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2023年產業發展調研報告十篇

2023年產業發展調研報告十篇

2023年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1

一、種苗生產供應的特點

2023年產業發展調研報告十篇

(一)種苗生產供應品種、樹種多。據統計,今年用於各項造林綠化樹種有30多個,特別是一些城市綠化樹種、園林觀賞樹種增幅較大。根據市場需求和我縣城市綠化建設需要,各苗圃加大了綠化樹種、園林觀賞苗木的培育力度,種苗生產供應的結構性矛盾得到有效緩解。

(二)苗木質量大幅度提高,杜絕了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造林用苗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全縣各項工程造林一、二級苗木使用率達95%以上,實現了二級以上苗木上山造林的目標。

(三)苗木供過於求形勢依然嚴峻。經樹種、品種結構調整後,今春可供應苗木2800多萬株,供應總量比上年春季減少近200萬株,苗木剩餘總量與上年基本持平,楊樹、山杏、刺槐等常規樹種苗木剩餘量減少。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看到林木種苗產業發展的同時,如何加強全縣種苗質量管理,尋求種苗的銷售渠道,增加抗逆性樹種、品種種苗的培育,努力解決種苗供過於求的一系列問題不斷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從而成為制約我縣種苗產業發展的瓶頸。

(一)種苗生產供應與造林需求得不到很好的銜接,造林任務下達晚,種苗生產的盲目性難以得到根本性改觀,苗木生產結構性過剩,區域供需不平衡依然存在。由於造林任務下達晚,種苗的準備只能依照歷年經驗進行預測和估算,與生產實際需求差距較大。部分林農目前依然存在等待退耕還林等林業重點工程增加造林計劃的想法,種苗產業的規模及種植結構難以得到合理的調整。

(二)抗逆性樹種、品種種苗缺乏,供應壓力增加。當前,隨着各林業重點工程逐步進入攻堅階段,造林地的立地條件越來越惡劣,造林難度增加,各工程對抗逆性樹種品種種苗的需求逐步加大,而抗逆性樹種種苗在當前的種苗生產供應中所佔比例偏低。

(三)良種使用率低。近幾年,國家加大了對種苗工程建設的扶持力度,良種生產能力有較大幅度提高。但是造林部門在造林投入相同的情況下,受價格因素的影響(良種種苗價格高於普通種苗),為降低造林成本,造林選用普通種子和普通苗木,良種使用率難以提高。

(四)長途調運的苗木質量堪優。立足本縣域,“就地育苗、就近供應”是搞好苗木生產供應的基本原則,是保證適地適樹和造林苗木質量的重要措施。長途調運苗木,一是降低了苗木質量,提高了造林成本,二是挫傷了當地林農育苗生產積極性。

三、發展思路及對策

(一)種苗產業今後的發展思路

一是繼續加強種苗信息調度工作,以信息引導市場,制定科學規劃,提前安排年度計劃,超前發展林木種苗生產,努力提供品種對路的良種壯苗,減少種苗生產供應的經濟損失;要加強造林部門和種苗管理部門的協調,造林規劃早制定,任務早下達,種苗早準備,通過調控和信息引導,保持種苗供需總量的基本平衡和品種對路,避免苗木市場的大起大落,造成社會資源浪費。同時,要根據林業建設面臨的供求關係和消費多層次變化,面向大林業、大市場,生態林苗木、商品林苗木、綠化美化苗木、花卉和草一起上。

二是利用科技手段,加強良種繁育推廣體系建設,大力研究和推廣抗性樹種、品種,培育良種壯苗,發展容器育苗,調整造林綠化苗木的生產結構。在苗木生產供應上,立足苗木自給,支持和鼓勵容器苗生產企業擴大容器苗生產規模,加大生產力度,儘量滿足林業重點工程和城市綠化,特別要加快選擇、引進和改良培育適宜我縣惡劣自然條件的抗逆性針闊葉樹種、草種,速生豐產樹種,名特優新經濟林品種,綠化美化樹種和花卉等的需求。鼓勵對抗性樹種、品種的培育和推廣,積極調整樹種、品種結構,引進優良樹種、抗性樹種品種,着力解決當前種苗生產中樹種、品種結構矛盾。

三是通過政府引導、給予優惠政策,加強全縣良種的繁育和推廣使用力度,要建設一批良種繁育中心、良種基地,建立長期穩定的投入機制,保持良種的持續經營和穩定的良種供應能力;協調有關部門,落實林木良種推廣、良種補償、種子貯備、林木種質資源清查,建立林木種子貯備制度,為林木種苗生產發展打好基礎。通過簽訂供苗合同,採取定向培育,進一步提高良種的使用率,解決當前良種生產能力,增加良種使用率依然偏低的矛盾。

四是加強林業重點工程種苗使用和調撥環節的質量監管,提高工程造林質量。在林業重點工程用種苗標準上,要嚴格執行種苗質量檢驗程序和國家用苗標準(即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量分級標準),進一步加強全縣林業重點工程造林用苗質量的管理力度,杜絕不合格的種苗上山造林。同時林業行政部門要根據當地種苗調撥各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地方行業標準,進一步明確了各自責任及獎懲,保證所調撥的種苗全部用於各項工程造林。

(二)種苗產業發展的對策

第一、加強法制,規範市場。加強執法監督是林木種苗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種子法》,加緊配套法規、標準的制定;二是嚴格執行林木種苗生產經營許可制度和林木種苗標籤制度,把實行“兩證一簽”制度,作為依法治種苗的突破口;三是強化林木種苗質量監督管理,加強檢驗人員的崗位培訓,提高檢驗水平;四是加強執法檢查,整頓林木種苗市場,依法查處生產經營假冒偽劣林木種苗的大案要案,使林木種苗生產經營步入規範、法制化軌道。

第二、管好工程,確保成效。林木種苗工程是造林綠化的基礎工程,是林木種苗工作的龍頭和窗口。要堅持“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工作要求,按照《種子法》規定,在項目建設中,明確職責和權限,嚴格按照國家基本建設程序,實行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和工程監理制,強化資金管理,做到專户儲存,專款專用,封閉運行,杜絕~根源,確保國債資金安全運行。在工程項目建設的同時,要加強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引進、組裝和應用科技成果,在優化品種、品質和提高效益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林木種苗工程建設的科技含量。把國有苗圃推向市場,樹立自我經營意識、競爭意識,增強自我造血功能,在市場競爭中發展和提高。

第三、強化基礎,增強後勁。一是開展林木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按照“統一規劃,積極保護,合理利用”的原則,摸清家底,制定規劃,明確重點,優先考慮鄉土樹種和主要造林樹種,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收集保存利用。二是加強林木良種推廣工作,根據不同區域的降雨量和立地條件,按照苗木的生活習性,進行合理規劃、科學調度。

第四、鼓勵多種形式,加快產業化發展。國有林木種苗基地,要加大體制創新和機制轉換力度,積極探索公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充分發揮國有苗圃的資源、人才、設備、信息等優勢,鼓勵兼容多種經濟成分,採取合作、合資、租賃、兼併等方式,實行“苗圃+農户”、“苗圃+公司+農户”等形式,帶動和指導集體和個體育苗,與分散的、規模小的育苗户結成利益共同體,實現集團式發展,形成一批有特色、區域化、專業化生產的苗木生產基地。

第五、鼓勵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所有制參與林木種苗生產建設,對不同所有制苗圃實行同等的市場準人、國家投資、信貸等政策,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凡具備林木種苗生產條件和技術者,都可以憑林木種苗生產、經營許可證從事苗木培育和經營。要重點抓一批非公有制林木種苗示範基地和林木種苗產業化示範點,加快全縣林木種苗產業化進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第六、加強社會化服務,指導種苗生產。適應林木種苗發展新形勢,要加強林木種苗生產、流通、消費、分配等全過程服務。一是搞好林木種苗生產與造林的銜接,逐步推行合同制育苗,推行定單育苗,避免盲目生產,造成損失。二是建立林木種苗信息網,定期發佈種苗供求和新品種信息,搞好餘缺調劑。三是積極培育林木種苗市場,舉辦多種形式展覽、洽談會,為農民和社會提供林木種苗交易場所。四是成立林木種苗協會,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成立林木種苗協會等社會團體,為農民提供社會化服務。五是組織科研人員送科技下鄉,指導集體和羣眾育苗。

第七、切實轉變職能,強化宏觀管理。一是加強政策引導。制定有利於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種苗生產的扶持政策,推進林木種苗產業化發展。對不同部門、不同所有制建立的林木種苗基地,要在市場準入、投入、信貸等方面實行同等扶持政策,積極發揮龍頭、示範、帶動作用。二是開展林木種苗宏觀發展戰略研究。圍繞林木種苗體制創新與經營機制改革,發揮國有苗圃龍頭作用、推進林木種苗產業化進程,林木種苗與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林木種苗與造林銜接,林木育種策略與良種推廣政策等問題進行專題調研。三是加強隊伍建設。隨着種苗市場化和產業化的發展,行業管理任務日益繁重,我們要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為林木種苗事業和林業跨越式發展做出貢獻。

2023年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2

為了進一步做大做強我縣石膏產業,促進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近期,我局組織相關人員通過實地察看、查閲資料、座談討論等形式,對全縣石膏資源開發利用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我縣石膏產業發展現狀

