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2023年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十一篇

2023年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十一篇

2023年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篇1

為加快我市蔬菜產業化步伐,最近,我們專門深入到**街、新洲、白衣等鄉鎮街道進行調研,並就如何推進蔬菜產業化建設進行了認真思考。

2023年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十一篇

一、發展的優勢

1、有優越的自然條件。我市屬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乾濕明顯,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一般冬季氣温低於10℃,夏季高於22℃,春秋兩季多在10℃—22℃之間,非常適合蔬菜的種植與生長。同時,我市原為一隅洪荒之地,西納九澧之水,東連八百里洞庭,千古沉河堆積成洲,土壤十分肥沃,是種植蔬菜的最佳壤土。

2、的行家裏手。近幾年,在發展傳統蔬菜的基礎上,還大面積種植了反季節蔬菜。出產的蔬菜以其色美、鮮嫩、質優、產量高、品種多等特點聞名於湘鄂,產品不僅供應本市城區,還遠銷全國各地。白衣、保河堤等地種植藠果歷史悠久,也掌握了成熟的種植技術。

3、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從本市市場需求來看,我市50%以上的市場都存在蔬菜缺口,需外調40%以上的蔬菜才能滿足需求,僅我市一中食堂每年就從澧縣購菜7.5萬公斤以上,特別是一些早春蔬菜和反季節蔬菜大部分需從外地調入。從國際市場需求來看,世界年人均蔬菜佔有量102公斤,日消費量為0.28公斤,遠未達到世界營養學會推薦的日人均0.35─0.50公斤的水平。特別是目前人們消費理念大多遵循從温飽型─營養型─保健型─環保型的發展規律,正形成一股“綠色消費”的熱潮。 “綠色食品”的主要對象蔬菜藴涵着巨大商機,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各國農產品將以低關税或零關税貿易,迫使各國將按比較利益進行資源配置,進而引起全球產業佈局重新調整。蔬菜產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一些工業化國家因土地資源價格、勞動力等機會成本而不得不放棄部分市場,而我國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且勞動力價值較低,因此,我國蔬菜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我市水陸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離金羅火車站僅30公里,水運直通洞庭湖和長江,便於蔬菜的外運外銷。

4、有可觀的經濟效益。種植蔬菜與稻穀比,有極為可觀的經濟效益。從兩者的成本核算來看,稻穀每畝的生產成本400元,露地蔬菜800元;每畝稻穀淨收入250元,蔬菜2200元。露地蔬菜是稻穀的近9倍;如果反季節種植,則會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如我市澧陽社區菜農宋進宜,一年種蔬菜3畝,年收入就有1萬多元。種植蔬菜的高經濟效益,已成為農村經濟增長的一個新亮點。

二、取得的成績

1、油菜的第三大農作物。今年蔬菜總產量預計可達1.5億公斤,總產值將超過2億元, 將佔農業總產值的15%左右,與20xx年相比,面積增加了一倍,總產量將擴大一倍,產值將增加1.3倍。在總量增長的同時,蔬菜上市品種日益豐富,目前我市蔬菜已有55大類,1000多個品種,初步形成了一大批特色生產基地。如白衣的藠頭、新洲的辣椒、**街的蘿蔔等已聲名遠揚,成為我市蔬菜產業的知名品牌。

2、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品種體系逐漸優化。當前,蔬菜設施栽培、無公害病蟲防治、配方施肥、食用菌液體栽培、破季蔬菜栽培等7項新技術廣泛應用於生產實踐;瓜果蔬菜嫁接、組織無土培育、野生蔬菜立體栽培等新技術示範成功。從20xx年起,先後引進、推廣了春帥絲瓜、以色列硬果蕃茄、蜜本南瓜等蔬菜品種40多個;50%以上的蔬菜品種實現了升級換代,蔬菜良種普及率達80%以上,品種體系逐漸優化。同時,我市現已建成無公害蔬菜基地5000畝,通過驗收的達到了20xx畝。無公害蔬菜基地逐步發展壯大,不僅提高了蔬菜產品的檔次,而且增強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3、蔬菜加工初具規模,出口創匯初現端倪。近年來,我們通過探索蔬菜產業發展新途徑,大力發展蔬菜加工項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截止去年底,全市共引進發展了綠康食品、大瀝環球食品、豐蓮食品、金宏菜業、金達食品、藍籌食品、平和食品、廣源蔬菜等蔬菜加工企業,年消化鮮菜6萬噸,年加工產品1.1萬噸,出口產品0.4萬噸,出口創匯達100萬美元。

4、營銷體系建設加快,中介組織穩步發展。隨着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銷售渠道不斷拓展,以零售市場、產地批發市場、集散點為一體的蔬菜市場網絡逐步形成。現有蔬菜專業合作社2個,吸納團體和個人會員1071多個,培養營銷大户10多户,年交易量達2萬噸,年成交額5000萬元左右。今年,全市從事蔬菜營銷的達120多人,外銷蔬菜0.5萬多噸,蔬菜營銷隊伍和中介組織在蔬菜銷售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三、存在的問題

1、部分幹部觀念落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幹部羣眾不斷拓寬發展思路,善於把握市場機遇,着力建基地、抓生產、拓市場、促銷售,使蔬菜產業逐年穩步發展。但有的同志、特別是部分幹部對發展蔬菜產業缺乏足夠認識,思想保守,觀念陳舊,認為發展蔬菜產業是農民自己的事,政府缺乏應有的引導和服務,導致蔬菜產業發展不快,曾一度為湘西北最大的蔬菜生產、批發集散地的光環隨之消失。

2、基礎設施投入不足。一方面,蔬菜生產主要靠農户自身投入,基地到主公路的交通條件落後,田間便道路況更差,菜農無力投入改造,“天晴一把刀,下雨亂糟糟”成為蔬菜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另一方面,排灌設施差,受天氣影響變化大,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弱,蔬菜生產基本處於粗放經營狀態,直接影響到了蔬菜產業的發展。

3、企業加工環節滯後。近年來,我市蔬菜加工企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產量直線上升。但因加工企業技術落後,加工檔次低,精、深加工極少;企業規模小,加工產品單一,加工鏈條不長;加工龍頭企業少,加工率低,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導致出售的多為時鮮產品,延伸增值能力低,生產效益不高。

4、市場集約化程度低。一方面,我市蔬菜生產仍以單家獨户生產經營為主,缺乏必要的技術標準和產品質量檢測,各家各户的蔬菜產品直接進入市場,難以保證市場上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難以創名牌產品。另一方面,菜農賣菜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使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不易解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蔬菜產業的發展。

四、幾點建議

1、要切實重視蔬菜產業發展。一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當前,關鍵的是要徹底摒棄傳統的思想意識,清除因循守舊、停滯不前等思想障礙,把發展蔬菜產業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市委、政府要成立發展蔬菜產業的專門工作機構,把重點生產基地納入國民經濟發展總體規劃,統一部署;要大力宣傳蔬菜產業發展中的好典型、好經驗,創造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形成發展合力,切實推動蔬菜產業化。二是搶抓機遇,因勢利導。發展蔬菜產業,關係到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培育,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穩步發展的原則。既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大膽地闖、大膽地試,又要從實際出發,一步一個腳印,整體推進,重點突破。既不能在市場商機面前猶豫不決,喪失機遇,也不能在一些必要條件還不具備的情況下一哄而上。要咬定青山不放鬆,把發展蔬菜產業的工作堅持不懈地抓下去,真正形成蔬菜產業化。

2、要加大蔬菜基地投入力度。一是加大資金投入。要抓住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加大投入的時機,加大向上爭取項目資金的力度,加大對蔬菜基地水利、交通等設施建設投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要大力提倡蔬菜生產企業和個人投資興建基礎設施,並對水利等設施實行有償使用,調動全社會投資興建基礎設施的積極性。二是加大幫扶力度。財政、科技等相關單位要從促進蔬菜產業發展角度,對生產大户、新品種應用、科技推廣給予一定資金扶持。金融部門對積極從事蔬菜生產、加工、營銷的企業和個人給予低息或貼息貸款,放寬抵押貸款條件,支持蔬菜產業的發展。保險機構要根據國家對農業的產業保險政策,做好保險工作,解除農民發展蔬菜產業的後顧之憂,促進蔬菜產業發展。

3、對龍頭企業在項目的申報、融資等方面優先考慮。對於國家和市裏支持的政策性資金,要向龍頭企業傾斜。要大力搞好招商引資,創辦更多蔬菜加工企業。二是建立完善利益機制。按照“公司+農户”的方式,在自願平等的基礎上,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制。要指導龍頭企業進一步完善委託生產、訂單農業、入股分紅、利潤返還等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方式,密切與農户的經濟聯繫,形成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4、要提高蔬菜產品質量檔次。 一是大力推廣新品種。認真抓好種苗和良種選育,大力推廣先進技術。注重培養科技骨幹,積極與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搞好協作,瞄準國內外市場需求和蔬菜發展動態,積極進行蔬菜新品種的研究和試驗推廣工作,推廣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着力建設好1萬畝根莖菜、1萬畝菌類蔬菜、1萬畝多年生蔬菜三大特色基地,下大力氣培育一批名優蔬菜品種,使我市的蔬菜種植由特色產品向優質產品、相對集中向區域化轉變。二是大力引進新技術。在鞏固現有大棚、拱棚、地膜覆蓋等技術的同時,着力發展温室栽培、無土栽培等技術。大力推廣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生產新技術、新材料、新農藥、新肥料,提升蔬菜產量、質量和檔次。三是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要在蔬菜生產環節堵住農藥殘留。向農民推薦低毒、低殘留的農藥,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大力推廣殺蟲燈、遮陽網、防蟲網、生物肥料等無公害控制性設施,從源頭上保證蔬菜的質量。要建立完善監測體系。蔬菜市場要建立檢測檢驗機構,配備一定的人員和必要的檢驗設備,對進入市場的蔬菜加強檢測,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場,逐步推行市場準入制度。要對農民種植的蔬菜實行動態管理,不定期進行抽查。繼續完善無公害蔬菜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範。進一步強化對無公害蔬菜知識的宣傳,組織技術人員對農民開展無公害知識培訓教育。加大蔬菜產品註冊商標、綠色食品、無公害產品認定工作力度。

