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旅遊調研報告4篇

旅遊調研報告4篇

本文目錄旅遊調研報告關於發展旅遊觀光生態農業調研報告縣旅遊發展現狀調研報告發展旅遊觀光生態農業調研報告

目前旅遊業已成為第三產業的支柱,也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鎮有濃厚的蒙古族傳統文化,以成吉思汗陵為首的蒙古族文化資源成為該鎮開發旅遊資源、發展旅遊業的核心區,是獨特的旅遊資源。要擴建神聖的成吉思汗陵,發展旅遊業必然需要牧民草場的支撐,牧民得到合理補償後退出多年苦心經營的草場,支持了當地政府的規劃。從此,成吉思汗陵周邊的多數牧民放棄傳統的生產方式,成為個體商户,即牧民在成吉思汗陵周圍建設蒙古包經營旅遊業或出租蒙古包收租金成為新型牧民。牧民經營旅遊業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也逐漸變化着,但仍然保留着蒙古族傳統文化。正因為這樣,在激烈的旅遊業市場競爭中,蒙古族傳統文化成為成吉思汗陵周邊地區牧民生存發展的主要依靠、精神支柱。為此,旅遊業對成吉思汗陵周邊地區牧民的影響較大。為了真實反映旅遊業對牧民的影響,筆者發放38份問卷調查,有效回收34份,回收率89.5%,能説明旅遊業對當地牧民生產、生活、思想觀念的影響。

旅遊調研報告4篇

一、旅遊區概況和旅遊資源

(一)旅遊區概況

伊金霍洛鎮位於伊金霍洛旗中部,海拔高度在1316米至1414米之間。全鎮總面積717平方公里,總人口為14424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904人,佔總人口數的13.2%。全鎮耕地面積為5.7萬畝,有林面積達到34萬畝,草場面積66.8萬畝,森林覆蓋率在30%以上,植被覆蓋率在85%以上,是典型的半農半牧區。境內交通四通八達,有黑色路面4條共122公里,砂石路14條共148.2公里,210高速、210輔線、包茂高速縱穿境內,東烏鐵路橫穿東西。

(二)旅遊資源

伊金霍洛鎮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自古人傑地靈、文物古蹟薈萃,旅遊資源得天獨厚,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陵園坐落於此,是全國重點旅遊景區(4a級),已被命名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區,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已經被國務院評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陵旅遊區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現已初步形成以成吉思汗陵園獨有的人文地域優勢為龍頭,環成陵──吉祥福慧寺──紅鹼淖──神東煤海工業旅遊──轉龍灣旅遊──郡王府──柒蓋淖──阿拉善灣遺鷗自然保護的旅遊開發帶。為此,具有融草原之爽、帝陵之奇、高原風貌之神,集民族風情於一體的顯著特點,其特殊的地理區位優勢和人文優勢,有力地促進着地方經濟的健康快速和諧發展。

二、牧民生活的影響

目前,旅遊業是成陵地區牧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牧民經營旅遊業的經濟效益直接影響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關係到開發擴建成陵地區的政績。筆者在成陵地區進行實地調研時發現,很多牧民的收入比經營旅遊業之前有所提高,牧民們逐漸適應着旅遊業,旅遊業已成為牧民生活的支柱產業。

(一)旅遊業以當地牧民自主經營為主

回收的問卷調查顯示,旅遊點屬於自主開發經營的牧户有32户、屬於出租他人經營的牧户有2户,分別佔回收問卷調查34份的94.12%、5.88%。可見,牧民為了節省成本和提高收入自己經營旅遊業,同時説明牧民在實踐中探索着經營旅遊業的途徑,對新產業(旅遊業)的適應能力不斷提高。

(二)牧民經營的旅遊點規模不同而納税金額也不同

1.營業税,交250-1000元之間的牧户有11户、交1000-3500元之間的牧户有14户、交3500-10000元之間的牧户有9户,分別佔回收問卷調查34份的32.35%、41.18%、26.47%。2.交土地使用税的牧户有10户、交教育附加費的牧户有8户、交企業所得税的牧户有5户,分別佔回收問卷調查34份的29.41%、23.53%、14.71%。3.工商管理費,交200-1000元之間的牧户有14户、交1000-元之間的牧户有12户、交-3000元之間的牧户有8户,分別佔回收問卷調查34份的41.18%、35.29%、23.53%。4.衞生費,交衞生費的牧户有21户、不交費的牧户有13户,分別佔回收問卷調查34份的61.76%、38.24%,平均交200-300元。5.健康證費用,交100元以下的牧户有10户、交100-200元的之間的牧户有19户、交200-300元之間的牧户有5户,分別佔回收問卷調查34份的29.41%、55.88%、14.71%。6.食品檢驗費用,交100元以下的牧户有24户、交100-200元之間的牧户有2户、交200-300元之間的牧户有8户,分別佔回收問卷調查34份的70.59%、5.88%、23.53%。

