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鄉鎮街道講話稿 >

在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範文(精選15篇)

在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範文(精選15篇)

在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範文 篇1

同志們:

在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範文(精選15篇)

今天召開這次會議是經過慎重考慮的。它既是一個工作彙報會,也是一個工作促進會議。剛才各縣(區)分管陽光工程的副局長(校長)就前一階段工作開展情況向大家作了認真彙報。x科長根據市陽光工程辦公室掌握的面上工作情況,向大家作了通報。從大家的彙報和我們掌握的情況看,各縣(區)都在迅速行動,採取有力措施,認真抓好會議和全市農民教育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並緊緊圍繞全省陽光工程規範管理年活動的開展,狠抓了各項工作的落實,為農民工的培訓轉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總體進展緩慢,從網上看,有的縣(區)才轉移輸出幾十人,甚至個別縣就1人,這與你們承擔的任務反差太大了,現在離完成全年的培訓任務僅剩下60天時間,可以説時間非常之緊,任務十分繁重。如果再不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培訓轉移進度,全年的培訓任務就很難完成。下面,我結合會議情況就下一步工作強調幾個問題。

一、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農業部門牽頭實施陽光工程,今年是第二個年頭,不要認為去年就過關了,今年還可以掉以輕心,那樣是要出大事的。陽光工程作為國家項目,是一年比一年嚴格,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切實負起責任來,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把陽光工程當作農業部門今後一個時期的一項重要工作和一件大事來抓。今天來的都是副職,一定要向一把手做好彙報,一把手要親自過問這項工作,分管副職具體抓,其他班子成員配合抓,要抓緊抽調精幹人員,到各培訓機構督導,沒有配備電腦的縣(區)抓緊配備,經費不落實的、培訓券不到學員手的縣(區)要迅速行動,認真抓好下一步工作任務的落實。

二、進一步規範管理。各縣(區)都要嚴格按照全省陽光工程規範管理年活動的要求,認真落實好“五項制度”,規範好“七項工作內容”,實現好“兩個確保”使全市陽光工程培訓有序、規範進行,市陽光辦已把各類規範文件下發到縣陽光工程辦公室,包括前一階段印發的培訓流程圖、招生簡章、陽光工程介紹、宣傳畫等等。縣(區)陽光工程辦公室人員要負起責任,對培訓機構認真指導,嚴格要求,力爭做到檔案健全,格式統一,規範整齊,在全省陽光工程規範管理年中走在前列。民權縣陽光工程辦公室在這一點做的就比較好,他們承擔任務的培訓機構全部製作了陽光工程簡介並懸掛上牆,招生簡章格式統一,縣陽光工程辦公室也按要求製作了流程圖。

三、針對問題,限期整改。10月份,我帶領市陽光工程辦公室人員對部分縣(區)進行了督查,在督查中發現以下問題:1、生源少,工作進度慢。從督導調研情況看,各培訓機構普遍存在招生人數少,生源緊張的局面。截止9月底,全市僅完成轉移2488人,佔任務數的15.5,轉移不到任務數10的縣有:梁園區、睢陽區、虞城縣。個別縣的培訓機構至今未轉移一人,如xx區勞動就業培訓中心,xx區技工學校,xx縣農廣校、陽光技校等。2、網上管理不健全。各縣(市)區雖舉辦了網絡監管培訓班,但個別縣區的培訓機構仍未聯網。截止10月底,仍有22所培訓機構未聯網,陽光辦還沒配上電腦。3、部分培訓機構操作不規範。主要表現為:一是“訂單培訓”中訂單不規範。培訓機構和用工企業簽訂的訂單沒有標明月工資收入,合同期限、就業崗位等,訂單內容模糊,反映情況不明確;二是招生簡章不規範。不能清楚地反映陽光工程的收費標準,補貼標準、培訓專業、時間、就業去向等內容。三是專業設置不科學,計算機相對專業太多,不能保證對口就業。四是部分培訓機構檔案管理不規範,沒有專門的檔案盒。4、工作管理經費不落實。從督導的六個縣區看,都沒落實管理經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陽光工程的順利實施。各縣(區)陽光辦的同志,要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要深入到各培訓機構,認真開展督導檢查,針對存在的問題,認真分析查找原因,研究制定改進意見,做到缺啥補啥,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認認真真地全面進行整改。在剛才的通報中我聽到全市所承擔任務的培訓機構中仍有22所在網上看不到轉移人數,縣(區)陽光辦的同志去認真核查一下是沒有培訓,還是沒有上網,原因在哪裏,對確實沒有培訓,完不成全年任務的培訓機構,要堅決調整任務,直至取締任務,下一步我們還要不定期去督查,省督導組最近還要下來檢查。我們已與市財政局協調好,對完不成全年任務的縣(區),要收回任務和資金,另行分配。

四、加快進度,加強監管。各縣(區)要切實加強對陽光工程實施工作的監管,經常深入基層和培訓機構,充分利用陽光工程網上監管系統,瞭解學員的培訓,就業等情況,採取明查暗訪、隨機抽樣、直接走訪學員或學員家庭等方式進行核查,也可直接同用人單位和學員進行聯繫,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並進行處理,決不姑息,確保全市工作健康發展。現在,麥播已基本結束,各縣(區)要進一

步行動起來,擴大宣傳,抓緊招生,組織生源,擴大培訓,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轉移培訓進度,抓住有限的時間,迅速掀起轉移培訓工作新高潮。

同志們,時間緊,任務重,回去後要做好彙報,抓好落實,進一步提高認識,理清工作思路,規範操作程序,加強項目管理,確保全年培訓任務的順利完成,為明年爭取更多的培訓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使陽光工程真正成為為農民辦實事、謀福利的“民心工程”,為農民增收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謝謝大家!

在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範文 篇2

同志們:

今天這個會議的主要目的是佈置我縣生態公益林建設、保護與管理工作,落實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簽訂生態公益林保護管理責任書。會後主要有兩項任務需要落實:一是儘快將公益林建設、保護與管理的各項制度建立並運作起來;二是將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按規定發放並規範使用管理。簡單地説就是六個字:“管好林、用好錢”。下面,我就生態公益林建設工作講三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充分認識生態公益林建設的重大意義

我縣位於流域,是水系的源頭。多年來,我縣一直把公益林建設作為全縣的重要工作來抓,作為“生態縣”建設的重要抓手,建設成效也較為顯著。今年年初,省政府結合我省生態公益林建設情況,作出了重點公益林建設的部署,出台了《重點公益林管理辦法(試行)》和《XX省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管理辦法(試行)》,標誌着我省以公共財政為主體建設生態公益林的投資機制正式確立,進一步表明上級對公益林建設的高度重視。希望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以全省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的建立為契機,統一思想,充分認識生態公益林建設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抓好生態公益林建設,是樹立科學發展觀,促進我縣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具有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淨化空氣、美化環境等多種功能,生態公益林建設可以有效改善森林生態,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人居環境,有利於提高綠色GDP的增長速度。我縣的森林生態建設現狀總體情況良好。在今後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我們應當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進一步加大生態公益林建設力度,繼續發揮生態、綠色的優勢,促進我縣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抓好生態公益林建設,是建設“生態縣”的迫切要求。縣委縣政府為妥善處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係,提出了生態縣建設的目標,這是我縣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生態縣對森林覆蓋率、生態公益林建設成效等都有具體指標,而且我縣的生態公益林,主要分佈在河流的源頭及兩岸、城鎮周圍、水庫庫區等重要地段,其建設成效好壞直接影響我縣的生態環境和人民羣眾的居住環境,因此抓好生態公益林建設對於加快“生態縣”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抓好生態公益林建設,是強化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的重要舉措。生態公益林建設和補償制度的落實是我縣的“民心工程”,不僅關係到我縣生態環境,同時也關係到山區羣眾的生產生活,是執政為民理念的有效體現。我縣有X萬多户家庭每年能夠領到補償資金,XX鄉等鄉鎮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公益林專用存摺。雖然鈔票不多,但每年也是一筆固定的收入。我們必須把生態公益林建設這項事關廣大人民羣眾切身利益,事關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事抓緊、抓實、抓好。

各鄉鎮政府和有關部門必須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明確職責,密切配合,努力抓好公益林建設和保護管理工作,為我縣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森林生態支撐。

二、明確職責,切實擔當起公益林建設的責任

生態公益林建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公益性事業,事關我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事關農民利益和農村社會穩定,建好生態公益林是各級政府的職責。縣政府同各鄉鎮要簽訂公益林管護責任書,各鄉鎮一定要把生態公益林建設與管護工作納入當地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由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形成上下聯動,相互配合,責任到人的建設機制。林業部門要做好全縣生態公益林建設與管護的指導與監督檢查工作,對破壞生態公益林的現象依法從嚴處理;財政部門負責做好補償資金的籌集、發放與管理工作。

三、抓緊部署,把公益林建設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生態公益林建設工作是我縣農村工作的一件大事,希望各鄉鎮政府、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好今天的會議精神,抓好各項制度措施的落實,紮紮實實地把各項工作做細、做實、做好,讓農民高興、社會滿意。當前,要着力做到以下“三個到位”:

第一,把宣傳工作落實到位。生態公益林建設是一項工作量大、涉及面廣、政策性強、事關廣大人民羣眾切身利益的系統工程,有一定的複雜性和艱鉅性。從基層幹部羣眾對生態公益林的認識來看,還有很多不到位的現象,對補償講得較多,對嚴格保護認識不足。如果宣傳工作不做好,很可能會引發一些矛盾和糾紛,引起部分羣眾的不滿和誤解,影響生態公益林的建設。因此,各鄉鎮必須廣泛地做好宣傳工作,讓廣大幹部羣眾充分了解這項工作的重大意義和政策規定,宣傳公益林經營者所享有的權利和應當承擔的義務,將羣眾關心的、疑慮的問題講清楚、説明白,並有針對性地加以研究分析,妥善解釋一些誤解,處理好各種矛盾和問題。

第二,把公益林管護措施落實到位。公益林建設的最終目標是管好林,關鍵

是能否把管護措施真正落實到位。各鄉鎮要按照今天會議部署的具體要求,逐項落實公益林管護措施。當前各基層護林員隊伍都已經建立,接下來要抓好隊伍的管理,要做到管護人員落實到位、管護職責明確到人、管護措施落實到山頭。對護林員的管理要嚴格,要求做到經常性巡山,經常性宣傳公益林管護規定,經常性開展森林防火宣傳和火災隱患排查,發現破壞公益林和公益林設施的行為要及時制止和報告。鄉鎮和村要加強對護林員的監督管理,定時不定時地組織抽查,嚴格按照護林合同兑現護林員工資,山林沒有管好的一定要按規定扣發護林員工資,以提高護林員的責任心。要發揮好村規民約、護林公約的作用,加強村級自我管理,提高村民愛護公益林的自覺性。加大對破壞公益林現象的處理力度,增強廣大羣眾愛林、護林的意識。

第三,把森林生態補償資金的發放和管理工作落實到位。補償資金的發放關係到公益林建設的成敗和廣大林農的切身利益,羣眾對此極為關注,稍有疏忽就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各鄉鎮、部門必須非常認真地做好這項工作。對損失性補助要及時發放到農户和經營單位手中,管護費只能用作護林人員勞務費支出。總之補償資金的使用要嚴格按照規定執行,不能擠佔、挪用、套用,要經得起上級部門的檢查考核。

同志們,生態公益林建設任重而道遠,希望各鄉鎮和有關部門明確任務,狠抓落實。各鄉鎮、部門在工作中既要嚴格規定辦事,又要做到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善於總結經驗,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確保將公益林建設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確保羣眾滿意,使我縣的生態公益林得到有效保護。

在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範文 篇3

同志們:

今天的會議,主要任務就是認真貫徹落實省、地的有關精神,研究部署我市今年的秋冬季農業工作,動員全市上下齊心協力,乘勢而上,推動全市秋冬季農業開發的全面展開。下面,我講兩個方面的意見:

一、深化認識,進一步增強做好秋冬季農業工作的責任感

我市是傳統的農業大市,二、三產業發展相對緩慢,農業目前仍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秋冬季農業作為全年農業生產的開始,是奪取明年糧食豐收和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市農業工作中始終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各級各部門一定要站在重視“三農”工作的高度,認清形勢,堅定信心,抓住機遇,充分認識抓好秋冬季農業工作的重要性。

一是要充分認識到,抓好秋冬季農業工作,是穩定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根本所在。糧食問題事關國計民生,事關經濟全局,事關社會穩定,是我們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最緊迫的重大問題。今年,國務院和省、地都召開了農業和糧食工作會議,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農業和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對穩定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提出了具體要求,這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們抓農業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秋冬季農業作為來年農業生產的開端,其工作內涵豐富,涉及面廣。秋種、冬種可以為來年的農業和糧食生產定下合理的格局,農業綜合開發、基本農田建設、農田水利建設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可以提高耕地質量、完善排灌設施,極大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防災抗災能力,建設高產穩產基本農田。這些工作,都是我們穩定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基礎和根本所在。

二是要充分認識到,抓好秋冬季農業工作,是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近些年來,隨着耕作制度的創新、栽培技術的進步和種植結構的調整,我市夏收作物的種植面積和單產水平不斷提高,種植結構不斷優化,蔬菜、馬鈴薯種植面積持續增長,蠶桑、中藥材、飼草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秋冬季農業在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方面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對增加農民收入的貢獻也越來越大。目前,我市秋冬季農業生產除種植小麥以外,主要是以綠肥、蔬菜、馬鈴薯、飼草為主,大力發展這些作物,可以提高經濟作物比重,提高養殖業的比重,既不影響糧食生產,又能優化產業結構,推進區域化佈局,集約化經營,為促進來年農業結構調整打下紮實的基礎。在這方面,我們已經有了許多很好的成功經驗,可以説,抓好種植業結構調整乃至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關鍵在於秋冬季農業生產。我市秋冬季農業生產一般自月中下旬開始,至次年月結束,歷期個多月,佔全年的三分之二以上,生產週期長,加之我市冬季農業資源豐富,冬閒田土較多,温光水資源充沛,在作物佈局、品種選擇、茬口安排上回旋餘地很大,可以發展的蔬菜及經濟作物種類很多,潛力比其它季節要大得多。切實抓好秋冬季農業生產,是當前我們增加農民收入的現實途徑。

三是要充分認識到,抓好秋冬季農業工作,是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乘勢而上的需要。今年以來,由於政策好、科技興、人努力、天幫忙,我市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形勢很好,糧食生產、烤煙生產全面增產增收,是近年來增幅較大的一年。這些首先得益於中央和省委出台的一系列惠農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積極性,同時也是全市廣大幹部羣眾共同努力、狠抓落實的結果。分析今年農業效益大幅度增長的原因,除氣候因素和人的努力外,不難看出,農產品市場價格的上升是最大的因素。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這種上升勢頭必將有一個持續的過程。明年是國家恢復發展糧食生產的第二年,我們要緊緊抓住良好的政策和市場機遇,加強對秋冬季農業生產的引導和服務,牢牢把握全年農業豐收的主動權,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乘勢而上,努力增加農產品產量,提高農產品質量,提升農業經濟效益,為來年農民增收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四是要充分認識到,抓好秋冬季農業工作,是各級政府和幹部應盡的職責。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政府究竟還需不需要抓農業生產?有的同志説,抓農業生產幹部辛苦,羣眾埋怨,吃力不討好。回顧以往的農業生產工作,確實存在這種現象。但這並不是説明抓農業本身存在問題,相反,恰恰説明了我們在抓農業的方法上還存在不足,重行政命令輕示範引導,重號召輕服務,往往是事倍功半。隨着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在農業工作中的作用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而且必須長期發揮作用。如果政府不抓農業,哪還談什麼發展農村經濟?當前的農業生產單位還是家庭經營,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能否有效對接,需要政府加以引導、協調和服務,因為農民對市場的認識是有限的,而政府部門掌握了大量的科技、政策和市場信息,有義務把這些信息傳遞給農户,為農民做好服務。此外,社會化服務、病蟲測報、疫病綜合防治等全局性的工作,一家一户是辦不到的,只有靠政府來組織、來協調。事實證明,農業生產抓與不抓大不一樣,象小壩、海子街、清水

鋪等地的雜交玉米、層台鎮的蠶桑、青場鎮的蔬菜、梨樹鎮、小壩鎮的辣椒以及不少鄉鎮各具特色的農業生產,都是持之以恆地抓的結果。因此,我們必須抓住當前秋冬季農業生產的有利時機,充分認識和發揮政府在秋冬季農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為實現明年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目標打好基礎。

五是要充分認識到,做好今年的秋冬季農業工作,我們有許多有利因素。首先,是按照中央和省委兩個號文件精神,地市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發展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優惠政策的推動和農產品市場價格的拉動,種植效益能夠得到保證。其次,經過多年的秋冬季農業開發,我市出現了一些先進典型,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對今年秋冬季農業生產將產生較好的示範帶動作用。第三,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的不斷推進,訂單農業、中介組織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市場銷售問題。第四,扶持保護政策的落實,農業基礎設施不斷改善,農資市場逐步規範,農產品流通活躍,價格有所回升,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農民生產積極性高漲。

總之,抓好當前的秋冬季農業工作,是我們全面貫徹和落實中央和省委今年兩個號文件的重要措施,是優化種植結構、提高糧食產量、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各鎮鄉辦事處、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增強責任感,把秋冬季農業工作作為當前農村工作的重點,認真抓好、抓實。要加強對秋冬季農業工作的領導,始終堅持一把手總負責、分管領導負實責的領導機制,尤其是分管領導要親自抓,認真研究如何將本地的秋冬季農業工作搞上去。要將有關工作層層分解,責任到人,建立相應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解決好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秋冬大忙季節,各鎮鄉辦事處、各有關部門要統籌安排好農業農村的各項工作,合理安排人員,集中相應力量重點抓好秋冬季農業工作。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各媒體廣泛地宣傳秋冬季農業工作,大造聲勢,形成全市上下大力開展秋冬季農業開發的良好氛圍。要突出示範,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力以赴地抓好示範點,推動秋冬季農業工作的全面、深入開展。要加強跟蹤服務,包括信息服務、生產服務、物質服務、技術服務等,確保秋冬季農業工作中的各項服務措施落實到位。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秋冬季農業工作的督促檢查和生產調度,及時、全面地掌握生產情況和工作進度,有針對性地指導和幫助各鎮鄉辦事處抓好秋冬季農業工作,並做好有關信息反饋。要通過採取各種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辦法,迅速掀起秋冬季農業生產的高潮,努力推動今年秋冬季農業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以科學發展觀來指導農業,切實抓好今年的秋冬季農業工作

堅持科學發展觀是黨中央為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而作出的重大決策,其內涵就是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對於我們做好農業農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市的經濟社會發生了重大變化,農業同樣經歷了重大變革,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特點。如:我們農業基礎條件還比較薄弱,靠天吃飯的局面還難以扭轉;我們種植結構調整有了許多亮點,但由於起步較晚、經驗不足、投入有限,規模、規範上還有待於提高;我們烤煙生產雖然起起落落,但仍然是現實條件下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等等。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全市廣大幹部特別是我們戰鬥在農業生產第一線的幹部,一定要從“三農”工作的大局出發,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正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內涵、科學發展觀對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基本要求,真正把思想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自覺地用科學發展觀指導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要着眼於豐富農業發展內涵,創新農業發展觀念,開拓農業發展思路,破解農業發展難題,全面推進農業新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的觀念,樹立重視農民、關心農民、保護農民的思想,把保障農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滿足農民的生產和生活需求放在第一位,把農民的增收作為首要任務,着眼於調動廣大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把工作重點放到全面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綜合能力,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提高農業的基礎保障水平上來,統籌處理好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中的各種重大關係,特別是要處理好農業發展和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保護提高糧食生產能力與繼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糧食生產與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糧食生產與改善生態環境、人口控制與農業生產等幾個方面的關係,真正做到時時刻刻都不放鬆農業生產,時時刻刻都有人抓、有人管農業生產。