我縣境內石膏資源豐富,已探明儲量達6億噸(佔全區儲量的40%),品位高、易開採, CaSO4·2H2O含量達90—94%,屬Ⅰ級品,且多為露天巖礦,是採掘開發石膏產品的理想基地。石膏資源主要分佈於青山、大水坑、麻黃山等鄉鎮。其中:青山鄉石記場大型石膏礦勘探面積4平方公里,儲量0.79915億噸;黃米灣大型石膏礦勘探面積12.7平方公里,探明儲量3億噸;候家河大型石膏礦勘探面積16平方公里,探明儲量0.5632億噸;靈應山小型石膏礦勘探面積7.4平方公里,探明儲量0.078億噸;餘家圈大型石膏礦勘探面積40.56平方公里,探明儲量1.5億噸。

雖我縣石膏資源豐富,但多年來僅僅停留在以賣礦石為主和小作坊式的初級加工水平,資源嚴重浪費,效益沒有發揮。20xx初,縣委、政府提出“一園五區”發展思路,在青山鄉設立了專業石膏工業園,明確了石膏產業的發展方向,初步形成了框架。

目前,園區水、電、路已配套,基本實現“三通一平”。引企入園14家,設計規模均在10萬噸以上,其中5家已基本建成具備生產條件,主要產品有普通石膏粉、建築石膏粉和高強石膏粉等。園區及項目的建設使石膏產業的發展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

隨着我縣石膏產業的快速發展,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也日益凸顯。主要表現在:一是企業佈局不規範,礦山資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二是同類企業重複建設,企業規模偏小,技術工藝落後,能耗高,污染重;三是產品檔次低,科技含量不高,品牌建設滯後,市場競爭力弱;四是企業之間無序競爭,低價傾銷,石膏產品利潤空間小,產業整體競爭力不強;五是園區配套基礎設施還不完善,產品外運渠道不暢。這些問題已經嚴重製約了我縣石膏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二、石膏產業發展的機遇

石膏用途十分廣泛,主要運用於建築材料及食品、醫用、化工、陶瓷、工藝品等方面。隨着對建材綠色環保要求的提高,石膏建材已成為市場上的寵兒。近些年來,石膏需求逐步擴大,石膏牆體材料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特別是國家出台了禁止使用粘土實心磚和推廣使用新型建築節能牆體材料的法律法規,需求量將逐年大幅增長。

預計到20xx年,全國石膏的需求量不會低於5億噸,而現在的生產總量不足0.3億噸。近些年,我國新型建材以40%的速度增長。屬綠色環保產品的石膏新型牆體材料(石膏板材、磚、砌塊、粉刷石膏將以其保温、隔熱、防火(石膏建材屬A級防火材料)、防潮、吸音、質輕及其獨有的呼吸功能,

以及生產成本低、施工非常方便,被大量使用,市場前景廣闊。同時,根據生產硫酸用原料硫化鐵已近枯竭的現狀,提出了“用硫酸找石膏”的發展方向,因此,用硬石膏提取硫酸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且生產過程中的附產品可生產水泥,與礦渣等物料混合可製成石膏水泥。

三、幾點建議

(一)制定發展規劃,優化產業佈局。抓好石膏產業發展的整體規劃,生產區和採礦區分開,進一步完善青山功能區水、電、路、通訊及辦公服務區等配套基礎設施,提升功能區的承載能力,引導企業向功能區聚集。堅決杜絕規模小、技術工藝落後、產品檔次低、環保不達標的石膏工業企業入駐。新上的石膏工業項目原則上一律入駐青山功能區,須符合規劃、生產工藝和生產能力的要求,β石膏粉單台設備規模不低於20萬噸,α型高強石膏粉不低於10萬噸,石膏砌塊單台規模不低於25萬m2,飾面(紙面)石膏板單台產量不低於20xx萬m2,投資強度不低於30萬元/畝,容積率≥0.7,石膏生產粉塵排放濃度≤50mg/Nm,煤耗≤40kg標煤/噸產品。

(二)規範開採行為,合理配置資源。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按照石膏產業發展統籌安排採礦權,擬定石膏礦開採計劃並組織收取石膏資源開採補償費,對不按規定開採、繳費或非法轉讓(含租賃、承包、轉包等形式)採礦權,超層越界開採的,要依法查處,嚴厲打擊,杜絕私挖亂採、超層越界等破壞性、掠奪性開採現象的發生;對產品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優先配置石膏礦山資源;對不符合要求的石膏開採企業,一律不再批覆延續採礦權。鼓勵企業利用先進技術改進石膏開採方法,加大回採力度,提高石膏產量,降低資源浪費。同時,加快長鹽石油開發協調服務公司採礦權的辦理,加大石膏資源的整合力度,確保資源合理開發。

(三)加快結構調整,培植骨幹企業。鼓勵企業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改造提升傳統石膏產業,採用上下游一體化的方式,充分利用資源,改造升級生產工藝,提高石膏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要加強先進技術和設備引進,增加科技含量,發展輕質、高強、耐水、保温的石膏複合材料和超細、提純、改性的無水硫酸鈣、醫藥石膏等高端產品,發展高檔石膏粉、石膏砌塊、石膏裝飾板、石膏刨板、陶瓷石膏、玻璃纖維石膏等石膏建築材料及石膏衍生製品等產業,大力開發食品、醫用、化工、陶瓷、工藝品等行業的石膏應用新產品,支持發展石膏制硫酸及其廢渣綜合利用(聯產水泥)項目,走石膏產業一體化綜合利用的發展道路。

對新上石膏工業項目要提高准入門檻,必須做到工藝設計合理,技術設備先進,環保達標,產品技術含量及附加值高,單純石膏粉加工項目不再審批。對現有規模小、標準低、技術工藝落後、產品檔次低、競爭力弱、環保不達標的小礦小廠, 督促進行技術改造,或採取必要的經濟和行政手段予以關停,逐步實現石膏產業的整合。積極培育壯大龍頭骨幹企業,對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帶動作用明顯的企業,在資金、技術、政策等方面給予傾斜和扶持。同時,要增強品牌意識,在做精、做深上做文章。

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培育知名石膏產品品牌,不斷提高我縣石膏產品的知名度、市場佔有率和競爭能力,利用品牌效應推動我縣整個石膏產業的快速發展。力爭到“十二五”末,培育一批產值過5000萬元和幾家產值過億元的石膏加工企業,將青山功能區打造成西北乃至全國重要的集石膏加工、物流為一體的的石膏建材工業基地。

(四)加大環境治理,抓好安全生產。牢固樹立“環保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嚴格執行有關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加大監管力度,落實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對石膏粉生產企業,必須要求其全部安裝高效除塵裝置,達不到環保要求的要堅決依法予以取締,凡新上的石膏深加工項目,必須符合節能減排要求,否則一律不得建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縣、鄉(鎮)、企業三級安全監督管理網絡,確保安全生產,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安全效益並重型產業發展體系。

(五)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全縣上下要切實增強服務意識,優化發展環境,採取多種形式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服務,及時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縣工業、國土、安監、公安、環林、水務等部門要依法加強日常監管,搞好動態巡查,對石膏開採加工、綜合利用、安全管理、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等工作進行全面評估,定期開展集中清理整頓,維護石膏開採和加工秩序,進一步促進全縣石膏產業的快速、持續、健康發展。

2023年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3

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市場競爭已從企業發展戰略向產業集羣戰略演化。產業集羣通過協同效應顯現出的競爭優勢,日益受到關注,成為區域參與國際競爭的骨幹力量。國內外實踐證明,產業集羣是有效的區域發展戰略,是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也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幾年來,鯉城一批行業已開始形成產業集羣雛形,對推動經濟增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區產業集羣的發展歷程

主要有兩個階段:一是從分散辦企業到集中辦企業,企業空間佈局由分散走向集中的階段。改革開放初期,城鄉企業應運而生,在發展初期依循的是“就地辦廠”、“離土不離鄉”的佈局原則,星羅棋佈,隨着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依村傍户的離散型空間佈局無疑成了其進一步發展的嚴重阻礙,於是城鄉企業開始自發進行集中佈局,構成企業羣落,而開發區這一新模式的出現加快了城鄉企業的集聚步伐。但是初期的開發區、工業小區的企業集聚還只是空間上的集中佈局,企業之間基本上沒有建立起太強的產業關聯和分工協作關係,處於一種地理空間上的集中、產業關聯上的離散狀態,企業集聚效應還沒有真正充分發揮出來。在這個階段,我區出現了諸如臨江工業小區、寶洲工業區、北峯工業區等一些的企業羣落。

二是從集中辦企業到集中做產業,由企業集聚走向產業集羣的階段。這個階段有兩個很重要的“關節點”:仿效性競爭和產業鏈延伸,前者夯實了集羣的基礎,後者促成了集羣的實現。仿效必然引起競爭,競爭則導致優勝劣汰的'分化。一批企業在這個過程中脱穎而出,形成規模、創出品牌、成為骨幹,構成了產業龍頭,帶動眾多中小企業發展,實現了從辦企業向做產業的轉變;而一些企業出於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技術水平的需要,逐步把生產過程中可剝離的部分剝離出來,走專一化生產道路,這樣就強化了各種各樣的配套需求,產生了產業鏈上下延伸和相關行業逐步配套的強大拉力,從而逐步促成集羣雛形、集羣的形成。如早期出現的江南樹兜汽配專業村,義全機電產品一條街,近年形成的九一路電腦專業街、迎賓路汽車一條街和正在建設的江南高新園區等。