(三)農牧民旅遊業收入以外的收入也較快增長

根據伊金霍洛鎮政府工作報告,在伊金霍洛鎮區從事第三產業的有186家,成陵周圍從事餐飲業的有78家,從業人員500多人,每户年純收入3萬元以上。從事三產的農牧民是開發建設前的10倍,他們向旅遊區提供的農畜產品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況,農牧民收入顯著提高。,伊金霍洛鎮農牧民人均收入為2500元,而開發建設後伊金霍洛鎮的農牧民人均收入就達到7000元,並呈現出持續快速增長的勢頭。

(四)成陵地區達爾扈特牧民生活水平整體上改善

成陵的開發建設,也有效緩解了當地達爾扈特牧民的就業問題。開發建設前,在成陵工作的人員最多隻能達到150多名,通過開發建設,成陵管委會安排農牧民100多人,職工人數比過去增加了一倍。此外,成陵旅遊區員工達到570名,其中當地農牧民佔了很大比例。成陵周圍布拉格四、五社牧民共有100多匹馬為遊客提供服務,每匹馬年收入5000元以上。,成陵周圍農牧民的人均收入已突破8000元以上,使產業升級富民工作取得新成就。同時,成陵管委會每年拿出100多萬元,對成陵周圍牧民的耕地草牧場進行補償,對原伊金霍洛鎮65歲以上蒙古族達爾扈特老人每年每人發放生活補貼500-800元。為提高牧民收入,維護地區安定團結,起到積極作用。

(五)家庭經濟條件有所變化

牧民家庭經濟條件同經營旅遊業前相比,認為明顯改善的牧户有17户、認為略有改善的牧户有14户、認為基本未變的牧户有2户、認為略有下降的牧户有1户,分別佔回收問卷調查34份(34户)的50%、41.18%、5.88%、2.94%。可見,被調查的34户的91.18%牧户肯定經營旅遊業後改善了家庭經濟條件。這是當地政府開發旅遊業的主要成就。

(六)牧民經營旅遊業規模不同而受益也不同

牧民從旅遊業中獲得的年均收入有差別,家庭年均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牧户有2户、7-10萬元之間收入的牧户有3户、5-7萬元之間收入的牧户有2户、3-5萬元之間收入的牧户有13户、1-3萬元之間收入的牧户有14户,分別佔34户的5.88%、8.82%、5.88%、38.24%、41.17%。可見,牧民開發旅遊業受益匪淺,從事畜牧業的牧民逐步減少是必然的。由於旅遊業的收入比畜牧業相對穩定、有保障。在調查問卷中顯示,牧民認為旅遊業收入很穩定的牧户有27户、覺得不穩定的牧户才7户,分別佔被調查34户的79.41%、20.59%。

(七)牧民經營旅遊業的目的不同

為增加經濟收入的人數31人、為提高文化和科技素質的6人、為提高就業的13人、考慮民族文化保護和發展的10人,分別佔被調查34人的91.18%、17.65%、38.24%、29.41%。可見,牧民選擇旅遊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經濟收入、改善生活條件,而對提高文化科技方面的追求意識還是不足。

(八)牧民的消費水平明顯提高

從事旅遊業後消費明顯提高的牧户有19户、認為略提高的牧户有16户、認為基本未變的牧户有2户、認為其它的牧户有1户,分別佔被調查34户的55.88%、47.06%、5.88%、2.94%。為此,旅遊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很明顯,不可忽視的力量。

三、牧民思想觀念的影響

(一)牧民的思想觀念變化較大

回收的問卷調查顯示,接受新的思想觀念和新的生活方式的牧户有23户、接受新的信息和新的思維的牧户有17户、選物質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提高的牧户有18户、激發自覺學習文化知識和提高文化素質的牧户有15户、選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的牧户有27户,分別佔被調查34户的67.65%、50.0%、52.9%、44.12%、79.41%。打算只從事旅遊服務行業的17户、打算基本上不再以農牧業生產為經濟來源的牧户有8户、打算旅遊服務與農牧業生產兼顧的牧户有12户、有其它打算的牧户有5户,分別佔被調查34户的50%、23.53%、35.29%、14.71%。可見,隨着成陵地區旅遊業的快速發展,牧民的思想觀念變化較大,同時服務意識增強,接受着新的經營理念。

