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關於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的調研報告

關於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的調研報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主要措施,而“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點。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黨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總體要求,要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整合現有資源,挖掘潛力,調整產業結構,科學、合理地規劃佈局,提高農業發展綜合效益和質量,推動農業現代化,實現農民增收致富,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關於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的調研報告

一、xx市農業科技發展現狀

(一)主要成就

“十五”以來,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科技工作方針,圍繞市委、市政府的農業農村工作重點,以創新為先導,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為手段,先進實用技術為依託,農業科技增收為目的,農業科技成績顯著。

1、種植業科技以“種子創新工程”,先進科學技術的引進、組裝配套和創新,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為手段,促進了糧油增產增收。“十五”期間,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穩定在1140萬畝,良種良法使產量穩定增長,平均為310萬噸;油菜、烤煙、辣椒、茶葉等傳統優勢農產品得到鞏固提高;新的種植技術使商品蔬菜產業異軍突起;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並逐步優化,成為農民增收的亮點,由以糧、油、煙為主調整為糧、油、煙、椒、菜、飼料(草)、綠肥、藥材等為主的多元結構,藥、竹、畜和傳統優勢農業等農業產業化經營漸成規模。

種植業耕作制度改革多元化,複種指數達到2.86。主要農作物的良種普及率得到穩定提高。與良種組裝配套的高產、保優、無害化、節本增效等多項農業適用技術得到進一步推廣應用普及,種植業科技成果碩果累累,20**年以來我市獲得部、省、市級農業科技成果達20項,農業科技貢獻率達46%,農業科技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做出了貢獻。

農村税費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農民負擔得到進一步減輕。農村經營體制的創新,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成為千家萬户與千變萬化市場對接的橋樑,改變了分散農户在市場經濟中的弱勢地位,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2、科技進步使畜牧業實現了五大突破。一是新的畜牧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使畜牧業發展的增長速度實現了突破,主要生產指標達到兩位數的增長速度。二是防疫技術的創新使動物防疫工作實現了突破,全市轄區內無重大動物疫病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應急機制逐步完善,動物防疫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逐步健全,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動物防疫的整體能力明顯加強。三是畜禽良種工程建設實現了突破,基本形成了全市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四是畜牧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實現了突破,現代畜牧業生產方式正在形成。各地通過積極推行適度規模養殖,鼓勵有條件的鎮村建設養殖小區,結合沼氣能源工程、人工種草工程、稻田生態漁業工程等方式發展 “畜、沼、糧、草、漁”良性循環的生態畜牧漁業,逐步推廣適度規模養殖模式,採取自動料槽、自動飲水器等節料、節水設施,促進了傳統畜牧業生產方式的逐步轉變,即由附帶養殖向規模養殖轉變,由分散粗放養殖向區域化集約化養殖轉變,由自發養殖向組織化養殖轉變,由家庭(大户)養殖向工廠化養殖轉變。五是全市生豬出欄率實現了突破,越過100%的大關。由20**年的96.59%的出欄率提高到20**年的106%,提高了9個百分點。

3、林業科技促進了林業“六大工程”實施和“五大轉變”。“十五”期間,全市新增有林地215.7萬畝,新增森林覆蓋率4.9%,使全市森林覆蓋率由“xx”期末的37.8%上升到42.7%,實現年遞增一個百分點的預期目標 ;林業產業體系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初步實現了從“九.五”期間以木材生產為主轉向以竹產業、森林旅遊業、特色林產品生產為主的歷史性轉變,“黔北20萬噸竹漿林紙一體化項目”、“黔北1XX噸方竹筍保鮮加工項目”已啟動,為竹加工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水利科技的應用,提高了農業的抗災能力。建國以來至20**年底止,全市共建成水利工程26869處(其中蓄水工程9431處,引水工程13941處,提水工程2444處,水輪泵工程1053處)。蓄水量為28.811億m3(其中烏江渡23億m3)。水利工程年供水量19.19億m3。有效灌溉面積達到247.58萬畝,農業人均佔有0.42畝;保證灌溉面積達到213.84萬畝,農業人均佔有0.36畝。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02.23萬畝。

5、農機科技推進了農業現代化進程。截止到20**年底,農機總動力165.35萬千瓦,擁有各類拖拉機1.46萬台,種植業機械0.55萬台,排灌機械3.71萬台,植保機械0.23萬台,收穫機械120台,脱粒機械1.68萬台,加工機械7.54萬台,畜牧機械3.07萬台,農業機械原值9.32億元,全市已建立基層農機化服務組織445個,有農機化作業服務專業户1.62萬户。農村糧食和農副產品加工、農業道路運輸、植保等已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或半機械化,農業機械為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主要問題

