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文化旅遊調研報告3篇

文化旅遊調研報告3篇

本文目錄文化旅遊調研報告經濟區文化旅遊開發調研報告關於發展民族文化旅遊的調研報告

加強宣傳,樹立品牌,尋求廣泛認同。提高對**擂茶的文化認同,是着力開發**擂茶文化旅遊資源的前提。第二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1992,**),**被專家認定為擂茶發祥地,且有“莫道醉人唯美酒,擂茶一碗更生情”、“我終於找到了日本茶道的源頭”、“秦人擂茶是對世界茶道的特殊貢獻”等國際友人飲**擂茶後的評説,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擂茶文化正了名。但還遠不夠,必須要讓國內外遊客認同,併產生消費慾望。所以要充分藉助現代立體媒體工具(尤其是互聯網)和旅遊營銷活動(文娛、體育、會展、學術)等,加強推介宣傳,樹立品牌形象。

文化旅遊調研報告3篇

開發**擂茶文化旅遊產品時,一定要注重對擂茶文化內在精神的發掘,讓遊客充分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體驗到文化旅遊的愉悦,性情受到陶冶,心理需求得到滿足。為了淡化商業性表演成分,可考慮重點扶植臨近**景區,擂茶文化氛圍濃、民風淳樸、民居古樸、村落整潔的自然村作為**原生態擂茶文化保護和旅遊開放示範村。同時也要與時俱進,實行規範生產,確保食品安全。

在擂茶文化旅遊產品開發過程中,應遵循:(1)特色性原則。立足於**當地擂茶文化資源,突出特色,強化辨識度。(2)文化性原則。**自古以來以擂茶待客、祭祀、作禮、唱曲等無不説明擂茶是當地鄉土文化的載體,所以説文化是**擂茶文化旅遊產品的靈魂。(3)參與性原則。注重擂茶文化旅遊的觀賞性、啟發性、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實現高層次的文化旅遊與大眾化旅遊有機結合。(4)開發與保護並重原則。追求社會、經濟、生態效益的統一,實現**擂茶文化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避免政績扶植、短期突擊等浮躁的短視行為,切實把握擂茶文化的優勢與特色,找準與周邊區域及相似行業的定位座標,透徹分析**擂茶文化旅遊產品的核心市場(**本地-湘中長株潭-湘西張吉懷)、基礎市場(宜昌-武漢-滬寧杭-粵港澳)、機會市場(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客源市場條件,明確**擂茶文化旅遊發展的長遠目標,有的放矢的確定各階段目標。其次,由於旅遊業與社會各界關聯性極強,所以旅遊部門應與其他相關部門工作協同,實現大**區域擂茶文化旅遊管理的最優化和效益的最大化。第三,管理體制創新,規範引導社區、企業、個人參與擂茶文化旅遊產品開發,使其服務社會、造福於百姓。

經濟區文化旅遊開發調研報告文化旅遊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文化旅遊開發調研報告——

打造星子縣綠色文化旅遊網絡

作者——李江

一、星子縣旅遊概況

星子縣地處江西北部,東與都昌縣隔湖相望,南毗永修縣,西臨九江、德安,北接九江市廬山區。東西寬35公里,南北長52公里。介於東經115°48′--116°10′,北緯29°8′--29°36′之間,總面積894平方公里。

星子縣集名山、名湖、名泉、名人於一身,湖光山色,相映生輝;自然文化,相得益彰。整個廬山南面都在縣境內,歷來有“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之美在山南”之説,移步換景,美不勝收。江西五大水系贛江、撫河、饒河、信河、修河都在縣境南部歸宗東流入鄱陽湖,後注入長江,古稱“江湖之會”。這裏還是世界濕地重點保護區、著名珍禽候鳥棲息地,每到冬季萬鶴雲集,蔚為壯觀。