(二)牧民擔憂開發旅遊業對環境的污染較大

“發展旅遊業是否污染環境?”對此問題牧民的回答不同。認為污染生態環境的牧户有17户、認為自然草木被破壞的牧户有10户、認為地表水體被污染的牧户有7户、認為無污染的牧户有10户、認為有其它方面的牧户有1户,分別佔被調查34户的50%、29.41%、20.59%、29.41%、2.94%。為此,多數牧民認為開發旅遊業對生態環境污染存在,這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三)牧民擔憂傳統文化流失

“旅遊業的發展對草原文化有負效應嗎?”對此問題牧民的回答也不同。認為城市化、現代化改變了傳統民風和傳統的倫理觀、道德觀的牧户有9户,認為城市化破壞了傳統民族文化的牧户有6户,認為城市建築與草原環境不協調的牧户有3户,認為無負面影響的牧户有17户,認為有其它方面的牧户有2户,分別佔被調查34户的26.47%、17.65%、8.82%、50.0%。可見,被調查的一半的牧户認為城市化和現代化的發展對傳統文化的負面效應較大,還有一半的牧户認為旅遊業對傳統文化不會有負面影響。

四、小結

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鎮充分發揮獨特的蒙古族文化資源優勢,開發擴建成吉思汗陵地區發展旅遊業後,當地牧民的生產、生活、思想觀念發生了較大變化,有的牧民經營旅遊業成為個體經營者、有的牧民在允許的條件下持續養畜的同時兼顧經營旅遊業、有的牧民出租旅遊點為謀生,多數牧民的生活水平高於發展旅遊業之前的水準,牧民也認識到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為此,當地政府開發擴建成吉思汗陵地區的決策是科學的、正確的。不可忽視的問題是,發展旅遊業、擴大城鎮化的同時怎樣保護和發揚蒙古族傳統文化,這也是當地牧民所擔憂的事情,是亟待研究的重大課題。

關於發展旅遊觀光生態農業調研報告旅遊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提供一篇調研報告範文,作為參考!

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在陪同領導下鄉調研時,我結合歷年來組織鄉村風情桃花會的體會,聯繫當前全國各地迅猛發展的農業生態觀光旅遊熱,對××區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的現狀、潛力 、優勢、發展方向以及政府應採取的引導、扶持措施作了調查,連同粗淺的思考,一併報告如下:

一、國內旅遊觀光生態農業的發展趨勢與××區的現狀

旅遊作為一項產業,在我國興起雖然只有20多年的時間,但特點已經發生了根本轉變,旅遊熱點已經從古都名城和名寺古剎迴歸自然。隨着五一節由大長假變為小長假和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日的設立,中短途旅遊成了旅遊主流,而在中短途旅遊中,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就成了遊客首選。原因就是住煩了高樓大廈,想體驗一下土窯洞的感覺,吃膩了生猛海鮮,想吃土飯土菜換口味。據媒體報道,北京市每年有1000萬人次到京郊和河北、天津等地參加農夫一日遊、樵夫一日遊,吃農家飯,住農家炕,採摘新鮮瓜果,體驗農家生活,四川省成都市雙休日每天有20萬人在郊區度過。陝西省合川縣利用文祕雜燴網灘上的一塊濕地開發的合川濕地旅遊區,則成了西安市民雙休日的旅遊熱點,成為陝西省的旅遊緊點、收入大户。運城市夏縣利用一個小型水庫開發的泗交漂流項目,每天都有幾千遊客。就連曲沃海頭村的全魚宴和洪洞縣的農家燉土雞,也吸引了臨汾城裏的人常常光顧,不預定還吃不上。

相比之下,××區的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卻起步晚、發展慢,除賀家莊鄉與臨汾鐵旅舉辦的鄉村風情桃花會外,其餘都是些星星點點的,雖然屬於農業生態觀光旅遊的範疇卻形不成產業的“個體户”,政府有關部門也未列入工作議程,農業部門認為是旅遊部門的職能,旅遊部門認為是農業部門的職能。因此,××區農業生態觀光旅遊目前仍處於自發、無序、盲目的狀態,與全國、全省及至周邊市縣相比差距極大。

二、××區發展旅遊觀光生態農業的優勢和潛力

××區作為臨汾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晉南中心城市,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具有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的條件和基礎。