二、我區產業集羣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我區形成規模的產業集羣少,產業鏈不夠完整,集羣內的企業規模小,層次低。據統計,20__年我區五個支柱行業輕紡服裝鞋帽包袋、樹脂陶瓷工藝美術、機械五金汽配、塑料製品、電子通訊設備製造業實現的產值分別為:40.37億元、20.88億元、16.63億元、11.09億元、6.65億元,分別佔全區工業總產值33.9、17.5、14、9.3、5.6,全區產值超億元的企業僅11家,5000萬~1億元的企業也只有23家,五個支柱行業內大規模企業不多,大多數企業規模小,行業內平均每家實現的產值:輕紡服裝鞋帽包袋1219.6萬元、樹脂陶瓷工藝美術971.3萬元、機械五金汽配654.6萬元、塑料製品894.4萬元、電子通訊設備製造業950萬元。區域互補變成重複產業的簡單相加,許多企業原材料需要到外地購買,行業存在低水平重複的結構性矛盾,防禦市場風險能力有限。

(2)市場集散規模相對較小。我區的市場以消費市場為主,與生產性關聯的生產資料市場受發展空間的制約,以街為市,以路為市,如伍堡裝璜裝飾材料、迎賓路汽車汽配市場、泉州建材市場、義全機電街等,數量少,輻射能力不強,難以適應產業規模化、專業化、大流通的格局。

(3)管理技術人才緊缺,企業研發力量薄弱,熟練工人不足,生產穩定性差。一方面,企業高級管理和研發設計人才緊缺,研發力量不足,導致產品附加值難以提高。生物學、新材料等相關綜合性技術在傳統產業中的應用比較少;另一方面,企業熟練工人不足。由於工人流動性增強,企業招工難度加大,熟練技術工人緊缺,生產旺季工人缺口更大,為了完成任務,企業經常延長工人工作時間,致使工人超負荷工作,對企業穩定生產造成不利影響。

(4)外部環境亟待改善。一是基礎設施薄弱。投資載體嚴重不足,我區現有工業小區15個(不含江南高新園區),佔地面積僅1763畝,佈局分散帶來了缺少規模經濟、城市化滯後等系列問題;二是融資難。各商業銀行現有的信貸政策和管理機制難以適應民營經濟發展的需要,大部分中小企業由於沒有固定資產擔保難以獲得銀行信貸資金,企業自我籌資能力較弱,企業集羣區域銀企互動關係有待加強,企業集羣中的行業協會、會計師、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發展滯後等等。

2023年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4

為加快發展特色產業,提高產業集羣化水平,推動我市民營經濟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最近,我們對全市特色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了這篇調研報告。

一、發展現狀和特點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特色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集聚度較高、區域拉動力較強的特色產業集羣,其中年營業收入過10億元的達到21個。截止20xx年底,這21個產業集羣共有生產企業(加工户)9293個、從業人員79萬人,年營業收入2342億元、上繳税金59億元、利潤161億元、出口創匯91億美元,擁有省級以上名牌77個、公共服務平台17個、行業協會27個。

從區域佈局看,各縣市區都已形成初具規模的特色產業集羣。其中,規模較大、集中度較高的主要有:開發區、福山區、龍口市和萊州市的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羣,萊陽市的食品加工產業集羣,招遠市的粉絲、黃金及金銀首飾加工產業集羣,萊州市的石材產業集羣,海陽市的針織毛衫產業集羣,蓬萊市的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集羣,棲霞市的蘋果儲藏及加工產業集羣,龍口市的鋁及鋁製品產業集羣,牟平區的肉食雞產業集羣,芝罘區的汽車貿易產業集羣,開發區的水產品加工產業集羣等。

從行業分佈看,以傳統產業為主,新興行業與傳統行業並存。傳統行業主要有:石材加工(板材、雕刻品、異型雕)、食品加工(植物油、蔬菜加工、海產品加工、肉食加工)、針織毛衫加工、粉絲加工等。新興行業主要有:葡萄及葡萄酒、汽車及零部件、汽車貿易、電子信息、機械加工等。

從發展模式看,主要有五種類型。一是開發資源、集聚發展型,如萊州市柞村、夏邱鎮石材加工和棲霞市蛇窩泊鎮果品產業等;二是由點到面、滾動發展型,如海陽市鳳城街道毛衫加工、辛安鎮針織服裝、萊陽市龍旺莊街道食品加工產業等;三是龍頭帶動、配套發展型,如龍口市東江鎮鋁及鋁製品、蓬萊市劉家溝葡萄及葡萄酒和福山區福新街道汽車配件產業等;四是規劃引領、成片發展型,如招遠市温泉街道金銀加工、芝罘區世回堯街道汽車交易和開發區大季家街道水產品加工產業等;五是繼承傳統、創新發展型,如招遠市張星鎮粉絲加工產業等。

(二)基本特點。

一是新興產業發展較快。近年來,在當地政府的支持引導下,葡萄及葡萄酒、汽車貿易、汽車零部件、修造船等新興產業異軍突起,迅速發展壯大。20xx年,蓬萊市依託“世界七大葡萄海岸”的產區優勢,確立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為“百年立市”產業,經過3年發展,優質釀酒葡萄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葡萄酒企業達到50家,葡萄酒年生產能力15萬噸,佔全國總量的25%以上。芝罘區從20xx年開始發展汽車貿易產業,建立了膠東最大的汽車交易廣場,成立了煙台市汽車商會,目前國內所有品牌和部分國際知名品牌汽車生產企業共設立汽車銷售公司、專賣店93家,帶動發展汽車裝璜、維修、二手車交易等相關服務企業60多家。蓬萊市的休閒旅遊、修造船產業,萊山區的機械加工鑄造產業等,也都是近幾年快速興起的。

二是傳統產業不斷提升。石材、粉絲、黃金、毛衫等傳統產業,通過自主創新、技術改造等,普遍實現了上檔升級。招遠市的龍口粉絲產業有300多年的生產歷史,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經過二次技術變革,實現了從手工生產向機械生產、從單一品種向多元化發展的轉變,先後研發出80多個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品種,推動粉絲產業逐漸向綜合開發、高附加值方向發展。海陽市的針織服裝企業通過為花花公子等知名品牌代工生產,完成了資金和技術積累,實現了從“貼牌”到“創牌”的跨越,目前已湧現出“申士”、“新雨”等28個自主品牌。粉絲、黃金、石材、毛衫等傳統產業的快速提升,同時也帶動了機械加工、礦山機械等相關產品和產業的發展。比如招遠市的礦山機械產業,20xx年擁有生產企業65家、從業人員6500人,實現營業收入9億元。

2023年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5

一、白茶的生物特性

白茶是温度敏感型自然突變體,與中國六大茶類中“白茶類”中的白毫銀針、白牡丹是不同的概念。白毫銀針、白牡丹指由綠色多毫的嫩葉製作而成的白茶;而白茶是由一種特殊的白葉茶品種中由白色的嫩葉按綠茶的製法加工製作而成的綠茶。白茶最顯著表現是春季發芽時嫩葉的階段性白化現象。

其表現形式為:每年春季新萌發的芽頭呈微綠色,而當葉片展開後就很快白化成乳白色。這種白化現象在一芽二葉期前後最為明顯,隨後葉片的色澤又逐步復綠,顏色也逐漸加深;遲長出的葉片比早長出的葉片優先轉綠;而進入復綠階段後長出的葉片,則不再經過白化階段,直接為綠色。白茶白化表現的温度閾值約在20~22℃之間,但低温僅在芽萌發初期發揮作用,而正常復綠的啟動温度約在16~18℃之間。白化的直接原因主要為葉綠體膜結構發育遭遇障礙,色素蛋白複合體消失,葉綠素合成受到阻滯,葉綠體退化解體,但葉片色素組成未發現明顯變化。伴隨葉綠體結構的異常變化,蛋白水解酶活性升高,導致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遊離氨基酸含量升高,是白茶特有品質性狀的主要成因。白茶氨基酸含量為常茶的2-3倍以上,其中茶氨酸含量接近常茶的氨基酸總量。而氨基酸高特別是高含量的茶氨酸,有利於血液免疫細胞促進干擾素的分泌,從而提高人體抵抗外界的侵害力。所以,白茶對於提高人體的免疫力作用是常茶無法比擬的。正是由於氨基酸含量高,使得由該鮮葉原料製成的茶葉滋味尤為鮮爽,風味獨特。

二、白茶產業發展現狀

據省農業廳與省茶葉產業協會的專家分析,全國產白茶主要在浙江,全省白茶種植面積約3萬畝,大多屬近幾年新種植茶園,投產面積1萬餘畝,產地主要在安吉、餘姚、寧海和松陽等地區,特別是安吉白茶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按畝產20公斤產出,總量約為200噸,畝產值平均1萬元,總產值達到2億元。我市是全省老茶區,孕育着不少品種資源。1997年發,我市在下包鄉獅峯村發現白茶原種,取名為“獅巖1號”。原種繁育始於1998年,現育成原種後代約800株苗。白茶引種始於1999年,現全市白茶種植面積400畝,主要分佈在下包鄉、三都的前源片、下涯的大洲片,大多為近二年種植,實際投產面積約150畝,白茶製作與營銷企業和龍頭主要有4—5家。今春全市產白茶500公斤,產值約100萬元。目前白茶在內銷市場呈俏銷態勢,經濟效益相當突出,如下包鄉和平村種植大户吳柒益,該户20__年秋末種植11畝白茶,20__年採收白茶26斤、收入15000元、均價577元/斤;20__年採收白茶90斤,收入51500元,種後第三年畝均收入4682元,加之出售自繁苗木收入,20__年即收回全部投入本錢;今春採幹茶171斤,收入118000元,畝均收入10727元。下涯大洲的方少陽户0.7畝茶園產出更是達到驚人的3萬餘元。

三、規模發展白茶的條件分析

(一)主要有利條件:

1、生態環境良好。我市地域生態十分有利於白茶生產,尤其是我市廣大的深山茶區,環境清幽,光照偏少,氣温偏低,具有豐富的香灰土資源,完全能滿足種植白茶所需生態環境要求。