名山大湖靈氣的浸潤,讓星子成為一塊文化芳香的土地。歷史上被吸引到星子的鴻儒大師更是不計其數,他們在這裏留下了故跡芳蹤,留下了詩文和傳奇:周瑜的“點將台”,董奉的“杏林”,王羲之的“鵝池”,陶淵明的“醉石”,陸修靜的“簡寂觀”,李白的“疑是銀河落九天”,陸羽品評的“天下第一泉”,周敦頤開鑿的“愛蓮池”,蘇東坡譽為廬山二絕的“漱玉亭”和“三峽橋”,朱熹重修的“白鹿洞書院”和朱熹倡修的“紫陽堤”,許文龍的《五百羅漢圖》等等,還有白居易、米芾、黃庭堅、徐霞客、李夢陽、康有為、李四光······都留下了名篇佳作和行蹤故跡。

得天獨厚的山水風光,豐富厚重的文化底藴,形成了不可多得的旅遊資源優勢。星子縣委、縣政府確立“旅遊興縣”戰略,已經建成温泉度假旅遊休閒中心、秀峯、觀音橋、太乙村、桃花源、鄱陽湖候鳥觀賞區等八大景區、80多處景點、400多個景觀、景物,有兩個四a級景區,一家美國假日酒店,眾多星級賓館。星子縣已成為江西省重要旅遊目的地,特別是温泉更成為遠近聞名的休閒旅遊中心。

二、如何打造星子縣綠色旅遊網絡

1、旅遊網絡現狀

為了瞭解星子縣綠色旅遊網絡的現狀,我們走訪了星子縣旅遊局。找到了旅遊局辦公室主任,他為我們詳細的介紹了星子縣的旅遊產業現狀。

歷年來,星子縣一直就非常重視旅遊業的發展,從“大辦旅遊”到“旅遊興縣”,從“旅遊興縣”到“構建百里休閒旅遊”走廊,旅遊發展思路更寬,措施更具體。XX年,星子縣委在總體工作思路中把旅遊確定為全縣“一箇中心,三個重點”之一,旅遊的發展在全縣工作中佔據了三分之一的地位。經過近五年的發展,星子縣旅遊的發生了巨大變化,取得了明顯成效。XX年共接待遊客128.6萬人次,其中境外遊客1.4萬人次,實現歷史性突破。旅遊綜合收入9億元,外匯收入367萬美元,旅遊業產生税收126.8萬元,佔財政收入的9.8%今年1---5月份,全縣共接待國內遊客199.3萬人次,同比增長32.1%,接待入境遊客1.72萬人次,同比增長33.3%,門票收入13452.8萬元,同比增長30.4%。

2、旅遊項目建設時旅遊發展的根本

年初,星子縣旅遊局對東林大佛、廬湖島、旅遊大廈、楊家港、歸宗項目、簡寂觀等每個項目都做好項目跟蹤服務,做好協調調度工作。縣旅遊局還重點做好鄱陽湖國際生態經濟區中心客運港項目建設,前期工作正在有序的開展。該項目的詳細性規劃方案初稿已出台。星子縣旅遊局還加大了旅遊項目招商力度。創新思路,拓寬旅遊發展新方向。

3、旅遊宣傳力度不斷加強

通過舉辦和參加各項有聲有色的活動,有效地促進了星子縣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今年4月1日,由九江市人民政府主辦,星子縣人民政府承辦、星子縣旅遊局等單位協辦的“親近田園,感悟山水”九江鄉村旅遊月活動在三石生態園舉辦,多家旅行社總經理、飯店總經理、車友代表、新聞媒體都參加了這次活動。成功舉辦了“魅力星子—第二屆全國網絡媒體江西遊啟動儀式暨風采活動”來自全國46家中央網絡媒體重點新聞網絡站及知名商業網絡媒體記者聚集星子,對星子各旅遊景區景點開展了風采活動.通過這次活動大力提升了星子旅遊強縣的優勢姿態.

