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牛奶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牛奶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90年代中期以來,隨着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牛奶營養價值的認識,市場對牛奶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奶牛業得到迅速發展。市原來只有市郊養有少數奶牛,現在已擴展到周圍郊縣的最近幾年,奶牛存欄數量增幅每年都在10%左右,XX年底全市存欄頭數達到9806頭,年產鮮奶量達到26,521,000公斤,這對保障市場供應,提高人民羣眾生活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市的奶牛業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底子薄,基礎差,起步晚,規模小,技術水平底,管理落後等種種原因,導致奶牛養殖户的經濟效益並不理想,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牛奶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1、全國牛奶存在惡性競爭。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奶牛養殖户的經濟效益普遍較好,在這種形勢下,農民養奶牛的積極性大大提高,養奶牛的人越來越多,奶業發展形勢良好。奶業的高速發展,伴隨而來的是市場的激烈競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些規模大、技術先進、成本低、效益好的牛奶生產企業,為了爭奪市場,不斷降低銷售價格。這對底子薄、基礎差、起步晚、規模小、技術水平低、管理落後的市奶業打擊很大。由於外省的盒裝牛奶價格壓得很低,牛奶加工廠的價格就無法提上去,廠家價格上不去,鮮奶收購價格就得壓下來。90年代中後期,市的鮮奶收購價格曾達到每公斤3-3.8元,部分水牛奶收購價格高達5-6元。而現在的鮮奶收購價格平均每公斤2.57元。鮮奶收購價格不斷地下降,而飼料的價格卻在不斷地上升,而且上升速度非常快。在這種情況下,奶農曾多次呼籲牛奶加工企業提高鮮奶收購價格,但企業根本不聽。所以養殖户的經濟效益普遍較低,現在每頭奶牛年利潤在XX-3000元之間,而且風險非常大,有的養殖户不但不賺錢,反而虧本。面對微薄的利潤和即將出現的虧損,已有部分養殖户放棄了養奶牛,改養其它牲畜或改行做別的產業。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如果各級政府領導不引起高度的重視,採取積極的措施,市的奶業將會逐步萎縮,最終導致出局。

2、牛奶深加工數量少。目前市有乳業加工廠8家,由於這些加工企業受資金、技術、管理、銷售、服務等因素的制約,每天加工的鮮奶非常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奶農擠出來的牛奶,由於無人收購,不得不痛心地倒掉,造成極大的浪費和損失。

3、奶牛品種不理想。目前市所飼養的奶牛主要從外地引進,所引進的奶牛品種不是很理想,病多,產奶量少,飼養成本高。

4、青貯飼料供應不正常,質量不高。市青貯飼料大多數從外省購進,由於路途遙運,所以供應很不正常,飼料供應不正常,就會影響到飼養的質量。青貯飼料除供應不正常外,質量也不高,這也影響飼養的質量。

5、牧草、飼草來源少。市是的首府,是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形地貌屬丘陵地區,沒有規模的牧場,飼草也很少,這對以草為主要飼料的奶牛來説,很不利於奶牛業的發展。

6、養殖水平低。目前市奶牛養殖以户養為主,數量不多,規模比較小。一般養殖户飼養的數量為3-5頭,多的幾十頭。養殖方法比較單一且落後,飼養環境差,衞生條件差,抵禦病疫能力差,每次購進的飼料數量少,價格高,勞動生產率低,造成養殖成本高。

雖然目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不少,但我們應該同時認識到牛奶的市場很大,奶業是一個很有前途的產業。只要我們積極做好以下工作,就能把市的奶業推上一個新的台階。

一、大力發展飼料工業。

古人云:“兵馬未到,糧草先行。”搞奶業也是如此,要想使奶牛吃得好,吃得飽,產量高,必須有充足的飼料和高質量的飼料。飼料光靠從省外和國外引進是不夠的,這樣成本高,奶農難以接受。我們必須發展自己的飼料工業,生產出物美價廉的飼料,滿足市場的需要。市飼料工業經過“xx”、“十五”十年的快速發展,邁上了幾個大台階,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飼料工業已成為市國民經濟的主要產業之一。飼料工業的產品結構逐步趨向完善,產品由起步時比較單一的畜禽混合飼料向畜禽、水產配合飼料、特種水產飼料、預混合飼料、飼料添加劑等方面發展,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進一步進高。飼料產品產量和生產能力已由“xx”初期的嚴重不足,飛速增長到目前完全能夠滿足市場需要。飼料工業正成為國內外客商投資熱點和重點行業。飼料工業企業已成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的主力軍。

