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工作彙報 >

學校文化建設工作彙報(精選3篇)

學校文化建設工作彙報(精選3篇)

學校文化建設工作彙報 篇1

走進一所學校,校園裏整潔雅緻,書香瀰漫,教師精神飽滿,團結進取;學生天真爛漫,樂學向上……細加解讀,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其高品質的學校文化。正像局工作要點指出“學校文化是學校的靈魂、學校的生命、是學校發展中穩定的核心驅動力量”。學校工作,理應以學校文化建設為抓手,放大“文化”的力量,打造優質教育品牌。

學校文化建設工作彙報(精選3篇)

一、學校實態分析

詠曼中學(原承德縣頭溝鎮初級中學),是香港慈善家楊詠曼女士捐建的承德縣首所中學。國家統戰部副部長田鶴年為學校題寫了校名。

學校始建於1973年,現有教職工115人,教學班24個,學生1200人。

學校佔地面積60畝,總建築面積11000多平方米。可容納24個教學班、120名教師辦公的教學樓及可容納1200人住宿的男生公寓和女生公寓。學校建有300米標準跑道的運動場。擁有兩套高標準理化生實驗室以及微機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多功能廳、音、體、美專用教室等各功能教室;體育設施完備,活動器材齊全;圖書室藏書30000餘冊,學校訂閲各種報刊雜誌100餘種,為適應職業教育需要,建有400平方米曖棚做為職業教育基地。

幾年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中有升,90%以上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繼續深造,20xx年獲縣會考“晉位杯”;學校被市縣有關部門授予多種榮謄稱號:承德市“綠色創建先進單位”、“嚴細化管理先進學校”、“普九複檢先進單位”、 “花園式學校”等。

校內建有大紅鷹圖書室、補拙書屋、育人廣場、國文園、英語角等。

二、學校文化建設的總體目標和內容

我們所建設的學校文化,是建立在對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學校發展願景以及教育價值觀的理解之上的。具體而言,是把詠曼中學建設成為一個“探索求知的學園,生動活潑的樂園,充滿親情的家園,整潔美麗的花園,並努力成為規模國中的'典範”。讓師生在校園裏感受幸福,養育精神,成長生命。這一目標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即強調教育教學中的人文、和諧、多元和高效。同時,強調師生個性:教師能“追求卓越、活力創新、無限關懷”,形成“熱愛學生,業務精湛,為人師表”的教風;學生能“健康愉快、多元學習、合作發展”。形成“學問、學習、學識、學養”的學風。我們認為,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在於形成一種具有本校特色的精神文化,並能在原有學校文化積澱的基礎上,得以保持和弘揚,併為社會所認可。

三、學校文化建設的支點和動力

首先,合併前的幾所中學在其幾十年的辦學歷史中所形成的文化積澱,為我們建設詠中學校文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礎。同時,通過撤併頭溝高中,使學校佔地面積達到六十畝,經過精心規劃,暑期後的學校環境幽雅,生活舒適,使學習始終處於一種愉快的境界。

其次,幾校合併後,對學校管理層進行了優化、強化,學校擁有一個敬業、愛崗、有才華的學校管理團隊,保證了學校的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和落實的有效性。積極開展校本教研,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將教師的“日常性”工作轉化為“研究性”工作,使教師充分地體驗工作的意義和價值。這些為建設學校文化提供了組織支撐。

第三,學校近幾年重視校園環境建設,加大了學校的整體改建和基礎設施配套工作,校園環境日益改善,校園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積累,近幾年開展的藝術節、閲讀月等一系列文化活動,在社會上取得了良好的反響。這些活動的開展既豐富了學生們業餘生活,又淨化了孩子的心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四,幾校合併之後,學校領導審時度勢,非常重視教學科研,並着眼學校發展的長遠目標,為落實縣教育局《關於加強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導意見》和近幾年教育局工作要點,學校制定了《詠曼國中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將我校的願景和價值體系滲透到具體的教學行為和管理中去,特別是幾年來我校一直堅持“三項研討”活動,使我校任課教師在提升教育理念、準確把握教材、和改進課堂教學三個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也使我們學校的校本教研逐步走向正規化、科學化和制度化。學校的教育科研使得我們在建設學校文化品牌時,能從理論上審視學校的各項工作,從而為學校文化建設提供理念上的導引。