1、客源充足。××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最大的優勢就是臨汾市人多。臨汾市區有常住人口50萬,流動人口20萬以上,按每年50萬人,每人兩次計算,每年可有100萬人次到郊區旅遊,他們要在吃、行、玩、購等方面消費,按每人消費100元計算,可為農村增加1個億的收入,這樣計算,並不是空穴來風,以賀家莊桃花會為例,XX第六屆桃花會因為免除了門票,半個月就有10萬以上游客,李家莊村民在餐飲、農產品銷售、存車等方面毛收入達50萬元(由於接待條件有限,僅有10%左右的遊客可在桃花會就餐)。

2、資源豐富。臨汾作為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山西的母親河穿境而過,汾河兩岸的灘塗、濕地、溪流、泉水、山嶺、森林以及古遺址、古村落、古墓葬都是我們可以開發的資源,加之近年來發展現代農業的成果,如土門的千畝紅堤、喬李的萬畝辣椒、吳村的萬畝林網、金殿的千畝蓮菜、卧虎山萬畝荒山綠化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資源。

3、條件較好。經過多年建設,我區廣大農村交通、供電、供水、衞生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態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荒山綠化、灘塗綠化、通道綠化、村莊院落綠化的成果都為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創造了良好條件。

具備了客源充足、資源豐富、條件較好的優勢,只要充分利用、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區農業生態觀光旅遊一定會盡快起步,並且由資源優勢變為產業優勢,成為農業產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關於發展××區旅遊觀光生態農業的建議

(一)發展思路

我根據對全區旅遊觀光生態農業的粗淺認識,初步提出發展的思路和目標是:以打造堯文化旅遊觀光農業為核心,以生態農業、田園風光、民情風俗、歷史古蹟和人文文化為主線,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元投入,重點發展並形成“農業觀光遊”、“休閒度假遊”、“民俗文化遊”和“自然生態遊”四種模式,通過整合優勢資源、打造旅遊精品、擴大對外營銷,使××旅遊觀光農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力爭通過3-5年努力,實現“十、百、千、萬、億”的旅遊觀光農業新格局。

“十”,即:打造10個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區:

1、卧虎山綠色農業觀光區。以開發卧虎山旅遊景點為基礎,以卧虎山無公害紅棗等農產品、李家莊九九鮮桃園和賀家莊雙孢菇為重點,重點開發稍子面、雙孢菇餐飲和窯洞賓館,建成集旅遊、休閒、採摘、觀光於一體的綠色農業觀光區。

2、大陽山水田園休閒區。依託澇河水庫、堯陵景區和大陽地處黃土高原的自然優勢,以農家小院、果品採摘、澇河水上項目為核心,建成具有濃郁鄉村特色的山水田園休閒區。

3、賈得鄉大蘇休閒度假區。以賈得鄉大蘇丘陵山區為中心,依託山坡山溝自然條件,重點開發休閒度假。

4、堯廟汾河生態旅遊區。依託萬畝農業開發項目和草原項目,重點開發垂釣、草原項目、採摘等,建設集休閒、娛樂等水上和草原風情旅遊區。

5、吳村綠色家園休閒區。以紅旗路沿線為中心,依託萬畝農田林網,重點開發林下經濟、特色餐飲、休閒、垂釣。

6、金殿水鄉旅遊觀光區。以金殿鎮龍祠泉源為中心

,重點開發垂釣、登山、水鄉風情(水磨)、特色餐飲(韭芽)、荷塘稻田北方江南景色。

7、土門黃土風情觀光區。以錦繡苗園為依託,發展登山、打獵、休閒及特色餐飲,展示黃土高原葡萄、花木、田園生活,建設黃土風情觀光區。

8、一平垣卧虎山觀光區。依託一平垣卧虎山景區開發,大力發展山區核桃、柿子產業,形成錦繡卧虎山花果山式旅遊觀光區。

9、以喬李民航空港區為中心,重點開發澇河濕地。

10、西部山區農業觀光遊覽區。建設魏村老爺頂千畝核桃園,萬畝聖桃、土門葡萄基地,形成以牛王廟為中心的西部山區農業觀光旅遊區。

“百”,即:建設100個農業生態觀光村。

“千”,即:興辦1000個與農業生態觀光旅遊相關的餐飲、遊樂和服務經營户。

“萬”,即:全區農業生態觀光旅遊產業安排1萬名農村富餘勞動力。

“億”,即:每年全區農業生態觀光旅遊收入要達到1億元以上。

(二)工作重點

1、加強組織協調。加快觀光旅遊農業發展是一項綜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議政府成立觀光旅遊農業發展領導組,統籌協調各有關部門整合資源,密切配合,從資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農林局,掛牌為農林局農業旅遊辦,協調全區農業旅遊工作。同時引導組建區級觀光旅遊農業協會,組織實施全區農業旅遊開發工作。