當前,要以秋冬季農業工作為重點,緊緊圍繞提高農民收入這一中心,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優勢資源合理配置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支撐,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着力改善農業生產結構,千方百計保護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今年秋冬季農業工作的全面完成,為來年農民收入的增加打好基礎。

(一)認真抓好秋冬種工作。現階段已經進入秋冬種時節,各地要立足於因地制宜、因市制宜、因時制宜、因户制宜的原則,以農民增收為目標,組織農民變冬閒為冬忙,抓好秋冬季農業開發。因地制宜就是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草則草、宜林則林,突出優勢,突出效益,適宜發展什麼就搞什麼。凡是能夠種的都要種上,凡是種上的都要種好,有種就有收,就有效益,儘可能地不留冬閒田土過冬。因市制宜是要求我們以市場為導向,積極開拓市場,市場需要什麼,什麼價格高、效益好,我們就發展什麼,使生產的東西都能夠賣出去,並賣出好價錢。要把增加農民收入和發展糧食生產結合起來,引導農民面向市場,多種糧、種好糧,提高糧食的質量和效益,從發展糧食產業中增加收入。因時制宜就是要不誤農時地抓好生產,搶住最佳生產季節來提高效益,特別是重大生產環節必須抓住不放。因户制宜是從以人為本的觀念出發,根據農户的技術、資金、經營水平等情況,合理引導,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發展優勢產業,抓好大户,帶動千家萬户,搞好專業化生產,提高秋冬季農業生產的整體水平。特別要突出抓好烤煙種植規劃,堅持向適宜區集中、向種煙大户和種煙能手集中的原則,合理佈局,科學規劃,落實好明年的種煙土地,搞好小麥規範化分帶種植,確保明年烤煙種植面積達萬畝以上。範文先生版權所有

(二)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秋種作為下一個農業年度的起點,我們安排秋種時,不僅要考慮今年種什麼、怎麼種,同時要考慮與明年農業生產的銜接。可以説,這一時期是調整種植結構的最佳時期。因此,各鎮鄉辦事處、各有關部門要圍繞秋種規劃,統籌安排,合理佈局,把調整結構的重點放在優化佈局和品種、品質結構上,促進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的協調發展。一是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農業生產佈局。要根據不同區域的不同特點,把秋種規劃、烤煙規劃以及退耕還林規劃統籌考慮,突出發展馬鈴薯、蔬菜、烤煙等優勢產業,積極發展蠶桑、大蒜、辣椒、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力爭在農業生產區域佈局上有所突破。二是大力推廣、開發優質品種。結合我市近年來的實踐,各有關部門、各鎮鄉辦要認真思考,超前安排,集中一定力量,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脱毒馬鈴薯、特色小雜糧等優質農產品,確保今年秋冬季節在洋芋下田、蔬菜種植、脱毒馬鈴薯推廣及豌豆、胡豆等小雜糧種植上有新的突破。同時,要着眼於冬令消費需求和元旦、春節等節日市場供應,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和無公害產品,提高我市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拓寬農民增收路子。三是大力發展秋冬季畜牧業。秋季是畜牧業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要組織力量搞好秋防秋配工作,確保畜牧生產健康發展;另一方面要抓住季節,積極發展種草養畜和綠肥草粉加工,力爭在綠肥綜合利用上有新的突破。通過種植牧草、綠肥草粉加工等解決好飼料問題,推進畜牧業產業基地建設,帶動畜牧業快速發展。四是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基本途徑,而做強做大農業龍頭企業則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各地要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圍繞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採取外引內聯等有效措施,積極開展工作,創造條件培育、發展、壯大各類型的農業龍頭企業,特別是農產品加工型的龍頭企業。有關部門要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認真兑現各種扶持政策,積極扶持我市現有的縣級龍頭企業,使之儘快發展壯大。要站在加快發展農村經濟的戰略高度,積極引導和加強農村經紀人隊伍和中介組織建設,促進農產品加工流通,加快形成以特色農業為基礎、龍頭企業為主體、流通中介組織為依託、信息化技術為手段的農產品加工流通體系,解決農民一家一户辦不了辦不好的事,促進農產品的規模化經營,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同時,要積極推進農村就業結構調整,有組織地安排好農民就近參與基礎設施建設、進城打工、外出務工等,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發展打工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三)抓好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秋冬季節的有利時機,認真組織實施好今年安排的農業綜合開發、基本農田建設、農田水利建設等農業基礎設施項目和公路建設、人畜飲水、沼氣建設等農村建設項目,確保儘快建成投入使用。要搶抓國家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的機遇,抓緊作好有關項目的前期工作和項目範文先生版權所有申報,努力爭取更多投入來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一是抓好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加大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在廣泛發動羣眾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同時,重點加強病險水庫治理、坡改梯、節水灌溉等工程建設,努力提高防汛抗旱能力。二是要繼續抓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農村沼氣建設等生態環境建設項目,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三是繼續搞好農業綜合開發和農田基本建設,深挖塘堰、疏竣溝渠,改造中低產田土,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四是加強農村社會公益設施建設,進一步抓好鄉村道路、供水供電、通訊、廣播電視、小水電代燃料、小城鎮基礎設施及農村集貿市場等方面的建設,努力改善農村生產條件和農民的生活環境,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五是認真抓好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組織實施好扶貧項目,積極探索新的扶貧機制,把開發式扶貧、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千方百計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四)切實抓好黨在農村各項政策的落實,關心羣眾生產生活。今年以來,隨着黨中央號文件的出台,省、地、市及有關部門都相應出台了一系列保護和支持農業的重大方針政策,這些政策是黨和政府對農民的關懷,是農民利益的集中體現,各級各有關部門必須不折不扣地抓好貫徹落實。當前,要按照上級的有關精神,進一步落實好農村税費改革的各項配套政策和農業税災歉減免,堅持涉農價格公示制、農村報刊徵訂限額制,加強農民負擔監督檢查,防止和避免各種涉農案件的發生,使農民從減輕負擔中增加收入。要按照國家糧食收購價格政策,實行優質優價,切實做好糧食收購工作,把中央關於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政策落到實處。要關心困難羣眾的生活問題。儘管今年全市的糧食生產取得了豐收,但各鎮鄉辦事處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生產生活困難的羣眾,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安排好秋冬季節的生產生活,絕不允許出現異常情況。各級幹部要增強民主法制觀念和政策意識,按照政策和法律處理各種矛盾,特別是我們基層政府和基層幹部是戰鬥在基層第一線,與羣眾面對面地打交道,一言一行都將在羣眾中產生較大的影響,必須自覺地做到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善於用政策和法律凝聚人心,用政策和法律推動工作。同時,要加強對農民的法制教育,幫助他們學會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自覺履行應盡義務,通過法律手段來規範各種權力和義務關係,依法搞好農業税費徵收工作,使農村的各種矛盾和糾紛能在法律、政策的軌道上得以順利解決。要充分認識安全生產的長期性、艱鉅性,建立健全長效的工作機制,繼續做好煤礦安全監管工作,特別是秋冬季節氣候乾燥,要加強對羣眾的科學用火、防火等方面的安全教育,確保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要做好經常性的隱患排查工作,積極預防羣體事件的發生。要高度重視信訪工作,關心羣眾反映的問題,特別是對影響面大、羣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要集中精力,及時主動地加以解決,不得拖延推諉,務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為我們做好今年的秋冬季農業工作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同志們,紮實有效地抓好秋冬季農業工作,千方百計引導農民拓展增收渠道,是一項十分艱鉅而又緊迫的任務。希望大家齊心協力,乘勢而上,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紮實有效的工作,確保今年秋冬季各項農業工作的全面完成。

在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範文 篇4

同志們:

我們這次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號文件和中央、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推進和深化深入百強調產,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一次動員大會,也是啟發農民增收思路,激活農民增收潛能的誓師大會。會議雖然時間短,但主題鮮明,意義重大。市委、市政府連續幾年採用電視電話會議現場直播的形式,召開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就是要把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一下子貫徹到基層,一杆子插到農民羣眾中,降低會議成本,減少傳達環節,加快信息傳遞,廣泛地深入人心。我們堅信這次會議必將在全市上下引起強烈反響,產生巨大地推動作用。

剛才張書記作了一個全面具體的工作報告,緊扣中央和省委的精神,突出了農民增收的主題,緊密聯繫了長治的實際,強化“三農”工作的創新意識,提出了具體的目標任務和明確的政策措施,特別是要求把增加農民收入放在全部工作的首位,重點強調了在建設龍頭企業特色縣、綠色產品上規模、把農業資源轉化為資本、提升農民素質和組織化程度、疾病疫情的防控體系建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突出營銷和品牌戰略等十個方面提出了創新突破的具體要求,對有效增加農民收入,推進和深化深化百強調產,全面推進農村小康建設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按照市委張書記報告的要求,市縣鄉村四級幹部不僅要在認識上提到一個新的高度,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指導思想上來,而且要從理論與實踐結合上提升到新的水平,切實把“三農”工作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擺在全部工作的首要位置。要聯繫各自的實際,落實具體的措施,圍繞百強調產,扭住農民增收,下大力氣,繼續爭取長治農業在山西省一枝獨秀的地位。

常反堂副市長全面、具體地安排了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大家要根據講話的要求,立足當前,迅速行動,真抓實幹,開拓創新,不失時機地掌握春季生產環節,創造性地落實好會議的要求,全力以赴,打好打勝今年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第一個戰役。範文先生版權所有

會上,還出台了今年以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的農業和農村工作考核意見,表彰了農業戰線上的先進單位和個人,表揚和獎勵了對農民增收有帶動和輻射能力的個龍頭企業,希望受表彰的單位和個人,再接再厲,瞄準百強,盯住小康,做強做大,使輻射和帶動功能再上新的水平。關於會議的貫徹落實問題,説三點意見。

一、提高認識,搶抓機遇,更新觀念,爭先發展

今年的農業和農村工作,機遇良好,條件具備,政策到位。中央一號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促進農民增收的政策措施,為農業和農村發展拓寬了空間,注入了活力,可以説農業和農村工作又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大家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借這次會議的東風,趁熱打鐵,立即組織市、縣、鄉三級萬名幹部到基層,基本上是市級一千名,縣級四千名,鄉鎮五千名幹部,迅速掀起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的高潮,廣泛開展“思想觀念大解放、發財致富大討論”活動,用一號文件啟發新的發展思路,帶着感情激活農民的增收能力,滿腔熱情地調動起羣眾致富的願望,促使農民在轉變觀念中放開手腳,在理清思路中爭先發展,使這次會議精神真正變成全市上下上項目、爭百強、促增收、創新“三農”工作的強大動力。範文先生版權所有

二、突出重點,強化措施,大膽突破,落實項目

“三農”問題最突出的是農民增收難的問題。增加農民收入是我們全部工作的重點。我們要按照張書記的報告要求,把增加農民收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城鄉經濟,跳出農業抓農業,用市場經濟的理念謀劃農業,突破傳統發展的模式,實現超常規地跨越。通過資源整合、產業聯合、重點突破,率先發展頂天立地的新百強;通過項目優先、政策優惠、利益保護,爭先發展鋪天蓋地的民營經濟;通過小額貸款、擔保貼息,加大啟動力度,大力發展開花遍地的千園萬場,推動農民由農業向非農產業流動,由農村向城市集聚,抓住項目,市場運作,在跨越式發展縣域經濟的同時,開創“三農”工作的新局面。通過貫徹這次會議精神,創造出縣縣都有結構調整的新百強,户户都有增加收入的新項目,人人都能成為發家致富的創業者的新局面。

三、求真務實,轉變作風,強化服務,整體推進

我們各級幹部大都是農民的兒子,都應該為農民增收出主意,想辦法,辦實事,多服務,適應農村形勢要求,培育農民增收項目,推進農村經濟發展。首要的是分期、分批、分類,廣泛開展農民培訓工作,把培訓的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深入開展引導性、專業性、技能性的各類培訓。要帶着真情實感吃透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熟悉黨在農村中的各項政策,帶上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先進實用的科學技術,深入農村,深入基層,增進與農民的感情,增強自己的責任,增添發展的動力,把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變成廣大幹部轉變作風、

求真務實的實際行動,走下去了解民情,關注民生,解決羣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啟發農民促進增產增收的新思路;把促進農民增收的各項政策措施變成新項目,走出去,引資金,引技術,在推進百強調產中培育新型產業,在市場經濟中培育現代農商,在產業結構中提高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同志們,讓我們以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為新起點,以新百強為新的支撐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一切工作的落腳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進取,真抓實幹,開創全市“三農”工作新局面,為全面建設小康長治做出各自的新貢獻。

謝謝大家!

在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範文 篇5

同志們:

松材線蟲病是松樹的“艾滋病”,危害之重可想而知。XX縣自XX年被省政府列入全省十大松材線蟲病重點防範區以來,我們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嚴格檢疫、積極撲滅”的原則,以為核心,齊抓共管、嚴防死守,目前我縣尚未發現松材線蟲病疫情,但防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我們只有在認識上、組織上、資金上、措施上等等方面再加強、再落實,才能進一步做好松材線蟲病防範工作。剛才,縣松材線蟲病防治指揮部副指揮長、縣林業局局長作了近幾年松材線蟲病防範工作通報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對松材線蟲病目前的形勢、今後防範的重點都作了明確的分析和指導。下面,我側重講以下四個方面:

一、認識上再提高,思想上再統一。

松材線蟲病對生態建設、生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特別是對國家級風景區是一個巨大威脅。一旦松材線蟲病侵入我縣,其損失是不可估量的、危害是無法想象的。目前,我縣周邊的市、縣都不同程度的發生了松材線蟲病,在這種重重包圍的情況下,我們要克服麻痺思想和僥倖心理,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把松材線蟲病防範工作放到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安全、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在思想上高度統一,從政府到部門、從城市到農村、從重點區域到一般區域都來抓好這項工作,不允許有絲毫懈怡和疏忽。

二、組織上再加強,職責上再明確。

切實加強對松材線蟲病的領導,健全組織、明確職責,由縣松材線蟲病防治指揮部統籌協調重大事項;林業部門負責疫情監測、技術服務、檢疫檢查;財政部門負責防範資金的籌措;公安、交通、電力、電信等部門協助做好松材線蟲病的防範工作;重點鄉鎮和重點單位則做到有工作班子、有防範措施、有獎懲制度。從上至下,層層建立領導考核制、目標管理制、責任追究制,從組織和制度上保證防範工作有效開展。

三、宣傳上再加大,資金上再落實。

加大宣傳力度,全方位、多渠道、多層面宣傳松材線蟲病防範的意義及重要性。在交通要道及風景區樹立大型宣傳牌;在重點區域分層次召開松材線蟲病防範工作會議;深入基層、深入企業、深入農村進行宣傳,使大家都瞭解松材線蟲病的嚴重性和防範的緊迫性,每個人都要繃緊松材線蟲病防範這根弦。在資金安排上,不僅要合理安排好重點預防區專項資金,縣政府還要將松材線蟲病防範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範圍,保證防範工作資金來源;各部門、鄉鎮也要擠出部分資金用於防範工作。通過多渠道、多元化的資金投入,推進松材線蟲病防範工作順利開展。

四、工作上再深化,措施上再細化。

各成員單位將工作進一步做深做細,措施落到實處。抓好每年兩次的疫情普查工作,做到不留死角、全面監測,對可疑對象及時採樣、分離、鏡檢。加強檢疫檢查工作,杜絕松材線蟲病的人為傳播。認真查驗各企業、木材經營户松木來源,特別是松木包裝箱、電纜盤等檢疫情況。認真執行檢疫要求書制度,加強複檢工作。將風景區列為核心保護區,嚴禁一切松木及製品進入景區。加快低效松林改造和闊葉林發展,提高林分抗禦病害能力。改善森檢機構實驗條件和技術裝備,提高技術水平。通過各種舉措,使松材線蟲病防範成為一項經常性、長期性的工作,做到全年有計劃、有目標、有措施、有考核。

同志們,黨的xx大將生態建設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做好松材線蟲病的防範工作,就是保護了生態建設的成果,相信在上級政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在與周邊縣、區的聯防協作下,在新頒佈的《XX省松材線蟲病防治辦法》的指導下,我們XX縣有決心、也有信心做好松材線蟲病的防範工作,保護好生態環境,維護好生態安全。

謝謝大家。

在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範文 篇6

今天,我們在這裏召開全市分管農業縣(市、區)長會議,總結××年工作,交流××年思路。剛剛過去的××年,全市各地認真貫徹中央、省委兩個號文件精神和中央、省農村工作會議以及全市城鄉統籌發展工作會議精神,積極應對宏觀調控,着力推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全市農業農村工作有亮點、有創新、有成效。

××年“三農”工作的主要成績及存在問題

回顧××年的“三農”工作,亮點很多,成效突出,可喜可賀。主要表現在六大方面。

一是糧食生產實現“三增”。在各級重農政策的有力驅動和糧價上揚的拉動下,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明顯提高,糧食生產出現了恢復性增長的可喜局面,全市糧食麪積、總量和效益實現“三增”。據統計,全市糧食播種面積達萬畝,同比增加萬畝,增;總產達萬噸,同比增加萬噸,增。完成省糧食指導性計劃播種面積萬畝的和產量萬噸的。農民種糧畝均收益在元以上,比往年有較大增長。

二是農業外拓發展較快。據統計,今年外拓基地新增萬畝(不包括外拓承包山林萬畝)。全市累計外拓農業基地萬畝(不包括外拓承包山林萬畝),遍佈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並且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全省農業“走出去”工作會議在我市召開,既是對我市農業外拓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對我市農業外拓工作的極大推動。

三是阻擊禽流感工作取得階段性的成果。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動物防疫工作,尤其是禽流感防治工作,重點抓好清查疫情、強化免疫、嚴格檢疫、堵截外源和落實聯場帶户責任等環節,構築我市動物疫病防範體系。全市沒有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取得了禽流感防疫攻堅戰的階段性勝利,保持了畜牧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勢頭。

四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等工作成效突出。預計全市農業總產值億元,增長%。農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據統計局預計,××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元,同比增長。農民收入中,一產收入的增幅明顯提高。工資性收入(勞動報酬)和財產性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農村土地二輪延包工作順利實施。“創新楓橋經驗,創建平安鄉鎮”工作紮實開展,農村社會穩定基礎得到了有效加強。

五是拓展農產品銷售市場進展順利。各地積極組織參加展銷會、博覽會、推介會,上海茶葉博覽會、香港精品名茶博覽會、省農博會、上海農博會等,大力推介我市名優特農產品,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新昌縣的“大佛龍井”、諸暨市的“綠劍茶”入選為全省十大名茶,諸暨的“冠軍香榧”和嵊州的“山珍香榧”被杭州市評為“十大市民最喜愛的品牌農產品”,擴大了品牌效應。嵊州市、新昌縣分別舉行了浙江省第二屆扁茶炒制大賽和大佛龍井茶王賽、採茶賽暨名優茶機械炒制演示活動,諸暨市舉辦了香榧節和第四屆中國(國際)珍珠節。紹興縣舉辦了首屆蘭博會,共簽約農業項目個。

