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縣旅遊文化開發調研報告

縣旅遊文化開發調研報告

**縣旅遊資源開發調研報告 根據省、州和縣委的安排,縣委宣傳部為切實加強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工作,及時成立了調研組,由縣委宣傳部,縣教育局、縣文化體育局、縣旅遊局、縣廣電局聯合組成。調研組先後到順濞、富恆、瓦廠、縣一中和一些單位部門進行了深入細緻地調查。通過這次調研活動,調研組認為,對##這樣一個國家級的重點扶持縣來説,開展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不僅具有一般的經濟意義,而且有着更為深刻的社會政治意義。##各族人民要早日脱貧奔小康,加快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刻不容緩。 通過調查研究,調研組發現##的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同相鄰縣市相比,發展緩慢,後勁不足,步履艱難,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品牌上都有待提升。 通過近一個月的調查研究,調研組認為。我縣的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由於前一段時間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基本理順了關係,今後主要是在管理上下功夫;教育方面就目前我縣的情況而言,暫定為一保二促,既保義務教育,促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先為教育產業奠定基礎。就實情而言,我縣近期應在核桃產業與旅遊文化開發和石門關生態旅遊開發上狠下功夫。現就核桃產業與旅遊開發作如下分析研究,供兩項產業發展論證作參考。 一、##縣核桃產業與旅遊文化開發現狀 ##彝族自治縣位於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點蒼山之西,總面積1957平方公里,山區面積佔98.4%,全縣轄4鎮7鄉65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社區委員會,總人口99086人,其中農業人口占89.5%,森林總覆蓋率達67.2%,位居全州各縣市之首。 1、核桃產業與旅遊文化開發的優勢 ##彝族自治縣有着得天獨厚的自然立體氣候,80%以上的地區適宜種植核桃。##是核桃原產地之一,已有3500多年的核桃栽培歷史。##核桃果大、殼薄、仁白、味香、出仁率高、營養豐富。在1979年全國核桃技術協作會上,##大泡核桃獲得了“全國質量評比第一”、“全國核桃優良品種”的榮譽。1995年##彝族自治縣被xx發展研究中心認定為“中國核桃之鄉”,載入《中華之最榮譽大典》。XX年,##彝族自治縣被國家林業局公佈為首批“中國名特優經濟林核桃之鄉”。發展核桃已成為##山區人民羣眾開發資源、發揮優勢、增加收入、脱貧致富的重要途徑。 作為“中國核桃之鄉”的##,在大力發展核桃產業的同時,也應不失時機地進行旅遊文化開發,以核桃產業來促進旅遊產業的發展。核桃仁作為老少皆宜的食品,同時也可開發成核桃精油、核桃粉、核桃蜜餞等旅遊產品,核桃果殼還可開發成旅遊工藝品以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核桃樹發芽長葉的時候,遠遠望去,猶如一片綠海,也是天然的風景樹,這時可組織遊客進行觀關旅遊,核桃樹可為遊客憩息納涼提供好場所;核桃樹掛果的時候,可組織遊客品嚐鮮核桃,也不枉此行;核桃收穫的季節,站在樹下或者爬到樹上,遊客可以手握核桃杆學着打核桃,感受豐收的喜悦。 2、核桃產業與旅遊文化開發的現狀 (1)核桃產業發展狀況。全縣共有農户XX9户,種植核桃農户14788户,佔73.7%。據統計,全縣共有泡核桃24.86萬畝(248.6萬株),佔雲南省核桃種植面積466.7萬畝的5.3%,佔大理州核桃種植面積70萬畝的35.5%,人均佔有25株。年產核桃乾果4800噸,產量約佔全州的40%,全國的1/60。全縣農民人均核桃收入達到了545元,佔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1.4%。核桃在全縣農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 (2)核桃產業加工狀況。全縣核桃初級加工企業已發展到45户,年加工500噸以上的加工企業5户,100—500噸的10户,100噸以下的30户。全縣年加工乾果7000噸以上,除本縣自產的以外,還有來自楚雄、保山、思茅、臨滄等地州及州內賓川、雲龍、永平、巍山等縣的核桃。##已初步成為國內具有一定規模的核桃加工貿易集散地。僅核桃加工一項,每年就能解決近1萬人4個月左右的就業問題,使全縣城鄉居民勞務收入增加近1600萬元。XX年生產“漾寶牌”核桃乳400多噸,開發並上市紙盒裝核桃花生乳、袋裝鮮核桃乳、核桃牛奶等新產品。琥珀核桃、蜜香核桃、焦鹽核桃等核桃特色產品產量逐年上升。上述產品具有一定文化底藴。“漾寶牌”核桃乳,曾獲國家級兩項金獎,一項銀獎一個推薦獎。 (3)核桃產業與旅遊文化開發狀況。XX年##彝族自治縣成功地舉辦了首屆《中國大理##核桃文化節》,出版發行了《##風光明信片》、《歌飛核桃園》、省、州電視台相繼推出了一些介紹中國核桃之鄉##的專題片和專題報道,省、州級乃至中央級報刊也作了大量的宣傳報道。“漾寶牌”核桃乳等系列產品有一定的文化底藴,基本與旅遊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3、核桃產業與旅遊文化開發存在的問題。近幾年來,##在核桃產業與旅遊文化開發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且取得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與產業化發展還有一定差距,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不足:一是認識上還有差異;二是產業規模化不足;三是文化品味底藴差;四是宣傳力度不夠。 二、##核桃產業與旅遊文化開發出路初探 中央提出:“要遵循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規律,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大力推進文化創新,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隨着人民羣眾文化素質的提高,人們對文化的需求不僅有數量的增多,而且有質的提高,文化消費更加多樣化,自主選擇性強。 我們要按照州委書記顧伯平在我縣調研時強調的:把##的旅遊業發展同大理市聯繫起來,把##建設成為大理市為“前廳大堂”的“後花園”。要繼續加強蒼山西坡的保護建設,加強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大力發展休閒旅遊、自助旅遊、農家旅遊和生態旅遊,把##建設成蒼洱風光大景區中集特色自然風光、獨特民族文化為一體的旅遊區的精神去做。 ##民間有這樣一種傳説:“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核桃樹。”可見核桃在我縣分佈之廣,由此我縣只要做好核桃產業與旅遊文化開發這篇文章,對我縣的社會各項事業將會起着積極的促進作用。 1、解放思想,統一認