5、要完善蔬菜產業服務體系。一是積極發展中介組織。要指導建立蔬菜行業協會、蔬菜專業合作社,使之成為與外地銷售網絡接軌的專業組織,在信息諮詢、規範經營、協調價格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要充分發揮強村、強企、能人的作用,創辦多種形式的合作經濟組織。工商部門要及時審批頒發營業執照,在收費上給予適當的照顧;税務部門對新辦的'中介組織要給予一定的税收減免。要選拔一批頭腦靈活、有一定文化知識的農民擔當蔬菜銷售經紀人,對他們進行市場營銷知識培訓,指導他們制定有效的銷售策略,逐步建立起由農民組成的銷售網絡。二是加強信息體系建設。充分利用蔬菜營銷協會,設立蔬菜信息中心,做好蔬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預測、信息發佈工作,及時反饋國內主要產地的生產狀況和主要蔬菜批發市場的品種、數量、價格,以及國外市場的需求信息,逐步實現與全國各大蔬菜批發市場聯網。各蔬菜基地要在產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建立信息發佈點。通過建立比較完整的信息網絡,使蔬菜生產、經營、加工、銷售等各環節能夠做到有效銜接。三是加快市場建設步伐。建設一個集蔬菜展銷、檢驗檢疫、儲存配送和信息發佈中心為一體的蔬菜綜合批發市場。同時,進一步配套和完善各地農貿市場,逐步形成一個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中心,以產地交易市場為基礎,以農民產銷組織為補充的現代物流體系,進一步促進我市蔬菜產業發展壯大。

2023年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篇2

脱水蔬菜是x縣三大支柱產業之一,生產規模達到西北地區脱水蔬菜總產量的三分之二,是全國最大的脱水蔬菜生產銷售基地,其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我國沿海大中城市也有良好的銷售勢頭,發展前景可觀。

一、脱水蔬菜產業發展前景

x縣蔬菜脱水企業始建於80年代初期,以此帶動x縣脱水蔬菜已初步形成了外有市嘗縣有龍頭、鄉有產業、村有基地、户有品種的農業產業化格局。xx年的發展與擴大,已成為x縣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創匯產業,蔬菜產業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①、脱水蔬菜產業起步早、發展速度快,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優勢。企業數、加工能力和出口量均居西北之首,並形成了比較穩定的銷售渠道和市場,鍛鍊了一批有較強經營能力的經紀人,贏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已在農民羣眾心中形成了加快該產業發展的共識。全縣蔬菜脱水企業已發展到79家,從業人員8000餘人;其中6家獲得了自營出口權,2家獲得了iso9000國際產品質量認證資格,8家企業通過商檢註冊認證;年生產能力達到8000噸,其中 2家企業生產規模達到xx年,實現年產值 億元,利税 500萬元,出口創匯500萬美元。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x縣脱水蔬菜成為西北乃至全國最大的生產銷售基地之一。③、自然條件和經濟效益好。據調查,x縣有較好的脱水菜原料生產的自然條件。引黃灌區灌排方便,日照充足,晝夜温差大,蔬菜病蟲害較少,環境污染相對較輕,適於許多優質脱水菜原料的生產,生產的脱水菜原料品質優、色澤好、污染輕,加工出的脱水菜產品質量高,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得到了客商的普遍認可。經濟效益好,隨着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種糧比較效益的下降,種植脱水蔬菜原料的比較效益更為突出,農民種植脱水蔬菜原料的積極性高。據測算,在正常生產經營情況下,平均一畝脱水蔬菜原料的產值是糧食的2-3倍。農民人均來自脱水菜產業的純收入可達600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xx年發展,x縣脱水菜基本形成了番茄、芫荽、芹菜、韭茺四大主導產品;原料基地穩定,XX年x縣發展原料基地3.3萬畝。加之x縣人均耕地面積相對較大,脱水菜原料生產的勞動力成本較低;寧夏脱水菜生產中的煤、電,水費用低於山東、江蘇等沿海發達省份,使脱水蔬菜產品的生產成本較低。

二、脱水菜企業存在的問題

、企業流動資金不足。脱水蔬菜企業不僅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也是原料收購季節性強、資金用量相對集中的企業,每噸成本都在萬元左右。x縣年脱水菜生產量達8000多噸,需流動資金4000多萬元。可目前企業只有不足XX萬元的自有資金,這就制約了企業健康發展。

2、原料基地失優,收購竟爭。脱水菜的當家產品甜椒因受病蟲害的影響,已有多年不能在x縣種植,原料基地失去了優勢品種,使企業只能從甘肅張掖市和內蒙臨河市等地遠距離調運,每噸產品僅運費一項成本增加多元,加大了企業生產成本,出現了個別企業在銀南、內蒙、新疆等地投資辦廠的現象,使x縣的農民痛失增收的好項目。加之,企業原料基地零散,訂單尚不規範,供給出現競爭。原料的保鮮不易,青紅椒病害和原料訂單履約率低等問題造成原料供給不及時,使企業開工不足,甚至出現在原料過剩時,收購壓級壓價;供不應求時,企業哄抬價格,你爭我搶,嚴重挫傷農民生產積極性。 3、管理鬆散、銷售盲目。懂經營、會管理的人才缺乏,絕大部分脱水蔬菜企業的董事長、經理和重要關口上負責人均為親戚關係,管理上呈現“家族型”。內銷上營銷水平低,機制不健全,企業間無序、盲目的惡性競爭時有發生,甚至出現各自為陣、低價傾銷,相互拆台,沒有完全實現脱水菜企業協會“四統一”的管理要求。外銷上忽視了銷售市場的佔領,脱水菜最早發源在江浙一帶,隨着西北脱水菜的發展,南方在原料、產品質量、生產成本等方面逐漸失去了優勢,聰明的南方人及時把優勢轉向銷售環節上,而我們則忙於生產,忽視了銷售市場的佔領,隨着生產加工能力的不斷擴大,使原來供不應求的蔬菜脱水產品市場逐漸飽和,而今天的外銷市場早已被南方脱水蔬菜經銷商壟斷,x縣脱水菜企業生產什麼、價格高低受制於這些銷售商,嚴重製約了脱水菜產業的健康發展。

4、企業規模孝起點低。x縣投資在百萬元以下的企業佔80%,且經營分散,規模太小,生產設備簡陋,產品衞生質量不穩定,加工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總體水平還不高,產品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同時,企業對脱水蔬菜農產品的質量要求不嚴,安全檢疫重視程度不夠。加入wto後,國內外客商對脱水菜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我縣部分脱水蔬菜產品的衞生質量達不到國際認證標準;質量檢測和信息服務滯後,對脱水蔬菜企業的加工技術、質量檢測技術及原料生產中的衞生安全問題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三、脱水菜企業發展思路與對策

(一)發展思路

適應入世後國際國內市場的新環境,抓住機遇,充分發揮x縣已形成的脱水蔬菜產業的比較優勢,依託科技,建好基地,增強原料供給能力,提高企業達產率;加強企業技改、原料生產標準及加工質量標準和質量檢測體系建設,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積極鼓勵、支持產業協會完善職能,創新機制,組建企業集團,增強產業內在競爭力;加強政府對脱水蔬菜產業的支持和政策引導力度,增強脱水蔬菜可持續發展能力,使脱水蔬菜成為優化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創匯型支柱產業。

(二)發展對策

1、抓原料基地建設,提高企業達產率。必須確立企業在原料基地建設中的主導地位,使基地成為企業的第一車間。積極鼓勵企業與農技推广部門掛鈎、聯營,依託農技推广部門從品種的引進到原料的

產前、產中、產後進行全過程技術服務。指導基地農户按企業生產時序,安排原料種植品種的茬口,延長原料供應和企業生產期;按生產技術規程要求進行生產,提高單產和質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積極鼓勵支持企業與技術部門聯手,根據市場要求,引進開發脱水蔬菜新品種,增加產品種類,擴大產品市場;積極開闢新的青紅椒原料生產基地,多方面解決青紅椒原料問題,面向全國相關科研機構招標,解決青紅椒病害問題,恢復x縣青紅椒固有基地,防止因青紅椒病害的繼續蔓延給整個產業發展帶來的較大沖擊;研究大批量原料萊低成本保鮮技術問題,延長原料供應時間。

2、以產品質量、衞生安全為核心,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要加大對脱水蔬菜企業以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為中心的技術改造支持力度,全力推行不鏽鋼烘箱乾燥法,實行烘乾、分選和包裝全過程封閉,防止加工過程中的污染,強化產品檢驗設施建設,健全產品檢驗制度,確保產品質量。組織力量研究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無公害脱水蔬菜生產、加工技術規程和產品質量衞生標準;加強環保,衞生安全宣傳,增強農户和企業的安全意識;逐步引導企業、基地按技術規程和質量衞生標準進行生產和加工,向無公害方向發展。在全面提高產品質量的基礎上,積極支持企業申報產品品牌,做到產品有品牌、有標準、有承諾、創名牌,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

3、開拓創新,增強產業內在競爭力。遵循市場競爭和經濟發展規律,引導產業協會完善、創新機制和功能,增強行業內部自律能力和上通下達的協調能力,以規範企業間的經營行為,形成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推進和完善訂單農業,走“企業+農户+基地”之路,促使企業和基地農户建立合理的利益機制,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在充分尊重企業自主權的基礎上,積極鼓勵、引導企業通過聯合、兼併、股份合作等形式,組建脱水菜企業集團,有效整合產業內部資源,提高經營管理、市場營銷、自營出口能力,增強產業競爭力。企業應重視高層次經營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提高營銷水平;可充分利用互聯網,加強對區內外及國際市場脱水蔬菜產銷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及時把握商機,組織生產,進行網上交易,提高經營效益率。

4、加強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加入wto後,企業的生產,經營、貿易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企業經營者必須具備相關的知識水平,適應參與國際國內競爭的要求。因此,必須加大對企業廠長(經理)、中層管理幹部、營銷人員的wto知識、貿易規則、金融結算、經營管理等知識技能的培訓力度,強化素質,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5、加強政府對脱水蔬菜產業發展的支持。政府要用活用好wto對農業“綠箱政策”、“黃箱政策”,加強對脱水蔬菜原料基地建設、科技培訓、技改研發、產品質量檢測體系、產品市場營銷體系和信息網絡體系建設等支持;實施積極的税收、信貸政策,加強對蔬菜脱水企業的税收和信貸支持,加快x縣脱水蔬菜產業發展。

2023年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篇3

根據縣委、政府《關於開展重大課題調研的通知》(永通〔20xx〕 11號)文件要求,由縣人大副主任李茂春同志任組長,縣旅遊局局長楊希會、文體局支部書記畢金華、宣傳部文產辦主任劉景明、民宗局副局長範桂英等組成的調研組一行6人於9月13日至15日曆時3天先後深入德黨忙海湖aa景區、勐汞觀音洞、永康鎮仙根風景區、班卡的石洞寺、樹包塔、烏木龍的桑沼哩和金廠壩水庫等10大景區(點),對我縣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問題進行專題調研。調研組在實地踏看的基礎上,召開座談會4場,廣泛聽取了有關鄉鎮和景區管理人員的意見。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全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現狀

據統計:20__年9月底我縣旅遊總人數為9.16萬人次,其中:海外遊客8人,一日遊4.82萬人,佔總人數的52%。旅遊總收入達2138萬元。這些遊客多數是前來參加節慶、會議、商務和探親訪友,真正意義上的宗教朝拜、度假、觀光旅遊者並不多。