六是重點工程紮實推進。“百千”工程和農民培訓、林業、水利等重點工程等有序開展、紮實推進。全市新啟動建設示範村個,累計達到個;新啟動環境整治村個,累計達到個。全市各級投入村莊整治建設的資金已達億元,累計投入達到億元,其中市縣兩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萬元,累計達到億元。××年,全市共組織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萬人,其中萬人通過人力資源市場、勞務輸出、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自主創業等多種途徑實現就業轉移,轉移率達%以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全市人工造林萬畝,完成省下達計劃的,封山育林萬畝,完成,四旁植樹萬株,完成計劃的。完成農田水利建設投資億元,新增灌溉面積萬畝,改善灌溉面積萬畝,改造中低產田萬畝;完成渠道砌坎公里,加固水庫座完成河道整治公里。國家重點項目曹娥江大閘樞紐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已完成投資億元,完成土石方萬方。

去年我市“三農”工作成績來之不易,是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當前“三農”工作中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一是產業化規模偏小。表現為市場化程度較低,帶動能力不夠強,市場競爭力偏弱。二是農業引進外資還不多。紹興農業要實現提升、提質、高效、環保、生態,引進外資、做大規模十分重要,雖然我們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引進的外資項目不多、規模也不大。三是農業基礎工作比較薄弱。表現為農業抗災救災能力較弱;水利設施尤其是水資源、水環境、水質量問題突出,一方面是用水需求量在增加,另一方面是污染源也在增加。如果不進行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水資源緊缺將同土地一樣,成為制約紹興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動物防疫體系尤其是基層的動物防疫體系不夠健全,給動物防疫工作帶來較大的隱患。四是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農民尤其是純農户增收難度依然較大。五是糧食安全問題依然突出。六是新農村建設推進比較緩慢。全市新農村建設很大程度還停留在典型示範上,面上建設推進進度比較緩慢。

在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範文 篇7

同志們:

這次區委農村工作會議是繼區委經濟工作會議之後召開的又一重要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分析形勢,統一認識,明確任務,推動今年全區農業和農村工作。剛才,水源就今年農業農村工作及當前幾項重點工作做了具體部署,請大家抓緊落實。藉此機會,我強調三方面的意見:

一、要深化“三農”工作認識

(一)要迅速將思想認識統一到當前農業農村發展的大好機遇上來

目前,無論從宏觀還是微觀看,我區農業發展正進入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一是政策機遇。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連續20xx年聚焦“三農”,去年又密集出台頂層設計,對 農民股份合作社、農村集體資產權能、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等改革系統安排。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每年都要針對性推出重要舉措,推出的民生實事一半以上與“三農”直接相關。二是發展機遇。近年來,由於多方給力,我區的農業農村基礎在不斷夯實,為我區由農業小區向農業強區跨越積蓄了力量。同時,隨着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減負惠農政策的全面落實,出現了農民投身農業、業主投入農業、幹部搶抓農業的大好形勢,農業農村工作迎來了更為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一定要增強機遇意識,善於搶抓機遇,敢於爭取機遇,敢於創新機遇,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

(二)要迅速把思想認識統一到區委對“三農”工作的具體要求上來

近年來,我區農業佔比在下降、農村人口在減少,但並不意味着農業農村不重要。儘管我區工業化、城鎮化推進勢頭強勁,但“不發達階段、不發達地區”的基本區情尚未根本改變,“不發達階段”突出表現在農業領域,“不發達地區”主要集中在農村,貧困羣體的絕大多數是農民兄弟。處於“轉型發展、富民興區”關鍵節點的石鼓,必須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拉長農業現代化這條“四化”同步發展的“短腿”,補齊農村這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這是經濟規律之必需,是發展階段之必需,是肩負使命之必需。

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區農業農村工作必須走好三條路子:一是走好農旅融合路子。農旅融合是石鼓轉型發展的戰略方向,石鼓農業要發展,必須堅持農旅融合,不僅在“內部優化”上做文章,還要重點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在“內外聯動”上下功夫,使農業從單純農產品保障,向就業增收、生態涵養、觀光旅遊、休閒體驗、文化傳承等多功能拓展,推動產業鏈條延伸。二是走好生態保護路子。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必須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重點念好“減、退、轉,改、治、保”六字訣(減,即減少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使用量;退,即把超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農業生產退出來;轉,即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資源和財富;改,即改良土壤;治,即把受損的生態環境逐步修復治理好;保,即保住耕地、水資源等農業發展的根基和命脈),以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保護好綠水青山,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三是走好園區發展路子。以現代農業園區為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的主要載體和平台,着力推動農業由簡單粗放向集約高效轉變,加快推進土地集約化、農民職業化、生產市場化、服務社會化發展,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三)要迅速將思想認識統一到區委對“三農”問題的正確判斷上來

在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推動我區現代農業建設邁上新台階,要重點把握好四個更加突出,着力“四個問題”:

要更加突出新型主體培育,加快建設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着力“誰來種”的問題。通過政策扶持引導、提升綜合效益、加強指導服務等方式,留下一批對農業有感情、有經驗的農民,培育一批以種養大 户、家庭農場主、合作社領辦人、農業企業和負責人為代表的新型主體,吸引一批願意務農愛農的年輕人,逐步培育富有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要更加突出農業結構調整,加快培育集約度、高附加值、高外向性現代農業產業,着力“種什麼”的問題。“種什麼”問題的核心,就是要發揮市場導向作用,在區域佈局上有保有壓、特色鮮明,在產品結構上科學組合、合理定位,在產業鏈條上前延後伸、培育品牌,不斷提高石鼓農業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要更加突出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由主要追求產量增長和拼資源拼消耗的粗放經營向數量質量效益並重轉變,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着力“怎麼種”的問題。現代農業生產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分工分業不斷深化的過程。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規模主體還難以完全替代普通農户,必須把農業社會化、產業化放到突出位置,推進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改革創新和轉型升級,着力解決農業社會化服務供給不足、發展滯後的問題,以社會化服務引領農業的產業鏈延伸、價值鏈升級,促進新型經營主體的合作與聯合,深化農業各主體的分工協作,推進農業經營體系的立體式複合型發展。

要更加突出農業技術裝備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着力“種好田”的問題。我區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村改革創新不斷深化,但農業物質技術基礎仍然相對薄弱,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標準不高,農業經營體制機制還不適應現代農業建設要求,貸款難、配套難、風險高等問題仍未有效解決。必須加強技術裝備建設,推進經營體制機制創新,依靠科技創新驅動,解放農村生產力。

二、要把握“三農”工作重點

(一)把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作為農業發展的重要抓手

始終堅持爭創國、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的目標不動搖,進一步完善《石鼓區“”現代農業園區總體規劃》,以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為支撐,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建立園區相應的投入機制,逐步完善公路、機耕道、溝渠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培育特色產業。同時,要圍繞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 度,吸引社會資金和龍頭企業落户園區,帶動和促進農業擴規模、上檔次、創品牌,推動現代特色效益農業邁入快速道。

(二)把加快水利建設作為農村發展的夯基工程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要充分認識水利建設在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中佔有的重要地位。按照“儲備一批、完工一批、續建一批、開工一批”的要求,一是加快骨幹水利工程建設。二是着力推進河道整治工程。三是農村安全飲水工程。

(三)把推進改革作為農村發展的強大動力

應對經濟發展新常態,迎接農業新挑戰,根本出路在改革。我們要把握好上級精神,突出重點任務,紮實向前推進。對已經出台的改革政策,要解放思想,積極推進,按照上級要求,排出時間表,精心組織實施,決不允許“中梗阻”或推諉搪塞。這要作為一條政治紀律來明確、來要求。對已經進行的改革試點,區政府要搞好頂層設計,分類指導,既要積極、又要穩妥,試點取得成功經驗、具備推廣條件的要擴大示範;暫不具備擴大試點條件的,要繼續搞好試點。對有些新情況、深層次問題,要進行研究探索,在理論層面和務虛層面搞明白,然後抓試點。

一是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多種經營方式共同發展。要充分利用上級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引導資金,落實好有關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不斷探索和豐富集體經營的有效實現形式。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進入農業領域,發展種苗繁育、高標準設施農業、規模化養殖等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要加強對工商企業租賃農户承包地的監管和風險防範,嚴禁“非糧化”和“非農化”。

二是穩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突出抓好確權登記頒證試點擴展工作。這項工作政策性和專業性強,既要解決問題,又要防止引發矛盾,必須把握好政策原則,得到羣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區、鄉兩級黨委、政府要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領導要親自掛帥,精心組織,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做好工作,確保今年 40%的任務順利完成,為農户“確實權、頒鐵證”。

三是鼓勵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目前,我區土地流轉速度略高於四城區平均水平,但鄉村之間很不平衡,和先進兄弟單位比還有較大差距。我們要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充分發揮區、鄉兩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作用,鼓勵土地經營權加快有序流轉,爭取今年流轉面積要有較大的突破。

(四)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農村工作的核心任務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關鍵是收入問題。目前,我區農民收入從結構上分析,經營性收入佔30%,工資性收入佔56%,轉移性收入佔9%,財產性收入佔5%,還有一定的增長空間。為此,一是積極引導農民調結構、轉方式,發展特色、優質、高效的農業項目,因地制宜地推行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農業創新模式,實現農業經營效益最大化。二是引導和鼓勵農民自主創業,重點支持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圍繞特色產業,開發一些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開展或參與的初加工項目,增加經營性收入。三是充分用好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等成果,加快推進農業擔保貸款、承包經營權抵押融資、農業保險等改革向農户拓展,不斷擴大覆蓋範圍;加快創新以獎代補、先建後補等財政投入方式,健全專業大户、家庭農場等專項扶持政策,建立土地流轉促進機制,讓更多農户分享改革帶來的實惠。

(五)把辦好民生實事作為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紮實推進扶貧開發。目前,我區還有2個國家級貧困村, 户貧困户, 個貧困人口,要在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全力推進扶貧攻堅。要繼續加強產業培育、科教培訓、信貸扶持和創業扶助,增強貧困村自身造血功能。要強化精準扶貧和社會扶貧,推動扶貧資源向特定貧困村、貧困户聚集,提高扶貧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二是不斷強化民生保障。不斷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加大農村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學校教學質量。加快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完善貧困生、殘疾學生等特殊學生和弱勢羣體的關愛、救助和教幫體系。重視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問題,着力構建覆蓋“三留守”羣體的關愛服務網絡。加強農村低保和醫療衞生工作,健全覆蓋城鄉的社保體系和醫療保障體系。鞏固提升農村基層文化陣地功能,保障羣眾的文化需求。

三是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加大植樹造林、公益林保護等生態保護工程建設,全面啟動新一輪“聯村建綠”工程。建立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户收集、村集中、鄉轉運、區處理”長效清潔機制,抓好農村垃圾和污水收集、處置。從去年起,區財政安排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的行政村的 萬元補貼,鄉街一律不得截留,村裏要專款專用,切實把該項工作落到實處。

三、要加強“三農”工作領導

一是強化“重中之重”意識。目前,我區仍然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任務還相當艱鉅,絕不能因為糧、菜、豬、魚獲得“十一連豐”,就認為農業生產沒有問題了;絕不能因為農民收入實現“十一連快”,就認為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已經建立起來了;絕不能因為農村環境建設在點、片、線上有所成就,就認為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基本實現。農村改革面臨的任務仍然很重,發展現代農業仍任重道遠。所以,黨委、政府的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要站在政治和戰略的 高度,充分認識新時期“三農”工作的艱鉅性和緊迫性,要把發展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改善農村民生、推進農村改革,作為“重中之重”的大事切實抓緊抓好,主動踐行“重中之重”思想,發揮表率作用。鄉、涉農街道黨(工)委每年要研究幾件“三農”問題的大事,政府要抓好落實、抓出亮點,各行各業都要以服務“三農”為己任。

二是轉變工作方式方法。首先要明確政府定位。要轉變農業農村工作指導方式,政府一定要多做市場不能做、農民需要做、我們恰恰能夠做好的事情,更好地履行服務“三農”的職責。農民何時買種、買肥的事不用大家去操心,只要我們把農資調整頓好,讓農民隨時能買到“放心種”、“放心肥”就可以了;把適宜播種的氣象條件傳達給農民,把先進生產技術告知給農民,讓農民學懂會用,種地的事就不用操心了。這樣既做到了政府工作到位,又讓農民感到滿意。其次要選擇好載體。現在,指導和服務“三農”工作不能全靠老套路,一定要與時俱進、因時而變、隨勢而為。去年,搞的農業示範田、農業專家會商、惠農通信息平台、派駐蹲點幹部幫扶農村環境建設等,都是藉助載體、創新服務的好做法。今年各涉農部門在新品種和新技術推廣、電子商務平台應用、智慧農業開發、爭取項目資金等方面,都要有所作為、都要有所突破。第三要有過硬的基本功。做好“三農”工作,幹部是關鍵。各級領導幹部都要在掌握政策、吃透民情上下功夫,把熟悉黨的“三農”政策作為必修課,把善於做好新時期“三農”工作當作基本功。要切實轉變作風,深入鄉村、深入羣眾,和農民交朋友,瞭解農村的真實情況和羣眾的真實想法,使我們的決策和工作更加切合實際。同時,要尊重農民意願,從認識上和感情上端正對農民的態度。無論做決策還是抓工作,都要設身處地為農民着想,認識聽取羣眾意見。只有這樣,我們的各項決策和工作才能夠得到羣眾的廣泛支持和擁護,才能真正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

三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農村改革發展的重心在基層,穩定的根基在基層,希望也在基層。基層黨員幹部,處在基層黨建工作的最前沿,他們的模範帶頭作用發揮得如何,直接影響到黨在人民羣眾中的形象和地位。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這些年來,不管我們是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惠農政策也好,還是開展服務農民羣眾的各類工作也好,可以説哪方面都離不開基層黨組織。“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要讓我們開展和每一項工作都能落到實處、收到實效,就必須要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好基層組織作用,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

在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範文 篇8

全縣農業農村工作的總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惠農政策,重投入、抓產業、調結構、強名牌,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建設現代農業打好堅實的基礎,構建和諧新農村。

20xx年農業農村工作的主要目標是:糧食總產量穩定在20萬噸,油料總產量1.2萬噸,農業增加值達到9億元。農業產業化增加值達到4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35元以上,解決2600名貧困人口的温飽問題和8000名低收入人口的脱貧問題。

一、優化產業佈局,培植壯大特色產業

(一)制定優化產業規劃,科學佈局特色產業。巴東縣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下設的涉農產業工作專班,要認真調查研究,分別制定畜牧、茶葉、蔬菜、魔芋、煙葉、藥化、桑蠶、乾鮮果和小雜糧等產業的五年發展規劃和20xx年度實施方案,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放活經營、提高效益,形成具有區域優勢的規模經濟。

(二)20xx年特色產業發展目標。按照“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方式,以特色農產品板塊基地建設為重點,把畜牧、茶葉、蔬菜、魔芋、煙葉、藥材、桑蠶、柑桔、小雜糧等產業做大做強。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州特色農業板塊基地建設資金,整合縣內各渠道的資金,加大對產業建設的投入,爭取1—2個產業進入省級板塊。

優質生豬、山羊基地:按“公司+基地+農户”模式,大力實施生豬“11121”、山羊“11251”工程,即1户老百姓建1棟標準欄圈,飼養1頭母豬,出欄商品豬20頭,收入1萬元;1户老百姓建1棟標準樓式羊圈,飼養能繁母羊20只,出欄商品羊50只,收入1萬元。使全縣生豬飼養量達到100萬頭,出欄50萬頭,山羊出欄6.7萬隻,實現畜牧總產值5億元。

茶葉板塊基地:鞏固茶葉基地3.2萬畝,重點抓好0.3萬畝衰退茶園的改造,着力茶葉加工提檔升級,提高茶葉品質。狠抓茶葉品牌的整合,打造茶葉優勢品牌。實現茶葉總收入4000萬元。

蔬菜板塊基地:全縣蔬菜面積穩定在20萬畝,重點發展以綠葱坡、野三關、大支坪、水布埡為中心的高山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10萬畝以上。全年新增蔬菜面積2萬畝。實現蔬菜總收入2.4億元。

魔芋板塊基地:新發展魔芋基地面積1萬畝,使全縣魔芋面積達到6.4萬畝。抓好魔芋芋鞭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推廣魔芋健身栽培技術,加強魔芋病蟲害的防治,加大魔芋製品的開發力度。實現魔芋總收入2億元。

優質煙葉板塊基地:穩定煙葉基地面積6萬畝,收購16萬擔,加大煙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對煙農的生產扶持力度,加大煙葉生產實用技術推廣力度。實現煙葉總收入7000萬元。

中藥材板塊基地:新發展中藥材基地面積2萬畝,使全縣草木本中藥材穩定在20萬畝以上,重點抓好玄蔘GAP認證的落實和巴東玄蔘原產地認證的前期工作。繼續抓好巴東獨活、湖北貝母、貫葉連翹的規範化種植和GAP認證的申報工作。實現藥材總收入1.6億元。

桑蠶板塊基地:新發展桑蠶面積1萬畝,使全縣的桑園面積達到1.5萬畝。着力抓好桑蠶發展的規劃佈局和良種嫁接桑苗的培育工作。實現桑蠶總收入1000萬元。

優質柑桔板塊基地:在沿長江、清江河谷地帶新建柑桔板塊基地2萬畝,使柑桔總面積突破10萬畝,主要發展優質椪桔、臍橙。加強對已建基地的管理,切實組織實施好三峽庫區柑桔產業開發項目。實現柑桔總收入1.5億元。

小雜糧板塊基地:新發展小雜糧1萬畝,使小雜糧面積達到5萬畝,重點抓好紅竹豆、紅小豆、紅蔓豆、高山芸豆等優質小雜糧的發展,推動小雜糧加工和特色產品開發。實現小雜糧總收入3000萬元。

(三)加大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扶持力度,扶優扶強龍頭企業。圍繞培植龍頭,提升龍頭企業素質,提高農產品商品率和市場佔有率,進一步加大對農產品加工業税收、貼息、擔保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深化農業產業化經營。對現有龍頭企業,從資金、信息、技術、基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增強龍頭企業的輻射能力。每一個優勢產業着力培植一家競爭力和帶動力強的州級或省級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開發新產品,提升農產品加工增值能力。實行一名縣級領導聯繫一家龍頭企業的制度,抓好農業產業化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為企業融資搭建平台,重點培植特色產品加工和出口貿易企業,從資金、政策上予以傾斜,促使其做大做強。認真組織企業參與國內各種貿易、展銷和商貿洽談活動。

(四)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培植名優特色產品。建立健全農產品栽培、加工的技術標準、質量安全監測、動植物檢疫和病蟲害防控體系,爭取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的認證,培植扶持一批有規模、有市場的精品名牌。大力開展農業標準化生產,力爭今年新增通過認證的有機食品基地0.5萬畝以上,綠色食品基地5萬畝以上,無公害食品基地5萬畝以上。力爭新增綠色、有機、無公害三大標誌食品認證6個以上。以蔬菜、魔芋、柑桔、茶葉、中藥材、煙葉、生豬生產為重點,紮實推進農業標準化示範鄉鎮建設。在重點基地、市場、品種、生產環節和企業,辦好“良好農業操作規範試點”,實行農藥、獸藥專營和添加劑規範使用制度。

