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隆中對》文言文教學反思(精選8篇)

《隆中對》文言文教學反思(精選8篇)

《隆中對》文言文教學反思 篇1

一直以來,國中文言文教學,都是採取“教師講、學生背”的注入式教學。這種把原本鮮美的食物嚼得稀粑爛,然後再灌給學生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造成了學生對文言文的厭學心理。

《隆中對》文言文教學反思(精選8篇)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嘗試進行了“問題——活動”文言文教學模式。

我首先抓住了一些興奮點來設計教案,並在授課的適當時機恰如其分地製造興奮點。如“激趣導入”部分“三國地圖”,都極大地激活了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跨越了時空的阻隔,彷彿置身於古三國時期,目睹諸葛亮笑談“天下三分”的策略。在“角色演讀”的環節中,要想成功扮演好你的角色,就必須認真研讀課文,揣摩人物心理、琢磨人物表情,當然,這少不了他人的幫助。這一環節使學生感受到了“團隊精神”的重要,這和諸葛亮“隆中對策”中所提倡的“用賢”有很多相似之處。“我評‘對策’” 環節再次調動了學生的熱情,使學生更好地發揮了其“主角”的作用,老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補缺者,學生思維的活躍遠遠超出了老師預先的估計,這其中也少不了課前廣泛閲讀所起的作用。

這種方式的學習,降低了文言文學習的難度,增加了文言文學習的樂趣。其要義是進入文本所描述的具體情境,因知世、論世而評人,又因評人而反觀課文的用語,咀嚼語句中的真實內涵——最終實現對文言文的有效學習。文言文的理解應該是和閲讀始終結合在一起的。通過朗讀來增進理解,在理解中推動朗讀,二者就會形成解讀的合力。

“問題——活動”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一種新型學習文言文的方式。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正視當前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積極尋求解決的方法。近年來,筆者在國中文言文教學中,運用討論閲讀法進行教學,收到了一點收穫,在此拋磚引玉,與同行們共同商榷。

《隆中對》文言文教學反思 篇2

一般來説,文言文學起來會讓學生有晦澀難懂的感覺。所以,要想上好這一課,老師必須在課外花大量的工夫。如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對三國曆史的瞭解以及設計各種豐富的表現形式,這些都花去了我大量的精力。

總結這節課之所以上得比較生動有趣,是因為我準確地抓住了一些興奮點來設計教案,並在授課的適當時機恰如其分地製造興奮點。如 “ 激趣導入 ” 部分中的“ 漁樵 ”、“ 扁舟 ”、“ 雪花 ”、“三國地圖”、“古箏曲”、“找位置”等景物和環節,都極大地激活了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跨越了時空的阻隔,彷彿置身於古三國時期,目睹諸葛亮笑談 “天下三分”的策略。在“ 進入角色”的環節中,要想成功扮演好你的角色,就必須認真研讀課文,揣摩人物心理、琢磨人物表情,當然,這少不了他人的幫助。這一環節使學生感受到了“團 隊精神 ”的重要,這和諸葛亮 “隆中對策” 中所提倡的“ 用賢”有很多相似之處。“龍爭鳳鬥奪紅旗”的環節再次調動了學生的熱情,使學生更好地發揮了其 “ 主角 ”的作用,老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補缺者,學生思維的活躍遠遠超出了老師預先的估計,這其中也少不了課前廣泛閲讀所起的作用。最後 “ 古今對話 ”的環節,更使學生的思維得以拓展,使他們瞭解了古人與今人對人生觀、價值觀的不同理解。

課堂要精彩,工夫在課外。這是我這堂課最深的體會。

《隆中對》文言文教學反思 篇3

“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草堂獻策,一段千古佳話青史留名。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就記載這段佳話。文章在介紹了卧龍懷才不遇,劉備思賢如渴的基礎上詳盡地敍述了二人會面的對話,對會面的經過則一筆帶過,借諸葛亮之口道出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羣雄逐鹿的形勢,同時也展現出一位身處荒野但胸懷天下、未出草堂但乾坤已定的出色政治家、軍事家形象。這種“記言”的寫法極好地實現了對歷史人物的精神風貌的重現,是我國史傳文學的一個傳統與特色。

“三顧茅廬”的故事和諸葛亮的形象雖千百年來廣為人們傳頌,但正史丹青與故事傳説的筆觸是各有千秋的。本文是史書中極早記載諸葛亮的篇段,它為後人生髮故事提供了借鑑和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7~9年級要“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並提倡教師“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這些都為本課教學提供了極好的思路指導。

1、本文文字較為平易,學生的合作學習應有效組織,否則變成文言疏通串講,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感;

2、對比閲讀對“顯影”出原文本的特色極為有利。這樣的教學方式首先要選擇好拓展閲讀的對比文本,形成風格反差;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對比閲讀的最終目的是原文本的解讀而不是其他,否則原文本會被淡化,會成為一道引子,教學就偏離了應有的軌道。

3、要充分珍視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和感悟,從表達者的認識水平、知識結構、生活閲歷、思想需求等角度去理解他對文本的詮釋,理解他對對象的感悟。同時,要因勢利導,不斷提升他們表達水平和思維視角。