二、抓好具有特色的水牛奶產業。

近年來,我國奶業發展形勢良好,呈現出“五高”,即存欄高速發展,年遞增率為16%;奶類總產量高速發展,年遞增率為21%;人均奶類佔有量高速發展,年遞增率為23%;幹乳製品產量高速發展,年遞增率為17%;液態奶產量高速發展,年遞增率為32%。奶業的高速發展,使奶牛業成為了畜牧業中發展最快的產業。奶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行業內部的激烈競爭。在競爭中,一些大的集團公司,如光明、蒙牛、三鹿、伊利、完達山五家奶製品生產集團公司,它們生產的奶製品佔了國內奶製品總量的90%。這些大的集團公司憑藉着底子厚、規模大、技術先進、人才濟濟、銷售渠道暢通等優勢,在競爭中佔着絕對的優勢。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市的奶業要想得到生存和發展,必須創出自己的特色品牌,這就是抓好水牛奶的生產。水牛主要生活在南方,尤其在,自然條件和氣候非常適合水牛的生存和發展,水牛奶質量好,營養價值高,口感遠遠優於其他品種的牛奶。所以我們必須認真抓好水牛奶的生產和發展,創造出具有特色的品牌。

三、轉變生產方式,推進奶牛規模化養殖。

目前市奶牛的養殖以個體為主,養殖比較分散,規模普遍較小,衞生條件差,抵抗疾病能力低,飼養成本較高。所以説,推進奶牛養殖規模化是我國奶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實現奶牛規模化養殖的生產方式:一是發展大户家庭牧場,這種方式由於受到農民自身的限制,沒有普遍性。二是乳品企業自己興辦規模化奶牛場。如蒙牛、伊利集團都有自己的奶牛養殖場。三是通過股份合作的形式,建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統一管理,提高科技含量。四是發展奶牛養殖小區。奶牛養殖小區是當前條件下推進奶牛規模化養殖的現實選擇,也是實現奶牛養殖業超常規發展的現實選擇。

四、在規模化養殖的基礎上實現集約化經營。

集約化經營的本質是提高奶牛養殖的科技含量,其關鍵是擴大“兩良”覆蓋率和優化兩個結構。

擴大“兩良”覆蓋率,一是要提高良種覆蓋率。首先要採用高質量的凍精改良奶牛。二是重點是調整作物種植結構,增加優質牧草,全株青貯玉米的種植,提高其在飼料中的比重。其次,要大力推廣全混合日糧飼餵技術。三是要抓好防疫和環保工作,新建的小區和牧場必須同時考慮環保和防疫。

優化兩個結構。一是要優化牛羣結構。奶牛養殖不是沒有效益,而是因為所養的奶牛羣結構不合理才會影響效益。逐步淘汰“兩病”牛和低產牛。二是要優化奶農隊伍結構。奶牛業是技術要求較高的產業,而市奶農的生產技術知識比較貧乏,限制了奶牛業生產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通過實現上述“兩化”經營,擴大“兩良”的覆蓋率,優化兩個結構,最後達到“三增”的目的。一是增產增效。目前,市成母牛年產量單產為5475kg,經過努力爭取達到6000kg以上。二是提質增效。經粗略地估算,由於原料奶質量差,1頭奶牛每年的收入將減少600-1000元。因此,要通過集約經營,改善原料奶的質量,使原料奶的脂肪,蛋白質含量提高,細菌總數和體細胞數下降,從優質中要效益。三是節本增效。通過節約加強管理,節約成本,增加效益。

五、合理調整產品結構,積極開拓市場。

目前市場銷售的液體奶以其天然、營養、衞生、方便和廉價而成為日常生產生活的用品,但是就市的情況來説,奶製品種類不多,應積極研究發展適銷對路的多種奶製品,使消費者感到喝得起、喝得好,同時建立完善營銷體系,銷售網絡,創造自己的拳頭產品,開拓國內外市場。

六、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消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人民羣眾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人們對營養學的知識認識不多,特別是對牛奶的營養價值認識不足。這一點人尤為突出。目前全國人均擁有鮮奶量是人的23倍,發展中國家人均擁有鮮奶量是人的130倍;發達國家人均擁有鮮奶量是人的1114倍。由此可見,人不管是和國內比還是和國外比,人均擁有鮮奶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存在這種差距的原因,一是牛奶的生產能力有限;二是對牛奶的營養價值認識不足;三是銷售渠道不暢。要改變這種狀況,在大力發展牛奶生產的同時,必須大力加強對牛奶營養價值的宣傳,普及牛奶消費知識,讓“一杯奶,強壯一個民族”的意識深入人心,家喻户曉。

從以上可以看出,市牛奶產業市場非常寬闊,加上地處亞熱帶,氣候適宜,雨量充沛,適合各種飼料牧草生長,具有豐富的飼料飼草資源。只要堅持以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手段為依託,以市場為導向,千方百計增加資金投入,通過調整種植業結構,改良品種,建立健全市場機制和服務體系等手段,推行產品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把奶業發展真正轉變到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的軌道上來,提高質量和效益,市的奶業就會成為一個強大的產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xjgol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