(五)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組織,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進一步摸清現狀,研究對策,用足用活政策,認真解決好農業農村工作中的管理分散、政出多門、經費缺乏等問題,為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創造良好的環境,努力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專業化生產能力,以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

二、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投入,不斷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六)切實抓好新農村試點建設,發揮示範作用。在繼續抓好石橋坪、雷家坪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村的同時,新啟動10個新農村試點,組建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加大資金爭取和籌措力度,穩定投入政策,做到一定三年不變。抓好神農溪風景區、水布埡風景區、“209”和“318”國道沿途等生態旅遊核心景區新農村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要堅決克服功利思想和急躁情緒,按照“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全力幫扶,先行試點,積極推進”的要求,以生產發展為基礎,以規劃為指導,統籌謀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確保實效。

(七)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農村交通建設,完成200公里通暢工程和39公里通達工程建設任務,逐步配套完善鄉鎮客運站建設,積極推進農村公路“明確權屬、界定責任、獎補配套”的養護管理體制改革。抓好農村安全飲水項目建設,解決3.6萬人的飲水困難,達到安全飲水標準,實施煙水煙房配套工程,建水池10萬立方米,鋪設管網430千米,建標準晾房1000間。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完成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任務,整治渠道70公里,改造渠系建築物81處,整治排澇防洪溝5.5公里。爭取水流坪水庫的除險加固項目納入國家投資計劃;完成火峯土地治理工程7100畝,總投資405萬元;完成二期200公頃移土培肥工程,完成投資5000萬元;完成“長治”七期和長江綠化帶項目建設;繼續組織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完成生態公益林建設5.5萬畝。

(八)加快農村生態家園和文化設施建設步伐,不斷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按照“一池三改”標準建設1.2萬口沼氣池,逐步完善農村沼氣池物業管理體系,建立適合農民需要的沼氣池後續管理服務機制。選擇2個鄉鎮,按照沼氣池入户率80%以上、“一池三改”100%、沼氣池使用率100%的要求,建成生態家園建設示範鄉鎮,繼續深化完善農村中國小生態校園建設。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繼續實施好廣播電視電話“村村通”工程,提高廣播電視覆蓋率,開展廣播電視教育數字化建設,加強信息通道建設,努力提高農村電信網絡覆蓋率。

(九)加強扶貧開發工作,促進農村和諧發展。繼續堅持一名縣級領導帶2—3個單位,幫扶一個村的制度,全面完成20xx年實施的20個重點貧困村整村推進工作任務。新啟動20個重點貧困村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完成扶貧搬遷414户,解決2600名貧困人口的温飽問題和10200名低收入人口的脱貧問題。加大對4個重點老區村建設的支持力度。

(十)強化科技推廣,不斷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大力發展循環農業,積極推行測土配方施肥等農業技術,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加大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力度,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加強農村信息化示範鄉鎮和示範村建設,逐步完善電視、電腦、電話“三電合一”的農業信息網絡服務系統。加強農村氣象檢測站網建設,做好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積極開展農村生態氣象服務。大力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依法加強農機安全生產監督檢查,積極開展“平安農機創建”活動。完善農業重大自然災害應急處理機制,探索建立農業風險防範機制,不斷增強農業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十一)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力度,培育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新型農民。認真實施“陽光工程”培訓和科技入户工作,紮實開展農村勞動力基本技能、權益保護和法律知識等方面的培訓。力爭全年開展農民科技培訓8萬人次,完成以“陽光工程”為主的轉移培訓8000人,建科技示範户3000户以上。加快轉移農村勞動力,大力推廣農廣校辦學經驗,不斷把電子工等勞務品牌做大做強。切實加強勞動執法監督和監察,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促進勞務經濟健康發展。

三、不斷深化農村改革,認真落實黨的各項惠農政策

(十二)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和體制創新。做好完善農村土地二輪延包的後續工作,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建立健全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在依法、自願、有償的基礎上,搞好土地經營權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加快鄉鎮公益性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農村公益性服務“以錢養事”新機制。不斷改善金融機構對農民、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和企業的授信方式,提高授信額度。加強農民負擔監管,繼續實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和“一票否決”制度,切實做好村級範圍內“一事一議”籌資和投工投勞的引導和規範工作。切實加強農村財務和集體資產管理,加強村級債務的化解工作,鎖定村級債務,杜絕村級舉債搞建設。穩妥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

(十三)認真落實支農惠農政策。要認真落實國家各項惠農政策,做好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業生產資料綜合直補等工作,並將其集併為農業綜合補貼,用“一折通”一次性發放到農户,不能用於抵扣“一事一議”、不能用於抵債、不能挪作它用,使補貼政策的落實更加直接、便民和及時。要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大力發展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要全面推廣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強化農村計劃生育服務網絡建設。

四、加強黨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領導

(十四)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原則。進一步落實抓好農業農村工作的領導責任,鄉鎮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抓農業農村工作上,分管農業農村工作的同志要負責抓好具體工作的落實。各有關部門都要明確自身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職責和任務,建立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協調機制,搞好協調配合,動員全社會的力量關心、支持和參與新農村建設。

(十五)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創新工作方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保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鞏固和發展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圍繞創建“五好班子”的目標,切實加強鄉鎮、村領導班子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執政能力建設和制度建設。各級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要帶頭求真務實,轉變作風,紮實工作,深入農村,到最邊遠、最貧困的地方,到特色產業發展最需要的地方,到羣眾意見最大的地方去調查研究,解決問題,指導工作。要關心村幹部的工作和生活。

(十六)動員各種力量參與發展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各鄉鎮、各部門要積極探索和完善以獎代補,先建後補,以物抵資,民辦公助等方式,引導、鼓勵社會資金和農民工投勞支持農業農村發展,開展企業聯合反哺活動,通過產業帶動,村企聯動,投資推動,科技驅動,服務拉動,外出牽動等多種形式進行共建,實現興村富民,村企共贏。深入開展平安農村建設,切實抓好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農村民主法制宣傳教育,增強農民的民主法制意識,依法行使權力,履行義務,推進農村和諧發展。

在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範文 篇9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艱鉅而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各級、各個部門、各個單位、各個行業和廣大農民羣眾。全市上下必須樹立“一盤棋”的思想,加強領導,形成合力,狠抓落實,務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一是要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事關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大局,各級黨委、政府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出發,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當前縣鎮村的工作重點,作為農村各項工作的有力抓手。市、縣(區)、鄉鎮黨政一把手要親自抓,分管領導專職抓,班子成員都要分別聯繫一個鎮或村,指導新農村建設工作。要加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組織協調。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領導工作,日常協調工作由市委農辦負責。各縣(區)和鄉鎮也要分別成立相應機構,加強統一領導,明確職責分工,搞好配合協作。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入農村調查研究,總結鮮活經驗,加強指導服務,辦好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市裏要抓好個示範點,每個縣(區)要辦好個示範點,以點帶面,逐步鋪開,並注意及時總結經驗,指導面上的工作。要切實幫助基層解決新農村建設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實實在在地為農民羣眾辦實事、辦好事,使農民羣眾在新農村建設中得到更多的實惠。

二是要夯實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有堅強的組織保障。要以正在開展的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動力,以今明兩年縣鎮兩級領導班子集中換屆為契機,以繼續實施固本強基工程和開展“十百千萬”幹部下基層駐農村活動為載體,着力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陣地建設,注意發現和培養具有帶頭致富能力和帶領羣眾致富能力的“雙帶型”黨員,注意培養選拔政治素質強、發展能力強的“雙強型”幹部,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農民羣眾信得過的人,把那些想幹事、會幹事、幹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選進基層黨組織班子中來,尤其要選好配強村黨支部書記,不斷增強黨在農村基層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提高基層黨員幹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能力,使他們真正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組織者和推動者,成為促進農村繁榮和諧穩定的中堅力量。要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這是關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要建立完善農村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對農村經濟建設項目的監督管理,健全農村審計制度,遏制農村經濟建設中的違紀違法行為和不正之風。

三是要加大投入。資金投入是新農村建設的根本保障。各級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資金列入財政預算,確保每年新增財力以上向農村傾斜,主要用於新農村建設的規劃編制、示範點建設、“五改四建三治”、“一保五難”的補貼以及農村基建貸款貼息。積極探索新農村建設貸款擔保機制,努力解決農村貸款難問題。各有關部門要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溝通協調,爭取更多的新農村建設扶持資金。各級金融部門要大力支持新農村建設,重點是基礎設施、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和農房改造。同時,要採取有效措施,積極引導、廣泛吸納包括外資、民資在內的各種社會資金投入到新農村建設上來。

四是要落實政策。近年來,中央、省和市為解決“三農”問題和推進新農村建設先後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最近中央還以號文件形式專門出台了《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省委也在剛剛結束的農村工作會議上討論了《關於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決定》,並將很快下發實施。這些政策覆蓋面很廣,不折不扣地把這些政策落實到位,是實現新農村建設總體目標的重要保證。就當前來説,要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政策的貫徹落實:一是全面減免農業税政策、農村免費義務教育政策、解決“一保五難”政策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補貼政策;二是改善農村道路、水利、教育、衞生和文化設施補貼的政策;三是中心鎮建設扶持政策、鼓勵農民進城經商務工有關政策;四是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業產業化扶持政策、建設“綠色生態××”財政補貼政策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政策。

五是要形成合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社會的事業,需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各有關部門要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已任,加強協同配合,在制定發展規劃、安排建設投資、調配政府資源等方面更多地向農村傾斜,為新農村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充分發揮城市帶動農村發展的作用,加大城市經濟對農村的輻射,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資源對農村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醫療等方面對農民的服務。各新聞單位和網絡媒體要加強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重大戰略決策的宣傳工作,通過廣泛的宣傳動員,鼓勵各行各業、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積極投身到新農村建設中,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濃厚氛圍。

六是要務求實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必須真抓實幹,務求實效。最近,德江書記在韶關考察調研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時,強調要防止五種錯誤傾向,即防止官僚主義,脱離實際;防止形式主義,勞民傷財;防止急於求成,欲速不達;防止“等靠要”,無所作為;防止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認真貫徹德江書記的指示精神,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察實情,施實招,幹實事,求實效,持之以恆、始終如一地抓下去,力求抓出成效。要加強督促檢查,採取現場會、促進會、督導會等方式,促進工作落實。要嚴格責任追究,對推諉扯皮、弄虛作假、勞民傷財、截留挪用資金等行為,必須嚴肅處理。

同志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偉大工程,意義重大,任重道遠。全市上下一定要按照這次會議的要求,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統一思想,振奮精神,精心組織,狠抓落實,為加快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奮鬥!

在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範文 篇10

同志們:

春節剛過,市委、市政府決定召開全市農村工作會議。這是在“十三五”發展新起點上,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是全面落實五大發展新理念、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的一次關鍵會議,是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開啟現代農業建設新徵程的一次動員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發〔20xx〕1號文件和市委四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總結20xx年及“”農業農村工作,明確“十三五”發展思路和安排今年重點任務。剛才,6個區縣作了交流發言,首次頒發了“重慶市現代農業建設貢獻獎”。稍後,國清副書記還將作重要講話。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抓好落實。下面,我講四點意見。

一、回顧過去,全市農業農村工作成績斐然

20xx年是全市“三農”工作砥礪前行、再創佳績的一年。面對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供給側改革的新要求、市場風險加劇的新考驗、破解體制機制障礙的新挑戰,市委、市政府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市工作“重中之重”,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大力推進以現代特色效益農業為核心的農業現代化,鞏固和延續了農業農村發展的好形勢。全年實現農業增加值1168.67億元,同比增長4.8%,高於全國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突出表現為“六個新”:

一是產業鏈建設取得新成效。深入發展現代特色效益農業,全面實施7大特色產業鏈建設,圍繞延伸產業鏈、完善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搶抓“一帶一路”發展契機,推動柑橘等優勢產品走出國門,進口澳洲肉牛成功落地,實現了走出去與引進來“雙向互動”;深化三次產業融合,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1500億元及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森林旅遊收入220億元,形成了加工增值和旅遊增收“雙擎聯動”;三級農產品市場銷售1481億元,網上銷售突破100億元,構築了線下與線上“雙輪驅動”。7大產業鏈綜合產值898億元,同比增長15.1%,成為現代農業發展新動力。提質發展糧食、蔬菜、生豬等基礎產業,實現了糧食穩產、生豬穩定、蔬菜增量,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

二是農民收入邁上新台階。大力推進規模經營促增收,培育規模經營主體26.2萬個,家庭經營淨收入增長11%,貢獻率達到38.6%,超過工資性收入貢獻;大力推進就業創業促增收,堅持“外輸”“回引”兩手抓,累計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809萬人,返鄉就業創業30餘萬人;大力推進機制創新促增收,在35個區縣開展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為農户節支11億元。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505元、同比增長10.7%,比城鎮居民高2.4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國第2,高出全國1.8個百分點。

三是農村改革實現新突破。重點改革專項紮實推進,全面完成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實施量化確權試點403個;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構建,共發展家庭農場1.34萬家,農民合作社2.5萬家,農業龍頭企業3362家;創新農村信息化機制,推進“互聯網+農業”,農村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統籌城鄉改革不斷深化,推動户改常態化,累計轉户426.5萬人;拓展“地票”功能,累計交易16.3萬畝;農村產權抵押融資累計800億元。供銷社綜合改革全面啟動。集體林權、國有林場改革紮實推進,農業水價、水利建設管理、投融資體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農業綜合開發機制不斷完善,探索形成了多功能、集約化、循環型、複合型四大開發模式。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穩步實施,永川、梁平代表重慶在全國作了農業財政投入股權化、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經驗交流。市農擔公司探索的農業信貸擔保機制得到農業部肯定並在全國推行。

四是脱貧攻堅打開新局面。出台了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實施意見,形成了“1+1+13”的政策體系,組織領導、政策扶持、責任落實、幫扶措施、督促考核力度空前,全年投入市級以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40.1億元,減貧95.3萬人。產業扶貧到村到户,明確了20條扶持政策,在貧困區縣全面開展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改革試點。整村脱貧富有成效,完成整村脱貧808個,在177個貧困村發展鄉村旅遊,帶動1.3萬貧困户户均增收3萬元。社會扶貧全面發力,498個市級扶貧集團成員單位定點幫扶,中央國家機關、山東省對口援建項目累計投入28億多元。募集社會扶貧資金近26億元。

五是社會事業取得新進展。農村教育持續加強,中國小生營養改善計劃深入實施,基本實現農村寄宿制學校達標建設,高山中國小暖冬工程全面完成。社會保障不斷完善,實現低保與扶貧標準“兩線合一”,農村社區養老服務覆蓋50%。農村文化日益豐富,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98.5%、99%,開展文化服務進農村13萬多場次,創建市級以上文明村鎮775個。醫療衞生加快改善,鄉鎮衞生院標準化建設全部達標,行政村衞生室標準化率達88%。農村信息化快速發展,信息化綜合服務平台及體系基本形成,行政村光纖通達率75.9%。

六是美麗鄉村展現新風貌。全力辦好農村民生實事,圓滿完成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山坪塘整治、危舊房改造、“撤併村”衞生室標準化及鄉村公路建設等三年目標任務,廣大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農業綜合開發加快實施,新建高標準農田120多萬畝。加快農機化發展,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達到42%。加強面源污染監測防治,加快規模養殖場(區)大中型沼氣建設,建設農村清潔工程示範村570個,生態循環農業加快發展。

20xx年農村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為“”劃上了圓滿的句號。過去五年,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開拓進取,農村工作系統攻堅克難,廣大農民羣眾創新創業,農民收入提前兩年實現翻番,城鄉收入比由3.32:1縮小到2.59:1;現代特色效益農業深入發展,總產值增長70%;農村條件日益改善,農村改革穩步推進,統籌城鄉區域發展邁出堅實步伐。這五年,農民得到實惠多、特色產業發展快、農村面貌變化大。

過去五年實踐,得到了許多有益啟示,歸集起來,主要是“六個牢牢堅持”。一是牢牢堅持在統籌“四化”中加強“三農”工作。緊扣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加大城鄉統籌力度,着力夯實農村水利、林業、公路等基礎設施,深化產業鏈建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在“四化”協調發展中謀劃和做好“三農”工作。二是牢牢堅持“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根本是利益問題,利益問題的關鍵是收入問題這條主線。圍繞農民增收謀思路、出政策、抓改革、促發展,廣闢渠道,多措並舉,努力縮小城鄉差距。三是牢牢堅持把脱貧攻堅作為“三農”工作頭等大事。全面落實“十個精準”,把精力和資源聚向貧困地區、聚焦每個貧困人口,猛攻薄弱環節,精準到户到人,絕不讓貧困户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隊。四是牢牢堅持以現代特色效益農業為核心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積極轉變方式,優化產業佈局,深化結構調整,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努力走出一條適合丘陵山區的農業現代化路子。五是牢牢堅持以改革創新促發展、求突破。着力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完善城鄉資源要素流通融通機制,加快構建城鄉互動、平等發展的有效機制,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六是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農民為本的發展理念。圍繞民心所向,尋良策、辦實事、解難題,努力改善農村條件、增進農民福祉,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尊重農民創新創造,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確保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這些經驗,是在長期實踐中探索總結出來的,今後還要進一步堅持和完善。

過去一年及“”農業農村發展成績的取得,靠的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靠的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靠的是各區縣、各部門的紮實工作,靠的是廣大幹部特別是農民羣眾的辛勤耕耘。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農村工作系統廣大幹部職工和農民羣眾,向所有關心支持“三農”工作的各界人士,致以親切的慰問,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展望未來,農村改革發展任重道遠

今年初,視察重慶,充分肯定了黨的以來重慶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為重慶把脈定向,為我們進一步做好各項工作指明瞭方向。站在新起點,面對新機遇,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xx屆五中全會、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市委四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按照 “十三五”農村改革發展藍圖,奮力開啟農村改革發展新徵程。

第一,深刻認識“十三五”責任擔當。“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的決勝期、農業發展方式的轉型期、深化農村改革的攻堅期、五大功能區域協調發展的深化期。“四期疊加”,要求我們必須切實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齊心協力、勇挑重擔、克難攻堅、決戰決勝。具體來講,我們肩負“四大重任”。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的重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業,成敗繫於“老鄉”。要用城鄉一體化的標準強化“三農”,努力拉長農業“短腿”、補齊農村“短板”,特別是限時打贏脱貧攻堅戰,確保廣大農民羣眾與全市人民一道邁入小康。

二是“收入趕上全國”的重任。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力爭“十三五”期末農民收入趕上全國平均水平。要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三農”工作的主線,進一步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挖掘農村內部潛力,拓展非農增收空間,積極為農民創造經營性、工資性、財產性、轉移性增收機會,努力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增收的強大合力。

三是“農業轉型升級”的重任。在資源環境“緊箍咒”越繃越緊、供給側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的背景下,要把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根本途徑,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為核心,着力轉變農業經營、生產、資源利用和管理方式,構建現代農業經營、生產和產業體系,走投入少、見效快、產出高、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子。

四是“縮小城鄉差距”的重任。用足用活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金字招牌”,發揮直轄市體制優勢,加大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力度,創新和拓展城市資本、工商資本、社會資本下鄉途徑,持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不斷提高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水平,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探索直轄體制構架下的城鄉統籌之路。

第二,認真謀劃“十三五”發展思路。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全市“三農”工作要認真貫徹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按照“十三五”規劃,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着力調結構、轉方式,抓改革、建機制,夯基礎、強支撐,促增收、惠民生,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走一條“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的發展路子,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具體講,就是“一個統攬”“兩個目標”“三個重點”。