2、白茶品質上乘。今年,我市白茶“獅峯一號”經中國茶科所檢測,所有指標全部符合國家標準,其中主要指標氨基酸的含量達到6.9,茶多酚的含量高達29,與安吉白茶相比,更具有品質優勢。

3、技術基礎較好。我市發展白茶已具備了一些經驗,在種苗繁育、栽培技術、加工製作、產品標準等方面都積累了一些經驗,具有較好的生產技術基礎。

4、茶農積極主動。我市是浙江傳統的產茶大市,茶葉歷來是我市的主導產業,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廣大茶農對茶葉生產具有較高的認同感和特殊的感情。超高的經濟效益極大地激起了廣大茶農種植白茶的積極性,同時,一部分已有收益的茶農迫切要求擴大種植面積,從而又能帶動一批農户發展白茶。

5、產業鏈條初具。通過廣大茶農幾年來的不懈努力,我市白茶生產已逐步形成產、供、銷一條龍,漸成產業化初期發展態勢。2家龍頭企業(市第一茶廠、浙大天賜)全面進入白茶基地培育、加工製作、經營銷售全過程,這些龍頭企業依託自有優勢,外拓市場,內連農户與基地,成為進一步做大做強白茶產業領頭雁。

6、成為增收新徑。當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視農民增收問題。事實證明,種植白茶可達到“一年種、二年收、三年出效益”。尤其在山區,發展白茶對於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具有其它產業所不具備的特有優勢,因此,對於我市來説,發展白茶不是要不要發展的問題,而是如何加快發展的問題。

(二)存在主要問題:

1、龍頭企業總量太少。要做大做強白茶產業,離不開一批深諳市場的龍頭企業,只有建立穩定的“公司 農户”的運作方式,才能經得起市場的衝擊,才能使產業走向成熟。而目前我市集貿、工、農一體的白茶龍頭企業只有2家,抵禦市場風險能力較差。

2、品牌管理欠缺。從客觀上講,這幾年由於我市白茶發展前幾年步伐緩慢,品牌建設步伐沒有跟上。從主觀上講,沒有很好重視品牌管理,今年市場上有部分茶農從松陽等地購進低質白茶,以次充好,損害了建德白茶的形象。此外,建德白茶品牌運作力度小,難以在較短時間內形成品牌效應。

3、一次性投入相對偏高。由於今年本地供苗能力嚴重不足,要滿足農户今年的規模性發展需求,需從外地調進種苗。但目前白茶種苗十分緊張,外地種苗價格幾經拉撥,一路飆升,使苗價從去年的0.15元/株狂升至現今的0.55元/株。如按這一苗價計算,僅種苗成本每畝就達到2200元,高價苗成為我市今年發展白茶的最大制約。

四、白茶產業的發展定位和規劃

(一)發展定位

1、目標定位。我市白茶產業的發展目標定位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__年至20__年,通過政府引導、行政推動、政策扶持等措施,實現新增白茶麪積5000畝,實現5000萬元產值;第二個階段是20__年至20__年,在第一個階段目標實現的基礎上,通過市場引導、龍頭推動、示範輻射,全市白茶種植面積再增5000畝,白茶種植總面積達到1萬畝以上,產值突破1億元,成為我市新的億元產業。

2、產品定位。由於我市具有優越的生態條件,發展優質白茶十分適宜,因而,產品可以定位為高檔名優茶,主要體現兩個方面:一是高價,在價位上與常茶區分開來,使白茶成為我市高檔名優茶的標誌茶;二是高質,高檔茶要有高品質,以高品質來保證高效益,要統一生產技術標準,以無公害生產技術為起點,逐步推廣綠色白茶、有機白茶生產技術,確保我市白茶品高質優,力爭在全省乃至全國創造最優品質。

3、市場定位。從近幾年白茶的消費階層來看,一般作為禮品茶或商務茶比較普遍;從消費區域來看,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以及北京等大城市。因此,重點要把市場放在這些區域,努力提高建德白茶市場份量;同時,要着眼於遠期市場發展規劃,有效擴大建德白茶市場。

(二)發展規劃

1、區域面積規劃

由於白茶的生長環境對於白茶的品質有重要的影響,因而,在白茶的種植地區推廣上要堅持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根據白茶生長所需的生態環境條件與適當集中開發的要求,明確下包鄉、楊村橋的長寧片、下涯的大洲片、蓮花鎮的高山茶區、三都區域的前源片、洋尾鄉等地區作為重點發展區域。

五、白茶產業發展的主要措施

1、制定扶持政策。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做好白茶發展與其它支農政策的配套銜接,出台有利於白茶發展的政策措施。相關鄉鎮、村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形成市、鎮(鄉)、村三級配套政策。市級政策着重扶持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白茶基地建設(包括種苗基地和種植推廣),育苗補貼按實際出售數量,從20__年起每株給予0.03元的補貼,種植白茶按每畝50元補貼到農户。第二個層次是龍頭企業培育,主要用於支持龍頭企業購置生產加工機械設備,具體視區劃鄉鎮發展規模每個鄉鎮重點扶持1-2家,每户按購置全套設備所需資金4萬元計算,給予每户補貼2萬元。第三個層次是品牌建設,主要支持企業對外宣傳造勢、參加各種展覽評比活動等。根據這一政策標準,預計第一階段需投入全部經費列表如下(其中因20__年新發展面積以外地引進種苗為主,每株苗價0.55元,每株補貼0.30元):

2、抓好技術開發。主要抓好三個環節:一是完善白茶標準,制定白茶生產技術系列標準;二是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推行標準化生產技術,加大引用新技術的力度;三是加強新技術研究開發,在白茶炒制工藝、茶形茶色以及生物技術的利用方面做好開發,以滿足市場的不同需求,提升白茶產品檔次。

3、建設種苗基地。在下包鄉等鄉鎮建立“獅巖1號”以及安吉白茶原種苗繁育基地50畝,按每畝可出苗10萬計,從20__年起,年出圃白茶苗500萬株以上,滿足全市發展白茶種苗需求。

4、加強品牌管理。一是組建建德白茶產業合作社,由專業合作社具體負責品牌運作。二是申報註冊“新安白茶”商標,在包裝方面統一設計、統一印製,統一使用、統一管理。三是加強市場監管,由工商、質監、衞生等部門加強對白茶市場和流通的管理,同時,嚴格控制外地劣質白茶流入建德,為創優品牌保駕護航。

5、建立實施機構。建立由市領導任組長,各相關單位成員組成的全市白茶產業協調組織協調機構,負責白茶生產的各方面組織協調工作,整合資源,合力推進。同時,由市農業局牽頭,組織人員建立白茶實施小組,具體抓好白茶產業發展規劃的制定和實施。

六、20__年主要工作

1、制定全市白茶產業發展規劃。由市農業部門負責做好調研,根據我市實際情況,對報告中提出的目標進一步深化、細化,提高規劃的可操作性。

2、制定白茶產業發展扶持政策,明確白茶種植發展的經費補貼等有關政策標準,並以文件形式予以確定。

3、切實抓好種苗基地建設,為明年實施規模化生產奠定基礎。根據20__年發展800畝的計劃,確定在下包鄉擇地建立種苗基地25畝,並與育苗農户簽訂育苗協議。

4、抓好示範點建設。在下包、下涯大洲、楊村橋長寧、三都前源、蓮花、洋尾等鄉鎮建立示範點3—5個,每個示範點面積5—10畝,每個鄉鎮示範面積40畝左右,全市示範點總面積達到200畝以上,當年新增面積達到400畝以上。

5、建立組織機構。一是建立由市分管領導任組長的市白茶產業組織協調機構,二是建立由市農業局分管副局長任組長,相關單位人員參加的實施小組,負責白茶產業推廣。

6、抓好宣傳,營造發展白茶的良好氛圍。電視台、新聞傳媒中心等媒介要充分發揮宣傳陣地作用,大力宣傳白茶致富之路,使全市茶農形成思白茶、種白茶、富茶農的健康環境。

2023年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6

近年來,區積極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在多個領域取得明顯工作成效,因此獲得省首批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和省服務外包示範基地稱號。在此基礎上,區集中資源大力支持發展“互聯網+”,在“互聯網+”細分領域聚集了一批高成長企業,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壯大增添了新引擎。筆者在調研基礎上,分析了區“互聯網+”產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並就推進區“互聯網+”產業發展提出了相關建議。

一、區“互聯網+”企業現狀

今年以來,區新增市場主體1700多家,其中僅“互聯網+”企業就達到100餘家,與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

“互聯網+傳統產業”方面,成聯電商創新“互聯網+物流”產業電商模式,與中國物流協會共建“中國物流官網”,標誌着國內第一個以城市為節點的全國性綜合物流信息信息化平台上線運營,並與“中國耐材之窗網”(互聯網+耐火材料)、“中國陶瓷官網”(互聯網+陶瓷)形成三大官網平台,形成了獨特的官網發展模式。

“互聯網+選礦選煤”方面,熙元科技的“中國選礦選煤網”,集選礦選煤技術設備、礦產、藥劑等服務,開設了24個頻道、200個欄目,擁有註冊用户8.2萬餘家,日平均瀏覽量1.6萬人次。

“互聯網+醫療”方面,上海京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去醫院”服務雲平台在工人醫院正式上線,可以方便用户隨時隨地實現預約掛號、排班查詢、報告查詢、手機支付、叫號查詢、醫院導航等各項便利功能,幫助用户省心、省時、省力地就醫。中軟智通開發的居民健康卡集新農合一卡通、醫療機構就診卡於一體,可實現居民健康卡身份識別、跨地區(機構)就醫、居民健康信息存取和醫療費用結算四大功能,目前已在市內部分縣區發放350萬張投入使用,髮卡量全國領先,年底前將達到500萬張。