第五,體制改革。嘗試年級校長承包制和扁平式體制管理,使管理重心下移並實行責任追究制和責任追溯制。

四、學校文化建設的具體目標

我校在合併之前,幾所學校都有着深厚的學校文化基礎,但是,合併之後,必然導致某些方面的文化不協調,尤其是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我們認為有必要對學校文化進行提煉和重建。因此我們制定了《創造完整而幸福的人生——詠曼中學學校文化建設發展規劃》,更新廣大師生的觀念,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合作與學習。以《發展規劃》中提出的學校發展願景為思想核心,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學校定位:創品牌學校,建文化名校

創品牌學校:教育局工作要點指出:品牌代表實力,品牌代表水平,品牌代表效益。樹立品牌意識,注重品牌打造,發揮品牌效應。教育教學質量代表着辦學質量,更代表着學校的辦學實力。堅定不移抓會考質量,一心一意創立品牌,確保會考質量持續提高,確保教育質量持續攀升。讓教師自信,讓學生堅信,讓家長確信。

建文化名校:發揚現有學校文化優勢,爭取多方支持,加強各校聯誼,實施生態綠化,創建書香校園,建設科研基地。努力打造教師和教學文化,領導和管理文化,校園和環境文化,制度和思想文化。建立“制度規範行為→行為培育傳統→傳統積澱文化→文化潤澤制度”的管理文化鏈條。

2、辦學宗旨:創造完整而幸福的人生

詠中的教育,即人生教育——就是把為每一個詠中師生創造完整而幸福的人生作為教育的出發點和終極目的。

我們的校訓:養德篤學建體審美

每一個詠中人都要牢記我們的校訓:珍愛自己、心裝他人;開啟智慧、養育精神;身體健康、人格健全;學會審美、完善自我;追求完整而幸福的人生境界。

我們的校風:文明禮貌、盡職盡責、求實創新

文明禮貌努力形成待人有禮貌、校園無吵鬧、出入有秩序、休息無違紀、衞生有檔次、公物無損壞、就餐有規範、校園無浪費的校園風氣。讓每一位詠中師生形成高雅的道德修養。

盡職盡責學校管理層應始終貫徹“環境育人”理念(指校園自然環境、學習環境和社會環境),學校設法改善、優化和控制這三個環境,使師生在這三個環境中實現主動、和諧、自由、全面的發展。教師做到為人師表,倡導“師道”精神、樹立“師德”意識,相信每一名學生都能學好。學生應做到“從學中做,從做中學”,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做到學以致用,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求實創新我們應該屏除心中浮躁,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紮紮實實做學問。把“誠信”放在首位,牢記“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的古訓。學生以誠信為學習之根本,教師以誠信為育人之根本。求實是秉承優良傳統,創新才能符合時代要求。因此,求實與創新二者應相結合。

我們的教風:熱愛學生業務精湛為人師表

熱愛學生師愛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師愛的基礎條件是平等。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

業務精湛學習“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理念,相信每名學生都想學好,也都能學好,關注後進生,轉化後進生;學習“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放手先學,強化訓練;學習“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月月清”的做法,分層要求,分層訓練;我們鼓勵教師實現人生價值,創造人生輝煌,以有效帶動學生走向成功。

為人師表新時代要求教師具備的不只是操作技能,還要有直面新情況、分析新問題、解決新矛盾的本領。一名好教師應當積極適應新課改要求下的角色轉換,不僅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還要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這是新時代為人師表的重要內容。

改變教師行走方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讓每一位詠中教師都能擁有完整而幸福的教育人生。