2、建立資金機制。當前農業旅遊開發建設的資金投入不足,僅靠單一企業,難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設中要廣開資金投入門路,加大投融資力度,實行多元化的投資渠道,要政府投入、企業投入、羣眾投入相結合,激發企業建設的積極性,解決農業旅遊發展面臨的突出難題。

3、完善配套設施。旅遊觀光農業是農業生產、農事活動、娛樂休閒為一體的新興產業,涉及到吃、住、行、遊、購、娛等多個行業,要搞好基礎性配套工作,為農業旅遊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要加快各景點綠化、衞生等配套設施建設,給遊客創造方便、快捷、舒適的旅遊條件。

4、開發旅遊產品。產品是旅遊業的基礎,特色是旅遊業的生命。結合觀光旅遊積極開發特色農副產品、民間小手工製品、民間風味小吃。起步階段要把開發特色餐飲作為重點,除傳統的稍子面、羊湯外,要開發現宰現做的雞、甲魚、澇河魚等。要依託當地民風民俗,聘請能工巧匠製作銷售有鄉土氣息的紀念品,如剪紙、粗布紡織、手工鞋墊、草竹編織、綠色農產品等,達到既可為旅遊者提供參觀製作全程技藝的景點,又可購買旅遊紀念品,增加經濟效益,形成資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傳營銷。宣傳開發是打造旅遊品牌的關鍵。要善於包裝。要建立“政企聯手、部門聯合、上下聯動”的宣傳促銷機制,綜合利用多種渠道,繼續辦好鄉村風情桃花會,還要根據發展情況舉辦荷花會等節慶活動,大力宣傳我區的觀光旅遊農業,擴大我區觀光農業的知名度。

四、政府要為發展旅遊觀光生態農業提供保障

××區發展旅遊觀光生態農業優勢明顯、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區委、區政府已經把它列為全區加快發展的優勢產業,我認為,農業生態觀光旅遊還應該與以下工作有機結合:

1、把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要讓城裏人到了農村,感受到新農村建設的成就,在確定新農村建設推進村時,要把具有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優勢的村作為重點。

2、把發展農業生態觀光與農業調產工作相結合。在農業調產工作中,要結合發展農業生態觀光的需要,有意識的將相同的作物連片規模發展,形成壯觀的場面,如千畝辣椒、千畝油本文來源:文祕範文 菜、千畝荷塘、萬畝葵花、十里桃花,甚至更大規模。

3、把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與加強農村基礎建設相結合。凡是區裏規劃的農業生態觀光旅遊重點村,交通、供電、水利、衞生、環保、林業等部門都應該在項目安排和資金投入上給予傾斜。

4、把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與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為了發展農業觀光旅遊,在新農村建設中,不能一味追求排房、樓房,而要營建富有地方特色、鄉土氣息的農家小院,透發一種依山傍水、雞鳴狗叫、炊煙裊裊的詩情畫意,尤其在綠化上,要克服除了楊樹就是松柏的單一樹種結構,做到喬灌結合、速生林與景觀樹結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把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與傳承傳統文化相結合,要保護名宅名院、名木古樹,建設農耕博物館,讓年青人更多的瞭解傳統農業、農具和農民生活方式。

6、把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與招商引資相結合。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既要以本地村民為主,又要吸引外來投資,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城裏人、外地人來創業開發。

7、把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與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相結合。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既可以促進農業調產、增加農民收入,又能改善生態環境,推進新農村建設,各級各部門要積極支持、強化服務、加強指導,而不能借管理之名吃拿卡要,阻礙農業生態觀光旅遊的發展。

綜上所述,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是一項長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做好規劃,堅持不懈地抓下去,三年起步、五年初見成效,十年以後,××區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在為城裏人提供休閒娛樂的同時,也為農業調產、農民增收創造了一條可以持續發展的道路。

縣旅遊發展現狀調研報告旅遊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縣旅遊業呈強勁發展勢頭。五年來,共接待國內遊客336.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79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1.86%和28.47%。“xx”開局之年,共接待旅遊入境遊客104.7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4089億元,同比增長17%和41%。

主要成效為:

一是旅遊規劃編制科學先行。立足旅遊資源優勢,先後投資100萬元科學編制了《縣旅遊發展規劃》、《仙米國家森林公園旅遊發展規劃》等9個景區景點規劃文本,突出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為全縣旅遊業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