“一個統攬”,就是以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統攬“三農”工作,用新理念引領新發展,促進統籌發展、協調發展、差異發展、共同發展,實現全市一體化、區域發展差異化、資源利用最優化和整體功能最大化。

“兩個目標”,一是如期完成脱貧攻堅,二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 20xx 年底,實現 18 個貧困區縣全部“摘帽”、1919個貧困村整村脱貧、165.9萬農村貧困人口越過扶貧標準線,基本完成扶貧攻堅任務;20xx 年打掃“戰場”、鞏固成果。到20xx年,工農、城鄉、地區差距明顯縮小,城鄉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農業現代化處於西部領先水平,力爭農業總產值、七大特色產業鏈綜合產值分別達到2200億元、1500億元,年均增長4.8%、10.8%。

“三個重點”,就是大力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繁榮。堅持以農民增收為主線,調結構、挖潛力、拓空間、強扶持,構建全面持續增收長效機制;以農業增效為核心,夯實基礎、擴大規模、延伸鏈條、提升質量、做大品牌,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實現由數量增長為主向數量質量效益並重轉變;以農村繁榮為根本,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要求,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加快改善農村生態,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青山綠水、生態田園、幸福家園,促進農村協調、持續、和諧、穩定發展。

第三,切實把握“十三五”主要任務。歸納起來,主要是“五個全面推進”:

一是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圍繞人的有效需求進行生產,着力調結構、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區域佈局和種養結構,減少高耗低效滯銷農產品生產,減少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發展高效生態產業。推進農村綜合性改革,夯實農業供給側薄弱環節。

二是全面推進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引入工業化理念、現代化要素、市場化機制,大力培育適度規模經營主體,規範發展農民合作社,擴大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提高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水平。

三是全面推進新型農民培育,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從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入手,分類開展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等實用人才培訓,加快培養一批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

四是全面推進農業基礎建設,不斷提高綜合保障能力。統籌推進基礎配套,加快建成一批產品能進能出、水利能排能灌、農機能耕能收的標準化產業基地。

五是全面推進農村生態建設,構建可持續發展機制。完善林業發展和保護機制,推進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加強石漠化治理。努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加快形成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三、精心組織,統籌推進20xx年重點工作

20xx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農業農村工作既要謀長遠,又要抓當前;既要系統推進,又要點上突破。着力抓好六個方面工作。

(一)以七大特色產業鏈建設為抓手,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切實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一是在優化結構中完善供應鏈。紮實推進1000萬畝高標準農田和1000萬畝標準化產業基地建設,集中連片打造優勢產業帶,在穩定糧食、生豬、蔬菜等基礎產業的同時,市級層面重點打造柑橘、榨菜、生態漁業、草食牲畜、中藥材、茶葉、調味品等7大特色產業鏈,力爭綜合產值增長15%以上,支持各區縣發展1-3個區域性特色產業。鼓勵廣大農民和各類經營主體因地制宜、自主選擇符合市場需求的優勢特色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和品種結構,促進以糧、豬、菜為主導的傳統供給結構向特色多元供給結構轉變。二是在培育品牌中延伸產業鏈。大力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按照品牌效應不同,分類推進品牌建設,重點培育公共品牌、壯大特色品牌、復興傳統品牌,特別是要深度挖掘巴渝傳統農特產品、加工技藝、農業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涵,對山城砣茶、永川豆豉、黃花園醬油、合川桃片、白市驛板鴨等曾獲國際或國家級權威機構評選認定的傳統“老字號”品牌,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打造一批市級名牌農產品和國家級品牌。要堅持科學規劃、統籌推進,按照生產標準化、基地園區化、全程機械化、產品品牌化的要求,加快推動特色效益農業加快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實現以質量贏得市場、以規模滿足市場、以品牌佔領市場的目標。三是在融合發展中提升價值鏈。深化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方面,要加快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大力發展農業新型業態。重點發展休閒體驗農業、鄉村旅遊及森林康養,集中打造100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引導農民開展“第三次創業”,新培育鄉村旅遊經營主體20xx家,建設1000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另一方面,要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提高科技貢獻率。加快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切實調動農業科研院(所)校、農業龍頭企業及廣大科技人員的科研積極性,加快生物育種、農機裝備、精深加工、冷鏈物流、智能農業、生態環保等領域關鍵技術創新,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創新對提升價值鏈的重大作用。

(二)以“十個精準”為遵循,強力推進脱貧攻堅。圍繞7個貧困區縣“摘帽”、885個貧困村整村“銷號”和59.3萬人越線脱貧目標,重點落實“四個一批”:採取強有力措施,精準落實產業項目,幫助有勞動能力的貧困農户增收脱貧一批;精準實施教育扶貧,促進貧困勞動力及其子女就業創業一批;精準實施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帶動山區貧困農户易地搬遷一批;精準落實低保救助,實現無勞動能力的貧困農户政策“兜底”一批。要層層落實“一把手”責任制,市級部門要整合資源向貧困區縣、貧困村、貧困户傾斜,做到精準對接、精準落地、精準增收。本着實事求是的精神,堅持脱貧一批、驗收一批,堅決防止弄虛作假。完善對口幫扶和結對幫扶工作機制,做到不脱貧、不脱鈎。要完善精準扶貧政策,推進農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改革試點,每個貧困區縣按投入比例,將股份量化到户,增加農户股金收入。創新用地政策,在貧困區縣開展住房建設及農業附屬設施用地創新試點,支持貧困户因脱貧需要的建房用地、農業產業化基地、休閒農業用地及設施用地。

(三)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大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大涉農基礎設施建設整合配套力度,各區縣、市級涉農部門要緊扣兩個“1000萬畝基地”,紮實推進“五大工程”。一是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全面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大力開展農業綜合開發,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年新建高標準基本農田120萬畝。準確把握和認真落實中發〔20xx〕1號文件明確的“允許新型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將集中連片整治後新增加的部分耕地,按規定用於完善農田配套設施”的精神,加快制定完善農業設施用地規劃,借鑑工業園區發展理念,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破解設施用地難的問題。二是農村水利配套工程。推進40座重點水源和14個大中型農業灌區建設,完善水利渠系配套,新增有效灌面30萬畝,開展水土保持先建後補試點。啟動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優先推進貧困村飲水工程建設。三是農村公路暢通工程。新改建農村公路9000公里、村社便道4000公里,進一步完善和暢通交通網絡,實現行政村100%通暢,提高農村客運物流運輸及農機到田到地作業水平,促進城鄉交通互聯互通一體化發展。四是質量安全保障工程。按照“四個最嚴”的要求,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加快構建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體系。完善農村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加強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及氣象、地震、地質災害防禦能力建設,抓好農村生產生活安全。五是農機裝備提升工程。積極扶持和培育壯大農業機械研發加工企業,結合丘陵山區農業生產實際,加強新型適用農機具研發推廣,開展農業生產、加工、貯運全程機械化示範應用,提升農業全程機械化水平。加快發展設施農業,推進農業物聯網示範建設,打造一批農業物聯網產業化研究、中試和生產基地,引領全市現代農業發展。

(四)以增強內生動力為目標,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堅持問題導向,樹立系統思維,加強銜接配套,最大限度釋放改革綜合效應。着力推進六個方面的改革任務。一是切實抓好信息化改革。加快農業大數據建設,實施農村光纖村村通,推進信息技術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全面實施“電商進鄉村”行動,開展“移動互聯網村”試點,提速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力爭網上銷售達到150億元。二是切實抓好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鞏固深化確權頒證成果,對符合條件的村全面推進量化確權改革,促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由農民向股東轉變。三是切實抓好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大力培育適度規模經營主體,扶持發展規模經營農户,新培育主體1.8萬個,累計達到28萬個。深入實施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進一步促進降本節支。四是切實抓好農村金融創新。加快發展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鼓勵創新信貸產品,完善信貸擔保和產權抵押融資機制,積極防控和化解融資風險,加快構建商業金融、政策金融、合作金融、擔保融資等共同發力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五是切實抓好統籌城鄉改革。統籌深化户籍、“地票”和社會保障等綜合性改革,構建常態化推進機制。全面啟動國有林場改革,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開展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點示範,加快探索林業碳匯交易,建立生態效益補償增長機制。穩妥實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深化水利管理體制和投融資模式創新。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充分發揮供銷合作社在農業社會化服務和農村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將供銷合作系統打造成為與農民利益聯結更緊密、為農服務功能更完備、市場化運行更高效的合作經濟組織體系。推進農產品市場和商貿流通網絡建設,加快完善縣鄉村物流體系。深入開展大足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進一步深化農墾改革發展。六是切實抓好各類試點示範。穩步推進永川、梁平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堅持邊推進、邊完善、邊總結、邊推廣,爭當全國農村綜合改革的探路者、“排頭兵”。縱深推進全市農村綜合改革試點,逐步擴大範圍,儘快形成可複製、能推廣的經驗。

(五)以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為導向,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按照提升地力、生態安全、環境美好的要求,紮實推進農村生態環境治理。一是深入推進森林綠化。按照國務院關於“將25度以上的坡耕地調整為非基本農田”的部署,開展25度以上坡耕地資源普查,逐步有序調整為非基本農田並實施退耕還林。在退耕還林過程中,要注重與脱貧攻堅結合,原則上發展經果林、木本油料等特色經濟林木,做大林產經濟,力爭到20xx年林業綜合產值達到1000億元。推進長江流域生態屏障建設,積極開展國家森林公園、農業公園創建。紮實開展增殖放流,持續改善三峽庫區生態環境。二是加快發展生態農業。鼓勵新型主體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大力推廣種養結合的循環模式、“稻魚同作”的生態模式、“魚菜共生”的增殖模式、套種輪作的複合模式,推進傳統產業與特色產業、種植業與養殖業等融合配套。三是重拳治理面源污染。加強面源污染監測,完善污染治理措施,實施化肥、農藥施用“零增長”行動,嚴格農業投入品生產使用和監管,遏制亂用濫用的勢頭。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加強河流、湖泊生態治理,開展生活污水治理、垃圾集中處置、資源回收利用,構建良性循環的農業生態系統。四是着力改善人居環境。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加強鄉村規劃,彰顯農耕文化,突出民族特色,體現各美其美,避免千村一面。實施“美麗鄉村”示範創建,建設一批農民新村,打造一批農耕體驗園。

(六)以增進農民福祉為根本,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統籌推進農村教育、醫療、文化、社保等各項社會事業,紮實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加強農村中國小校標準化和師資隊伍建設,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優化基層衞生資源配置,完善“一鎮一衞生院、一村一室”的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深入開展農村法制教育宣傳普及,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豐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內涵。推進農村社會救助、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切實保障農村困難羣眾基本生活,完善醫療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大病醫療保障水平。推進鄉鎮(街道)、村服務中心建設,提升農村社區公共服務水平。創新和完善鄉村治理機制,擴大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建立重大事項村級協商機制,促進基層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着力構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四、奮發有為,不斷提升“三農”工作水平

做好今年工作,確保“十三五”開好頭、起好步,對於如期實現脱貧攻堅和小康目標至關重要。全市“三農”工作系統要圍繞中心、緊扣大局、紮實工作,努力開創農村改革發展新局面。

第一,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進入“十三五”發展的新階段,農業農村工作面臨的形勢更復雜、任務更艱鉅,既要順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又要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要求,還要應對市場千變萬化的新趨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增強創新意識,要勇於創新、敢於創新、善於創新,把創新貫穿到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以新的思路、新的機制、新的舉措、新的政策,開創農業現代化發展新的局面;必須增強改革意識,要抓住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關鍵和要害,用改革的辦法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理順農業農村生產關係,釋放改革紅利,激發農村活力;必須增強開放意識,要把現代特色效益農業發展積極融入到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發展戰略中來,大力實施產品、資本走出去,人才、科技引進來,促進城鄉資源雙向互進、國內國際資源優勢互補,加快農業農村開發開放進程;必須增強責任意識,農口各級各部門要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為己任,加強調查研究,傾聽農民心聲,尊重農民意願,維護農民權益,切實把各方面資源聚合到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大局上來。

第二,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要統籌安排和有效激活財政投入、金融投入、社會投入三個方面的資金。一是發揮財政投入的撬動作用。要持續增加財政對“三農”的投入,確保“力度不減弱、總量有增加”。要創新財政投入機制,在向現代特色效益農業傾斜、向脱貧攻堅重點區域傾斜、向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傾斜的同時,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資農村。二是發揮金融投入的支撐作用。着力破解金融資本進入農業農村不暢不順的問題,發揮農發行、國開行、農行、郵儲銀行、重慶銀行、重慶農商行、三峽銀行等主要涉農銀行支農作用,加快創新貼近農村需求的金融產品,大力發展農村合作金融,完善產權抵押、信貸擔保、風險防控機制,加快構建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三是發揮社會投入的引領作用。要完善政策引導和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工商企業、各類農業主體的投資積極性,將城市工商資本、外來資本等“活水”引入農業農村,投資新興產業、發展新型業態,帶動更多農户就業創業。

第三,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加強“三農”隊伍建設,以提升素質、改進服務為重點,在關鍵領域、關鍵崗位配齊配強懂農知農的幹部,培養和引進一批農業專家型人才,強化基層農技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村幹部培養,打造一支能幹務實的農村幹部隊伍。切實改進農業農村工作方式,善於利用市場促進農業增效,善於運用法制保障農民權益,善於採取羣眾易於接受的辦法解決農村問題。進一步發揚真抓實幹的作風,對現代特色效益農業發展、農村信息化建設等,不能運動式推進,防止壘大户、造盆景。農村工作系統要深入踐行“三嚴三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健全涉農資金規範化制度體系,實施農業項目規範化、制度化管理。加大涉農資金監管力度,嚴厲查處涉農資金腐敗案件,提高資金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搞好村(居)委班子換屆審計,努力保持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同志們,“十三五”藍圖已繪就,今年的目標已定、任務已明。我們要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發揚“能打硬仗、打贏勝仗”的精神,齊心協力、攻堅突破、決戰決勝,為實現脱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而不懈努力。

在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範文 篇11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水平提升,農業、農村、農民已發生了根本變化,“三農”工作面臨着全新的形勢。農民急劇減少並將繼續減少,農業依靠傳統方式增產增收的極限已經顯現,農村面貌和農業發展條件並沒有實現質的變化,農產品質量安全越來越令人擔憂等等,就是這種新形勢的突出表現。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除了經濟高速發展期的普遍因素以外,也與我們長期依靠行政命令抓農業的方式密不可分。在這樣的新形勢下,“三農”工作到底應該抓什麼?

鑑於中國當前所處的發展階段和經濟工作對政府的依賴慣性,政府不抓是不行的,政府亂抓更是不行的,關鍵是要把該抓的事情抓住、抓準、抓好,多做有用功,少做無用功,不做瞎折騰之功。

各級黨委政府應該根據不同職責,各有側重地抓好九件事。

第一件事:基礎設施

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條件不達標仍然是當前農村的主要問題之一。村級公路狹窄,農忙季節保不了暢通,建設質量差,使用壽命短;農村電網建設標準低,農業生產用電體制不順,農民生產生活用電保障係數低;剅閘泵站、大溝大渠、田間末渠建設不配套、不達標,旱能灌、澇能排仍然只是農民美好的嚮往;農村安全飲水標準低,供水數量和質量均滿足不了農民的需要。這些問題,就是主要的表現。

農村的道路,至關重要,道路一通,精氣神一振,其餘萬事皆通。當今時代,農村道路問題,既不是通不通的問題,也不是通的數量問題,而是通的質量問題。從20xx年左右開始啟動“村村通”工程以來,基本上每村都通了水泥路,這兩年又在提“組組通、户户通”的問題。但是,我們的通村公路通的等級很低,質量也差,一般的路面只有3.5米,一公里的補助資金只有10萬元。所以,雖然村村通了,但通的質量很差,多數村級公路錯不了車,很多村級公路剛剛修通,又開始損壞,修路時就是東拼西湊勉強籌到的資金,壞了就完全沒有能力維修。通村公路,我們應該按照二級公路的標準去修,捨得花20xx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做這件事,做成一勞永逸的事情。對於時下提倡的“組組通、户户通”,我們應該持反對態度,為什麼要浪費那麼多耕地和公共資源去滿足幾個住户並非很長久的通路要求?這種投資,如果不遵循規律,不尊重現狀和趨勢,必定是浪費資源式的無效投資。

農村電網建設,任務十分艱鉅。當年,政府給農民補貼資金用於買家用電器,卻沒有料到,空調、洗衣機買了,由於電網質量差,都用不了。可見,初衷再好的決策,也不一定符合實際。把電網質量建設好,是政府最重要的職責,把這個職責盡到了,農民買不買洗衣機,用不用空調,那是他自己的事。所以,政府不要總是去做自己不該做的事情,卻又總是把自己該做的事情荒廢了。農業生產用電,是另外一個問題。那些泵站的電線造成的電損,應該歸誰承擔,那些排灌設施的線路設施,應該歸誰建設,這些問題,歷史上一直是水利部門和電力部門在吵架,並將繼續吵下去。然而,這兩個部門吵歸吵,那只是面上的熱鬧,真正的經濟負擔歸誰?還是歸了農民。不論這架怎麼吵,吃虧的都是農民。農村電網,亟需提質升級,要捨得投大錢高標準建設到位,不要走過去那種翻燒餅式的反覆、低投入、不解決問題的老路。

農田灌溉設施,大溝大渠與“最後一公里”同樣重要。沒有大溝大渠,“最後一公里”的水從哪裏來?沒有“最後一公里”,大溝大渠的水又怎麼到得了農田?我們不能講大溝大渠重要的時候,就忘了“最後一公里”,在講“最後一公里”重要的時候又忘了大溝大渠。剅閘泵站、江河湖堤、大溝大渠和田間末渠都很重要,各級政府應該合理分工,各抓要點,建一片成一片,成體系配套一片,讓每一分錢都投得有價值。中央政府要加大對大型水利設施的投入,省政府要負責中型和區域性水利設施的投入,縣鄉兩級要承擔小型和末級水利設施的投入。仍然是要有集中財力辦大事的思想,辦一件成一件,管個幾十年。

農村飲水安全,已經有了本質的改變。問題在於,農民分散居住,供水範圍太大,水質沒有保障,水壓低的問題,始終無法得到根本解決。解決飲水問題,只能將設施建設到人口相對集中的地方,不能夠哪裏有一户人家就鋪一根水管、分一個龍頭。如此廣袤的農村,無論是什麼設備,也無法保證正常的水壓和水質。只對人口相對集中的村莊供水,還可以變相引導農村人口集中居住,從而大幅度地降低電力、電視、寬帶等設施的投入。這個問題,應該予以重視。

第二件事:規模經營

過去有人説,農業的出路在於減少農民。現在,農民已經減少了,而且將繼續減少。從我調研的8個村樣本情況來看,農村基本沒有70後的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平均年齡是58歲,最高是72歲,最低是41歲,人均種田面積是10畝。從農民的年齡構成和人均種田面積的現狀,就可以看明白,為什麼冬季農村撂荒的田越來越多。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一生產關係,已經遠遠不能適應農業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了,我們應該深刻地看到這個問題,更應該大膽地提出和研究解決這個問題。發展各種形式的規模經營,就是探索調整農業生產關係的有效途徑,使之與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更相適應。

