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精選19篇)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精選19篇)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精選19篇)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新開設的一門實踐性課程,是基礎課程改革中的一顆明珠,璀璨奪目。它給教育教學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於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直接體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在實踐操作中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然而現實中,國小生的年齡小、知識面狹窄、抽象思維能力差等生理和心理特點都決定了,在這一課程實施中要統籌設計,周密計劃。

二、課程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了具有嚴密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的學科界限,強調以學生的各種經驗、社會實踐和社會需要的問題為核心,以主題(課題或項目)的形式對各種課程資源進行整合的課程,從而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探究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注重學生實踐方式和學習方式的多樣性,改變學生那種單一的以知識授受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的獲得為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強調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如探究、調查、訪問、考察、操作、服務、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等,強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的親歷和體驗。基於以上理論結合我校的生本理念,確立校綜合實踐活動的總體目標。

(一)知識目標

利用各種活動的開展,豐富學生社會知識,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在勞動技術中學會花卉的種植與管理,製作摺紙花卉、小動物。在研究性學習中,瞭解研究內容知識,學會製作活動方案、多種研究方法、策劃各種展示活動。在濕地文化節中,孩子們走進大自然、瞭解濕地、觀察濕地、保護濕地;在學生課堂中,學習各類課外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

方案設計更強調學生親身體驗學習的過程,在實踐情景中運用並掌握各種實踐的方法,使學生獲得積極的體驗和豐富經驗。在各活動載體中,發展學生的多方能力。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能力。綜合發展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要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學生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以及三者之間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自我的責任感。

三、年段分目標

四、課程內容

五、課程實施

(一)課程實施保障

1、領導小組

學校成立學校校長為組長,教務處、級部長共同參與的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統籌安排各年級各階段活動策劃負責人,落實相關的責任任務。

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組長:胡順利 副組長:張蘭英 李雪梅 三到六年級的級部主任 組員:三到六年級的綜合實踐任課教師和班主任。

2、課時設置

根據學校特點,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時安排採用固定課時每週2課時。根據需要可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的辦法。

3、師資力量

我校特別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課,在我區率先實現了綜合實踐活動課專職化,將年輕、求知慾、上進心強的三名教師來擔任綜合實踐老師。三名教師,在區內優質課評選中都獲得一等獎,兩名獲得市一、二等獎。其中他們的研究成果在省市創新大賽中紛紛獲獎

(二)課程實施措施

1、準備階段

(1)成立實施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組織學習專項理論。

(2)召開教師會議,通過學校綜合實踐方案。

(3)以年級為單位,選擇子課題內容,撰寫年級活動計劃。

(4)對教師進行案例撰寫和實踐操作等方面的培訓。

(5) 分析學情,確立主題,設計教案。

2、實施階段

(1)制定學校實施計劃。

(2)分年級組按計劃組織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記錄活動過程,建立綜合實踐活動過程檔案,收集記錄學生體驗、反應。

(3)定期召開綜合實踐老師碰頭會,對活動進行交流、探討,對案例進行反思和評價。

(4)開展學生評價指導、探索並制定具有學校特色的綜合實踐評價指導體系。

3、成果展示階段

(1)積累資料,創造性地編寫綜合實踐活動案例

(2)舉行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

(3)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進行反思和總結,以進一步提高質量,完善機制,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六、課程評價

1、評價理念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主體性、過程性、形成性和發展性評價為主,它應根據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取得的成果和表現狀況,對其優點、學習態度和進步情況進行多樣性地評價。堅持量化與質性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採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表現進行評定、鑑賞。

2、對學生的評價

採用:成果彙報式、作品評價式、展示與交流式。

3、對教師的評價

側重於對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組織、規劃、管理、指導並方面的能力和實效。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篇2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必修課之一。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有利於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和教育理想,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通過給學生創設一種動態、開放、主動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並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踐,在實踐中獲取信息時代所需的各種知識和能力。我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既是開展教育教學系列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貫徹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進一步推動我校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使綜合實踐活動的管理有章可循,並逐步走上規範化、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同時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我校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意義

1.使學生結合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2.以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為依託,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提升教科研能力;以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帶動學校辦學特色項目,完善校本課程體系。

3.通過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促使學校在教育教學質量、學校管理等方面不斷提升,帶動學校教科研和師資隊伍建設,並促進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學生課餘生活。

4.以學校現階段的辦學思路和發展總體規劃為指導,通過不斷總結、提煉,形成具有本校特色和校本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目標

1.以“體驗”為主的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活動

針對現時段我校學生實際,我們提出通過活動體驗,獲得豐富的經驗和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即為人之道、為事之道。這是實施以“體驗”為主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總體目標,具體是引導學生在體驗的基礎上實現下列目標。

第一,學會認知。通過經歷文本資料的蒐集、調查、訪問、實驗等方法實踐,學會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並從活動中總結經驗,逐步養成方法論意識和良好的思維品質。關注自我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發展自主獲取知識的願望和能力,發展問題意識和創新品質。

第二,學會做事。通過對各種複雜的活動情景的體驗,學會合理地應對各種具體的、現實的衝突和問題,妥善地解決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逐步學會在現實情景中,利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藉助必要的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實踐能力。

第三,學會交往。綜合實踐活動一般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展開,指導教師應引導國中生在活動中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學生自己應總結在活動過程中處理人際關係的得失,學會表達、交流與合作。

第四,學做完人。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獲得如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的心靈啟迪。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學會對自然負責、對社會負責、對自我負責的責任感,關注自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行為方式。

2.以信息技術為主體多學科相結合的研究性學習的活動

學校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總目標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情況,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和社會,對學習和生活,對自我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

2.1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課程,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2瞭解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一些常識,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2.3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論證的方法;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4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2.5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培養一支適應新時期素質教育需求的具有一專多能的教師隊伍。

2.6構建學校新型的課程體系。通過努力,逐步形成具有時代特點、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校本教材體系。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每學年開學初至9月底)

1.1成立組織機構,制訂《黎裏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規範落實各項管理制度;

1.2建立校園網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網頁;

1.3落實柳亞子紀念館、黎裏敬老院、社區活動中心三個綜合實踐活動基地;

1.4準備好綜合實踐活動管理的各種表冊。

2.組織實施階段(第一學期10月~第二學期5月)

2.1以教務處、德育處、班團隊組織為主體逐步實施以“體驗”為主的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活動。

2.2以教務處、教研組為主體逐步實施以信息技術為主體多學科相結合的研究性學習的活動。

2.3以綜合實踐活動組織機構為主體,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動態管理和調控;

2.4組織綜合實踐活動工作交流和階段成果總結;

2.5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參觀學習和培訓活動;

2.6及時收集有關數據,積累資料和活動經驗。

3.總結階段(第二學期6月)

舉行綜合實踐活動會課評比及成果展示活動,進行總結交流活動,編印案例、學生子課題設計方案、學生心得,評選綜合實踐活動優秀小組;完成有學校特色、校本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結工作,確定下階段綜合實踐活動思路。

四、探索有本校特色與校本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主要措施

1.根據學校現有條件,合理安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時間。其中,七年級年級每週安排2課時信息技術課,八年級安排1課時,在完成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根據綜合實踐活動情況,調配使用信息技術學科,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重點體驗多學科相結合的方法,把信息技術融入到各學科的學習研究中去;七年級年級每週單獨安排1課時勞技課,八年級、九年級每週在校本課程課中安排0.5課時,主要學習中國結的編織、摺紙等技能,配以布藝、陶藝、雕刻等製作,學生人人動手參與,不斷提高發展;活動課安排與公益活動、社會服務、勞動課相結合,由學校德育處、班團隊組織根據德育工作安排,從小事出發,以低起點為要求讓學生體驗為主體的公益活動、社會服務活動,每月安排1次;在綜合實踐活動的思想框架內,有分有合安排社會綜合實踐活動課,由學校德育處、教務處、班團隊組織、思想品德老師負責,明確活動主題,利用節假日、寒、暑假安排社會綜合實踐活動。

2.團結協作,分塊到位,職責明確。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的總體目標是“探索與學校特色、校本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在這基礎上分塊到各處室,並各負其責。

2.1組織保障:由教務處、德育處、教科室、教研組長、骨幹教師組成綜合實踐活動管理小組,指導並督促每個教師、每個班級學生,積極參與並完成活動任務。從下學期起,在七年級年級各學科組先挑選一名教師開出綜合實踐活動指導課,以利於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面開展。

2.2資源保障:學校建立綜合實踐活動素材信息庫,並經常性地、有意識地補充資料,以確保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所需的信息來源,定期開放綜合實踐成果展覽室和信息中心資料室及實驗室。校電視台及時報道綜合實踐活動的熱點、亮點課題,以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2.3安全保障: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原則上由學生自行組織,獨立研究,針對學生身邊、學校周邊的有關事項進行調查研究,部分課題組如需要利用節假日外出活動的,必須徵得各自家長同意,並儘可能由家長陪同進行,由家長負責監護,以確保學生人身安全。

2.4後勤保障:總務處為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後勤保障。

五、組織管理

1.健全組織領導。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導小組,校長室負責對課程的開展進行統一的協調;教務處負責培訓、鑑定教師的工作、課程的組織與落實;信息中心負責信息技術教育;德育處負責開闢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工作,落實好活動基地。

2.加強過程管理。加強研究、分工合作。期初,由校長室負責制定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教務處負責各年級組、信息組和科技教師認真制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計劃以及本學期的主題活動方案,在此基礎上,各年級組應加強平時的研討,每週開展集體備課,相互瞭解情況、分析情況、互相學習交流經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構思對策,並及時記錄每一次的活動情況,由教務處負責平時的監督調控,定期召開工作例會,交流做法,解決問題,提高實效,並及時反饋給校長室。

附:黎裏中學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名單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六、教學評價

堅持以“活動促發展”為指導思想,要求其教學評價也要以促進學生髮展為目標,採取多樣化的評價方法,主要是形成性評價、過程評價。

1.教師評價

1.1每個教師都有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指導課、方案策劃課和指導學生課題研究的義務,這作為教師職評、評先、評優的必要條件之一。

1.1.1從下一學期開始,學校在每個班(七年級、八年級年級)定期開設“活動”指導課、方案策劃課,同學科教師觀摩學習,觀摩課等同於校級公開課,教務處將記錄備案。學校將舉辦綜合實踐活動課開放周,對開放周的指導課、方案策劃課按市級公開課計分(有外校教師參加觀摩、學習)。

1.1.2每學年學校將組織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覽,開展一次活動成果評比,並在每個年級中評選出一、二、三等獎,編印綜合實踐活動成果文集,從中選出成果突出課題參加上一級相關單位評比。對指導學生綜合實踐課題獲獎的,第一指導教師在評先、評優和職評中以同級論文獲獎計分,第二指導教師減半計分;對指導多個學生課題獲獎的教師,可累計得分。學校每學年將在每個年級中取3~5名分值較高教師給予表揚、獎勵。

1.2每個學科組都安排一位教師負責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工作,時間為兩年,在八年級學年末寫出結題報告,對研究成果,學校組織人員從中分選一、二檔次,按校一、二等獎計入年度考核分值。

2.學生評價:

2.1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全員參與,對每個學生完成情況進行檢查、登記,作為國中階段學生學習任務之一,納入學生成績考核範圍。

2.2以“重過程、輕結果”為評價原則,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對學生課題研究的每個環節,進行激勵性評價,遵循發展性原則,對有小發明、小製作、小論文展示的課題小組及時給予表揚、獎勵。

2.3綜合實踐活動成果作為學生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的必要條件之一。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為了切實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精神,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結合我校實際,特制訂茶亭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

二、課程實施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聯繫自然和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和相關內容的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和提高,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獲得參與專題研究、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的切身體驗,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與實踐技能,培養服務意識與奉獻精神,學會合作與分享、尊重與欣賞,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良好的生活態度,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未來,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課程的內容和實施辦法

第一部分:研究性學習課程內容

研究性課程在內容上要注重聯繫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聯繫自然界、社會和人自身發展的實際問題,要有效地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緊密結合各地區和學校的實際開展學習、研究。無論學生確立的探究課題是自然問題、社會問題還是自我問題,在研究性學習開展中都應對自然、社會、自我三者作整體關注,充分挖掘研究課題所具備的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實現自然、社會和自我的內在整合。大概分類如下:

(1)自然環境類:主要是從研究人與自然關係的角度提出的課題,如環境保護、生態建設、能源利用、農作物改良、動物保護、天文研究等方面與人人生活背景相關的課題。

(2)社會生活類:主要是從保護人與社會關係的角度提出的課題,如學校規章制度研究、社會關係研究、企業研究、社會管理、社團活動、人羣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規劃、交通建設、法制建設、政治制度、社會經濟發展、宗教研究、貿易與市場研究等與人生活背景相關的課題。

(3)歷史文化類:主要是從研究歷史與人的發展角度提出的課題,如鄉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歷史蹤跡研究、名人思想與文化研究、校園文化研究、傳統道德研究、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研究、東西文化比較研究、民間文學、藝術研究、影視文化研究、時尚研究等與個人生活背景相關的課題。

(4)個人發展類:主要是從關注個體成長的角度提出的課題,如學生社團研究、學生羣體研究、學生消費研究、學校制度與學生成長、班級制度與文化、流行文化、時尚文化、行為方式研究、同學關係研究等與學生生活直接相關的課題。

(5)跨學科綜合類:主要是從科學技術與時代發展角度提出的,與中學的學科知識有一定的聯繫,但主要是需要多學科參與的、有助於瞭解當代前沿科學的綜合學習課題,如遺傳與化學、納米技術、計算機與多媒體技術、基因工程與克隆技術、產權經濟、組織行為等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新事物的研究課題。

2、課程特點

(1)開放性

實施主體開放(師生、專家、家長);

活動時間開放(分散與集中課時雙結合);

活動空間開放(教室、學校功能室、校外廠企、街道、景觀等);

學習內容開放(學科、社會、生活、課題、活動設計……);

學習手段開放(讀書、上網、社會調查、實地考察、討論等);

研究方式開放(參觀、訪問、觀察、調查、實驗、資料收集);

成果表達開放(論文、報告、方案、展品……)。

(2)自主性

研究性學習活動應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體驗。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師的教學應有利於學生自主活動的開展和深化。在學習方式上表現為:學生“自由結合、自主選題、自主探究、自我評價”。

(3)探索性

研究性學習從研究範圍的確定、研究目標的定位、研究過程的安排、研究方法的採用、研究成果的表現,都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探究”完成。

(4)實踐性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板塊之一,説明它的特徵是實踐性,而且在學習內容上看,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實踐、科學和生活體驗的聯繫。因此,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研究學習的實施步驟

1、培訓教育。特別是對於七年級學生,由於很多都是第一次進行研究性學習,學校可通過講座,課堂教學,網站,板報等多種形式,就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進行培訓。在每次開展活動前進行安全、禮儀、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2、選擇課題。由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在老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提倡課題的綜合性、社會性、探究性、開放性、獨特性;強調課題的需求性、創造性、科學性、可行性。鼓勵課題形式的多樣性,可以是文獻研究、觀察報告、項目設計、科學實驗、社會調查、問題追蹤等。

3、制訂計劃。課題小組確實研究課題後要填寫課題實施方案表格,內容包括課題名稱、課題背景説明、課題的意義與價值、小組成員及分工、指導老師、研究目的與計劃、活動步驟、活動場地與器材申報、預期成果等。

4、搜索資料。根據計劃,各成員承擔自己的職責,通過圖書查詢、網絡搜索、參觀訪問、問卷調查、實驗記錄等多種途徑和渠道廣泛蒐集資料,建議學生做好記錄,有條件的可進行錄像、攝像、錄音、下載等。

5、整理總結。對蒐集到的各種資料,研究小組一定要進行討論和分析,各成員都要表達自己對問題的認識與理解,然後對資料做出處理,如發現缺少材料,可繼續進行蒐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通過不斷的整理、分析、驗證、提煉等,形成課題成果。課題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報告、小論文、項目設計、實驗報告、科技作品等。

6、交流評價。

各班每個課題組把自己的成果以各種方式在班中進行展示,同時學生小組展開互評和指導老師進行評定,並推薦出優秀課題參加級的優秀成果展示。

第二部分:社區服務課程內容

社區服務屬義工或志願活動性質,要求學生以服務者的身份參與到服務社區的各項活動領域中,多方面體驗並認識服務對象,應用所學的知識,提供各種對社區有意義的服務,不斷增強對他人、社區乃至整個社會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包括:

1、社區宣傳教育活動,如

(1)法制宣傳、人口與保健宣傳、環保與衞生宣傳活動及系列主題宣傳日活動;

(2)所在鄉鎮、街道居委(村委)文化管理、文化宣傳,佈置文化宣傳長廊、展版,進行文化諮詢;

(3)進行城鄉科技、科普宣傳活動;開展城鄉文體活動;

(4)組織同學在所在鄉鎮、街道開展文化宣傳,傳播科學技術知識、破除迷信。

2、社區環境建設活動,如

(1)城鄉環境衞生,城鄉綠化、美化工作;

(2)負責所在鄉鎮、街道、村委、公園、學校等公共區域的清潔衞生管理;

(3)負責所在鄉鎮、街道、村委某一道路、廁所公共清潔衞生管理;

(4)擔任所在鄉鎮、街道居委政管理助理,幫助維護街道衞生、清理牛皮癬;

(5)城市交通秩序維護活動;

(6)擔任所在鄉鎮、街道居委街道交通管理助理,協作交通管理。

3、幫貧助困活動,如

(1)進行社會福利院的“愛心接力”,為所在鄉鎮敬老院孤寡老人提供服務;

(2)開展扶貧捐贈活動,為所在鄉鎮需要幫助的老弱病殘提供服務;

(3)中國小生假期學習或活動輔導,幫組有困難的低年級學生;

(4)擔任所在鄉鎮、街道學習困難學生校外輔導員。

4、行業輔助性活動,如

(1)為社區大型活動提供志願者服務;

(2)在公共活動場所(如公園、圖書館)參與管理服務;

(3)擔任所在鄉鎮、街道某一企業管理助理或義務監督員;

(4)在廠家或商家的產銷旺季進行幫忙;

(5)支援農忙等。

社區服務的實施程序

1、活動前教育。學校在活動前都安排一定時間進行安全、法制、禮儀教育。教育學生預防事故,注意自我保護;教育學生必須遵紀守法,遵守實踐地和社區的規章制度;教育學生禮貌待人,體現我校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2、內容選擇。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從接觸的生活世界出發、從熟悉和關注的社會實際中選取活動主題和內容。活動要堅持“就近”原則,注意活動的主體性、可行性、經濟性和安全性等。

3、精心規劃。學生必須首先聯繫好將要前去服務的地點或單位,制定活動計劃,報告家長、班主任或指導教師,填在《茶亭中學學生社區服務活動記錄卡》。家長、班主任或指導教師要對活動的計劃與地點進行考察分析,並對服務活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進行評估。社區服務活動要在家長、班主任或指導教師認可並簽字表示同意的情況下方可實施。

4、活動實施。學生必須按計劃進行活動,接受服務區負責人的領導。班主任或指導教師要隨時關注活動的開展。在活動中組長要協調好小組成員及各方面的關係,各成員要發揮團隊精神,相互協作,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每項服務活動實施過程中,學生必須認真填寫《茶亭中學學生社區服務活動記錄卡》,可收集一些活動相片,還應該撰寫一些有關活動的經歷、收穫、感受或體會等內容的文章。

5、總結交流。每學年各班級安排一次社區服務活動的總結交流。交流的內容應有《茶亭中學學生社區服務活動記錄卡》、相關材料證明如一些介紹活動過程和體會的文章、活動相片或錄象等。交流形式由班級自定,可以是主題班會、班級網頁、牆報展覽等。

6、學生彙總每項社區服務活動的原始材料,把填寫的《茶亭中學學生社區服務活動記錄卡》及相關材料證明(如一些介紹活動過程和體會的文章、活動相片)粘貼在一起裝訂成《茶亭中學社區服務登記手冊》上交,由學校組織考核評分。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篇4

為全面貫徹落實課程計劃,大力推進我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規範化、常態化,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浙江省教育廳關於實施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意見》、《浙江省義務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指導綱要(試行)》、《浙江省義務教育段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建議(試行)》及《温州市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意見》(温教中〔20xx〕33號)等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指導,以建設具有鮮明學校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文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及良好個性品質為目標,以形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資源充足、學段銜接的課程體系和培養專、兼職相結合的具有專業素養的課程教師隊伍為重點,規範課程實施與管理,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項要求的全面落實。

二、實施意義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設置、地方管理、學校開發的課程領域,是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必修課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的重大改革,是促進新形勢下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措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有利於體現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有利於密切教育教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繫,改善學校教育的課程結構;有利於鼓勵教師創造性地實施課程,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有利於擴展德育的空間和視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有利於學校開展特色辦學,深化課程文化的內涵。

三、課程目標

引導學生在實踐學習中獲得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體驗並初步學會問題解決的科學方法,具有問題意識,發展良好的科學態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課時安排

根據浙教基〔20xx〕120號精神調整後的省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置規定:3—6年級每週3課時,7—8年級每週2課時,9年級每週1課時。上述課時均不含信息技術課程,其中各年級的勞動與技術每週均為1課時。所有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科教學均不得擠佔綜合實踐活動課時。

各校在安排課時時,在確保落實綜合實踐活動學期總課時並不超過周總課時數、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的前提下,可以隨活動需要採取靈活的彈性課時,可集中幾天或一週時間搞一項主題活動。全市各類學校每年級每學期至少要設計和指導3個以上的主題活動,每個主題活動不少於3課時。建議週四或週五安排2節,以充分利用雙休日開展活動,週一或週二安排1課時,用於交流、小結或提出下一階段的活動要求等。

五、活動內容

在我省課程設置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領域是研究性學習活動、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也包括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遊戲節等)、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科技教育、“綠色證書教育”等活動內容。

各校可按照親近與探索自然(人與自然)、體驗與融入社會(人與社會)、認識與完善自我(人與自我)三個維度進行設計和組織,以主題活動形式開展,具體如:

(一)文化藝術類主題:如各地的傳統文化、家鄉風情、家鄉名人、運動會標誌設計、板報設計、我心中的居室、剪紙藝術、插花藝術欣賞等。

(二)社會生活類主題:如飲食與健康、樂清方言、本地特產、零花錢壓歲錢的去向、學做小記者(節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貧困學生失學問題、關注外來人口等。

(三)科學技術類主題:如環境污染及其保護、校園環境調查、垃圾問題、城市與綠化、身邊的科學等。

(四)科技製作發明類主題:如模型製作、發明創作、插花藝術設計、雕刻工藝、電腦設計、紙工、泥工等加工工藝等。

(五)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如敬老服務、法制宣傳、環保衞生、領養綠地、科普活動、軍訓、社會生產勞動、郊遊、參觀等。

各校組織的校班(班團、班隊)活動課符合主題的,可視作綜合實踐活動課時。

九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可整合學校課程與地方課程進行(3-8年級地方課程《人·自然·社會》和《話説温州》2本教材,每週1節,各校可根據實際每學期單獨教授一種,也可以交錯隔週教授一種,但不能用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替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六、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認真落實課程計劃,保證國家課程計劃的嚴肅性,是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長作為課程實施的第一責任人,必須提高認識,率先學習,努力實踐,使自己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行家。

(二)建立隊伍,完善網絡

1.學校要鼓勵教師任教或轉崗任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隊伍。省、市示範學校力爭從本學期起,至少配備1名綜合實踐活動專職教師,其他規模較大的學校(18個教學班以上)從下學期起至少要配備一名專職指導教師,規模不大的學校(18個教學班以下)要配備多名兼職指導教師;要確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年級負責人、班級負責人,建立“班級固定、年級協作、學校協調”的教師使用機制,保證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各個環節都落到實處。

2.在市教研室教研員指導下,各學區要建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有條件的學校要設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選擇組織能力、責任心、綜合素質強的專兼職教師擔任組長,配合教導(務)處制定全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組織、指導、參與實施及開展教研活動,從而初步形成市、學區、學校三級教研網絡。各級教研機構要定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討活動,並使之常態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師進修學校要分層次、分批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師資隊伍培訓,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修班,促進教師觀念轉變,提高教師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能力。