我們的學風:學問、學習、學識、學養

學問:學從“疑問”始,讓學生學會“質疑”,質疑中求學問。

學習:學會學習,學會合作、探究,養成自學習慣和能力。

學識:學貴有識,要學會獨立思考、選擇,有自己的主張、取捨。

學養: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學會感恩,形成個性和品質。

讓每一位詠中學子都考上理想的學校,都養成必備的讀書習慣,成為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雙贏、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並存、傳統美德和現代意識兼備,精神豐富、人格健全、個性鮮明的優秀中學生。

擁有充實而幸福的中學時代,為創造完整而幸福的人生奠基。

3、發展戰略:人文、數字、名師、書香

人文校園:注重人文引領,實施仁本管理,讓學校成為探索求知的學園,生動活潑的樂園,充滿親情的家園,整潔美麗的花園,讓師生在校園裏感受幸福、養育精神、成長生命。

數字校園:構建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圖書館為信息源,數字化為模式,現代教育技術為手段的現代教學環境。

名師團隊:通過團隊塑造,學術養育,科研拉動,建設一支專家型品牌教師隊伍。我們詠中教師應該記取: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對教師來説,修養是教育的載體,境界是教育的起點,人格是教育的風帆。

書香校園:促使教師去讀書,去學習,去實踐,去思考,去總結,去寫作,以文會友,互相切磋,互相啟發,互相鼓勵,互相分享思想的快樂,從而豐富教師的精神世界和人生意義,提升教師的生命價值和精神境界,使教師的寫作與教學實踐相互促進,提高教師的教研和科研水平,使其樹立起專業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專業自覺意識和清醒意識。使教師真正實現由談“大米”到談“納米”的轉變。使校園形成一種書卷氣和書香味濃郁、教師風度儒雅、學養豐富、道德高尚的人文氛圍和學習研究的風氣。讓師生與經典為友,與大師對話,讓讀書成為師生團隊生活的需要和習慣。

5、實施策略:從嚴治校、求真務實、開拓創新

建立一套適合我校特色、服務於我校品牌建設的行為準則。

從嚴治校:以嚴為本,教師嚴於律己,對學生嚴格要求,學生嚴守校規;學校管理從嚴從細,嚴規劃,嚴要求,嚴執行,嚴總結;向嚴字要質量。努力做到“天天堅持,樣樣落實”;同時,各項工作做到民主、開放,鼓勵學生、家長和社會參與學校管理;學校內的一切活動,做到規範化和制度化。使學校的理念體現到日常的行為之中。

全面發展: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考慮,學校在抓特色教育的同時,追求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教師在發展自己專業的同時,務求一專多能,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力求德智雙全,全面發展。爭取學校、教師、學生共同發展,三個層面相互促進,形成合力,以學校科學管理帶動三個層面的和協統一。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這些活動包括每年一度的藝術節、文藝會演、節日慶典活動、教工文化活動,各項活動要確定主題,並體現每次活動特色。做好國中職教班工作,改進學生的培養模式,力爭使職教班真正有特色,並以與職教中心合作辦學等形式為突破口,尋找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平台。學校藉此探索出分層教學的新模式。使之無論在教學質量的提高還是在教學過程中新理念的滲透中都能領先其他學校。職業教育將為普及全民教育做出貢獻,並努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樹立平民意識。

務實創新:堅持學校管理“基於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原則,從實字出發,考慮問題實際,抓住問題實質,制定有效措施,狠抓制度落實;真抓實幹,求實高效;教師心態踏實,工作求實;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強力打造積極的創新氛圍,鼓勵創新,改進工作。特別要加強視聽覺文化的建設。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協調、處理校園景觀、建築風格、設施設備等軟硬件建設。校內建築風格定為藍綠色,並以此為基本色調,對校內事物用品、辦公用品、環境裝飾、校服等進行整體佈局和控制。同時,確定我校的校訓、校歌、校徽等代表學校形象的基本符號,使之能全面反映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文化特色,充分發揮其視聽覺傳達功能。

學校文化建設工作彙報 篇2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着巨大的影響。近年來,我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作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我們把師生作為校園文化的建設主體,欣賞主體,發展主體,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提升了校園文化的品位,強化了校園環境育人的功能,有力地促進了學校工作的健康和諧發展。

