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祕書基礎 >

祕書公文寫作知識:文字材料寫作“九要”大綱

祕書公文寫作知識:文字材料寫作“九要”大綱

文字材料的寫作是一種創造性的腦力勞動,也是一個綜合性極強、涉及面非常廣、十分難以把握的問題。在此,僅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歷和寫作實踐,把自己在文字材料寫作中的有關心得與體會簡單概括為“九要”,就教於方家。

祕書公文寫作知識:文字材料寫作“九要”大綱

一、主題要突出——鶴立雞羣,峯出羣山。“意猶帥也,元帥之兵謂之烏合”。文字材料缺少主題,便如同一個人沒有了靈魂,一支隊伍失去了統帥。因此,文字材料在寫作過程中,必須突出主題,突出重點,無閒事雜物亂意,無奇談怪語分心。這也直接決定着文字材料的價值,決定着文字材料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如命題《經濟工作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要突出經濟工作是全文寫作的重點,同時要求寫其他各項工作時,必須着重寫與經濟工作的結合點和促進作用,做到詳略分配得當,內容輕重有別。

二、層次要清楚——輪廓清晰,整體協調。要像台階,層次分明,莫像慢坡,緩而無節;要像套餐,有主有次,莫像雜燴菜,糊塗一鍋。這就好比“搭架子”,要先把想寫的東西計劃一下,先寫什麼,後寫什麼,安排個合適的次序。“架子”搭得好,文章就能寫得有條不紊,脈絡分明;如果不會“搭架子”,層次安排不當,寫出的文章就容易前後重複、丟三拉四、上下脱節,影響內容的表現。

三、結構要嚴謹——前呼後應,經得推敲。文章的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反作用於內容,結構對文章內容的表達有着不可忽視的意義。如同園林的佈局,同樣的山石花木,如果不會安排,讓人一覽無餘,就會使人興味索然;如果安排精巧,就會給人曲徑通幽、和諧清雅的美的享受。因此,文章的結構要在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繫和固有規律的基礎上,做到完整、嚴謹、勻稱。完整即首尾圓合,好比有開頭,就需有結尾,不能讓文章構成有殘缺不全之嫌;嚴謹指各部分要聯結緊密,無斧鑿之痕;勻稱指層次和段落大小要得當,主次詳略要得體,各個部分要搭配相當。這樣才能使文章重點更突出,主題得到更充分有力的表現。

四、文字要簡練——高度提煉,風度“健美”。一篇文章不在於説了多少,而在於聽者記住了多少;不在於講了什麼,而在於人家聽進去了什麼。因此,文章的語言必須做到簡練精闢,要力求達到“增一分則肥,減一分則瘦”、“語不驚人誓不休”的效果。所以古人有“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的辛苦。如果把一句話説成3句,是羅嗦;把3句話説成10句是思路不清;把10句話説成30句是糊塗一盤。在説清、説透、説全的前提下,用字要儘量準確,用語要儘量簡短,用篇要儘量凝鍊。如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警句,火車道口“一站二看三通過”的提示都體現了這種效果。

五、立意要新穎——角度要新,觀點要鮮。要善於反向思維、多向思維,善於對一個事物進行立體透視,多角度觀察;善於運用認識論武器,從共性中找出個性,從一般中找出特殊,發現此事物與周圍事物的新的內在聯繫,從而發現新鮮的觀點。如兩個雙胞胎相貌一致,從外表上很難判別彼此,我們就可以抓住二人性格上的不同特點來加以區分;如寫人,我們可以分別從男女、老少、胖瘦、好壞、高低、性格、愛好等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來進行展示;如寫一個滿面皺紋的老人,雖不可能妙筆生花使其返老還童,但我們可以從歷史風雨的沖刷、豐富經歷的見證等特殊角度,展現其飽經滄桑的特點。

六、論點要明確——提出問題,一目瞭然。要開門見山,不要拐彎抹角;要開宗明義,不要隱晦含蓄;要直抒胸臆,不要吞吞吐吐。提出問題要尖鋭、鮮明,敢於旗幟鮮明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論據的使用、論證的方法和過程都必須緊緊圍繞中心論點來進行,在突出中心論點上下功夫,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鄧小平《對中國改革的兩種評論》一文的開頭,即是“世界上對我國的經濟改革有兩種評論”,劈頭一句,點明題目。

七、論據要充分——引用證據,一清二楚。論據是作者為了某一寫作目的,從客觀現實生活中搜集、攝取的一系列事實或材料,是直接為主題和論點服務的。文章要擺事實、講道理,論據就是文章的血肉,否則就會空話連篇、言之無物。因此,要通過深入實際、間接攝取、分析歸納等方法,善於選擇代表性材料、新鮮的材料、其實的材料,來表達文章的主題。這樣才能以事顯理,以理服人,才能更鮮明地突出主題。

八、論證要有力——效果證明,一針見血。寫文章就像蓋房子一樣,沙、石、磚、瓦是不變的,關鍵要看如何運用恰當的方法,將它們構築起來。不同用途的房子有不同的建築方法,不同的主題就決定了必須選用不同的表現方法。分析問題要深刻、全面,層層深入,闡發規律;解決問題要正確、合理,深刻地提示問題的本質。總之,論證要運用恰當的方法,把一顆顆珍珠有機地串連起來,形成項鍊之後,更好地突出其光彩、突出其價值。

九、深入且淺出——能鑽進去,能跳出來。鑽進去、跳出來不是同一層面的重複和再現,面是認識在更高層面上的清晰展現和昇華。要了解事物的表面現象,更要提示事物的內在本質,善於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並善於把複雜的問題淺顯化。如毛澤東同志在《黨委會和工作方法》一文中用“彈鋼琴”的比喻,形象直觀地説明了黨委會工作的主次關係,用淺顯的語言提示了深刻的道理。

總之,文字材料的寫作如果能把握好上述要求,那麼它將更容易被別人接受,從而在指導工作、傳遞信息、交流經驗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mishu/dpmeo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