“互聯網+教育”方面,華髮教育建立了智能設備+雲服務的互聯網教育平台,旗下的華髮網絡教育資源雲平台為國小到高中段人羣提供全方位的學習服務,可為各級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學參考內容。現有註冊用户近1萬人,總訪問量達到4萬多人次,發佈資料近2.5萬套。

“互聯網+房地產”方面,聚集了知行、達意科技等相關企業,產品和服務涵蓋智慧房產、智能家居、智慧物業等多個方向。此外,在“互聯網+政務”“互聯網+餐飲”“互聯網+旅遊”等領域,眾多業態模式創新企業不斷湧現。

二、存在的困難問題

在推進“互聯網+”行動過程中,區存在的困難問題有:

一是資金問題:傳統企業一般都可以從小做到大,小的時候賺小錢,大的時候賺大錢。但對於“做虛不做實”的互聯網企業不同,互聯網企業往往必須在達到一個規模點之後才能贏利。目前,區內部分電商企業業務發展較快,項目前景十分看好,但因資金瓶頸影響,制約了企業快速成長壯大的進程。

二是專業競爭力問題。在工控系統、智能感知元器件、工業雲平台、操作系統和工業軟件等核心環節方面研發能力還不足。相關企業在“互聯網+”領域整體競爭力不強,税收貢獻率不高,還不能夠支撐和促進區的經濟發展。

三是思想觀念問題:部分傳統企業存在認識不足的問題,對“互聯網+”只是簡單認為就是“+互聯網”,找不準“+”的路徑,不知應該怎麼“+”。

四是技術和人才問題:一些傳統企業想擁抱互聯網,但缺少這方面技術和人才,特別是在人才引進、技術創新上有難度。

三、相關建議

“互聯網+”是全新的思維方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可以在某些領域產生新的商業模式,能夠帶動傳統產業提高競爭力是我們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角度,也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有效載體,必須從戰略上高度重視,積極搶佔“互聯網+”制高點。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互聯網產業發展協調小組或“互聯網+”服務辦公室,具體負責分行業、分領域編制好制定區互聯網產業發展規劃、發展目標、支持方向和重點,牽頭組織項目評審,組織行業活動,搭建公共服務平台,協調解決互聯網產業發展有關問題。

二要優化產業環境。深化落實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台的指導意見》、省《關於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實施意見》等文件要求,制定“互聯網+”行動配套政策,重點對企業人才引進、住房補貼、辦公場地租金補助等方面予以扶持。充分發揮和利用市電信、移動、聯通等互聯網運營商資源,做好寬帶、物流、基礎研發等基礎設施和公共建設,採取扶持技術創新、搭建公共平台、培育應用市場等舉措,予以基礎性、平台性支持,對先行先試者進行鼓勵。

三是強化招商引資。圍繞區內現有互聯網產業結構、產業優勢以及企業轉型升級,做好互聯網企業的招商引資工作。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遇,借梯上樓、借智發展,將北京的互聯網產業資源為我所用。特別是加強與中關村的合作,引進更多的“互聯網+”企業和科技成果。

四要加大財政扶持。用活用足上級關於互聯網產業的相關政策資源,積極爭取各類產業投資基金、銀行貸款貼息等各種補貼資金,為互聯網產業尤其是在全國、全省技術領先的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拓寬融資渠道,完善融資服務,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為具有成長潛力的初創企業提供風險投資。

五要促進產業集聚。充分利用市科技中心、區創業中心和軟件園等現有載體資源,優先保障互聯網產業發展需求。鼓勵有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和其他社會資源參與互聯網產業載體建設,形成投資多元、服務專業、市場運作、功能齊備、特色鮮明、空間相對集中的載體佈局。

六要夯實人才基礎。主動承接京津產業的轉移和轉化,瞄準國內外知名互聯網企業、國內互聯網新興潛力企業、高端人才和團隊,重點引進互聯網核心技術人才和產業領軍人才;搭建移動互聯網人才公共服務平台,為人才引進、培育等提供專業服務。加強與高等院校、產業聯盟的合作,完善互聯網產業人才支撐體系。

七要突出“互聯網+政務”建設。精簡辦事機構,減少繁雜的辦公流程,通過移動互聯網、網上營業廳開展各類政務活動服務,讓居民足不出户辦辦理醫院掛號、違章罰款、出入境簽註、納税申報等公共事務。着支持互聯網企業發展、徹底解脱本地企業負擔的原則,凡是政務活動能在網上實現的,本都實行網上辦公。

2023年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7

一、**市發展水果產業的五大優勢

1.地形氣候優勢:極易形成獨特小氣候,温暖濕潤的川道小盆地可種植柑桔,丘陵緩坡地可種植甜石榴、梨、桃。

2.交通優勢:東可經316國道、襄渝幹線直達湖北、河南,南可經襄渝線直達四川,西可經陽平關達甘肅,北可經316、208國道直達關中,果品銷售市場廣闊。

3.作業優勢:水果生產主要依靠人力操作。我市多山地形複雜,農業生產基本上都是人力所為。

4.市場優勢:實施西部退耕還林,加之原部分糧食種植區實施開發,全國糧食出現匱乏,為了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國家實行了暫時性糧食生產補貼,糧價上漲,這就刺激瞭如平原、中原等原糧食主產區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糧區果農可能毀果種糧,必將導致果品產量下降,加之人民生活質量的日漸提高,對果品的需求量將大幅增加。

5.效益優勢:我市是典型山區,農業生產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差,一直處於不穩定狀態,山地畝產一般不足200公斤。而果樹根深葉茂,旱不怕缺水, 澇不怕久雨,其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比農作物強,而且產量和收入比較穩定,據引種試驗,大櫻桃栽後3年掛果,6年進入盛產期,畝產1000-1500公斤。桃、李、梨等栽植2—3 年後進入掛果期,4—5 年後進入盛產期,畝產在3000公斤以上。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將成倍增長。

二、存在問題

一是規模小。目前本區各地的水果種植是農户自主發展,大多自產自用,只有少量商業種植,種類多樣,產出時間不集中,難以形成銷售規模。二是管理水平低。沒有形成商業意識,不敢大膽發展。沒有進行管理,處於自生自滅的原始種植狀態。三是品種繁雜,良莠不齊。目前我地區的水果,大多數是外出務工引種的,不論品種適應、優劣程度,盲目引種,導致品種繁雜,良莠不齊,效益低下。

三.對策建議:

1.科學管理,強化指導。一是有條件的鄉鎮應把水果生產作為一項產業納入工作日程,充分發揮農、林部門的職能作用,進行科學引種,積極開展示範園建設,以實際經濟效益刺激羣眾主動發展。二是組織羣眾到全國主要水果產地參觀學習,以事實來刺激他們開拓創新意識。三是加強學習市場經濟,掌握市場經濟規律。鼓勵幹部和當地能人志士帶頭務果,開拓市場,以“協會+農户”或“公司+農户”的模式,為水果規模化生產,銷售,加工搭建平台。

2.選用良種,適地適樹。由於近年來國際,國內果樹品種更新較快,品質,產量都在不斷提高。在選擇發展品種時,應選擇最新最優質的品種,在調苗前,對苗木生產基地進行實地考察,然後統一調運,確保品種的真實可靠,品質優良。在果樹生長環境上,應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統一規劃,規範建園,以免造成小環境不適應導致效益低下。

3.合理規劃,重點示範。應在果樹建園前進行合理規劃,利用重點村建設,新農村建設等大好機遇,實施“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統一選擇地塊,規模種植,規範管理,確保建一塊成一塊,建一户富一户。

4.規範管理,強化服務。充分發揮基層農林站的作用,組建果樹管理服務隊,指導果樹栽培技術,督促果農規範管理;成立農資專業配送中心,確保農藥器械品種齊全,質優價廉;組織地方能人,成立果業協會,疏通果品加工、貯藏及銷售渠道,確保果農所產水果及時投放市場。

2023年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8

按照建設“四個中心”國家戰略的要求,落實發展海洋經濟的總體規劃,將充分依託洋國際深水港和浦東國際航空港兩大國際性樞紐港的優勢,延伸和拓展浦東開發開放的經濟社會效應,準確把握在新一輪發展的戰略地位,積極貫徹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充分體現區位優勢,培育和發展主導產業,加快產業發展步伐,壯大主導產業,提升產業集聚度,提升產業能級。加快經濟的發展,就是要以加快優勢產業的發展為基礎,形成產業細化、優勢明顯、集羣度高的產業羣,共同推進經濟圈產業的競爭力。

一、年工業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年,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647億元。其中四大重點行業:電子信息業佔總產值的112%,醫藥及醫療器械製造業佔28%,汽車製造及其零部製造業佔1%,裝備業佔1%。從行業小類看,通用、專用、運輸設備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46億元;金屬製品業完成產值82億元;電氣機械、通信設備、計算機、儀器儀表等製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96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電子信息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29億元,同比增長10%。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72億元,佔全區工業的71%,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7億元;通用、專用、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46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汽車製造及零部配製造業完成1724億元,比上年增長1倍多;醫藥及醫療器械製造業完成18億元,比上年增長46%。全區工業實現利潤410億元,電子信息業佔41%,醫藥及醫療製造業佔0%,汽車製造及其零部製造業佔194%,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佔22%。從主營業務收入看,四大重點產業共實現496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總數的742%。其中電子信息業佔111%,醫藥及醫療製造業佔02%,汽車製造及其零部製造業佔121%,裝備業佔09%。