農業產業化、機械化水平提高和農業科技的突飛猛進,使農業規模經營成為可能,而農民的大量轉移則使農業規模經營變成必需。我們弄清楚了誰在種田這個問題,就一定會擔憂誰來種田這個問題,也就一定會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規模經營可以解決誰來種田的問題。規模經營就必須要走機械化之路,就一定可以減少農業用工。同時規模經營,既可以繼續解決留在農村人口的就業出路,又可以從根本上改變農民與土地之間的關係,變農民為農工,讓農民過上市民生活。規模經營可以在同樣的版土上增加耕地面積。因為規模經營了,幾十家農民的田統到一個組織去經營了,那些不必要的道路、田埂、溝渠就可以取消,恢復成耕地。這個面積佔總面積的比例一般來説是20%左右,也就是説可以通過規模經營增加20%左右的耕地。我們始終擔憂的18億畝耕地的紅線,是完全可以用規模經營盤活存量來保證的。

規模經營,不能靠行政手段來生拉硬合,但政府必須有所作為。那麼,政府幹什麼呢?應該做好四件事:一是引導農民按照規範的程序把土地流轉出去;二是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規範轉讓的服務場所,比如各種交易所;三是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按規模予以補貼、減税免費、建立農產品物流綠色通道等等;四是協調解決土地流轉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規模經營,強調的是規模,而不是別的什麼。不要一講到規模,就延伸為要發展名特優,這兩者不是一碼事。講規模經營,指的是種植面積,是一種耕地的集約經營方式,哪怕是種糧食,也是可以創造新的增值空間的。

規模經營,要鼓勵公司化這一形式。合作社也好,家庭農場也好,均能夠實現規模經營。但是,由於農民千百年來的現實利益第一的思想禁錮,現階段合作社很難走出高水平之路。家庭農場雖然可以達到一定規模,但仍然屬於規模不夠的類型。而公司化經營,就可以克服這些缺點,讓其成為有資本、有管理水平、有市場搏擊經驗和優勢的經營模式。農村,真正缺的是資本和市場開拓能力,讓工商資本以公司化的方式進入農村,正是幾個方面優勢的完美整合。這必將開創中國農村再次飛躍的精彩局面。不要動不動就擔心工商資本剝削了農民。當年,關於姓資姓社的討論,至今猶言在耳,那些振振有詞地説資本會剝削工人的論斷,有幾條被實踐證明了?當年的擔憂,現在還是擔憂嗎?現在的擔憂,以後會是擔憂嗎?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規模經營,重在引導。我們的方法是培育典型,引導擴大。既要順其自然、不搞行政命令,又不能放任自流、不聞不問,要因勢利導地推動其健康發展。我們可以展望,什麼時候我們的農村萬畝農場林立,什麼時候就是農業現代化實現之日。

第三件事:特色產業

所謂特色,就是有自己獨特的一面。不要以為一提特色,就是名優特新的,就是出其不意的。我對此的認識,恰恰相反。在農業生產這個問題上,一方水土產一方作物,這個作物,就是自己的特色。不要以為,把別人那個地方的東西,拿過來,加上一些保護性栽培模式,就搞出特色了,那恰恰不是特色。所以,傳統產業就是特色,資源優勢就是特色,天然品質就是特色,獨樹一幟,無可替代,才是特色。如果你那個地方本身不產這種作物,你偏要從外地引進來,於是它容易生病,就施農藥,它容易生蟲,就又施農藥,它產量低,就多施化肥或者激素,它錯過季節,就蓋大棚、搞温室,結果陷入惡性循環,最後,產品的原始品質沒有了,有的基本是外形,顏色也不像了。我們試想一下,這樣的教訓還算少嗎?

你這一方水土,從來都不曾自己自由生長的東西,那不是你的東西,也不可能成為特色。比如蘋果是山東的特色,湖北就不要去搞,你硬要搞,它也不是不長,也不是不能吃,它就是產量低、風味差、壽命短、生不逢季。你硬要搞,也是可以搞起來,但是,它的成本會高,它的市場會窄,它的效益會低,結果仍然是得不償失。比如椰子是海南的特色,湖南就不要去搞,你搞也會得不償失,你徒然浪費很多資源,最終,它不可能成為你的產業。

全國各地,你在搞我的特色產品,我在搞你的特色產品,而自己具有天然優勢的東西,卻又統統丟掉了,這樣的情況很普遍。

一種農作物,只有在它最適宜的地區種植,它才不嬌貴,它才具有最強的生命力,即使是“靠天收”式的最粗放的種植水平,它也仍然有足夠的產量和優秀的品質。我們發展農業生產,就要有這個意識。這個意識,實質就是遵循自然規律。在這個問題上,不要講人定勝天,誰要是勝天,誰就會受到天的處罰。

農民自己講,吃的東西,要吃本地的、本季的、本來的。吃本地的就不會沾上因長途運輸和保鮮需要投入的添加劑,本季的就不會承受因保證市場季節而採取保護性栽培措施帶來的危害,本來的就不會受到因人為追求高產或早產而施用這激素那高效肥帶來的殘留毒害。

事實上,多年來,我們都把增產增收當做了農業生產的目的。當下農村,面源污染嚴重、農產品質量嚴重堪憂,就是這一錯誤指導思想產生的惡果。為了增產增收,就大量甚至全部施用化肥,為了增產增收,就毫無顧忌地投放激素農藥,為了增產增收,就十分愚昧地引入轉基因作物,為了增產增收,就不擇手段。這種指導思想必須叫停。

農業生產的首要目標,是產出對人民的生命健康沒有絲毫影響的合格產品,這才是第一位的,是不容踐踏的倫理標準。回到特色產業上來,發展特色產業,就是要順自身的傳統農業產業之勢,借科技和組織方式變革之力,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哪怕是水稻、小麥、玉米、土豆這些大宗農產品,也是有區域分佈的,也是可以做成特色產業的。之所以我們抱着個金飯碗,卻在討別人的飯吃,就是因為我們很多人,心氣浮躁,不願靜下心來耐心地培育自己經得起歲月檢驗的特色產業,卻想着通過投機取巧能一夜成名,結果把精力、物力、財力、人力都投入到本不該去着手的東西上,弄了個場面熱鬧,這一屆這樣整,那一屆又那樣整,都在想着翻新花樣,所以幾十年下來,沒有幾個地方,按照科學規律,把自己的特色產品做成了特色產業。

所以,抓特色產業,想抓出成效,就得靜下心來,耐心細緻地研究、培育,不懈怠、不冒進、不異想天開、不逆規律而動。做任何事業,都不可能一鳴驚人,它必須是幾代人幾十代人紮紮實實的積澱,最終才會修成正果。

特色產業需要形成規模。所以,擴大種植面積,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規模,是發展特色產業的首要之途。再好的東西,如果只有500噸、1000噸,那又能帶來什麼效益呢?相反,有特色的產業,規模越大,就越能夠淘汰那些本不屬於他們自身特色的同質產品,市場服務也會更好更全地配套,市場競爭優勢就會越強。這個規模要以能夠保持特色為限,如果擴張到失去特色優勢的區域,特色也就丟失了,也就談不上什麼產業和優勢了。

特色產業需要形成鏈條。除了有生產種植,還要形成其產前和產後的鏈條,鏈條越深越完整,產業就越穩固越有生命力。如果自己不研究產前和產後,你再好的特色產業,也永遠只是別人的用户和原材料提供者。產業分工,在人與人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是必須的,但在地區之間,就另當別論。如果你這個地方的一個優勢產業,卻被別的地區給分了工,那不是悲哀是什麼?那不是失職是什麼?那不是無能是什麼?

第四件事:培育品牌

農業產業之所以利潤低,特別是農民受益的利潤低,沒有品牌是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水稻,農民賣1.35元一斤,就以為是好價錢了,經過一般的加工廠加工之後,大米能賣到2.5元一斤,就又算好價錢了。然而,通過具有中國馳名商標的加工企業加工成大米,還會只有2.5元一斤嗎?米還是那個米,為什麼價錢大不一樣?又比如説野生鯽魚,漁民撈上來,拿到市場上去賣,一定是和別人池塘里人工養殖的賣個同等價錢,為什麼?因為你沒有品牌,誰都不知道你這個產品的與眾不同之處在哪裏。這兩個事例,都説明了品牌的重要性。

品牌,它不是虛張聲勢的自我叫好,而是質量、信譽、影響力、認可度的代名詞。品牌,在中國,最高的是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現在還有個地理標識產品,但講影響力,講一下就把別人鎮住,還是非中國馳名商標莫屬。

品牌意識,農民應該有,農業企業應該有,地方政府領導更應該有。有的人一開口就喊,自己那個地方有什麼什麼,一口氣可以數出七八上十個,這隻能忽悠外行人。因為你有那個產品,不一定變成了商品,你即使變成了商品,也不一定賣出了它應該賣的好價錢。一個地方有若干個中國馳名商標,才是真正有實力的表現。當今時代抓農業,如果沒有培育出幾個中國馳名商標的產品來,就相當於沒有抓。

相比之下,農民的品牌意識最弱。不僅是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品牌對於自身利益的重要性,還因為我國的品牌申領體制,實際上,是把普通農民關在門外的,作為一個單獨生產者個體,農民無法去申領自己的品牌。

眼下正在大力提倡的家庭農場,其品牌意識應該更強。如果一個家庭農場自己生產出來的產品,仍然不能直接入市,還是交給市場中間商去完成產品的商品化過程,那麼,這個家庭農場對於推動農業現代化的意義就沒有體現出來,他充其量是個種田能手,不是一個合格的農業產業經營者。家庭農場的品牌建設,我們要向日本學習。日本的酸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每袋酸梅,上面都有家庭農場的名稱、聯繫電話、品牌、質量檢測標識。如果説學日本的基礎工業比較難,那麼學這個東西就容易得多。只要政府把申請品牌的門檻降低放開,把質量監管的工作做深做細,學起來是不費吹灰之力的。

農民和家庭農場,其實可以把自己的很多產品品牌化,讓自己的農產品帶着品牌和包裝入市。比如,玉米棒子,有了品牌,就會論只賣;土雞,有了品牌,價格就可以翻幾倍;傳統飼養的豬肉,有了品牌,價格也會有天壤之別。我們應該鼓勵農民和家庭農場,都用最傳統的方法去種植和養殖,都靠質量和品牌去提升單位產品的價值,這樣一來,產量雖然降低了,但由於單價的大幅上升,農民和農場主仍然有高於大量施用化肥農藥和激素的生產方法追求高產而帶來的利潤。我們應該有這方面的鼓勵措施,可以説,靠增加產量來增加農民收入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如果還想繼續提高農民收入,倡導品牌化和無害化無疑是最有希望的出路。

而作為農業產業發展龍頭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則更是要有品牌意識。很多企業老闆,對於自己的品牌建設問題不屑一顧,他們認為,產品能銷出去就是硬道理,有沒有品牌,是不是馳名商標又有什麼要緊。這是目光短淺的表現,也是小富即安的心態,他們缺乏對自己的企業長遠的謀劃和構思,只管當下賺不賺錢,沒有想今後何去何從。很難想象,一個百年企業沒有品牌,也很難想象,這個企業能衝破區域,走向全國,滲透全世界。我以為,一個真正的企業家,首要的是研究自己的品牌。沒有品牌,產品在哪裏生根?如果沒有品牌,產品打入一個新區域的時候,是以何種面目出現?所以,農業企業家們,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政府,則要採取有效的措施,去引導和喚醒他們的重視。

品牌建設,歸根結底,是商品生產者的責任,但是,政府的作為,也是必不可少的。

採取有效的方式,比如學習、培訓、展覽、展示等,引導全社會重視品牌建設,讓所有商品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都牢固樹立起品牌意識,是政府的職責。幫助企業研究品牌、創建品牌,政企共同努力,實現人力、智力等資源共享,創建出一個又一個的知名品牌,是政府的職責。

出台鼓勵政策,刺激和引導人們去設計、構思、創建、培育知名品牌,也是政府的責任。

從制度上研究解決人們在品牌創建上遇到的困難和障礙,給社會鬆綁,讓社會成員自由馳騁,更是政府的職責。

講現代農業,一定不能少了品牌,如果一個地方,農產品品牌扎堆,聲名鵲起,你能説他的農業沒有走向現代化嗎?

第五件事:提升流通

農產品流通,是被絕大多數人忽略的問題。流通,不僅僅是解決買難賣難的問題,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延伸農業產業的價值鏈條,大幅度增加農民農產品之外的收益。

農業產業的更高價值,在產品生產之外的環節,這是我們首先應當認識的問題。沒有這個認識,抓流通就沒有立足點和應當性。在通過產量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空間觸頂之後,流通環節就是其新的增長空間。

舉個簡單的例子。養豬和販豬、賣豬肉這三個環節相比較,養一頭豬好的年景賺80元左右,差的年景20至30元甚至虧本,販一頭豬,無論怎樣也有三四十元利潤,而賣一頭豬肉則可以賺到200至300元左右。這個例子可以看出,越是在高端的流通環節,利潤率越高。農民有些口頭禪:養豬的不如販豬的,種菜的不如賣菜的,搞生產的不如搞生產資料的,等等,表達的就是這個認識。

提升流通,重點是要研究如何降低生產成本、如何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這兩個關鍵環節。

降低生產成本,要在生產資料的流通環節上下工夫。種子、農藥、肥料,是主要的生產資料,這些物品,農民是從零售渠道購入,還是從批發渠道購入,是從一級批發商手中購入,還是從末級批發商手中購入,是獨自一家購買還是多家聯合購買,等等,均會產生各不相同的成本。如果是從零售商手中購入或者是末級批發商手中購入,單價就比較高;如果是單獨一户購買,運費就比較高。這就是成本,而且常常為很多人看不見或者是不在乎。也許一畝田的成本並無多大差異,但如果是1000畝、1萬畝呢,這個成本節約就十分可觀。所以越是規模化經營,就越是可以降低農業生產資料的直接成本。對於公司化經營模式來講,想辦法實現這個成本節約就很容易,如果是單家獨户、家庭農場或者是協會合作社,就要增強這方面的意識,大家抱團購買,以降低成本。很遺憾的是,我們很多經濟組織沒有想到這一點,包括傳統優勢十分明顯的供銷社也沒有抓住這一條財路。農民則是各自為政,沒想到抱團,或者是想到了但做不到。農業生產者要組織起來,努力直接統一從廠家購買各種生產資料,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購買的直接成本和物流成本,從而間接地提高農業的效益。

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要在農產品商品化環節上做文章。所謂商品化,就是從產品變成商品、從生產者手中到達消費者手中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農產品附加值增長幅度最大的環節。

在這個環節,我們要做的功課是:對農產品進行質量檢測,並將一些核心指標的檢測結果明顯標識於產品包裝之上,使農產品經檢測入市;給即將入市的農產品貼上創建的商標標識,讓消費者從商標中瞭解該產品的質量、品牌、影響力、認可度等潛在信息,使農產品貼商標入市;對農產品進行適當的包裝,改變以斤、以噸、以車賣的傳統習慣,一袋一袋賣,一個一個賣,一兩一兩賣,使農產品有包裝入市。

提升流通,還要在尋找農產品從生產基地直達消費者手中的直通銷售渠道上實現突破,使農產品增值環節的利潤能夠為農產品生產者或者組織獲得,實現農產品成規模入市。比如,引導支持發展農村電商,就是非常好的模式。銷售渠道與商品化過程是密不可分的,沒有商品化過程,直銷入市的可能性就變成了零。這是農業生產者實現農產品增值的又一重要領域。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有銷售優勢的企業,從農民手中以很低價格收購農產品,經他們稍一打理,其實就是商品化過程,就立馬增了值,原本是一元兩元一斤的,就變成了十元二十元一斤了。怎樣讓農民、家庭農場、農業產業組織等農產品生產者也有這種意識和能力,把農產品價值鏈的增值關鍵環節全部掌握在農業產業內部,這對於增加農民收入來講,對於提升農業發展空間來講,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市場經濟很成熟的國家,這些本不是政府的職責,但在我國,還處於市場培育這個初級階段,需要甚至是離不開政府對這個層面的引導、扶持和支持。縣鄉兩級政府尤其要捨得花功夫來培養他們的意識和能力,大力地扶持那些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如果一個地區,其農產品產前和產後的效益有80%至90%能夠掌握在農業生產者內部,那麼,那個地區的農業產業質量就已經實現了質的飛躍。

第六件事:深化加工

農產品加工是延伸農業產業價值鏈,提升農業產業發展質量的又一條有效途徑。

農產品加工,要立足於本區域的主導農產品來開展。因為農產品都是輜重貨,只有在合理的運輸半徑以內,才能保證適當的利潤。如果經濟發展到自由競爭的時候,這一條就會更加明顯。所以,我不主張此地的企業去加工彼地的農產品,那是短暫的,不可持續的。

農產品加工,要走全產業鏈之路。就是説,圍繞一個主導產業,通過若干家企業,把整個鏈條的各種資源吃幹榨盡。雖然這有點理想化,但畢竟也是可以探尋的,這正是循環經濟的思路。如果走出了這一條路,那一個地方的農產品加工就真正形成了產業,而且其競爭力一定會超羣、悠久。比如水稻加工,傳統辦法就是實現了從稻穀到大米的轉變,附加值並沒有增加多少,而穀殼、米糠等成了廢棄物,沒有什麼價值可言。但有的企業走的就是吃幹榨盡的路子,企業的效益和質量就截然不同,優質大米加工出來以後,穀殼就作為燃料,米糠就用於加工提煉米糠油,碎米就用於釀酒,一個工廠,若干條生產線,下一個環節以上一個環節的廢棄物為原料,不斷延伸產生出新的產品。從本質上看,這樣的企業就是運用免費的原材料,生產出了更高附加值的產品,其產業質量可想而知。當然,並非任何一個企業都可以走出這樣的路子,這需要科研的支撐、創新的支撐、資金的支撐、人才的支撐。這從另一個方面又説明,農產品加工並非是低科技含量的代名詞,恰恰相反,現今時代,更需要培育高技術水平的企業來從事農產品加工,才不至於因為裝備和技術水平的低下而變寶為廢,形成農產品資源的極大浪費。

農產品加工,要限制粗加工,支持深加工和精深加工。粗加工,規模越大,浪費越大,對整個產業的損害越大。因為粗加工不能從本質上提升產品附加值,無法提振生產者的信心,時間久了,一個主導產業可能因為效益過低而被淘汰。限制粗加工,要各種措施並舉,最主要的是兩手,一手是嚴控土地供應,越是粗加工,越不能供應土地,每個地方原則上都不能為粗加工提供新增建設用地;一手是從嚴徵税,越是粗加工,越是不能減税免費,否則就是保護落後,保護落後就會扼殺創新。通過這樣的政策槓桿,來迫使粗加工轉型升級,尋找新的出路。對於深加工和精深加工,則要大力扶持。如何判斷是否是深加工或精深加工呢?通俗地講,只要看產品就可以了,看產品是不是與原材料發生了質的變化,比如,稻穀變成大米就不是質的變化,稻穀變成了夾心餅乾就是質的變化,是不是生產出了一系列各不相同的產品。另外,從剩餘物的多少也可以判斷,如果產品加剩餘物就基本等於原材料的數量,那麼就不用多想,一定是粗加工,相反,如果最終沒有什麼廢棄物,而是全方位地吃幹榨盡了,那也不用多想,一定是層次比較高的加工了。

