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自我鑑定 >自我評價 >

學校教學質量評價方案(精選5篇)

學校教學質量評價方案(精選5篇)

學校教學質量評價方案 篇1

一、評價目的

學校教學質量評價方案(精選5篇)

1.進一步強化本科教學工作中心地位。通過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積極引導廣大教師增強教書育人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加大對教學工作的精力投入,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加強教風建設,提升教學質量。通過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為教師提高授課質量提供比較準確的反饋信息,幫助教師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加強教風建設,引領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3.促進各教學單位加強課堂教學環節的科學管理。通過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為教學管理部門及教學管理人員提供教師教學工作信息,以便全面掌握學校教學狀況,提高教學管理水平,為教師的評先、評優、職稱評聘、崗位聘任和年終考核提供依據。

二、評價原則

1.全面評價原則。每位教師每學期開設的所有課程均需接受評價,所有修讀該課程的學生均需參與對該課程的評價。

2.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原則。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按照評價標準實行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以提高評價結果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3.公正、公平、公開原則。各類評價均要嚴格操作程序,嚴肅評價紀律,確保評價結果的可靠性。

4.科學性、導向性、可測量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標準既要科學嚴謹、導向明確,又要簡便可行、便於操作。

三、組織管理

1.實行學校、學院(部、室)兩級評價管理制度。

(1)學校教學管理部門負責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工作的全面安排、指導、檢查和監督。

(2)各學院(部、室)成立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領導小組,負責本單位評價工作的組織實施。

2.做好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宣傳教育工作。各學院(部、室)在開展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工作時,要向師生講明評價的目的、意義;教育學生嚴肅、認真、公正、客觀地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

3.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實施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應嚴格遵守公正、求實的評價原則。在評價工作中如發現不負責任、弄虛作假等不良現象,按教學事故處理。

4.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實行學期評價制度,學生評價在每學期選課前完成,下學期初公佈評價結果。

四、實施辦法

(一)評價範圍及要求

1.承擔我校本科教學任務的教師每學年均需接受一次同行專家評價。

2.同一教師在不同學院(部、室)、不同專業或不同班級開設同一門課程(包括公共課),每個班級的學生都要進行評價,否則評價結果無效。

3.教學督導聽課的重點是35歲以下青年教師。

4.以下四種情況之一,自獲得相應榮譽或免評資格後,一年內可免於學校督導組及學院同行專家組組織的聽課(當年申報高一級職稱的教師除外):

(1)各級“教學名師獎”及校級“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十佳教師”獲得者;

(2)獲得省級及以上教學比賽一等獎的教師;

(3)連續兩年被學校和學院教學督導組均評為優秀的教師;

(4)學院師生公認並由學院推薦的教學效果優秀的教師(不超過本單位專業教師總數的1/3,且每位教師不能連續三年被推薦為免評教師)。

(二)評價分類

根據授課內容和方式的不同,課堂教學評價分為理論課、實驗課與技能課三大類。

(三)評價指標

為保證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公正性和可比性,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統一使用學校制定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表,包括:

1.河南師範大學課堂(理論課、實驗課、技能課)教學質量評價表(學生用表,附件1~3);

2.河南師範大學課堂(理論課、實驗課、技能課)教學質量評價表(專家用表,附件4~9)。

(四)評價方式

為克服單一評價方式的侷限性,使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儘可能做到全面、公正、合理,將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分為三種方式:學生評價、同行評價和校教學督導組評價。

1.學生評價

(1)我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必須參加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依據河南師範大學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評教,不評教者不能選課。

(2)不能在網上評教的課程由學生所在學院負責安排學生評教,以班級為單位,評教結束後將評價材料當場密封,並由組織評教工作人員和學生班長簽字,上交學院,由學院統計彙總後交教務處備案。

2.同行評價

各教學單位由教學副院長任組長,以教研室(組)為單位,選出3名及以上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學科同行專家組成不同的專家組,分別對本教研室(組)教師課堂教學質量進行評價,並及時將評價表交至學院,各學院在每學期期末將本學期所有被評教師的評價結果進行統計、彙總、存檔。

3.校教學督導組評價

校教學督導組對全校教師進行評價。

同行專家組和校教學督導組成員應通過隨機聽課、查閲任課教師的相關教學材料或學生座談會等方式,在全面瞭解每門課程授課質量的基礎上依據河南師範大學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評價。