4、以創品牌特色為目標

星子縣政府不斷優化旅遊企業服務質量,引導旅遊企業加大硬件設施投入,進一步提升企業競爭力。強化品牌意識,樹立星子旅遊形象。充分利用星子縣得天獨厚的資源區位,交通優勢。努力打造以天沐、龍灣、。陽光、天地温泉等旅遊度假區為代表的現代休閒旅遊產業。

藉助各類旅交會、推薦平台,充分展示星子縣特有的文化魅力和旅遊資源,進一步打響“中國最具魅力的旅遊大縣”、“江西旅遊強縣”、“中國最具潛力的旅遊大縣”等品牌。繼續舉辦温泉旅遊節活動。

5、以旅遊安全綜合治理為重點

星子縣旅遊局為了落實旅遊安全的原則,全面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和各旅遊企業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狀。清明節期間,要高度重視秀峯、桃花源、觀音橋等林區的防火安全工作,針對今年雨水較多的現狀,還要預防景區發生山體滑坡等情況。加強對安全工作的指導,加大旅遊安全生產檢查力度。

三、如何打造文化旅遊網絡

1、文化旅遊的概念

通過旅遊實現感知、瞭解、體察人類文化具體內容之目的的行為過程。泛指以鑑賞異國異地傳統文化、追尋文化名人遺蹤或參加當地舉辦的各種文化活動為目的的旅遊。尋求文化享受已成為當前旅遊者的一種風尚。這就是文化旅遊的定義,有了這個定義我們就能深刻的體會到文化旅遊的內涵,就能夠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方案來。那麼接下來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星子縣的文化旅遊的現狀進行客觀的定位和評估。

2、星子縣發展文化旅遊的優勢和不足

優勢:前面説到的星子縣概況裏已經提到了星子縣的文化方面的旅遊優勢。總結出來就是歷史文化底藴深厚——被稱為“真儒過化”,自然景觀優美——被稱為“百里畫廊”其它的我就不再提了。

不足:一是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由於星子縣經濟實力不強,財政收支僅維持低水平的平衡,導致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嚴重不足。因而使文化旅遊產品的更新換代、設施的配套完善、旅遊客源的宣傳招睞都相對滯後,只能維持低效益的動轉、緩速度的增長。二是文化旅遊品牌尚未樹立。一直以來,星子縣發展旅遊都是打山南文化品牌,但沒有具體化,未通過看得見、摸得着的文化旅遊載體來體現,遊客對山南文化印象模糊。而作為山南文化,其內容非常豐富,如名人文化,田園詩鼻祖陶淵明、理學家朱熹、周敦頤;宗教文化,五大叢林名播海內外;山水文化,文人騷客在星子寄情山水,留下大量詩文畫,還有正在興起的温泉文化等等。三是文化旅遊配套產品開發是軟肋。星子縣文化旅遊產品資源豐富,發展前途廣闊,但沒有一個產品做大做強。

3、發展文化旅遊的對策與措施

整合資源,增強化星子文化旅遊整體合力。

根據星子旅遊發展現狀,要突出廬山温泉—泉文化、廬山山南風景文化、鄱陽湖生態文化,通過引導、培育、發展,逐步形成組成山南旅遊文化三大體系,共塑温泉—廬山山南—鄱陽湖星子概念。其次要加大文化旅遊產品開發力度。通過對民俗風情、民俗文化進行有效挖掘、開發,向廣大旅客展示星子人民古樸的民俗風情。

拓寬投資渠道,激發星子文化旅遊發展活力。

鑑於星子縣目前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限制,要大力發展文化旅遊必需走自力更生和利用外資一起上的路子。積極爭取國家資金,逐步加大財政投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形成多元化投資機制。積極利用國外、省外資金開發文化旅遊客源,投資文化旅遊設施建設。

加強協調配合,構建星子文化旅遊共建局面。

文化旅遊是一個綜合性經濟產業,涉及眾多行業和部門,縣委、縣政府要把文化旅遊為作重要工作來抓,旗幟鮮明地突出文化旅遊業的發展地位,要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形成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和工作推進機制,協調相關部門統一行動。轉變文化旅遊管理部門職能,變微觀管理為宏觀管理,着力於規範企業行為和市場秩序,協調內外各方關係,為企業服務。開展文化旅遊資源普查工作,進行系統科學的規劃,並監督實施情況。

做好後勤保障,構建和諧投資環境

旅遊人力資源是星子縣旅遊業發展的重要保障。星子縣旅遊人力資源的開發,必須適應當前旅遊業發展的需要,形成較為完備的旅遊人力資源體系。精心培育人才並有效使用,爭取旅遊人力資源的政策支持,深化改革,形成人才成長的競爭機制。造就一支高素質隊伍,為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規劃實施提供保障。