二是基礎設施逐漸完善。“”期間,多渠道投入景區景點建設資金1120萬元,打造了觀花台、“花海鴛鴦”等6個景區景點,道路、環衞設施等旅遊基礎服務設施條件得到不斷改善,完成了寺溝、照壁山、崗隆石窟、白塔山等景區景點專線旅遊公路。全縣賓館餐飲、農家樂等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全縣共有賓館38家,其中三星級賓館2家,二星級賓館1家,農(牧)家樂56家,旅遊直接從業人員達2200人。在旅遊業的拉動下,商貿、交通運輸、餐飲、住宿等第三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

三是知名度顯著提高,旅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通過舉辦油菜花旅遊節、婚紗攝影活動、冬春季旅遊攝影活動、協辦環湖賽等活動,並召開推介會、參加省內外旅遊宣傳活動和赴外舉辦美食活動等,與省內外200多家旅行社簽訂了互惠互利、客源共享的合作協議。組建成立了金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註冊了“金”等七個旅遊品牌商標,建立了縣旅遊網站,連續多年在《中國國際地理雜誌》等各類報刊、雜誌上刊發旅遊專輯和專版信息。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旅遊宣傳營銷活動,使旅遊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進一步提升。

四是旅遊產品日趨豐富,品牌效應進一步提升。積極開展民族民間歌舞、服飾、飲食、習俗等文化的挖掘、搶救、保護工作,整理出民間傳統的華熱藏族民俗文化、回族“宴席曲”、“咪咪”、“口弦”、“窩兒藥枕”、“馬富腰刀”等特色文化旅遊產品。與此同時,迅速把蜂產品、奶皮、菜籽油、青稞酒等農畜產品加工產業推上旅遊舞台,並發展成為上規模企業,逐漸提升了市場的競爭能力。

五是鄉村旅遊地位日漸突出,產業鏈條逐漸規模化。近年來,着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資源特色的農牧家樂,累計投資2800萬元建設完了農牧家樂接待點56户,僅年一年就增加17家,直接從業人員376人。全縣農牧家樂共接待遊客30.4萬人次,鄉村旅遊綜合收入1064萬元,佔全縣旅遊綜合收入的8%。

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旅遊基礎設施差,接待水平低,滿足不了本行業快速發展的要求。尤其凸顯在觀花台等重點景點停車場面積小,登山台階擁擠,無觀景和遮陽設施,遊客休息購物設施簡陋。照壁山通行公路狹窄,大型客車無法通達。全縣無遊客服務中心。各景區現有廁所檔次低,遊客意見大。旅遊旺季賓館飯店數量嚴重不足,住房難、吃飯難的問題突出。

二是現有景區景點以自然生態觀光為主,缺乏能留住遊客進一步消費的休閒娛樂型設施或景區景點,產業鏈條短,三產各行業聯繫不緊密,旅遊綜合消費水平低,旅遊業對其他產業的進一步帶動能力明顯不足。

三是現有旅遊商品生產企業“弱、散、小”,規模生產企業少且市場開拓能力差,經營者缺乏品牌打造的素質和長期經營的理念。目前只有蜂產品、菜籽油、奶皮三種商品有一定知名度,全縣無一家較具規模的特色旅遊商品銷售場所。四是缺乏經營和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景點導遊、賓館餐飲服務員等旅遊崗位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流動性大,缺乏有效的系統的培訓學習。

發展旅遊觀光生態農業調研報告旅遊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一、國內旅遊觀光生態農業的發展趨勢與××區的現狀

旅遊作為一項產業,在我國興起雖然只有20多年的時間,但特點已經發生了根本轉變,旅遊熱點已經從古都名城和名寺古剎迴歸自然。隨着五一節由大長假變為小長假和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日的設立,中短途旅遊成了旅遊主流,而在中短途旅遊中,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就成了遊客首選。原因就是住煩了高樓大廈,想體驗一下土窯洞的感覺,吃膩了生猛海鮮,想吃土飯土菜換口味。據媒體報道,北京市每年有1000萬人次到京郊和河北、天津等地參加農夫一日遊、樵夫一日遊,吃農家飯,住農家炕,採摘新鮮瓜果,體驗農家生活,四川省成都市雙休日每天有20萬人在郊區度過。陝西省合川縣利用文祕雜燴網灘上的一塊濕地開發的合川濕地旅遊區,則成了西安市民雙休日的旅遊熱點,成為陝西省的旅遊緊點、收入大户。運城市夏縣利用一個小型水庫開發的泗交漂流項目,每天都有幾千遊客。就連曲沃海頭村的全魚宴和洪洞縣的農家燉土雞,也吸引了臨汾城裏的人常常光顧,不預定還吃不上。