(三)整合資源,積極開發

全市各校要優化組合學校課程資源和社會課程資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區的背景和條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文化狀況、民族文化傳統等方面課程資源,體現課程資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時,要關注教師、學生和社會相關人員的人力資源,重視與現代信息技術相伴隨的信息資源。要注重整合班團隊活動、學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等)、學生心理健康活動、環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內容,同時充分利用當地博物館、科技館、德育基地、科技示範基地等校外活動場所,形成良性互動機制。

(四)周密組織,認真實施

1.各校要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校長必須親自擔任組長,同時指定一位校級領導分管、負責課程的規劃、組織和落實工作,做好相關部門的協調。要從社區學校資源、師資條件、場地設備和經費等實際情況出發,開齊、開足、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順利實施。

2.教導(務)處和教研室要制定全校“綜合實踐活動總體方案”、“學期課程實施計劃”和教師個人工作業績考核細則,指導和審核各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及時做好全校總結,做好每個活動主題資料的收集、整理、存檔等相關工作,為以後的教學教研積累素材。

3.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教師責任制。根據學校學期課程實施計劃,確定每位教師每學期應承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任務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要制定活動周曆表,以“周”為單位落實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及時監督、檢查課程實施與計劃執行情況,做到專時專用。

4.各校在日常公用經費中要確定一定比例用於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開發、師資培訓、活動開展等。

5.加大綜合實踐基地建設力度,市教育局爭取在20xx年至少建成2個具有一定規模、能滿足當地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的綜合實踐基地。

七、過程管理

科學地組織和有效地管理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順利實施的保證。

(一)組織形式力求靈活多樣。

小組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要組織形式,各校可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小組活動與個人活動、集體活動有機結合的辦法,靈活運用,相互配合。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要求做好活動日記,及時記錄活動基本情況。

(二)教師指導必須細緻到位。

教師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指導教師必須制定學生活動主題的具體指導方案,編寫活動方案(活動方案包括背景分析、活動目標、活動準備、課時安排、活動過程、場所要求、人員分工、安全措施、活動評價等環節),預設活動展開過程可能遇到的問題、困難及其解決方案,並認真指導學生制訂計劃、實施計劃,通過參觀訪問、實地考察、資料查閲、實驗觀察、設計製作、志願者服務等方式進行實踐與探究,獲取豐富的信息和資料。

(三)實施過程務必安全合理

各校必須逐步加強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數量、活動小組、活動結果、教師工作、課程資源與教學資料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和過程管理,科學合理地計算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的工作量。要增強安全防患意識,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各校要制定綜合實踐活動安全制度和預案,加強與學生家庭、社會相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繫,保證師生開展各項外出活動的安全。

八、評價獎勵

學校要根據整體性、多元化、過程性等原則,運用成長記錄袋、活動過程的觀察、學生自我反思、師生協商式民主評議、成果展示等多種評價方法,對每一位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表現作出相應的階段性評價。在學生評價活動中,教師應注重收集和分析學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和數據;明確促進學生髮展的改進要點,提出改進計劃;處理好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評價過程與結果、個人與小組、評價週期與時空、多元主體評價的必要性與實效性的關係。

學校要建立專兼職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評價制度,並將其納入教師的年度考核。對教師的評價,應側重於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組織、規劃、設計、指導、管理、工作態度等方面的能力、實效的評價。根據温教中〔20xx〕33號精神,常年擔任綜合實踐活動指導並取得一定成效的專職教師,其任職時間可按二分之一計入班主任工作年限。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時應納入教師課時總量。任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滿三年且成績優秀的教師,申報高級職稱時予以優先推薦。教師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質量,應作為教師教學業務考核、晉級、職稱評定、評選先進的依據之一。

市教育局要建立學校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體系,把綜合實踐活動的開設作為教學常規管理年度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從組織領導、課時安排、師資安排、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校本教研實施、管理制度、具體保障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考核結果將與學校評先評優及校長年度績效工資等直接掛鈎。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不符合要求且整改不力的,予以全市通報批評;申報創建各類市級先進學校的,其參評資格予以一票否決;屬於省、市示範學校的,警告且整改不力達兩次及以上者報請上級有關部門取消示範學校稱號。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篇5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從國小到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與各學科課程領域有着本質區別的新的課程領域,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結構性突破;綜合實踐活動作為綜合程度最高的課程,它不是其他課程的輔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獨特功能和價值的相對獨立的課程,它與其他課程具有等價性與互補性;綜合實踐活動課並非是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也不是隨意性的自由活動。在實踐教學中,通過學習課程改革綱要,不斷摸索新課程實踐經驗,逐步提高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整體實力。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核心,全面貫徹教育教學改革的精神,積極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的有關目標,根據學校工作意見,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綜合實踐活動為陣地,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宗旨,加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的學習力度,創新學習的形式,集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社團活動、信息技術教育為一體,加強學科間的整合,積極構建活動的評價體系。以綜合為特徵,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構建我校具有校本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教程。

二、時間安排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極具開放性,它需要打破傳統的學校教學時間管理策略,因此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主要採用彈性課時制,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根據需要靈活安排,主要做法有:教師組織學生全員參與,及時對班級或小組的活動情況加以指導;走出校門開展實地活動,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與社會、與某學科緊密結合、相互交叉。

三、課程內容安排

(一) 課程設置思路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學生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培養學生跨學科學習能力、綜合能力。

2、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意義,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當前高中學生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對一些公眾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採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性的理解,這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學生學習的極佳資源,為了讓學生繼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重陽節開展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系列活動、中秋節傳統風俗文化研究等。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並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達到的,如結合國旗下講話、赤中精神等開展行為習慣、文明道德、時事熱點、自主管理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6、綜合利用各種資源、運用多種方式。網絡已經成為最大的資源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充分利用網絡上的技術和資源,培養學生蒐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我們要充分利用圖書資源。對於山區高中學生來説,上網瀏覽還不會或者不夠熟練,因此,應該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作用,引導、鼓勵學生從圖書館中獲取自己所需要的內容。我們要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挖掘社區中人力資源、地域資源、歷史文化資源等;我們要充分利用教師資源;發揮學校教師的特長,讓教師更好地發揮指導作用。

學生的學習方式各不相同,綜合實踐活動也應該尊重學生的差異,採用多樣的探究方式和活動手段,刺激學生調動多種感官,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從參與研究的對象來看,可以採用個人獨立探究的方式、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學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學校合作的方式。從研究採取的手段來看,可以採用活動設計、網絡技術、調查研究、參觀訪問、實驗演示、表演交流、測量製作、社會宣傳、服務、總結、答辯、反思等學習活動。

(二)課程內容範圍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的開發與實施以學生為核心,實現學生與自然、學生與他人和社會、學生與自我三種關係的整體整合,最終指向學生個性健全發展。進一步來説,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具體內容應根據當地情況、學校的差異以及學生的個性差異而不同,選擇切入點。

1、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基於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研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形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具有時代使命感,不同時代有不同的主題,如環境教育、價值觀教育、生活教育、主體文化與多元文化等內容都可以不斷滲透到研究性學習活動之中,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參加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走出教室、走出課堂參與社區和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取直接經驗、發展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為主值得學習領域。通過該學習領域,可以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不斷提升學生的精神世界、道德意識和能力,使學生的人格臻於完善,如社會考察、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讓學生開放性的主體體驗實踐,在體驗與探究活動中不斷成長,在參與和融入社會中不斷成熟,在認識自我中不斷完善。

3、進行勞動與技術教育。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的多方面發展為目標,且以操作性學習為特徵的學習領域。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學習領域,它強調學生通過人與物的作用、人與人的互動來從事操作性學習,強調學生動手與動腦相結合,以創新教育內容為載體、以信息技術教育為手段,培養學生具有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的技術意識和技術實踐能力。

4、加強信息技術教育。

信息技術不僅是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實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探究學習的重要內容。信息技術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生髮展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信息素養。這既包括髮展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還包括髮展學生對浩如煙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別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倫理。

在指定領域之外的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還包括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田徑運動會、元旦文娛晚會、校園歌手大賽)、學生間交往活動、學生個人或羣體的心理健康活動等,這些活動在開展過程中與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定領域相結合,共同構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

5、豐富學生文體生活與社團活動。

在綜合實踐活動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基礎上,繼續大力加強學生文體生活,豐富社團活動,以促進精彩的校園生活。這樣一來,既有助於形成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又可以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鍛鍊,實現個人素質的提高與發展。

總的説來,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科特點,綜合活動課程採用小組活動為基礎,並與年級活動、班級活動、個人活動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形式。在各單元中均採用小組學習的形式,每一個小組圍繞一個共同的子主題(或次子主題)展開討論,提出小組圍繞主題所要探究的幾個問題,交活動導師挑選,活動導師根據探究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考慮,幫助每一小組確定探究問題,並與小組成員討論實施方案,在實施中做好指導工作。小組成員根據子主題實際可進行調整,組長民主產生,每一個小組成員須承擔一定的工作。小組活動產生結果之後,以彙報材料,調查報告、設計方案、研究報告等形式通過班級或年級交流、展覽體現活動的成果。

(三)課程安排

根據活動的規律和特點,採取動態管理的辦法。為了便於活動,打破傳統的靜態課時管理,根據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需要,採用彈性課時制,做到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

I課程總目標:通過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學校與社會的聯繫,幫助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提高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間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II課程的價值:表現在對學生的發展功能上,作為國家規定的全體學生的必修課,反映國家的教育意志,有利於實現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要明確綜合實踐活動的載體是: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

Ⅲ課程結構: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核心內容:研究性學習。各項內容有着共同的的教育目標,又有側重,不能互相代替。

四、課程評價 (一) 評價的主要內容:主要包括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的評價以及對教師在活動指導中體現出來的綜合素質的評價。

1、學生方面評價的主要內容及要素。

(1)學生的態度。學生參與狀況、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感、服務社會的態度與精神。

(2)學生的體驗、知識的應用和方法。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表現、感悟的情況。

(3)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考察學生在活動過程表現出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和增長情況,在活動中施展個性和才能發揮程度。

2、教師方面評價的主要內容及要素。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領導者、協調者和評價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教師進行評價:

(1)對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的規劃與設計能力。

(2)組織指導、管理協調與應變能力。

(3)評價導向是否正確。是否重視對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的情感態度、探究創新、合作狀況的過程評價,通過評價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體性、創造性和人文素質的提升以及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 學生評價的方式

本課程評價主體多元、評價標準多元、評價內容與方式多元,避免教師評價唯一、終極結果唯一的現象。提倡協調研討式評價,即教師和學生共同評價的方式和標準,並根據協商的結果進行評價。

1、自評和互評相結合。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重視學生通過反思評價自我調整、自我改進。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對自己和他人的活動經歷做出評價並和其他人討論他們所開展的活動。

2、日常觀察與成果展示相結合。為每一個學生設置綜合實踐“活動檔案袋”,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己整理、存放,以便使學生深入瞭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並能與他人分享探索的成果、體會以及進步的喜悦。

3、教師評價與家長、社區有關人員的評價相結合。在適當時候以適當方式讓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參與評價,使他們更多更全面地瞭解孩子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既有利於拓展課程資源,也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生評價的具體操作方式有:自我闡述、交流討論、觀察記錄、檔案袋、評語、成果展示、調查問卷、實際操作等。

要及時總結經驗,更好地發揮評價的導向性作用,以促進社會綜合實踐課程健康有序地開展,並不斷提高課程的教學水平。

(三) 學分的認定

綜合實踐活動的學分認定應該包括學生互評、班主任或指導教師考核、學校教務、政教部門審核等程序,並建立公示制度、抽查或回訪驗證制度,防止弄虛作假。

除上述基本認定程序和內容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組成部分還應有自己的認定要求和內容:

Ⅰ研究性學習:

具備下列條件,可得到學分:①有符合要求的課題方案;②研究過程記錄完整;③有課題研究成果報告;④有三級(自評、小組評、師評)合格評估結論;⑤達到規定的課時。對確認結果有異議的,由校課程指導中心複議。