同行專家組和校教學督導組應在規定的時間內認真、客觀、公正進行評價。

五、評價結果統計及等級評定

1.下學期初,各教學單位上報本單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彙總表,學校隨機抽查各教學單位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原始材料。

2.為提高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公正性及科學性,學生評價系統將分別去掉5%的最高分和最低分。

3.等級評定。在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基礎上,以學生評價成績20%、同行專家組評價成績50%和校教學督導組評價成績30%的權重計算綜合得分,總評結果分A、B、C、D四個等級,其中,90-100分為A級(優秀)、80-89分為B級(良好)、60-79分為C級(中等)、60分以下為D級(不合格)。

4.各教學單位下學期初將總評結果在本單位公示三天。

六、評價總結

1.各教學單位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領導小組和專家組應分析、總結每學期教學評價工作,填寫評價工作總結表,於下學期第二週上交教務處。

2.對於評價成績低於80分及各學院(部、室)排名最後兩名的教師,各教學單位要幫助其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制定具體改進措施。

3.任課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結果,積極採納學生、同行專家以及校教學督導組的意見和建議,認真分析自身教學現狀,發揮優勢,克服不足,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七、評價結果的運用

1.評價結果記入教師教學檔案,作為教師評先、評優以及職稱評聘、崗位聘任和年終考核的依據。

2.評價等級為D級的教師,半年內留崗學習,不能擔任課程主講教師,當年不得參加一切評先、評優和職稱評聘,半年以後經學院和學校考核達到B級及以上方能擔任主講教師;連續兩年評價等級達不到B級及以上的教師,半年內留崗學習,不能擔任課程主講教師,半年以後經學院和學校考核達到B級及以上方能擔任主講教師;上一學年評價等級達不到B級及以上的教師,當年不得破格評聘高一級職稱。

3.評價等級為C級的課程,當年的教學工作量按90%計算;評價等級為D級的課程,當年的教學工作量按70%計算。

4.課堂教學評價結果報送校領導、有關處室及教學單位,並在各教學單位公佈評價結果。

八、其它

1.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施,原《河南師範大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方案》(校教字〔20xx〕3號)同時廢止。

2.本辦法由教務處負責解釋。

學校教學質量評價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評估,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和深化課程改革為宗旨,以發現、研究、解決學校和教師實施新課程中的突出問題為出發點,走進課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與第一線教師一起研究解決問題的對策,切實提高學校和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

二、主要目標

1、改變以“分數”和“升學率”作為評價教學水平的唯一標準的做法,建立具有激勵、導向、管理、評價功能的教學評估指導制度和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教學評估的價值、意義和操作技術,使教學評估成為學校的自覺行為。

2、促進教師自主學習、自我反思,引導教師主動進行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師師德水平、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完善教師檔案管理,建立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和科研等,能反映教師綜合水平的業務檔案。

3、規範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加強教學管理、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設和創新,保證新課程的有效實施,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

4、加強對教師實施新課程、教師專業發展、教學研究的管理和指導的力度,促進學科之間、教師之間教學水平的均衡發展,不斷提高我校的教育質量。

三、基本原則

1、指導與評估相結合。義務教育階段的評估,目的是促進教師的發展,實現學校的發展,以指導為主,評估為輔,重在過程。要把教學評估逐漸變為一種管理過程,做到培訓後指導,指導後評估,評估中提高,不斷總結經驗,使學校評估工作成為一種規範。

2、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義務教育階段的評估,採取統籌規劃,分段實施,自評與他評相結合,以自評為主的評估機制,建立學校評估制度,制定有利於學校和教師發展並且易於操作的教學評估方法及程序,使教學評估工作規範化、常態化、制度化。

3、規範與創新相結合。用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方法構建符合教育規律,符合學校實際的教學評估指標體系,規範學校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教學管理和教學行為,引導教師轉變觀念,改變教育行為,自覺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實踐活動。

4、等級與定量相結合。義務教育階段的評估,採取等級評估、定量評估的評價辦法,通過不同等級標準的具體內容,實現同一指標下評估結果的真實性和差異性,不搞一刀切。通過定量評價,體現教學評估的科學性和發展的水平。

