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教師的教育感悟:我眼中的新加坡教育

教師的教育感悟:我眼中的新加坡教育

新加坡國家教育的宏觀層面,也許我兩隻眼,抑或像二郎神那樣再睜開第三隻眼,幾星期幾個月都無法洞察一二,更甭説短短的三五天。然而微觀層面,聽了幾節課,參加幾次活動,目睹幾個場景,或許能探幽索隱,窺一斑而知全豹。

教師的教育感悟:我眼中的新加坡教育

見縫插針的學生輔導

儘管南洋女中的學生們是一個優秀的羣體,儘管所有的孩子課堂上都認真聽講,老師都傾力去傳授,但總有一些孩子的相關科目某些內容存在疑惑。沒有課間十分鐘,沒有朝夕相處的跟班老師,再説辦公室又在對面那幢樓,刷卡進入,絕對隔開,學生如何上繳作業,有了問題又該怎麼辦?

當我們説出心中的疑問時,朱老師指了指辦公室門口的作業櫃説:“這是學生上繳作業的地方,科代表把作業收齊擱到相應的抽屜裏,老師及時取出批改後再塞回原處。看老師批改完畢,科代表再取回發給學生,學生根據情況適時訂正。”這多少有點像我們學校現在的做法,不過,這裏的作業櫃幾乎佔據整面牆,猶如牆體的有機組成部分,更為氣派,更為自然。

待我們拍下幾張照片,翻了幾本作業,朱老師又指着斜對面不遠的桌椅説,這就是老師找學生輔導的地方,當然也是學生找老師答疑的場所。這些桌椅,原木製作,噴了點赭漆,都固定在辦公樓的廊沿拐角處,因為這裏相對其他地方空曠一些。起初,我們還以為是專供師生稍做休息的地方。

果不其然,午休時間,不少孩子都圍住老師,端坐在這裏,時而聆聽,時而書寫,時而問答,時而交流,更多的時候,是老師娓娓道來,學生奮筆疾書。我躲在一旁拍了幾張照片,都是遠遠的,原想捕捉幾個特寫鏡頭,恐怕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只得憾然離去。

放學了,喧鬧的校園裏一下子安靜許多,但每一層樓的學生輔導區依舊座無虛席,老師不厭其煩地講,早已忘記下班的時間;學生聚精會神地聽,全然不顧課後的休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只有兢兢業業的人生。學就學他個頭懸樑錐刺股,玩就玩他個龍生威虎騰躍。這恐怕是新加坡學生最引以為豪的地方吧。

自始至終的課堂互動

上午第一節英文課,班上三個孩子周雨菲、葉慶宇、趙傅桁,跟班學習,我也走進去坐在教室後排。純英文授課,我肯定聽不懂,但我想看一看孩子課堂上的狀態,是不是小臉紅撲撲的,眼睛亮閃閃的,小手高舉舉的,甚至屁股挪開板凳,身體微微前傾,嘴裏不停地向老師示意:我來,我來!哪知老師才講兩三句話,就率領孩子們來到功能室。原來是一堂英文表演課。

首先老師逐句逐句串講,學生不停地記筆記,多半在書上,而後學生自由讀背,也有些孩子彼此抽背,緊接着小組間分角色排練,最後每一個小組都面向全班集中展示。教學環節,教學流程,教學手段,算不上有多新潮,但師與生、生與生的課堂互動才是真正令人欽佩的。因為在表演過程中,每一個孩子都得到了鍛鍊,有小組之內的,有組與組間的。

看到一個體型稍胖的小女孩,裝扮成温文爾雅的紳士,邀請女士跳舞的動作,我就忍俊不禁。她一臉平靜,緩緩走動,彷彿走在音樂四起的舞池,前面是一個驚豔絕倫的女子。咫尺之間,她站定,上身微傾,右手背在身後,左手做出一個邀請的姿勢。不久,面前的女士矜持地伸出右手,搭在上面。就在兩手交搭在一起時,那位紳士早已“撲哧”一聲,笑得前俯後仰。

也許,這就叫課堂。學生是主演,老師是導演。當然學生也可以根據劇情,根據實際情況,臨場發揮,急中生智。而非按部就班,因循守舊,一成不變。北大教授錢理羣曾説:“作為一名教師,他和學生是一種互為啟蒙的關係,而不是單向的。你傳播一種思想,一種文化或知識,不是把你自己的觀點強加於學生,你的目的是啟發學生內在的創造性,啟發他們做思想和知識的主人,建立自己獨立的人格。”第二節觀摩的地理課,就此,可以説是最好的詮釋。