具體見《中學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方案》。

Ⅱ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

一是要有參與社會實踐或社區服務的對象方式或組織者的有效證明,如實踐單位或服務接受單位負責人寫明的活動項目、內容、時間、聯繫方式並簽章,無單位的由組織者或帶隊教師簽署證明,學校或班級組織的要有簽到本;二是要有學生提交相應的證明材料,如學生自己參加活動的感想、體會或小結等內容。

學分認定由學校課程指導中心組織評審,每學年一次。評審組負責實施本學科學分認定相關事宜,其成員包括:學校領導、教務主任、科組長、年級長、班主任、指導老師代表、學生代表、社會人員(如學生家長、服務單位負責人)等。

五、綜合實踐課程實施的保障措施

(一)綜合實踐活動科組成員

組長:

成員:政教處人員、教務處人員、各年級長、全體班主任、研究性學習指導教師

科組具體職能:

(1) 制訂全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指導制訂年級和班級課程計劃等;

(2) 組織、指導和協調全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工作;

(3) 規範全校綜合實踐課程實施過程的管理,如活動主題或項目管理、過程檔案管理、活動成果管理、課程資源與教學資料管理等。

(二)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加強校內外活動場所和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包括與龍川縣德育基地、中學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等有關單位簽定共建活動協議;加強學校、家庭、社區的聯繫,充分發揮校內外資源在綜合實踐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三)根據學校實際,建立本課程教師承擔指導任務制度、工作量計算制度、培訓進修制度、經費保障制度等,培養建設一支專兼職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隊伍。學校領導、班主任、科任教師以及有關社會力量都可以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教師。要充分發揮車中精神和專長教師的作用,鼓勵他們向綜合實踐活動專職教師發展。

每位教師都有承擔綜合實踐課程指導和課程資源開發的義務與責任,其工作量列入年度考核目標。

(四)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發展狀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並納入高中畢業生學業評價的範疇,該工作由學校政教處和教務處負責。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篇6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的核心課程。它向我們的教育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歸根結底,是為了學生將來的生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目前,此項工作在我們學校還未成熟。下面談談我校對此項工作的初步設想:

一、課程目標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校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 “考察”、 “探究”、 “設計”、 “想象”、 “反思”、 “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注重學生的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收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的方法,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美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他人、對自我的責任感。

二、課程內容

我們立足於國小生的年齡特徵和興趣愛好,滿足他們的各種發展需求。從學校、家庭、社會生活、自然現象等入手,着眼於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立志改造社會的能力。

從學生的生活基礎和興趣愛好出發,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提出各自感興趣的活動話題,歸納分類後投票篩選出學生最感興趣的活動主課題。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確定各自的活動內容,自動生成了課題。活動思路為“自己確定研究對象——進行綜合實踐活動——彙報自己的所得所想”。教師的主導作用側重於服務、幫助、指導。三、課程實施

1、實施原則

(1)關注興趣。基於學習者的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實施相關課程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有別於學科課程的一個基本標誌。充分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直接經驗,並以此為基礎實現對傳統學科知識結構與邏輯體系的超越,建立一個更接近學生真實學習世界的全新課程領域,是綜合實踐活動確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選擇。

(2)迴歸生活。綜合實踐活動必須最大限度地迴歸兒童的生活世界。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客觀上決定了這類課程在確定課程內容時必須真正迴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的問題、事件、現象來設計課程內容。這是綜合實踐活動選擇課程內容時必須堅持的一條最基本的標準。

(3)立足實踐。不再侷限於書本知識的傳授,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最根本的特點。需要指出的是,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實踐並不僅僅意味着讓學生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營造實踐情境,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主動地去探索、發現、體驗、重演、交往,親歷親為,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實踐能力。

(4)着眼創新。着眼於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與目標最本質的體現。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為寬鬆、自由的空間。它不受學科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的限制,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收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充分發揮出來。着眼創新的根本目的在於,要以培養今天的學生適應明天的社會生活為己任,儘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主動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具備初步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人材奠定基礎。

2、實施途徑

(一)信息技術教育

幫助學生髮展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信息素養,即獲取、傳遞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質。

(二)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組織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參加社會實踐,使書本知識在運用的過程中成為活知識,使實踐能力和創造性得到培養。

(三)勞動與技術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賦予勞技教育更多發明創造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給學生讓出創造的空間。將發明創造賦予動手實踐的過程,使勞動技術變得富有生命力。

(四)研究性學習

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獲取知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重點進行小課題研究。

3、課時安排

各年級每週三課時臨時用一節信息課一節勞動與技術課和一節班級活動課,分別安排。若因綜合實踐活動教學需要集中時間則臨時調課。

4、師資保障

(1)成立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由校長、教導主任、教研組長、班主任組成,負責領導、協調和指導工作。

組長:

組員:

(2)成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由教導主任、教研組長、班主任、大隊輔導員組成,負責學生的活動指導工作。

組長:

組員:

5、實施步驟

(1)本學期擬進行兩項綜合實踐活動,每項時間為兩個月。

(2)第一項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由學生先各自提出感興趣的問題與主題,然後組織學生投票確定一個主題,同年級全體學生共同研究一個主題。

第二項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由各班學生各自確定一個學習領域,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確定各自班級的研究主題。

(3)學生根據確定的主題找相同的主題的學生組成小組,每組6-8人,由學生和導師進行雙向選擇,確定“導師”。

四、課程評價

首先,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多種評價方式結合,重在感受與體驗、展示與表達、討論與評價,評價將以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目的,提高、鼓勵、肯定、積極和發展性評價。

其次,鼓勵幫助學生為自己建立起全面完整的綜合實踐活動檔案,把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收集到的有關數據、撰寫的觀察記錄、調查報告、研究成果等,進行“寫實性”地歸檔,採用形成性激勵評價,以使學生建立起學習的信心,並在與他人分享自己學習成果的同時,激發起終身學習的願望。

最後,我校將於十月份組織教師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研究討論,形成書面材料。十二月份組織撰寫綜合實踐活動案例分析,月底表彰活動能手和先進班集體。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篇7

一、學情分析

六年級四班共有39名同學,因為學生來源複雜,基礎不一。所以雖然是高年級學生,他們已具備了必須的實踐潛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在本學期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着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二、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包括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社區服務、社會實踐四部分資料。

總的指導思想:一是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為指導,用心探索課程改革新路,着眼於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現狀,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培養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促進辦學特色的構成。二是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資料,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潛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透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終身學習的潛力;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和對自我的職責感;拓展教學活動空間和活動資料;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應用中學習,並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為學知識、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帶給了可能。

三、活動目的要求

1、增進學生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增強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潛力。

(1)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繫。

(2)關心自然環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保意識;

(3)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境保護潛力。

2、主動用心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區服務,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潛力,並構成社會職責感和義務感。

(1)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係;

(2)關心社會現實,主動探究社會問題,用心參與力所能及的社區活動,服務社會,發展社會實踐潛力;

(3)遵守社會行為規範,養成社會交往潛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潛力,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1)反省自我,增進自我認識,確立自信,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3)瞭解與認識現代生產和勞動技術,端正勞動態度,構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4、進行課題實驗和課題研究等。在廣泛的調查、採訪和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豐富的各種知識,撰寫實踐性的記錄和報告、論文等。

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信息的潛力,養成主動獲得信息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信息素養、探究潛力和創造精神。

(1)學會自主提出問題、制定獲得方案,並組織實施;

(2)構成自主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潛力;

(3)開展問題探究,體驗探究過程,對感興趣的自然問題、社會問題和自我問題進行深度探究;

(4)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構成問題意識,發展探究潛力和創新精神。

四、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透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用心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透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實踐,開闊視野,瞭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潛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潛力、交往協作潛力、觀察分析潛力、動手實踐潛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潛力和創新潛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索,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踐實證的方法。

4、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用心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的良好個性品質,構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職責感。

五、實踐途徑和活動安排

我們將在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三部分資料中篩選出一些有價值的實踐活動以競賽或專題彙報的形式展開,再綜合生成出一些專題實踐活動,其具體安排如下:

研究性學習:嘗試以研究性學習為重點的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培養蒐集信息、處理信息的潛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本學期開展的研究性學習課題是:甲型調查。

活動側重:留心周圍的一切,善於觀察與思考,從生活中產生問題,轉化成課題,讓學生自己動手採集信息,處理信息,參加社會實踐,解決問題

社區服務:參加社區服務,定期為環保做力所能及的事,並能做好宣傳工作,樹立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活動側重:綠色環保、慰問孤老、建立知識宣傳、衞生清掃等志願服務活動

社會實踐:近社會、學習知識、開闊眼界;為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提高學生獨立生活潛力,培養學生的動手潛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本學期開展的社會調查活動是:《走近中秋》。

活動側重: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接觸生活,瞭解祖國日新月異的計劃,瞭解經濟改革的狀況,瞭解我們的國情狀況。

六、活動措施和注意事項

1、課題的選取力求從本地資源入手,從培養學生應具備哪些方面的綜合潛力進行全盤思考,要對提出的課題進行反覆的論證,在開展活動課之前,要儘可能地激發。

2、透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潛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社會職責感。

3、用心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初步構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4、注重與其它學科領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綜合實踐活動實效。

5、用心開展多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開發具有學校特色、本地資源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資料,與教導處、德育處聯手,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

6、努力探索對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活動狀況的評價機制,注重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性評價。

7、努力體現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幫忙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究,構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潛力。

七、活動評價方面

1、注重過程性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生評價以過程評價為主,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的深淺、經歷的狀態。因此,我們要認真搞好每次活動,不搞走過場,不做表面文章,以學生的真實體驗、具體收穫為目標,多角度,多層面的合理、客觀地評價學生。

2、注重多元化評價。教師對學生活動評價就注重多元化評價。採用教師點評、學生互評、班級互評、請家長評等多種方式進行。在評價的資料上,應分別從潛力、知識、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應對學生進行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篇8

一、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全教會的精神,用心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的有關目標,根據各級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的學習力度,結合本校的特色,加強學科間的整合,用心構建活動的評價體系。以綜合為特徵,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力爭讓綜合實踐活動成為我校的辦學特色。

二、時間安排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極具開放性,它需要打破傳統的學校教學時間管理策略,因此本學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時的安排上,我們採用彈性課時制,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將每週3課時的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當需要走出校門開展實地活動時,能夠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與某學科打通使用,或者將幾周的時間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實施策略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學生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鋭的捕捉信息的潛力,幫忙學生提煉加工使之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每一個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手中的教科書,並在教學中培養自己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徹底,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選取具有廣泛性。如結合語文的教學可開展閲讀實踐,生活語文實踐的教學活動,結合英語學科開展英語表演等活動,結合數學學科開展生活中的數學調查研究,結合科學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結合信息技術課開展如何收集資料的研究。各種研究採用室內與室外相結合、個體與羣體相結合、小組與班級相結合等多種形式開展帶有學科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

2、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説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好處,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1)賞識活動:即透過多種形式開展賞識活動課,能夠幫忙學生學會正確賞識自己、賞識別人、賞識自我,幫忙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進而關注個人專長、潛力、樹立自信心,賞識別人,讓孩子發現別人長處,學會與別人合作,發展學生合作過程中的人際溝通潛力。2)學會關心:透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學會關心自己、關心他人、關心自然、關心社會,透過設計系列化的實踐活動、校園文化活動體系。3)主題教育:透過每月一個主題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實踐潛力,九月份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十月份是我為家鄉喝彩,十一月份是爭做規範生,十二月份是爭做守法小公民。4)體驗教育:讓學生走出教室,參與社區和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取直接經驗、發展實踐潛力、增強社會職責感。如參加社區活動,我的第一桶金,實踐小能手的評比等等。透過該學習領域,能夠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不斷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識和

實踐潛力,使學生人格臻於完善。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

此刻的學生不再是隻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公眾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期望得到和大人們一樣的成就。我們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採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性的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如透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飼養、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學生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學生學習的極佳資源,為了讓學生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中秋節、重陽節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系列活動。結合學校的常規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秋遊)進行學生同伴間的交往活動、學生個人或羣體的心理健康活動等等。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並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到達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互相借鑑、互相滲透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如結合國旗下的講話資料、紅領巾廣播欄目,開展行為習慣系列、禮貌道德系列、時事熱點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結合實際工作的需要能夠邀請縣內各界人士前來學校講座,如緬懷先烈,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國情教育、消防教育等。