《隆中對》文言文教學反思 篇4

上課之初就很矛盾,《教師用書》裏明明白白地説“國小生初步接觸文言文,教師應樹立‘朗讀是第一位’的觀念。並對文言文如何朗讀做出了具體的方法指導:第一是教師範讀,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從而感染學生,激發誦讀興趣;第二是指導學生讀通順。指導文言文的朗讀方法:一要把朗讀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頓得當,三要讀出不同句式的語氣;第三,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熟讀,最後達到背誦。

教學就應該這樣教,三個層次,有條不紊地進行。但是,在我們的教學中,能就這樣以讀代講嗎?我們教學雖然不是完全為了考試,但是,也必須考慮考試。考試的時候,讓學生解釋文言文字詞的意思,讓學生説説從文言文中懂得的道理。因此,這就矛盾了,教學中,如果把所有的教學重點放在指導朗讀上,那考試的時候學生就吃虧了。但是,如果兩者都重視的話,那一個課時是完全沒辦法完成教學任務的。

權衡利弊,我最後決定把自習課利用起來,先用自習課的時間教學生朗讀文言文,爭取做到人人都能讀得流暢,讀出文言文的韻味,此時的讀並沒有什麼其他的要求,就是讀通順讀流利,我也不管學生是否讀懂了點什麼。不是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嗎?我讓學生反覆讀,他們藉助註釋多多少少會有自己的理解吧。兩個班,各是一節晚自習,一節早自習,都用來讀書了。

正式上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分析重點字詞句的含義,並再次指導了學生的朗讀,有感情的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並在授課結束後指導學生背誦,當然,我們的背誦不僅僅是背誦課文了,重點字,詞,句的意思是要求背誦的。這樣的教學設想,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是不能完美地完成。

教學中,我力求讓每個學生能理解文言文重點字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所揭示的道理,並爭取讓這些知識在課堂中能落實。但是實際情況上,課堂中依然有“掉隊”的學生。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所花的時間還是比較少,學生的朗讀不到位!如何安排每個環節的教學時間,我還需要探索。

總之,上完兩個班的課,我有以下的體會,我自己的班級的學生沉悶,但是學生學得比較塌實,孩子們都在動腦動手動口認真學;新接觸的班級的學生活躍,但是,這些孩子們的學習,人云亦云,動口多,動腦少,不專心,不用心!該如何讓兩個班的學生相互取長補短是我思索的問題。氣氛沉悶的如何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而學生不塌實的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看似簡單的問題,在解決的時候還是要老師頗費心機的。

萬里長征還僅僅開步,在以後的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時效率將是我重點考慮的問題!

《隆中對》文言文教學反思 篇5

在教學《學弈》時,我重在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感受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我增設了兩個激趣點,介紹了兩種譯文方法。通過文言導入、朗讀訓練、學生質疑、探究研討、讀書明理等過程,享受文言文學習的樂趣。

一、反覆朗讀感悟方法

《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們必須為學生創設優良的閲讀情境,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

1、教師範讀引好路子

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沒有相應的基礎,而文言文在讀音、意思、朗讀方法上與現代白話文的巨大差別,都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所以教師的範讀對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這種有滋有味、聲情並茂的朗讀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字斟句酌弄清意思

要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探究的時間,引導他們結合課後註釋弄懂字、詞、句的意思,並通過獨立説、同桌互説等形式予以落實,待別是對課文中的“之”、“其”、“為”三個詞出現一詞多義現象,應引導學生在逐字精讀的基礎上,通過進行比較歸納,弄清他們的不同意思,總結出它們在用法上的規律。

《隆中對》文言文教學反思 篇6

其實,我們每次準備課都希望它完美。可是事實就是,沒有一節原生課會是完美的!正如不會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我們也不可能講出完全相同的兩節課。因為學生是靈活多變的,正是這個“變”,才有了我們形形色色的課堂,才有了我們多樣化的展現。也才會有很多不經意間的細節缺失,甚至是課堂本身角度的把握。感謝盧臻老師,你説,痛了,下次就不會痛了。我想説,我沒有感覺痛,我只是看到了一個人,雖然孤獨,但是依然無怨無悔的前進的背影。

我們學校每次評課的時候,大家都會説,不要説優點了,説不足吧,一人一句的不足加起來,就能學到很多東西呢!一個人看到的一篇課文或者一個備課組看到的一篇課文,也可能是一個角度一個側面,眾多的同課頭的老師聚集在一起,就距離全面把握課文文本越來越近啦!這是個很好的機會,無關名利無關榮譽無關其他,只是為了我們的學生,會有一個每天都進步一點的老師!