比如,水產品中的魚加工,如果魚經過加工環節後,主要產品就是魚糜,外加剩下了一大堆的魚鱗、魚翅、魚骨等等,那麼,這個加工只能算個粗加工。如果加工之後,產品有魚片、魚糜,有魚丸、魚肚,有風味魚、即食魚,有膠原蛋白的飲品、護膚品,那麼,這個魚加工就算是做到家了,其產業的質量絕不是隻產出魚糜的企業可以比肩的。

在加工這個問題上,要有這樣一種理念,即優勢資源一定要交給優質企業來經營,一定要交給有實力的企業來經營。如果我們把優勢資源交給一些“土八路”去經營,其結果只能是暴殄天物,浪費資源,形不成優勢產業。

從產品質量安全這個角度講,農產品不經過加工是最好的。因為,每一次加工,都免不了要添加這種劑那種劑的,添加了東西,總是比沒有添加要差。但是,由於運輸、儲存、消費愛好等等各種原因,農產品加工有其必然性和剛性需求。我們的主要任務是,要合理控制那些添加品的數量和質量,在需要與質量兩者之間尋求平衡點,確保經過加工的農產品符合質量安全要求,不給人的健康帶來不良影響。事實上,越是粗加工產生的生鮮產品,其添加保鮮防腐劑的需要就越強,其量的投放就越多,對人體的健康可能影響就越大。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我們也要主張深加工和精深加工。

農產品加工,我們追求的核心應該是質而不是量。如果單純去看量,看加工產值佔到農業總產值的多少,其意義並不大,既容易導致粗加工氾濫,也容易產生水數字。而質,才更具有實質性意義。而且,重視了質,絕大多數加工企業都是走的精深加工之路,其價值的大幅度提升自然可以起到擴張量的作用。所以,在政府的引導問題上,要注重在質上做文章,這才是對一個地方的長遠發展有利的方向。

農產品加工,其排放物常常比較多,因此,要趨向於建設統一的農產品加工園區,將污水處理等設施高水平配套好,避免加工產生環境污染。

農業工業化,核心的環節是加工,農業產業增效,關鍵的環節也在加工,所以,政府要重視,要下功夫去抓。

第七件事:環境治理

農村,在我們兒時的記憶之中,是一塵不染之地: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綠油油的稻田,金燦燦的菜花。而今,在我國大部分農村,均已面目全非,取而代之的是垃圾遍地、污水橫流,農業面源污染十分嚴重。此種情形,在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帶,尤為突出。

看到農村環境如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揪心和擔憂。別以為與我們自己沒有關係,恰恰相反,農村環境好壞與每個中國人都息息相關,然而遺憾的是,高層、中層都沒有對這個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農村環境污染,有工業污染,但更多的不是來源於工業污染,其主要來源於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生活垃圾,二是生活污水,三是種養殖污染。

關於生活垃圾問題,不是清掃清運的問題,而是如何實現無害化處理的問題。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經過了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由於垃圾量小,農民種田肥料來源少,各家各户在堆燒農家肥時自行消化了。第二個時期,農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各種一次性用品大量湧入,而農民既沒有精力也不願意再把垃圾用作肥料了,同時也無法處置那些無法消化的垃圾,所以家家都往野外倒,形成了農村垃圾遍地的局面,是分散的污染。第三階段,近年來,各地採取了一些措施,在農村建立了垃圾清掃清運系統,但由於多數村鎮沒有垃圾無害化處置設施,到縣城處置運距又太遠,所以很多地方只採取了簡單的填埋和堆放,農村垃圾污染從分散污染變成了集中污染。

關於生活污水問題,主要是農户家中的生活污水絕大多數都是直排到溝渠河湖裏面,連最起碼最簡單的處置都沒有,久而久之,形成了如今污水橫流的局面。尤其是農户居住密集的區域,河水深黑,河面污物彙集,村子裏臭氣熏天,目不忍睹。

關於種養殖污染問題,也是十分嚴重。由於追求產量和縮短週期,以實現單位面積最大限度增收,農民使用化肥、農藥、激素等完全沒有節制。生豬家禽養殖上,既使用催重催大的藥品,又不對排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水產養殖中,普遍大量投肥養魚、投糞養魚,湖水質量也是惡劣之至。農民現在種養殖都搞了“雙軌制”,種的東西分兩塊,一塊是賣的,一塊是自己吃的,賣的就施化肥打農藥,吃的就施農家肥不打農藥。養殖的東西也分兩塊,一塊是賣的,一塊是自己吃的,賣的就用激素,就投飼料投肥投糞,吃的就用傳統辦法慢慢飼養。看到這裏,我們是不是每個人都應該感到悲哀,我們每個人天天都在呼吸着污染的空氣,喝着不乾淨的水,吃着不安全不健康的食品。如果我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被污染浸蝕着,那麼,我們又怎麼可能依靠別的方法求得一片淨土?如果我們連吃喝呼吸的安全都保障不了,那麼,人活着是為了什麼?我們抓發展又是為了什麼?

所以,我們要大聲疾呼:拯救農村環境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我們能不能下決心,集中五年的時間,解決農村環境的問題。雖然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比較多,但是問題得有輕重緩急,問題也只能一個一個地徹底予以解決,才會達到目的。

要通過大力的扶持,保證每個鄉鎮都建立起垃圾無害化處理和污水處理系統,以達到全域垃圾無害化處理和鎮以上污水全處理達標排放的目標。

要採取以獎代補等方式,促使農村居民生活污水實現無害化處理,最大限度地減少生活污水的污染。

要採取鐵腕措施監管農業投入品,高殘毒高殘留危害人體健康的投入品應該禁止生產、禁止流通、禁止使用。對於投肥投糞投激素開展養殖的行為必須全面禁止,並依法嚴厲追究責任。對於農業生產中化學肥料的使用進行限制,以有效政策措施鼓勵大量施用農家肥和推動秸稈還田。對於那些低水平規模化養殖,必須採取有效的技術和措施對排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做不到這一條的,要下決心關閉。凡是對環境帶來破壞的發展都不足取,這個認識要成為全民共識。要逐步開展土壤休耕、湖泊休養試點,以全面恢復地力和保護水環境。

關於農村的工業污染,也要下狠心治理。嚴格地説,農村不應該辦工廠,因為那裏的基礎設施配套不了,實現不了污染物的有效處理。對於辦在農村的工廠,粗放低水平的,要下狠心關閉,恢復農業生產;有發展前景的,應該進入設施配套的園區,並以搬遷為契機實現轉型升級。

總之,農村就應該是一片淨土,是一片與污染沾不上邊的淨土。

第八件事:農旅一體

所謂農旅一體,是指樹立農業旅遊化思維,實現農業和旅遊一體化發展,進一步增加農業的附加值。中央提出,要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旅一體化是其題中應有之義。

傳統抓農業的思維,暗含着這樣一種認識:農業就是靠農產品自身產生價值。比如,種水稻,一年忙到頭,只要把稻穀賣出去了,就算是價值實現了。比如,種葡萄,也是一年忙到頭,只要把葡萄賣成了錢,也算是價值實現了。然而,這種思維是遠遠不夠的。農業生產過程中,除了產出產品本身的價值外,還附着着可供人們欣賞、參與、消遣、娛樂等諸多價值。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城市人口開始眷戀鄉村氣息,農業的這些附加值將會加快顯現。

也就是説,我們要樹立這樣一種全新的思維:在抓農產品生產的同時,我們要想辦法把農村的景觀、空氣、陽光、勞動、科普等賣成錢,而且還要賣個好價錢。

歸根結底,就是要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發展鄉村旅遊,通過牽引人們到鄉村來休閒、觀光、體驗、認知、懷舊、創作等,促使城市人口的第三產業消費向農村覆蓋,給農民和農村帶來農業生產外收入,實現農業和旅遊同步發展。對於地處城市近郊的農村,這是一條十分重要的通往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路子。

實現農旅一體化發展,首要的條件是建設農村景觀。在規劃佈局農業基礎設施、產業板塊、民居風格、生態維護等功能時,按照全域景觀化的思路,開展景觀建設,使農村的各項建設項目,建成後都是可供欣賞和玩味的景觀,把農村打造成一個集農業生產、農村景觀、農業科普、農耕文明於一體的生態景觀新農村,成為人們傾心和嚮往的旅遊勝地。

建設生態景觀新農村,我們需要做的功課是很多的。首先是要把農村的環境治理好,實現垃圾和污水全處理,讓農村清潔起來,成為清潔農村。其次是構造景觀,主要是花海、林海,在種植各種植物時需要精心策劃,既要有大規模的主打品種,又要能四季各有不同,形成精巧的色塊和季節搭配,產生令人震撼的視覺衝擊,讓人們今年來了明年還想來,最終年年都要來。有的產業,其生產環節中的某一個季節,本身就是景觀。比如,桃、李、梨、杏、櫻桃、油菜等,它們的花期都是景觀,關鍵是要有賣景觀的意識。第三是構思各種特色園區,供人們從事採摘、勞動、科普等參與式、體驗式活動,把農耕生活、親子教育、家庭享受融為一體,收穫激情和幸福。第四是打造特色民居,做好保護舊居和建設新居兩篇文章。那些具有特定時代烙印的舊居,可以説是農村的無價之寶,當下廢棄的多,應該想辦法把這些資源盤活,採用修舊如舊的思路,使之成為特色鄉村旅館,吸引人們前來短期居住。農民建設新房,也應當嚴格管控,必須做到在規劃的地方建房子,建經過設計的房子,並且要緊密傳承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築風格,讓它們一建起來就是景觀,就能夠勾起人們兒時的記憶和感傷,從而產生先天性的親和力,吸引人們主動前來。

光有景觀,顯然是不夠的。鄉村旅遊,終歸不是名山大川的旅遊,必須與之區別對待、形成差異化供給。人們對鄉村旅遊的迷戀,主要不是來源於景觀,而是來源於鄉土文化。因此,一定要把文化的文章做足。文化常常是隱含在某種事物之中,處於潛伏狀態,沒有外力的呼喚,它可能會沉睡千年。但它又是一顆生命力極強的種子,一旦遇到合適條件,就會破土而出,形成燎原之勢。這個合適條件就要靠我們主動創造,就是要策劃既符合鄉土優勢、又滿足人們心理需求的活動。比如,藉助鄉村的優美環境,每年在某一個季節固定開展體育活動,如田園馬拉松、田園籃球或其他趣味運動;比如,種田能手比賽、特色小吃烹飪比賽或其他懷舊性比賽活動;比如,攝影採風、文學採風等藝術創作活動;比如,開展各類創意碰撞、與鄉村發展相關聯的論壇講壇等等。用固定活動吸引特定羣體前往,長年累月之後形成品牌和口碑,文化的影響力與凝聚力就充分發揮出來了,到了這個境界,鄉村旅遊就形成了氣候。

景觀建設也好,活動策劃也好,並不是每個鄉鎮、村都要去把文章做滿做足,做成個大而全、小而全,而是要立足自身的優勢和條件,做出哪怕只有一項但卻具有別人無可替代競爭力的品牌,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僅如此,在一個縣域內,最好是各個鄉鎮或村,要統一進行規劃和構思,形成季節相錯的旅遊景區,保證全年都有火爆的鄉村旅遊市場。

推動農旅一體化、發展鄉村旅遊,農民能從中得到什麼?這可能是絕大多數人最關心的問題。從理論上分析,農民的所得,除了農產品因為休閒、觀光、體驗等活動而增值外,還可以獲得提供服務而帶來的收益。如果農村的景觀足夠吸引人,那麼農民的房子就可以成為家庭旅館,農民通過賣農家小吃和家居房間,就完全可以養活一家人。服務業與農業的區別在於,前者的利潤率比後者高出好幾倍,但其勞動強度卻又大大小於後者。正是因為農旅一體化發展,可以給羣眾帶來服務業收入,才更顯其推動農村振興、農民致富強大動能,也更顯其緊迫性和必然性。因此,抓緊行動乃第一要務。

第九件事:政策支持

當前“三農”工作,需要什麼樣的政策支持,需要認真研究。

當前針對“三農”的政策是不少的,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需要研究的是,這些政策與“三農”需求之間的契合度到底有多高。須知,好政策,不一定是正確的政策。只有能夠有針對性解決突出問題,能夠體現正面引導作用,能夠推動產業持續發展進步,能夠簡便操作的政策,才能堪稱正確的政策。

我們需要反思針對“三農”的系列補貼政策。這些政策無疑是好政策,但要想被承認為正確的政策,我想需要過程。這些政策最大的缺陷就是隻照顧了農民個人的利益,而忽視了農村的公共利益。這些政策實施了這麼多年,錢花費了不少,但是,農村面貌卻沒有什麼根本性改變。這實際上是公共資源的極大浪費。

當前的各項惠農補貼,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以縣為單位統計,一般小縣有1億元左右,大縣有2億元以上的。這些錢,分散到千家萬户,便成了每家幾百元。農民高不高興呢?的確高興。但是農民滿不滿意呢?不一定滿意。因為與他們生產生活更直接相關的運輸、灌溉、排澇等大問題沒有人去解決,幾百元的補助抵不了因為基礎設施條件差而增加的生產成本。

有的補貼沒有達到引導農業發展的效果。比如糧食直補,也許真的種糧食的人並沒有享受到這個補貼,而沒有種田的人卻在享受這個待遇,因為我們的補貼方式並沒有把補貼與糧食直接掛起鈎來。在一些地區,這個補貼成了土地規模流轉的絆腳石。有的補貼帶來了農村新的不平等。比如家電補貼,買空調買洗衣機的給予補貼,而能夠買空調買洗衣機的,本來就是條件好的家庭,那些條件差的根本想都不敢想這個事情。有的補貼成了部門和不法商人謀利的工具,農民卻並沒有從中得到多少實惠。比如農機補貼,本是好事,但在操作中,要上了目錄的品種才能補貼,在經銷商處購買時通過扣除的方式兑現補貼款,結果導致了歪風邪氣。有可能部門通過控制目錄謀利,商人通過漲價謀利,而農民則只是背了個空名。一台農機具,在未進入補助目錄時,可能賣價5000多元,在進入補助目錄之後,賣價就成了6000多元,就是最直接的表現。如果不搞什麼目錄,只要農民購買了多大功率的農機具就可以憑票到財政領取補貼,這個事情就會大不一樣。有的補貼實質上是損害農民利益的。比如説曾經風靡一時的能繁母豬補貼,一度成為笑談。這個補助的實施,因為政策的刺激,破壞了市場的正常調節機能,導致了豬肉週期性的供大於求,嚴重損害了養殖户的利益。

支持“三農”,政策要對路。“三農”最重要的支持政策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加快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這是最迫切的,如交通、水利、土地等條件改善,要通過持續不斷地加大投入,讓農民因為生產條件配套問題的投入成本接近於零。二是加快改善農村環境,要下決心給予政策支持,抓緊改變農村垃圾遍地、污水橫流的局面。三是要加強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建設。我國農業發展的階段,決定了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必須是公益性的、全天候的,過早地將這一職能推向市場,是對“三農”工作的削弱。四是加大村級轉移支付力度。大力提高村幹部待遇,讓有能力的人能夠安心於村幹部崗位為民服務;大力提高村級組織解決村內小問題的能力,讓村級組織在羣眾心目中有地位、有威信。那些惠及困難羣眾的所有資金都應該由村幹部去落實到户,讓羣眾對黨和政府的感恩具體化為對村級組織的感恩。如果村級組織沒有什麼治力可言,如果對羣眾的好處都由上級或上幾級越過村級直達農户,久而久之,我們的基層工作基礎是十分令人堪憂的。

支持“三農”的政策,落實的方式也要對路。嚴格説來,中央、省兩級政府,只需要把支持“三農”的資金按照一定的係數以轉移支付的方式安排到縣,指明用途,加強監管和審計,即可。至於具體到哪一個項目,如何規劃設計搞建設,交給縣級政府去統籌安排。如果一個項目的規劃、設計、評估、招標、建設、驗收均由廳局直接操作,則必然既不能保證所實施項目的正確性,也不能保證管理這方面的領導和幹部自身的安全性。有些項目,其前期費用就佔去了項目總投資的40%至50%,有些項目,允許實施的內容是實際不需要的,而實際需要的內容又不允許實施,從而造成大量的資金浪費和設施閒置,需要解決的問題卻仍然沒有解決,十分令人痛心。導致這一惡果的罪魁禍首,就是上級一竿子插到底,管了自己管不了、管不好的微觀事務。這種局面,如果不從頂層設計上去改變,更加痛心的後果還將繼續出現。所以,我們必須下大決心整合項目和資金,辦成農村真正需要的大事。

以上觀點,供大家參考,目的是要把“三農”工作抓得更好。

在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範文 篇12

20xx年,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好上級黨委政府的有關工作安排部署,緊緊圍繞年度目標任務,針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採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切實推動農口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確保各項工作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一)以抓好補齊短板為重點,紮實抓好脱貧攻堅任務落實。一是要堅持標準,補齊短板。要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堅持黨中央確定的脱貧攻堅目標和扶貧標準,焦點不散、靶心不變,嚴格用標準和目標引領20xx年脱貧攻堅工作。近期,省將印發《雲南省貧困退出工作實施辦法》,待正式辦法印發後,我們要根據調整後的標準,認真開展新一輪查缺補漏,補齊短板,強化弱項。二是要舉一反三,抓好問題整改。要結合中央第十二巡視組反饋意見和省成效考核組反饋問題,嚴格按照州委制定印發的整改方案認真抓好貫徹落實,確保問題整改到位。三是要抓產業扶貧,鞏固脱貧成果。要以提高產業扶貧組織化為重點,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示範和帶動效應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大户等新型經營主體。要完善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户聯動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户在參與合作經營中直接受益,實現對所有貧困户全覆蓋。四是要做好特殊貧困人羣精準幫扶工作。要特別聚焦患重病貧困家庭、殘疾人貧困家庭、五保户、涉外婚姻貧困家庭等幾類重點特殊困難人羣的幫扶工作。在產業、就業、教育、醫療、住房、兩項政策銜接等方面採取有力措施,保障特困羣體穩定脱貧。五是要開展扶貧扶志行動,激發羣眾內生動力。建立健全產業帶貧、就業脱貧等幫扶政策和機制;大力弘揚“西疇精神”,加強教育引導,推動貧困羣眾移風易俗,養成健康文明生產生活方式;大力宣傳自強不息、自力更生的脱貧典型,激發脱貧致富奔小康的熱情和信心。

(二)以抓好示範基地為重點,全力推進農業農村工作。一是要高質量抓好示範基地建設。以辣椒、蔬菜、水果、中藥材、食用菌、花卉、畜禽等產業為重點,抓好“100個高品質藥園、100個生態蔬菜種植園、100個特色水果種植園、100個花卉種植園、100個畜禽養殖園、100個人工菌栽培園”六個“100工程”,要認真抓好規劃編制,穩步實施。二是要鞏固提升糧食產能。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目標主體責任,鞏固“大棚房”清理整治成果,大力推進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670萬畝以上,糧食總產量穩定在x萬噸以上。三是要加快農業龍頭企業培育。啟動“10大名品”“10強企業”“10佳創新企業”評比活動,推動農業經營主體有機融合。四是要持續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強化農產品專項整治,提升檢測能力,推行產地證明、可追溯制度和標準化建設,大力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紮實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五是要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各縣(市)一定要高度重視,必須確保6月底前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清產核資工作,對因工作不力影響全州工作進度的,州委州政府將啟動問責程序。同時,要鞏固提高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質量。六是要統籌抓好鄉村振興。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村示範、千村整治”行動,在持續深入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既定目標的基礎上,完成100個以上的示範村和1000個左右的整治村建設任務。