(一)總體發展現狀

總體看,我區4大重點產業發展狀況良好,呈出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從產業規模看,4大產業創造的經濟總量在全區工業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彙總數據顯示,年,我區工業4個重點產業共有82户企業,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數的10%;就業人數877人,佔規模以上工業就業人數的2%;資產合計4069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資產的697%;主營業務收入496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742%;利潤總額0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的74%。

二是從經濟效益看,重點產業各項經濟效益指標普遍好於全區工業平均水平。數據顯示,年我區工業重點產業的資產週轉率為214次,比全區平均水平高2%;勞動生產率為117萬元/人,比全區平均水平高22萬元;重點產業產品銷售率為987%,高出全區工業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負債率為%。

(二)各產業發展現狀

為了更全面地瞭解我區產業的發展現狀,下面對各產業逐一進行分析:

1、汽車製造及其零部製造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49家,從業人員1020人,資產6億元,主營業務收入888億元,產值在全區工業產業中排名第三。其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延鋒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8億元)、納鐵福傳動軸有限公司(176億元)、申龍客車有限公司(2億元)。

2、醫藥及醫療器械製造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21家,從業人員9人,資產16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84億元,實現利潤1億元,資產負債率為491%,比去年同期下降46個百分點,有2家企業的產值超過4億元,分別是揚子江藥業集團海尼藥業有限公司(億元)和迪賽諾化學制藥有限公司(47億元)。

3、電子信息製造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2家,從業人員1190人,資產618億元,主營業務收入741億元,其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家,超0億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昌碩科技有限公司(0億元)、勝華電纜廠(128億元)、堂福電子有限公司(4億元)。

4、裝備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460家,從業人員6028人,資產272億元,主營業務收入8億元,實現利潤212億元。其產值在全區工業產業中排名第一。資產週轉率為21次,產品銷售率為999%,資產負債率為9%。其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有法人單位102家,從業人員19人,資產6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90億元,實現利潤9億元。其產值在全區工業產業中排名第二。資產週轉率為2次,勞動生產率為148萬元/人,產品銷售率為978%,資產負債率為29%。

二、加快工業產業發展的思考

雖然目前重點產業還很弱小,但已經有一批正處強勁發展的產業,還有一批具有較明顯發展潛力的產業,經濟崛起的步伐在明顯的加快。經濟發展的提速,我們認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徑應是產業的集羣化發展,以區域經濟的一體化加速改變經濟發展的固有狀態,不斷激發發展活力。從產業發展的層面上看,加快工業產業集羣建設應着力抓好六個方面。

(一)實施好產業發展規劃

在實際的發展中,應結合國際產業發展和轉移規律、我國產業發展狀況,制定出推進工業產業發展具體可行的措施。要從工業整體發展出發,立足於產業發展和產業集羣狀況,着眼於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強勢發展產業--潛在優勢產業,圍繞產業聯動,因地制宜地發展產業集羣,合理佈局生產力,形成產業聚集,要與大項目和龍頭企業想結合,與產業園的特色相匹配,與人力資相適應,發展以現代裝備業為核心的先進製造業,同時與浦東聯動發展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

(二)提高利用外資水平,促進產業升級

堅持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的產業發展方針,在發展中完成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在調整中實現產業創新提升,逐步構築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現代服務業為先導、現代裝備工業為支柱,特色鮮明、重點突出、體現臨港經濟特徵的多元產業體系,努力構築“現代裝備工業基地、現代物流基地和信息產業基地”。要做好工業產業集羣,其根本點就是要以產業中心發展區域的產業為基礎,特別是利用其市場優勢和技術優勢,整合同類產業和產品資,發揮產業集羣的引領導作用,帶動經濟圈產業的發展。充分利用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資本流動的有利時機,努力創造條,改善軟硬環境,大力引進外資,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和質量。特別是要吸引外資在我區建立研發中心和關鍵零部生產基地,提升加工產品檔次和開發能力。

(三)以產品為核心,加強產業集羣分析研究

從產業競爭力上看,我們要對重點行業進行細化研究,從中類行業細化到小類行業、細化到產品。從小類行業上研究,以龍頭產品為紐帶,進行產業集羣,進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競爭,提高產品市場佔有率和贏利水平。同時充分重視國內外市場,做好兩個市場大。比如電子信息行業,它的發展與國際IT產業的發展休慼相關,但另一方面,國內市場仍有巨大的潛力,對電子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時,也要眼睛向內,加大技術投入,集中攻關,尋求核心技術突破,不但可從根本上解決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業的產品附加值,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堅持以質取勝戰略,法力培育優秀品牌,使之成為的產品新亮點。

(四)“開節流”並舉,應對能緊張局面。

工業的快速發展,用能需求急劇增加,能供需趨緊。短期説,強化節能意識,組織協調好能供給,最大限度地舒緩用能緊張的局面。長遠看,關鍵是加強節能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開發可替代新能,特別是可循環使用的新能,從根本上解決能問題。與此同時,新技術的應用,還是從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價格上漲、成本壓力增大的最佳途徑。

(五)統籌協調好招商引資工作,促進工業園區良性有序發展。招商引資是加快我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而工業園區則是我區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主戰場。要把園區的工業做大做強,招商引資,引進項目和資金仍然是一條重要的途徑。把加快工業發展、壯大工業規模、培育工業經濟增長點作為重大措施抓,各部門要積極配合,為園區建設創造寬鬆環境。提升工業園區的能級,加快培育臨港綜合經濟開發區、臨港物流產業區、國際醫學園區和信息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和功能培育。通過園區建設,拓寬我區工業發展空間,吸納新的工業項目,形成新的發展格局,增強發展後勁。從經濟一體化、空間佈局擴容和功能提升出發,把工業園區整合成產業功能區,加快工業園區的產業集羣化、市場專業化的發展。

(六)把握產業發展方向,加快發展新興產業

大力扶持大型優勢企業和中小高技術企業,針對我區目前存在的企業多、技術競爭力弱的問題,要繼續實施企業集團戰略、龍頭企業戰略,發揮規模優勢,提高整體抗市場風險能力,力求在微電子、軟、計算機、通信等重點領域儘快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和拳頭產品。與此同時,進一步扶持中小高技術企業,培育大型企業的後備力量,以形成梯次推進的產業組織體系。比如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是世界產業發展的方向,也是我國工業的五大重點發展產業。年,該產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佔我區規模以上總量的68%,實現總產值佔總量的71%。要把握好產業發展的大勢,着力發展增長潛力大、帶動效益強、技術含量高的產業,發展和壯大新興產業。

2023年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9

4月18日至23日,在副市長的帶領下,我市部分紡織企業負責人一行15人,赴浙江蘭溪、江蘇湖塘進行了為期一週的學習考察對接活動,先後參觀考察了中國立馬控股集團、浙江佳而美紡織、浙江鑫浪紡織、浙江七星紡織、江蘇曠達集團、常州馬杭色織布、江蘇甌堡紡織染整等企業,以及湖塘紡織城、湖塘紡織科技發展中心,並分別召開座談會,聽取了兩地在紡織產業發展上的經驗做法介紹,與當地企業進行了對接交流。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一、兩地紡織工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一)蘭溪市紡織產業發展情況。蘭溪市位於浙江省中西部,是“中國織造名城”。全市現有紡織企業1300家,從業人員5。1萬,規模以上企業217家,其中織造企業1150家(含毛巾企業275家),產值超億元的企業26家。織布機1。3萬台,其中進口噴汽織機3150台、劍桿織機8000台,織布無梭率達100%;環錠紡35萬錠,氣流紡6400頭;印染生產線7條,後整理線22條,闊幅平網印花生產線7條;年產布10億米、毛巾6億條、棉紗10萬噸、家紡用品等800萬套。,棉紡織工業實現生產總值80億元,其中織造企業產值達68億元,佔紡織工業總產值的84。9%,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6。9%。紡織工業年上交税收3。2億元,且每年以30%左右的幅度遞增,年出口交貨值25億元。

(二)湖塘鎮紡織產業發展情況。江蘇常州市武進區湖塘鎮是聞名遐邇的“紡織之鄉”、“全國色織布中心”和“中國織造名鎮”,兩度獲得“中國鄉鎮之星”殊榮。全鎮現有工業企業4660家,其中從事紡織服裝生產的企業2800家(其中色織面料生產企業約佔半數以上),從業人員10萬餘人。現有織機4。4萬餘台,其中噴汽織機3500台,劍桿織機30000台,有梭織機10000台,經編機500台,噴水織機150台,形成了以色織面料、牛仔面料和燈芯絨面料為主、以針織面料和產業用面料為補充的產品結構。培育了“江蘇新光”、“浩華紗羅”、“頂呱呱”等一批知名企業和品牌產品。,全鎮紡織企業完成產值136億元。

二、兩地紡織業發展的主要經驗

(一)高起點定位,提升產業檔次。蘭溪、湖塘地處江浙地區,棉花資源有限,發展紡紗優勢不明顯。為此,兩地都把發展重點定位於織造、印染、家紡等紡織行業下游產業中高端產品上。蘭溪市有紡織企業1300家,其中織造企業1150家,佔紡織企業總量的88。5%以上;湖塘有紡織企業2800家,其中色織面料企業佔半數以上,企業普遍應用“無錠紡紗、無梭織造、無紡成布、無水印染”等先進技術,產品實現了系列化、配套化、個性化、時尚化。產業定位的高起點為生產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提供了基礎保障。