一、物質文化建設塑造人

校園的物質文化環境是校園文化發展程度的一個外在標誌,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是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對周圍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學生的情操,使他們變得高雅。”環境可以造就人、培養人、改造人。所以,我們努力為學生創設一流的學習環境,發揮環境育人的功效。

為此,我們主要強化了以下物質環境的改造:

一是構建了長達近六十米的文化牆,此牆主要布在校內主幹道的旁邊。在內容上,主要分為二個方面,一是固定的起美化教育作用的內容,如學生守則與行為規範,名人名言及地圖知識與風景名勝等;二是經常更新的學習與生活過程中的光榮榜樣介紹,活動圖片展覽,還包括各類專題教育資料我們也製作成專版的展版在學校主文化牆上展示,如各類健康教育圖片,法律宣傳專欄等。這一內容豐富的文化牆壁主要由學校構建,其內容來源廣泛,有上級下發的宣傳資料,有本校制定的專題教育資料,有老師們集思廣議蒐集的內容等。其教育功能主要體現在讓學生在室外活動與行走中被自動吸引過來,自主地學習。

二是美化了學校花園。學校投入較大財力,將教學樓前後的花園變成了學生活動的樂園,休息的樂園,學習的樂園。我們的主要做法是:架設健身器材;改造花園地面;營造育人氣息,比如學生在其中活動時,“樂園、樂苑、樂源”及“趣學、去學、趨學”等標語自然地進入學生的眼簾,時刻提醒學生要在學校裏快樂學習,自主學習;至於“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標語則處處告誡師生做人的基本準則。

此外,我們還在教學樓醒目處,在食堂飯廳,佈置上了許多人性化、富於教育意義的名言等,使學生無論在學習場所還是在生活場所,都能自然接受文化氣息的薰陶。

二、精神文化建設鍛鍊人

校園精神環境對學生的成長起着價值導向、智能發展、身心健康、審美陶冶、特長培養等方面的作用。它積極的整體功能就表現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和人格和諧發展。因此,我們着力將校園文化建設向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深入推進。

1、把學生推向校園精神文化環境的建設主體地位。一所學校,光從外部看上去校園優美,環境宜人,文化氛圍濃還遠不夠,關鍵還要看學校教育的對象——學生能否參與到內部文化的建設中去,能否自我豐富文化生活。為此,我們讓學生自己動手建設班級文化及寢室文化。學校提供基本的紙張等材料的幫助,而學生則是設計者,建設者。現在,我們已出現了學校個個寢室與教室的牆壁都能“説話”的格局。

2、發揮課堂主陣地的育人功能。一是讓課堂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教育教學要依據人的生命特徵,遵循人的生命發展的規律和原則,促使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諧與無限的境界。因而,課堂教學要通過受教育產生“心靈經歷”的過程,獲得對生命的真正瞭解,懂得對生命的珍惜,做有價值、有意義的人。二是讓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我們要求把教育教學內容從書本里、課堂中引向學生五彩繽紛的生活世界,讓學生在生活世界裏認識自己,發展自己,塑造自己。三是讓課堂走進學生的知識世界。實踐中,我們努力引導學生體驗生活世界本身就充滿知識和需要知識的道理,深刻領悟知識所藴涵的生活和生命的意義,產生學習知識、運用知識、發現知識、獲得知識的自主性、積極性、靈活性和創造性,把知識內化成內在的人格化的精神力量。

3、拓展興趣活動項目,滿足學生需求。學校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文藝、體育、科技、美術、書法、棋類和學科興趣小組活動,有利於發現學生的特長,培養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們廣泛開設興趣小組,接納有興趣的每一個學生。學校每年設有“國小生田徑運動會”、“慶六一文藝匯演”、“美術書法比賽”、“國小生技能素質競賽”和“朗誦比賽”等活動,給有特長的學生一展身手的舞台,興趣小組活動的效應極為顯著,積極參加上級各項賽事,學校碩果累累,比如去年,以我校為主力的國小生代表隊代表全鎮參加區田徑運動會,取得了女子組第一名,男子組第二名的好成績。