四、標準內容

教學評估標準分為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教學評估和學校教學管理評估。教學評估標準分別參照《河北省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教學評估等級標準》和《河北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學評估等級標準》進行評估。

1、教師教學評估標準,包括職業道德、專業水平、專業發展和課堂教學等4個一級指標和20個二級指標。

職業道德分為2個二級指標:愛崗敬業,為人師表。

專業水平分為5個二級指標:學歷資格、教學技能、教學能力、作業指導、教學質量。

專業發展分為6個二級指標:終身學習、轉變觀念、反思交流、研究行動、研究能力、創新成果。

課堂教學分為7個二級指標:教學設計、教學技術、教學反腐蝕、學習環境、課堂調控、過程評價、教學效果。

每個二級指標分為A、B、C三個等級標準。

2、學校教學評估標準,包括教學管理、課程管理、教學條件、校本研修和評價研究5個一級指標和22個二級指標。

教學管理分為5個二級指標:管理能力、課程目標、管理機制、教務管理和學生管理。

課程管理分為3個二級指標:實施方案、課程實施、課程評價。

教學條件分為4個二級指標:教師隊伍、經費保障、教學設施、教學資料。

校本研修分為5個二級指標:研修規劃、組織建設、制度建設、教學研究、主題研究。

評價研究分為5個二級指標:教學考察、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命題研究、質量評價。

每個二級指標都分為A、B兩個等級標準。

五、組織實施

(一)教師教學評估由學校組織實施,每個學期至少一次。

1、教師參照《河北省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教學評估等級標準》進行自我評估。

2、學校根據課堂觀察、年級組、家長、學生評價意見,確定教師教學評估等級。

3、教師教學評估等級存入教師業績考核檔案,作為教師任用、專業發展考核的重要依據。

(二)學校教學評估由學校教學評估領導小組進行自評

1、學校教學評估領導小組對照《河北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學評估等級標準》進行自評。

2、學校教學評估領導小組將學校教學自評結果向教職工代表通報,並進行討論,最後確定學校教學評估等級。

3、學校教學評估領導小組根據自評的結果和評估等級寫出學校教學評估自查報告。

六、方法程序

1、學校教學評估的主要對象是任課教師。

2、教學評估主要通過查閲教師有關資料、課堂觀察、訪談等形式進行。

3、對同一人評估,出現明顯差異時,可以採取聽課、座談等形式進行再評,評價結果由相關人員參考再評結果確定。

4、教師教學評價結果由主管領導或校長向教師反饋。

七、結果認定

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評估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四個等級、具體分值為:優秀——90分以上;良好——89分~70分;一般——69分~40分;較差——39分以下。

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評價結果,要結合教學評估工作,找出教學管理、教師發展、教學實踐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反思並分析問題的原因,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制定下次教學評估的目標。

八、領導管理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健全機構

河北省教育廳、市、縣教育局開展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評估檢查,是推進基礎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增強學校建設新課程能力,全面深化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學校要以此次檢查為契機,嚴格按照檢查標準,安排部署內查工作,落實責任,完善機制,使學校教學管理工作更加常態化,規範化,制度化,為提升學校綜合競爭力,奠定新的發展基礎。為確保工作順利進行,學校成立教學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此項工作。評估領導小組負責檔案整理,數據統計等工作,並形成評估報告。

2、加強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評估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校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學校要把教學評估納入常規教育教學管理,建立有效的、符合本校實際的教學評估機制。

3、建立教師教學評估表彰、獎懲制度。

學校教學質量評價方案 篇3

一、營造良好的評價氛圍

以往的評價制度過於注重紙筆測驗,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其改進與激勵功能,造成學生懼怕考試,喪失學習信心,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進行評價改革勢在必行,但這項工作涉及面廣,需要營造良好的評價氛圍。

(一)加強培訓,形成共識

我們利用學科培訓時間,幫助學校和教師轉變評價觀念,大力宣傳發展性評價的新理念,爭取學校對教育評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從而形成新的共識。