旅遊安全,是旅遊者順利完成整個旅遊活動歷程的重要保障,是旅遊業順利發展的前提條件;旅遊安全體系是否完善,將直接影響旅遊業的發展進程。山林植被資源較為豐富,做好森林防火安全工作極為重要。各級政府部門、各旅遊企業應加強對當地居民及遊客的防火意識教育,在林區及各種禁止用火地帶設置明顯的禁火標誌,嚴防火災的發生。

科技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旅遊業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託性產業,也是跨地域合作和跨空間運作的典型產業。信息載量巨大,實時暢達,廣域連通的互聯網絡信息手段在旅遊業中能發揮突出的作用,必將引導旅遊產業產生深刻的變革,推動着現代旅遊業的發展。

加強與其它地區的合作也是發展星子縣文化旅遊的有效手段。

四、總結

四五天的調研時間一晃就過了,在這期間我們小組成員去了星子縣旅遊局瞭解有關情況、去了各個景區景點實地考察、走訪了相關部門並且獲得了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對贛北星子縣的綠色文化旅遊網絡進行了調研,並取得了許多相關信息,深入瞭解了星子縣綠色文化旅遊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所取得的進步。

我們可以深切的體會到星子縣綠色文化旅遊網絡在星子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為契機,通過制定的各項措施的有效落實,全縣的綠色文化旅遊網絡正在逐步的趨於成熟,全縣旅遊事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五、致謝

在完成這篇調研報告的過程中,我們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有力支持。

在此我要向各位給予我們支持的單位和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六、參考資料

1、《星子縣旅遊局上半年工作總結

2、《星子縣誌》

3、《淵明故里好風光——廬山星子風景話趣》

4、中國星子人民政府網站相關資料

關於發展民族文化旅遊的調研報告文化旅遊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旅遊業發展至今其文化屬性表現愈發突出,欣賞民族文化、品味民族文化、感悟民族文化、追求民族文化是現代旅遊者對旅遊活動的終極要求。因此,展現民族文化內涵、張揚民族文化個性、突出民族文化差異性是我縣旅遊業不變的靈魂和永久的主題。為深度挖掘民族文化精髓,加強民族文化與旅遊的有機融合,提高文化旅遊品位,進一步打造“神祕湘西”旅遊品牌,根據縣委、政府部署和安排,永順縣民族事務局日組織了專門的調研組,對我縣的芙蓉鎮旅遊進行調研:

一、芙蓉鎮民族文化與旅遊開發現狀

我縣是一個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縣。主要居住着漢族、土家族、苗族等民族。全縣49.5萬人,土家族有37.2萬人佔總人口的75%。歷史悠久,民族性突出;民族文化遺產得到不斷的傳承、不斷光大、不斷變革。這裏沉澱着民族千年的智慧結晶,內容博大精深,她包含民族歷史文化、民族飲食、民風民俗、民間工藝、土家特色建築等,而芙蓉鎮更是土家族重要聚居區和發祥地,之所以備受廣大遊客的青睞,之所以被縣委政府不遺餘力將其打造為我縣旅遊黃金帶,其核心就在於除了分佈自然旅遊景觀之外,更為迷人的地方在於她是一座千年古鎮,陳列着溪州銅柱等土家民族創造的、極為豐富的、以文化遺產為主體的眾多人文旅遊景觀,這裏遺留着大量的古建築和土家民族特色建築,而這正是大批遊客心儀芙蓉古鎮的重要理由。

1、歷史文化

芙蓉鎮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曆史的的古鎮,它是土司統治溪州8XX年重要交通要道,商賈雲集,號稱“酉陽雄鎮”,原名王村,因中國電影泰斗導演謝晉、著名明星劉曉慶主演的電影《芙蓉鎮》在此拍攝而得名。土家族起源於斯、統一於斯、建都於斯、發展鼎盛於斯。被專家譽為“土家源、千年古鎮”。因得舟輯之利,可上通川、黔,下達滬、杭。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39年),溪州刺史彭仕愁與楚王馬希範發起土家歷史上最著名的“溪州之戰”,公元940年雙方言和立銅柱(現存該鎮,是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於該鎮會溪坪。明嘉靖年間,“東南戰功第一”的抗倭英雄彭翼南就是由該鎮起程,率部三千前往東南抗倭。而這裏發現和挖掘的漢代古墓與天主教堂、紅軍醫院等見證着該鎮的歷史。

