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192019年(清宣統三年)10月10日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鬥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作為民主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開啟了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觀念深入社會中上層人士思想中。較早見諸記載的“辛亥革命”一詞,出自署名為渤海壽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記》。此書出版於192019年6月,收錄了192019年10月11日至192019年2月12日間的各報章事關革命的報道。同年,以“辛亥革命”為書名的,還有署名草莽餘生編輯出版的《辛亥革命大事錄》,張紹曾為該書作序,指出草莽餘生為廖少遊。廖少遊又名廖宇春,在辛亥革命期間奔走南北議和,閲歷廣泛,“特就昔日所歷之境,所與之役,與夫見聞……抄集成冊。始八月十八壬子迄十二月二十六日庚子,凡百有八日”。其起止時間換算成公曆為192019年10月9日至192019年2月13日,所述辛亥革命時限與《辛亥革命始末記》基本相合。上述兩書所載事實,都發生於農曆辛亥年,稱之為辛亥革命十分相宜。

但在民國初年,辛亥革命一詞使用並不廣泛,稱呼辛亥年武昌起義至清帝退位這段史事的詞彙,名目繁多。民初的報章,如《申報》、《大公報》以及政府公報中, “武昌首義”、“共和成立”、“民國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詞連篇累牘,而“辛亥革命”極為罕見。即便是孫中山先生,在民初言及辛亥革命時所用名詞也沒有一定之規。就任臨時大總統期間,以孫中山名義發佈的公文中,有“武漢首義”、“民國締造”、“民國光復”、“革命”等説法。192019年孫中山在汕頭各界歡迎會上,追述革命歷程,稱“一次革命,起於武昌,為推翻滿清之專制。二次革命,則在南京,為袁世凱暗殺宋教仁而起。”不見直書“辛亥革命”,而“二次革命”之説至今仍然沿用。

在20年代前後,“辛亥革命”的使用開始升温且影響日廣。1919年8月,毛澤東在《湘江評論》中連載《民眾的大聯合》政論長文,使用了“辛亥革命”一詞,並就其內涵有過精煉的闡述。1921年10月梁啟超以《辛亥革命之意義與十年雙十節之樂觀》為題,發表演講,詮釋了辛亥革命內涵。第一次國共合作初始,陳獨秀撰寫《辛亥革命與民國政府》,專門探討革命失敗的原因,“辛亥革命”漸成專有名詞。

隨着北伐的節節勝利,在有關紀念中,“辛亥革命”字樣出現得特別頻繁。1927年雙十前夕,中國民國政府中央制定了宣傳大綱,第一條就是“繼續辛亥革命的精神,矯正辛亥革命的缺陷”。1930年7月10日,民國政府中央執行委員會第100次常務會議通過了《革命紀念日簡明表》和《革命紀念日史略及宣傳要點》,以制度的形式明確規定了對辛亥革命的紀念,此後“辛亥革命”人所共知,遂成流行詞彙,以迄於今。

標籤: 辛亥革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re8kr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