由於我縣基礎設施滯後、旅遊業起步晚,且發展緩慢,到目前仍未取得實質性突破,主要表現為:

(一)規劃不完善,實施缺乏恆性。雖然在20__年制定了十年發展規劃,但是發展思路、發展重點和發展定位沒有很好地與實際結合,沒有與全局的發展有效對接,資源整合力度不夠,特色不突出,發展措施空泛,建設資金難於籌措,導致規劃難於實施。如忙海水庫、勐汞觀音洞等景區景點未制定詳細規劃,影響了深度開發。

(二)投入不足,發展乏力。由於長期以來文化旅遊投資主體單一,多依賴各級財政投入,招商引資力度不大,缺乏政策保障機制,在具體運作中土地、税收、項目審批、融資等方面難以落實,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民間資本進入文化旅遊產業領域。

(三)管理體制不順,運行機制不活。由於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還未實現根本性轉變。各有關部門協調配合還不夠緊密,缺乏對文化旅遊資源進行統一挖掘、整理、研究、開發的專門機構,形成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旅遊業三張皮現象。景點開發除靠政府投資和社會投資外,自身缺乏能力進行景點改造和服務功能的完善,缺乏發展活力和競爭力。

(四)機構不健全,缺乏專業人才。目前我縣文化產業從創意、策劃,文化產品的生產、包裝和營銷各個環節都缺乏相應的人才,難以適應新形勢下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需要。

(五)宣傳促銷經費不足,宣傳工作得不到深層次開展。由於我縣自身經濟基礎薄弱,各級給予發展旅遊業的資金不足,沒有專項資金對旅遊景區(點)投入開發,致使豐富的旅遊資源得不到深層次開發利用。為此出現旅遊收入對拉動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明顯。特別是在文化旅遊項目和產品的包裝、打造、宣傳、炒作、營銷方面,文化底藴挖掘不深,大部分只有形式而未賦予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缺乏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娛樂性、競技性、趣味性、參與性的文化旅遊項目不多,民族建築、民族服飾、民族飲食、民族節慶在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中融入不深,開發利用程度不夠。在宣傳促銷方面,沒有系統的宣傳促銷計劃,缺乏足夠的宣傳促銷經費和健全、長久、高效、新穎、密集的宣傳機制,未能把全縣的文化旅遊資源和產品全方位、多角度的推介出去,使得全縣文化旅遊業整體知名度不高,輻射範圍狹窄。

二、重點開發的旅遊線路

旅遊開發的重點是以開發預期的效益為基準,根據景區資源特色與開發價值,交通區位與景區開發建設依託的城鎮綜合服務功能等要素分析而確定。從景區價值看,大雪山、aa級忙海湖景區、萬畝芒果園、仙根、觀音洞等景區(點)各有特點,可以形成優勢互補。

1、大雪山觀光、探險與科考旅遊地

開發條件:大雪山探險考古區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核心,包括周圍一些民族村寨和景色秀麗的山區水資源。大雪山距縣城德黨約170公里,距市府臨滄90公里,景區內有成片的常綠闊葉林、奼紫嫣紅的杜鵑花海、氣勢壯觀的瀑布、險峻造型的地貌景觀,冬春季銀裝素裹的冰雪景色,景象萬千、變幻莫測的氣候等,共有高科研價值的珍稀動物466種,植物1639種,其中有豚鹿、黑冠長臂猿(滇西亞種)、綠色孔雀等為代表的59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云南紅豆杉、長蕊木蘭、桫欏、千果欖仁、水青樹等為代表的13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是觀光、探險、考察的旅遊勝地。

開放方向:在嚴格保護大自然和當地少數民族人文特色的前提下,發展以探險、科考、觀光休閒為主的旅遊。

2、永德萬畝芒果園農業生態觀光旅(含仙根景區)遊區

按生態旅遊、商貿城鎮的要求,充分發揮永康自然、地理、區位諸多優勢,在對萬畝芒果園農業生態的開發中,結合對仙根景區的開發,建設營造萬畝芒果園生態觀光旅遊地,突出亞熱帶風情。隨着景區的進一步開發,逐步將萬畝芒果園生態旅遊、仙根景區、班卡樹包塔、石洞寺等景點連接成一條旅遊專線。

3、忙海湖、勐汞觀音洞休閒度假區

以勐汞觀音洞為中心,將忙海水庫、觀音洞、温泉連成一線,形成忙海湖光、宗教朝拜、民族風情、温泉康體中心、勐汞大理石工藝精品等綜合一體發展目標的旅遊景區。

4、棠梨山森林公園。棠梨山屬縣級自然保護區,面積7333公頃,海拔2649米。保存着大面積原始狀態的亞熱帶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及季風常綠闊葉林等生態系統。動植物類型繁多,植被豐富,可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旅遊團隊和馴化繁育野生動物等活動。目前,已有電視轉播塔,人行便道暢通,是旅遊、科考、居家休閒的好地方。棠梨山森林公園建設項目的提出主要是解決縣城居民日常休閒娛樂的一個場所,可結合松山公園的開發,在棠梨山鋪設遊路、建休閒亭等,適當時候引進一家二星級賓館,集住宿、娛樂、餐飲為一體,填補縣城無休閒娛樂場所的空白。

三、要採取的措施

文化旅遊產業具有關聯度高、帶動性強、增長速度快等優勢,在國家實施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農民脱貧致富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省內一些地區掀起了新一輪文化旅遊發展高潮,為進一步促進我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我們建議採取如下措施:

(一)統一思想,堅定加快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信心不動搖。發展文化旅遊產業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個長期、持續的發展的過程。高度認識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就是把文化資源轉化為產品,旅遊市場就是推動文化產業建設的寬廣平台,抓住雲南建設民族文化大省和旅遊經濟強省戰略的實施、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從推進全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高度,正視差距,堅定信心,知行合一,以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奮力推進文化旅遊產業又快又好地發展。

(二)明確思路,協調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必須正確認識文化的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認識文化也是生產力,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要始終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公益性文化事業主要由政府來投資、管理,重點是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實現和保障廣大人民羣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為發展文化產業提供前提和基礎;經營性文化產業要按照市場化的方式來運作,按市場規律辦事,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壯大實力,滿足人民羣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加大投入,夯實基礎。一方面,要繼續加大對公益文化事業的投入。公益性的文化事業單位,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確保財政投入逐年增加。要有規劃、有重點、有步驟地改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形成覆蓋全縣的較為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對文化旅遊產業要加大政府的引導性投入。要根據文化旅遊產業項目對外招商引資和開發建設的實際情況,增加文化旅遊產業專項經費,用於規劃編制、項目包裝、宣傳促銷等。

(四)立足項目,拓寬投融資渠道。要積極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羣眾參與的發展模式,做好文化旅遊產業重點項目的篩選、論證、儲備和規劃包裝,強化招商意識、健全招商機制、落實招商責任、培植招商主體,按照市場規律多輪驅動,大膽進行資本運作,放大資本乘數效應,千方百計拓寬投融資渠道。一是深入整合現有的文化旅遊資源,盤活各文化單位和旅遊景點的土地、品牌等潛在優勢資源,做大、做活、做優、做強存量部分;二是以改善基礎設施優化投資環境,吸引有實力、講信譽的民營企業進入文化旅遊產業領域;三是強化政府引導作用,用好縣政府的錢,集中財力實施重點突破,逐步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社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項目建設市場化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格局。

(五)務實創新,穩妥推進體制改革。一是要加快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能轉變,理順政府和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係,實行政事分開、政企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開,加強宏觀調控,強化政府的政策調節、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職能。二是要分類指導,推進國有文化企事業單位改革。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要積極穩妥地推進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國有經營性文化企業要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三是要積極推進旅遊景區景點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改革,以優勢資源引資金、以優勢產權引資金、以優勢項目引資金,將景區景點的經營權依法有償出讓給國內外企業、組織或個人,按照統一規劃進行旅遊開發、建設和經營。

(六)營造環境,培養和引進一批人才。人才資源是文化旅遊資源中最活躍的核心因素,文化旅遊人才隊伍的整體質量決定着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質量。要想方設法廣泛吸引國內外知名藝術家、經紀人、企業家來永德創業,通過培養和引進建設一支既懂文化又熟悉市場運行規律的複合型文化旅遊產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一支具有創新意識,能夠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藝術創作人才隊伍;建設一支基本功紮實、德藝雙馨的藝術表演人才隊伍;建設一支有一定知名度的民族民間文化人才隊伍。

(七)加大外宣,營造和諧的發展氛圍。一是要創新文化旅遊宣傳促銷機制,找準宣傳載體。立足縣情,突出永德民族文化特點,打造文化藝術精品,如永德民歌精選、永德民間故事集、宣傳畫冊、景點專題宣傳片等,進一步物化宣傳工作。二是創新文化旅遊節會組織方式。充分發揮節會的宣傳促銷作用,突出特色,重點舉辦好以桑沼哩節、芒果節勐汞觀音洞廟會等為代表的文化旅遊節會,不斷創造新的熱點和亮點,聚集人氣。

四、效益分析

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生態和社會效益兼備,經濟效益良好。一是以農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得到調整;二是培育後續財源增長點;三是促進各項事業的發展,起明顯的拉動作用;四是增加社會積累,把資源開發引入良性軌道;五是為當地富餘勞力提供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六是滿足城鄉居民的旅遊慾望,豐富鄉村精神文化生活。七是提升永德知名度和吸引力,對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2023年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篇4

根據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工作安排,我局及時抽調業務工作人員開展調研工作,現將調研情況彙報於後:

一、俄色茶發展情況和效益

我縣從20xx年開始建設和推廣俄色茶產業,到20xx年共發展俄色茶3000畝,其中20xx年發展20xx畝,20xx年發展1000畝,都屬於州級財政林業產業項目,還未產生效益。

二、政策支持和幫助

俄色茶發展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區、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順利的進行了各項工序。

三、今後的建設和產業發展打算

俄色茶是一項增加農區農户收入,提高農户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穩定、改變農户思想觀念的項目工程。我局要抓住上級部門重視的大好機會,做好基地建設和產業發展,爭取在5年內再發展5000畝以上的基地,並爭取資金建造1-2個原料加工廠。

四、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俄色茶在我縣屬新造樹種,從驗收結果可以看出保存率不太理想。俄色茶推廣工作難度大:州級財政資金只對苗木、肥料和圍欄給予補助資金,沒有栽植補貼,老百姓積極性低、思想保守不願做;工作人員能力水平低,缺乏專業培訓;受地形條件限制,項目方案上作業設計難度大。

五、需上級支持和幫助

希望上級部門給予更大的支持,並在州內搞業務培訓。

2023年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篇5

,全縣馬鈴薯年產量在--萬噸之間,其中外銷量在萬噸以上。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這樣説,馬鈴薯是XX縣的第一大支柱產業,廣大山區人民既靠它解決吃飯問題,又靠它解決花錢問題。