2、自然生態文化

古鎮三面環水,自古以來就是水上交通要道,竄鎮而過的營盤溪瀑布連着瀑布,尤其是王村大瀑布,高101米,寬60米,飛流而下,聲響如雷,故芙蓉鎮又被稱“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沈從文先生曾對古鎮王村讚道:“白河中山水木石最美麗清奇的碼頭,應數王村,夾河高山,壁立拔峯,竹木清脆,巖石黛黑,水深而清,魚大如人”。鎮內還有著稱“天下第一漂”的漂流和猛洞河沿岸秀麗宜人的美景。這些鬼斧神工朔造的奇特美麗的芙蓉山水為發展旅遊業提供了天然資源和生態條件。

3、土家飲食文化

土家族具有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造就了土家族酸辣香的飲食特性,積累並創造了品種繁多、風味各異的民族特色佳餚。天下第一螺、土家臘肉、猛洞河桂花魚、土家酸菜等傳統飲食和小吃蒿子粑粑、劉曉慶米豆腐等都使很多遊客吃了忘返;而伴隨旅遊業的蓬勃興起,櫻花蜜酒、牛頭宴、土王全席等具有千年歷史的美食開始重放光彩。即傳承推廣了土家飲食文化,又達到了以食促遊,以食創收。

4、特色建築

土家族先民古居溪州,早在採集狩獵時期,土家先民以樹築巢、以石壘屋、以石洞而居。“洞穴居”後來與兄弟民族建築文化交融後發展成明清時期的封火統子大屋;“樹巢居”則是土家先民為防潮濕防野獸在樹上搭建居住的簡陋窩棚,後與兄弟民族文化相互影響發展成今日的轉角吊腳樓,成為溪州土家族當代的主要建築風格。土家族民歌唱到:“唱支山歌難開頭,木匠難起吊腳樓,鐵匠難打釣魚鈎……”,轉角吊腳樓的主構特徵為吊腳轉角,下吊金瓜,上掛貓弓眉枋;吊腳廊欄、門窗多扎“萬”花格;吊腳下欄廊枋多通雕“萬”浮雕花邊。屋頂坡面小青瓦,飛檐翹角,翹角以雄為美。而在芙蓉古鎮這種轉角吊腳樓有土王行宮、紅軍醫院等與古鎮五里石板街構成了古鎮標誌性建築,而石板街上磨光發亮的石板更是見證了古鎮千年發展歷史。

5、土家服飾文化與民間工藝

自古以來,土家族的服飾就是別具一格,分男裝、女裝和童裝,頭戴青絲帕,腳穿麻草鞋,彩絲繡鈎花……形成自己的服飾文化。土家人善於繡花和織錦,自稱“西蘭卡普”,在古鎮依然建着具有土家特色的織錦作坊,生產出土家服飾、土家織錦和繡花鞋墊。芙蓉鎮上土家人與織錦作坊一樣建有獨具特色的竹篾加工作坊,編織出土家人特有的篩、簸以及宋祖英歌中精緻的小揹簍,同時還有石雕、木雕、根雕等,並以此來招攬遊客。

7、民風民俗

土家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了自己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學。其內容豐富,有神話、歌舞、傳説、民歌、喪葬文化等。取材極為廣泛,主題明確,表現生動,流傳深遠,具有多學科價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風民俗,如土家族擺手舞、毛古斯舞、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梯瑪歌、土家族民歌、土家族過年趕年等,而這些民風民俗與旅遊的有機融合在芙蓉鎮都有了一定的嘗試。

二、芙蓉古鎮發展民族文化特色旅遊的契機

1、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精心打造。永順縣委政府連續幾年經濟會議提出了旅遊發展王村的戰略決策,從資金、政策上給予了傾斜,給芙蓉鎮發展民族文化旅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

