我不會亂花錢。凝凝説。

而12歲的晨晨恰巧相反,她從小到大沒拿過可供自己支配的壓歲錢。爸爸媽媽以為錢只要給我,我肯定會亂花。他們也沒教過我理財的知識,我也不懂這些,連錢都沒有,我還怎樣理?

案例1

王某萌 女,10歲 國小四年級 今年收到壓歲錢2萬元

明年我不想做小土豪

今年春節,我累計收到2萬元壓歲錢。與往年相比,多了三千。我向親人們曬收穫時,他們笑我是小土豪。

我今年收到的紅包中,奶奶的貢獻最大,一次就給了我一萬,我不想要奶奶的錢,但她非往我手裏塞,不收的話奶奶説她會生氣,會不興奮。

叔叔阿姨、舅舅姑姑也給我錢,少的五六百,多的一兩千。

每次串親戚,攥着厚厚一沓鈔票,我其實不開心,我知道這些錢我不能隨便花,我得上交給爸爸媽媽,讓他們幫我存着。另外,爸爸媽媽也需要給親人的孩子發紅包。人家給我多少,他們給人家多少。

與其説這是壓歲錢,不如説這是大人們之間的一場面子游戲。我們也參與進往,紅包裏有新年的祝願,也有我的無奈。

這幾年,我收到的紅包愈來愈大了,錢也愈來愈多了,但真正屬於我的錢沒有。我有兩個想法,一是拿出所收紅包的百分之五或百分之十,由我自由支配;或大人們給我們發的錢少一點,五十元或一二百元,真正地作為零花錢。

但這倆想法的可行性幾近為零,我説第一個想法時,爸爸媽媽只是笑了一下;説第二個想法的時候,爸爸媽媽也是隻笑不答。

明年,我想説服奶奶,讓她少給我點壓歲錢,我不想做小土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xommz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