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

馬鈴薯作為第一大支柱產業,是隨着政府的積極引導和市場調節作用逐步形成的。在一九九六年以前,馬鈴薯播種面積還一直徘徊在萬畝之前,當時播種面積最大的農作物還是小麥,據19xx年XX月份調查,XX縣北部乾旱山區種植馬鈴薯每畝淨收入XX元,而種植小麥每畝淨收入只有XX元,種植馬鈴薯的效益是種植小麥的倍。

在這種背景條件下,XX縣歷屆黨政部門領導和相關部門審時度勢,因勢利導,積極合理地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農業部門在每年下達農作物播種指導性計劃時,逐年擴大洋芋播種計劃面積,使馬鈴薯播種面積從19xx年的萬畝擴大到20xx年的萬畝,增長了萬畝,佔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比例也由%上升到%。因此,氣候條件影響,市場經濟調節和政府積極引導共同促成了XX縣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奠定了馬鈴薯第一大支柱產業的基礎。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XX縣種植的洋芋主要品種為X薯1號和小白花,其中X%為X薯1號,且該品種在當地有近20年的栽培歷史。由於該品種長期沒有更換,使洋芋品種退化嚴重,病毒病、晚疫病、旱疫病和環腐病等病害嚴重,產量急劇下滑。從19xx年開始,縣上開始從XX縣省農科院脱毒馬鈴薯繁育中心基地陸續調進X薯8號、X薯1號等洋芋良種多萬公斤,羣眾也通過多種渠道從等地購買和兑換洋芋良種,緩解了洋芋品種退化嚴重的現象,改變了洋芋品種單一的狀況。為了從根本上改變XX縣洋芋品種落後的現象,從20xx年開始,XX縣農業局積極與前來XX縣幫助扶貧的XX企業駐X代表處合作,共同開展脱毒馬鈴薯繁育推廣工作,開創了XX縣脱毒馬鈴薯繁育推廣工作的新紀元。至20xx年,該項目共投入資金XX萬元,其中X方投資XX萬元,縣自籌XX萬元,在縣農業局建立了副科級事業建制的縣脱毒馬鈴薯繁育推廣中心,組建了脱毒馬鈴薯組培室、日光培養室,在園藝場建立了脱毒馬鈴薯引種、試驗示範和培育基地,共有脱毒苗培育原原種日光温室座,XX畝,原種培育防蟲網棚XX畝,一級種繁育田多畝,購置了拖拉機、挖掘機、噴藥機等全套的現代化的機械設備,修建了能存貯噸種薯的貯藏庫一座,在周邊地區與當地農户簽訂協議,建立了約XX畝的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20xx年全縣脱毒馬鈴薯良種種植面積達到萬畝。

二、主要實用技術推廣情況

當地洋芋栽培主要採用溝壟種植,採取種二空二、種一空一等模式,由於農民逐漸償到了新品種和科學栽培管理所帶來的甜頭,加上農技人員的努力推廣,耕作管理逐漸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測土配方施肥、葉面追肥、合理輪作倒茬、藥劑拌種、土內施藥、地膜覆蓋、推廣應用脱毒良種等科學實用技術的應用率逐漸提高,平均每年推廣各類農業實用技術萬多畝次。

全縣洋芋生產目前仍處在一種比較落後的狀態,總體科技應用水平比較低下,耕作管理相對粗放,洋芋作為一種高產作物,其增產潛力遠遠沒有發揮出來,而通過品種改良,科學配方施肥和精細管理,其至少還有20-50%的'增產潛力。

三、開發利用情況

隨着洋芋種植面積的擴大,全縣多萬噸洋芋產量中,外銷量在-萬噸之間,洋芋產品的運銷,帶動了一大批當地農户,依靠販運洋芋走上了脱貧致富的道路,收購網點遍佈全縣山區XX個鄉鎮,全縣有3多户農户長期販運洋芋,有較大規模的販運户XX户,其中以沿嶺鄉農民張兵創辦的“XX省洋芋運銷公司”規模最大,年銷售洋芋萬噸,銷售收入XX萬元,將洋芋運銷到青海、新疆、廣州、上海等地,為洋芋打出了品牌,樹立了形象。XX縣洋芋龍頭企業除有XX鄉的“XX省洋芋運銷公司”外,還在本縣的XX鎮和XX鄉各建立了一家洋芋澱粉加工廠,年加工精澱粉噸左右,預計消化吸收洋芋萬噸左右,除此之外,附近再無洋芋產品加工企業。

,防蟲網棚面積達到XX畝,平均每年需投入培育制種和示範推廣經費XX萬元。在生產目的上要打破小農經濟的思想,發展商品薯基地,通過精耕細作和病蟲害防治,努力提高洋芋產量和質量,力爭在市場競爭中佔據主導地位,通過脱毒馬鈴薯新品種的繁育推廣,一方面提高單產,一方面利用我縣高海拔、氣候較冷涼的特點,力爭把我縣建成全州的脱毒良種繁育基地,為州及等地提供洋芋良種,增加羣眾收入。在全縣建立洋芋良種繁育基地萬畝,至末期,每年為本縣及周邊縣市提供洋芋良種萬噸。深度發展上要建立自己的洋芋加工大型龍頭企業,使洋芋在當地就能被加工轉化增值,以提升市場價格,增加種植效益。由政府鼓勵和領導扶持,興建洋芋加工龍頭修企業2—3家,年加工轉化洋芋鮮薯萬噸左右,加工轉化率達到20—25% 。

中國人口多的國情決定了中國城鎮化必須走多元化發展的路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並舉,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城鎮體系。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關鍵是要消除體制和政策障礙,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進一步放寬農民進城落户的條件。

2023年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篇6

XX年以來, xx市掀起了種植食用菌的熱潮。XX年生產規模更由XX年的2500萬棒猛增到4000萬棒。食用菌究竟為何物?食用菌生產形勢究竟怎麼樣?效益如何?有沒有發展前景?帶着這些問題,我在實習期間,對遵化市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

一、食用菌的發展史以及在x市的發展情況

菌類食用在我國已有3600多年的歷史。自商周時期,菌菜就作為山珍,成為奴隸主的奢侈品。直至晚清,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菌菜以其山珍的地位和獨特的個性魅力,征服了數代帝王。但他們一直是食用野生菌。自20世紀初法國在雙孢菇純菌種的分離培養方面首告成功,日本在20世紀20年代末首先製成了香菇的純菌種,人工種植的食用菌開始風靡世界餐桌,並形成產業。荷蘭、美國、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的食用菌生產趨於工業化和集約化。目前,全世界的食用菌年產量約1600多萬噸。

在我國,從白山黑水到青海湖畔,從天山南北到日月潭邊,除海南未見報道外,食用菌在其餘各地均有種植。人工種植品種有320多個,形成大規模商業性種植的有香菇、雙孢菇、平菇、木耳、靈芝、雞腿菇等15個。而其中的兩大主要菌類則是東北黑木耳(遼寧最多)和華北(河北)、華中(河南)、華東(浙)、華南(福建)的香菇。目前,全國有食用菌主產基地縣(市)近200個,大中型加工企業多家。年產食用菌1038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65%.其中,出口43.3萬噸,其餘均為內銷。

在河北,食用菌產量前三名的為靈壽縣、平泉縣、遵化市。其中,靈壽縣主要生產金針菇,年產7.5萬噸,產值近6億元。平泉縣主要產品是滑子菇,年產4萬噸,產值4.4億元。國家農業部批准的唯一的中國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場設在該縣。遵化市主要生產香菇,年產2.5萬噸,產值約7500萬元。

遵化市的食用菌生產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至今,經歷了兩次高潮。1994年,該市西留村鄉籌建了第一家規模食用菌生產企業,當時的技術不完善,產量也不高,但市場價格較高,每市斤達到3-5元,效益較好,2分地掙3萬,畝純掙10萬,食用菌種植開始向遵化市其他鄉鎮擴散,形成了種植食用菌的第一次高潮。但是,由於當時的大部分羣眾對這一新鮮事物持觀望態度,以及技術不成熟等其他方面的原因,沒有形成大氣候。沉寂了幾年後,從XX年開始,因平安城鎮平一村種植食用菌獲得較好收益,從而帶動了平安城鎮、東新莊鎮農民種植食用菌,並迅速擴散到全市。XX年,遵化市種植食用菌的鄉鎮達到18個,規模達2500萬棒。其中,平安城鎮1200萬棒、東新莊鎮600萬棒、劉備寨鄉200萬棒,其餘為石門鎮80萬棒、蘇家窪鎮80萬棒。XX年,增速更為迅猛,全市新建大棚1220個,其中平安城鎮、東新莊鎮、劉備寨鄉新建1167個。僅平安城鎮就增加834個,增加產能1300多萬棒。預計今年全市可突破4000萬棒,產量4萬噸,產值1.2億元。種植食用菌已經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主要途徑。

二、食用菌的主要功用

食用菌含有豐富的營養,具有高蛋白質、低鹽、低糖、低脂、低熱,富含藥用物質、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等特點,被稱為“素中之葷”.如蘑菇、猴頭菇、銀耳等,早就被稱為“山珍之王”、“庖廚珍品”.研究發現,食用菌子食體的蛋白質含量約為鮮重的3%-4%,乾重的20%-40%,介於肉類和蔬菜之間,並含有豐富的氨基酸,所以,在國際上被認為是“最理想的蛋白質和組合營養來源”.據調查,大眾餐館的菜食原料中,有近25%的.原料來自食用菌,並且呈上升趨勢。到XX年,北京食用菌餐館已經達到200多家,有80%的大中型餐館、賓館有食用菌菜譜和配菜。

每棒食用菌可採2斤鮮菇。去年遵化市香菇最高產地批發價格為每斤2.2元,最低為1元,平均價格為1.5元左右。每棚放2萬棒,銷售收入約為2×1.5X0=60000元。單棒銷售收入為1.5×2=3元。單棒純利潤約為3-1.25=1.75元。

如果不計算家庭勞動力成本,每年每個大棚毛利潤為:銷售收入(6萬元)-經營成本(2.5萬元)=3.5萬元。

新建大棚當年可以收回成本,建築成本、管理成本低則可獲部分利潤。從第二年開始,不計算家庭勞動力費用,年毛利潤可達3.5萬元。如果大棚建築採用的是較低成本的鋼筋而不是鍍鋅管,收益會更高,但是,因為使用年限短,折舊費用也高。

(四)相關經濟效益

種植食用菌帶動了其它產業的發展,產生了廣泛的經濟效益。僅以平安城鎮為例。一是流通領域。每年需要100多萬元的更換用塑料膜。今年為發展食用菌,建築用鋼材需求折算為多萬元,潛水泵也需要近900台,價值36萬元。塑料繩、鐵絲等也有大量需求。二是交通運輸業。每年僅制棒就需要37500噸木渣,大部分要到外地採購木料自己加工,或是直接從外地採購木渣。即使是採購木料,按每車載重10噸計算,需要出動3700多輛車次,另外每年需要從等地調運草簾5300噸,也需要近1000輛車次。三是解決了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問題。據估算,在制菌棒期間,就需要20萬個勞動日,因平安城鎮內的勞動力不足,需要到堡子店、石門甚至玉田、薊縣等地招收3000到4000名勞動力。建築大棚,製造蒸籠、鍋爐、接種箱,打井等也安排了大量勞動力。同時,大量的外來勞動力和收購食用菌人員,也帶動了餐飲業的發展。

三、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前景

遵化市目前的食用菌種植品種中,香菇佔90%,其餘為白靈菇、雙孢菇、茶樹菇等。香菇在遵化市種植歷史已經有10餘年,是目前技術比較成熟,價格比較穩定的菌種。產量位居全省首位,佔全省總產量的30%以上。但是,如果放在全國看,遵化市的食用菌產量只佔0.24%.