五、第一學期月份安排

九月份:

1、制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2、傳統節日:教師節、中秋節

十月份:

1、學會關心活動

2、傳統節日:國慶節、重陽節

十一月份:

結合語文學科特點,開展綜合性學習

十二月份:

1、爭做合法小公民

2、各班綜合實踐活動成果整理(各類案例,論文及學生活動體驗文章)

3、修改校優秀案例集,論文集,學生習作集。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篇9

為全面貫徹落實課程計劃,大力推進我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規範化、常態化,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浙江省教育廳關於實施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意見》、《浙江省義務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指導綱要(試行)》、《浙江省義務教育段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建議(試行)》及《温州市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意見》(温教中〔20xx〕33號)等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指導,以建設具有鮮明學校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文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及良好個性品質為目標,以形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資源充足、學段銜接的課程體系和培養專、兼職相結合的具有專業素養的課程教師隊伍為重點,規範課程實施與管理,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項要求的全面落實。

二、實施意義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設置、地方管理、學校開發的課程領域,是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必修課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的重大改革,是促進新形勢下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措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有利於體現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有利於密切教育教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繫,改善學校教育的課程結構;有利於鼓勵教師創造性地實施課程,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有利於擴展德育的空間和視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有利於學校開展特色辦學,深化課程文化的內涵。

三、課程目標

引導學生在實踐學習中獲得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體驗並初步學會問題解決的科學方法,具有問題意識,發展良好的科學態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課時安排

根據浙教基〔20xx〕120號精神調整後的省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置規定:3—6年級每週3課時,7—8年級每週2課時,9年級每週1課時。上述課時均不含信息技術課程,其中各年級的勞動與技術每週均為1課時。所有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科教學均不得擠佔綜合實踐活動課時。

各校在安排課時時,在確保落實綜合實踐活動學期總課時並不超過周總課時數、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的前提下,可以隨活動需要採取靈活的彈性課時,可集中幾天或一週時間搞一項主題活動。全市各類學校每年級每學期至少要設計和指導3個以上的主題活動,每個主題活動不少於3課時。建議週四或週五安排2節,以充分利用雙休日開展活動,週一或週二安排1課時,用於交流、小結或提出下一階段的活動要求等。

五、活動內容

在我省課程設置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領域是研究性學習活動、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也包括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遊戲節等)、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科技教育、“綠色證書教育”等活動內容。

各校可按照親近與探索自然(人與自然)、體驗與融入社會(人與社會)、認識與完善自我(人與自我)三個維度進行設計和組織,以主題活動形式開展,具體如:

(一)文化藝術類主題:如各地的傳統文化、家鄉風情、家鄉名人、運動會標誌設計、板報設計、我心中的居室、剪紙藝術、插花藝術欣賞等。

(二)社會生活類主題:如飲食與健康、樂清方言、本地特產、零花錢壓歲錢的去向、學做小記者(節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貧困學生失學問題、關注外來人口等。

(三)科學技術類主題:如環境污染及其保護、校園環境調查、垃圾問題、城市與綠化、身邊的科學等。

(四)科技製作發明類主題:如模型製作、發明創作、插花藝術設計、雕刻工藝、電腦設計、紙工、泥工等加工工藝等。

(五)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如敬老服務、法制宣傳、環保衞生、領養綠地、科普活動、軍訓、社會生產勞動、郊遊、參觀等。

各校組織的校班(班團、班隊)活動課符合主題的,可視作綜合實踐活動課時。

九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可整合學校課程與地方課程進行(3-8年級地方課程《人·自然·社會》和《話説温州》2本教材,每週1節,各校可根據實際每學期單獨教授一種,也可以交錯隔週教授一種,但不能用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替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六、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認真落實課程計劃,保證國家課程計劃的嚴肅性,是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長作為課程實施的第一責任人,必須提高認識,率先學習,努力實踐,使自己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行家。

(二)建立隊伍,完善網絡

1.學校要鼓勵教師任教或轉崗任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隊伍。省、市示範學校力爭從本學期起,至少配備1名綜合實踐活動專職教師,其他規模較大的學校(18個教學班以上)從下學期起至少要配備一名專職指導教師,規模不大的學校(18個教學班以下)要配備多名兼職指導教師;要確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年級負責人、班級負責人,建立“班級固定、年級協作、學校協調”的教師使用機制,保證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各個環節都落到實處。

2.在市教研室教研員指導下,各學區要建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有條件的學校要設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選擇組織能力、責任心、綜合素質強的專兼職教師擔任組長,配合教導(務)處制定全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組織、指導、參與實施及開展教研活動,從而初步形成市、學區、學校三級教研網絡。各級教研機構要定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討活動,並使之常態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師進修學校要分層次、分批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師資隊伍培訓,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修班,促進教師觀念轉變,提高教師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能力。

(三)整合資源,積極開發

全市各校要優化組合學校課程資源和社會課程資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區的背景和條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文化狀況、民族文化傳統等方面課程資源,體現課程資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時,要關注教師、學生和社會相關人員的人力資源,重視與現代信息技術相伴隨的信息資源。要注重整合班團隊活動、學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等)、學生心理健康活動、環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內容,同時充分利用當地博物館、科技館、德育基地、科技示範基地等校外活動場所,形成良性互動機制。

(四)周密組織,認真實施

1.各校要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校長必須親自擔任組長,同時指定一位校級領導分管、負責課程的規劃、組織和落實工作,做好相關部門的協調。要從社區學校資源、師資條件、場地設備和經費等實際情況出發,開齊、開足、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順利實施。

2.教導(務)處和教研室要制定全校“綜合實踐活動總體方案”、“學期課程實施計劃”和教師個人工作業績考核細則,指導和審核各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及時做好全校總結,做好每個活動主題資料的收集、整理、存檔等相關工作,為以後的教學教研積累素材。

3.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教師責任制。根據學校學期課程實施計劃,確定每位教師每學期應承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任務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要制定活動周曆表,以“周”為單位落實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及時監督、檢查課程實施與計劃執行情況,做到專時專用。

4.各校在日常公用經費中要確定一定比例用於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開發、師資培訓、活動開展等。

5.加大綜合實踐基地建設力度,市教育局爭取在20xx年至少建成2個具有一定規模、能滿足當地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的綜合實踐基地。

七、過程管理

科學地組織和有效地管理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順利實施的保證。

(一)組織形式力求靈活多樣。

小組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要組織形式,各校可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小組活動與個人活動、集體活動有機結合的辦法,靈活運用,相互配合。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要求做好活動日記,及時記錄活動基本情況。

(二)教師指導必須細緻到位。

教師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指導教師必須制定學生活動主題的具體指導方案,編寫活動方案(活動方案包括背景分析、活動目標、活動準備、課時安排、活動過程、場所要求、人員分工、安全措施、活動評價等環節),預設活動展開過程可能遇到的問題、困難及其解決方案,並認真指導學生制訂計劃、實施計劃,通過參觀訪問、實地考察、資料查閲、實驗觀察、設計製作、志願者服務等方式進行實踐與探究,獲取豐富的信息和資料。

(三)實施過程務必安全合理

各校必須逐步加強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數量、活動小組、活動結果、教師工作、課程資源與教學資料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和過程管理,科學合理地計算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的工作量。要增強安全防患意識,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各校要制定綜合實踐活動安全制度和預案,加強與學生家庭、社會相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繫,保證師生開展各項外出活動的安全。

八、評價獎勵

學校要根據整體性、多元化、過程性等原則,運用成長記錄袋、活動過程的觀察、學生自我反思、師生協商式民主評議、成果展示等多種評價方法,對每一位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表現作出相應的階段性評價。在學生評價活動中,教師應注重收集和分析學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和數據;明確促進學生髮展的改進要點,提出改進計劃;處理好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評價過程與結果、個人與小組、評價週期與時空、多元主體評價的必要性與實效性的關係。

學校要建立專兼職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評價制度,並將其納入教師的年度考核。對教師的評價,應側重於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組織、規劃、設計、指導、管理、工作態度等方面的能力、實效的評價。根據温教中〔20xx〕33號精神,常年擔任綜合實踐活動指導並取得一定成效的專職教師,其任職時間可按二分之一計入班主任工作年限。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時應納入教師課時總量。任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滿三年且成績優秀的教師,申報高級職稱時予以優先推薦。教師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質量,應作為教師教學業務考核、晉級、職稱評定、評選先進的依據之一。

市教育局要建立學校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體系,把綜合實踐活動的開設作為教學常規管理年度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從組織領導、課時安排、師資安排、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校本教研實施、管理制度、具體保障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考核結果將與學校評先評優及校長年度績效工資等直接掛鈎。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不符合要求且整改不力的,予以全市通報批評;申報創建各類市級先進學校的,其參評資格予以一票否決;屬於省、市示範學校的,警告且整改不力達兩次及以上者報請上級有關部門取消示範學校稱號。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篇10

一、教學背景分析:

選擇“讓陶藝扮靚校園”這個陶藝合作學習的主題是基於以下幾點原因:第一、學校是學生熟悉的生活、學習場所,憑着學生對學校的瞭解,可以更好地完成創作。第二、選擇陶藝這種藝術手法是因為它有着悠久的歷史以及豐富的文化內涵。它是集雕塑、手工設計和製作為一體的三維空間,既讓學生動腦又動了手,提高了學生設計、思考和製作的能力,以及實際的生活能力,領悟了勞動創造的愉快。第三、陶藝是綜合實踐課程之一,用陶藝這種藝術手法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更有利於發展學生個性。第四、新課改提出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其中合作學習就是讓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是以人與人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平等關係為基礎的。在合作中,每個人都認真聽取他人意見,吸取營養,同時充分自由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對不同意見提出爭議。在以往的陶藝教學中我們常採用合作學習的方法,其間學生心情偷快,能充分發揮個人的特長,集思廣益,激發了更完美的創意,往往會給課堂帶來驚喜,給教學帶來無法估量的.效果,對提高學生素質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實踐證明合作學習非常適合陶藝教學。

二、教學設計思路:

針對新課標的要求,本案實施合作學習的方式,以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實踐證明合作學習非常適合陶藝教學,而本案在教學過程中也處處體現着合作,學生在合作中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與集體合作能力。教案引導學生討論目標、設計方案、製作陶藝、扮靚校園、總結評價。在實踐活動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本案內容設計為四課時,本節課40分鐘的時間展示為第四課時,要求學生在前三課時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自己雙手將自己想象變成具體成果的過程,是他們觀察力和創造力的展示。

三、活動目標:

1、通過研究陶藝的歷史、分類及製作方法,對陶藝有一個較全面的瞭解。

2、培養學生髮現美、表現美、動手創造美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產生對陶藝的興趣,加深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3、初步掌握陶藝製作的簡單方法,利用已掌握的技能進行創作性運用,提高學生的創新、動手能力。並在實踐中進一步瞭解陶藝,增強同學之間合作意識。、

四、教學重點:

利用已掌握的陶藝製作技能進行創作性運用。

五、教學難點:

小組成員間的相互協調,提高學生對藝術的欣賞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六、教學準備:

收集資料;材料準備:陶泥、木板、紙;工具準備:塑刀、剷刀。

七、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提示課題

師:近段時間,同學們圍繞陶藝這個話題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收集了許多相關的資料,瞭解了許多有關陶瓷的知識並掌握了陶藝製作的基本技法。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陶藝世界,用陶藝扮靚我們美麗的校園。

(二)複習技法、設計方案

1、複習陶藝製作技法(捏、揉、搓、壓)

[這一環節讓學生看視頻,學生可以邊看邊複習,再加上老師的示範,學生會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陶藝製作方法。]

2、合理分工,設計方案

[引導學生明確合作是一種重要的手段,讓他們知道並有這樣一個理念:在一起合作要比單獨一人做得更好。可以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學會分析、比較和聯想,更利於發揮想象力,説不定課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收穫。也可提供有一定代表性的圖片,也適合用陶藝的手法表達而且可將教學內容與其他學科相關的知識以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相聯繫,擴大學生視野,使其瞭解勞技課與相關學科的知識,更全面地認識和把握與勞動方法、操作要領相聯繫的道理及規律。]