(二)制定方案,宏觀導向

為了讓新的評價理念轉化為可操作的實踐,我們每學期都嘗試制訂了《教學質量評價方案》。在方案中,對評價的理念、評價內容和方式及評價注意事項都作了説明。為了給各學校在評價工作中留下實踐探索的空間,在方案中指出了評價方式除書面考查由教研室統一命題外,其餘評價方式由各學校教師結合評價內容及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適當的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況,反映學生的進步歷程。為幫助學校進一步掌握評價方法,我們召開了各校教學副校長和主任會,下發了方案,並建議各學校也制定出適合本校學生特點的評價方案。

二、創造性地實施發展性評價

(一)改革評價內容

由過於注重知識向關注人的全面發展轉變,評價的內容除學生的學業成績外,還依據課程標準,從“情感與態度”“合作與交流”“課外實踐”等非學業方面進行評價,豐富了評價內涵,關注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情感與態度”會考查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等;在“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中,考查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的能力、質疑問難的能力、探究精神、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

在試卷命題上也作了較大的改變,命題的指導思想:力求體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基本理念。整個卷面試題類型要廣,注重貼近於學生的生活。不僅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同時還將反映出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理解問題的能力、特別要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編制試卷時,注意改變了傳統的教什麼就考什麼,怎麼教就怎麼考的思維模式,力求從傳統命題題型格式化、題材課本化轉變為題型多樣化、題材情境化的命題方式,使命題融入生活現實,符合學生需要,體現能力化、個性化和人文化的色彩,切實轉變學生怕考、厭考的被動情緒。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命題體現了人文關懷。數學教學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又要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體現關心人、尊重人、發展人的理念。因此,命題注意體現了人文價值,關注學生精神世界,關注學生的需求,使原本呆板的試卷成為學生與知識、情境、教師對話,心靈交匯、情感交流的載體。例如:對傳統試卷的表述形式進行了“改頭換面”,設計了卷首語。其中包含了教師對學生的熱情期待與鼓勵,促進了師生情感的互動交流,充滿人文關懷。另外題目要求改變了以往的陳述形式,而是以親切鼓勵的口氣表述,讓學生充滿了自信感。

2. 命題體現了尊重學生的個性選擇。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考試不能視學生為被動檢測對象,命題要給學生一定的自由度和自主性,為學生提供一個激活靈性、張揚個性的平台。因此,在每學期命題時,都注意設計一些答案豐富多彩的開放性題目。例如:二年級試卷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在括號裏填上時刻,並在鐘面上畫出時針和分針,目的是考查學生能否正確地認讀時刻,在這裏給了學生較為開放的空間。又如:根據題目中的數學信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解答,不僅給學生創造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而且能滿足不同學生對數學的不同追求,尊重了學生的差異,從而體現了命題的個性化色彩。

3. 題目的呈現方式多樣化,內容貼近了學生的生活。特別是解決問題呈現方式上有所突破,或者文字敍述、或者表格式、或者圖畫式等,體現了圖文並茂。題目內容情境化,融入了現實生活。評價內容的確定與改革,對教學起到了一個指揮棒的作用,增強了教師依據目標進行教學的自覺性。

(二)改革評價方式

由單一方式向多種方式轉變。由於評價的自主權下放給各學校,下放給一線教師,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參與評價改革的積極性。各學校成立了教學質量評價小組,制定了評價方案,組織教師根據學科特點,確定評價的關鍵項目和指標,評價的方式及具體的操作步驟等。方案的形成過程,變成了深入學習教育評價理念的過程,變成了教師深度參與,充分發揮各自聰明才智的過程。許多學校除進行書面考查外,還進行了口頭評價、作業批註評價、課堂觀察評價、單元測試評價、問卷分析調查、建立成長記錄袋等方式,把階段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激勵了學生不斷進步。有的學校還將課內評價與課外評價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還有的學校將統一評價與差異評價相結合,但更多關注的是差異性評價,即給學生提供多次評價、多層次評價的機會,拓寬了學生的發展空間。如:學生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可以允許他們重考。對於作業、提問、活動、操作分為不同的檔次,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評價層次,只要有進步就給與充分肯定,鼓勵學生分層遞進。此外,為了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有的學校還設立了單項獎、特長獎、進步獎等,讓每個學生都捧着獎狀回家,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三)改革評價主體