1、農業科技研究開發能力薄弱,有效供給不足。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科技成果少,成果整體水平較低。部分成果的實用性不強。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應用剛剛才起步。全市農業科技研發人員不僅總量少,而且學科結構、專業結構均不適應調整產業結構和高產、優質、高效、安全、持續農業發展需求,農業科技人員和科研投入尚難於適應進一步深化和超前研究的需要,提高效益、降低投入、保護和重建農業環境的科技積累嚴重不足。農業科研機構體制不順、機制不活,致使科技成果產出較低,科研與生產脱節。

2、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不健全,成果轉化率低。全市基層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不健全,管理體制不順,運行機制不活;農業科技服務中介組織發展滯後,服務活力與服務實力不夠。遵義立體農業條件複雜多樣,需求多樣化和成果單一化及推廣服務力量的薄弱,導致實用技術的入户率和技術到位率不高,再加上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低、農户經濟能力弱和農業比較效益低等因素的影響;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缺乏市場驅動力。以上各方面原因的疊加,導致成果轉化率低。農業科技人員繼續教育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

3、農業科技投入嚴重不足。20**年、20**年、20**年、20**年全市農業科技經費分別為0.2827億元.0.3067億元、0.3410億元、0.3819億元,分別佔當年農牧漁業總產值127.7528億元的%,133.9183億元的%、135.0736億元的%、154.8350億元的%,而全國20**年達0.23%,全省為0.09%,差距十分明顯。全市農業科技諮詢服務系統不健全,科技信息缺乏,手段落後,擴散能力弱,反饋渠道不暢。

二、xx市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基地)建設現狀

(一)南陽科技示範園

xx市南陽農業科技示範園區位於xx縣,總投資100萬元,核心區150畝,劃分為五個功能區:綏陽“朝天椒”種繁區、苗木繁殖區、特種蔬菜種植區、精品瓜果種植區和農產品貯藏加工區。自20**年建設以來,探索了在貧困地區建立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的經驗和模式,壯大了南陽村村級經濟積累,成功組建了洋川鎮南陽村蔬菜專業協會培育了南陽村無公害蔬菜,使園區內農户種菜年人均收入達XX元以上。同時,通過輻射帶動作用,蒲場鎮也組建了蔬菜協會,發展無公害蔬菜的定單生產,增加了農民收入。在實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科技支持下,通過4年的建設,園區已建成:①科技含量高的一個農業科技“孵化器”和農業技術產業化的龍頭企業;②農業高科技成果轉化、示範、推廣中心和人才培訓的基地;③科技與生產結合的園區,作為科技教育的重要基地;④形成佈局合理、科技創新突出、產業化程度高、示範帶動作用顯著的農業科技示範園區。

(二)遵義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

遵義國家星火技術密集區從1988年開始創建, 1996年經國家科技部正式授牌成立,20**年被國家科技部複核驗收再次授牌,成為全國134個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之一。現已基本 形成了南白鎮以冶煉、化工、藥業、建材、鋁加工、食品加工為主體,龍坑鎮以冶煉、建材、農產品加工、藥業、養殖、種植、休閒旅遊為主體的產業格局,到20**年底,遵義國家星火技術密集區共實現:社會總產值126510萬元(南白96848萬元,比20**年增長7.5 %,龍坑29662萬元,比20**年增長6.1%),佔全縣社會總產值的18%,比20**年複查驗收時增35%,年均遞增11.22 %(南白29.75%,龍坑28.63%)。第一、二、三產業分別為:第一產業為 9725萬元(南白1775萬元,龍坑7950萬元);第二產業118433萬元(南白90720萬元,龍坑27713萬元);第三產業62791萬元(南白57408萬元,龍坑5383 萬元)。實現利潤19999萬元(南白15620萬元,龍坑4379萬元,比20**年的1246萬元增長251.4%)。實現税收6206萬元(南白鎮3794萬元,龍坑鎮實現税收2412萬元)。密集區人均收入3199元(南白3218元,比20**年的2465元增長31%,龍坑3148元,比20**年的2300元增長36.9%)。