4、提供勞動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勞動實踐。我們將勞動實踐有目的有計劃地納入開放性校園文化的建設中,使校園中發揚勞動光榮的價值觀念,提高學生對勞動意義的認識,學會自理自立的本領,培養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的品質和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美德,為學生今後從事社會勞動和參與激烈競爭打下基礎。除在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正常的衞生值日外,還引導學生自覺自主地參與必要的家務勞動,如洗衣服、疊被子、炒菜、洗滌碗筷、擦桌、掃地等家務,協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以培養學生獨立生活能力。

總之,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所學校全體成員共同的價值取向、行為準則、道德規範、心理趨向以及創造形成的觀念形態、物態形態和文化形態的總和。因此,我們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把“以人為本”的觀念貫穿整個教育教學中,走出了“校園文化就是裝飾環境”、“校園文化就是物質堆積”的兩大誤區。真正體現了以師生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以校園精神為特徵的文化特點,構建了和諧校園。

學校文化建設工作彙報 篇3

20xx年12月19日至12月26日,市教育局組成專班,對全市鄉鎮直以上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檢查,現就檢查情況通報如下。

一、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主要成績

1、學校辦學思想進一步明晰。各校均在廣泛徵求師生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風一訓一歌",明確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辦學宗旨,呈現出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大新路國小的"幸福教育"、沔陽國小的"三真教育"、實驗二小的"生命教育"、仙桃二中的"陽光教育"、仙桃國小的"快樂教育"、楊林尾一小的"童蒙養正教育"等,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與學校實際工作相結合,已初見成效。

2、校園文化氛圍進一步濃厚。沔陽國小古色古香的本土文化長廊和練字板、仙源學校內容豐富的樓道主題文化牆和各有特點的班級文化展示區、仙桃三中學生撰寫的景觀銘文、楊林尾一小內容詳實的校史陳列室,以及許多學校隨處可見的圖書閲覽區角,無不體現出校園文化情懷。學校作為人文聖地和精神淨土對學生靈魂的潤染與薰陶功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3、學生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以"朝讀經典、午習漢字"和"傳統文化進校園"為載體,各地各校開展了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生活。仙桃三小以"本地非遺傳統文化的傳承"為主題,廣泛開展了剪紙、地方戲、民歌等文化活動;仙桃三中長期堅持開展橋牌、集郵等活動,讓學生擁有了高雅的課餘生活;沔城回民二小、楊林尾一小充分發揮鄉村少年宮的作用,大多數學生課餘時間都能在少年宮開展喜愛的活動;實驗國小、沔洲國小、實驗四小、通海口國小等校結合實際,學生文化活動有聲有色。

4、學校文化特色進一步彰顯。幹河國小几年來堅持開展"培根文化"教育,立足於鄉情、鄉音、鄉韻、鄉味的薰陶,深厚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仙桃三中的"逐夢文化"、實驗三小的"非遺傳承"、沔洲國小的"書香藝趣,雅韻童年"、實驗國小的"戲曲文化"等各種主題文化活動蓬勃開展,各具特色,展現出積極向上的校園風采。

5、學生社團活動進一步普及。學生社團是學生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各地各校對此高度重視,所有學校普遍成立了學生社團。彭場鎮何場國小做為一所農村國小,克服困難成立了學生社團並堅持開展活動;漢江高中的文學社團、實驗國小的戲曲社團、實驗二小的舞蹈社團、龍華山國小和新生街國小的書法社團、胡場二中的剪紙社團、幹河國小的麥杆畫社團、實驗三小的足球社團、仙源學校的交響樂社團、仙桃三中的橋牌社團、精英學校的繪畫社團等學生社團規模大,活動紮實,成績顯著,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6、校園環境建設進一步提升。近幾年的校園文化建設,使學校的校園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楊林尾一小、三伏潭二小、長埫口國小、仙桃三中、西流河二小、仙桃中學、仙桃一中、榮懷學校、仙源學校、沔陽國小、仙桃國小等許多學校,無論是校園綠化、美化、硬化,還是功能區的劃分,活動場所的完善等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走進校園給人以清新暢快之感,成為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