(二)高精尖裝備,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鼓勵企業應用先進設備,淘汰落後產能,兩地政府都出台了對紡織企業的相關扶持政策。蘭溪市政府專門出台政策,對紡織企業購買無梭織機進行補貼,每購買1台噴汽織機財政補貼1萬元,購買20台劍桿織機補貼1萬元。同時,對每台織機規定最低納税額標準,遏制低價無序的惡性競爭,促使企業應用高端設備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湖塘鎮提出了“紡織強鎮”的發展戰略,扶持引導紡織企業投入80多億元進行技術改造,普通織機已基本被先進的劍桿織機、噴汽織機、經編機及整經機所替代;印染、後整理、服裝等行業逐步引進筒子染色機、球莖染色、漿紗機及莫里森、門富士後整理生產線等國際先進設備,使得湖塘紡織產品逐漸與國際高檔服裝面料接軌。

(三)高質量管理,打造高檔次產品。蘭溪、湖塘十分注重企業的管理。湖塘鎮針對紡織企業制定了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質量方針和目標,建立健全了質量管理網絡體系,制定了一整套質量管理制度,所有企業都推行了技師責任制和質量工資制。在湖塘鎮江蘇曠達集團生產現場,我們看到,生產設備一塵不染,流水線生產井然有序,物品放置規範到位。該企業先後通過了iso/ts16949(版)標準評審、德國dqs公司頒發的質量體系論證和iso14000環境質量體系認證。企業在“精益生產、顧客滿意、實現零缺陷”的質量方針指導下,致力於原材料到成品品質的把關和提升,實現了高標準的品質管理。

(四)高素質人才,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蘭溪、湖塘兩地企業非常注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每年都組織紡織企業選送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到紡織院校、先進棉紡織企業深造、鍛鍊,培養懂技術、會管理的應用型人才。當地政府還鼓勵企業赴上海、北京等人才高地招攬人才,用靈活的機制、優惠的政策吸引外地人才。浙江立馬、江蘇曠達等企業中高級技術人才佔職工總數的比例達到30%以上。大量的人才儲備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了保障。蘭溪市到底,有國家級技術中心1家、省級技術中心3家,省級科技型企業2家,省級新產品近20個,省市高新技術產品50多個。同時,企業注重同國內外相關科研機構建立廣泛的橫向合作,大力研究開發新型特種紡織原料、織造工藝、染整後處理工藝等,紡織業的核心競爭力與時俱增。蘭溪市共有中國名牌1個,浙江省名牌3個、國家、省、市著名商標9個,江蘇湖塘也培育了一大批品牌產品。這些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使兩地紡織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也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

(五)高水平配套,營造優良發展環境。湖塘鎮開發建設了武進紡織工業園、城西工業園和湖塘印染工業園等專業園區,園區內建有熱電廠、污水處理廠等公共設施,實行統一治污、統一用電、統一供熱、統一收費,並在產業聚集區內集中建設標準廠房等。同時,成立了紡織科技發展中心,為湖塘紡織企業提供優良的產品研發、設計、檢測平台,實現設施公建、資源共享,降低企業投入,把更多的資金用於生產發展。蘭溪市在蘭溪西郊開闢了面積達1000畝的靈洞工業園,作為發展紡織業的專業基地,政府在產業配套、社會協作、基礎設施等方面,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進一步優化和改善投融資環境,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建立和完善紡織品監測中心、紡織網、紡織協會等服務機構,努力為企業做好協調和服務工作。根據蘭溪織造名城建設的規劃,期間,蘭溪紡織產業將以經濟開發區為軸心,建成佔地13000多畝,入園企業500多家的產業園區。並按照產業集聚和資源共享原則,建立紡織生產研發中心、質量監測中心,以及紡織工業網、人才培訓和技術交流等公共服務平台。

三、加快我市紡織工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我市是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的“中國棉紡織蠟染名城”,與蘭溪、湖塘兩地有很強的互補性,其紡織工業發展的經驗和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在我市紡織工業的發展上,提出如下建議:

(一)高標準制定產業規劃。產業要發展,規劃必先行。建議依照國家和省的《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認真制定適合我市的振興規劃。要按照“區域集中,產業集聚,開發集約,能量集合”的原則,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化佈局,高標準、高質量地制訂發展規劃,向上遊發展良棉種植、精細加工,向下遊發展高支紗、服裝及服裝面料、牀上用品及裝飾用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到20xx年,紗錠達到250萬枚,無梭織機達到3000台以上,清梳無卷化率達到60%,無接頭紗比例達到70%,無梭布比例達到80%,精梳紗比例達到50%。年生產各類棉紗420萬噸,各種布5億米,各種針織服裝1000萬件。力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0億元、利税12億元。

(二)高投入拉長產業鏈條。通過增投入,膨脹規模,壯大發展實力;抓延伸,突出主導產品,拉長產業鏈條,培育競爭優勢,膨脹產業規模。到20xx年,紡織企業累計投入力爭達到60億元,重點技術裝備水平達到90%,其中40%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要用先進的劍桿織機、噴水織機、噴汽織機、經編機及整經機所替代普通織機;印染、後整理、服裝等行業逐步引進筒子染色機、球莖染色、漿紗機及莫里森、門富士後整理生產線等國際先進設備。大力發展服裝加工產業,重點抓好已與温州服裝商會簽約的總投資16億元的山東臨清温州服裝產業園建設,建成集服裝製造、商貿流通、商務洽談、設計創意、時尚發佈、論壇會展、培訓交流、度假休閒、生活配套等為一體的生態產業園區,提升臨清紡織產業檔次。

(三)高強度加強技術改造。當前我市部分企業生產經營遭受困難,主要原因還是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為此,要把加強企業技術改造作為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和設備,全面提升裝備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繼續實施以提高“三無一精”(無卷、無梭、無接頭和精梳)比重為主要內容的改造升級,加快發展高檔精梳紗線、多種纖維混紡紗線和差別化產品,做到普通產品規模化、特殊產品訂單化;加快發展緊密紡關鍵專件、高檔噴汽和劍桿織機等新型設備,力爭到20xx年全市細紗機全部完成節能風機的改造,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加快淘汰“1”字頭細紗機、1979年及以前生產的a512、a513系列細紗機、b581、b582型精紡細紗機、bc581、bc582型粗紡細紗機,提升裝備水平。同時,嚴格貫徹執行《關於加強高能耗高排放項目准入管理的實施意見》,建立並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對行業中各類高能耗、高排放新建項目嚴把准入關,從源頭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杜絕新增落後生產能力。

(四)高起點進行自主創新。要以自主創新為第一動力,深入貫徹實施品牌戰略,堅定不移地走質量興市之路,以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帶動產業發展和集聚,提升綜合競爭力,有效應對國際國內激烈競爭。要學習湖塘鎮“區域品牌”與企業“名牌產品”共同發展的道路,在推進策略上,“區域品牌”以“中國紡織蠟染名城”為品牌標誌,作為區域紡織服裝企業共享的資源,企業名牌產品以“三和”、“白羊”、“艾諾”為代表,帶動更多的優質產品和品牌。引導企業重視科技投入,積極推進科企合作,幫助企業建立科技成果引進渠道、科技合作渠道,鼓勵企業加強與各研究所、學校等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重點研發120支以上高支紗、功能性新面料用紗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紗線產品,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和贏利能力。企業技術中心每年都要研發2-3個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新產品,爭取做到研發一批、儲備一批、開發一批、推廣一批。到20xx年,爭創中國名牌2個以上,省名牌5個以上。創建國家級技術中心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個以上,中型以上企業普遍建立企業技術中心。

(五)高水平建立公共平台。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發展,政府要積極引導,出台優惠扶持政策,加快公共平台建設,不斷優化發展環境。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儘量爭取國家扶持。組織篩選和上報符合國家要求的重大項目,積極幫助申報爭取國家及省各項資金支持;二是加大獎勵力度。落實好臨發〔〕4號文件,對獲得國家級榮譽稱號(中國名牌、馳名商標)以及省級榮譽稱號(山東名牌、山東省著名商標)的,分別給予30萬元和5萬元的資金獎勵;對當年被認定為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聊城市級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行業技術開發中心)的,分別給予30萬元、5萬元和2萬元的資金補助;對當年被認定為國家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的,分別獎勵企業20萬元和5萬元;對於成功上市的企業獎勵50萬元;對當年固定資產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重點項目,按實際形成投資額的萬分之三獎勵企業法人代表;凡重點企業當年新增税金50萬元(含50萬元)以上的,按照新增税金的2%獎勵企業法人代表。三是設立專項獎勵資金。制定專門的資金管理使用辦法,對加強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產能的企業給予獎勵,調動企業的積極性。

2、加速建立融資擔保平台。一是努力做好銀企對接。積極貫徹國家適度寬鬆的金融政策,定期組織重點項目、骨幹企業與各金融機構對接,向企業推薦金融產品,向金融機構推薦重點項目和優勢企業,確保重點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和企業生產經營的資金需求。二是要抓好金融服務創新與業務品種開發。積極研究採取循環貸款方式,改變傳統的一次性貸款方式,“一次抵押、多次借款、隨時還款、循環使用’’;大力推廣農信社的“大聯保體貸款”的做法,緩解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三是積極籌建擔保公司。今年力爭組建2家擔保投資公司,緩解我市企業擔保抵押難的問題。

3、加快建立公共研發平台。公共研發平台就是集中一個產業或全市的科技力量,建設成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互動、基於產業集羣的行業聯合研發體系平台。可為該產業的企業提供技術創新、公共研發等平台服務。一方面,解決了投入大、要求高,單個企業難以建立的難題。另一方面,公共研發平台既可以為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難題,也可以把研發出的新產品、新技術向企業推廣,實現互惠雙贏,進而推動產業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產品附加值以及市場競爭力。