相比之下,××區的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卻起步晚、發展慢,除賀家莊鄉與臨汾鐵旅舉辦的鄉村風情桃花會外,其餘都是些星星點點的,雖然屬於農業生態觀光旅遊的範疇卻形不成產業的“個體户”,政府有關部門也未列入工作議程,農業部門認為是旅遊部門的職能,旅遊部門認為是農業部門的職能。因此,××區農業生態觀光旅遊目前仍處於自發、無序、盲目的狀態,與全國、全省及至周邊市縣相比差距極大。

二、××區發展旅遊觀光生態農業的優勢和潛力

××區作為臨汾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晉南中心城市,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具有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的條件和基礎。

1、客源充足。××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最大的優勢就是臨汾市人多。臨汾市區有常住人口50萬,流動人口20萬以上,按每年50萬人,每人兩次計算,每年可有100萬人次到郊區旅遊,他們要在吃、行、玩、購等方面消費,按每人消費100元計算,可為農村增加1個億的收入,這樣計算,並不是空穴來風,以賀家莊桃花會為例,XX第六屆桃花會因為免除了門票,半個月就有10萬以上游客,李家莊村民在餐飲、農產品銷售、存車等方面毛收入達50萬元(由於接待條件有限,僅有10%左右的遊客可在桃花會就餐)。

2、資源豐富。臨汾作為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山西的母親河穿境而過,汾河兩岸的灘塗、濕地、溪流、泉水、山嶺、森林以及古遺址、古村落、古墓葬都是我們可以開發的資源,加之近年來發展現代農業的成果,如土門的千畝紅堤、喬李的萬畝辣椒、吳村的萬畝林網、金殿的千畝蓮菜、卧虎山萬畝荒山綠化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資源。

3、條件較好。經過多年建設,我區廣大農村交通、供電、供水、衞生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態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荒山綠化、灘塗綠化、通道綠化、村莊院落綠化的成果都為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創造了良好條件。

具備了客源充足、資源豐富、條件較好的優勢,只要充分利用、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區農業生態觀光旅遊一定會盡快起步,並且由資源優勢變為產業優勢,成為農業產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關於發展××區旅遊觀光生態農業的建議

(一)發展思路

我根據對全區旅遊觀光生態農業的粗淺認識,初步提出發展的思路和目標是:以打造堯文化旅遊觀光農業為核心,以生態農業、田園風光、民情風俗、歷史古蹟和人文文化為主線,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元投入,重點發展並形成“農業觀光遊”、“休閒度假遊”、“民俗文化遊”和“自然生態遊”四種模式,通過整合優勢資源、打造旅遊精品、擴大對外營銷,使××旅遊觀光農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力爭通過3-5年努力,實現“十、百、千、萬、億”的旅遊觀光農業新格局。

“十”,即:打造10個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區:

1、卧虎山綠色農業觀光區。以開發卧虎山旅遊景點為基礎,以卧虎山無公害紅棗等農產品、李家莊九九鮮桃園和賀家莊雙孢菇為重點,重點開發稍子面、雙孢菇餐飲和窯洞賓館,建成集旅遊、休閒、採摘、觀光於一體的綠色農業觀光區。