縣旅遊文化開發調研報告

識。##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必須創新農業發展思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在適宜種植核桃的地區,以發展核桃為重點。在這方面各級領導必須解放思想,提高認識,進行分類指導。由於今年開展的農村税費改革,取消了核桃特產税,一些領導幹部產生了重糧輕林的偏見思想,認為只要搞好糧食生產,農業税收就能完成,抓核桃產業只富民不富集體,對財政沒有貢獻,成了瞎子點燈白費蠟,對核桃產業產生了鬆勁思想。殊不知形成這種格局的原因是我縣的產量規模不夠,精細加工不到位,所以沒有得到更多的xx,只要我們做好規模化、規範化、精細加工工作,仍可得到可觀的財政收入。 2、精心規劃,加快實施。要使核桃生產達到產業化、規模化。我縣的核桃產業縱比有發展,橫比步伐慢,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滿足現狀,吃“金字牌”的老本,發展緩慢的另一原因是:一些幹部羣眾只顧完成當年上級下達的項目任務和計劃種植任務,忽視了種植後的撫育管理,致使新種植的核桃如同“猴子搬包穀”,重造輕管,效益不佳。要改變這種局面,首先林業部門要精心規劃,制定系統完整的實施方案,按縣委到XX年,核桃總產量達6500噸,農民人均核桃純收入700元以上,核桃工業總產值超1億元的核桃產業發展思路去實施。另一方面對農民要建立有效的督促機制,吸取退耕還林的一些教訓,政府投入要見實效才兑付,否則竹籃打水一場空的舊劇還會重演。 3、精細加工,提高品味。搞好核桃產品深加工,努力提高核桃文化品味。一是扶持好現有的大理##核桃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首先要在核桃乳、核桃花生乳、袋裝鮮核桃乳、核桃牛奶、核桃精煉油的產品數量質量上下功夫,其次要在降低成本上作文章,擴大消費羣體。(據初步調查,核桃乳60%左右是黨政機關用於禮品,20%左右用於公費餐桌接待用,20%左右屬羣眾消費)。二是抓好核桃農貿市場硬件建設工程;三是扶持好個體私營企業核桃加工大户;四是抓好“核桃茶”、核桃工藝品等新產品的開發生產;五是在所有核桃產品上加深文化底藴的策劃和昇華。總之,要徹底改變賣核桃乾果、半成品的局面。 4、加大聲勢,擴大影響。加大核桃產業與旅遊文化開發的宣傳力度。##核桃產業除在核桃系列產品上加大文化底藴的昇華宣傳外,在XX年策劃拍攝出一部介紹##核桃及核桃文化的專題片,並製作成光碟,把它作為##的禮品贈送,給到##的遊客,使核桃產業與旅遊產業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在省、州級乃至中央級黨報黨刊上加大##核桃產業與旅遊文化的宣傳,真正使世人瞭解##核桃。 5、有機結合,盤活資本。核桃產業必須與旅遊文化產業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顯現出無窮的魅力,光明萬畝核桃園要與石門關生態旅遊開發形成整體。選定好核桃生態園(農家樂)的農户,對所定農户進行適當的旅遊接待培訓,讓遊客春、夏、秋、冬真正能體驗核桃生態園的樂趣。石門關景區應開劈核桃乾果、核桃系列產品、核桃工藝品商貿場地。儘快編一組適宜老、中青、幼的“核桃茶”舞蹈。 只要我們做好核桃產業旅遊文化開發這篇文章,把核桃產業和旅遊產業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以生態文化旅遊為基礎,以自然生態旅遊和人文生態旅遊為重點的氣候,##的核桃生產將會真正成為富民富縣的支柱產業。

標籤: 調研 旅遊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pw4xr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