由單一評價向多元評價轉變。許多學校在評價中採用了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家長參評、教師綜合評定的民主的、開放的多方民主評定法,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使評價成為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勵的動力,成為學生髮現和調整自我成長方式的重要途徑。在評價中,為避免教條的理解評價主體多元化,我們強調並不是所有項目評價都要多方參與,而應有重點。比如:知識領域的評價主要由教師、學生完成,情感與態度、學習方式則應由學生、同學、家長、教師共同給與評價,從而提高評價的效度,使評價真正成為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交互活動。

(四)處理好評價的結果

教研室對學校進行書面考查後,對考查的結果重在加強分析指導,及時召開書面考查試卷分析會及每學期的教學質量評價分析會,反思教學中的不足,同時為學校和教師提出建設性的改進意見。在對學生評價結果的處理上,建議各學校採用“等級+評語+成長記錄袋”的方式呈現。

三、評價改革帶來的可喜變化

(一)促進了學校、教師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

評價的改革使學校和教師清楚地認識到,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僅停留在試卷、分數上,而要體現新的人才觀和教育觀,充分發揮了評價的診斷功能和激勵功能,把評價作為促進學生自我反思和改進的過程。在操作過程中,雖然教師的工作量加大了,但卻鍛鍊和培養了教師的能力,提高了教師素質。

(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評價改革,充分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學生對評價形式感興趣,主動參與,促進了學生情感、認知、思維和能力的發展。特別對於那些學習上暫時有困難的學生,極大地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三)改變了家長的觀念

評價改革,促進了家長教育思想的轉變,使他們由原來只關心孩子的分數變為關注孩子各方面素質的發展,積極參與學校的質量評價。

當然,在評價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中,我們也存在一些困惑,如多次評價是否會使部分學生養成不刻苦學習的習慣,評價內容如何更科學、更全面、更客觀、更簡明易評,今後將進一步加強研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推進。

學校教學質量評價方案 篇4

一、指導思想

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評估指導,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和深化課程改革為宗旨,以發現、研究、解決學校和教師實施新課程中的現實問題為出發點,組織教師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學校教學管理人員和廣大教師一起,研究解決問題的對策,切實提高學校、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

二、主要目標

1、改革以“分數”和“升學率”作為評價教學水平唯一標準的做法,建立具有激勵、導向、管理、評價功能的教學評估指導制度和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教學評估的價值、意義和操作技術,使教學評估指導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

2、促進教師自主學習,自我反思,引導教師主動進行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

3、規範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激勵教師進行校本培訓的學習和創新,保證新課程的有效實施,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三、評價原則

教師教學評價堅持方向性原則、客觀性原則、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的原則、規範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等級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

1、評估與指導相結合。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評估,以指導為主,評估為為輔,重在過程。把教學評估作為教師評優、評模重要依據。教學評估工作要做到平時工作中評估,評估中指導,指導中提高,不斷總結經驗,使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評估工作健康發展。

2、整體與抽樣相結合。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評估,以教師為評估對象和評估結論單位,將學校在職的全體教師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評估。在對教師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管理、德、勤、能、績、教學研究指導進行考察,通過現場調察、課堂聽課、與教師對話等方式進行考察和評估。

3、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評估,採取統籌規劃,分級實施,自評與他評相結合,以自評為主,建立學校教學評估制度,制定有利於促進學校、教師不斷髮展和便於運作的教學方法及程序,使教學評估工作規範化、常態化、制度化。

4、規範與創新相結合。用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方法構建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符合我校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實際的教學評估指標體系,充分體現“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對義務教育階段人才培養的要求,規範教育管理和教學行為。同時引導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教育教學行為,自覺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實踐活動。

5、等級與定量相結合。採取等級評估、定量評定的評價方法,通過不同等級標準的具體內容,實現同一指標下評估結果的真實性和差異性。通過定量評價,體現教學評估結果的科學性和發展水平。重視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教學質量提高的措施,鼓勵特色教學和教育創新。

四、評價方法、步驟

教師教學評估採用等級評估、定量評定結果的方式進行,每學年至少一次,先由每一位教師根據評估標準進行自我等級評估(35%)。然後,學校根據課堂觀察(20%)教研組(30%)學生評價意見(15%),確定教師教學評估等級。最後,轉換為分數對教師做出校級評價。教師“教學評估等級權重”表存入每位教師學期或當年業績考核檔案,作為教師任用,評優評模,專業發展考核的重要依據