這堂課主要圍繞“水災造成的原因”,老師不斷呈現問題,學生根據問題積極思考,踴躍回答。最終獲得“造成水災的原因”:降水過量、森林砍伐、冰雪融化、填湖造田、熱帶風暴,等等。降水量、亂砍濫伐、熱帶風暴,學生也許有所瞭解,但冰雪融化、填湖造田,對於新加坡大多數孩子來説,是非常陌生的,畢竟新加坡臨近赤道,一年四季都是夏天,看不到冬天,再説國內最高的山峯也就一百多米,談不上積雪;至於填湖造田,更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當班上兩個男孩陳心浩、李志恆能主動站起來,説出心中的想法時,我還是驚歎不已。在國內撇開我所任教的語文,他們不少科目都不甚理想,地理也是,問題究竟出在哪裏?我不得而知。

無處不在的學習場所

閲讀課到閲讀室,體育課到體育場館,物理、化學課到實驗室,這毋庸置疑,國內我們也會這樣去落實,但是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學的課堂,可以説無處不在,無所不能,只要是讓孩子學有所樂,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一整天下來,我們四處轉轉,就發現有的孩子在圖書館授課,輕聲細語;在“思源館”(類似於國內校史館,不過榮譽部分又單獨取出來,擱在榮譽牆的櫥窗內)上課,因勢利導;在師生餐廳上課,因地制宜;在天井內授課,就地取材。

南洋女中面積不大,與一牆之隔的新加坡國家初級學院相比,多少有點寒磣。她沒有標準的運動場,沒有四百米一圈的環形跑道,所以,當看到有的老師下雨天,讓孩子沿着走廊一圈圈地奔跑,我就讚歎不已,暗暗翹起大拇指。南洋女中的主體建築,同國內早期大户人家建築——四合院,大體相仿,一圈下來,也有兩三百米,跑個十來圈,不亞於長跑的訓練量。

沿着通向閲覽室的走廊,我四處看看,突然,我瞥見幾個女孩居然坐到某幢樓的平台上。有沒有老師,我看不太清楚;學什麼內容,我也聽不太明白。我只是趕緊舉起手機,一連拍下好幾張照片。驀地,她們也有所覺察,眼光齊刷刷地射向我,擺擺手,笑了笑,其中一個,還舉起平板電腦,朝我拍了些照片。我不忍打擾她們,揮揮手,示意她們繼續上課。但一路上,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這一幕,多麼熟悉,又多麼令人期待與嚮往!我的腦海裏頓時浮現出這樣的畫面:“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想想看:暮春三月,脱去臃腫的棉衣,穿好春天的豔服,偕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兒童,在沂水裏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然後跳着,唱着歌兒回家。這該是一幅多麼迷人的畫卷,固然也是經典的教育場景,絕妙的教育境界。看看現在,微風輕拂,芳草依依,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孩子置身於蒼穹之下,沉浸於自然之中,又怎能不激發內心強烈的學習衝動與慾望?

淋漓盡致的潛能發掘

集體活動學生主持,司空見慣;校園廣播學生主講,習以為常;義賣活動學生組織,屢見不鮮;但南洋女中教學樓底層右側的一小間咖啡屋,是學生設計與裝潢,是學生銷售與管理,就不得不令人驚歎與折服。

上課了,這裏空無一人,我們四下打量:古色古香的店面,鍋碗瓢盆等餐具擺放得整整齊齊,牆壁上懸掛着不少裝飾品,有兩處沒有,一邊是價目表,一邊是售賣品種。下課了,這又該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幾天下來,我一直沒有光顧,我怕自己的貿然行動嚴重干擾學生的銷售活動。但心中疑慮還是層出不窮,下課時間不是很漫長,店主來得及打理嗎?店裏的衞生狀況可以隨時隨地督查,然而飲料衞生又如何得到保障?價格上,老師可以掌控,學生也可以督促,但容量上誰來考量?還有,學生虧本了怎麼辦?如果虧本的概率比較小,那麼盈利部分又將如何處理?倘使其他學生知道他盈利了,會不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狀態?也許,我的疑慮是多餘的,畢竟它一直開在這裏,一直在這裏正常運轉。存在即合理,存在就是孩子潛能的充分發掘。