在密集區內把傳統農業技術與現代農業技術結合起來,以遵義兩城區對農產品的市場消費為導向,發展村級特色產業,建立特色產業帶和基地村,密集區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逐年加大,20**年,密集區實現:農作物良種推廣率達100%,創辦科技示範基地19個,村級示範達100%,蔬菜種植面積達2.5萬畝,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建立花卉基地5個,經果林基地7個,蔬菜基地9個,特別是龍坑建立的謝家、八里兩大無公害蔬菜基地面積達7000畝,縣級無公害蔬菜示範基地兩個,面積2800畝,引進蔬菜新品種32個,預計產值 6575萬元,菜農人均收入達4000元以上;優質糯玉米遵糯1號廣面積達7萬畝,創產值8500餘萬元。畜牧水產業迅猛發展,到20**年末,良種瘦肉型豬出欄76069餘頭(南白鎮43100頭,比20**年增長42.3 %,龍坑鎮出欄 32969頭,比20**年的24278頭增長35.8%),創產值9221 萬元(南白鎮5200萬元,龍坑鎮4021萬元);大牲畜存欄10106 頭(南白5320頭,龍坑鎮存欄4786頭),出欄2047頭(南白鎮出欄1072頭,龍坑鎮出欄975頭,比20**年的335頭增長191%);家禽出欄76.1萬羽(南白鎮出欄 60萬羽,龍坑鎮出欄16.1萬羽);漁業發展穩步推進,魚苗育種面積達15畝,年培育魚苗XX萬尾,成品養殖面積達600畝,魚產量達450噸,實現產值350萬元。農產品加工企業不斷湧現。隨着密集區特色產業的發與之相配套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也相繼建立,如南白鎮的豆豉廠,龍坑的貴陽南明老乾媽食品公司遵義分公司、龍泰食品廠、龍坑釀造廠、老焦頭辣椒食品廠、遵義興達友源食用油有限公司、xx縣得惠飼料公司、貴州康星油脂有限責任公司、xx縣雙獅米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十幾家農產品加工企業,既拉長了農業的產業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豐富了城鎮居民對物質的需求,同時也解決了一部份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帶動了城鎮化建設的發展,起到了較好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三)xx區農業科技“孵化”器

xx區20**年開始在新蒲鎮建設了農業科技“孵化” 器,規劃面積1.5萬畝,園區定位在科技含量高、管理機制新、投入產出高、示範帶動性強;具有示範推動功能、科普教育功能、科普觀光功能、龍頭帶動功能;“孵化” 器於20**年9月正式開園。迄今為止,取得一定成績,一是利用温室大棚、噴滴灌等現代化農業設施進行生產,優良品種和適用技術示範推廣效果明顯,作為農業新材料、新技術的展示平台,“孵化” 器已成為農業技術成果推廣的較好方式;二是結合創建全國科普示範城區和綠色證書計劃的開展,以“孵化” 器為培訓基地,對農業科技人員進行了高新技術培訓,對農村基層幹部進行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知識培訓,對農民進行了適用技術培訓,人數已達5000餘人次;三是利用現代化實施優勢,為城區節假日提供大量盆花,為發展花卉產業起到基地示範作用;四是現代農業設施生產的綠色無公害農業精品,高品位的規劃設計,優雅的生態環境,深厚的科技內涵,使孵化園區成為市民科普觀光熱點地區,是鄉村旅遊的有益補充;五是與信天公司聯合生產石斛苗,目前已達200萬餘株,成為石斛育苗的良好基地,為大量提供石斛種苗創造了條件。

(四)湄潭永興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新技術示範園

湄潭永興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新技術示範園核心示範區位於xx市xx縣永興鎮,包括永興橋、永興農場、石溪溝、桐子園、雙塘、天堂壩、上壩、天棚等8個村(場),耕地面積1.19萬畝,農業人口8700人,勞動力4258人。核心示範區地形以低山丘陵、平壩地貌為主,其中壩地佔31%、丘陵佔60%,峽谷佔9%。

園區建設共完成總投資1824.7萬元,其中農發財政資金1199.53萬元(有償資金173萬元),農民及單位自籌625.17萬元。其中技術引進54項,完成投資95.48萬元(財政資金),佔計劃的117.88%;技術示範完成3萬畝,投資81.07萬元,其中:財政資金69.77萬元、自籌11.3萬元;完善技術服務體系完成投資495.47萬元,其中:財政資金347.03萬元(有償70萬元)、自籌148.44萬元;配套設施建設完成投資761.06萬元,其中:財政資金565.94萬元(有償10萬元)、自籌195.12萬元;配套農產品加工完成投資363.31萬元,其中:財政有償資金93萬元、自籌270.31萬元;完成其它投資28.31萬元。

縣委、縣政府以糧油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為工作主線,以強化糧油深加工體系和完善技術服務體系為工作重點,使核心示範區農業生產基本條件根本改善,園區功能充分發揮,糧油種植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達到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目的,發揮了較強的糧油新技術示範效應,同時也對地方支柱產業發揮了較強的示範帶動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r4k6o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