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祕書基礎 >

公文寫作基本要求之材料可靠情況確實大綱

公文寫作基本要求之材料可靠情況確實大綱

公文的材料包括形成公文主旨和表達主旨所依據的事實現象、統計數字、政策法規、上級精神等等。公文材料不同於文學作品的素材和題材,也與一般新聞體、史傳體或説明體、議論體等實用文章不同,它的範圍要廣泛一些。概而言之,公文材料的範圍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精神依據和事實情況。

公文寫作基本要求之材料可靠情況確實大綱

精神依據是指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國家的法律、法規,上級領導機關所頒佈的相關政策、規定以及其他有關的文件精神。

事實情況包括直接發生的和間接轉引的。公文中所反映的情況主要指直接發生的、發現的、總結概括的事實情況,即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遇到的問題、發生的事情(過程、動向)、工作的進程(作法、經驗)種種。它在公文裏表現為具體事例、現象概括、數字統計等形式。這種直接發生的事實情況,是第一手材料。此外,公文的事實情況裏也包括間接轉引來的事例、概述、數字、經驗、成果等。

無論哪一類材料,都要求做到真實、準確、可靠。“情況確實”,是寫好公文的基本要求。這在新舊兩個《辦法》中是一致的。為了做到材料可靠、情況確實,我們在材料準備上一般要抓好四個環節的工作:佔有、篩選、核實、加工。

(一)詳盡佔有材料

寫好公文必須詳盡地佔有材料。材料是形成觀點的基礎,事實、數字,這都是公文表達出來的“乾貨”,當然十分重要。“譬如大匠操斤,無土木材料,縱有成風盡堊手段,何處設施?”(清·劉大:《論文偶記》)寫公文如巧匠有具有禾無材無料也做不成東西。以上是從形成與表達兩方面説的。

所謂詳盡地佔有材料,一是要“盡”,就是儘可能廣泛地佔有材料,“貪多務得”、“竭澤而漁”、“韓信將兵,多多益善”;二是要“詳”,就是詳細具體。一件事情的起因、過程、結果、多種因素的干擾、正反影響效果;一件工作的動因、背景;一個問題的正反觀點、來龍去脈,都要儘可能詳細具體地佔有,寫出來的才有説服力。

佔有材料,就公文寫作而言,有三條途徑:

1.平時積累,就是積學儲材。平素注意學習、觀察積累,用時才能厚積薄發。古人所謂“積學”,指的就是這個道理。“得之在俄頃,積之在平日”(清·袁守定:《佔畢叢談》;“佔”,看;“畢”,簡冊),説的是一個道理。平時學習、觀察積累豐富,知識面廣,寫作時其構思就容易觸類旁通、思路開闊,擇優而用,妙緒泉湧。

2.受領任務後,查閲文件,蒐集資料。這樣得來的材料,就是間接材料。蒐集資料時應注意與撰寫任務、與公文主旨的相關性,也就是説,要有一定的方向、範圍。操作方法是首先學習相關的中央文件,進一步領會精神實質,然後查閲上級領導機關所頒佈的相關政策、規定,最後翻閲手冊、年鑑等工具書及報刊、雜誌上相關的情況報道和國內外研究成果。這一過程中,始終應注意查閲、收集圍繞本單位工作的各項統計數字以及信息、簡報、總結、報告、會議紀要等相關資料,做到:上下通達,全局瞭然於胸,命筆瞻前顧後。

3.構思之前,實地調查,掌握第一手情況。這是最重要的一步。一般情況,也要調查瞭解,不僅可以核實已掌握的材料,而且可以發現新問題、新經驗、新動向;重點情況,尤其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實踐證明,組織召開座談會、調查會是一種快捷而有效的方法。如果發現實際調查的情況與撰寫者已經掌握的情況有出入,可以修正;出入較大,要尊重實際。即使發現實際情況與領導意圖相牴觸,也要尊重客觀實際,採用恰當的方法,妥善協調。這是唯物主義者應有的態度,也是黨性的表現。

(二)嚴格篩選材料

調查、蒐集、積累而來的材料,不是堆砌在寫字枱上,而是要不斷地分類整理,分析研究,爬梳剔抉,進行篩選。篩選材料,貴在一個“嚴”字,重在一個“新”字。主要是根據以下三個標準:

1.材料的相關性

這是以寫作要表現的主旨,即寫作意圖和逐步形成的觀點為依據來區別對待不同材料的。與公文主旨有關聯的材料,取;無關的材料,舍。在已經選取的材料中進一步篩選:與表現主旨、説明觀點十分有力、緊密相關的材料,要詳,要具體、充分;與表現主旨、説明觀點雖有關係、必不可少,但是關係又比較一般的材料,要略,要概括。有的論者提出“實則詳,虛則略;新則詳,舊則略;特點詳,一般略”;或主張“重則詳,輕則略;近則詳,遠則略;點則詳,面測略”。這些來自實踐經驗的認識,是頗有見地的。材料的取捨、詳略,對於公文構思十分重要。不經過這一步,就很難搭起架子。