(三)以抓好水利投資為重點,加快補齊水利基礎短板。一是要千方百計籌集水利建設資金。要全力爭取中央和省支持,做好省級水利專項貸款申報工作;要加強與國開行、農發行、農行、中行等金融部門合作,加大水利項目PPP模式建設力度,以引入社會資本和金融貸款彌補解決地方配套資金壓力問題,確保水利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億元以上。二是要着力加快重大項目實施。要爭取清水河大型水庫可研報告通過水利部報國家發改委審查,加快推進“十三五”規劃內文山大箐等39件小型水庫前期工作。要加快推進在建水利工程建設進度,重點加快德厚大型水庫工程建設,確保主體工程按要求在今年全面完工,加快推進富寧縣阿用鄉堰塞湖、麻栗坡縣猛硐鄉山洪泥石流災害的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三是要加強監管。要針對不同監管對象採取不同的監管方式,充分運用“四不兩直”等方式,對河湖“四亂”問題整治、防汛抗旱、水利安全生產等重點工作開展經常性的明查暗訪,推動行業監管再上台階;要認真做好水庫20xx年安全度汛工作。四是要堅決打好六大攻堅戰役。要以更高標準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打好節約用水攻堅戰;以“清四亂”作為第一抓手,紮實推進河(湖)長制工作,打好河湖管理攻堅戰;以強化取用水管控為核心,打好水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聚焦“建得好”“改得好”“管得好”的三好標準,打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和運行管護攻堅戰;統籌抓好項目建設,打好水利扶貧攻堅戰,真正發揮水利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支撐作用。五是要深化改革。要深化以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為重點的農村水利改革,通過完善水價形成機制,進一步鼓勵、調動社會資本投資農村水利建設。

(四)以抓好國土綠化為重點,穩步推進全州林業草原工作。一是要加快國土綠化步伐。加大營造林、退耕還林還草和陡坡地生態治理、防護林建設、濕地修復、退牧還草等工程項目實施力度,推動河湖周邊生態改善;加大集鎮周邊綠化力度,加快恢復城鎮周邊裸露地塊、“五采區”、25度以上坡耕地等區域的林草植被,全力推進美麗縣城和美麗鄉村建設;實施退耕還林45.94萬畝和陡坡地生態治理8.1萬畝,向上級爭取支持,力爭新增生態護林員1萬名以上。二是要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全面落實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政策,管住護好天然林和生態公益林,加強濕地保護修復,開展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小區和小微濕地建設,確保濕地總量不減、質量提升,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三是要推進林草產業發展。重點發展油茶、核桃、八角、草果、紅豆杉等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林草龍頭企業,打造高原特色林草品牌。四是要積極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按照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思路和要求,積極推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石漠公園、濕地公園、森林公園等建設。

(五)以抓好高質量發展為重點,持續做好烤煙生產各項工作。一是要認真貫徹落實好全州煙草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年度目標任務,紮實推進煙葉轉型升級發展,突出抓好“穩控規模、土地流轉穩定核心煙區、煙葉提質增效、煙葉資源優勢向品牌優勢轉型、煙農增收”五個重點,積極推進捲煙創新營銷,加快推進全州煙草產業高質量發展。二是要加強“兩煙”市場秩序維護。繼續深化“四個機制”建設,保持緝私打假高壓態勢,着力淨化“兩煙”市場,為煙草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六)以抓好改革發展為重點,推進農墾工作任務落實。繼續推進農墾改革,全面清理規範農場國有土地承包租賃關係,完成農場社區建設,抓好墾地融合改革試點經驗推廣。抓住農墾項目建設高峯年機遇,大力組織實施生活性和生產性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盤活資源資產、加強農場間合作、加大招商引資、延長產業鏈、提升品質等方面下功夫,紮實推進全州農墾各項工作措施落實。

(七)以抓好土壤改良工作為重點,推進農業科研工作取得新成效。認真抓好全州土壤改良試點工作,要繼續做好與雲南平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要積極與硯山中澳公司開展合作,爭取取得實效並逐步在全州推廣;紮實抓好科技成果轉換,積極推進農業科技試驗基地項目建設。

在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範文 篇13

今年我行的各項工作頭緒繁多、任務壓力較大,無論在指導思想上、管理方式上,還是經營理念、考核措施上,都有許多新變化,但只要各行要緊密圍繞郭行長提出的在發展上抓好“五個堅持”,管理上開展好“五項活動”,工作上抓住“五個重點”,統籌兼顧,把握全局,有理有節,引導幹部員工正確理解和處理好業務與發展、經營與管理、加快信貸投放與防範風險、主動負債與壯大資金實力、業績考核與計劃執行、數量導向型考核與質量效益型考核的關係,就一定能推動各項業務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的快速協調發展。

在具體工作中,重點要把握抓好以下幾點:

一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行各項工作,實現業務經營又快又好發展。

科學的發展觀對我們而言就是要把有效發展的根本途徑轉移到轉變增長方式和提高全體員工素質上來;把業務經營中心轉移到提高資產質量上來,努力實現農行價值最大化。就是既要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又要注重提高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既要注意防止片面求“快”而忽視“好”的傾向,也要注意防止以“好”壓“快”的傾向,積極推進業務增長方式由外延粗放型增長向內涵集約型增長轉變,努力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率。

二要加快消化歷史包袱,努力推進我行的經營戰略轉型。

當前,我行不良貸款餘額大,表外掛息多,歷史包袱沉重,尤其受傳統體制、機制和管理方式慣性的影響,部分縣支行和網點業務經營還比較粗放、收入結構相對單一,單純追求規模,管理與發展不相適應。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不能儘快消化歷史包袱,將會嚴重製約我行的可持續發展和趕超戰略,為此,各行要充分利用省分行優惠政策,多渠道增收,加快消化各種掛賬,減輕歷史包袱給我們造成的壓力。

三要認真抓好“五個堅持”、“五個轉變”、“五項活動”和“五抓重點”工作。

今年,市分行黨委提出的“”工程,突出強調了既要加快發展,又要強化內控管理,防範風險,既要突出重點工作,又要兼顧發展這一特點,各行要主動適應新形勢,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轉變經營觀念,將“五個堅持”、“五項重點”的要求貫徹到每一項具體工作之中,通過紮實苦幹,迅速縮小與全省系統內的差距;要認真開展好“五項活動”。按照省分行黨委要求,結合隴南實際,今年,全行要認真紮實地組織開展好“規章制度學習教育活動”、“信貸基礎管理規範年活動”、“會計基礎管理規範年活動”、“自律監管規範年活動”“反洗錢活動”,這是針對我行基礎管理和內控管理薄弱、違規操作、自律監管不深不細、制度落實不到位、個別行、個別網點屢查屢犯,糾而不改等實際問題採取的加強內部管理的重點措施,各行一定要充分認識開展五項活動的重大意義,按照市分行統一部署,認真抓好活動的開展,切實達到增強幹部員工遵章守紀意識,加強基礎管理,提高內控水平的目的。

四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狠抓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

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加強調查研究,掌握新情況,研究新對策,解決新問題,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市縣兩級行都要增強為基層服務的意識,既要注重效率,更要重視效果,想方設法幫助基層行及時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並通過加強督導,促進各項工作任務的全面落實。

五要認真提高執行力水平。

執行力是競爭力的基礎,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提升執行力就是對上級行確立的工作目標,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併力求有新的突破;對上級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堅定不移地抓好落實;對上級行制定的制度規定要始終如一地遵守執行。要增強執行規定的主動性,對經營管理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要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深入細緻地進行研究,拿不準的要及時向市分行和分管領導彙報。

市縣兩級行機關部室要改變作風,在全力為基層服務的同時,對上級行交辦的事情要不折不扣地迅速辦理,並按要求及時向上級及時報告,對拖拉不辦的市分行將予以問責。

在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範文 篇14

20xx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之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深化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之年。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支部帶領廣大黨員幹部羣眾,以擼起袖子加油幹,撲下身子抓落實的工作作風,合理調整產業佈局,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社會穩定,人民羣眾安居樂業,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保持穩中有升的良好發展態勢。

20xx年工作開展情況

一、經濟平穩發展

在支部的帶領下,通過全村上下不懈努力,我村經濟從付增長轉換為平穩發展,20xx年集體經濟收入4.5萬元。該項資金已全部投入到有效的民生工程。

二、民生工程

1、拓寬田間道路

我們村主要以農業為主,過去的田間道路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機器耕作的需求,今年春季,經村民提議,村民代表會議決定,投入資金4.5萬元,對田間道路進行了拓寬整治,改善了全體村民的生產條件。

2、土地確權

在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246户、1747.23畝的土地確權工作。因土地帶來的矛盾、糾紛得到了有效的解決。

3, 循環路連接線

在支村兩委的帶領下,對循環路連接線進行了硬化,共完成主要道路10條,寬3米,長50米,共900平方米.投資4.5萬元。

4、環境整治

為了抓好環境衞生工作,根據鄉黨委、政府的要求,對我村的環境衞生進行了整治,支部利用每月10號的黨日活動,全體黨員義務勞動,對綠道兩側、杆塔廠、門球場的白色垃圾、雜草、建築垃圾,進行了徹底的清理整治。

5、水庫壩道路維護

水庫壩道路是我鄉西北片的主要交通要道,道路以南100餘平方米未進行硬化,為了保護水庫壩道路,投資5萬餘元,進行了填平、碾壓,對道路的保護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6,飲水工程

多年來,飲水工程因資金問題 ,未能進行一次性的全村水網改造,只能分批分段的進行,根據村民的提議,今年秋季對村西的主管路進行了更換整治200餘米,共投資1.7萬元。

三、安全生產零事故

認真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五覆蓋”網絡化管理責任體系,把安全生產責任分解到各個村民小組,並與每家每户簽訂責任書,保持了安全生產的平穩態勢。

四、黨建引領得民心

一是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建設,按照新時期對黨建工作的要求,緊緊圍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建立健全了黨員“三會一課”制度,通過學習,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幹部的凝聚力、戰鬥員力進一步高。 二是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宣傳教育和完善反腐倡廉宣傳工作,不斷提高廉潔自律意識,自覺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20xx年工作打算

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年,為使羣眾脱貧致富,一是加快農業產業化推進的步伐。實施產業脱貧,加大產業扶持力度,根據實際情況,發展優勢產業,引進一批經濟效益好、實力雄厚的企業入駐我村,引領我村羣眾致富奔小康,助推脱貧攻堅邁上新台階。二是抓好新時代講習所建設。農民講習所作為助推脱貧攻堅的有效載體和有力推手,通過開展各類“講”“習”,認真學習貫徹黨的精神,提升農民實用技能,提升幹部羣眾脱貧攻堅的精氣神,轉變貧困羣眾的思想觀念,引導羣眾主動尋找脱貧出路,豐富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全面推進全域旅遊和美麗鄉村建設。三是抓好旅遊產業發展。推動經濟發展。繼續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大力鼓勵農民開辦農家超市、農家樂,切實增加羣眾收入;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八方來客,構建美景如畫新農村。

總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機遇前所未有,任務光榮艱鉅。在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村黨員、羣眾,凝聚力量,攻艱克難,奮勇拼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不懈奮鬥!

在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範文 篇15

同志們:

這次會議是市委、市政府決定召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説它重要,是因為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歷史性任務,我們建設文明生態村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什麼關係,怎樣把創建文明生態村自覺納入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當中,更加紮實有效地開展好,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同時,我市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起步較早,至今已有三年的時間,雖然積累了很多經驗,但也面臨着一些困難和問題,需要我們很好地研究解決。會前,市委常委召開了會議,專門聽取創建辦工作的彙報,決定召開這次全市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動員大會,主要是回顧總結去年全市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創建任務,進一步統一全市上下的思想認識,強化措施,紮實工作,全面提高文明生態村創建水平,加快推進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剛才,對106個文明生態村進行了命名錶彰,6個單位作了很好的發言。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所有受到命名錶彰的文明生態村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在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廣大幹部羣眾和給予大力支持的社會各界表示親切的問候和衷心的感謝!下面,根據市委常委研究的意見,我就抓好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增強搞好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去年以來,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把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作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措施,作為“富民強市”的十大重點工程之一,從農村實際出發,發揮各自優勢,不斷強化措施,廣泛宣傳發動,社會各界支持幫扶的力度越來越大,農民羣眾參與的熱情越來越高,創建活動的影響越來越強,成效十分明顯。據初步統計,去年,106個文明生態村總投入8600萬元,硬化村內道路是261萬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118萬平方米,安裝路燈4200多盞,開挖整修下水道512公里,新建體育廣場102個,新建衞生廁所600個,新建沼氣池293個,拆除舊房4260間,取直道路320多條,節約土地1000多畝,約有10萬農民直接受益,有力促進了全市農村經濟社會事業的快速協調健康發展。一是有效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農村髒、亂、差狀況得到徹底改變,村道通暢、環境整潔的村容村貌已成為文明生態村的重要標誌。二是有力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農業特色產業和農業生態旅遊得到較快發展,“一村一業、一村一品”格局逐步形成,農民收入明顯提高。三是農民的文明素質明顯提高。各類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農民羣眾的精神面貌發生很大變化,講文明、破陋習、樹新風逐漸成為自覺行動。四是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得到加強,戰鬥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黨員幹部通過為羣眾辦實事、解難題,進一步增進了與羣眾的感情,增長了才幹,提高了威信;農民羣眾對黨和政府、對黨員幹部的信任度進一步增強。五是創出了精神文明建設品牌。我市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評價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創建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先後有20多個縣市400多人次來我市學習參觀考察,創建工作已成為我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響亮品牌。

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在於結合實際,大膽探索,勇於創新,一步一步抓好落實。我市這兩年的實踐充分證明,開展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完全符合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完全符合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是順應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形勢要求、滿足廣大農民羣眾物質精神文化需求的益民之舉,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開展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能夠有效幫助農民羣眾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最現實、最直接、最突出的問題,能夠有效地引導廣大農民改變落後生活方式、改善人居環境,能夠有效地教育廣大農民羣眾,提高勤勞致富、科技致富的能力和關心生態、保護環境的自覺性,促進農村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必須堅定不移地繼續抓下去。各級各有關部門特別是農村基層幹部羣眾一定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抓好“三農”工作的高度,進一步統一思想,充分認識搞好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文明生態村創建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不斷強化措施,加大力度,全力搞好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抓住關鍵環節,全面提高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當前,全市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參與面越來越廣,創建難度越來越大,創建工作中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湧現。對此,各級必須以科學求實的態度認真總結工作,找準問

題,抓住關鍵環節,突出工作重點,確保完成今年文明生態村創建任務。

(一)要把改善人居環境作為創建工作的切入點,切實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村容村貌髒亂差,是制約農民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創建文明生態村,必須從解決這個問題入手,下大氣力整治村容村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質量。要搞好村莊規劃設計,堅持先規劃後建設,防止重複建設和分散投入,有計劃有重點地做好文明生態村“連線成片”工作,逐步形成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要堅定不移地實施好“五四三二一”工程,重點抓好以村莊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淨化為主要內容的“五化”工程,以改水、改廁、改廚、改欄圈為主要內容的“四改”工程,以通電、通自來水、通訊主要內容的“三通”工程,以衞生室和圖書閲覽室為主要內容的“二室”建設和建設文化體育場所,重點解決農民在飲水、行路、用電等方面的困難,促進形成生活便利、環境優美、人與自然和諧的良好人居環境。當前,要抓住春季有利時機,發動羣眾儘快掀起村街道路硬化、造林綠化和村莊環境衞生綜合整治高潮。同時,要搞好教育、衞生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全面提高農民素質,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基礎。

(二)要把發展農村經濟作為創建工作的主線,切實增加農民收入。各級要把發展生態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搞好文明生態村建設的重要目標,貫穿到創建工作的各個方面,堅持內部挖潛與外部開發相結合,走多元化增收的新路子。要按照“三化一轉移”和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突出比較優勢和當地資源條件,大力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堅持宜糧則糧、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漁則漁,走生態農業、綠色農業、效益農業的現代農業之路,努力建成一批特色農產品基地和種植養殖加工專業村。要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與農户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重點培植骨幹龍頭企業,暢通農產品購銷渠道,提高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的組織化程度,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的實惠。大力發展以種植、養殖和加工為主要形式的庭院經濟,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和勞務經濟,發展鄉村生態旅遊,促進農民增收。

(三)要把農民羣眾作為創建工作的主體,切實調動農民羣眾積極性。農民羣眾既是創建文明生態村的受益者,又是創建主體。沒有廣大農民羣眾的踴躍參與,創建活動很難推進,創建成果也難以鞏固。一些地方的創建工作只所以進展緩慢,與農民羣眾的發動程度不夠直接相關。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始終堅持農民羣眾創建主體地位不動搖,通過輿論宣傳、典型示範和深入細緻的思想發動工作,教育羣眾自覺克服“等、靠、要”的意識,牢固樹立起“自己的家園自己建”、“創建為人人,人人為創建”的觀念,把羣眾藴藏的智慧開發出來,力量凝聚起來,參與創建的熱情調動起來,鼓勵羣眾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創建工作中來,踴躍獻計獻策,捐款捐物,投資投勞。要堅持以人為本,做到一切為了羣眾、緊緊依靠羣眾,各級黨員幹部要堅持言傳身教,在創建活動中與羣眾同甘共苦,並肩作戰。要注意把創建工作中的各項重大事項和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交給羣眾討論,使討論的過程成為統一思想、發動羣眾的過程,變成羣眾自覺參與、自覺行動的過程。

(四)要把加大投入作為創建工作的關鍵措施,切實抓好人力物力保障。創建文明生態村,資金投入是保障。要繼續按照“一個為主,幾個一點”的原則,整合資源,形成政府推動、羣眾參與、市場運作、社會協調的格局,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機制。“一個為主”就是以村民自己投勞、出資為主。要認真貫徹落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鼓勵羣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主動捐資投勞,又要注意維護農村穩定,不增加農民負擔。要堅決禁止強迫羣眾出錢出物的現象,也要反對打着“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口號,不發動羣眾而無所作為。“幾個一點”就是市裏獎一點,區鄉財政補一點,村集體拿一點,有關幫包部門及責任單位幫一點,社會力量籌一點。今年,市裏決定,按照每個驗收合格村6萬元的標準,市財政兩年拿出624萬元以“以獎代補”形式支持文明生態村創建,各區(市)、鄉鎮財政也要進一步加大創建投入力度。各類涉農建設資金要重點向文明生態村傾斜,特別要注意抓好農村建設、教育、衞生、文化、體育、水利、林業、交通、環保、農業開發等支農資金和專項經費的捆綁使用,更好地集中財力辦大事。要繼續實行市級領導和部門幫包責任制,按照“定單位、定任務、定標準、定時間”的要求,幫助創建村解決創建中的困難和問題,真正落實物資、資金、技術等方面支持和服務。要運用公益或市場手段,充分調動社會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加大社會投入力度,形成城市支援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良好局面。

(五)要把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為創建重點,切實提高農民羣眾素質。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大力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抓好鄉鎮文化館、圖書館、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建設,抓好村村通廣播電視和農村電影“2131”工程,深入開展科技、文化、衞生“三下鄉”活動,切實解決農民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等問題,活躍羣眾文化生活。要以重大節慶文化為龍頭,深入開展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破舊俗、樹新風”活動,抓好農村道德評議,開展“文明生態户”、“好媳婦、好婆婆”評選。要採取多種方式加大對農民羣眾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農民羣眾的科技文化素質和文明素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xiangzhen/rogox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