4、加快建立公共服務平台。一是設立市行政服務大廳,凡有審批職能的市直部門都要在大廳開設服務窗口,由各單位業務熟、責任心強的精幹人員值班,並簡化審批程序,按照從簡、從快、從優的原則集中辦理有關手續,實現“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二是建設特色產業聚集區,可採用bot(即建設-經營-轉讓)、tot(移交-經營-移交)等方式,在產業聚集區內集中建設標準廠房、集中供熱、集中污水處理等,實現設施公建、資源共享,降低企業投入,把更多的資金用於生產發展。三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服務功能,宣傳推動提高產業知名度、組織參加或舉辦大型行業展覽活動,提供信息,加強交流,促進發展。

5、積極籌建專業批發市場。積極培育兩個市場,即原材料市場和專業交易市場。通過橫向拓寬、縱向拓展,建設一個有規模、上檔次的專業交易市場,吸引更多的上下游經營業户、紡織機械及配件經營户或印染加工聯絡處等中介加入,帶動紡織產業拉長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擴大我市的影響力。

2023年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10

一、基本情況

1、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截止到x年10月31日,南康傢俱企業達5670家,比去年新增629家,同比增長13.9%;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達15.5億元,同比增長244.4%;實現工業總產值39億元,同比增長43.9%;實現工業增加值10.9億元,同比增長34.6%;實現銷售收入37億元,同比增長42.3%;實現税收2500萬元,同比增長25%。辦理木材放行78.8萬立方米,同比增長39.4%.,其中進口橡膠木42.6萬方,同比增長40.6%;直接和間接從事傢俱產業的人員達20萬人。在5000多家企業中,生產成品的傢俱企業有2200多家,年產值超億元的有2家,傢俱產業已成為南康的“富市產業”、“富民產業”。

2、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南康傢俱產品結構品種齊全,種類繁多,主要有實木、板式、皮(布)藝、藤製、玻璃、五金六大類,已成為江西省最大的牀俱、皮件布藝沙發、牀墊和辦公轉椅的生產基地。同時,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大力打造“南康傢俱”區域品牌,積極扶持鼓勵企業創品牌。目前,南康本地傢俱企業有效註冊商標226個,其中:江西省著名商標5個,贛州市知名商標15個。

3、產業平台初具規模。傢俱市場方面,建成國際傢俬城、家居博覽中心、光明傢俱城等市場,集中連片佔地面積達500畝,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店鋪5000多間。引進北京北方投資集團投資10億元,高標準規劃建設佔地面積1000畝,建築總面積達100萬平方米的泓泰傢俱大市場,目前已開工佔地面積500畝、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在今年年底前可峻工並交付使用。規劃在建的市場還有傢俱城中心市場、傢俱板材市場等項目。生產基地方面,成功申報了5000畝傢俱產業基地項目,首期1334畝已開工建設,土地平整和市政工程進展順利,明年初可供企業入園;二期3000多畝用地指標也已經獲得批准,正在組織徵地拆遷。在龍回、蓉江、鏡壩、太窩、龍嶺、東山、唐江等傢俱企業集中的鄉鎮規劃返鄉農民工傢俱創業園9個,規劃建設面積達4200畝。物流方面,有專門的傢俱物流企業217家,主要運輸線路612條,覆蓋了除西藏和港澳台等的全國大部分地區,為傢俱產品流通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便利。

4、行業服務管理水平明顯提升。組織機構健全,市級層面有南康市傢俱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統籌調度產業發展工作;工作機構有傢俱產業促進局和市場辦、基地辦、物流辦以及傢俱研發中心,專門負責傢俱產業綜合管理服務和市場、基地、物流的規劃建設管理與研發、服務等工作;行業自律管理有傢俱行業協會和物流協會,經常性開展合作交流和維權等服務。同時,專門設立傢俱市場治安巡邏中隊、城管執法中隊和物流執法隊,為傢俱市場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土地已經成為制約南康傢俱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由於用地指標有限,工業開發用地緊張,用地價格高漲,南康大部分傢俱企業無法進入工業園區,主要從城郊和圩鎮的農户手中臨時租賃荒山荒坡、餘坪建廠,形成“有路的地方就有廠”的現狀,分散在全市各地,(其中龍回、蓉江、鏡壩、太窩、龍嶺、東山、唐江等7個鄉鎮街道佔了90%),既造成了土地資源的破壞與浪費,又增加了國土、規劃、環保、消防等行政管理難度,還大大增加了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因為沒有土地,企業要擴大規模就要在多個地方租賃辦廠,管理成本高、難度大,極大的制約了企業做大做強。

2、企業規模小,缺少龍頭骨幹企業。由於傢俱行業准入門檻低,缺乏有效的管理引導措施,大量的民間資金進入傢俱行業,產生了大量的小傢俱廠。在20xx多家傢俱成品企業中,產值過億的僅2家,大部分企業的年產值均在100—300萬元,用工20人左右,年納税不足萬元。企業規模小,導致產業整體抵禦市場風險能力較低;沒有龍頭骨幹企業,整個產業沒有標杆,沒有形象,在外界的印象還是低質、低價。

3、產品檔次較低,沒有叫得響的傢俱品牌。南康有20xx多家傢俱成品企業,主打產品是實木牀、實木餐枱椅和皮革布藝沙發等幾大類,但只有5個省級著名商標,15個贛州市知名商標,沒有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只有個別傢俱企業有自己的研發機構和研發人員,多數企業不具備研發、原創能力,廣泛採取仿製、貼牌等形式,原材料單一,款式雷同,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品牌和新產品,銷售難,利潤低,又導致了相互壓價,甚至偷工減料,質量下滑等問題,在外地市場只能是“地攤貨”。

4、業主整體素質不高,戰略意識不強。南康傢俱企業大部分是返鄉農民工創辦的,他們雖然在打工時學到了一些實用知識和技術,但缺少系統知識培訓,缺少先進製造技術知識,資金投入有限,法制觀念不強,風險意識不高,沒有戰略意識,企業管理粗放,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存在同樣的問題,制約了企業和產業發展。

5、市場規劃建設管理水平不高。南康傢俱市場始建於20xx年,沿國道而建,逐步往兩邊(重點往北)推進。受歷史條件制約,市場區域內路道、站場等配套設施規劃建設滯後,造成市場外部環境秩序混亂;市場內部由於店鋪產權業主分散,承租經營户密度大、素質低,物業管理水平落後等原因,市場的運營管理較差,形象的講就象“農貿市場、大排檔”。泓泰傢俱市場建成開業後將可以大大改善南康傢俱市場的外在形象。

6、缺少營銷渠道,物流行業發展不規範。南康大部分傢俱生產企業只專注抓好生產,沒有建立自己的營銷隊伍,更沒有現代化的營銷網絡,主要依靠市場門市等客上門,甚至

依靠物流拓展業務,大大增加了“代收貨款”的風險,極易引發貨款糾紛。南康傢俱物流覆蓋了全國絕大部分地區,使南康傢俱通達四方。但這些物流企業規模小,實力弱,管理落後,魚龍混雜。尤其是代收貨款現象一直是困擾南康傢俱企業、主管部門乃至市委、市政府的一大“心病”,是影響南康的社會穩定的一大隱患。沒有專業的物流園區,物流企業分散在傢俱城周邊,既不利於監管,又造成嚴重的交通擁堵混亂。

三、幾點建議

1、在省、市層面統籌傢俱產業發展。把南康傢俱產業發展納入全省、全市工業經濟發展全局進行統籌調度,在土地、信貸、税收等方面給予傾斜扶持。在產業佈局中,明確南康為全省傢俱產業中心,把傢俱產業發展重點項目集中安排在南康,其它市(縣、區)不再新批傢俱產業項目。在省、市的招商活動中,每年安排一次南康傢俱產業專項招商活動。鼓勵各市(縣、區)和駐外招商機構引進傢俱企業落户南康,對落户南康的'傢俱產業外來投資項目享受江西省招商引資各類優惠政策。

2、對南康傢俱產業建設用地給予傾斜。每年安排1000畝用地指標專門用於解決南康傢俱企業的用地問題。規劃建設5000—10000畝的龍回家具加工區和鏡壩傢俱加工區,主要承接廣東、浙江轉移和本地傢俱企業退城進園;規劃建設1000畝的傢俱物流園區,加快推進物流行業規範發展。

3、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南康傢俱的知名度。把南康傢俱區域品牌宣傳列入省、贛州市級宣傳推廣工作重點,加大在中央、省、市媒體的廣告投放和宣傳力度,擴大南康傢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建議省、市財政每年撥出500萬元的專項資金用於南康傢俱產業的宣傳。

4、建立傢俱研發機構。建議批准成立“南康傢俱研究開發院”,為贛州市直管的副縣級事業單位,採取市校合作等形式,積極引進人才,就南康傢俱產業的設計、質量、創新、品牌等進行常年科學研發,指導南康傢俱產業做大做強、科學發展。建議省、市財政在建立機構、引進研發人才等方面給予500萬元的資金支持。

5、加強培訓,提高業主素質。加強與省、市高校的合作交流,對南康傢俱企業主實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傢俱業主的綜合素質。如有選擇性地安排一部分傢俱業主到南京林業大學、江西環境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進行學習培訓。建議由省、市財政每年下撥專項培訓經費200萬元用於提高南康傢俱業主素質的培訓。

6、舉辦參加傢俱博覽會。由江西省或贛州市政府主辦,南康市政府承辦,每年舉辦一屆全國性的大型傢俱博覽會。同時,積極組織傢俱企業參加國內外知名傢俱展會,展示南康傢俱,拓寬銷售渠道。建議由省、市財政每年下撥專項經費500萬元用於支持舉辦和參加傢俱博覽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wneq0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