2、良好的發展空間。新建的國家二級公路1828線穿鎮而過,張家界-王村-鳳凰旅遊線路已成精品旅遊線路,電影《芙蓉鎮》的拍攝,《烏龍山剿匪記》、《血色湘西》取景拉動了芙蓉古鎮民族文化旅遊向前發展。

3、土家族原始戲劇舞蹈毛古斯入選奧運開幕式。原始戲劇舞蹈毛古斯產生於土家族祭儀式中,土家語稱“谷斯拔帕舞”、“帕帕格次”或“拔步卡”。作為湖南唯一入選奧運開幕式的表演節目,在國人和世人面前展示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土家族文化。這也給土家族聚居區和發祥地芙蓉鎮發展民族旅遊提供了天賜良機。

三、芙蓉古鎮發展民族文化特色旅遊的對策和建議

1、加強旅遊硬件建設,整合民族文化資源。搞好民族文化旅遊,應重點突出、特點鮮明、豐富多彩的展覽出民族文化,應避免文化遺產旅遊產品的單一性,因地制宜,加強組合,包括文化景觀與自然景觀的組合,主題不同的文化遺產景觀組合等。加強民俗村,歌舞廣場等硬件建設,如發展土家族民俗遊,把當地土家族的民俗風情(包括服飾、居住、飲食、歌舞、婚俗、土家織錦、刺繡等)組合後向遊客集中展示,吸引遊客。同時也給那些沒有機會向更多遊客進行展演的單項文化遺產項目提供展示平台,可謂一舉多得。加強行業管理,對旅遊從業人員和旅遊區居民進行專門培訓,進行民族統一着裝,學會簡單的土家語。對古街進行集中改造修建,構建土家吊腳樓羣,打造土家一條街。

2、重視節慶、廣泛宣傳。土家族民間節慶尤其是土家族節慶本身就是一項價值非常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而在這一大項目下又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子項目,可以説民間節慶是集中展示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絕佳平台,例如,土家趕年過年,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首先高度重視、大力支持、不斷引導、積極宣傳民間節慶。其次,在重視開展民間節慶的基礎上,彙集眾多的遺產項目,策劃舉辦了多項融經貿、體育、文化、旅遊為一體的節慶活動,如“中國土家族毛古斯節”、“土家族社巴節”等,通過多種媒體的全方位宣傳,使很多平時難得一見的土家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不同的展演形式閃亮登場,讓參觀者大飽眼福,也讓來自民間的藝人或表演者,無論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得到收穫,提高傳承保護民族文化的積極性。

3、加強民族文化的保護力度,促進民族文化和旅遊的有機融合與可持續發展。一是以旅遊開發促文化遺產保護。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兩者並不對立,只要正確看待兩者的關係,處理好兩者間的關係,保護與開發是相輔相成的,保護是為了我們更好的所用,而科學的開發行為帶來的效益是促使資源得以更好的保護。二是用民族文化促進旅遊發展,隨着芙蓉鎮旅遊品牌價值升位,應抓緊對彌足珍貴的土家族民族文化遺產資源的深度開發,在遵循保留文化遺產原真性的前提下,開發出我縣區域內的以展示土家族文化遺產為主題的眾多旅遊活動與旅遊景觀,進一步豐富芙蓉鎮旅遊內容,突出芙蓉鎮文化旅遊內涵,保持芙蓉鎮旺盛的生命力與吸引力。三是搞好民族文化與旅遊的有機融合。我縣民族文化遺產、特色工藝的多數傳承者和擁有者因開展旅遊增加了自身收入,改善了生活,甚至脱貧致富,使他們感受到自身文化的經濟價值。同時也要把我縣民族文化遺產、特色工藝的傳承者和擁有者更多的投入到我縣的旅遊經濟發展,促使他們提高保護自身文化的自覺性,加入到保護文化遺產的行列,促進民族文化與旅遊的有機融合。從而保證我縣民族文化與旅遊的可持續發展。這也是在經濟不發達地區最有效的文化遺產保護措施。

標籤: 調研 旅遊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rxjo9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