XX年,全市食用菌總產2500萬棒,到XX年7月,生產能力猛增至4000多萬棒。大量增長的食用菌生產能力是否會造成供大於求,增產不增收,挫傷農民積極性,最終影響該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一)從市場價格分析

一是國際價格。我國食用菌出口,1995年為30萬噸,XX年為47.6萬噸,XX年為38萬噸,創匯卻分別為9億、6億和4.6億美元,平均噸價為3000美元、1255美元和1213美元,呈現明顯下降趨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國外相關質量指標很多,而我國的標準體系還不健全甚至落後。資料顯示,目前僅在農藥殘留限量指標上,國際食品法典有2572項,歐盟有22289項,美國有8669項,日本有9052項,而我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只有484項。所以,大大影響了食用菌的出口價格。如果我們加大食用菌生產標準化推行力度,產品符合了國際市場標準要求,價格也會相應提高的。二是國內價格。根據中國農業信息網價格之窗的數據庫,XX年6月至XX年2月國內大中城市農貿批發市場香菇價格一直呈上揚態勢,今年2月後開始下滑,但價格仍高於去年。南方菇品市場今年以來最低價格為6月下旬的5元/斤,遠高於去年最低價格6月的2.5元/斤。而今年最高價格6元/斤也高於去年的最高價格5.5元/斤。香菇作為常規品種,價格波動幅度小,價格是相對穩定的。今年上半年,北京香菇價格同比上漲30%.

(二)從市場需求分析

一是國外市場。香菇市場主要是日本、北美和歐洲。日本對我國香菇輸入底線為鮮菇2.5萬噸,幹菇為8000噸左右。美國和加拿大銷售呈上升趨勢。歐洲人喜歡吃蘑菇,但是,在華人飲食文化影響下,尤其是歐盟國家多達8000家的中國餐館,對香菇、木耳的消費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以上國家的香菇消費以華人為主,比較穩定,隨着華人的不斷增加,消費量也會上升。二是國內市場。飲食習慣和經濟發展水平有着密切關係,在上世紀60年代,日本在戰後經濟增長時期,香菇消費就表現了高速增長。目前,我國人均消費香菇不到12克,分別是日本人的1/5,香港人的1/10.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習慣的改善,全國範圍內的消費量正在以10%的速度增加。以上海市場為例,上海市場鮮菇消費量每年上升15%,XX年冬季,幹菇消費量同比增長25%,單價上升12%.

(三)從遵化市的產量分析

如前所述,遵化市的香菇產量只佔全國的0.24%,所以,遵化市增加的香菇產量根本不會對市場造成影響。此外,因為各地有各地的水土特點和種植習慣。比如,靈壽縣就因為當地氣候的原因,沒有發展香菇種植。唐山境內,遷西縣就以種植慄蘑為主,灤縣以種植杏孢菇為主,灤南縣以種植白靈菇為主。即使全國的香菇產量均有增加,但是消費量也在增加,兩者相抵,價格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與其他地區相比,遵化市的香菇生產成本較低。況且,香菇是一種可以加工的產品,如果鮮銷不暢,還可以烘乾,也可以醃漬,不至於造成較大損失。

四、關於促進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

就國際市場看,加入wto後,國際貿易量不斷增加,這既為我們發展出口創匯提供了機遇,也把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世界市場尤其是歐盟國家對進口產品的質量要求非常嚴格,尤其是對農產品的有機物殘留方面,標準近於苛刻。就國內來看,實施標準化生產也是一個遲早的問題。如北京等大城市,農產品檢驗的項目也在逐漸增加。一步領先,步步領先。如果不盡早推行標準化生產,我們已經形成氣候的食用菌產業遲早會被淘汰出局。所以,應設立食用菌標準化生產辦公室,靠掛在農村經濟局或科學技術局,由專人負責食用菌生產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早動手,早受益。

(二)及早建立食用菌交易市場

目前,遵化市的食用菌銷售主要處於小規模、散銷售階段,基本上“送出地頭”,還沒有真正“走進市場”,生產者的利益難以得到有效保證。所以,應該把建立食用菌交易市場提到議事日程。如平泉的食用菌交易市場,每年春、秋、冬三季,商賈雲集。除能節省銷售費用,還可以帶動本地菌種、原料的銷售,延伸產業鏈條。河南一省就建立了10餘個市場,西峽、鄭州兩個市場年交易額達20億元。而泌陽縣已經形成了產業鏈條,遵化市菇農用的錛渣機、裝袋機,甚至是小小的菌袋,都要從那裏購買。如該縣生產的錛渣機,原理與礦山粉碎機沒有太大區別,但最高價格為一台20萬元左右。從遵化市的工業基礎看,完全可以自己製造。但因為市場有限,沒有廠家願意生產。如果建立了食用菌交易市場,不僅可以提高銷售價格,還可以極大地帶動需求,拉動市場,延伸產業鏈條。

(三)儘快對食用菌進行加工利用

目前,遵化市的食用菌只是初級產品,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經濟效益差。例如,一斤鮮菇市場價格為2元左右,到飯店餐桌上一盤可賣15-20元,一斤可做兩盤,增值達10-20倍;保鮮出口,大約增值10倍;加工成罐頭,可增值50%-200%;如提取多糖可以增值上百倍。所以,遵化市應儘快走出“出棚進籃、出籃進車、出車進市”,由“農田工廠”進“農貿市場”的原始銷售階段。建議抓緊扶持建立1-2家較大食用菌深加工企業,在提高附加值的同時,降低市場風險。

(四)大力提倡專業化生產和分工

遵化市的食用菌生產,尚處於“小而全”的分散狀態,家家建大棚,家家支爐灶,家家有支出,家家沒規模。造成資源浪費,勞動力浪費,綜合效益較低。所以,應該引導農民進行專業分工,把菌種銷售、原材料製造、種植等環節剝離開,使菇農不必再自己造原料,搭滅菌鍋,制接種室,建培養室,也不必拌料、滅菌、接種全做,只要買回菌棒直接出菇,可以專心抓管護,減少投入,騰出精力,最終提高生產效益。

2023年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篇7

我縣蘋果產業歷經“七五”起步,“八五”發展,“九五”提高,“十五”跨越四個階段,特別是以來在全縣上下的不懈努力下,蘋果產業規模迅速擴張,四大關鍵技術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生產效益明顯提升,為進一步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基礎。

蘋果產業發展的現狀

一是蘋果規模實現了量的突破。近三年來,全縣共新栽蘋果16萬畝,果園面積從以前的22萬畝發展到38萬畝,面積幾乎翻了一番,農民人均果園達到2畝。

二是果農作務水平明顯提高。隨着蘋果“四大”關鍵技術的全面推廣實施以及羣眾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全縣果農作務水平有了明顯轉變,從過去栽植秦冠到優質富士的轉變,從生產光果到套袋、貼字富士的轉變,從農藥防治到使用幼蟲袋生物防治的轉變。全縣已建成綠色無公害果品基地13萬畝,有機果品基地3200畝,通過國家gap認證5500畝,全縣建成省級示範園14個,市級示範園13個,縣級示範園52個,創建省級生態果園示範村4個,面積5750畝。08年,全縣完成果樹大改型面積8.2萬畝,強拉枝面積12.5萬畝,蘋果套袋13.2億枚,套袋率達到75%,優質果率達到80%.

三是果農的市場意識逐漸增強。隨着蘋果產業的發展,廣大羣眾積極參與市場流通,形成了一支聯繫廣泛的經紀人隊伍。目前,全縣從事蘋果銷售的經紀人達到2123人,常年與廣州、河南、四川、江西等16個省的近500多名客商有着密切的聯繫。同時,也形成了一些有一定知名度的銷售大村和大户,儀井鎮樊家村的宋利利08年9月份接待7位客商,銷售蘋果300萬斤,本人從中受益近10萬元。果農在具體銷售中,也從過去的散裝、混裝銷售發展到了初級包裝和按照市場需求擇機銷售。

四是產業鏈條不斷完善。近年來,蘋果產業不斷向產前、產後延伸,鏈條進一步拉長,與蘋果生產相關的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全縣建設蘋果庫存量在3000噸以上的氣調庫達到4座。隨着安德利第二條生產線的投入使用年加工鮮果32萬噸。庫容量2萬噸的好農夫現代農業暨果品包裝儲藏項目正在積極建設中,有力地推動了蘋果產業從初級生產向儲藏包裝、果汁加工的延伸。

五是促進農民增收效果明顯。與我縣其它產業相比較,蘋果產業有着明顯的規模優勢。近幾年,市場價格也一直比較穩定。如08年,套袋富士平均價格1.6元,最高達到2.2元。全縣蘋果產量達到35萬噸,產值6.5億元,農民蘋果人均純收入1860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5%。蘋果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户數達到4787户,其中50000元以上的户就有10餘户。蘋果產業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

蘋果產業發展中存在的新問題

一是宣傳力度不到位。從實際檢測情況來看,永壽蘋果在品質方面與山東等地的蘋果相比具有較大優勢,然而在一些地方的市場佔有份額很少,甚至出現了有些客商還不知道永壽這個地方,而有些客商把永壽蘋果貼牌後再銷售的尷尬境地。這也側面反映出,我們在蘋果的宣傳推介方面做的還不夠。同時,宣傳推介中,品牌塑造還不夠突出,影響力和知名度明顯不足。

二是果農生產經營理念還需提高。儘管我縣地處蘋果最佳優生區,所產蘋果具有個大、色潤、爽口等特點,但多數農户思想仍停留在生產較低檔次的傳統果品中,沒有生產如貼字蘋果等有果品文化特色的思想意識。特別是部分羣眾面對去年殘次果價格較高的影響,存在着生產殘次果、賣“落果”的思想,果園的作務和管理水平仍需不斷提高。

三是家庭經營專業化程度不高。隨着蘋果產業發展,實施專業化、標準化生產,提高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越來越迫切。目前,全縣種植蘋果面積在5畝以上的户數比例較低,專業化經營大户很少。種植面積小的羣眾多數把蘋果產業作為家庭收入的一種副業,不能很好地集中精力從事蘋果生產,不願過多的投入資金、技術和勞力,這樣不利於相關技術配套措施迅速推廣,不利於實施標準化生產,使得蘋果產業由傳統經營方式向現代經營方式轉變難度加大。