(三)製作陶藝、扮靚校園

1、開展活動,製作陶藝

[課堂中,無論是設計還是製作,都由教師巡視指導。教師巡視指導時應該注意到在單位時間內儘可能地平均分配時間給學生,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個別的重點指導;指導個體時要邊指導具體的個體,邊環顧整體班級。在學生創作環節,有個別的亮彩學生要給予及時地表揚,如有失誤要給予及時糾正與指導。]

2、展示作品,扮靚校園

[教師根據小組展示的作品和製作情況進行綜合評價,評價要從作品製作方法、製作過程、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勞動習慣等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勞技素養。教師的評價以肯定,鼓勵為主,對於小組教師要提出建。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將充分體會到小組合作的樂趣,被人尊重的滋味,他們將更喜歡小組合作學習。]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篇11

為豐富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我校本學期在七年級、八年級學生中開展此項活動。

活動要求學生自主,人人蔘與。在各班成立多個課題活動小組,每組成員一般不超過8人,確立組長1人。

活動內容:學生自主選題,以結合學生學習和生活為主。

活動方法:按研究性學習課程中介紹的各種方法自主開展活動,並自己尋找一位與課題結合度較高的教師作指導。

活動時間:以課外活動時間及雙休日為主,參與課題的同學要組長召集下認真完成各項活動。

請各課題組組長按要求填寫好課題中報表(可裁下),並於下週交勞技老師備案(七年級交給錢老師,八年級交顧老師)。在期末時將活動材料如活動過程記錄結題報告或研究成果上交教務處。

本學期末,我校將活動進行評比和展示,對優秀的研究性學習成果給予表彰及獎勵,並編入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冊。

以往我校的優秀實踐活動開展情況掛在學校主頁上,供大家參考。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篇12

學校是學生每天學習、生活的地方,也應該是他們最為熟悉和感到親切的地方,在本學期的主題活動“我們的學校”中,《認識我們的學校》是第一環節。

一、“選擇我喜歡的”

一開課,我就把問題拋給學生:“當來賓或小夥伴要來我們學校參觀,你想向他們介紹些什麼?”同學們馬上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情緒高漲,各抒己見。我趁機進行歸納總結:“説得真好,可是,這些關於學校的知識,我們怎麼才能瞭解呢?有沒有什麼好辦法?”望着學生閃閃發亮的眼睛,我知道已成功地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根據學生們自己的經驗,他們討論出可以用“觀察”“調查”“採訪”等多種形式進行了解,我因勢利導,揭示活動主題《認識我們的學校》,並且根據孩子們的回答,提出採用分組進行活動的形式,共分為六個小組,分別為“觀察:操場、教學樓、宿舍樓”“採訪:校長、老師、同學”。

我們要構建一個更貼近學生真實世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域,就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興趣與直接生活經驗。“我選擇,我喜歡”,這樣,學生才會對活動傾注全部的熱情,才會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認識我們的學校”這個活動,就是基於學生的興趣和體驗來設計和實施的,創設了“當客人來我校參觀時,你作為小導遊想向他們介紹什麼?”這個生活情景,幫助學生確定活動主題,自主選擇活動方式,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我做了就知道了”

在各小組集中成員的智慧與力量提出要採訪的問題、確定具體分工之後,我表揚了同學們能根據不同的研究主題制定出不同的活動計劃。然而光有好的想法還不行,關鍵還要去實施、動手去實踐。活動中,我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動性,自己去實踐。

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要着力構築新型的師生關係,打破教師的權威,使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協作者、參與者、指導者。

三、“説説我的想法”

經過同學們的努力,收集到了許多資料,除了在課堂上交流彙報以外,還需要教師將活動引向深入。此次活動中,有同學經過觀察,發現學校的花草樹木多、體育設施齊全,但花壇和乒乓球桌等卻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在交流彙報過程中,我相機引導同學們思考:“用什麼方法來保護學校的壞境和設施?”為以後的實踐活動埋下伏筆,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的連續性。

活動中,孩子們常有讓人驚喜的表現,比如,在採訪的過程當中,他們大多能注意講禮貌;在觀察活動中,能與其他同學進行良好的合作……但同時,也有不如人意的事:不熟練採訪的技巧,記錄速度慢;瞭解到的資料不夠全面、深入,一些較為值得研究的問題比如對於學校的歷史,就只是一代而過……

綜合實踐活動對於老師和學生來講,都是一個嶄新的領域,我們只能不斷的探索,但我們相信能在不斷的摸索中前進。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篇13

教學目標:

會用文字等多種方法觀察記錄螞蟻。

能傾聽其他同學的想法和提議,並與他人交換意見。

能對螞蟻的形態和行為特徵提出問題,並選擇適合自我探究的問題。

知識與技能:

明白螞蟻的外形特徵和行為習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到探究螞蟻祕密的樂趣。

願意與他人合作並交流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會用文字等多種方法觀察記錄螞蟻。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學生準備:乾淨的瓶子、筷子、糖水、放大鏡、肉、蘋果、米飯、奶糖、植物的種子、死昆蟲、噴水壺等。

教學過程:

一、指導捉螞蟻

1、準備幾隻乾淨的瓶子。

2、用筷子前端沾點糖水,靠近螞蟻。

3、螞蟻一上來,就把它甩進瓶子。

二、觀察並描述螞蟻的外形特徵

1、指導學生用放大鏡觀察螞蟻。

2、學生分組自我觀察。

3、指導學生把觀察結果寫在或畫在活動記錄上。

三、研究不一樣蟻穴中的螞蟻的相處情景

1、教師指導實驗方法。

①把不一樣地方捉到的兩隻螞蟻放在一齊,觀察它們的反映。

②再多放幾隻試試,注意使數量不等。

2、學生分組研究。

3、學生分組彙報研究結果。(活動結束,告訴學生把螞蟻放回到捉它的地方)

四、研究螞蟻的食性

1、教師指導實驗方法。

把蘋果、米飯、奶糖、死昆蟲等多種物品放在一羣螞蟻的周圍,觀察什麼食物吸引過去的螞蟻最多。

2、各小組實驗。

3、各小組彙報研究結果,教師把各組的結果彙總板書。

4、全班統計結果。分析螞蟻吃什麼。

五、研究下雨時螞蟻的反應

1、教師指導實驗方法:用噴水壺模擬下小雨。觀察螞蟻在下雨時的反應。

2、分組研究觀察。

3、學生分組彙報研究結果。

六、研究螞蟻的其他行為和習性

1、學生討論自我研究的項目。

1、教師重點指導有難度的小組。

2、學生自主研究。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篇14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吃零食的範圍不斷擴大,種類也越來越多,且花樣不斷翻新,幾乎每個人都喜歡吃。如果兒童養成愛吃零食、不愛吃飯的壞習慣,就不僅會影響對所需營養素的全面攝取,有礙健康,還會加重胃腸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的紊亂。另外許多學生吃零食開銷大,愛攀比,給家庭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零食雖好吃,但也隱藏着諸多隱患,甚至不知不覺中成為可怕的健康殺手!

活動理念

1、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收集,自己去展現,自己去發現。由於每個孩子的特點不同,喜好不同,所以在這個主題活動中,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點,去探究在、展示自己。

2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圍繞“吃零食的學問”這個課題開展一些小課題研究性學習,在研究過程中,學生通過查閲收集資料,製作圖片、調查採訪等,既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多對合作精神,還體現了多啊了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悦。

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深入生活調查國小生都愛吃哪些零食。讓學生了解吃零食的利弊,知道如何科學、合理地吃零食。

(2)從多個角度去分析這些零食為什麼如此受國小生的歡迎。

(3)通過與社會接觸,增強社會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4)能以不同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 在活動交流中互相學習,發現,反思,改進,促進實踐能力的不斷髮展。

2、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圍繞問題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生疑、質疑、探疑、解疑,從而再生疑的能力;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手段去收集、查找、選擇、組合信息,讓學生體驗合作學習、網絡探究的快樂。使學生在自主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過程中體現自我效能感。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感興趣的問題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辨證地思考,養成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的意識,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對吃零食問題的獨特的看法。

活動過程:

活動形式

組織形式 ①個人、小組、班級活動相結合 ②邀請家長

實踐形式 ①調查訪問 ②研究、設計和勞動 ③小組合作交流 ④規劃、表達、反思

活動安排

本次活動計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確定課題,分組制定活動計劃。

第二階段:深入實際調查、訪問,總結交流。

第三階段:宣傳 寫倡議書。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研究課題

1、師:民以食為天,“吃”是人生中永恆的話題。每日除了必備的三餐,有些人還會吃些零食,面對花樣繁多的零食,你都喜歡吃什麼樣的食品呢?為什麼喜歡?

2、老師今天也帶來了許多好吃的,大家想不想看一看?(課件演示:出示商場、超市、小商店和各類小商小販攤的食品)

3、看了這些美味食品,你們有何感想?

老師聽同學們説:這麼多好吃的,又看到這麼多誘人的美食圖片,都快要流口水了。不過零食雖好吃,但也隱藏着諸多隱患,甚至不知不覺中成為可怕的健康殺手!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4.小資料:

近些年,不合格零食危害兒童健康的例子屢屢見諸報端:

20xx年,雲南昭通市樂紅村國小的4名國小生,因食用油炸幹吃方便麪中毒身亡;

20xx年3月,安徽巢湖市無為縣希望國小一名六年級學生,因食用零食“大刀肉”中毒身亡;

20xx年9月,哈爾濱市雙城市第七國小的三名學生因食用零食“蘭州小辣卷”,出現嘔吐、抽搐症狀。

上海媒體也報道,當地有孩子因為食用添加劑過量的零食,從而導致腎衰竭。

5、師:多數零食確實誘人,但有許多零食對人的身體健康成長是不利的,也就是我們説的“垃圾食品”,而且吃什麼零食好,該怎樣吃零食都不是那麼簡單的,所以大家不要小看這個吃零食,它裏面也有不少的學問呢!

師: 大家想不想對吃零食進行一下深入的研究呢?這節課開始我們就走進零食的世界共同研究吃零食的學問吧。板書課題:吃零食的學問

二、提出問題,確定研究內容

1、 那麼關於“吃零食”你最感興趣的問題是什麼?願意説給老師聽聽嗎?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歸類並板書:

(1)零食的種類

(2)愛吃零食的原因

(3)吃零食的好處與壞處

(4)垃圾食品的研究

(5)健康食品的研究

(6)怎樣改變吃零食的習慣

(7)怎樣科學、合理地吃零食

……

2、同學們有這麼多的問題想知道啊,老師真替你們高興,老師幫你們整理出了幾個大方面的內容,下面就請各小組討論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內容吧

3、小組彙報所選研究問題 。

三、確定主題,制定活動計劃。

1、下面就請同學們在以下的時間裏共同研究制訂活動計劃,活動時間由今天起三週時間,在這裏老師要提醒大家(出示課件): (1)、所制訂的計劃,時間、內容的安排一定要合理,切實可行;(2)、小組分工的時候要注意根據你們每個人的特長來分配任務,各盡其能,這樣才能達到分工合作的目的;(3)、小組的計劃在確定前,應該多徵求別人的建議,不斷的去修改,讓這個計劃盡善盡美切實可行。

大家聽清楚了嗎?那好,就請同學們開始吧!

2、學生開始制訂活動計劃。

3、各小組彙報活動計劃(師生共同點評)

4、通過我們剛才的交流,我想現在你們每個小組每個人對你們的活動計劃都會有更好更有創意的想法,下面老師就給大家一些時間來完善你們的活動計劃,現在開始。

5、學生修改制訂計劃

四、課堂小結

教師總結:本節課同學們選出了自己研究的小課題,並大體上制定好了活動計劃,課下請同學們繼續完善計劃並按照計劃開展活動,在調查活動中同學們要注意以下問題,(看大屏幕)

• 採訪:採訪的問題要設計好,有針對性,採訪時要有禮貌,儘量説普通話,並做好記錄(錄音機、紙筆等)

• 上網:學會分析、歸納、整理、提煉,從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

• 到書店:先和家長打好招呼,別忘了帶上紙和筆,跟圖書管理員要事先溝通好,取得別人的同意再去查找資料。

相信同學們一定會活動得很順利很愉快,三個周後請在你們綜合實踐活動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成果彙報交流。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篇15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吃零食的範圍不斷擴大,種類也越來越多,且花樣不斷翻新,幾乎每個人都喜歡吃。如果兒童養成愛吃零食、不愛吃飯的壞習慣,就不僅會影響對所需營養素的全面攝取,有礙健康,還會加重胃腸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的紊亂。另外許多學生吃零食開銷大,愛攀比,給家庭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零食雖好吃,但也隱藏着諸多隱患,甚至不知不覺中成為可怕的健康殺手!

