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職場指南 >HR管理 >

怎樣設計能力考核方式

怎樣設計能力考核方式

設計任何一項績效考核指標,都需至少解決三個問題:第一,考核的內容是什麼?特別是考核的關鍵點(即“題眼”)是什麼;第二,比較的範圍是什麼?就是拿誰和誰比第三,要達到什麼目的?即追求什麼效果。

怎樣設計能力考核方式

考察員工能力,最常見的做法-考核內容是:以人為單位,比知識、經驗、智力的“總擁有量”。比較範圍是:在個體人之間;考核目的是:比出強者,顯出弱者。這樣的考核,可以概括為“工作能力擁有量的絕對值考核”。有三點特徵顯而易見:第一,它以“人人比較”為基本方法,以“標準人”為衡量尺度,在員工中比較“能力擁有量的絕對值”;第二,它考核的是每位員工的“素質能力”,即並不針對具體崗位任職資格的泛能力;第三,它考核的是每一位任職者的“靜態能力”即“潛在能力”,對工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顯現能力”沒有關注。結果比來比去,比出的強弱都與工作無關。

對於員工來説,這顯然不公平。原因很明顯:一位中專畢業生要想跟擁有博士學位的人在考核中達到同等水平,恐怕努力一輩子都有困難。這麼考核,給中專生的感覺是怎麼考怎麼沒戲,而給博士生的感覺是下半輩子不用費勁了。

對於企業來説,同樣沒有意義。道理很明確.評價跟工作績效無關的高分者、低分者,不是績效管理的內容。坦率地説,這種能力考核對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來説,沒用。

那麼,員工績效創造能力究竟應當怎樣考察呢?要點如下

要點1

關鍵是“崗位勝任度”

我們主張“崗位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把員工拉到一條水平線上,作能力擁有量的絕對值比較,而是把每個人都放在自己的崗位上,用崗位的任職資格作為標準,來衡量這個員工“勝任度”。

這種以人的能力與崗位任職資格相比的考核思路,其公平性主要體現在:如果這個人是中專畢業,那他任職的崗位也肯定是跟他中專畢業所掌握的專業知識、所具備的能力相適應的崗位。以崗位的任職資格來比較,看他有什麼能力上的缺點,幫他改正、提高。我們的追求是讓每一個員工都能夠勝任,而不是員工的“能力大排隊”,比比“誰強誰弱”。

要點2

要和員工的“過去”比

我們主張“進步面前,人人平等”不是把員工們拉到一條水平線上,而是用崗位的任職資格作為標準,衡量每個人“能力提高的速度和幅度”這種自己過去與自己現在相比的考核思路,其公平性主要體現在:只要你在不斷進步,你就是好樣的,不管你基礎如何。你是高級職稱,如果不進步,也照樣能力考核分很低。以崗位的任職資格來比較,看他能力上的提高有多麼快,能力上的提高有多麼多。我們的追求是讓每一個員工都能夠儘早勝任,而不是靜態的員工“能力大排隊”。

要點3

指標應是“個性化”的

我們主張“個性化指標”不設置統一的考核指標,而是因人制宜,在研究每一位員工能力結構與能力水準的基礎上,以崗位任職資格為標準,為每一位員工制定能力培養計劃,追求能力考核指標設計的個性化。

比如説:海南新大洲公司的某副總,領導着很重要的職能部門,這個副總主要的能力缺陷是口頭表達能力不行,不會講話。總經理在1999年下半年為這位副總設計的能力考核指標,就是幫他以儘可能快的速度,儘可能大的幅度提高其崗位工作所需要的演説能力。具體考核指標是半年之內要當眾講話10次。所謂“當眾講話”是指每次演講的聽眾要在30人以上,每次講話的時間不少於半小時。如果在半年之內做到了規定的事情,考核成績可得80分。如果羣眾反映説好,就得100分。一個笨嘴拙舌的人,這麼一逼,壓力之下口頭表達很快就提高了。總經理對這個副總的績效創造能力考核,就是這個辦法。

如果換個工廠廠長,可能指標完全就都變了。在某集團,張總為下屬二級公司王廠長設計的工作能力考核指標主題就是“提高撰寫計劃書的能力”別人的計劃書半年寫一次。張總要王廠長一週訂一次計劃,並且由相關的職能部門為計劃打分,其結果就是王廠長的能力考核成績。

有時是要為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考核鋪設條件的。比如:某項目經理的組織能力還不夠強,就先讓他在業餘時間組織公司的“春季員工歌詠比賽”歌詠比賽的結果和員工滿意程度,就是該項目經理本季度的工作能力考核指標。

這麼考核我們會發現:每一個人的指標都是個性化的,都是頂頭上司根據他的具體情況,以任職資格為標準,旨在勝任而確定的。如果連續考核3年能力,就應當有一個完整的針對這個員工的培訓計劃了。這裏所説的員工培訓計劃,是指針對他個人具體情況的“崗位勝任度提升計劃”,有強烈個性化色彩。這跟咱們一般説的“公司員工培訓計劃”不是一個概念。由人力資源部做的員工培訓計劃,共性的考慮會為主,受眾面會寬得多,要考慮的內容和操作辦法也迥然不同,其重點常常是灌輸企業文化,宣講發展戰略,提高基本技能等等。

要點4

承認員工的能力差異

我們主張“顯現能力”為了使能力考核更加公平,我們把被考核的能力分成兩塊:一塊叫“潛在能力”,一塊叫“顯現能力”潛在能力是指他原來自身就有的能力:比如經驗,我們用工齡、業務齡、社會職稱等客觀硬指標來衡量。如果某員工的社會職稱是高級工程師,從業20年,一般情況下,他的經驗會比剛參加工作的技術員要多一些。比如知識,我們用學歷和專業證書等客觀硬指標來衡量。某員工為名牌大學的碩士學歷,一般情況下,他的專業知識會比電大專科生要多一些。排除例外,我們即可以根據這些客觀硬指標計算某一員工個人潛在能力有多高。

通過潛在能力的考核計算,我們認可了員工之間的能力差異。但必須注意的是,潛在能力與顯現能力相比,畢竟是次要的,所以這個差異我們把它侷限在30%以內。也就是説,一個員工的最高能力得分如果是100分的話,潛在能力的最高得分是30分,另外70分都要看這個員工在原有能力程度基礎上,根據考核指標的要求提高的內容是什麼,提高到怎樣的程度。


上傳日期:2004-05-28

標籤: 考核 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hang/hr/3k97y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