五、評價內容

(一)職業道德

1、愛崗敬業(5分)

以教師職業為榮,珍惜自身工作崗位,關愛學生。樹立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觀念。積極組織或參與學校的各種活動。

2、為人師表(5分)

儀表端莊、舉止文明、心胸豁達、吃虧讓人、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團結協作、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率先垂範。

(二)專業水平

3、學歷資格(3分)

中學教師學歷達到所任學科本科以上學歷,國小教師學歷達到大專以上學歷。

4、教學技能(4分)

普通話達標並能流暢教學;板書設計新穎,書寫規範;能熟練運用所任學科教具或學具;會用網絡信息技術加強自身學習或輔助教學、研究教學,對所任學科能準確傳授知識,培養技能。

5、教學能力(5分)

教學語言表達清晰、簡潔,對所教學生底碼清楚,具有對學生學習困難及時瞭解、指導幫助的能力;有對學生實驗、實踐、創新等活動指導的能力。

6、作業指導(5分)

做到課內外作業量適當並及時批改,有批改記錄,有批改日期,有指導性批語。根據知識與技能訓練的要求,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一、二年級不留作業。

7、教學質量(5分)

任教學科期末、學年學生成績高於鄉平均水平;沒有不及格的學生。

(三)專業發展

8、終身學習(5分)

能自主學習先進教育教學理論,有學習筆記和心得,能按要求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學習、進修、培訓,完成學校、教育局規定的學習書目。

9、轉變觀念(5分)

建立新的課程觀,重視教材內容的整合、開發和利用;轉變傳統教學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師生互動;樹立新的學生觀,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尊重每一位學生,因材施教。

10、反思交流(5分)

積極主動與學生、家長、同事、學校領導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自身的教育教學活動,及時寫出針對性強的教學反思,不斷更新教學方式,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11、研究行動(5分)

積極參加校本教研活動,在集體備課、教研組活動中主動活躍,對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能及時發現和解決並進一步分析和研究,不斷促進自身教學,有教學論文和案例。

12、研究能力(5分)

主持學校校本教研主題研究,或為研究活動提供課例,承擔校級以上教育規劃課題,有階段性成果。

13、創新成果(3分)

指導學生實踐創新成果,獲得市級以上獎項或獲得市級以上教學成果獎。

(四)課堂教學

14、教學設計(6分)

鑽研教材,認真備課,教案實用性強,充分體現三維目標,並做好充分教學預設,演示試驗率達100%,分組試驗率達90%以上。

15、教學技術(3分)

能根據教學活動需要科學、合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教學,對傳統教學繼承有創新。

16、教學方式(7分)

教學方式多樣、新穎,努力為學生提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間。

17、學習環境(6分)

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活動興趣,善於創造學生自主學習的融洽的學習環境,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和諧。

18、課堂調控(7分)

能精心組織教學活動,應變能力強,做到收放自如;能及時拓展課堂課程資源,創新教學活動,促進學生髮展,師生相長。

19、過程評價(6分)

課堂教學過程評價要適度、適量,能採用多樣化、個性化的評價方式,用表揚、肯定的語言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引導學生創新與實踐。

20、教學效果(5分)

學生能自主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有積極明確的人生觀、榮辱觀。

加分項:

(1)主題班隊會、文藝節目、説作課、(出席到鄉級)均加2分

(2)雛鷹爭章、演講、知識競賽、書畫、論文。出席到總校級加0.5分,每高一級在加0.25分(且有證書)。(此項最高加10 分)

減分項:

出勤,以20xx年暑假開學到20xx年放暑假的考勤,簽到表為依據,滿分10分。每遲到一次減0.10分,病假每天減0.25分,事假每天減0.5分,外出一次減0.10分(直至扣完10分為止)。

六、結果認定

教師教學評估分為優秀、良好、一般、不合格四個等級。具體分值為:優秀90分以上;良好70—89分;一般40—69分;不合格39分以下。

另:有突出成績或重大失誤者,由學校領導研究決定加減分數。

評估結束後,將評估結果張榜公佈,公示期三天,以增加評估工作的透明度,確保評估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