二、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工作進展極不平衡。從總體上來,國小優於中學、城區優於鄉鎮,同類學校中相互之間也存在較大差距。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學校領導對此項工作不重視,沒有將校園文化建設放在重要位置,認為可有可無,可做可不做。二是認識不到位。文化是一所學校品位的標誌,少數校長對校園文化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有的甚至認為抓文化建設影響教學成績而有牴觸情緒。三是學校經費拮据影響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制約了工作的開展。

2、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主題不明確。少數學校對校園文化建設缺乏全盤構思和佈局,整體效果不佳。一是整個文化氛圍營造顯得零散雜亂,削弱了文化育人的功效。二是缺乏學校自身的特點。少數學校照抄它校,沒有自己的思維,更談不上自己的特色。三是沒有將學校的辦學理念貫穿於文化環境的營造之中,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脱節,造成了"兩張皮"現象。

3、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與外延理解不深。一是重物質文化建設、輕非物質文化建設。少數校長對校園文化的理解僅限於校園的硬化、綠化、美化上,而對學校精神的培養、制度文化的建設和文化活動的開展認識不到位,工作流於形式。二是重面對學生、輕面對教師。教師"辦公室文化"成為許多學校的薄弱環節。三是重現代傳媒、輕傳統傳媒。許多學校都充分利用了網絡、微信等現代傳播技術開展宣傳教育工作,而對於學生時常接觸並可以親自參與的校報校刊、班級黑板報、手抄報、宣傳欄、讀報欄等傳統媒介不夠重視,甚至忽視,降低了宣傳教育效果。

4、工作落實力度不夠。文化的重要作用在於以文化人,讓全體師生把學校的精神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但不少學校僅流於紙面。一是學校的"三風一訓一歌"師生知曉率不高,特別是教師的知曉率明顯低於學生。二是活動的開展流於形式。方案計劃做得花團錦簇,但實際活動卻平淡無奇,甚至有計劃無落實。三是制度落實不力。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形成強大力量的基礎,少數學校存在有制度不執行的現象。四是社團活動流於表面,特別是部分中學學生社團,活動開展少、覆蓋面小、社團種類侷限大,對如何讓學生在社團活動中發揮主導作用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缺乏深刻的思考。

三、下階段的主要工作

1、全盤謀劃環境建設。各地各校結合本地本校的實際,充分發揮全體師生的智慧,全盤謀劃本校的校園文化主題,圍繞主題佈局學校各個文化區塊,形成一線串珠、形散神聚且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

2、深入開展教育實驗。學校的辦學理念不要僅存於紙面,要將教育理念轉化為學校的教育實踐,細化為課堂教學和學生活動的行為準則。將理念分解為不同層次和類別的研究課題,開展教育實驗,探索教育理念實踐化的路徑,形成教育成果,辦成有品位的學校。

3、紮實開展文化活動。繼續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以及德育、美育、體育、勞動、科技、普法等主題教育活動;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注重行為文化的教育,注重"八禮四儀",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成為一個知書達禮、文明高雅的人。

4、注重挖掘學校歷史。文化是不斷積澱形成的,並非空中樓閣。學校的今天也是由一個個昨天積累起來的,漠視學校的歷史就是對學校的現在不負責任。每一所學校都有輝煌的過去和傑出的校友,挖掘學校的歷史,講述學校的故事,激勵和警醒師生,讓學校成為一個有底藴的學校。

5、拓寬社團組建思路。學生社團是學生課堂知識拓展和實踐化的舞台。各地各校要因地制宜,拓寬思路,不要僅僅侷限於音樂、美術、體育等少數門類。學科知識的拓展以及在社會實踐中的應用、社會調查以及社區志願服務活動等都可以組建學生社團。學生今後社會生活、工作時所有可能遇到的社會事務,都要根據學生的志趣、愛好等組成社團,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活動。要使學生社團成為學生走上社會之前的預演,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各地各校接此通報後,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組建校園文化建設專班,紮實開展工作,將我市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ibao/gongzuofanwen/ey6pnd.html
專題