老師教學生,天經地義,可在南洋女中,不少內容,不少項目都是學生教學生,這有點類似於杜郎口中學的“兵教兵”。就拿升旗儀式上的護衞隊來説,全是學生在操練,老隊員帶新隊員,表現出色的教姿勢不夠規範的,一遍遍,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糾正,反反覆覆,不厭其煩,直至夕陽西下,直至夜幕降臨,沒有老師出來干預,沒有領導出來質詢。反觀國內,不管什麼訓練,幾乎都是老師一手保持,學生無條件遵守與服從。到底會暴露出什麼問題,老師也是根據多年的經驗加以糾正與指導,很少站在學生角度體會到某些項目的難與易,所花時間的多與少。

我們的教育,猶如園丁之於樹木,對於樹木,人們所能做的雖然重要,但很有限,特別是被樹木的天性所規定,所以,整個事情只能在於人的引領和幫助下,促其更好地生長。這就好比人們吃青菜,而後青菜轉化為營養。但現在某些人放棄吃青菜而選擇打維生素針劑,或吃維生素C片,他們覺得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然而他們不知道,這大錯特錯,僅僅打維生素針劑,或吃維生素C片,不僅僅營養不全,更使我們為吃青菜而準備的身體器官及全套機能漸趨萎縮,直至歸於無用。

凸顯思辨的知識傳授

好的英文課,也許我僅僅關注課堂的活躍性,孩子的參與度。至於預設的有效性,知識的達成度,我極少關注,畢竟英語於我,猶如天書一般,他能知曉我,我難識別他。不過,對於李老師的中文課,我還是要從多方面考量,不僅有學生層面,還有老師層面。

李老師這堂課主要側重:中國古代思想家及儒、道家之比較。內容不是很高深,流程也較為常見,問與答串連整堂課,諸如:中國古代有哪些思想家?各家代表人物是誰?為什麼人們都稱他們為某某子?中國古代思想常見有哪幾種關係?在介紹道家思想時,李老師就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適時播放視頻《智子老子》《莊周夢蝶》等,伺機滲透老子的思想:有無相生、難易想成,道法自然,柔弱勝剛強等;莊子的思想:順其自然,無用之用、有用無用等。

在我看來,這些思想不是特別深奧,結合一些生活經驗,還能説個子醜寅卯。但是,我們不要忽略李老師所處的國度,所面對的學生,説實話,異國他鄉,中三學生(等同國內九年級學生),能學到這個層次,能瞭解這些思想,還是令我們大為驚歎與深深折服。同行的熊老師,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畢業,亦連連稱讚:我們大學才學這些知識,這些問題稍做準備就是一篇畢業論文

她説的這些問題,是李老師最後佈置的家庭作業:①有一個學生想進大學念美術系,但是她的父母希望她念法律系,儒家和道家會給這個學生什麼勸告?②新加坡政府考慮在外島的海底建造核電廠,儒家和道家會給政府怎樣的勸告?③現在有所謂的“宅男宅女”,常待在家裏上網,不到外面和他人來往,儒家和道家對這些人會有什麼看法?

隻言片語,答案的確很難説得詳實,因為這裏不僅要熟知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精髓,而且還要能由此及彼,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我們知道:儒家實施仁政,重視教育,有時為了維持正義,不惜採取強制手段;而道家崇尚自然,追求個人精神的自由,主張無為而治。這不是中學生就能知曉的,至少我是在本科階段才系統學習,才能略知一二。而在李老師課堂,竟然要求國中生掌握,豈能不佩服?臨近下課,李老師讓孩子回家準備,下一次課上討論交流。

她不説,我們亦清楚,它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好與不好,完整與不完整,可行與不可行。這也許就是新加坡教育的獨特魅力。所以,當同行的李老師問當地一位英文老師,孩子英語不過關怎麼辦。她瞪大眼睛,盯着李老師看了許久,才吐出一句話:沒有不過關的。後來得知,他們所謂的過關就是及格分,至於這個孩子能不能考八十分,九十分,在他們看來,都一個樣。反倒是我們,分分必爭,考了八十分,還想九十分,考了九十分,還想一百分。或許,這就是中國與新加坡教育最本質的區別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drg6n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