2、大陽山水田園休閒區。依託澇河水庫、堯陵景區和大陽地處黃土高原的自然優勢,以農家小院、果品採摘、澇河水上項目為核心,建成具有濃郁鄉村特色的山水田園休閒區。

3、賈得鄉大蘇休閒度假區。以賈得鄉大蘇丘陵山區為中心,依託山坡山溝自然條件,重點開發休閒度假。

4、堯廟汾河生態旅遊區。依託萬畝農業開發項目和草原項目,重點開發垂釣、草原項目、採摘等,建設集休閒、娛樂等水上和草原風情旅遊區。

5、吳村綠色家園休閒區。以紅旗路沿線為中心,依託萬畝農田林網,重點開發林下經濟、特色餐飲、休閒、垂釣。

6、金殿水鄉旅遊觀光區。以金殿鎮龍祠泉源為中心

,重點開發垂釣、登山、水鄉風情(水磨)、特色餐飲(韭芽)、荷塘稻田北方江南景色。

7、土門黃土風情觀光區。以錦繡苗園為依託,發展登山、打獵、休閒及特色餐飲,展示黃土高原葡萄、花木、田園生活,建設黃土風情觀光區。

8、一平垣卧虎山觀光區。依託一平垣卧虎山景區開發,大力發展山區核桃、柿子產業,形成錦繡卧虎山花果山式旅遊觀光區。

9、以喬李民航空港區為中心,重點開發澇河濕地。

10、西部山區農業觀光遊覽區。建設魏村老爺頂千畝核桃園,萬畝聖桃、土門葡萄基地,形成以牛王廟為中心的西部山區農業觀光旅遊區。

“百”,即:建設100個農業生態觀光村。

“千”,即:興辦1000個與農業生態觀光旅遊相關的餐飲、遊樂和服務經營户。

“萬”,即:全區農業生態觀光旅遊產業安排1萬名農村富餘勞動力。

“億”,即:每年全區農業生態觀光旅遊收入要達到1億元以上。

(二)工作重點

1、加強組織協調。加快觀光旅遊農業發展是一項綜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議政府成立觀光旅遊農業發展領導組,統籌協調各有關部門整合資源,密切配合,從資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農林局,掛牌為農林局農業旅遊辦,協調全區農業旅遊工作。同時引導組建區級觀光旅遊農業協會,組織實施全區農業旅遊開發工作。

2、建立資金機制。當前農業旅遊開發建設的資金投入不足,僅靠單一企業,難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設中要廣開資金投入門路,加大投融資力度,實行多元化的投資渠道,要政府投入、企業投入、羣眾投入相結合,激發企業建設的積極性,解決農業旅遊發展面臨的突出難題。

3、完善配套設施。旅遊觀光農業是農業生產、農事活動、娛樂休閒為一體的新興產業,涉及到吃、住、行、遊、購、娛等多個行業,要搞好基礎性配套工作,為農業旅遊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要加快各景點綠化、衞生等配套設施建設,給遊客創造方便、快捷、舒適的旅遊條件。

4、開發旅遊產品。產品是旅遊業的基礎,特色是旅遊業的生命。結合觀光旅遊積極開發特色農副產品、民間小手工製品、民間風味小吃。起步階段要把開發特色餐飲作為重點,除傳統的稍子面、羊湯外,要開發現宰現做的雞、甲魚、澇河魚等。要依託當地民風民俗,聘請能工巧匠製作銷售有鄉土氣息的紀念品,如剪紙、粗布紡織、手工鞋墊、草竹編織、綠色農產品等,達到既可為旅遊者提供參觀製作全程技藝的景點,又可購買旅遊紀念品,增加經濟效益,形成資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傳營銷。宣傳開發是打造旅遊品牌的關鍵。要善於包裝。要建立“政企聯手、部門聯合、上下聯動”的宣傳促銷機制,綜合利用多種渠道,繼續辦好鄉村風情桃花會,還要根據發展情況舉辦荷花會等節慶活動,大力宣傳我區的觀光旅遊農業,擴大我區觀光農業的知名度。

四、政府要為發展旅遊觀光生態農業提供保障

××區發展旅遊觀光生態農業優勢明顯、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區委、區政府已經把它列為全區加快發展的優勢產業,我認為,農業生態觀光旅遊還應該與以下工作有機結合:

1、把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要讓城裏人到了農村,感受到新農村建設的成就,在確定新農村建設推進村時,要把具有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優勢的村作為重點。

2、把發展農業生態觀光與農業調產工作相結合。在農業調產工作中,要結合發展農業生態觀光的需要,有意識的將相同的作物連片規模發展,形成壯觀的場面,如千畝辣椒、千畝油本文來源:文祕範文 菜、千畝荷塘、萬畝葵花、十里桃花,甚至更大規模。

3、把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與加強農村基礎建設相結合。凡是區裏規劃的農業生態觀光旅遊重點村,交通、供電、水利、衞生、環保、林業等部門都應該在項目安排和資金投入上給予傾斜。

4、把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與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為了發展農業觀光旅遊,在新農村建設中,不能一味追求排房、樓房,而要營建富有地方特色、鄉土氣息的農家小院,透發一種依山傍水、雞鳴狗叫、炊煙裊裊的詩情畫意,尤其在綠化上,要克服除了楊樹就是松柏的單一樹種結構,做到喬灌結合、速生林與景觀樹結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把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與傳承傳統文化相結合,要保護名宅名院、名木古樹,建設農耕博物館,讓年青人更多的瞭解傳統農業、農具和農民生活方式。

6、把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與招商引資相結合。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既要以本地村民為主,又要吸引外來投資,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城裏人、外地人來創業開發。

7、把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與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相結合。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既可以促進農業調產、增加農民收入,又能改善生態環境,推進新農村建設,各級各部門要積極支持、強化服務、加強指導,而不能借管理之名吃拿卡要,阻礙農業生態觀光旅遊的發展。

標籤: 調研 旅遊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pw4xx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