學校教學質量評價方案 篇5

一、教學評價的範圍

課堂教學、實踐性教學、場地教學。

二、教學評價方法

1、“6分制”學生評教方法。

學生參與教學評價,教師的課時工資等級,通過學生的評教來決定,是制度化與人性化的結合。“6分制”將教學工作評定為6個等級,即很好記6分、好5分、較好4分、一般3分、較差2分、差1分。

(1)宣傳發動。學生是“6分制”評教工作的主體。首先,要以係為單位,召開學生大會,宣傳解讀“6分制”學生評教方法,引導學生明確目的、意義,端正態度、認真負責、準確公正地做好評教工作。

(2)認定等級記分。學院督導處印製《“6分制”學生評教統計表》,全體學生參與,無記名填表認定等級記分。評價的項目為“教學態度”、“教學能力”、“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四大項,各大項下又細化六個小項。教學態度以出勤為主,納入教學行為,無缺勤無任何違規教學行為,記很好,得6分。曠課1節計差等級,記最低等級1分,當月除按規定扣罰外,課時工資為最低等。教學態度欄如有二種以上違規教學行為的,取最低分計算平均分。學生通過認真思考、回憶比較,認定本班任課教師教學情況等級,在相應的分數欄下打“√”。評教前,負責組織的管理人員應組織全班學生認真學習《“6分制”學生評教項目等級記分説明》,做到客觀、公正的認定等級,認真、準確地記分,杜絕給任課老師都打高分(同一等級)或低分的不負責任的做法。

由學生各自計算出某教師四個項目得分的平均分,再由負責組織的管理人員計算出全班同學對某教師評價的平均分,即為某老師在該班的教學評價分。督導處根據此平均分要排列出每個教師在一個班的評教名次。運用“六分制”等級記分,按第一名記6分,第二名記5分……第六、七、八、九名記1分的方法評定某教師在某班的等級分,在幾個班任教,再求出這幾個班等級分的平均分,即為教師一次學生評教的等級分(每月兩次再算出平均分),根據學院決定,4分以上為一等課時工資等級,2—3.9分為二等課時工資等級,2分(不含)以下為三等課時工資等級。由督導處計算出每月2次評教的平均分,得出教師當月應當享受的相應課時工資等級。

(3)操作實施。針對這次“6分制”學生評教活動,督導處設計了兩套方案,一為電腦操作,一為人工操作。

電腦操作,是指編制相應的電腦軟件,利用學生上機課進行操作,所得數據直接存入至督導處電腦內,由督導辦辦公室人員進行彙總統計。目前,學院計算機系正在進行“6分制”學生評教統計軟件的編制工作,爭取在3月底投入使用。

人工操作,是指在電腦軟件未編制完成前,由人工進行調查統計,具體由督導處會同各系聯合執行,督導處彙總統計。

(4)每月評教2次(原則上月初月底各一次),各系(部)組織一次,學院組織一次,由督導處彙總統計。做到邊實施邊總結,及時糾偏。

2、學院教學綜合評價

(1)日常課堂教學(實習實訓)督查評價。

督導處、教務處、學生處三處聯合督查,每天每大節課檢查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到課率、課堂紀律及教師出勤、教學行為檢查記錄,督導處每天統計,嚴重情況及時反饋各系(部)抽查,每天至少抽查一節課,抽查結果彙總到督導處。督查結果逐一記錄統計,作為教學工作綜合評價的依據。

(2)常規教學督查評價。

督導處會同教務處定期對教師授課計劃、教案編寫、作業批改、聽課評課、隨堂聽課等常規教學及教學比武、公開課進行督查,每學期不少於二次。其中教案編寫、隨堂聽課、教學比武評定等級,督查結果按照《教學評價量化細則》記分,作為教學工作綜合評價的依據。

(3)信息員反饋制度。

各班配備一位學習認真、責任心強的學生擔任教學情況信息員,記錄一週以來本班課堂教學情況,每週向督導處上報信息記錄表,督導處按周次彙總統計。教學情況信息作為教學綜合評價的依據並及時向有關處室及人員反饋。

綜合上述三部分評價結論,根據《教師學期工作綜合量化評價統計表》計算全期分值,按照綜合評價佔60%,“6分制”學生評教佔40%比例得出教學工作評價總分,作為衡量教師教學工作能力水平及續聘與否的主要依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ding/pingjia/93evg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