2.材料的典型性

這是要求篩選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來表現主旨,説明觀點。典型一詞,在不同領域裏有不同的含義,在公文寫作中就是指代表性強。一份材料,它在自身所屬的某一類事物中,最能體現該類事物的總體本質特徵,並且預示着該類事物總體的發展方向,那麼這份材料就是典型性強、最有代表性的材料。只有篩選出典型性的材料,使用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使公文的觀點鮮明,主旨突出,增強內在的説服力。所以,篩選典型性強的材料對於構思公文十分重要,它可以使公文的文稿在下筆之初就標定出質量的較高起點。所謂“七分材料三分寫”,指的就是材料的質量對於整篇公文質量的重要作用和影響。

3.材料的新穎性

這是要求篩選材料時應先注重選用那些在現實發展中出現的新材料。這些新材料可以是改革開放不斷髮展的新形勢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也可以是亟待重視的新典型、新經驗或者需要攝取的新視角、新觀念、新思路、新見解,總之是一切新事物,特別是那種代表了新的發展方向、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事物。對於已知的材料,採用新視點來“燭照”,也可能會發現它具有現實啟發意義,這也是新穎的;“熟知未必真知”(列寧),從新的角度對常見的事物進行觀察思考,也可能會有新的發現。這同樣是新穎的。應當注意到一個時期領導和羣眾所關心的“熱點”、“難點”、“敏感點”,也往往是行政領導研究工作的“興奮點”、“新鮮點”,作為負責公文起草的祕書人員、公務員都要重視選用這些新穎的材料。惟新穎,才引人。構思之初,就要考慮到這種“收視率”。

(三)認真核實材料

對於材料的核實工作,貫穿於材料準備過程中的佔有、篩選、加工等各個環節。這裏集中研究一下是必要的。

一切虛構的、生編亂造的、未經核實的材料,包括情況、數字、引文等都不能用於公文。新《辦法》特別提出,材料中的人名、地名、數字、引文等一定要準確。一旦發現疑點就要更正或刪除,這是件嚴肅的工作。否則一字之差,後果不堪設想。惟其如此,才能保證做到材料可靠,情況確實。

聯繫近年來一些公文中出現的差錯,更會使我們認識到核實材料的重要意義,體會到核實工作要由始至終,要全方位,無論反覆幾遍但都須態度認真,抱着強烈的責任心,這一要求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我們還要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分析方法。例如,一件事情的發生,有其起因、背景、過程與影響,有多種因素與內在聯繫,這都要核實;一件工作的動因、作法、進程與效果,有其主觀與客觀因素,有其遠因和近因,這在核實中也必須予以注意。再如,一個統計數字,不能僅僅停留在它的計算是否準確、精確度是否一致、是否能在公文中起到證明觀點的作用,而且還要核實一下真假與誤差:它的統計指標體系是否科學合理,是否合乎中國的當代的現實,用在某一地區、某一專業或行業是否適合,等等;它的統計口徑是否恰當,是否能夠涵蓋該種類對象特徵,是否與實際情況不符,是否有所遺漏或隱瞞,等等;它的計算方法,特別是經常採用的“算術平均加權係數”的界定,是否準確合理,在反映差別上是否科學恰當,是否符合實際,是否能夠反映現實中的差異和問題,等等。無差異即無信息,信息量當然與信息價值成正比。一個材料無信息、無價值,用它幹什麼!而且,在數字的運用上,能否使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起到證明觀點的作用,則是比較複雜的核實工作了,那需要在審核文稿階段進一步核實。應該提醒注意的是,當前有些上行公文以及工作總結調查報告中,不僅情況不確實,而且數字也不準確,站在這樣不可靠的材料基礎上,很難得出全面、正確的結論。

(四)合理加工材料

選定材料經過核實之後,還應該對材料進行必要的加工整理,然後再用到文稿裏去。實際操作中可以對材料進行三個方面的加工:

1.適體剪裁加工

通讀材料,刪削宂贅,化長為短,變詳為略,將交待過多、議論過多的無關的描述、羅嗦的廢話去掉。套話、空話,一律刪除。

變換體裁角度,將描寫、抒情及無必要的議論改寫為敍述或説明,在表達方式上變“曲筆”為“直筆”,直述不曲才適合公文體式。2.合併提高加工

同一問題,散見於若干材料中,可以摘取概括,變為概述,或者保留一個“點”的材料,把其他相似材料綜合成“面”,點面結合。

同類數字,可以相加,抽取合併後變成一個綜合數字。

變換角度“提高”原材料可用性。例如,某一活動,在工廠寫的材料中是工人資金短缺,向銀行貸款後“借雞下蛋”,搞活全廠;而在銀行的材料中是貸款給工廠,“放活水養肥魚”,提高了使用率,盤活了存款。將這兩個材料放在一起,針對同一活動,從行政機關角度去分析,則是政府的宏觀調控效果。

3.文字潤色加工

適體剪裁、合併提高之後,再審讀材料,進行文字潤色,從而進一步提高材料的質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mishu/m73g6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