蘋果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是加大果品宣傳力度。當今世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不主動出擊,自我推介,必然固步自封,發展受限。一方面,在內部舉辦像槐花節那樣高檔次、大規模的宣傳推介活動,比如“永壽蘋果年會”、果品採摘節等活動,邀請省內外知名人士、新聞記者到會品嚐採訪,進行文化渲染和宣傳報道。另一方面,要積極走出去,以省外大城市為重點,通過參加各類大型果品展銷會、舉辦推介會等形式,大力宣傳我縣蘋果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要注重“金玉壽”品牌宣傳,提高和擴大我縣蘋果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從省質量檢疫檢測所對我縣蘋果進行專業檢測結果表明,39項指標全部達到國家標準,特別是含糖量、硬度、藥物殘留量等一些主要指標還遠遠優於國家標準,這是我們對外宣傳的一筆寶貴財富,必須牢牢扭住不放,有針對性地採取推銷措施,大做文章,大力宣傳。要重視發揮農村經紀人隊伍的作用,充分利用他們聯繫廣泛,消息靈通的獨特優勢,加強教育培訓,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營銷能力。

二是在蘋果文化內涵上狠下功夫。近年來,一些蘋果生產發達的地區在挖掘蘋果文化內涵上做大文章,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這方面,我們也應狠下功夫,加大力度,融藝術於果品,賦予蘋果以文化品質,提升蘋果的價值。要挖掘地名所藴含的文化價值,做好“壽”文化與蘋果生產相融合這篇文章,叫響“延年益壽”、“長壽之果”的口號。要積極引導果農通過貼字、貼花等形式,生產具有地域特色的書法蘋果、剪紙蘋果等,不斷豐富果品的文化形式和內涵。

三是在突出生態特色上用足力量。當前,隨着食品安全事件的接連發生,市場對綠色、安全、生態、有機農產品需求日益旺盛。因此,要突出我們自然環境好、污染少的優勢,大打綠色生態牌,大力發展有機蘋果,並以此帶動永壽蘋果向更高層次發展。要突出生態果園、有機果園建設,以實施標準化生產為抓手,在全力推廣“四大關鍵技術”的基礎上,以省市級示範園為主,加快誘蟲袋等生物防治先進技術的應用。同時,積極實施“果、畜、沼、窖、草”配套發展,確保有機肥肥源,提高果品有機質含量,使每一個生產流程都能體現出生態的特點。力爭在2-3年內,全縣蘋果產業有質的飛躍,再上新台階。

四是在提升果農市場意識上實現突破。 大面積提高果園管理水平,首要的是解決市場意識方面的問題。從蘋果產業的發展歷程來看,蘋果產業也具有一定的市場週期。因此,要教育引導果農,着眼長遠,充分認識蘋果在促進增收中的重要作用,正確認識市場,不能一出現價格下跌就挖樹,而到了蘋果價格上漲再栽樹。特別是去年受國際金融市場影響,國外消費市場疲軟,果汁出口受限,落果價格跌倒了歷史最低點,遠遠低於預期情況下,要積極引導羣眾客觀分析市場行情,增強發展蘋果生產的信心,同時,讓羣眾充分認識到提高果品品質才是增收致富的關鍵,從而自覺地走以質取勝之路。

五是在搭建發展平台上多想辦法。產業發展最終要實現和市場的對接,銜接越緊密,發展就越快。從我縣實際來看,需要搭建好兩個對接平台。一要建立專業果品銷售市場,以小市場對接全國的大市場。在縣城建立一個規模較大的果品批發市場,在每個鄉鎮建立1-2個二級果品交易市場。讓每一個市場成為蘋果產業信息交流中心、技術支持中心、批發銷售中心。二要大力扶持果品協會和蘋果專業合作社組織建設。給予一些果業合作社、果品協會一定的政策、資金扶持,讓他們很好地發揮作用,把更多的果農組織起來,更好實現果農與市場對接,從而讓果農得到更大更多的實惠。

2023年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篇8

為進一步推進城區香蕉產業化發展,增強抗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能力,增加農民收入,努力打造香蕉品牌,力爭把城區香蕉產業打造成為全區第一香蕉產區,今年5月份,城區人大常委會組織城區部分市、城區及鄉鎮三級人大代表對城區香蕉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情況如下:

一、香蕉產業的現狀

當前,城區蕉類種植面積由xx年的萬畝發展到xx年的萬畝,產量由xx年萬噸發展到xx年的萬噸。城區香蕉種植主要分佈在沿岸的、定、三個鎮。其中,xx鎮香蕉種植面積萬畝,產量萬噸;xx鎮香蕉種植面積萬畝,產量萬噸;香蕉種植面積萬畝,產量萬噸。香蕉種植的品種以威廉斯b6,巴西蕉為主,其中種植健康組培苗威廉斯b6佔香蕉種植面積的80%以上。在特色蕉類生產方面,雞蕉主要在雙定鎮種植,面積xx畝,年產雞蕉約噸;粉蕉分佈在三個鎮,面積xx畝,年產噸;紅香蕉也有少量種植,但規模小,僅為零星種植。全城區已形成香蕉種植規模達xx畝以上的村有xx個,種植面積xx畝以上規模種植企業x個,種植xx畝以上香蕉種植大户x户,城區香蕉生產已形成規模化、專業化、區域化發展的格局。

二、城區政府扶持香蕉產業發展的主要措施

(一)政府大力引導,進一步做大香蕉產業。為了進一步做大香蕉產業,把香蕉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城區政府加大對香蕉產業的引導,通過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合理佈局,穩定香蕉種植面積和產量,並對香蕉產業發展進行合理規劃,計劃在期間將城區香蕉種植面積發展到萬畝,產量萬噸,產值超過億元,使成為廣西香蕉生產第一大區。

(二)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改善農業基礎設施,近年來,城區政府加大了財政資金的投入,通過實施農田水利建設、土地整理等項目,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也使蕉園的生產條件得到了改善。據不完全統計,XX年城區通過爭取上級財政資金多萬元來投入農田水利建設項目。同時,還爭取到xx鎮xx村、上正村,xx鎮大林坡等8個土地整理項目,總共投入資金1。1億元。另外,城區政府還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幫助蕉農解決修路、打井等問題。如xx年,城區政府通過各種途徑籌集資金多萬元幫助廣西農業開發公司修建一條水泥路和打兩口灌溉水井。

(三)實施香蕉品牌戰略,擴大西鄉塘香蕉知名度。近年來,城區政府十分注重香蕉品牌的培育,並先後註冊“洛洛香”、“甜彎彎”等香蕉品牌,並通過各種途徑對這些香蕉品牌進行宣傳。如城區政府每年都在“南博會”期間舉辦“洛洛香”香蕉節,通過“南博會”這個大平台,大力宣傳我城區的香蕉品牌,提高“洛洛香”香蕉品牌的知名度,以帶動城區香蕉產業的發展。

(四)加強示範項目建設,“以點帶面”促進產業升級。實踐證明,香蕉標準化生產及機械化採收示範項目的實施,對帶動農民增收、促進產業增效和提升產品競爭力等方面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已經成為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城區政府通過積極扶持廣西桂潔農業開發公司、廣西旺農農業科技開發公司等幾個農業龍頭企業,大力推廣香蕉標準化生產採後處理技術,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帶頭作用,“以點帶面”促進了產業升級。

(五)大力開展香蕉創新技術培訓,提高香蕉產業科技支撐體系。為增加城區香蕉種植的技術含量,城區政府加大培訓力度,充分發揮農業技術推廣網絡作用,通過香蕉專家大院、農民田間學校,對技術骨幹、香蕉種植大户、農村經濟能人等進行強化技術培訓,推廣普及香蕉標準化栽培技術、水肥一體化生產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節水灌溉技術。每年不定期聘請自治區、xx市香蕉專家到轄區進行專業技術輔導、解決技術難題,突破技術發展瓶頸。

(六)加強流通服務,促進銷售渠道暢通。為了做好流通服務,解決香蕉銷售困難問題,城區政府想方設法通過各種途徑,做好服務工作:一是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經常組織轄區種植大户外出招商或者參加區、市相關部門組織到北京、上海等地參加名特優農產品招商推介活動。二是積極培育農村經濟人隊伍。通過商會、協會等組織,不斷髮展壯大本地農村經濟人隊伍,充分利用這些經濟能人的作用,汲引更多的客商前來採購香蕉。三是建立健全城區農產品信息網絡。通過建立健全城區—鎮—村三級信息網絡,及時對外發布產品供銷信息。四是建設香蕉物流園,加強香蕉銷售服務。目前,城區政府在xx鎮建設xx畝香蕉物流園的一期建設項目已經啟動。

三、制約城區香蕉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近年來,我城區的香蕉產業在政府的扶持、引導下發展迅速。但是,在發展過程當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有待解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蕉類品種過於單一和上市時間過於集中。在城區蕉類種植品種中,香蕉種植面積佔蕉類種植面積的98%。這就形成了一些特色的蕉類如粉蕉、雞蕉等種植規模小、水平低,難以滿足市場需求;而且上市時間集中,大部分香蕉在當年9月—12月上市,上市高峯集中在11月—12月初,容易造成階段性供大於求,形成滯銷。

(二)香蕉品質參差不齊、缺乏市場競爭力。目前,城區香蕉生產過程中,公司化經營數少,大部分還是以單家獨户承包種植為主。以單個家庭單家獨户承包種植的香蕉,由於在管理上沒有形成企業化管理,生產技術標準化程度不高,造成品質差異大。而以公司標準化生產的香蕉,由於實行統一管理,統一生產標準,統一宣傳,統一銷售,生產技術標準化程度高、成本低,香蕉產品質量好。因此,城區的香蕉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較為突出,導致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

(三)香蕉品牌運作不暢。目前城區有大熱門、洛洛香、甜彎彎等品牌。大熱門品牌由於大熱門種植公司規模小,所佔市場份額不多;而洛洛香品牌雖然近幾年城區大力宣傳,由於沒有大的企業來運作,目前仍停留在商標上,沒有得到真正推廣,甜彎彎品牌剛註冊不久,影響力還不夠大。

(四)香蕉產業基礎設施仍比較薄弱,資金投入不足,發展水平不能迅速提高。一是對種植科技投入不足;二是對合作經濟組織(協會)的扶持和引導不夠,由農民自發組織的各類合作協會,他們在農業產業鏈中起着橋樑的作用,但大多是靠集資的方法籌集工作經費,不足以開展更深、更遠、更多的信息、技術等服務工作;三是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不夠,灌溉基礎設施條件簡陋,嚴重的影響着地區自然優勢的發揮。