廢話説的多,回來説説我的課。

這是一節短小精悍的文言文。我們學校本身對文言文就有了流程:一讀,二譯,三誦,四賞,五品。就是一通讀感知,二自主翻譯,三熟讀成誦,四賞析人物,五品析語言。所以,我備課的同時也在注意着這樣的流程。同時加入自己的講課風格。站在講台上的並不一定就是權威的是百分百正確的,要勇於接受學生的挑戰,要及時補充自己的不足。所以,我的整體課堂經常都是小組討論的集體智慧閃光。每當我有口誤或者手誤的時候,學生都敢站起來直接説出我的錯誤。感謝這次七年級的一個學生,下課後過來對我説:“老師,你寫錯了一個字。碰撞應該是‘石’字旁,你寫成‘足’字旁了。”心裏暖暖的,學生願意跟我溝通,共同進步!

《隆中對》文言文教學反思 篇7

下面説反思,我也只説不足,不提優點。

這節課朗讀是亮點。但是,在提出朗讀要求時,字音、節奏都沒有問題,第三個感情要求學生讀出講故事的味道,確實有點早。應該在學生領悟文章後,再讀,效果更好。我決定,朗讀要求仍然全面提出。在學生初讀或者第二次讀的時候,都要明確他們前兩者做的很好,第三個要求,我們感知完文章,甚至翻譯完文章之後,再讀,效果會更顯著。

也提出了這樣的建議,既然誦讀是重點。就應該讓誦讀貫穿全文,開篇讀,中間讀,結尾讀。以讀代講,以讀代譯,這樣才叫讀的充分。而且關於整體感知,位置應該進行調整。確實,在背誦完之後再提出感知有點後知後覺。應該初讀後就直接感知內容,在瞭解大致內容的情況下翻譯全文,最後再熟讀成誦才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平時常規課的時候,我們也都是如此這般,可能這次的課文比較短小,備課的時候竟然會覺得概括內容很簡單,而沒有作為一個版塊出現,僅僅充當了環節之間的過渡作用,實在是忽略了文本的重要作用。在學生自主翻譯過後,畢竟是七年級的學生。最好幫助學生再通譯一遍,明確告訴他們翻譯所需要的方法,要做到逐字翻譯,要把一個字翻譯成一個詞。是的,我們上課經常強調的東西,卻在這時被我拋到了九天之外。

而且在評課開始之前,盧老師已經跟我溝通了關於人物這個部分。課堂上的共工形象,這些資料都不是來自文本,從哪裏來呢?我説,是告訴學生回家後多方面蒐集資料得來的。還有學區負責老師王老師,68中的王老師,69中某位不知名的老師,大家都對於共工和不周山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盧老師説,今天真是評課評的暖洋洋啊。其實啊,我的心裏才是暖洋洋的。

《隆中對》文言文教學反思 篇8

兩綱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要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滲透要自然、有機、有效。不是靠教師分析課文就能夠達成的,而要指導學生在閲讀過程中,在聽説讀寫訓練的過程中漸漸進入文本,逐步達成目標。我想所有語文教師追求的兩綱教育與學科教育融合的目標就是“水到渠成”“潤物細無聲”吧!

《陳太丘與友期》出自《世説新語》“方正”門。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為維護父親的尊嚴,機智應對父親的朋友的責難的故事,很適合起始年級的學生學習。這也是國中階段的第一篇文言課文,教師要注重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的養成。所以我從學生的整體感悟出發,以誦讀和討論作為主要教學手段,使學生能用自己的話來表述課文的意思,爭取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當堂成誦,在背誦中積累語言,並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做出個性化的評價,開拓課文的人文價值。課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表演課本劇,加深理解。導入部分即從文眼“期”入手,讓學生為“期”組詞,從現代意義推出古文中的原意,古今融合的方式一上來就抓住學生的興趣,並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理解語言的傳承性的特點。

作為預備年級所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我在設計中特別注重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的培養。如第一環節讓學生自己讀句讀,一方面激起學生的表現欲,使課堂氣氛活躍,另一方面又在比較、糾正的過程中補充省略,疏通文意,可謂一舉兩得。並鼓勵學生自己總結關健的實詞含義,注重對實詞的認知和積累的良好習慣的培養。

當然任何課堂教學都未必能盡如人意,總有一些意外令老師措手不及,這就是我們經常探討的教學設計與課堂生成產生衝突究竟應該如何處理的問題。如此次課堂上就有學生提出課文標題為什麼是“陳太丘與友期”而不是“陳太丘與友期行”?這一問題提得相當好,也引起學生熱烈的討論。但這卻不是我教學設計中的問題,因為沒有充分準備,不能及時回答,就由學生一味討論下去,結果被學生“牽着鼻子走”,喪失了課堂的主動性,也影響了其它教學環節的落實。

經過了課後的評課以及認真的反思,我覺得其實這時我可以先把問題放一放,先進行下面的環節,給自己和學生一些思考的餘地。像學生提出“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等傳統詞彙,很多學生根本不瞭解,我應抓住機會把一些傳統文化的常識與學生交流,即使沒有準備也可讓學生自己説,讓學生覺得了解中華文化是一件特別值得驕傲的事。

教學設計與課堂的生成將是永遠生動而多元的問題,它表現出任課教師的學科功底和教學智慧,相信經過我們語文組老師的交流、討論,把自己經驗共享,讓智慧的火花互相碰撞,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會取得更快的進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3vxnr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