活動理念

1、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收集,自己去展現,自己去發現。由於每個孩子的特點不同,喜好不同,所以在這個主題活動中,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點,去探究在、展示自己。

2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圍繞“吃零食的學問”這個課題開展一些小課題研究性學習,在研究過程中,學生通過查閲收集資料,製作圖片、調查採訪等,既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多對合作精神,還體現了多啊了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悦。

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深入生活調查國小生都愛吃哪些零食。讓學生了解吃零食的利弊,知道如何科學、合理地吃零食。

(2)從多個角度去分析這些零食為什麼如此受國小生的歡迎。

(3)通過與社會接觸,增強社會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4)能以不同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 在活動交流中互相學習,發現,反思,改進,促進實踐能力的不斷髮展。

2、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圍繞問題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生疑、質疑、探疑、解疑,從而再生疑的能力;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手段去收集、查找、選擇、組合信息,讓學生體驗合作學習、網絡探究的快樂。使學生在自主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過程中體現自我效能感。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感興趣的問題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辨證地思考,養成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的意識,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對吃零食問題的獨特的看法。

活動過程:

活動形式

組織形式 ①個人、小組、班級活動相結合 ②邀請家長

實踐形式 ①調查訪問 ②研究、設計和勞動 ③小組合作交流 ④規劃、表達、反思

活動安排

本次活動計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確定課題,分組制定活動計劃。

第二階段:深入實際調查、訪問,總結交流。

第三階段:宣傳 寫倡議書。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研究課題

1、師:民以食為天,“吃”是人生中永恆的話題。每日除了必備的三餐,有些人還會吃些零食,面對花樣繁多的零食,你都喜歡吃什麼樣的食品呢?為什麼喜歡?

2、老師今天也帶來了許多好吃的,大家想不想看一看?(課件演示:出示商場、超市、小商店和各類小商小販攤的食品)

3、看了這些美味食品,你們有何感想?

老師聽同學們説:這麼多好吃的,又看到這麼多誘人的美食圖片,都快要流口水了。不過零食雖好吃,但也隱藏着諸多隱患,甚至不知不覺中成為可怕的健康殺手!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4.小資料:

近些年,不合格零食危害兒童健康的例子屢屢見諸報端:

20xx年,雲南昭通市樂紅村國小的4名國小生,因食用油炸幹吃方便麪中毒身亡;

20xx年3月,安徽巢湖市無為縣希望國小一名六年級學生,因食用零食“大刀肉”中毒身亡;

20xx年9月,哈爾濱市雙城市第七國小的三名學生因食用零食“蘭州小辣卷”,出現嘔吐、抽搐症狀。

上海媒體也報道,當地有孩子因為食用添加劑過量的零食,從而導致腎衰竭。

5、師:多數零食確實誘人,但有許多零食對人的身體健康成長是不利的,也就是我們説的“垃圾食品”,而且吃什麼零食好,該怎樣吃零食都不是那麼簡單的,所以大家不要小看這個吃零食,它裏面也有不少的學問呢!

師: 大家想不想對吃零食進行一下深入的研究呢?這節課開始我們就走進零食的世界共同研究吃零食的學問吧。板書課題:吃零食的學問

二、提出問題,確定研究內容

1、 那麼關於“吃零食”你最感興趣的問題是什麼?願意説給老師聽聽嗎?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歸類並板書:

(1)零食的種類

(2)愛吃零食的原因

(3)吃零食的好處與壞處

(4)垃圾食品的研究

(5)健康食品的研究

(6)怎樣改變吃零食的習慣

(7)怎樣科學、合理地吃零食

……

2、同學們有這麼多的問題想知道啊,老師真替你們高興,老師幫你們整理出了幾個大方面的內容,下面就請各小組討論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內容吧

3、小組彙報所選研究問題 。

三、確定主題,制定活動計劃。

1、下面就請同學們在以下的時間裏共同研究制訂活動計劃,活動時間由今天起三週時間,在這裏老師要提醒大家(出示課件): (1)、所制訂的計劃,時間、內容的安排一定要合理,切實可行;(2)、小組分工的時候要注意根據你們每個人的特長來分配任務,各盡其能,這樣才能達到分工合作的目的;(3)、小組的計劃在確定前,應該多徵求別人的建議,不斷的去修改,讓這個計劃盡善盡美切實可行。

大家聽清楚了嗎?那好,就請同學們開始吧!

2、學生開始制訂活動計劃。

3、各小組彙報活動計劃(師生共同點評)

4、通過我們剛才的交流,我想現在你們每個小組每個人對你們的活動計劃都會有更好更有創意的想法,下面老師就給大家一些時間來完善你們的活動計劃,現在開始。

5、學生修改制訂計劃

四、課堂小結

教師總結:本節課同學們選出了自己研究的小課題,並大體上制定好了活動計劃,課下請同學們繼續完善計劃並按照計劃開展活動,在調查活動中同學們要注意以下問題,(看大屏幕)

• 採訪:採訪的問題要設計好,有針對性,採訪時要有禮貌,儘量説普通話,並做好記錄(錄音機、紙筆等)

• 上網:學會分析、歸納、整理、提煉,從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

• 到書店:先和家長打好招呼,別忘了帶上紙和筆,跟圖書管理員要事先溝通好,取得別人的同意再去查找資料。

相信同學們一定會活動得很順利很愉快,三個周後請在你們綜合實踐活動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成果彙報交流。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篇16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必修課之一。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有利於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和教育理想,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通過給學生創設一種動態、開放、主動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並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踐,在實踐中獲取信息時代所需的各種知識和能力。我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既是開展教育教學系列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貫徹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進一步推動我校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使綜合實踐活動的管理有章可循,並逐步走上規範化、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同時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我校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意義

1.使學生結合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2.以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為依託,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提升教科研能力;以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帶動學校辦學特色項目,完善校本課程體系。

3.通過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促使學校在教育教學質量、學校管理等方面不斷提升,帶動學校教科研和師資隊伍建設,並促進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學生課餘生活。

4.以學校現階段的辦學思路和發展總體規劃為指導,通過不斷總結、提煉,形成具有本校特色和校本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目標

1.以“體驗”為主的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活動

針對現時段我校學生實際,我們提出通過活動體驗,獲得豐富的經驗和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即為人之道、為事之道。這是實施以“體驗”為主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總體目標,具體是引導學生在體驗的基礎上實現下列目標。

第一,學會認知。通過經歷文本資料的蒐集、調查、訪問、實驗等方法實踐,學會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並從活動中總結經驗,逐步養成方法論意識和良好的思維品質。關注自我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發展自主獲取知識的願望和能力,發展問題意識和創新品質。

第二,學會做事。通過對各種複雜的活動情景的體驗,學會合理地應對各種具體的、現實的衝突和問題,妥善地解決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逐步學會在現實情景中,利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藉助必要的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實踐能力。

第三,學會交往。綜合實踐活動一般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展開,指導教師應引導國中生在活動中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學生自己應總結在活動過程中處理人際關係的得失,學會表達、交流與合作。

第四,學做完人。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獲得如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的心靈啟迪。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學會對自然負責、對社會負責、對自我負責的責任感,關注自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行為方式。

2.以信息技術為主體多學科相結合的研究性學習的活動

學校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總目標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情況,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和社會,對學習和生活,對自我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

2.1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課程,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2瞭解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一些常識,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2.3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論證的方法;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4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2.5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培養一支適應新時期素質教育需求的具有一專多能的教師隊伍。

2.6構建學校新型的課程體系。通過努力,逐步形成具有時代特點、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校本教材體系。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每學年開學初至9月底)

1.1成立組織機構,制訂《黎裏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規範落實各項管理制度;

1.2建立校園網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網頁;

1.3落實柳亞子紀念館、黎裏敬老院、社區活動中心三個綜合實踐活動基地;

1.4準備好綜合實踐活動管理的各種表冊。

2.組織實施階段(第一學期10月~第二學期5月)

2.1以教務處、德育處、班團隊組織為主體逐步實施以“體驗”為主的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活動。

2.2以教務處、教研組為主體逐步實施以信息技術為主體多學科相結合的研究性學習的活動。

2.3以綜合實踐活動組織機構為主體,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動態管理和調控;

2.4組織綜合實踐活動工作交流和階段成果總結;

2.5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參觀學習和培訓活動;

2.6及時收集有關數據,積累資料和活動經驗。

3.總結階段(第二學期6月)

舉行綜合實踐活動會課評比及成果展示活動,進行總結交流活動,編印案例、學生子課題設計方案、學生心得,評選綜合實踐活動優秀小組;完成有學校特色、校本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結工作,確定下階段綜合實踐活動思路。

四、探索有本校特色與校本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主要措施

1.根據學校現有條件,合理安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時間。其中,七年級年級每週安排2課時信息技術課,八年級安排1課時,在完成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根據綜合實踐活動情況,調配使用信息技術學科,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重點體驗多學科相結合的方法,把信息技術融入到各學科的學習研究中去;七年級年級每週單獨安排1課時勞技課,八年級、九年級每週在校本課程課中安排0.5課時,主要學習中國結的編織、摺紙等技能,配以布藝、陶藝、雕刻等製作,學生人人動手參與,不斷提高發展;活動課安排與公益活動、社會服務、勞動課相結合,由學校德育處、班團隊組織根據德育工作安排,從小事出發,以低起點為要求讓學生體驗為主體的公益活動、社會服務活動,每月安排1次;在綜合實踐活動的思想框架內,有分有合安排社會綜合實踐活動課,由學校德育處、教務處、班團隊組織、思想品德老師負責,明確活動主題,利用節假日、寒、暑假安排社會綜合實踐活動。

2.團結協作,分塊到位,職責明確。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的總體目標是“探索與學校特色、校本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在這基礎上分塊到各處室,並各負其責。

2.1組織保障:由教務處、德育處、教科室、教研組長、骨幹教師組成綜合實踐活動管理小組,指導並督促每個教師、每個班級學生,積極參與並完成活動任務。從下學期起,在七年級年級各學科組先挑選一名教師開出綜合實踐活動指導課,以利於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面開展。

2.2資源保障:學校建立綜合實踐活動素材信息庫,並經常性地、有意識地補充資料,以確保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所需的信息來源,定期開放綜合實踐成果展覽室和信息中心資料室及實驗室。校電視台及時報道綜合實踐活動的熱點、亮點課題,以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2.3安全保障: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原則上由學生自行組織,獨立研究,針對學生身邊、學校周邊的有關事項進行調查研究,部分課題組如需要利用節假日外出活動的,必須徵得各自家長同意,並儘可能由家長陪同進行,由家長負責監護,以確保學生人身安全。

2.4後勤保障:總務處為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後勤保障。

五、組織管理

1.健全組織領導。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導小組,校長室負責對課程的開展進行統一的協調;教務處負責培訓、鑑定教師的工作、課程的組織與落實;信息中心負責信息技術教育;德育處負責開闢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工作,落實好活動基地。

2.加強過程管理。加強研究、分工合作。期初,由校長室負責制定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教務處負責各年級組、信息組和科技教師認真制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計劃以及本學期的主題活動方案,在此基礎上,各年級組應加強平時的研討,每週開展集體備課,相互瞭解情況、分析情況、互相學習交流經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構思對策,並及時記錄每一次的活動情況,由教務處負責平時的監督調控,定期召開工作例會,交流做法,解決問題,提高實效,並及時反饋給校長室。

附:黎裏中學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名單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六、教學評價