(五)農村耕地使用權流轉適應不了農業產業化要求。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一個主要特點是規模化生產經營,需要耕地的相對集中規模經營。由於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目前耕地使用權還難以有效便捷地流轉和集中,給農產品的適度規模化生產帶來了困難。

四、香蕉產業壯大發展的意見建議

香蕉產業是農業的經濟支柱和特色產業。近年來,隨着市場上香蕉價格穩中有升,農民種植香蕉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香蕉種植面積不斷擴大,xx年種植面積萬畝,佔xx市香蕉面積的60%以上,規模化發展的步伐逐步加快。為加快城區香蕉產業壯大發展,特提出以下意見建議:

(一)合理佈局香蕉品種,種植季節,形成香蕉均衡上市和品種多元化。通過加大力度引導農民調整香蕉種植季節,合理調整香蕉秋、冬、春種植比例。做到均衡上市,避免供過於求。合理調整西貢蕉、雞蕉、香蕉品種威廉斯b6種植比例,擴大西貢蕉、雞蕉、紅香蕉等名優特蕉的比例,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同時,要繼續推廣這些優良品種的種植,推廣健康種苗,標準化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等先進適用技術,建設10萬畝高產、優質、生態香蕉生產基地。

(二)充分發揮基地連片種植的示範作用,提升香蕉品質,提高市場競爭力。充分發揮目前農科院廣西植物組培苗有限公司、大熱門、馬彰然、樑潔言、金光農場菠蘿分場等香蕉連片種植基地的示範作用;積極採用先進的種植管理技術,努力推廣香蕉無損傷採收技術,從根本上解決香蕉採收的擦壓傷難題,保持漂亮的外觀和縮短貨架期;研究建立香蕉深加工示範點,把香蕉加工成香蕉幹、香蕉麪粉、香蕉粉等,提升香蕉品質,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對單家獨户的種植户,利用多種形式途徑加強種植技術的培訓,及時提供城區香蕉產區生產、銷售信息。

(三)繼續舉辦香蕉節,繼續實施香蕉品牌戰略,擴大知名度。作為向外界宣傳的一個重要途徑,應繼續舉辦香蕉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香蕉產業在區內外的知名度,擴大香蕉銷路,將香蕉優勢向外界展示。通過聯合轄區香蕉種植企業、種植大户,實施統一的香蕉品牌,促進香蕉銷售品牌化。並逐步帶動單家獨户蕉農統一按企業標準化管理生產,統一對外銷售,形成企業品牌化營銷,增強抵禦市場風險能力。

(四)加快推進xx鎮香蕉物流園建設,加強信息平台建設,提高商品流通效率。通過招商引資,加快建設冷庫、倉儲、採後處理加工廠、停車場、電子交易平台和服務客商酒店等。完善和提升服務功能,以優質的服務吸引國內外客商到我城區經銷香蕉。加強對產品促銷工作的宣傳,以提高城區香蕉市場的佔有份額。

(五)創新機制,大力推進土地流轉。健全土地流轉機制和政策引導機制,為土地流轉提供保障,鼓勵和支持農民在“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下進行土地流轉;召開各種現場會,與農民算經濟賬,讓更多農民瞭解土地流轉的成功典型及其效益,千方百計調動農民進行土地流轉的積極性;大力引導各類組織和個人參與土地流轉,促進流轉主體多元化;採取政策扶持、協調融資、技術服務等積極措施,大力扶持香蕉種植大户,促進土地規模化經營;以政府職能部門為主導,積極向上爭取資金項目,實施農業產業開發和科技試驗示範,擴大香蕉試驗示範基地,拉動土地規模集中高效經營。

2023年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篇9

按照建設“四個中心”國家戰略的要求,落實發展海洋經濟的總體規劃,將充分依託洋山國際深水港和浦東國際航空港兩大國際性樞紐港的優勢,延伸和拓展浦東開發開放的經濟社會效應,準確把握在新一輪發展的戰略地位,積極貫徹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充分體現區位優勢,培育和發展主導產業,加快產業發展步伐,壯大主導產業,提升產業集聚度,提升產業能級。加快經濟的發展,就是要以加快優勢產業的發展為基礎,形成產業細化、優勢明顯、集羣度高的產業羣,共同推進經濟圈產業的競爭力。

一、年工業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年,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64.7億元。其中四大重點行業:電子信息業佔總產值的11.2%,醫藥及醫療器械製造業佔2.8%,汽車製造及其零部件製造業佔13.3%,裝備業佔51.3%。從行業小類看,通用、專用、運輸設備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4.6億元;金屬製品業完成產值38.2億元;電氣機械、通信設備、計算機、儀器儀表等製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39.6億元,比上年增長78.5%,其中電子信息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2.9億元,同比增長155.0%。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7.2億元,佔全區工業的7.1%,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7億元;通用、專用、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4.6億元,比上年增長38.0%,其中汽車製造及零部件配件製造業完成172.4億元,比上年增長1倍多;醫藥及醫療器械製造業完成18.3億元,比上年增長34.6%。全區工業實現利潤41.0億元,電子信息業佔4.1%,醫藥及醫療製造業佔3.0%,汽車製造及其零部件製造業佔19.4%,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佔22.3%。從主營業務收入看,四大重點產業共實現493.6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總數的74.2%。其中電子信息業佔11.1%,醫藥及醫療製造業佔0.2%,汽車製造及其零部件製造業佔12.1%,裝備業佔50.9%。

(一)總體發展現狀

總體來看,我區4大重點產業發展狀況良好,呈出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從產業規模看,4大產業創造的經濟總量在全區工業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彙總數據顯示,年,我區工業4個重點產業共有582户企業,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數的51.0%;就業人數8577人,佔規模以上工業就業人數的5.2%;資產合計406.9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資產的69.7%;主營業務收入493.6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74.2%;利潤總額30.5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的74.3%。

二是從經濟效益看,重點產業各項經濟效益指標普遍好於全區工業平均水平。數據顯示,年我區工業重點產業的資產週轉率為2.14次,比全區平均水平高2.5%;勞動生產率為11.7萬元/人,比全區平均水平高2.2萬元;重點產業產品銷售率為98.7%,高出全區工業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負債率為53.5%。

(二)各產業發展現狀

為了更全面地瞭解我區產業的發展現狀,下面對各產業逐一進行分析:

1、汽車製造及其零部件製造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49家,從業人員1020人,資產56.3億元,主營業務收入88.8億元,產值在全區工業產業中排名第三。其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延鋒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5.8億元)、納鐵福傳動軸有限公司(17.6億元)、申龍客車有限公司(5.2億元)。

2、醫藥及醫療器械製造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21家,從業人員339人,資產16.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8.4億元,實現利潤1.3億元,資產負債率為49.1%,比去年同期下降4.6個百分點,有2家企業的產值超過4億元,分別是揚子江藥業集團海尼藥業有限公司(5.5億元)和迪賽諾化學制藥有限公司(4.7億元)。

3、電子信息製造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52家,從業人員1190人,資產61.8億元,主營業務收入74.1億元,其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5家,超30億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昌碩科技有限公司(35.0億元)、勝華電纜廠(12.8億元)、堂福電子有限公司(3.4億元)。

4、裝備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460家,從業人員6028人,資產272.3億元,主營業務收入338.3億元,實現利潤21.2億元。其產值在全區工業產業中排名第一。資產週轉率為2.1次,產品銷售率為99.9%,資產負債率為55.9%。其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有法人單位102家,從業人員1393人,資產63.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93.0億元,實現利潤9億元。其產值在全區工業產業中排名第二。資產週轉率為2.3次,勞動生產率為14.8萬元/人,產品銷售率為97.8%,資產負債率為52.9%。

二、加快工業產業發展的思考

雖然目前重點產業還很弱小,但已經有一批正處強勁發展的產業,還有一批具有較明顯發展潛力的產業,經濟崛起的步伐在明顯的加快。經濟發展的提速,我們認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徑應是產業的集羣化發展,以區域經濟的一體化來加速改變經濟發展的固有狀態,不斷激發發展活力。從產業發展的層面上看,加快工業產業集羣建設應着力抓好六個方面。

(一)實施好產業發展規劃

在實際的發展中,應結合國際產業發展和轉移規律、我國產業發展狀況,制定出推進工業產業發展具體可行的措施。要從工業整體發展出發,立足於產業發展和產業集羣狀況,着眼於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強勢發展產業--潛在優勢產業,圍繞產業聯動,因地制宜地發展產業集羣,合理佈局生產力,形成產業聚集,要與大項目和龍頭企業想結合,與產業園的特色相匹配,與人力資源相適應,發展以現代裝備業為核心的先進製造業,同時與浦東聯動發展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

(二)提高利用外資水平,促進產業升級

堅持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的產業發展方針,在發展中完成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在調整中實現產業創新提升,逐步構築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現代服務業為先導、現代裝備工業為支柱,特色鮮明、重點突出、體現臨港經濟特徵的多元產業體系,努力構築“現代裝備工業基地、現代物流基地和信息產業基地”。要做好工業產業集羣,其根本點就是要以產業中心發展區域的產業為基礎,特別是利用其市場優勢和技術優勢,整合同類產業和產品資源,發揮產業集羣的引領導作用,帶動經濟圈產業的發展。充分利用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資本流動的有利時機,努力創造條件,改善軟硬環境,大力引進外資,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和質量。特別是要吸引外資在我區建立研發中心和關鍵零部件生產基地,提升加工產品檔次和開發能力。

(三)以產品為核心,加強產業集羣分析研究

從產業競爭力上看,我們要對重點行業進行細化研究,從中類行業細化到小類行業、細化到產品。從小類行業上研究,以龍頭產品為紐帶,進行產業集羣,進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競爭,提高產品市場佔有率和贏利水平。同時充分重視國內外市場,做好兩個市場大文章。比如電子信息行業,它的發展與國際IT產業的發展休慼相關,但另一方面,國內市場仍有巨大的潛力,對電子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時,也要眼睛向內,加大技術投入,集中攻關,尋求核心技術突破,不但可從根本上解決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業的產品附加值,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堅持以質取勝戰略,法力培育優秀品牌,使之成為的產品新亮點。

(四)“開源節流”並舉,應對能源緊張局面。

工業的快速發展,用能需求急劇增加,能源供需趨緊。短期來説,強化節能意識,組織協調好能源供給,最大限度地舒緩用能緊張的局面。長遠來看,關鍵是加強節能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開發可替代新能源,特別是可循環使用的新能源,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與此同時,新技術的應用,還是從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價格上漲、成本壓力增大的最佳途徑。

(五)統籌協調好招商引資工作,促進工業園區良性有序發展。

招商引資是加快我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而工業園區則是我區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主戰場。要把園區的工業做大做強,招商引資,引進項目和資金仍然是一條重要的途徑。把加快工業發展、壯大工業規模、培育工業經濟增長點作為重大措施來抓,各部門要積極配合,為園區建設創造寬鬆環境。提升工業園區的能級,加快培育臨港綜合經濟開發區、臨港物流產業區、國際醫學園區和信息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和功能培育。通過園區建設,拓寬我區工業發展空間,吸納新的工業項目,形成新的發展格局,增強發展後勁。從經濟一體化、空間佈局擴容和功能提升出發,把工業園區整合成產業功能區,加快工業園區的產業集羣化、市場專業化的發展。

(六)把握產業發展方向,加快發展新興產業

大力扶持大型優勢企業和中小高技術企業,針對我區目前存在的企業多、技術競爭力弱的問題,要繼續實施企業集團戰略、龍頭企業戰略,發揮規模優勢,提高整體抗市場風險能力,力求在微電子、軟件、計算機、通信等重點領域儘快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和拳頭產品。與此同時,進一步扶持中小高技術企業,培育大型企業的後備力量,以形成梯次推進的產業組織體系。比如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是世界產業發展的方向,也是我國工業的五大重點發展產業。年,該產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佔我區規模以上總量的6.8%,實現總產值佔總量的7.1%。要把握好產業發展的大勢,着力發展增長潛力大、帶動效益強、技術含量高的產業,發展和壯大新興產業。

2023年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篇10

一、發展現狀

我縣以金屬鎢為主的硬質合金產業,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經過30多年的艱苦創業,形成了全國最大的廢舊合金回收,合金刀具經銷、再生合金生產三位一體的特色產業。在硬質合金產業發展過程中,我縣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經銷鉬、釩、鈦、鎳、鈮等稀有金屬,並相繼建設了金都、城大、世龍、上大、嘉興等一些生產企業,與各大鋼廠建立了密切的協作關係。目前鎢及其它稀有金屬產品的銷售收入40億元,是省重點產業集羣之一。

全縣稀有金屬生產企業45家,主要產品有合金刀具、礦山工具、耐磨零件、高速鋼工具,再生碳化鎢及鎢鐵、鉬鐵、釩鐵、鎳鐵、鈮鐵,鎳銅合金、鎳鉬合金、高速鋼坯材、高温合金等,主要供應機械加工、裝備製造、礦山採掘、石油化工、鋼鐵特鋼等領域。全縣廢舊合金、合金刀具及其稀有金屬經銷業户有500餘家,其中有一半以上分佈在全國各大中小城市,有幾千名業務員常年跑遍全國各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經銷網絡。目前全縣稀有金屬產業從業人員10000餘人,年銷售收入40億元,税金5000萬元。

二、存在問題

1、我縣是全國最大的廢舊硬質合金及廢鎢料購銷集散地,年經銷量近萬噸,而本縣再生利用量只有3000多噸,大部分廢料被外地利用,急需提升廢鎢再生利用規模。

2、我縣硬質合金生產企業都是年產一、二百噸的中小企業,產品品種單一,技術附加值不高,在低端市場競爭,抗風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弱,沒有形成專業化分工、規模化生產、中高端邁進的良性發展格局。

3、創新能力不強,自主品牌沒有形成市場影響力,甚至有個別冒牌營銷行為,在業內對產品存有偏見,不利於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4、近幾年,等地相繼建設了廢鎢回收加工基地,大部分原料來自,對我縣產業發展造成了一定衝擊。

5、產業鏈條分工不細,聚集效應差,特色優勢放大效果不明顯,在產業鏈條各關鍵節點需要龍頭企業或重點企業加大支撐能力。

三、下步措施

1、明確發展方向。緊緊依託廢舊合金及其它稀有金屬集散市場的優勢,走再生加工、循環利用的發展之路。鞏固壯大回收市場,確保資源聚集地位;提升再生加工技術和工藝水平,做大循環經濟規模;健全產業鏈條,開發生產高附加值新產品;打造全國鎢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

2、成立鎢業協會。以鎢資源綜合利用為發展主題,立足,面向全國,打造沒有礦山的戰略金屬生產基地。成立鎢業協會,近期以及周邊南宮、故城等從事合金生產加工、購銷流通、製品交易等企業,組成行業組織、抱團經營、優勢互補、溝通交流、自律自強。

3、建立服務平台。以研發、檢測、網絡、信息、物流、人才交流、融資服務等多位一體的產業服務配套體系,為產業發展搭建全方位的服務平台。

4、謀劃建設合金市場。把及周邊縣市的經營業户納入一個功能完備的市場體系中,即可迅速鞏固合金產業聚集效應,又能增強縣域經濟的城市功能,確保產業長期可持續發展,形成市場支撐產業,產業促進市場的良性循環。

5、靠大聯強,打造骨幹龍頭企業。我縣合金企業具備資源、市場優勢,而國內大的企業集團具有資金、技術優勢。與大企業聯合協作,是加快產業做強做大的一條途徑。

6、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走科技創新之路。積極拓展國內外兩大市場,創建自主品牌,提高產品的聲譽。

2023年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篇11

竹木產業是我們柘塘村的傳統產業,為了加快我村竹木產業的發展,作為一名剛剛上任的村官,有義務也有責任對我村的竹木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調研經過

20xx年11月17日至29日,我在村團委書記羅立人的帶領下,深入到柘塘村的第六村民小組和相關加工單位,通過聽取村民和有關加工廠負責人的情況介紹及建議,召開了小型的座談會,通過走訪竹木加工企業及林農,較為全面地瞭解了我村竹木產業發展情況。下面將考察調研中各方面對該項工作提出的比較集中的問題和建議進行彙總、整理,將調研中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和建議提交縣政府領導,希望能夠得到縣政府的大力支持。

二、我村竹木產業發展的現狀

本村以竹木器加工銷售為龍頭,全面帶動全村經濟的協調發展。XX年年投資800萬元對竹木器批發市場進行了第一期改造,總建築面積達5280平方米,共建成標準門店55個。現在有竹木加工企業18家,從業人員有190多人。藤製品廠一家,有10名技術人員。近年來,我縣把竹木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抓,加強資源培育,積極發展竹木製品加工業,竹木產業得到較快發展。

三、我村發展竹木產業的前景

(一)我村發展竹木產業的基礎較好。一是竹木產業在我村生產歷史悠久,林農對竹木的生長特性有較深的瞭解,有經營竹木的傳統經驗,且經營積極性較高。二是有一定的產業基礎。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村現有好幾家竹木製品加工企業有了一定的規模,它們有一定的資金實力,有比較穩定的產品銷售渠道,有條件進一步做大做強企業。

(二)竹木產業是一項“富民工程”。 發展竹木種植業,可以直接增加林農的收入。發展竹木加工業,一方面可以促進人員的就業。竹木加工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而且主要就業對象為婦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林農的收入。加工業的發展帶來了帶來原材料需求的增加,需求的增加可以推動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竹木價格的上漲直接提高了林農的收入。如我村收購的圓木材價格從XX年的350元/立方米,上漲到目前的600元/立方米,方木材價格從800元/立方米上漲到目前的1000元/立方米。毛竹價格從22元/百斤上漲到目前33元/百斤。

(三)竹木產業的市場發展前景較好。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竹木製玩具、傢俱、裝飾品、工藝品等環保用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因此竹木製品的市場前景廣闊。

四、我村竹木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對發展竹木產業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是對發展竹木產業的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對竹木加工企業發展的引導力度不夠,在具體工作中,缺乏主動性、靈活性,合力扶工氛圍不濃。二是林農思想觀念相對陳舊,以傳統的種植方式培育竹木,培育工業原料林積極性不高,對基地投入依賴政府的補貼,缺乏主動性。

(二)竹木加工企業發展內勁不足。一是企業規模小。全村近二十家竹木加工企業僅有4家為規模以上企業。企業的產品大都是半成品,甚至有的只是鋸木料的加工點。二是產品粗加工,附加值低,資源浪費嚴重。當前我村林木加工企業普遍存在着設備簡陋,產品粗加工,資源利用率低,產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發展後勁嚴重不足的問題。三是企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缺乏。在竹木製品企業中沒有一個具有中高級職稱的技術人員,由於技術人員的缺乏,大多數企業的產品都是仿製別人的產品或是來樣加工,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影響企業的競爭力。同時,由於大多數竹木加工企業是從家庭作坊發展而來,企業管理者的素質不高,影響企業做大做強。

(三)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一是缺乏產業長遠發展規劃。由於沒有竹木產業發展的規劃,企業分佈散亂,運作不規範,處於無序的混亂狀態,缺乏對產業的引導。二是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大。在學習其他縣市區的情況時,我們瞭解到,那些地區都先後制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而我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台專門的扶持政策。三是部門的服務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調研中,有些企業負責人反映,少數部門還存在重管理、重處罰而輕服務。

(四)其他嚴重製約企業發展的問題。目前,我們村的涼蓆市場雖然已經完成了一期工程,但是上面對二期工程的建設,以及長遠是發展沒有一個規劃。對市場出現的一些實際問題沒有政策上的支持,對項目資金的籌集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多門店老闆對市場的環境提出了很大的意見,首先就是對市場周邊的生活環境問題有很大的看法,覺得應該改善好環境,更有規模,吸引更多的投資。如今這樣的情況,企業得不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市場的發展規模受到了限制,使得資金的流入就很有困難,還有就是技術工人很難聘請。一是企業不敢大膽投入固定資產,制約了企業規模的擴大;二是由於企業沒有政府支持,不能向銀行貸款,許多企業只好向社會融資,提高了企業的成本,降低了企業的競爭力,制約了企業的發展。三是企業安全隱患多。由於許多企業的多為搭建的簡易廠房,場地狹小,木材和毛竹都是易燃物,而木材、毛竹加工需要烘乾,企業安全隱患大。

五、加快我村竹木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提高認識,樹立竹木產業富民理念。縣政府及有關部門應該充分認識發展竹木產業的重要意義及必要性和可行性,把竹木產業作為擴大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之一來抓,作為資源工業和特色產業來抓,積極引導羣眾發展竹木產業。要加強林農培訓,充分激發林農科學培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借鑑其他優秀縣市區的一些政策措施,制訂出台扶持竹木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為竹木產業的加快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要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宣傳引導,統一干部羣眾對發展竹木產業的認識,營造合力扶工的良好氛圍。

(二)優化發展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序,公開辦事制度,公開收費標準,為竹木加工企業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以作風建設為載體,不斷改進工作作風,為企業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幾家實力強,投資額大,資源消耗低的竹木加工企業,優化我縣竹木產品結構,提升竹木產業發展水平。

(三)扶持龍頭企業,實施名牌戰略。大力扶持培育規模骨幹龍頭企業,對於發展潛力大、產品附加值高、資源利用高的骨幹龍頭企業,優先安排用地,並在木材計劃、税收、工業貼息、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引導和鼓勵企業發展市場容量大、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前景看好的竹木製品;鼓勵企業走出去參加各種展銷,提高知名度,提高市場佔有率。同時實施樹品牌、創名牌戰略,強化品牌意識,加快培植名牌產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pzo4y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