堅持以“活動促發展”為指導思想,要求其教學評價也要以促進學生髮展為目標,採取多樣化的評價方法,主要是形成性評價、過程評價。

1.教師評價

1.1每個教師都有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指導課、方案策劃課和指導學生課題研究的義務,這作為教師職評、評先、評優的必要條件之一。

1.1.1從下一學期開始,學校在每個班(七年級、八年級年級)定期開設“活動”指導課、方案策劃課,同學科教師觀摩學習,觀摩課等同於校級公開課,教務處將記錄備案。學校將舉辦綜合實踐活動課開放周,對開放周的指導課、方案策劃課按市級公開課計分(有外校教師參加觀摩、學習)。

1.1.2每學年學校將組織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覽,開展一次活動成果評比,並在每個年級中評選出一、二、三等獎,編印綜合實踐活動成果文集,從中選出成果突出課題參加上一級相關單位評比。對指導學生綜合實踐課題獲獎的,第一指導教師在評先、評優和職評中以同級論文獲獎計分,第二指導教師減半計分;對指導多個學生課題獲獎的教師,可累計得分。學校每學年將在每個年級中取3~5名分值較高教師給予表揚、獎勵。

1.2每個學科組都安排一位教師負責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工作,時間為兩年,在八年級學年末寫出結題報告,對研究成果,學校組織人員從中分選一、二檔次,按校一、二等獎計入年度考核分值。

2.學生評價:

2.1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全員參與,對每個學生完成情況進行檢查、登記,作為國中階段學生學習任務之一,納入學生成績考核範圍。

2.2以“重過程、輕結果”為評價原則,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對學生課題研究的每個環節,進行激勵性評價,遵循發展性原則,對有小發明、小製作、小論文展示的課題小組及時給予表揚、獎勵。

2.3綜合實踐活動成果作為學生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的必要條件之一。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篇17

為全面貫徹落實課程計劃,大力推進我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規範化、常態化,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浙江省教育廳關於實施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意見》、《浙江省義務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指導綱要(試行)》、《浙江省義務教育段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建議(試行)》及《温州市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意見》(温教中〔20__〕33號)等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指導,以建設具有鮮明學校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文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及良好個性品質為目標,以形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資源充足、學段銜接的課程體系和培養專、兼職相結合的具有專業素養的課程教師隊伍為重點,規範課程實施與管理,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項要求的全面落實。

二、實施意義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設置、地方管理、學校開發的課程領域,是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必修課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的重大改革,是促進新形勢下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措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有利於體現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有利於密切教育教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繫,改善學校教育的課程結構;有利於鼓勵教師創造性地實施課程,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有利於擴展德育的空間和視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有利於學校開展特色辦學,深化課程文化的內涵。

三、課程目標

引導學生在實踐學習中獲得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體驗並初步學會問題解決的科學方法,具有問題意識,發展良好的科學態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課時安排

根據浙教基〔20__〕120號精神調整後的省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置規定:3—6年級每週3課時,7—8年級每週2課時,9年級每週1課時。上述課時均不含信息技術課程,其中各年級的勞動與技術每週均為1課時。所有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科教學均不得擠佔綜合實踐活動課時。

各校在安排課時時,在確保落實綜合實踐活動學期總課時並不超過周總課時數、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的前提下,可以隨活動需要採取靈活的彈性課時,可集中幾天或一週時間搞一項主題活動。全市各類學校每年級每學期至少要設計和指導3個以上的主題活動,每個主題活動不少於3課時。建議週四或週五安排2節,以充分利用雙休日開展活動,週一或週二安排1課時,用於交流、小結或提出下一階段的活動要求等。

五、活動內容

在我省課程設置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領域是研究性學習活動、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也包括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遊戲節等)、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科技教育、“綠色證書教育”等活動內容。

各校可按照親近與探索自然(人與自然)、體驗與融入社會(人與社會)、認識與完善自我(人與自我)三個維度進行設計和組織,以主題活動形式開展,具體如:

(一)文化藝術類主題:如各地的傳統文化、家鄉風情、家鄉名人、運動會標誌設計、板報設計、我心中的居室、剪紙藝術、插花藝術欣賞等。

(二)社會生活類主題:如飲食與健康、樂清方言、本地特產、零花錢壓歲錢的去向、學做小記者(節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貧困學生失學問題、關注外來人口等。

(三)科學技術類主題:如環境污染及其保護、校園環境調查、垃圾問題、城市與綠化、身邊的科學等。

(四)科技製作發明類主題:如模型製作、發明創作、插花藝術設計、雕刻工藝、電腦設計、紙工、泥工等加工工藝等。

(五)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如敬老服務、法制宣傳、環保衞生、領養綠地、科普活動、軍訓、社會生產勞動、郊遊、參觀等。

各校組織的校班(班團、班隊)活動課符合主題的,可視作綜合實踐活動課時。

九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可整合學校課程與地方課程進行(3-8年級地方課程《人·自然·社會》和《話説温州》2本教材,每週1節,各校可根據實際每學期單獨教授一種,也可以交錯隔週教授一種,但不能用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替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六、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認真落實課程計劃,保證國家課程計劃的嚴肅性,是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長作為課程實施的第一責任人,必須提高認識,率先學習,努力實踐,使自己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行家。

(二)建立隊伍,完善網絡

1.學校要鼓勵教師任教或轉崗任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隊伍。省、市示範學校力爭從本學期起,至少配備1名綜合實踐活動專職教師,其他規模較大的學校(18個教學班以上)從下學期起至少要配備一名專職指導教師,規模不大的學校(18個教學班以下)要配備多名兼職指導教師;要確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年級負責人、班級負責人,建立“班級固定、年級協作、學校協調”的教師使用機制,保證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各個環節都落到實處。

2.在市教研室教研員指導下,各學區要建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有條件的學校要設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選擇組織能力、責任心、綜合素質強的專兼職教師擔任組長,配合教導(務)處制定全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組織、指導、參與實施及開展教研活動,從而初步形成市、學區、學校三級教研網絡。各級教研機構要定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討活動,並使之常態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師進修學校要分層次、分批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師資隊伍培訓,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修班,促進教師觀念轉變,提高教師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能力。

(三)整合資源,積極開發

全市各校要優化組合學校課程資源和社會課程資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區的背景和條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文化狀況、民族文化傳統等方面課程資源,體現課程資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時,要關注教師、學生和社會相關人員的人力資源,重視與現代信息技術相伴隨的信息資源。要注重整合班團隊活動、學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等)、學生心理健康活動、環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內容,同時充分利用當地博物館、科技館、德育基地、科技示範基地等校外活動場所,形成良性互動機制。

(四)周密組織,認真實施

1.各校要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校長必須親自擔任組長,同時指定一位校級領導分管、負責課程的規劃、組織和落實工作,做好相關部門的協調。要從社區學校資源、師資條件、場地設備和經費等實際情況出發,開齊、開足、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順利實施。

2.教導(務)處和教研室要制定全校“綜合實踐活動總體方案”、“學期課程實施計劃”和教師個人工作業績考核細則,指導和審核各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及時做好全校總結,做好每個活動主題資料的收集、整理、存檔等相關工作,為以後的教學教研積累素材。

3.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教師責任制。根據學校學期課程實施計劃,確定每位教師每學期應承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任務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要制定活動周曆表,以“周”為單位落實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及時監督、檢查課程實施與計劃執行情況,做到專時專用。

4.各校在日常公用經費中要確定一定比例用於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開發、師資培訓、活動開展等。

5.加大綜合實踐基地建設力度,市教育局爭取在20__年至少建成2個具有一定規模、能滿足當地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的綜合實踐基地。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篇18

一、活動主題:“數學小課題研究”

二、指導思想:“小課題研究”是由學生來完成的有關社會和生活中問題的研究,可以解決“書本知識”的侷限性,可以彌補“班級授課制”的整齊劃一。能為學生練就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這雙眼睛不僅能看出生活中存在的和數學相關的問題,還擅長髮現研究中的問題,它使隨時質疑、不斷思考成為學生小課題研究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這樣的研究可成就數學學習的價值體現。

三、具體內容。

1.收看天氣預報,記錄明天一些城市的氣温,然後進行分析研究。

2.在廣場上插幾根不同的竹竿,在同一時間裏測量竹竿的長和相應的影長。記錄後研究。

3.用幾張邊長12釐米的正方形,分別剪成一個半徑12釐米的四分之一圓、一個直徑12釐米的圓、四個直徑6釐米的圓、九個直徑4釐米的圓……,然後比較每次剪下的面積,你能發現什麼?寫出你的發現和感受。

4.從下列題材中任意選擇一兩項內容進行調查研究,完成研究報告。

①瞭解附近幾個家庭最近一次水費、電費、電話費、燃氣費的繳納情況,也可把最近幾個月的費用繳納情況蒐集一下,把調查的數據列表整理,製成統計圖,然後從節約資源的角度説説自己的體會。

②我們在數學課中學到了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總結出一些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到生活中找尋一些事例,通過運用一些規律、策略來解決,然後把自己經歷的過程進行總結,並談談自己的感受。

③走進市場或商場,調查一兩種商品的成本、售價、盈利等情況。瞭解商家對這種商品的促銷手段。通過自己的調查分析,完成研究報告。

④閲讀一些數學知識、數學故事……結合自己的數學學習,寫一些體會。

⑤自己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有什麼疑問、發現、頓悟,是怎樣解決的,有什麼收穫。把你的經歷整理一下,形成研究報告。

四、活動注意點:

1.外出調查必須得到家長同意,確保安全,最好有家長陪同或同學間結伴而行。

2.與人交流做到文明、大方、禮貌,切實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3.調查之前要寫好調查提綱,設計好調查問題,準備好記錄工具。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篇19

一、加強理論學習。

學習綜合實踐課程和勞動教學理論知識、先進的教育思想、他人的實踐經驗,加強自身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二、與其它學科整合開展各項綜合實踐活動和勞動技術。

1、親近自然,熱愛自然,形成自覺保護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親歷勞動過程,在勞動中增長技能,學會勞動。

4、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學習,學會自理,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5、積極參與技術實踐,掌握基本的技術知識與技能。

6、結合語文、數學、科學學科的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為目的,注重勞動技術教育與相關學科的整合。

7、瞭解勞動世界,理解勞動意義,形成正確的勞動觀點和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原則。

1、注重基礎。

對學生進行勞動技能培訓。

2、體現綜合。

勞動技術的課堂學習要與課外活動、常規指導、社會實踐、家庭教育等途徑相溝通相結合,以實現其教育目標。如學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動、環境整理,可與勞動教育結合起來。

3、講究科學。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在方式和內容上應充分考慮到國小生的生理、心理髮展水平和年齡階段特徵。

4、注重實效。

從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從教育的實際效果出發,選取內容,確定方式,安排實施計劃。在實現基本目標的前提下,儘可能發揮各地資源優勢,形成本學校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傳統和特色。

四、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際。

1、學校圖書室。

一是學校的圖書室發揮好現有圖書的功能,提高圖書的流通率;二是開放閲覽室,供學生博覽羣書和查找資料。

2、信息技術。

重視信息技術教育,教會學生圍繞主題在網上搜尋資料。

3、綠色學校的創建。

結合學校創建“綠色學校”的工作做好綜合實踐活動。

4、紅色教育。

結合學校的紅色教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愛家鄉的教育。

5、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6、家校配合,共造勞動環境

(1)創設校園熱愛勞動的環境氛圍。

(2)創設班級熱愛勞動的環境氛圍。

(3)創設家庭勞動環境

五、主要工作安排

二、三月份:

1、擬定適應綜合勞動學科特點的學期教研計劃。

2、檢查全校綜合實踐活動及勞動教學計劃備課。

3、組織開展國小綜合實踐活動及勞動課教研活動。

4、結合植樹節進行植樹活動。

四、五月份:

1、檢查全校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學備課。

2、組織開展國小綜合實踐活動及勞動教研。

3、從農村實際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參加農業生產勞動。

4、結合學校紅色教育開展活動,組織調查三岔紅色史。

5、組織國小生開展小論文、小製作、小發明活動。

六月份

1、學期綜合實踐及勞動教學教研工作總結

2、收集、整理本學期工作資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mow9y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